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5: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充分调动我局力量,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和谐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从而形成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统筹兼顾、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整合司法行政各方面的力量,维护社区稳定,提升社会公信力,为实现同江新跨越发展,营造和谐平安的社区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环境。

工作目标:以社会矛盾化解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根本,按照每年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力争三年取得明显成效的要求,促使源头治理不断加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基础不断充实,更有效地防止各类影响社区稳定的问题发生,更有效地提升公众安全感、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

二、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

1.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预防和努力解决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问题。(1)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法援、普法、刑解、社矫、公证、律师及各司法所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凡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务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推进和谐社区风险评估制度,把维稳工作落实到决策前端环节,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发生。

(2)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对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村)居民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工作,要对没有建立调解组织的地方和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尽快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员,扩大人民调解的覆盖面。要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整合多种资源,探索建立劳动争议、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的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医患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做到哪里有矛盾发生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

(3)开展民间纠纷排查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从今年开始,到今后一个时期,要定期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攻坚活动,集中排查,实现矛盾排查的常态化。特别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今年要以开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竞赛活动。按照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化解一批多年积累的矛盾,消除陈年积怨,有效化解矛盾,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在册,实行台帐管理,进一步推进三调联动工作,切实形成衔接有序、紧密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预防化解热点、难点矛盾纠纷。

(4)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主题活动,有效利用法律服务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参与“大调解”工作,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采取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消除纷争。鼓励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组织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努力为政府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社会矛盾解决纳入法制化轨道。

市法律援助机构要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把便民理念贯穿到法律援助服务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有效预防化解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

公证处要强化管理与监督,严格依法办证,善于通过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杜绝错假证,提高公证工作的社会公信度。(5)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浓厚氛围。增强公民法律意识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观念,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启动“六五”普法规划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同江”创建和“法律六进”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平安同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尽而努力打造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

(6)明确责任,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和层级负责的原则,社区内的矛盾,由所属地司法所指导下的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对每个矛盾和问题都要明确化解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确保化解到位。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层性作用,做到哪里有矛盾,人民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提高化解矛盾的实效。

(7)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水平。通过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落实应急队伍和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处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加强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层面,加强建立与推动和谐社区工作相适应的司法行政管理体系。

(1)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落实非监禁刑罚执行任务,将刑期较短,改造好、社会危险性小的五种服刑人员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加强管理。今年要按照省、市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精神,把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社会宣传,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完善衔接和档案移交制度,建立非监禁刑人员数据库,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为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基础。

(2)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为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推行方便群众申请的服务方式,如:电话申请、网络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方式,变坐等群众为主动服务。改进案件指派方式,逐步推进点援制,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方便当事人异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3.从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层面,提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尽而促进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

(1)提高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素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每年集中一定时间,对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确保广大法律工作者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落实中央、省、市对各级司法行政干部队伍进行集中轮训的长效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鼓励干警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综合素质。

(2)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正确执法观念,做到既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全面整合、细化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执法工作规范,形成权责明确、行业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修改完善工作,全面落实执法公开要求,依法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

(3)强化执法监督和完善执业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警务、所务督察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违法违纪问题的专项督察,把执法执业档案作为司法行政人员绩效考评,调整岗位、晋职晋级和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自觉接受当事人、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提高执法执业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三、方法步骤

按照上级部门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进行部署。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到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中来谋划,认真研究部署,建立和完善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机制体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各项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切实把重点任务变成具体的工作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确保三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如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解决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难点、薄弱点,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及时解决问题,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3.加强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手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报道,要正面引导、释疑解惑,着眼于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理顺情绪,防止不满情绪积淀和激化而酿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端。

4.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考核奖励。要实行项目推进,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将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手段,实现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基础性目标。

第二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重大部署,切实搞好我市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按市政府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残联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和谐社区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发挥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社区残疾人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在坚持和谐社区建设共性目标的同时,残联要突出残疾人工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残疾人。把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残疾人服务工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社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坚持加强社区残疾人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残疾人工作进社区、进家庭;坚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在社区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二、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总体要求。按国务院残工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残联关于印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中残联《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则》、省残联《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达标标准》、市残联《基层残疾人工作手册》等要求,健全社区残疾人组织,规范社区残疾人工作,做到社区资源残疾人共享、社区各类信息残疾人共用。实现社区残疾人信息网络化、公开化、规范化,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社区残疾人工作动态数据库。使残联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

(二)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目标。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目标分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二个方面。共性目标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个性目标规定如下:

1、社区残疾人协会(以下简称为残协)组织健全,社区残协组织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协会组织活动丰富,协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得到较好发挥,社区残疾人与健全人关系和谐。

2、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计划,配备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逐步建设和健全,依托本社区现有设施,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社区残疾人对社区管理满意度达到85%以上。

3、社区残疾人事务能够做到公开、透明。社区残疾人工作做到“三上墙”:即社区残协各项职责上墙;社区残疾人各项数据上墙;社区为残疾人服务项目上墙。

4、社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无障碍设施、文化体育等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教育残疾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残疾人的法制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5、社区残协对残疾人基本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社区残疾人工作能够达到“全覆盖”。开展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60%,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开展教育就业服务,做好未入学和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及残疾人子女的调查摸底工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

6、有一支专职(兼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面向社区残疾人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形成共创社区残疾人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步骤

为把我市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抓出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以下操作办法抓好落实。

(一)搞好宣传发动。各城区残联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开辟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社区的残疾人了解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组织、引导社区残疾人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营造共建、共享社区残疾人和谐的浓厚氛围。

(二)实现整体推进。注重发现和培养社区和谐建设中涌现出的残疾人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示范观摩等形式,发挥先进街道社区的示范作用,丰富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的内容,把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注重深化提高。在集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社区残疾人工作标准和测评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残疾人工作责任制,建立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社区和谐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巩固社区和谐建设中残疾人工作成果,推动社区和谐建设工作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分类指导。

市残联各科室要按照工作职能,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中残疾人工作目标,指导区残联并督促社区做好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为加大工作力度,市残联由分管理事长挂帅,三科一室与四个城区的社区进行挂点指导。同时,区残联也要选择一至二个社区进行挂点指导,共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

工作的落实。

(一)区残联要做好社区残协主席和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的选配和理论业务培训。社区残协注重培养、考察和向上级推荐优秀残疾人,建立辖区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密切联系残疾人,做好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反映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无障碍设施、志愿者助残、文化体育等工作;开展残疾人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市残联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督导检查,指导区残联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区残联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建立社区康复站,逐步配备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服务。街道残联要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督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要做好本社区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

(三)市、区残联要针对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充分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社区残协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和推荐介绍工作,力争残疾人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就业。市、区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协调民政等部门对符合“城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标准,让孤残儿童进入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对“多残户”和“重残户”在大病救助、廉租房等方面予以倾斜。倡导有条件社区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和家庭照料服务,市、区残联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环境。

(四)市、区残联要将《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及《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区残联要充分发挥无障碍建设的示范作用,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纳入社区残疾人工作范围。市、区残联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涉及残疾人权益的大案要案,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计划,积极做好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文艺新人。区残联要推广普及残奥、聋奥、特奥运动,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共同颂扬社会扶残助残的新风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残联设立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科室按工作职责范围,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各城区残联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把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充实内容,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有效模式和路子,及时总结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每季度上报一次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督查考核评比。各城区残联在平时督查考核工作中,要把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残疾人工作列入考核工作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各城区残联要采用自查、互查与抽查的工作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评选活动,考核社区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基础设施、残疾人自我管理、残疾人服务等方面工作内容,评选出先进社区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市残联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表彰会,以促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指挥社区

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工作,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以社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社区稳定为基础,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增进居民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居民主体。充分发挥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扩大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3、共驻共建。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社区建设中的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1、居民自治。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比较健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畅通,切实在基层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管理有序。社区内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及社区民间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活动;民主协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运转协调。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完善,各项服务的制度、机

制健全,服务质量较好,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4、治安良好。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社区井然有序、和谐稳定,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社区内垃圾和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整洁,绿化达标;居民卫生习惯良好,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文明祥和。社区学习氛围浓郁,文化生活丰富;邻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居民知荣辱、爱家园,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1、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履行好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不断加大在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3、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德才兼备、务实清廉、实绩

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

(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加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

1、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

2、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扩大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3、拓宽居民民主自治渠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在了解和掌握民意方面的作用,及时倾听居民意见要求,反映居民利益诉求。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增强社区服务管理能力。

2、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3、开展社区共建活动。驻社区单位应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并鼓励和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1、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网络。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加强社区综治工作站、物业保安和群防群治队伍等社区综治队伍建设。

2、完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排查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初发阶段。

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流动人口参与民主自治的权利,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五)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推进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2、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休闲、娱乐等需求,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努力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和节水、节电等工作,着力整治社区乱建房、乱停车、乱发小广告等行为,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

2、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引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义务打扫环境卫生等劳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态型社区。

四、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体制。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并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

作经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防止社区“行政化”倾向。

(二)加强社区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重点,分步实施,实现社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社区建设的布局规划,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三)加强社区组织阵地建设。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总面积按不少于350平方米配置。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

(五)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解决社区开展工作必要的工作服务用房和配套设施。鼓励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资助、捐赠,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第四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对于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高度,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基本目标,把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方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保证,把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范围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飞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全国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到建党100周年时,把所有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建工作,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积极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适应城乡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拓展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扩大城市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选齐配强农村村民小组长、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村(居)民代表,形成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村落、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院落、楼座、门栋自治及邻居节等睦邻活动,强化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代表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议,增强民主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积极探索业主自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研究物业管理机构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作用,提倡“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鼓励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村(居)委会;凡依法应由村(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村(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村(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尽快建立健全以区、县为单元,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全国统一的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研究制定社区志愿者在升学、择业、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城市流浪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各种服务,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食堂或就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方便的就餐送餐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环保观念,积极推动社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剩余物资的调剂互换。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对社区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通过社区网站、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

(三)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从城乡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体质。重视社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行计划生育居(村)民自治,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要利用公开栏、宣传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四)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居民区、楼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党组织,加快建立开发区、新建住宅区、城中村、村改居地区社区党组织,明确各种新型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的盲点和空白点,使社区党建工作覆盖到社区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主动抓好社区党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范围,促进形成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民主管理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表率。适应城乡基层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构,围绕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民意反映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呼声和驻区单位的意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社区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社区干部培训,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社区化管理,初步具备农村社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功能。拓展村民自治范围,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衔接配套的有效方法。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志愿服务和互助性服务、市场商业性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在城乡单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智力、技能等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一)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门牵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是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重视。各级民政部门要不负重托,采取有效措施,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经常研究部署,提出指导意见;分管领导要抓好落实,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决策建议;班子成员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头搞好行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在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推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建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尚未建立的,应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方案,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积极推动市(地)、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常研究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各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成员实行民主选举,把热爱社区工作、群众拥护的人,选进社区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自治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实行交叉任职,鼓励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建功立业。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及时组织对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轮训,每人每年受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0小时,不断提高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继续推动落实社区党组织成员、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对成绩突出、居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在社区工作中创造优秀业绩。

(四)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研究制定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管理办法,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途径渠道,不断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继续坚持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 2009-11-25 10:54

民发〔2009〕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和2005年民政部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据刚刚闭幕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对于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高度,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基本目标,把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方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保证,把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范围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飞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全国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到建党100周年时,把所有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建工作,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积极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适应城乡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拓展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扩大城市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选齐配强农村村民小组长、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村(居)民代表,形成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村落、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院落、楼座、门栋自治及邻居节等睦邻活动,强化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代表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议,增强民主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积极探索业主自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研究物业管理机构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作用,提倡“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鼓励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村(居)委会;凡依法应由村(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村(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村(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尽快建立健全以区、县为单元,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全国统一的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研究制定社区志愿者在升学、择业、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城市流浪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各种服务,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食堂或就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方便的就餐送餐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环保观念,积极推动社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剩余物资的调剂互换。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对社区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通过社区网站、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

(三)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从城乡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体质。重视社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行计划生育居(村)民自治,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要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四)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居民区、楼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党组织,加快建立开发区、新建住宅区、城中村、村改居地区社区党组织,明确各种新型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的盲点和空白点,使社区党建工作覆盖到社区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主动抓好社区党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范围,促进形成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民主管理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表率。适应城乡基层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构,围绕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民意反映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呼声和驻区单位的意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社区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社区干部培训,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社区化管理,初步具备农村社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功能。拓展村民自治范围,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衔接配套的有效方法。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志愿服务和互助性服务、市场商业性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在城乡单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智力、技能等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门牵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是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重视。各级民政部门要不负重托,采取有效措施,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经常研究部署,提出指导意见;分管领导要抓好落实,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决策建议;班子成员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头搞好行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在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推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建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尚未建立的,应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方案,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积极推动市(地)、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常研究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各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成员实行民主选举,把热爱社区工作、群众拥护的人,选进社区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自治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实行交叉任职,鼓励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建功立业。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及时组织对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轮训,每人每年受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0小时,不断提高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继续推动落实社区党组织成员、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对成绩突出、居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在社区工作中创造优秀业绩。

(四)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研究制定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管理办法,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途径渠道,不断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继续坚持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

下载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区实施方案

    2012年xx社区和谐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我社区在区委和区政府及龙城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知》、《云南省和谐社区......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201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十件实事责任分工安排,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二O一一年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O一一年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XXXX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切入点、以改善民生、优化民生为工作着力点、以打造和谐社区、优化人居环境......

    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精选5篇)

    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作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党和国......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我凤翔社区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名,其中挂靠组织关系的党员4名。几年来,他们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凝聚人心、促进和......

    充分就业社区材料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荐材料共建和谐社区—七台河市桃山区万宝河镇长青社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011年11月23日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青社区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又有了新进展,社区......

    创建“和谐楼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定稿)

    创建“和谐楼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为贯彻落实市委、区委提出的“党支部建在楼院、党小组建在楼栋”提升楼院管理水平,做好无主管居民区社区全覆盖工作的要求部署,王城路办事......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 1 页 共 2 页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