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时间:2019-05-14 15: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第一篇: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蒋阳斌信息学院学号2402090206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 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

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报道说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作为大学生的我,现在不是团员跟不要说是党员了。我不是党员,并不是代表我不相信共产党,而是我觉得自己的政治觉悟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我能够理智的对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政策、以及个体政治观念的发展等问题上。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中,个体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向。关于政治社会化问题在各国社会心理学领域仅有少量的研究。美国R.赫斯1969年作了一项关于儿童政治观念发展的研究。他提出很多政治问题让各个年级的儿童回答,发现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儿童把美国政府与美国总统混为一谈,3年级以上的儿童才能区别担任政府职务的个人和政府机构。这说明个体政治化是发展的,并且与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关。我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谁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基本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在法律的制约下从事相关活动,不得违法乱纪。只有在法律的制约下,社会才会显得更稳定,更有秩序!当然在不同社会制度和阶级中,个体法律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向不同。据美国J.L.塔普等人(1974、1976)对丹麦、希腊、意大利、印度、日本、美国等6个国家的4、6和8三个年级5000名学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被试的法律推理有3种水平:①习俗前水平:特点是因害怕惩罚而遵守法律,不明白必须遵守法律的道理。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水平。②习俗水平:特点是以社会需要有控制管理才能使这个社会有秩序和存在下去这种习俗的认识,去理解为什么要制定法律。这是一种中等水平。③后习俗水平:特点是能通过抽象的法律概念来证明法律存在的合理性,懂得为什么要遵守法律的道理。塔普等人的研究对象后来从4、6和 8年级学生扩大到成人和学前期幼儿。根据研究的结果认为,这6 个国家的儿童和成人,绝大多数只达到中等水平,能达到后习俗水平者为数极少。中国政府从1985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这一措施有助于公民的法律社会化进程。

在人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法律制约认得活动,公共道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而道德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部分。道德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应该遵守社会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各自领域的道德,一个有道德的人。

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整合和控制功能。社会心理学中有关道德社会化的理论有3种:①精神分析论。创始人为S.弗洛伊德,当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E.H.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重从人格结构的3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它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埃里克森则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②认知发展论。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热,当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L.科尔伯格。皮亚热的认知发展理论重点在于分析儿童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分──道德判断。它认为儿童道德判断与智力发展是平行的。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对错误行为的处理,从为惩罚而惩罚到有针对性地采取惩罚措施。科尔伯格则将道德发展分为 3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含2个阶段: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自出生至9岁,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外界事物或权威;第二个水平是习俗水平,9~15岁,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传统上为多数人认可的是非与正误标准;第三个水平是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普遍的原则与个人内在的良知。③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班杜拉。他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社会环境条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沉淀的底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伟大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和忠于所属民族的优良传统、风尚、风俗,但这并不是盲目排外或把自己所属民族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中华民族的民族社会化水平是很高的,即使是长期侨居在国外的华人,仍然保持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受尽了外辱,在那个落后的旧中国,大多数人没有了民族自豪感。鲁迅是一个有着强大的民族自豪感的人,为了唤醒中国人民,他弃医从文,努力改造人民的落后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祖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外辱了,民族自豪感又长出来了。国家的强大是民族自豪感的强大后盾!当然,作为一个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我对社会化的认识:

第一、一个人必须要获得成为某一群体所需要的知识,有时角色会(被动或主动的)发生转变,如:多年媳妇熬成婆;曾经是某家公司的小职员,经过努力以后,变成了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转换。

第二、了解有可能打交道的其他群体,因为社会不同的行业就为不同的群体,而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有很多的群体同时存在,他们或许就会对你所在的群体产生影响,如:商场、出租车、建筑工地、电力部门等,他们在一定的(或特定的)时间里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篇: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

蒋阳斌 信息学院 学号 2402090206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 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报道说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作为大学生的我,现在不是团员跟不要说是党员了。我不是党员,并不是代表我不相信共产党,而是我觉得自己的政治觉悟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我能够理智的对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政策、以及个体政治观念的发展等问题上。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中,个体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向。关于政治社会化问题在各国社会心理学领域仅有少量的研究。美国R.赫斯1969年作了一项关于儿童政治观念发展的研究。他提出很多政治问题让各个年级的儿童回答,发现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儿童把美国政府与美国总统混为一谈,3年级以上的儿童才能区别担任政府职务的个人和政府机构。这说明个体政治化是发展的,并且与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关。我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谁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基本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在法律的制约下从事相关活动,不得违法乱纪。只有在法律的制约下,社会才会显得更稳定,更有秩序!当然在不同社会制度和阶级中,个体法律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向不同。据美国J.L.塔普等人(1974、1976)对丹麦、希腊、意大利、印度、日本、美国等6个国家的4、6和8三个年级5000名学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被试的法律推理有3种水平:①习俗前水平:特点是因害怕惩罚而遵守法律,不明白必须遵守法律的道理。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水平。②习俗水平:特点是以社会需要有控制管理才能使这个社会有秩序和存在下去这种习俗的认识,去理解为什么要制定法律。这是一种中等水平。③后习俗水平:特点是能通过抽象的法律概念来证明法律存在的合理性,懂得为什么要遵守法律的道理。塔普等人的研究对象后来从4、6和 8年级学生扩大到成人和学前期幼儿。根据研究的结果认为,这6 个国家的儿童和成人,绝大多数只达到中等水平,能达到后习俗水平者为数极少。中国政府从1985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这一措施有助于公民的法律社会化进程。

在人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法律制约认得活动,公共道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而道德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部分。道德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应该遵守社会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各自领域的道德,一个有道德的人。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整合和控制功能。社会心理学中有关道德社会化的理论有3种:①精神分析论。创始人为S.弗洛伊德,当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E.H.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重从人格结构的3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它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埃里克森则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②认知发展论。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热,当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L.科尔伯格。皮亚热的认知发展理论重点在于分析儿童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分──道德判断。它认为儿童道德判断与智力发展是平行的。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对错误行为的处理,从为惩罚而惩罚到有针对性地采取惩罚措施。科尔伯格则将道德发展分为 3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含2个阶段: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自出生至9岁,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外界事物或权威;第二个水平是习俗水平,9~15岁,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传统上为多数人认可的是非与正误标准;第三个水平是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此水平的道德价值来自普遍的原则与个人内在的良知。③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班杜拉。他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社会环境条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沉淀的底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伟大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和忠于所属民族的优良传统、风尚、风俗,但这并不是盲目排外或把自己所属民族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中华民族的民族社会化水平是很高的,即使是长期侨居在国外的华人,仍然保持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受尽了外辱,在那个落后的旧中国,大多数人没有了民族自豪感。鲁迅是一个有着强大的民族自豪感的人,为了唤醒中国人民,他弃医从文,努力改造人民的落后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祖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外辱了,民族自豪感又长出来了。国家的强大是民族自豪感的强大后盾!当然,作为一个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我对社会化的认识:

第一、一个人必须要获得成为某一群体所需要的知识,有时角色会(被动或主动的)发生转变,如:多年媳妇熬成婆;曾经是某家公司的小职员,经过努力以后,变成了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转换。

第二、了解有可能打交道的其他群体,因为社会不同的行业就为不同的群体,而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有很多的群体同时存在,他们或许就会对你所在的群体产生影响,如:商场、出租车、建筑工地、电力部门等,他们在一定的(或特定的)时间里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篇:社会化的自我鉴定

社会化的自我鉴定

本学期,抱着多接触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带着兴趣,选择了老师开设的选修课---“社会心理学”。虽然课时只有13个学时,而且中途也因为实习的原因耽误了几个课时,但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老师的知识、观点、态度等,并给自己的成长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短短十几周的课程接近尾声,老师以考察的形式布置了“社会化自我鉴定”的论文,刚接触这个题目,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其有了初步的想法。以下我就结合本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和亲身经历的的社会经验谈谈我的社会化自我鉴定。

首先,从社会化的概念谈起。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也可以这样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通过实际生活与学习,逐渐建立自己的生活习惯,实现自我社会化的变化。

在课堂上,老师讲了,人作为社会中一个个体存在,我们接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且更多的方面是被潜移默化的。我们从高中繁忙单调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大学式的---主要靠自主学习,老师辅助指点的方式,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发现一种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度,从更为开阔的视野中找到学习的快感。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专业的媒体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精道的见解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一个社会化的人是接受着来自各种事物的影响。大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周围有来自不同省份与城市的同学,他们带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个性,在交流中,我们的视野得到拓展。大学里有多样的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中,我们跟各种能力的人合作竞争中,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增长。同样,我们会面对多种多样的机遇与挑战,在不断适应与成长中,我们勇于抓住机会,敢于面对挑战。我们的身心在多方面得到塑造和坚固。

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以前只在教室、学校这些狭小的范围内没能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我们给外地人指示方向,我们给受灾的地区捐献物资,我们无偿献血„„这些真正让我们体会到真情在人间的传递。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着亲情的珍贵,爱情的幸福,友情的美好。曾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感动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感动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我们离我们国家的目标---和谐社会,将会越来越近。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团体,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事物,我们必须有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的心理素质,一个有作为的人,往往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作为后盾,而一个强大的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我们通过锻炼逐渐培养成的,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经过磨练,才会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在自己的思想方面,我大二时有幸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积极的参加党小组的活动,我觉得我的政治觉悟还很浅薄,所以时刻学习党的理论与思想,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觉悟。我能够理智的对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政策、以及个体政治观念的发展等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中,个体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向。个体的政治化发展是与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关。而且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在人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法律制约人的活动,公共道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道德跟社会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道德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部分。道德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应该遵守社会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各自领域的道德,以道德来约束自己,以道德来感染他人,为道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从大学到现在,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反省自己,我诚实,热情,乐于助人,并且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知道,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即使有急事也不失约。我热情诚恳,所以一直与同学跟老师相处的很好,而且也受周围的同学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考虑问题要周到,并且,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我们一直和自己在战斗,在坚持中,使自己变得坚韧,并不断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我明确自己在不同情况下扮演的角色,并且义不容辞的承担自己的责任。我是儿子,我孝敬父母,勤俭节约;我是学生,我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我是学长,我助人为乐,给学弟学妹答疑指祸;我是同学,我助人为乐,互相团结;我是班长,我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就是这种责任感,让我时刻审视自己,约束自己,更好的成长。

新世纪,祖国对人才的要求是“四有人才”,所以,要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素

质,我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让自己有个良好的体格。

我个人认为我最大的缺点是有的时候会心不在焉,并且急功近利,有时候想“一口吃个胖子”。但往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而给自己带来多余的负担与压力。既然意识到了,可以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所以我平时注意着自己的这个坏毛病,在自己比较浮躁的时候,听听音乐、一个人在操场散散步,等心情平静下来,再继续做自己事,这样,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心情很舒畅,感觉不错!

我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也许以前我没能在这个过程中好好的“整理自己”,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乱,听了老师的选修课,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给了我指引,让我的生活、学习多了点“条理”,也让我懂得,有些事情不能勉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

课程接近尾声,对于我的“无故”缺勤,我十分抱歉;而我上的每一堂选修课,都让我收获很大,同时,也正是老师的选修课为平时“呆板”的专业课增添了一些乐趣。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的教诲,谢谢老师!

第四篇:社会化的大学生的学习自我鉴定

以下就为大家提供一篇一名社会化的毕业生的学习生活自我鉴定。

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须。首先感谢所有给予我勇气和力量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我想自己难以应对那么多的困难和麻烦,也很难顺利地走完这么一段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间。

从高中的死记硬背逐步向自我主自学习转变,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发现一种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度,从更为开阔的视野中找到学习的快感。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专业的媒体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到的见解需要一辈子的学习,很庆幸我的大学让我找到了学习上的自我满足感,也体会到了小有成就的专业归属感。

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在不同的天空下,感知异样的色彩,能够收获新鲜的空气。能够在北京见识这么多来自不同省份,带有各种口音,有着不同生活习俗和个性的同学,能够同他们进行协作和交流,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捕捉到了另一种不一样的色彩。只是,这种捕捉还有待于深入和提高。

作为对所学知识的检验,社会实习也让我有了对专业知识更好的表达方式,而且社会实习能够让我更加认清楚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能够向那些已经在路上的职业记者交流,感受他们的工作方式,受益不少,但也有很多遗憾。

大学的生活虽然称不上最美丽的日子,但我相信一定会是一个人最难忘的时光,它记录着我年少的足迹,对我的影响也是比较全面的,我相信我会从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自我鉴定】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版主!

大学专科生的毕业自我鉴定

大学三年的学习自我鉴定

第五篇:政策社会化

新中国发展进步6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开辟了中华民族新纪元,是中国人民探索发展进步之路、实现民族复兴的60年。新中国的历史巨变

60年历史巨变,有成功的欢悦,有走入误区的痛苦。但总的说来,是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

(一)由一个受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的自主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实现国家独立,成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首要目标。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长期压迫。60年来,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顶住各种形式的外来压力,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的孤立、封锁、干涉和制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

(二)由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全国大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现统一的国家。旧中国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不仅在大陆空前统一,而且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雪洗100多年甚至300多年丧权辱国的历史。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有很大转机,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大业呈现新的愿景。

(三)由一个反动专制的封建半封建国家,变成人民群众做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断健全的国家。60年来的社会变革巨大,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消灭了农奴制度),人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稳妥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

(四)由一个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深重的国家,变成各民族间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挫败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图谋,实现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中央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携手繁荣富强,不断发展民族间的平等、互助、友爱、和谐关系。

(五)由一个近代工业十分落后的贫弱国家,变成国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旧中国积贫积弱,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不到679亿元,人均年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8年,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360美元。国家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六)由一个被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掌控的统制经济国家,变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旧中国的经济主要是被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所掌控的畸形统制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全面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深化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

(七)由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迫使“门户洞开”的国家,变成对外全面开放的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贸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八)由一个充斥文盲、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巨大发展的国家。60年来,我国城乡全面实现9年义务免费教育,基本扫除文盲,高等教育总规模、在校学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科学技术获得巨大进步,不仅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还在月球探测等工程上取得突破。文化事业生机盎然,体育事业飞跃发展,2008年更是成功地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民健康水平空前提高。

(九)由一个民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难以聊生的国家,变成全民大都丰衣足食、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国家。194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多数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况。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3亿人的温饱问题得到稳定解决。人口死亡率由过去的千分之三十三,降至2008年的千分之七。国民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十)由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城乡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渐趋完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基层组织不断健全,社会事业得到巨大发展。无论是实施重大建设工程,还是面对特大自然灾害,都充分显示出团结奋战的精神风貌。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地抗震救灾,形成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地抢救被困群众,最快速度积极对口支援重建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

(十一)由一个有国无防、屡受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变成拥有强大国防力量、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国家。旧中国在1840年后的百余年间,先后丧失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起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强大合成军队,坚决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武装挑衅。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能够抵御任何外来入侵之敌的钢铁长城。

(十二)由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变成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国家。旧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外交上无力抗争。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一屈辱不再重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平等地与世界各国交往,积极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的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60年的历史巨变说明,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大道。

两个“30年”的辩证比较

新中国60年分为两个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1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笼统来讲,为两个“30年”。毋庸讳言,这两个“30年”有很大差别。

邓小平同志对前“30年”有过两个评价。一是从新旧中国对比角度指出:“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二是从总结经验教训角度指出:“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这两个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不过对前“30年”的基调是肯定的。

看待两个“30年”的差别,则应当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将两个“30年”对立起来,或以后“30年”否定前“30年”,或以前“30年”否定后“30年”;二是将两个“30年”简单地直线化,认为后“30年”是前“30年”的直线式发展,否认后“30年”对前“30年”有拨乱反正一面,乃转折性发展。其实,对二者作辩证比较,总的来说,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后“30年”是前“30年”的历史延续、校正方向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一是党和国家实际工作中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四项基本原则是党领导人民艰苦探索富强国家之道的基本经验。作为一个整体,解决了我们国家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国体、由什么政治力量来领导、用什么思想作指导的大问题,是立国、治国的指针,是团结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奋斗的根本。二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的严重挫折。在这10年间,冤假错案遍布,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罪恶罄竹难书。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尽管没有成为新中国发展的伟大转折,但在共和国危难之际挽救了党和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前提。

三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之所以没有成为后“30年”历史发展的起点,就在于提出“两个凡是”,基本上因循“左”的错误。1978年5月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反对“两个凡是”,引发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这场大讨论,不仅使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转变,而且为党的政治路线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开启了大门。

其次,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制度基础。这主要是指带根本性的初始基础,即后“30年”历史发展的主要根基。

一是政治制度根基。作为体现立国之本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前“30年”有了牢固基础;改革开放清除“左”的错误后,不断得到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前“30年”也有了基础,后“30年”不断健全和完善。二是经济制度根基。前“30年”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为后“30年”的改革,以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与此相联系,前“30年”建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为后“30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是社会发展的其他制度根基。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建设等方面,上世纪60年代前期初步总结制定出的许多条例,是后“30年”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四是国家安全和外交方针根基。在前“30年”,这方面受“左”的影响少些,制度层面的基础更好一些。后“30年”,不断与时俱进,经过改革和调整某些不合时宜的方针政策,这方面的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国际影响更加扩大。

最后,改革开放的“30年”是此前“30年”的历史延续、校正方向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校正方向后的历史延续。前“30年”,一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初步基础;另一方面也犯了长达20年“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后“30年”首先要拨乱反正,否定“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回到正确方向上来。因此,后“30年”的历史延续,不是简单的直线延续,而是巨大转折的延续。

二是创新性发展的历史延续。后“30年”的发展,还有极大的创新性,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实践上,开辟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哲学上讲,后“30年”不是单纯的量的变化,而有部分质变。

6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

对新中国60年的历史经验,可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总结。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南。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新中国60年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凡是凯歌行进之时,就是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获得的丰硕成果;凡是发生曲折和挫折之时,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种下的祸根;最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还是要高擎实事求是的大旗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建国初期我们在总的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遭受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新民主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进展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建国后的前8年,我们搞得不错,政策是恰当的,发展是健康的。当然,在个别方面也有不实事求是的缺点。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党的指导思想逐渐违背甚至完全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的“30年”,是高扬实事求是的“30年”。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被正式确立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论述思想路线时,还强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从动态的、发展的视角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原则拨乱反正并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之源。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归根结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同志就在思索这个问题。后来,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纠正了过去长期的偏颇思维定势,特别是忽视生产力的错误观念,为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包括没有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去犯“左”的错误,就是“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胡锦涛同志也明确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理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又一个创造性回答。

(三)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政治路线。

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则主要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点之一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作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决议已基本产生。另一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其思想和观点在党的八大前后也有所提及和论述。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次作了明确概括。此后,历届中央不断强调它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是积新中国60年之经验,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新中国发展进步选择了正确的经济体制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具创造性的具体探索。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世界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有的经济学家对此作了艰苦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逐渐找到了破解这个难题的途径。对此,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应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完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活力。

(五)科学发展观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探索出了正确的发展理念,总结出了正确的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日益科学有密切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就包括有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过,在前进道路上仍会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为更好地予以解决,我们需要顺应发展潮流,改变将发展仅仅看成是经济增长的陈旧观念,创造新的发展模式,确立包括社会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新中国发展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的发展观,指明了新时期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采取怎样的发展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实现了由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总之,新中国发展进步的60年,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言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胡锦涛同志说过,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后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下载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化程度的自我鉴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化课件

    12 预期社会化 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13 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在早期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当对个体产生新的期待、要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的时......

    社会化 读后感

    第四章 社会化 读后感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

    农业社会化

    科技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把经营性服务机构推向市场。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以区农业局为主建立南海农业信息网,初步建成覆盖......

    社会化管理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近年来,我区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夯实基层党建、加强群众工作、致力统筹发展等举措,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协调社......

    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指不再像以往一样,有自己设立部门、专门人手解决,而是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或是辅助后勤问题。这样有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包括后勤服务社会化和......

    教育程度常用语

    education学历educationalhistory学历educationalbackground教育程度curriculum课程major主修minor副修educationalhighlights课程重点部分curriculumincluded课程包括ecial......

    教育程度常用语

    教育程度常用语A UsefulGlossary f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教育程度常用词汇)education学历educational history学历educational background教育程度curriculum课程major......

    谈谈程度副词

    谈谈程度副词“很”的用法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 语言文字学 任倩倩 2011020377 摘要: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的用法在逐渐扩大,除了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的原有用法之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