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社区党课全覆盖助推社区管理和服务
基层社区党课全覆盖助推社区管理和服务
潼川镇位于三台县的核心区域,目前下辖有十三个社区,其中花园社区为新近成立的。各社区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要求,长期坚持上党课,特别是学习文建明工作法以来,通过坚持上党课,开展“三教育”,取得了党员争示范、居民争“十好”的良好社会效果。
一、主要方法
1、每月上党课,持之以恒。各社区每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党课活动,时间恒定,双休日不休息,风雨不改。有的社区上一次,有的社区上两次。每月上党课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绝大多数党员脑海,形成了一种习惯。
2、党员带头,非党员积极响应,对每月党课建言献策。从年龄结构上看,有80多岁的老党员、老干部,也有40岁左右的中坚力量,更有20多岁的新锐代表;从身份性质来看,有党员,更有居民代表、热心公民;从与会人员行业分布来看,士、农、工、学、商皆有。基层社区党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时事性、实效性。
3、精心挑选授课人,讲课形式灵活多变。各社区根据具体情况挑选授课人。有时是老党员、老干部,他们主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党性教育、法制教育;有时是共建单位,他们主要结合部门业务进行宣传和专题讲座,比如疾控中心、爱卫办、检察院等;有时是入党积极分子、居民代表,他们主要讲团结友善,明礼诚信等。有时现身说法,有时音像播出,甚至观看直
播。
4、授课内容与工作相结合,内容丰富多彩。精心备课,授课内容既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又有结合社区实际的工作安排,既有对脏、乱、差的批评与揭发,又有对真、善、美的表彰和激励。每年都要安排对贫困和老党员的慰问,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至少进行一次文艺比赛,讴歌党的光辉与伟大,表达人民群众在幸福生活中的喜悦之情。
二、通过社区上党课,实现了“搭建一个平台,畅通一个渠道”,做到了“两个有利于”,实现 了“两个增强”。
1、搭建一个上传下达、学习交流的平台。自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政府组织普通群众开会的时间十分有限,党政组织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上党课的出现和加强,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通过上党课口口相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可以准确地传达到最基层的群众耳中,避免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过载和假劣信息的干扰。在上课学习之间,大家可以在一起就社区建设、学习、生活进行广泛地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促进社区对社情民意的掌握。
2、畅通了建言献策,反映诉求的渠道。上党课期间,大家可以就社区、镇、县乃至全国的建设、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为社区、镇、县乃至全国的发展献计献策,就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向社区反映。社区落实专门人员收集整理,社区可以解决落实的,在规定时限内处理解决,无力解决的,呈报相关部门解决,为群众顺气,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3、有利于建设学习型机关。授课人大部分是机关、社区工
作人员,讲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组织大家学习自己必然带头学习,先行学习。党课上,机关干部要讲方针,社区书记要讲政策,社区主任要讲工作,工作人员要讲业务,这就促使大家要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学习的风气在无形之间就得到了强化。学习风气的强化就会潜移默化地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工作。
4、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党课上,社区会对工作作一个安排和部署,对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作一个传达,这十分有利于工作的推进。比如在社区拆违工作中,党课上得好的社区在党课上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拆,要求参会人员加强宣传和解释,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大十字社区,拆违任务重、时间紧,但社区在党课上安排有力,方法得当,加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目前已完成拆违任务的80%以上,远超工作目标。建设街社区在街道改造过程中,在上党课时先向群众讲明了工程的具体情况、意义以及对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主要是噪音和出行),结果群众都非常理解支持,辖区内无一例干扰施工的行为发生,工程顺利结束。
5、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是减少腐败、保证公平的重要举措。党课上,社区将通报已完成或正在做的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就工作的具体政策、具体运作流程,以及本社区对该项工作的具体安排详细通报给党员群众,要进行公示或公开的内容也一并通报给党员群众,接受监督,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
对社区信任度,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6、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每次上党课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组织党员过党内生活和党组织重大事项讨论,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显著增强了党员意识。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年终在党课上,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现场公示,显著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在每年七一或年底的党课上,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和民主测评结果,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先锋工程,号召党员群众踊跃参与,比学赶优,显著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党支部的战斗力、影响力。通过实施党内关怀工程,关爱困难党员、老党员,对普通群众扶危济困,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让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显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三、潼川各社区通过上党课讲党性,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1、需要进一步加强硬件投入力度,如场地改善、授课信息化建设;
2、加大对上联系力度,争取更高水平、眼光的专业人士授课解惑;
3、改进授课方式,使其更科学化、人性化,变说教为走出去亲身感受学习;
4、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形成健康、持续、有效的运行机制。
潼川社区坚持上党课,是镇党委落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成绩的取得,是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指导的结果。我镇将进一步增添措施,细化工作,力争使社区上党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0一二年五月
第二篇: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全覆盖
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全覆盖
我们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派出机构,辖区范围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辖区既是市区主要繁华地区之一,又是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单位集中,商业网点集中,市场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随着我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及百万人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区党建等一大批新的工作,例如企业改制后,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同时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加之劳动卫生、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需要街道社区来承担,另外城市在扩大,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对城市管理、卫生保洁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这些使得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主动适应街道社区工作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创造和谐城市社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我们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在市委、区委组织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探索引进并创新实践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各级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地整合,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街道社区为网,以服务内容为格,将后街里巷、居民小区、社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动态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把社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个领域,逐步建成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部门和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反应灵敏的社区管理服务实体。
一、组织体系网格化。社区资源其实很丰富,可以利用的因素很多,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起来,达到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最大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改革管理办法,网格划分社区管理,实现了社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党的领导由内向外,内外齐抓。为了实行网格化需要,我们将街道党委转变为党工委,作为区委在街道的工作机构,虽然看似名上变化,但工作内涵上却扩大了,党工委不仅要管内,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辖区内所有党组织、所有党员的领导作用、协调作用,并层层片片建立起党组织网络,实现辖区内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党支部(总支部),社区党支部在各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再以楼幢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目前,15个社区党总支部(党委)、17个小区党支部、22个双新党支部、117个党小组组成的党组织网格化体系,覆盖了全辖区。与此同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街道和各社区普遍建立起党建工作联席会,吸收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共同解决有关难题,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这一纽带把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有效整合在一起。
二是居民自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以社区为单位调整管理区域,按社区要求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再按楼幢(片区)分别设立楼长(片长),这样形成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四级组织网络。社区管理服务相应由居委会一个点扩展到小区、楼幢、居民户三个面,形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顶点,15个社区、113个居民小组、600多个楼长为分支组成的上下互动的有机结合体。
三是职能管理由上而下,上下联动。为适应城市管理需要,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今年3月份,亭湖区委在我们文峰街道开展了职能部门进社区试点工作,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城管、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劳动、民政、文化、环保、建设、房产、规划等11个职能部门进驻社区,按照“职能进社区、人员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要求,实现服务重心下移,管理职能下沉。为此,我们在街道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进社区的部门分管负责人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建立了正常例会制度,每10天集中会办一次,会办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集中办公制度,每天有1-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驻点值班;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登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不能解决的加以督查通报,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小组,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中联系点科级干部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每周五集中办理,集中会办、汇报一次,集中研究矛盾和问题。在各居民小区、楼幢、路段,聘请了158名信息员及社区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向社区管理小组、社区管理委员会上报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信息,同时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员,专门在有关部门办理问题上“找茬”。自开展职能部门进社区以来,信息员已经上报各种问题信息175条,目前已经办结64条,正在办理的75条,上报市有关部门处理或协调市有关方面处理的36条。
二、公共服务载体网格化。在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中,涉及问题面广量大,要求我们服务更加方便群众,更好实惠群众,切实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
困难。为我们在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小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格化。
首先,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一是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庆路北侧拿出400平方米的门面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街道机关、驻区职能部门所有涉及为民服务的服务项目、行政执法全部纳入到
这个平台中,实行“一口管理,内部协办”。“一口管理”,就是按行政执法、居民服务、经济服务三大类,分别设立功能区域,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办”,就是对涉及需要内部协调的,由中心内部协办,免去群众多次重复奔波。另外,街道社区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公安、计生、劳保、民政、工商等各自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各自都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相互间没有对接切入,形成互为封闭的格局,也使得公共资源的采集、处理、利用存在很大的浪费。我们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在街道建立起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各类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党员服务中心。开辟专门服务场所,为党员提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党内资料查询、党务工作咨询、党员教育资料服务、党员求助热线服务、代理承办服务以及其他综合服务。三是卫生保健中心,街道建立医院(卫生院),各社区建立卫生所,条件符合的社区设立便民门诊,形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文体服务中心。将盐马路市场进行改造,将600平方米的场地和200平方米的房屋建立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演出台等,各社区包括有条件的小区也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每天在固定时间免费对外开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五是敬老保障中心。由街道出资建立起敬老养老中心,接受社区内困难老人、孤寡老人入住,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三、行政执法机制网格化。街道办事处本身虽然没有执法机构,没有执法权,但涉及居民和辖区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项目却较多,容易形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由于条线分工有交叉,有区别,又极易形成执法不到位,执法主体缺位。因此,我们结合职能部门进社区活动,整合执法资源,成立文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大队以市城管局文峰执法大队为主体,公安、卫生、工商、劳动、规划等执法部门共同参与,平时分散执法,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集中执法;执法大队又以路段、小区划分成若干个执法小组,处理职责范围内的日常事务。执法部门由于有了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也解决了执法环境的问题;另外,几个部门集合行动,可以实现“零容忍”,即所有看到的、碰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解决了执法主体不足的问题。执法大队建立后,先后组织了五次集中执法,其中拆除体西路违章搭建的9个大棚,并对新西门路、双元新村小区的“牛皮癣”进行了集中整治,使居民群众反映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次行动就解决了,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和好评。
四、社会治安网格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统一部署的行动,也是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按照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大综治”工作框架。
一是健全治安工作机构网格。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专门成立了综治办公室,与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一道成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机构。在各社区全部建立社会治安综治办、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由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任主任、公安派出所向社区派出社区民警,进驻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同时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各居民小区、重点单位设立治安室,公安机关主要抓业务,物管公司、重点单位明确人员具体负责治安,共同维护责任范围内的社会治安。
二是实行治安工作属地管理。对涉及到治安安全的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全部实行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每条每块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推动治安巡防体制改革。公安机关在文峰辖区进行了巡防体制改革试点,按网格化设置巡防力量。整合辖区内治安巡逻的5支队伍,即治安民警、交巡民警、武警、联防队员、义务防范员,把辖区按人口、地段等因素,统一整合形成覆盖全辖区的15个巡防小组,每个小组有1-2名警察(包括巡警、武警),3-4名联防队员,负责辖区内24小时巡逻工作,各巡防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治安防范、打击、接处警、矛盾调处、社会面控制等,实现问题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小区、路段)。
当然,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革命,是社区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与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努力加以改进提升。下一阶段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有:
一是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择准时机,将公安、计生、劳动、工商、民政、城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进行并网,统一采集信息,分散使用信息。
二是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热线,将辖区内城管热线、公共热线、消费热线、物价热线、质监热线等进行并轨,使社区居民只要拔打街道热线,所有问题都可以受理、办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指导、协调好辖区单位支持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建立辖区单位开展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信息反馈系统,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类活动,把单位资源变为“阳光雨露”洒到全社区、全社会。
第三篇: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委组织部于1月12日举办“基层党建讲坛”第四讲,围绕“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如何构造”问题,请六个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和做法,为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市委文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市各区县组织部门、103个街道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有关同志,共200余人踊跃报名参与。
社区党建全覆盖的 新探索、新实践
这次社区党建专题讲坛首先由六个试点单位作主题发言,交流试点工作半年以来的探索和实践。浦东新区潍坊街道
从完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入手,不断增强社区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对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力。一是扩大党工委构成的代表性,以组织手段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新成立的潍坊社区党工委在班子中适当增加了居民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代表,从原街道党工委9名委员增加到13名。新增委员作为所在领域党员和党组织的代表,参与社区党工委的决策和领导,使社区党工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有代表性,在领导和决策上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二是健全党工委的决策机制,以党内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三是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以政治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社区党工委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层面筹建潍坊社区委员会,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区知名人士、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发挥协商、评议、监督、参与、配合的作用,使党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项决策建立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社会协同和社区共治机制。
徐汇区湖南社区党工委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水平。建设“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形成社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和行政执法的快速处置机制;筹建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重新改建,筹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逐步实现“一口受理,内部协调”的“一门式”服务,实现条块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共赢。二是强化社会的协同功能,协调各类社区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从不同群体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因势利导,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为民
服务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自治、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以全人口管理为切入口,满足群众对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步形成救助、就业、助老的民情网、社区建设管理的社情网。三是激发基层的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坚持和完善由社会综合党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长宁区华阳社区党工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关键,以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完善协调机制为纽带,以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多元社会中凝聚各方、夯实基础。
黄浦区人民广场社区党工委着重谈了
社区行政党组成立后的效果显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依靠“面子”到依托“位子”。以往行政组织在街道社区层面集合的组织形式,是沿用多年的“所、院、场”联席会议这样一个非正规的组织。现在通过建立行政党组来对行政组织实行党的领导,每个行政组织的党员领导有了党组成员的“位子”,从以往的凭“直觉”干转变为靠“自觉”干,从以往凭“感情”办事转变为依“制度”办事。第二,从讲求“协调”到注重“协同”。过去街道与“所、院、场”对社区工作的问题,主要靠协调来解决问题,现在发挥行政党组的领导作用,整合社区行政组织协同作战,让大家都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总目标发挥作用,逐步做到自觉接受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逐步做到在任免、交流、考核干部时自觉听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逐步做到自觉为社区管理部分项目实行网格化运作出谋划策,使大家把社区的事作为
份内的事,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工作成效倍增。第三,从“任务”进社区到“服务”进社区。近几年来,各条线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将许多事务派进社区,街道、居委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工作关系理不顺、工作成本高、重复劳动多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发展。行政党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党组成员们感到只有自觉地把本单位的服务送入社区才能体现“服务”与“任务”相结合,才能为“三服务”找到坚实的工作载体,才能真正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凝聚群众。黄浦区董家渡社区党工委创新载体,改进方式,不断增强居民区党建工作活力。居民区党组织直接承载着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任。街道成立了董家渡社区居民区党委,作为居民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直接领导、指导、协调居民区党组织开展党建、精神文明、社会稳定、社区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居民区党建全覆盖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努力为居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静安区静安寺社区党工委整合驻区单位力量,形成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加强对驻区单位的联系、协调,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双向服务,形成了共驻共建的新机制。一是社区党工委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在先的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以真诚的服务来带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二是社区党工委必须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着力找准共驻共建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社区党工委必须把握双赢目标,坚持互通、互动、互补原则,使共驻共建工作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战略意义
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六个试点单位的探索和实践分别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其创新的成果,并对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党的建设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冯小敏作了总结性点评: 这次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要充分认识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实践推进的角度看,落实市委提出的社区党建全覆盖的目标尤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党员分布的全覆盖、组织构建的全覆盖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进一步提高社区领导班子的能力与水平,使其代表性要更强,整合协调能力更强。二是要明确组织制度的探索创新是社区党建全覆盖重要的载体和保证。十六大提出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社会转型期,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要靠创造力作保证。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的要求,进一步盘活党的执政资源。这次全覆盖的探索就是从按照三条线设置党组织切入的,从而覆盖了政府、法人、自然人等三个主要的领域,为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提供了体制保证。三是要明确全覆盖的着力点是工作方式的创新。比如,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如何通过三条线的党组织或工作部门贯彻下去,就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又比如,社区委员会作为党领导、整合社会的平台,如何更好地贯彻、体现、落实党组织的意图,也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再如,基层党组织如何以新的方式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党员服务中心如何完善功能,发挥资源平台等作用,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四是要明确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本质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社区党建全覆盖一定要体现在社区建设中、落实到服务群众上,以这方面的成效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决不能把党建工作党务化。
第四篇: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委组织部于2005年1月12日举办“基层党建讲坛”第四讲,围绕“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如何构造”问题,请六个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和做法,为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市委文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市各区县组织部门、103个街道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有关同志,共200余人踊跃报名参与。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新探索、新实践这次社区党建专题讲坛首先由六个试点单位作主题发言,交流试点工作半年以来的探索和实践。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从完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入手,不断增强社区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对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力。一是扩大党工委构成的代表性,以组织手段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新成立的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在班子中适当增加了居民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代表,从原街道党工委9名委员增加到13名。新增委员作为所在领域党员和党组织的代表,参与社区党工委的决策和领导,使社区党工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有代表性,在领导和决策上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二是健全党工委的决策机制,以党内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三是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以政治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社区党工委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街道)层面筹建潍坊社区委员会,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市(区)党代表、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区知名人士、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发挥协商、评议、监督、参与、配合的作用,使党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项决策建立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社会协同和社区共治机制。徐汇区湖南社区党工委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水平。建设“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形成社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和行政执法的快速处置机制;筹建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重新改建,筹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逐步实现“一口受理,内部协调”的“一门式”服务,实现条块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共赢。二是强化社会的协同功能,协调各类社区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从不同群体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因势利导,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自治、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以全人口管理为切入口,满足群众对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步形成救助、就业、助老的民情网、社区建设管理的社情网。三是激发基层的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坚持和完善由社会综合党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长宁区华阳社区(街道)党工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关键,以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完善协调机制为纽带,以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多元社会中凝聚各方、夯实基础。黄浦区人民广场社区(街道)党工委着重谈了社区行政党组成立后的效果显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依靠“面子”到依托“位子”。以往行政组织在街道社区层面集合的组织形式,是沿用多年的“所、院、场”联席会议这样一个非正规的组织。现在通过建立行政党组来对行政组织实行党的领导,每个行政组织的党员领导有了党组成员的“位子”,从以往的凭“直觉”干转变为靠“自觉”干,从以往凭“感情”办事转变为依“制度”办事。第二,从讲求“协调”到注重“协同”。过去街道与“所、院、场”对社区工作的问题,主要靠协调来解决问题,现在发挥行政党组的领导作用,整合社区行政组织协同作战,让大家都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双重管理,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总目标发挥作用,逐步做到自觉接受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逐步做到在任免、交流、考核干部时自觉听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逐步做到自觉为社区管理部分项目实行网格化运作出谋划策,使大家把社区的事作为份内的事,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工作成效倍增。第三,从“任务”进社区到“服务”进社区。近几年来,各条线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将许多事务派进社区,街道、居委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工作关系理不顺、工作成本高、重复劳动多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发展。行政党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党组成员们感到只有自觉地把本单位的服务送入社区才能体现“服务”与“任务”相结合,才能为“三服务”找到坚实的工作载体,才能真正在服务群众的过
程中凝聚群众。黄浦区董家渡社区(街道)党工委创新载体,改进方式,不断增强居民区党建工作活力。居民区党组织直接承载着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任。街道成立了董家渡社区居民区党委,作为居民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直接领导、指导、协调居民区党组织开展党建、精神文明、社会稳定、社区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居民区党建全覆盖的组织和工作体
系,努力为居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静安区静安寺社区(街道)党工委整合驻区单位力量,形成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加强对驻区单位的联系、协调,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双向服务,形成了共驻共建的新机制。一是社区党工委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在先的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以真诚的服务来带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二是社区党工委必须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着力找准共驻共建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社区党工委必须把握双赢目标,坚持互通、互动、互补原则,使共驻共建工作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战略意义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六个试点单位的探索和实践分别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其创新的成果,并对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作了总结性点评:这次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要充分认识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实践推进的角度看,落实市委提出的社区党建全覆盖的目标尤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党员分布的全覆盖、组织构建的全覆盖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进一步提高社区(街道)领导班子的能力与水平,使其代表性要更强,整合协调能力更强。二是要明确组织制度的探索创新是社区党建全覆盖重要的载体和保证。十六大提出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社会转型期,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要靠创造力作保证。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的要求,进一步盘活党的执政资源。这次全覆盖的探索就是从按照三条线设置党组织切入的,从而覆盖了政府、法人、自然人等三个主要的领域,为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提供了体制保证。三是要明确全覆盖的着力点是工作方式的创新。比如,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如何通过三条线的党组织或工作部门贯彻下去,就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又比如,社区委员会作为党领导、整合社会的平台,如何更好地贯彻、体现、落实党组织的意图,也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再如,基层党组织如何以新的方式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党员服务中心如何完善功能,发挥资源平台等作用,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四是要明确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本质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社区党建全覆盖一定要体现在社区建设中、落实到服务群众上,以这方面的成效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决不能把党建工作党务化。
第五篇: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如何构造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委组织部于2005年1月12日举办“基层党建讲坛”第四讲,围绕“社区党建全覆盖格局如何构造”问题,请六个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和做法,为基层单位贯彻落实市委文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市各区县组织部门、103个街
道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有关同志,共200余人踊跃报名参与。
社区党建全覆盖的新探索、新实践
这次社区党建专题讲坛首先由六个试点单位作主题发言,交流试点工作半年以来的探索和实践。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从完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入手,不断增强社区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对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力。一是扩大党工委构成的代表性,以组织手段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新成立的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在班子中适当增加了居民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代表,从原街道党工委9名委员增加到13名。新增委员作为所在领域党员和党组织的代表,参与社区党工委的决策和领导,使社区党工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有代表性,在领导和决策上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二是健全党工委的决策机制,以党内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三是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以政治民主增强党统筹各方的能力。社区党工委积极构建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街道)层面筹建潍坊社区委员会,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市(区)党代表、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区知名人士、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发挥协商、评议、监督、参与、配合的作用,使党对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项决策建立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社会协同和社区共治机制。
徐汇区湖南社区党工委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水平。建设“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形成社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和行政执法的快速处置机制;筹建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重新改建,筹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逐步实现“一口受理,内部协调”的“一门式”服务,实现条块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共赢。二是强化社会的协同功能,协调各类社区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从不同群体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因势利导,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自治、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以全人口管理为切入口,满足群众对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步形成救助、就业、助老的民情网、社区建设管理的社情网。三是激发基层的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坚持和完善由社会综合党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长宁区华阳社区(街道)党工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关键,以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完善协调机制为纽带,以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多元社会中凝聚各方、夯实基础。
黄浦区人民广场社区(街道)党工委着重谈了社区行政党组成立后的效果显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依靠“面子”到依托“位子”。以往行政组织在街道社区层面集合的组织形式,是沿用多年的“所、院、场”联席会议这样一个非正规的组织。现在通过建立行政党组来对行政组织实行党的领导,每个行政组织的党员领导有了党组成员的“位子”,从以往的凭“直觉”干转变为靠“自觉”干,从以往凭“感情”办事转变为依“制度”办事。第二,从讲求“协调”到注重“协同”。过去街道与“所、院、场”对社区工作的问题,主要靠协调来解决问题,现在发挥行政党组的领导作用,整合社区行政组织协同作战,让大家都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双重管理,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总目标发挥作用,逐步做到自觉接受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逐步做到在任免、交流、考核干部时自觉听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逐步做到自觉为社区管理部分项目实行网格化运作出谋划策,使大家把社区的事作为份内的事,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工作成效倍增。第三,从“任务”进社区到“服务”进社区。近几年来,各条线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将许多事务派进社区,街道、居委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工作关系理不顺、工作成本高、重复劳动多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发展。行政党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党组成员们感到只有自觉地把本单位的服务送入社区才能体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