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率先构建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率先构建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南京市社区卫生发展与改革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8-10-2
3(新华日报 2008-10-23 B4版)
[前 言]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多措并举,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勇于改革、善于探索,尤其是率先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受到了群众欢迎,他们的创新举措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南京实地察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研究室对南京构建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调研组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倾听意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内容详实、观点新颖、说服力强的调研报告。南京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率先构建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市社区卫生发展与改革的调查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使群众“病有所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突破口。1997年以来,南京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组织力度,推动社区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80个,其中服务中心137个,服务站743个,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97.96%,人口覆盖率达100%,居民步行10-15分钟即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
——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功能不断强化,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不断提高。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4.72%。
——群众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坚持公益性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制改革,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去年社区卫生服务平均每门诊病人费用53.09元,住院病人费用1920.92元,分别是三级医院的33%和25%。
南京市率先探索社区卫生事业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全省5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南京就占有3席;11个“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南京占有6席。今年4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推广南京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以惠民利民为导向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改革
医疗卫生服务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南京市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政府推动作为社区卫生发展的第一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市、区(县)政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牵头、部门配合、街道参与、社会支持的社区卫生发展新格局。建立了由市卫生、发改、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物价、建设、规划等部门参加的政府协作机制,定期统筹协调,有效解决社区卫生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从体制上形
成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合力。
健全筹资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县)分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2004年以来,市、区县财政共投入城市社区卫生专项经费1.34亿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经费2.61亿元。二是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8年,市、区分别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补助,并逐步增加。区(县)财政对农村常住人口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8元。三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同额补偿。
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明确社区卫生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体系建设、运行机制、配套政策及考核评价方式,为推进社区卫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坚持基础先行,以覆盖城乡为目标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健全服务网络,是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第一步。南京市围绕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科学设置,合理布点,加强改造,加快建设,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
从盘活存量入手。2004年,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卫生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城区的二级医疗机构采取上靠、下沉、转行、改制等方式进行改革,促进城区医疗机构由三级医疗网向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医疗网过渡。”根据这一规定,全市大力推进区属医疗机构和街道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转变。全市19家区属二级医院除2家上靠到三级医院、1家保留外,其余的全部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加快建设提速。按照每个街道或3-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本着近小区、近人群、近道路的“三近”原则,科学规划,通过腾、建、改、修、拆等办法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机构。同时明确,新建小区和老城改造必须根据设置规划,按标准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这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迅速覆盖创造了条件。
把重点放在农村。农村卫生事业基础薄弱,解决群众医疗问题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南京市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设要求,将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财政按每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50万元的标准补助,各区县按1:1比例配套用于基本建设,使全市农村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08年全面达到《江苏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在农村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106个,650个村卫生室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就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坚持六位一体,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的生命力源自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健全网络的基础上,南京市不断拓展社区卫生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融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的居民健康服务场所。
实行社区首诊,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市卫生局、劳动保障局密切配合,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明确门诊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首诊机构。将适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医疗项目、家庭病床以及42种慢性病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通过降低个人起付标准和比例,大幅提高居民在社区就诊率。同时,按照分级医疗的要求,引导和组织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推动双向转诊。全市三级医院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在南京已初步形成。
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健康要求。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南京市推动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单纯治病向保障居民健康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按居住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每8000-10000名居民为服务半径组建全科团队,每个团队至少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1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妇幼保健医师。每个团队明确管理对象、明确管理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
因素、明确干预措施,对居民加强健康管理,较好地发挥了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创新公共卫生体制,筑牢卫生防病第一道防线。早在2005年,雨花台区就率先探索公共卫生“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在建立街道卫生监督分所的基础上,下派区疾控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每1-3个相邻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1个公共卫生分中心,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妇女儿童保健、居民健康管理等五项职能,使卫生防病、基本医疗保健走向了基层,走到了群众中间。为将公共卫生落实到位,该区还率先推行“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2000人的标准,将全区划分86个责任片区,由86名片医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被老百姓看作身边的家庭医生。居民基本做到“六个人人”:人人知医生、人人知血压、人人建立健康档案、人人关心健康知识、人人培养健康行为、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目前,雨花台区落实公共卫生的举措已在全市推开。
四、坚持人才兴卫,以能力建设为支撑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感,患病总是选择大医院就诊,成为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市坚持一手抓社区卫生网络建设,一手抓服务能力提升,为蓬勃发展的社区卫生事业提供支撑。
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的意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和功能需求,开展多层次培训。一是转岗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凡进入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人员必须达到岗位要求。目前,转岗培训率分别达到86.91%和98.92%。开展对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去年共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1500人。二是专门人才培训。开展社区卫生管理、预防、保健、康复等专题培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三是骨干培训。建立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制度,实施“三年百人”培训工程,分期分批地把社区医护技术骨干送到三级医院进行脱产培训。加大对口支持,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市域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省市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成对口支援关系,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上级医院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坐诊,通过带教、会诊、培训学习或技术指导。实施“1236”工程,即从2005年开始,3年内向卫生资源较为薄弱的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派出100名医生,培训200名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支援300万元的卫生设备,三区县选送60名卫生技术骨干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同时,全面实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社区服务一年的规定,帮助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扎根于社区,也把广大医护工作者推到了居民身边。实行全科团队和责任医生制度,将医护人员“赶”出医院,“逼”向大众,“健康片医”不仅是人们的家庭医生,更是知心朋友。南京市通过加强教育,切实增强社区卫生工作者服务意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现在看病方便了,价格便宜了,医生态度和蔼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五、坚持改革创新,以公益办医为基点探索社区卫生运行新机制
社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为探索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与公益性质之间的矛盾以及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等长期困扰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问题,南京市全面推行了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
创新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为保证社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改变一些社区卫生机构为了自己生存而在患者身上“创收”的情况,南京市推行了“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各区县财务结算中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用账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的收入全额上缴专用账户,而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等支出则由区县财政、卫生部门按预算核定拨付,该收尽收、该支尽支。这项改革强化了政府责任,切断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经济创收的利益联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一心一意地为患者和居民健康服务。
创新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局面。南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由政府托底,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现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零差率销售药品目录”(城市350种、农村180种,分别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药品种的70%、75%)。成立了市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和区(县)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市基本用药零差率药品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和信息监管体系,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要求,通过招标遴选零差率药品生产和配送企业。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赚一分钱。原来“以药养医”的部分全部由政府“埋单”,2008年,各区县财政安排零差率药品专项补助预算4230万元。
创新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了以服务为导向,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强化市政府对市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区县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职工三级绩效考核。同时,建立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等参加的民主监督和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表,了解社会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评价。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提出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经过多年努力,南京市已经向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取得的很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政府主导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前提。社区卫生服务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保护千家万户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南京市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政府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财政投入到位、工作指导到位、监管落实到位,维护卫生公益性质不缺位,保证了社区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群众满意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唯一取向。社区卫生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居民,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社区卫生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惠及群众、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方便群众就医、服务群众健康出发,推动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升能力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相对于网络覆盖而言,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更为重要。南京市在健全网络的同时,十分注重社区卫生机构的内涵建设,通过设备更新、人才培训,根据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赢得了群众对社区卫生机构的信任。改革创新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强大动力。推进社区卫生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冲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南京市敢为人先,在运行机制、内部激励、外部监管、经费投入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社区卫生发展的活力,开创了发展新局面。完善政策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可靠保证。社区卫生发展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合力推进。南京市注重调动卫生、财政、医保、药监等各部门积极性,在每一个发展节点,都根据需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加以推动,为社区卫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发展社区卫生是惠及广大群众健康的大事,南京市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伴随着国家医改前进的脚步,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一定能够给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城区社区卫生大部分归市卫生局管理,属船山管理的有5个,分别是高升、育才、凯旋、龙坪、灵泉,除凯旋外,其余4个均通过省检验收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顺城);占地面积x,设备总额x万元,开设床位x张,有人员x人(其中执业医生x人,执助x人,注册护士x人,医技人员x人,公共卫生x人)。目前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装修建设之中,除育才、凯旋两个未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凯旋未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其余xx个均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成效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前两年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用于社区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今年为支持医改,公共卫生经费按服务人口x元/人年预算,基本药物试点按x元/人年预算,同时在育才、灵泉、龙坪x个社区卫生基本建设都安排了匹配资金。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也下发了《xx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及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近两年,先后举办和参加省市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培训x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情况见附表)。
三、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及运行体制不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管理由市卫生局负责,目前船山所辖的6个街道办事处仅有高升、育才、凯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我区管理,其余镇江寺、介福路、南津路的社区卫生属市局管理,不在船山行政区域的灵泉、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归我局管理,管理及运行犬齿交错。
2、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支持配合不够。街道及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不够支持配合,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被动;社区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对社区卫生工作不理解,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卫生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差,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难度。
3、缺乏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知识更新缓慢。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疗人员,现在的20名全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到社区居民家收集信息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社区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新观念、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匮乏。
4、社区卫生人员待遇缺乏保障。社区卫生全是公益性质,无法创收,财政又没能全额保障社区卫生人员基本工资,且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新增经费315万元,财政压力较大。
5、社区卫生人员编制较少。未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核定社区人员编制。
6、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上层医院,但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很少甚至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既不能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更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八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取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力求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2、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将社区卫生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目标考核,推动社区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一是工作经费。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分摊机制;二是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三是工资及绩效。社区卫生人员工资及绩效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全科医学、护理学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给予落实,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
5、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通过设备援助、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医疗协作等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构建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构建“3 2 1”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护卫刊江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刊江办事处
刊江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版图面积45.5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近几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处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主三化”进程,特别是近两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截止今年5月,全处民营企业总数达到78家,其中规模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近800家,固定资产近6亿元,企业从业人员6200人,初步形成了服装织造、钟表配件、玻璃制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船舶修造、电器电子以及包装等九大工业集群和牲猪、蛋鸡、水产养殖等三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处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扶持广大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刊江举全处之力推进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了“321”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3个“平台”:园区创业平台、网站信息平台、环境整治平台;2个“中心”:融资担保中心、人才培训中心;1个“中介”: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中的各项服务职能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张缜密的服务网,护卫着刊江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打造3个“平台”,是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
刊江将园区创业平台、网站信息平台和环境整治平台等“三个平台”的建设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重心来抓,取得了良好效果。
1、优良、高效建设团山工业园,为各方能人来刊江发展提供创业平台。园区以“服装,钟表配件、玻璃制品”为生产定位,实行阶段开发,稳步推进,滚动发展。园区初期从破土动工,到目前已开发面积2000亩。在加速园区建设的同时,处党委、办事处配套出台诸如水、电、土地、厂房、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园内企业。2008年平均每天就有一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落户园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园区工业初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群,其中富源表业、洋龙服装、永安玻业、成都彩虹等企业已成为“服装、钟表配件、玻璃制品”三大支柱产业的领头羊。
2、科学、规范建立民营经济服务网络,构筑民营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中国早已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为民营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化服务,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刊江着力打造民营经济网络建设以企业产业定位为基础,形成两大序列,园区内的企业以“纺织、服装、食品”为一序列,园区外的企业以“建材、化工、矿业”为一序列。企业网络的制作内容暂设“企业名录”、“产品推介”、“市场行情”、“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等五大版块,不断地充实内容,更新版面,长期免费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关政务和企业需求的各类信息,使他们通过网络就能获得相关服务。同时,也为外部世界及时、全面地了解刊江民企,了解
刊江发展提供视窗。
3、依法、强力整治经济环境,建立健全优化经济环境的长效机制,为民企发展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平台。刊江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爱护环境。针对极少数政府公务人员的官僚作风、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行为的不规范现象,刊江办事处痛下决心,以铁的手段、铁的纪律、铁石心肠抓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先后成立了“团山工业园招商部和规划建设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两部受理民营企业投诉案20多宗,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服务周期,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得民营企业家们的青睐。当前,全处上下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机关效能革命,通过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行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处各类机关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现在,刊江环境优,人气旺,各路客商关注刊江,热爱刊江,并纷纷投资刊江,如成都的“彩虹集团”、武穴的“美雅酥粮”食品等等。环境的整治和优化使刊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
二、构建2个“中心”,是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
制约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融资难,一个是人才缺。刊江找准难点,抓住重点,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中心”和“民营企业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为民营企业突破成长“瓶颈”铺路搭桥。
1、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和内部运行
管理机制,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积极探索融资服务业务的多元化,塑造企业、银行、担保机构“三赢”的信用发展模式。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制约瓶颈,民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引导民营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财务行为的基础上,认真协助企业做好信用等级评价和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一是通过银行和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融资。二是运用财政周转金和全民创业基金满足企业短期融资。三是促成民间资本参股企业生产经营。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处有长江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自祥纸业包装公司、锦祥塑料制品厂等多家民营企业通过上述融资方式,累计借贷和筹措资金达6000多万元,为民营经济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提高经济质效、实现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出台规范科学的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和工作目标,注重培训效果,为全面提升刊江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人才支持。近几年来,我处富源表业、洋龙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我们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求职者职业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二是用工单位管理不规范,岗位吸引力不强。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处主要开展了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组织机构。今年初,在市劳动保障局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刊江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其支出专项资金,配备专职人员,提供专门场所,购置专用设备。二是搞好民营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摸底和预测,建立台帐档案,发布招工信息。
三是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好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求职者的技能素质。四是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规章的宣传。五是为劳资双方提供周到细致的政策咨询和代办求职登记、社会保险、就业指导等项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三、成立1个“中介”,是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刊江民营企业中介服务体系主要由“行业协会”和“工商联”两大部分组成。行业协会隶属于民营局。“服务、代表、协调、沟通”是行业协会的职责,而服务又是协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刊江民营企业重点行业协会成立近三年来,在制定和完善行业规定、维护企业用工秩序、统一产品单价、统一企业税赋、扼制无序竞争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赢得了民营企业业主的信赖和支持。我们认为,行业协会必须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会员之所需,在紧扣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着力解决倾向性的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主动开展扎实到位的服务。只有通过服务,促进政府宏观管理,推动企业整体发展,维护企业根本利益,行业协会的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和提高。因此,二0一0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服务、服务、再服务,提高、提高、再提高”。
工商联成为刊江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同时,它与行业协会一样,成为刊江联系民营企业家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服务民营企业的“助手”。
行业协会与工商联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配合,为丰富刊江的民营企
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虽然进行了有益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五个“3”,即:新建3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培植3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大企业,发展3家年税收过千万元的纳税大户,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3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努力的方向是:初步建成一个机构健全、功能完备、制度规范、运行高效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处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上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减轻国有大中型医院的看病压力, 降低群众就医费用;政府也可以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广大基层群众身上,使群众充分分享改革成果,真正得到实惠。
随着社区医疗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卫生的需求与服务模式、服务与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开始制约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一是医疗设施老化或不足,难以适应诊疗需求。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不足,原有的设备严重老化,检查手段受限、准确性降低。由于人员、设备条件限制和社区医院服务不到位,致使就医人群大量流向三级医院,增加了三级医院的负荷和有限资源的占用。二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政府将经费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受利益驱使,仅注意于医疗收入,“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多数流于形式,造成群众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产生偏见和不信任。三是医保政策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表现不同步。尽管医保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在药品和诊疗方面的费用只略低于大型医疗机构,又由于医疗质量及服务等问题,因此目前的医保政策还不能起到就医的导向作用,仍然存在大医院挤、小医院空的现象。四是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全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梯队建设没有形成;医、护、技、药人员比例失调,护理人员数量和层次达不到要求;医生普遍存在未经过规范的全科医师培训阶段,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影响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由于医疗条件、收入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医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吸引人才留在社区医疗机构服务。五是“双向转诊”难以形成机制。首先,担负首诊的一级医院由于条件有限,很容易转出患者,而三级医院的诊疗标准又以患者的康复为依据,同时患者对转回一级医院康复也没有信心,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不高,很难再把患者转回,不能实现“双向转诊”的目的。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大力倡导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有三个职能,包括掌握本辖区居民的详细健康状况,指导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和锻炼方式;负责诊治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监控居民的大病征兆,让居民在大病
初期能得到尽早治疗。在社区开展首诊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大家现在说看病难,最突出的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实际上在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社区医生的转诊,这样,社区医生能够帮助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作为一个居民,不可能对各大医院的特点、哪一个医生怎么样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作为社区医疗机构,医生会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目标。
其次,要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转诊方面,如果是经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病人的报销比例可相应扩大,并将医保病人在社区获得慢性病药品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扩大,药品集中配送,减免部分挂号诊疗费用等。卫生部门要和医保、物价等部门进行协商,力争在相关的一些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机构有所倾斜。
最后,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等资金投入、补偿方式,并随财力增长逐步增加投入。要明确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服务。要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管机制,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将社区居民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标准。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篇:构建“五心”服务体系
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创新成果材料
构建“五心”服务体系
主创及参与人员:
单位简介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是供电公司直属二级单位,主要负责公司直抄大客户、城区客户业扩报装、抄核收、95598电话服务、营业厅供电服务监管及“国家电网”品牌推广应用工作等。中心现有供区客户万户,其中直抄大客户户,专变客户户,公变客户万户;年供电量亿千瓦时。
一、项目实施背景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更是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立足之基,发展之本。在国网公司“四统一”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客服中心以提升优质服务为核心,以加强企业管理为根本,深入构建“五心”服务体系,在实施企业文化落地和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项目实施阶段与内涵
(一)实施阶段
“五心”服务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独立探索与整合成形两个阶段。
——独立探索阶段(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2008年11月,新组建的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站在崭新的起
点,面临更高的要求,中心党委及时提出了“立足新客服、打造星服务、构建心文化”的工作思路。2009年4月,中心党委组织召开专题党委会及政工会议,就中心开展“五心”服务建设工作广泛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及建议。会上,明确了中心实施“五心”服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并制订了15项详细的创建措施,明确了具体的创建内容及创建目标,印发了《中心“五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中心范围内大力开展“五心”服务宣讲和学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寻求活动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
——整合成形阶段(2010年11月至今):2009年11月,国网公司提出了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中心党委及时转换工作思路,突出重心,整合资源,进一步明确了以提升服务为核心、以加强企业管理为根本,以实施企业文化落地为目的,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营销管理、队伍建设、党团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融合的“五心”服务体系建设的企业管理新思路。近大半年时间的深化推广,中心在营造服务氛围、提升团队素质、促进行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
(二)项目内涵
“五心”,是客户服务中心全体干部员工,在国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真诚、规范、方便的服务,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奉献力量、为实现个人价值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共
同遵循、共同信守的理念,即“真心服务、诚心奉献、同心合作、凝心发展、全心超越”。
1.“真心服务”主题活动,是以营业窗口“星级评优”和“供电服务,满意100”活动为载体,以优质服务为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营业窗口“星级评优”活动,创建星级营业窗口。
2、开展“供电服务,满意100”活动,建设“电力社区服务示范站”。
3、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不断丰富VIP服务内涵,全面开展差异化服务,探索有偿服务。
2.诚心奉献”主题活动,是以“三联五带”、“服务型”机关创建、“5.20”爱心奉献日活动为载体,以党员服务群众、机关服务基层工作为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三联五带”活动,以党员承诺、结对帮扶等形式,深入开展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增强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3、开展“5.20爱心奉献日”活动,增强员工爱心意识、奉献意识。
3.“同心合作”主题活动,是以开展“红领工程”建设、电网先锋党支部、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学习实践与工作创新为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红领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课题学习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2、开展“电网先锋党支部” 创建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的战斗堡垒作用。
3、大力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确保创建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4.“凝心发展”主题活动,是以开展“学守则、展风采”主题宣传教育、“营销精益化管理纵深行”活动、实施“阳光报装”工程为载体,以营销精益化管理工作为平台,开展系列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学守则、展风采”主题宣传教育。积极宣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供电公司营业厅服务手册》、《供电公司95598服务手册》、《国家电网公司“十项承诺”》、《国家电网公司“十个不准”》,规范员工在安全生产、营销服务、日常礼仪活动中的行为,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客户服务行为习惯,使员工素质显著提升、服务质量明显进步。
2、开展“营销精益化管理纵深行”活动。深化营销基础管理,强化营销过程控制,加大营销质量考核力度,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力提升中心营销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努
力建成一批低压电网结构优化、现场管理规范、线损好、效益好的“红旗台区”。
3、实施“阳光报装”工程。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措施,严格兑现用电报装“三不指定”服务承诺,突出用电报装规范化、透明化、多样化;推行“一站式”、“客户经理制”、“绿色通道”服务措施;实施用电报装“典型设计”制度、招投标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公开供电方案答复时限、工程设计施工时限、用电报装按期接电时限。
5.“全心超越”主题活动,是以开展“文明细胞”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主题实践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无违章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为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文明细胞”创建。以部室、基层班组、营业窗口为重点,认真开展文明集体、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创建氛围,不断夯实文明建设基础。
2、“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普通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先锋岗党员挂牌服务、党员服务承诺公示的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入中心的优质服务建设。
3、“岗、队、号、手”创建。积极开展 “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无违章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创新创效活动,为中心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施效果
在推进实施以提升服务为核心、以加强企业管理为根本,以实施企业文化落地为目标的“五心”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年多来,建设成果丰硕:09年8月,客户服务中心成功承办并参加了公司营销服务礼仪比武,在比赛中独占鳌头,并代表公司参加省公司服务礼仪比武,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09年来,中心先后有直属营业厅和大客户营业厅分别被省公司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供电营业厅,供电营业厅党支部成为省公司首批表彰的百家“电网先锋党支部”之一,大客户、远程服务科先后被公司表彰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同时有30余名共产党员及员工受到公司及以上单位或部门表彰;中心员工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作风形象日益提升,“五心”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带来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