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每当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话题,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项目上来。其实,和备受关注的这些生产性服务产业一样,社区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业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把过去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包揽的社会福利性、服务性的工作逐步转移到社区,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促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换;有利于扩大广大居民群众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三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的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要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真正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要积极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政府在立项审批、设施保障、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四是要加快社区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民间组织,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加强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总之,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对于加强城区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应该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紧抓好。
一、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家政服务业作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从2009年开始在我市组织实施了“家政服务工程”。该项工程通过国家资金支持,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为重点,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开展免费培训,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证书并组织就业安置工作。当年培训并通过统一考核的家政服务员3500人,其中安置就业33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0年,在国家资金支持下,市商务局继续组织实施这项工程,将免费培训并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5000人左右,进一步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缓解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用工缺口,对提升我市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市商务局、财政局委托利群集团承建的我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已经建成通过验收并投入试运行,将于近期正式运行。该网络中心将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在市民和家政服务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供需对接信息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首批加盟的5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将主要提供包括保姆、保洁、搬家、维修、陪护、商品代购、网上药店、机票等8大类服务。该网络中心的投入试运行,将逐步解决目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衔接不畅、服务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得到规范、放心的家政服务。
二、完善社区商业网络体系,方便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近年来,按照商务部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的一系列要求,市商务局坚持将社区商业建设作为优化调整商业结构、方便居民生活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事来抓,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努力推进“8分钟消费圈”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在全国率先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中提出了在社区中建设“8分钟消费圈”的目标。二是制定配套政策,会同市民政、财政、规划等9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的意见》,并协调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资金,支持社区便民连锁网点的建设。三是建立了配置标准,在《青岛市社区商业配置规范》中,明确了社区商业的购物、餐饮、维修、租赁、家政服务和综合服务六大基本功能,提出了在社区重点配置中小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8种必备性业态和维修店、家庭服务等10种选择性业态,社区每千人拥有商业服务设施要达到800—1000平方米。四是培育示范社区,带动社区商业整体水平提升。据统计,目前市区434个社区中,共配置各类商业网点约3.7万处,其中:农贸市场86处,平均3.2万人1处农贸市场;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分别达到5处、23处和20处,社区商业示范店200处;有83%的社区基本实现了居民在步行8分钟时间内,即可满足日常基本的购物、餐饮和美容美发等消费需求的发展目标,居民生活消费便利程度明显提高。
三、加快推进餐饮业发展,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餐饮业既是民生产业,也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行业。近年来,市商务局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推进餐饮业发展。坚持每年发布餐饮住宿业发展指导意见,会同相部门制定餐饮业经营、住宿业服务、经济型酒店和油条制作等地方标准,组织举办中国美食节、国际美食博览会和全市烹饪大赛,开展“十个青岛代表菜”、“十大青岛特色小吃”认定,奠定了以青岛地方海鲜为特色的“青岛菜”发展基础;引导各区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在市区共培育云霄路、闽江路、啤酒街等餐饮特色街区11条,打造餐饮消费热点;积极推进“绿色早餐工程”和“楼宇午餐工程”建设,被商务部列入“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争取国家扶持资金2500万元,支持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3处、固定门店式早餐网点42处,推进了全市餐饮业快速发展。到2009年未,全市共有餐饮业零售网点3.06万处,实现零售额255.5亿元,同比增长2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6.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成都、深圳、广州、武汉、济南之后列第六位,增幅位居第一位。
四、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10年,市商务局制定了《青岛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将我市列为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三年内给予我市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回收网点、分拣中心、拆解中心和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逐步提升我市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和加工能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如何推进我市生活服务业下步的发展,市商务局提出了要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我市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再生资源回收、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摄影、婚庆
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提档升级。
第二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_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每当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话题,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项目上来。其实,和备受关注的这些生产性服务产业一样,社区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业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把过去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包揽的社会福利性、服务性的工作逐步转移到社区,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促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换;有利于扩大广大居民群众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三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有利于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的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要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真正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要积极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政府在立项审批、设施保障、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四是要加快社区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民间组织,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加强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家政服务业作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可以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开展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培训,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为重点,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培训合格后组织安置工作。进一步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缓解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用工缺口,对提升我市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在市民和家政服务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供需对接的家政信息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主要提供包括保姆、保洁、搬家、维修、陪护、商品代购、网上药店、机票等8大类服务,可逐步解决目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衔接不畅、服务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得到规范、放心的家政服务。
总之,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对于加强城区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桥头办事处人民巷社区
第三篇:萧山区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萧山区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
为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和谐社区的构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萧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工作目标
(2008—2010)》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城镇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为工作重点,围绕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共驻共建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探索社区服务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途径。
二、发展重点
1.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2.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
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3.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着力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开发扶持一批影响大、效果好、能够吸引居民参与、符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4.以“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建设为依托,促进社区服务业民间组织培育发展。
5.发展科教文体服务。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基地建设,推进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与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衔接,统筹兼顾全体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生活生产方便和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个性需求,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对象覆盖全体社区成员、服务质量优质高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态,努力实现需有所供、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提供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二)实施计划
1.加强社区为老服务。一是加快老年养老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区要建有二所以上老人公寓(托老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0张以上。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行入院集中或户院挂钩供养。二是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健康咨询、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5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设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专科,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覆盖率。三是进一步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到2008年6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校,到2009年8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校,到2010年每个社区建有老年学校。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使城区老年人在学率达到15%左右。四是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到2010年全区所有社区都建有超过100平方米的“星光老年之家”,已经设立社区星光老年活动室的要探索自我良性运作的路子,发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娱乐服务项目。五是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各街道、社区都要建立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有条件的街道、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法律服务机构,90%以上的社区要达到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2.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一是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落实全部社区的配套用房,确保所有社区具备“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等基本功能。要多渠道整合社区设施资源,对已建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配置不足的,要通过购买、租赁、置换、改造、新建、扩建等办
法逐步解决。到2010年全区80%的社区配足社区服务和活动用房。二是积极鼓励建设“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卫生(计生)、文体、就业、慈善、商业等社区服务。到2010年建有15个以上社区“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
3.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到2010年80%的社区建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的注册登记志愿者人数达到居民总数的15%以上。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将其纳入社团组织管理范畴,实行注册、登记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助残、优抚、就业、为老、文体等服务项目,摸索建立“时间银行”、“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采取委托制的办法,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福利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4.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一是健全镇街、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举办社区邻居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电影进社区“双百场”等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并形成制度。到2010年所有街道和城区社区建有文体科普骨干队伍,50%的镇和镇属社区建有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二是发展社区教育。区建立社区学院,镇街建立社区学校或社区
教育中心,社区建立居民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到2010年各街道建立一所未成年人教育辅导站、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三是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加快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到2010年50%以上的社区与图书馆建立网络联系,每年新建3—5个社区电子阅览室,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
5.加强社区服务特色街和便民服务点建设。以“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为依托,培育一批便民利民社区服务业的民间社团组织。到2010年每年建设一条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价格公道、服务诚恳的特色街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镇街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各部门和镇街在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的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
组织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3.搭建平台,进一步形成社区服务业网络。以建设“基层信息系统”为基础,打造社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依托先进网络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区、镇街、社区三级社区管理服务联网运作。利用社区网络平台,开辟社区服务业信息阵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咨询,满足其服务需求。
4.探索运行机制。按照“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促事业”的市场化发展路子,以社区居民群众的需要为立足点,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手段,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业良性发展。5.加强总结交流。通过召开社区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等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工作交流,切实把握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促进全区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第五篇:积极发展居民服务业
积极发展居民服务业
关键词:
居民服务业 调整结构 优先 地位 劳动密集 加快发展 势头良好 行业 集中 经营模式发展平台
摘要:
居民服务业就业比重目前不足,潜力巨大,对服务的需求了越来越细,由此推动了居民服务业向着供求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市居民有服务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和省出台一系列鼓励服务发展的政策,为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居民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门类之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发展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体现人民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
而我国服务业不仅总量发展滞后,调整结构的任务也很重。服务业发展政策要兼顾增长、就业和结构目标,处理好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与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关系。当前,要把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放在更为优先的地位,下工夫予以引导和促进。特别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务服务业,有效的政策导向是促进其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居民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房地产、咨询、广告、中介服务、文化、休闲、体育、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研发服务、计算机网络服务、法律服务等改革开放后才发育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其中,金融保险、旅游、文化、体育等国际上的传统服务业,在我国之所以“新兴”,主要是由于认识和体制原因,发育较晚。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等,虽然也有网络游戏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但主要方面是所谓为生产者服务的商务服务业。
现阶段的居民服务业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旅馆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历史较长,目前仍然是我国服务业的主体。这些行业的突出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密集的特点突出;二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自主发展能力强;三是服务产品老化,难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对于这类行业,当前关键是改造提高、规范发展。所谓改造提高,就是要用应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
总体上看,居民服务业就业比重目前不足30%,潜力巨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挖掘和发挥好服务业的就业功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应该说,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应当作为发展的重点。但必须指出,无论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有劳动密集型,不能笼统认为提倡增加就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矛盾。例如,金融服务、房地产业、仓储业都有很大的就业容量,软件服务、咨询服务等既有知识
密集特点,也有劳动密集的特点。而层出不穷的新兴服务业,更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新的岗位和拓展空间,近年来消费需求渐多渐细,居民服务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了现代居民服务业的提升。研究和把握居民服务业发展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居民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服务企业做出符合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有着积极与现实的意义。
一、我市居民服务业的现状
当今社会正在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劳动社会化,尤其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务性消费需求日益增多,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细,由此推动了居民服务业向着供求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
1、居民服务业总体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居民对服务性消费需求明显增加,推动了我市居民服务业整体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抽样调查统计,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用于家庭服务支出比2006年增长23.1%,美容美发消费支出增长36.7%,其他服务性支出增长35.1%。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居民服务业的发展。到2007年末,我市居民服务业单位个数为15.8万个,增长8.3%。其中:居民服务业企业个数为2995个,增长15.6%;个体经营户已达15.5万个,比2006年增长8.2%,成为本行业的生力军。济南市的阳光大姐、心连心、大家园、热心大嫂等比较规范的家政公司保姆、小时工、陪老、护理等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每逢节假日更是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高峰。
2、经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提升。2007年,我市居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增长22.1%,其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增长50.3%,个体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比2006年增长11.0%;实现利润8.9亿元,增长16.2%,其中企业实现利润3.7亿元,增长70.4%,个体实现利润5.2亿元,增长13.5%。到2007年底,我市居民服务业资产总值达10.5亿元,比2006年增长14.1%。近期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济南市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济南市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其发展运行势头良好。2006年经营收入达到1127万元,增长69.7%;实现利润142万元,增长91.9%。
3、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我刘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达17.4万人,同比增长11.1%;平均每家单位4.7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达12.7亿元,增长13.6%,人均年收入近1.6万元。济南市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吸纳固定家政服务员4000多人。
二、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1、行业相对集中。居民服务业包括家庭服务、托儿所、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摄影扩印服务、其他居民服务等九个行业。但从分行业情况看,大部分集中在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摄影扩印服务和其他居民服务(包括送奶、送水、送报、看车、小饭桌服务等),占整个居民服务业的79.5%。社会需求决定市场走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开始关注养生保健。由此也带动了洗浴、理发及美容保健传统服务行业的经营理念的变革,出现了更多具备商务、娱乐、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休闲会所,因此,向这些行业集中也成为市场导向的必然结果。
2、个体私营是主体。在居民服务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占全行业的99.2%。在居民服务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占全行业企业的近60%,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分别占56.9%和52.2%。而集体企业个数仅占9.6%,其他企业占13.8%,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均未达到10%。
3、女性用工比例较高。在全省居民服务业中,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51.1%,但是行业内部的差异度较大,托儿所、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染、洗浴服务行业的女性从业人员大大超过男性。反之,在修理和维护、殡葬服务行业,则是男性从业人员是主角。
4、行业规模有待发展。居民服务业单位平均从业人员 2.3人,每万人拥有的居民服务业户数仅为16.9户。居民服务行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单位、从业人员数量越多,人们获取服务越便捷。
5、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在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从业人员的23.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达75%以上,其中高中学历占到42.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4.3%。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到了居民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三、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1、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几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GDP增长14.8%;2008年在全国、全省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速度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仍保持了13.3%的增幅,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9位;2009年全市GDP增长13%,总量规模接近600亿元大关。经济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提高,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2元,排位全省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排全省第6位。我市居民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奠定的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联。
2、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快捷化,为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开拓了广阔市场。我市已步入老龄社会,家庭规模普遍小型化,空巢家庭和单身老人户呈不断增加之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逐步向社会化养老服务转变。目前,我市主要由政府举办的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等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亟需加速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服务社会化需求不断上升,家政服务纷纷走入居民家庭生活,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市比较规范的家政公司保姆、小时工、陪老、护理等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每逢节假日更是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高峰。
3、我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偏低,为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蕴藏了潜在动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60%以上;我国、我省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2.6%、40.9%;我市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为38.1%,比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距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值还有很大距离,与全国、全省比较,也分别低4.5、2.8个百分点。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进一步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将对第三产业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我市居民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结构不优、水平不高、服务功能弱、服务领域窄、不够规范等问题,与社会发展和居民要求差距较大。差距既是发展的潜力,又是发展的空间。
4、国家和省出台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为我市居民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和措施。国家层
面,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也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省级层面,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我市也将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文件。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服务业的加速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居民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推动。
四、加快居民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居民服务业意义。居民服务业对于解决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稳定社会,方便居民生活,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改变以往对居民服务业的忽视,将居民服务业发展纳入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从全局高度认识加快居民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措施,把国家和省加快发展居民服务业的相关决定落到实处。
2、加大居民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政府要在居民服务业立项审批、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公益性居民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居民服务项目给予支持,对纯经营性、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但初期运作困难的居民服务业项目,可采用贴息或一次性补助等办法给予扶持,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居民服务项目,要给予税收减免。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居民服务业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兴办居民服务企业,对安置就业人员多、公益性强的居民服务项目,给予宽松发展环境。
3、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社区服务业是居民服务业的重要依托。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一要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清洁、维修、家务、物业管理、送货上门等居民服务项目;二要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改革和资源整合,向社区开放;三是要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四要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实现辖区内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4、创新居民服务业发展经营模式。目前,我市居民服务业没有突破小而散、产业优势不突出、规模效应不明显的发展路子,延缓了居民服务体系的完善,也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特别是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婚庆服务等行业基本没有形成产业化。要通过加强引导,促使居民服务业建立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培育居民服务业知名连锁品牌,将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运用到居民服务业发展中去,挖掘居民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推广品牌效应,提升行业竞争力,追求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加大对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要通过加大对居民服务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一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简单的居民服务技能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从事居民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二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现代社会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居民服务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三是要拓展培训内容,根据居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将服务礼仪及服务规范化等内容纳入培训范畴,以全面提升受培训人员的整体水平,让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服务中,6、搭建居民服务业发展信息平台。居民服务业的特点呼唤政府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从而解决服务资源分散、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使居民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在扩大就业的同时,盘活闲置的服务资源;在满足居民日常求助中不断发现新的服务需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业务,创新服务的空间和形式,从而不断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居民服务业单位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和现代化。
7、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经营的理念。诚信理念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居民服务业作为一个民生行业,与人们的衣食、起居、健康等息息相关。只有坚持靠诚信取胜,靠真情取胜,靠规范服务取胜的理念,建立完备、公开、平等的行业制度、服务单位认证审批、年检制度及从业条件认证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严厉打击居民服务业领域的不法行为,创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才能促进居民服务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浅析居民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作者 陈红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作者 温莲香
《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 刘朝阳陈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