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共5篇)

时间:2019-05-14 15: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

第一篇: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

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

李典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中心城市如何按照这一要求率先建设好城郊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其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武汉市把城郊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社区重建这一关键环节,在“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础上探索的中心城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道路,为践行这种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是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一、武汉市城乡整体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是中心城市整体和谐的内在需要引发的。1987年,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武汉市率先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区服务系统的目标,随后探索的政府、社区双向联动的“武汉社区建设模式”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以此为基础,2002年全市开始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投资12.67亿元对中心城区883个社区的市政、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分类进行建设改造,对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了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的四到社区工作。中心城区近二十年的社区服务与建设实践,为创建一个和谐的城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却未能成就一个整体和谐而文明的中心城市。一是形成了城乡社区面貌更大的反差,近郊显得破烂不堪,远郊更是冷冷清清;二是造成了城市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缺少地域约束的农民更方便地盲目进城,没有组织约束的农业更放手地使用化肥农药;三是凸现了城乡社区的不均衡现象,与城郊农业经济问题相比,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与中心城市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

系相对,城郊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养老、救助等更为薄弱;与城乡居民收入悬殊相比,城郊农民社会保障和文化生活更应得到关注。

城市社区建设造成的这种反差表明,中心城市的和谐发展没有城郊农村的跟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城市社区对接即成为中心城市整体和谐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武汉市的选择是:把社区作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利用城市社区建设的先行优势和资源重建城郊农村社区,即我们理解的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这条道路实质上是一个利用城市社区重建的先行优势和经验整体推进城郊农村和谐进步的过程,新就新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完成农村社区的重建。具体来讲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两个阶段来完成。其内容是:农村社区的界定与基础工程的重建;城乡的对接与制度的创新。前者为第一阶段的任务,后者是第二个阶段的目标。

农村社区的界定与基础工程的重建是确定农村社区范围,在完善基础工程的基础上重建农村社区。从理论上讲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在农村已经存在了千百年。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集聚功能弱化,服务功能退化,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中予以重建。但农村社区比城市社区具有更厚重的血缘关系,更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这就决定了农村社区的重建即要尊重历史,又要照顾现实,不可能像城市社区那样进行大的整合。武汉市的选择是根据所属城郊农村的实际,将农村社区确定为建制村,以建制村作为农村社区的基本单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平台,组织实施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涵盖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各项社会经济基础工程方面的建设内容。目前这一计划已在680个村进行了试点,并拟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全市农村2087个建制村的社区重建任务。

二、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初步措施

武汉市目前实施的“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农村社区的界定与基础工程重建的具体化,是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第一阶段的内容,所采取的主要办法和措施是:

1.明确社区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是明确农业致富途径。重点是明确各个村级社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三年来,各试点村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95%以上的农户填写了增收致富明白卡,市政府投入1.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343个发展潜力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项目,出现了一批特色村、专业村。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是实施“四通四改一化一室一场”项目。“四通”是路通、水通、电通、信息网络通;“四改”指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一化”为村塆绿化;“一室”指新建或改扩建多功能室;“一场”是新建多功能活动场。据初步统计,2005-2007年,全市农村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入为19.23亿元。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目前试点村村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6%,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4.2%以上,低保对象按全年每人规定标准的差额补助已经到位,优抚人员、残疾人、独生子女户等各类对象的政策待遇基本落实,被征地农民发放“退休”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已经实施。四是创建和谐文明的乡村社区。重点是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选好“村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新农村建设农民自愿主动参与的原则,把计划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各个村发展文化中心户,给予奖励配齐文娱设施;在村级文体活动场地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开展家园建设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

2.制定社区化建设的配套政策。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工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支持力度。武汉市在贯彻中央各项“三农”政策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措施,形成了“一主三化”的政策格局。一主是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导的总体政策。自2005年以来,全市确立了

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导的农村政策取向,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措施。2007年的“一号文件”就包括解决农民的“上学难”、“看病贵”和职业培训,农村的自来水、道路和农田建设,农业的保险、市场拓展和基地培育等内容,并相应地跟进了财政支出的安排,全年市财政“三农”投入为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三化”是支持政策项目化、农民增收贴政策引导化和补贴政策规范化。在支持政策项目化方面,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市相关职能部门据此提出了各自明确的指导意见,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的调查及申报,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社区化各项具体目标的完成。在补贴政策的规范化方面,市相关部门分别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村塆建设规划、农村各类社保范围和劳动力培训、村塆的文明度等,都制定了标准的内容和具体的补贴额度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各项补贴政策能够在一个比较规范的标准要求下,起到长效的作用。在农民增收补贴政策引导化方面,确定了农民群众是增收的主力军,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政策引导达到增收的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的政策思路。其具体政策是在制定全市农民增收规划的基础上,着力通过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来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农民的病虫综合防治、良种良法等先进农作技术和技能培训的补贴与奖励;对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农机作业服务、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等给予补贴和奖励。各项奖励都有明确的项目要求、具体的建设标准、奖励资金幅度及其相应的申报程序。

3.建立社区化的保障机制。为了确保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主要任务的完成与政策的落实,武汉市建立了有效的保障机制。(1)科学配置的领导体制。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核心,市长主持工作的专项领导体制,由市农业局、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文明办组成的四个专班负责各个试点的具体工作;政府各部门同时承担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相应职能;市委农办负责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

化的重大政策调研、职能部门协调和工作督办,从而保证了城郊社区化工作的整体推进。(2)协调高效的督导机制。市人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提案,并形成了相应的检查督办机制;各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班,分解落实全市试点村的建设目标,并负责基层目标的督办落实;建立了目标管理及群众评估办法,将社区化的主要目标细分为29项创建内容,87项创建任务,1000分考核标准,列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在评估过程中坚持由群众评议,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3)帮贫扶困的平衡机制。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是一个先进引导后进的过程,但难点却是较为贫困的村队,不解决它们的问题,社区化的建设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对此,武汉市通过每年组织全市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组成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来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全市小康建设工作队共组织投入各项帮扶资金3663.83万元,对口帮扶全市相对落后的109个行政村,实现了各村年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农村近3个百分点的目标,从而确保了社区化工作的均衡推进。此外,还注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重建,鼓励企业、高等院校、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双向选择,采取产业、科技和项目对接等多种途径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这种社会性投入资金已达15亿元。

三、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未来方向

武汉市第一阶段的城郊新农村的社区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2006年的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4%、12.8 %,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4.7和3.4个百分点,2007年350个创建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5元。一大批村建立了卫生室、便民超市、体育设施、图书室。然而必须看到,这种成效只能是初步的。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重点的社区重建,只是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道路的起点,它还不可能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长效机制,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个阶段城乡差距还将会拉大。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尽快第二个阶段迈进,实现城乡的对接与制度创新,才能完成城郊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新跨越。

第一,建立明晰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产权制度。一般来说,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是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社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不经济性,这种供给如果没有明晰的产权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既难以承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费用,也难以保证设施发挥长久的效用,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将前一阶段建成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量化到社区的合作组织,并明确其相应地权利与义务。

第二,建立新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城市完成城郊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任务后,仍不能停止公共产品的投入,但方向要调整,重点应是有条件地帮助村级社区组织,通过村级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以社区合作的形式提供有效地公共服务,如修缮与维护社区的水利、道路、桥梁、电力、文化设施,普及科学和卫生知识,维护本地社会秩序和改善社会风气等。城市只有帮助村级社区组织起有效的农民合作,才能真正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才是社会主义的城郊新农村。

第三,建立城市社区留住城郊农村人口的机制。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城市更为经济地集聚更多人口以保证农村的宁静和稳定。这就需要城市社区稳步地吸纳农村人口,进行城乡社区运行机制的创新,让进入城市的城郊农民放弃农村户口,有条件地向农村社区交还承包的耕地以及房基地权利,并相应地改革和调整城乡户籍、就学、福利和住房等方面的制度。

第四,建立城乡社区文化交流的沟通机制。解决城市文体活动“过剩”与城郊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架起两者互相沟通的桥梁,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但承载的主体则应是社区。政府可组织城市社区具体对接相应地农村社区,帮助农村社区获得城市书报杂志,资助农村少先队、共青团、妇女组织、文化馆、图书馆,帮助他们举办文体活动等,并在沟通中形成长期的对接关系,这既是社会主义城乡合作精神的体现,也不失为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第二篇:南阳新农村建设社区化

南阳新农村建设社区化

连片开发的两层楼房,宽阔平整的水泥大道,新颖别致的花坛荷塘,碧波荡漾的20亩水面蓄水坝,设施齐全的文化大院……这是近日记者在方城县赵河镇石寨新农村社区看到的新景象。

面对昔日封闭破旧的石头寨变为现在开放靓丽的新社区,村民杨文学高兴不已。他喜滋滋地对记者说:“俺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的生活相比没啥两样。”

今年年初以来,方城县委、县政府结合该县新农村建设实践,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发展战略。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新乡和苏北等地参观考察、科学编制社区规划、探索社区模式、培育社区试点等一系列举措,全县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社区化的热潮。县委书记梁天平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走社区化道路,是对新农村建设更加科学的定位,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实践的一次飞跃,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编制社区化规划。方城县按照治理空心村、撤并弱小村、缩减自然村、培育特色村、发展产业村、建设文明村、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思路,对现有村庄进行科学整合,原则上2~5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居民社区(中心村),所定居民社区(中心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具有较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平原和山区居民社区(中心村)人口分别为3000~5000人、2500~3000人,村民耕作半径为1公里~3公里。目前,该县已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将全县559个行政村3417个自然村合并为277个新型居民社区(中心村)。

因地制宜探索社区化模式。在新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方城县通过实施中心村带动、小集镇拉动、小城镇推动战略,探索出提高完善型、村庄合并型、重新建设型和依托集镇型四种社区化模式。赵河镇依托镇区小城镇,将镇区居民社区由原来3个行政村扩大到6个行政村,人口达10267人;石寨居民社区以北寨小集镇为依托,安排南寨、柿园两村群众建房搬迁,3~5年将使该社区人口由现在的2300人达到6200人。该县广阳镇袁庄村针对全村自然庄分散的特点,在岗坡上建设袁庄新村,将全村17个自然村801户农民全部规划到新村。目前该村已搬迁农户156户,并且配套建设了村部、学校、自来水厂、卫生服务站、农家超市、农资超市、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典型辐射引领社区化方向。方城县按照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和靠近城镇、产业集聚区、乡镇创业园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热情高的独树镇砚山铺村、赵河镇姜栋庄村、二郎庙乡前林村、券桥乡券桥村、清河乡双河村等为全县首批新农村示范社区,扎实推进村庄整合,建设农民居住集中、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新型居民社区。县财政对每个示范社区给予3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到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居民,由县财政给予10吨水泥或折款补贴,县金融部门给予3万元的贴息贷款。砚山铺新型居民社区现已整合建设用地200亩,规划4经9纬13条道路,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新型居民住宅和广场、幼儿园、便民超市等公共设施。

第三篇:论新农村社区化建设

论新农村社区化建设

彭水扬

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今天的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资源普遍匮乏,社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天的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他们在人居环境、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农业,走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路子是必然选择,但农村社会事业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障碍。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着力强化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衡山县推行的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因时代变化、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主要矛盾、创新发展模式结出的宝贵成果。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破解改革难题、提升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向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把公共服务送到农民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村村庄数量庞大、位置分散,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公共服务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财力不充足,在原有体制框架下运作,让有限的政府财力、人员和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延伸进入每一个村庄很不现实。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拿出新的举措。衡山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把全县的346个村庄社区规划为10村社区连一片,把政府各种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到新农村社区化建设平台上,为2公里半径内的村庄社区和农民提供服务。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原有的乡村组织结构,又使分散的村庄相对集中了起来,还优化配置了公共服务资源,真正使公共服务延伸进入了农村。他们的实践证明,新农村社区化建设非常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是改进和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最佳选择。

新农村社区化建设对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显著作用。衡山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以来,农村更加稳定了,农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既是尊重农民,更是组织农民、教育农民、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共建共享过程中,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新农村社区化建设也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有了新农村社区化建设这个平台,各项公共服务职能“众流归一”,干部离群众更近了,服务效果更好了,群众更满意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新农村社区化建设也为村级组织“减”了“负”,使之腾出更多精力抓发展,有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此外,新农村社区化建设还引发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村聚集的连锁反应,繁荣了经济,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可以说,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着眼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推动农村由经济建设单项突破,转入了“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新轨道。

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衡山实践看,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村实际,增进了农民福祉,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衡山实践还表明,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投入少、运行成本低、便于操作、易于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普遍性,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能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当然,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推进

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方式、途径,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取什么模式,都需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把握规律,科学定位,创新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只要这样,新农村社区化建设这项新生事物,就一定能在广袤的农村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共同取向。

纵观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能够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必须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来开辟道路。过去的农业产业化,今天的新农村社区化建设,都是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伟大创造。农业产业化,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使农村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把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协调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将越走越宽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地址:湖南省衡山县民政局

第四篇:城郊新农村建设成功模式经验交流

火红六月,走进**区广袤乡村,目之所及: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千家万户,一座座红墙碧瓦的房屋整洁亮丽,一块块农田叶茂粮丰,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农民的幸福生活。我们走近它,品读它的丰饶与秀美,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脉搏正在强劲跳动,蓬勃的激情正在燃烧……“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可喜嬗变,正是源自于该区在新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农村建设过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产业建设为核心,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文明建设为支撑,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大投入,扎实办点示范。

农民致富经:城郊农业产业化

为筑牢新农村建设经济支撑,该区坚持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以“服务城市、发展城郊型农业”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为城市提供“七鲜”农产品(鲜菜、鲜果、鲜花、鲜鱼、鲜肉、鲜奶、鲜禽),先后建成了生猪、蔬菜、水产、葡萄、花卉苗木、肉鸽、草莓等20余个全市第一的专业村,发展集休闲、旅游、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6个;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做大基地、拓展市场,打造出了中富油脂、易龙冷鲜肉、立得皮革、华湘米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并力促村企联姻,引进大汉集团、建民集团等知名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先后建成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油茶基地1200亩、大汉太美新农庄。3年来共取得**省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产地认定4个。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8家,位居全市榜首。此外,该区还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10余个,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组织26个,形成了跃进饲料一条街、塔北路粮油一条街、宝庆东路建材一条街、麻子洼水果批发一条街。农民运销专业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每年解决近万名农民再就业问题,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直销、中介组织帮销、流通大户促销的立体销售体系。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1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69亿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5年的4311元增长到2008年的6437元,年均增长12.5%。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村强民富、产业发达的喜人景象。

农业保障经:强化基础增后劲

为搞好农村基础建设,该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对农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资金有效整合、捆绑使用,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年来共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通村水泥公路158.8公里,修建通组道路252.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2个,各行政村的通达率达98%;投入水利资金350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601处,维修治理病险水库11座,硬化标准山塘200余口,建标准渠36.8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8处,解决了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人工造林8500亩,修建沼气池1454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0台,修建了全市第一口集发电、供暖、生活用气与一体的大型沼气池;新增联合收割机、耕整机等农机具1100台(套),农机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9.03%;100%的村通了程控电话、广播电视,100%的乡镇通了互联网,数字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修、改建敬老院4座。同时,该区积极开展“四清、五改、二化”工作,3年来共投工30000余个,建垃圾围池350个,组建义务清扫队10支,清理垃圾6000余吨,改厕2600余处,栽植绿化苗木15万株,庭院绿、硬化200余处,新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21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小康生活经:文明新风进万家

该区不断强化农民培训,加强民主管理,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水平。全区建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12个,年均培训农民3500人次,新增劳务输出10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强双带”工程,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全区70%以上的村干部成为产业建设带头人或营销农产品的佼佼者。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组建“村民理事会”,把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五老”人员选入理事会,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制度,使村务管理更加民主;通过规范红白喜事的管理,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活动。该区还经常开展“五下乡”活动,引导和带动各行政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龙狮队,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深入组织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创建进农家”、“文明卫生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火车站乡莲荷、高崇山镇长木村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城东乡被国家三部委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高崇山镇长木村2006年入选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0例、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授牌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村内主要道路和新农村建设

第九节 村内主要设施和道路

小圈村:2006年投资20000元在入村主要干道上安装两排短架豪华路灯;完成办公地点搬迁。2006年种植绿化树木800棵,投资105万元修建村民活动中心;2006、2007年投资45万元修村内道路及7680平米;2007年又为改善村内卫生建设,购买运垃圾车一辆,统一更换垃圾桶140个。

白庄子:投资2万余元,改善村内设施,铺设地下管道600米,修复村自来水管道,拓宽宽8米的环村公路1500米,投资2万元,建公厕6个。现村内道路宽敞通畅,为家具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2006年,投资2000元修深机井管道,投资30万元整修道路,修彻砖路1600多平方米,装路灯52盏。

北陈屯:2006年新打井1眼,清理老机井15眼;铺设园田地下电缆1万多米;硬化田园路面1万多平米,共投资30多万元为菜农增产创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建文明生态村方面,建排水站3座,修下水道2000多米,基本解决了污水乱排的现象。

大孔辛村:2006年投资7万元,打深井1眼,将全村耕地管道4000米全部更新,保证农业水质灌溉面积,增加农业收入。2007年投资2.5万元,修补村内道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问题;投资13万元,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台,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小孔辛村:2006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修路2000米,2006年打深机井一眼,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

刘文庄:2006年投资40万元将村内自来水管道全部改换;硬化村内路面14000平方米,清理排水沟400余米。经四路占刘文庄耕地53亩,村班子借经四路修通之机2007年投资40多万元修通了村通经四路的主干道柏油路面1260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八里庄:2006年投资1000元维修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近年来村内先后投资14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村外的主要路面,打4眼深机井解决了村民吃水、行路、灌溉的实际问题,多方协调市公路站等有关部门解决资金与施工问题,共协调资金42万元,完成了4公里的路面工程。村里出动了挖掘机对村内排水沟200米进行清挖,解决了多年排水不畅,村内存水的问题;投资6000多元为村里更换了400米电缆线。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将村内老化线路更换,安装了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问题。

黄家窰:2005年投资3.5万元,硬化了村内部分道路,缓解了行路难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修理村内道路、自来水、排水管道等,投资2万元将村“两室”修缮一新。

安庄子: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00万元,修建高标准混凝土街巷路5000多平方米,村内行路难问题全部解决。二是投资25万元铺设700米节水管道,上3台水泵,引城市污水浇地,既节省资金又节省能源,06年打深井一眼。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内安装了路灯,修建了3个公厕、15个垃圾池,改善了村内环境,2007年投资30多万元将全村自来水管道修理,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小王庄:2006年加大农业投入,炉灰铺设耕地路面300米,安装电线300米,投资10000多元打井两眼,清淤500立方米。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投资20万元建办公楼,投资1.5万元建公厕两所,植树绿化3000棵。2007年投资15万元新建高标准“两室”,建起了村民健身活动中心。

小杨庄:投资8千元,对村南桥进行拓宽,方便了村民出入。2006年投资20万元,将自来水改造,实行一户一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

大杨庄:2006年投资3万元安装路灯;投资8万元修建二所公厕、铺砖硬化村外路600米,并在村内建花池等露天休闲娱乐场所,。

大圈:2006年修路1000米,修变压器2台,架设统一口径1200米,打井一眼,解决村民吃水浇地问题。2007年在村西胡同挖一条深2米,长150米的节水管道,解决了200亩地浇地难问题; 8月投资8万元新翻建“两室”,使党员、村民开展活动有了好去处。

武新房:2002年在区、镇领导的帮助下协调资金40万元打一眼深井,铺通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吃水,行路难的问题。2005年筹资10万元为村上东洼耕地安装了抽水管道,并投资1万元,更换电缆;村投资7000元安装路灯,投资8000余元安装除氟设备,解决了水质问题;村干部与村木器厂协调筹资7万余元,硬化了300米的道路。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投资3万余元改建8个公厕,修建4个沼气池,在村内栽下1500余棵绿化树。2007年投资3万元修浇水管道500米,解决村民浇地问题,村班子多方筹措资金8万元,翻建“两室”,告别了办公条件差的状况,让党员、村民议事有了新场所。

双官厅:2006年打380米深井一眼,增设变压器两台,维修村内公路1500米。2007年投资43万元翻修了村内通西外环长达1600米的公路。

韩家场:2004年,该村就将文明生态村建设放在首位,用砖铺建村内的主干道,2006年投资8万元修路300米,修建高标准公厕9个,建10个垃圾池,做到村内道路硬化、净化、亮化。

红庙:2007年总计投资39万元新修村内柏油路500米、水泥路面500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同时投资2万多元修下水道、建村内排水站,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雨季排水问题。

何辛庄:近几年来,修柏油路2000米,新打浅水井8眼,深井3眼。2006年投资8000多元,修浇水管道1000米,铺设道路600米,有效地支持、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张辛庄:近年来村班子成员先后投资3万余元,协调资金4万元,在村主干路铺上柏油路面;2006年干道铺砖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经两次线路改造彻底使村民在用电方面减轻了负担。投资11万元打深机井一眼,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投资2万元上纯净设备一台,使村民喝上了纯净水。目前张辛庄村情稳、人心齐。投资10万元修通村内南北向用砖铺的主干道800米,用6000多方土将村内东西路修补完毕,并安装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投资20多万元,改善“两室”建设,使党员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场所,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前程子:2001年2002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上了微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改善了照明线路,电表进箱,杜绝偷电,节约了开支;为全村硬化路面,加固了老路,改善了行路难。05年投资10万元建一所幼儿园;投资10000元修地下管道200米;投资8000元改善办公环境;为300多户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组织清洁员,定时对村内街道清理,修整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006年投资4.5万元,打机井15眼,进一步改善村民浇地问题;投资17.8万元,新铺路面22000平米。

吕家院:在2004年雨季来临之前新上任支部班子积极协调电厂方面,重新铺设新村下水管道200米,保证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全村通上了电厂暖气,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2006年新投资2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小金庄:2002年至2003年该村与沧贸建筑公司联合在村上建起14幢二层别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投资18万元,修通了村西道路300米,及地下排水管道300米。在线改时,换了变压器,改用三项电,方便了村民用电。

大金庄:2002年全体班子共同努力,把村中的照明电路全部更新,使以前危险的裸线,全部变为安全的带皮电缆。危电杆全部更新,使偷、漏电现象基本解决。大金庄村基础设施比较好,村内柏油路全部修通。

李庄子:2006年投资30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疏通渠道1500米,延伸地下管道500米,方便了村民浇水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成了村民健身、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去处。现在李庄子村上下一股劲,干群团结,一步一步向小康生活迈进。2008年将5路车终点通道了李庄子。

西花园:几年来,在两任村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投资30多万元,翻修了村内主干道600米,用砖铺通东西干道600多米,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几年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打深井6眼,保证了村民的浇地问题。随着养殖户的增多,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修路15000米,栽树3000棵,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投资50万元,修砖路2000多米;投资4万多元,修建两室;投资6万多元,铺设管道4000米;投资2万元,种植杨树2万株。

胡咀子:为了解决村内排水难、行路难问题,村班子投资8万余元,修建排水渠2000米,铺设硬化道路(砖道)500米;2006年又投资2000元,修建排水沟250米基本解决了长期困绕村民的难点问题。

何家场:2006年投资14万元,建蓄水池一个,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套,为村民安装饮水管道2000米,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大于: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修3500米的砖路。2006年,将村内线路更新600米;投资600元,修复村内道路200米。小于:2005年夏季对村内1000多米路面进行修整,垫土400多方,并用砖硬化,2006年投资6万多元,将输电线路改造2000米,饮水管道1500米,修深、浅井各一眼。07年村两委班子垫资将这些基础设施进一步维修护理,基础设施的健全进一步加大了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永平里:2003年春全村内主要路面全部铺砖,2007年硬化路面1500米,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更换饮水管道200米,解决了村民无水喝问题。

强家坟:2005年投资30万元改善办公环境,建起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投资30多万元硬化公路500多米,使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亮化。大力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泵站,解决村内排水难问题;投资12万元,在村中建起垃圾站,设7个垃圾池,并派专人管理,由环卫局清运,解决了村内乱倒垃圾现象。

常转河:2006年新挖排水沟500米,翻修路面100米,2007年6月借光荣路到沧县界段大修之机,多次与市公路站协调在村内公路两侧修暗渠,方便了村民出行。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村内首先安装了村内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提倡沼气池建设,现有6个沼气池,既节约了能源,又净化了街道。义和:2005年投资8000多元延伸农业浇水地下管道700多米;修缮村内土路,动用100多方土将路面铺平,为地下管道的铺设及路面硬化做好基础。为改善农业设施,2006年投资3.6万元铺设电缆1700米,更换变压器及深井泵,2007年又投资15万元打深机井一眼,大大激发了村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

官庄子: 2002年投资60万元修通了村内公路,完成了村内低压线路改造工作。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干部积极响应,把通村主干道全部修通;投资15000元硬化路面300米;投资5万元,为村内安装98盏路灯。2006年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村民喝上了纯净水,2007年投资10万元打吃水井,并安装了高压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花20多万元修建浴池,对村民免费开放。投资10多万元,改善了“两室”建设。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

小圈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是发展集体企业奔小康的典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小圈人就开始了创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小圈村现有三家集体企业:沧州环宇线路板有限公司、沧州市天和农药厂和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如今,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沧州环宇电路板有限公司是小圈村与新加坡电子化学公司合资兴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年产单双面、多层印制板10万平方米,产品供应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及电子企业、军工企业,并多次给秦山核电站、风云一号、二号气象卫星、大秦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深得用户好评。

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年产粉煤灰砌块10万平方米、彩色地面砖30万平方米,由于是高科技环保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因消化化工固体废物节省宝贵的土地,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公司产值利润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是政府提倡发展的项目。

天和农药厂则是小圈村支柱产业,始建于1989年,是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年产杀虫剂、杀菌剂1500吨。十几年来,通过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元素所及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发出各种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供应市场,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这三家集体企业安置村民及外地人员700余人。小圈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村人均收入约8000元。

从1994年开始,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造别墅式居民住宅楼。住宅楼主体设计成两层,一体两户,独门独院,盖楼资金由每户村民垫借给村里25000元,等村里富裕后再还给村民。如今小圈人全部搬进了二层别墅里,现在村里又建起了两幢公寓楼。建成后,能满足小圈人25年的用房需求。2005年,村中修建了小公园,公园里建起了雕梁画栋的长廊、亭阁,为儿童安装了秋千、滑梯。

下载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市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化道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基础设施

    关于新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基础设施 调查对象: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漹城镇永胜十队居民(退休老教师 75岁) 一、 你觉得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怎么样? 我觉得吧,国家的这个新农村建设还......

    舞钢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共五则范文)

    舞钢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四原则 ”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28日08:48 来源: 大河论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制约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

    “十二五”武汉市城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大纲分工101214(范文)

    “十二五”武汉市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报告大纲与分工1项目概要(总论)(交规院) 1.1规划背景(项目编制背景) 1.2规划目标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规划理念 1.4远城区轨道线网规......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社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社区位于罗庄城区中心,其前身为※※村,随着※※新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由村改为社区。现有居民702......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社区位于罗庄城区中心,其前身为※※村,随着※※新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由村改为社区。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