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岩区2011年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
黄岩区2011年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特签署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力争实现下列年度责任目标:
(一)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控制在1.3%以内;
(二)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控制在0.4%以内;
(三)防范和杜绝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脱管、漏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
二、责任期限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l2月31日
三、责任考核
对实现上述责任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及再犯罪率超过上述指标,以及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并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对所属单位的综治考核和“平安单位”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书签字人的工作岗位如有变动,接任人为自然签字人。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各执一份。
黄岩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责任单位: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第二篇:社区矫正手机监管责任书
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责任书(试行)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确保矫正质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精神以及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结合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签订本管理责任书:
一、负有监管职责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具有监管功能的手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及乡(镇)司法所干警为监管手机管理责任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的手机定位监督管理工作)。
二、在日常手机定位监督管理过程中,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人:
(一)监管手机必须专人专用。
1、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2、随身携带、不准人机分离、他人使用,不准私自买卖,自行处臵;
3、妥善保管,不得借与他人使用;
4、不得损坏,如发生损坏、手机遗失,要照价赔偿;
5、因质量问题出现故障应在2小时内向主管单位报告,并在2日内由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到电信公司重新申领或检修。
(二)司法所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人对实施手机定位监控的社区服刑人员,应每日进行定位监控,抽查手机使用情况,查看活动轨迹,掌握实时动态;严管对象定位频率不低于2小时,普管对象定位频率不低于4小时,宽管对象定位频率不低于8小时;因特殊情况,需实施紧急定位管理的,不受以上规定限制。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每日抽查社区服刑人员活动区域和手机使用情况,每周抽查司法所使用管理系统和定位监控情况。
(三)监管手机管理人要利用监管手机定期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信息,督促社区矫正人员按时到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定期汇报思想,参加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要经常与社区矫正人员沟通思想,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四)监管手机管理人要定期向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生活、交友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不安全苗头或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向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告。
三、社区矫正人员违法或犯罪,社区矫正手机定位监管人有主观过错的,根据有关规定应承担相应责任。
四、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人要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监管手机必须专人专用和维护。对因监管手机保管不善或丢失,导致泄密事件发生的,根据有关保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五、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县、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各一份,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人一份。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至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解除前有效。
社区矫正监管手机管理人:(签字)
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盖章)
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年 月 日
(盖章)
第三篇:社区矫正责任书
篇一:社区矫正责任书 文书5 社区矫正责任书
为了共同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提高矫正质量,司法所与矫正小组签订本责任书,共同遵守。
一、司法所具体做好以下事项:
1、指导矫正小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2、认真听取矫正小组成员反映的情况并及时处理有关事宜。
二、矫正小组具体做好以下事项:
1、协助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2、督促社区矫正人员按要求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参加学习及社区服务,自觉遵守有关监督管理规定;
3、定期向司法所反映社区矫正人员遵纪守法、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情况;
4、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
5、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确定的其他社区矫正事项。
(公章)矫正小组(成员签字):
年月日年月 日篇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人责任书 2011 社区矫正人员监管人责任书 2011-09-20 11:29:13 来源:本站原创 接收回传 为了进一步 明确责任,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确保矫正质量,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 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在我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司法厅《湖南省 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特签 订本监管责任书:
一、社区矫正人员所在社区(村)的驻社区(村)公安民警、社区(村)干部及社区矫正对 象亲属为监督管理责任人,负责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社区矫正人员监管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经常与社区矫正人员沟通思想,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2、协助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做好该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和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督促 其遵守法律、法规,防止脱管和重新犯罪。
3、督促该社区矫正人员按时到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定期汇报思想,参加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4、及时向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生活、交友等情况,发现社区 矫正人员有不安全苗头或违法违规行为,要主动向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告。
三、该社区矫正人员违法或犯罪,社区矫正人员监管人有主观过错的,根据有关规定应承担 相应责任。
四、本监管责任书一式四份,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驻社区(村)民警、社区矫正人员所 在社区(村)监管人及社区矫正对象亲属监管人各持一份。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至社区矫 正人员矫正期满解除前有效。驻社区(村)公安民警(签字)
2011年9月6日
社区矫正人员所在社区(村)监管人(签字)2011年9月6日 社区矫正人员亲属(签字)2011年9月6日
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盖章)
2011年9月6日
新罗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坚持“五把关”“五保证”
一、严把“接收关”,保证矫正对象无缝衔接。一是实行当庭宣告保证制。由法官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当庭宣告矫正对象当庭在《社区矫正告知书》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表明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二是实行法律文书双向送达制。区法院、看守所必须及时将法律文书同时向区矫正办和派出所送达。区矫正办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等统一登记整理后,要立即通知各乡镇(街道)矫正办领取有关法律文书。三是充分掌握基本情况。乡镇(街道)矫正办、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情况要做到“四知”:一知基本情况,含成长环境、工作经历、犯罪因果、思想动态等。二知家庭成员,掌握配偶、子女就业就学情况。三知交往情况,了解其活动范围。四知经济状况,了解经济来源。
二、严把“管理关”,保证平稳改造。要求着力把好七个关键环节:走访“勤”。通过走访及时了解矫正对象思想动态,确保教育矫正对象的针对性。监管“严”。严格落实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份思想汇报、每季度一次到所谈话制度,将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基本纳入工作视线。档案“专”。突出档案材料的个性化,落实个案矫正,因人施矫教育“活”。结合矫正对象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劳动“实”。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组织公益劳动,既可集中组织也可个别进行。请假“清”。弄清请假理由、批假程序、外出代管措施。奖惩“公”公开考核标准,公开评定结果,公开奖惩情况。
三、严把“帮扶关”,保证工作实效。要求及时了解矫正对象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四、严把“解矫关”,保证顺利回归。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做好解除矫正工作,同时,做好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
五、严把“培训关”,保证工作质量。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认真抓好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责任书》对各所完成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控和再犯罪率目标提出了要求,把控制脱 管、漏管和再犯罪率作为三大责任目标纳入年终工作综合考核,对成绩显著的责任单位予以 表彰;凡因职责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而发生严重刑事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与再犯罪率超过规定指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2011娄底市社区矫正工作 考评实施细则
根据娄底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印发的《2011 娄底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办法》(娄市综治委[2011]1 号),以及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2011年全 市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市社区矫正领[2011]1号),特制 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积极稳妥将社区矫正工作试行范围扩大到全市各 县(市、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 障机制建设,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 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 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为构建平安、和谐、法治娄底作出新的贡献。
二、考评内容与分值
对象依法应当予以收监执行的,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管教所)等职能部门应当依职权启动收监执行程序。共计0.05分,每违规1起,扣0.01分。
(二)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共计0.2分。
1、建立完整、规范的社区矫正对象正档和副档,计0.02分,每缺少1人次,扣0.005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不规范每人次扣0.002分。
2、建立社区矫正对象花名册和每月按时报送准确、完整的社区矫正工作统计表(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交审核时间为准),计0.02分,每缺少、迟报1次扣0.002分。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成立了监管矫正小组,确定了监管责任人,签定了监管矫正责任书,计0.02分,每缺少1人次,扣0.002分。
3、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计0.02分,每少报到1次,扣0.005分。
4、按规定落实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审批制度,计0.02分,每发现违规1人次,扣0.005分。
5、司法所按规定落实了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处遇制度,计0.02分,每发现违规1人次,扣0.002分。
6、按规定落实了社区矫正对象迁居、会访制度,计0.02分,每发现违规1人次,扣0.005分。
7、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按照《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落实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计0.06分。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台帐实现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司法所两级管理,且台帐齐全,司法所每月考核一次、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每季度审核一次,计0.03分,每缺一次扣0.005分。司法所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的考核奖惩准确无误,计0.03分,未按照规定考核的,每发现一人次扣0.002分。
(三)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共计0.15分。
1、为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了规范、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计0.05分,每缺少1人次,扣0.01分。
2、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参加率达到95%以上,并有学习记录和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笔记、书面思想汇报,计0.06分。每少开展1次扣0.003分。
3、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落实1个以上公益劳动基地,计0.02分。司法所按规定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公益劳动活动,并落实规定的公益劳动时间,计0.02分,每发现违规1次,扣0.003分。
(四)社区矫正对象的漏管。共计0.3分。
“漏管”是指因有关单位交付执行脱节或相关的法律文书送达不到位,导致执行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本应列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没有列管的。本级法院、监狱、看守所未送达法律文书导致执行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漏管的。每发生1名社区矫正对象漏管,扣0.02分。
(五)社区矫正对象的脱管。共计0.6分。
“脱管”是指已经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脱离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监督管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视为脱管:
1、社区矫正对象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去向不明,未履行到司法所日常报到的规定;
2、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己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没有按照规定采取监管措施,社区矫正对象处于脱管状态;
3、已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在辖区内未履行到司法所日常报到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脱离了监管小组(监管人)对其实施监管;
4、社区服刑罪犯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造成该罪犯脱离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监管的。每发生1名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扣0.05分。
(六)社区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共计0.6分。
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以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为准。每发生1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扣0.05分。
三、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好考评工作。开展社区矫正考评工作,既是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检验社区矫正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篇三:黄岩区2011年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
黄岩区2011年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特签署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力争实现下列责任目标:
(一)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控制在1.3%以内;(二)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控制在0.4%以内;(三)防范和杜绝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脱管、漏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
二、责任期限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l2月31日
三、责任考核
对实现上述责任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及再犯罪率超过上述指标,以及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并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对所属单位的综治考核和“平安单位”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书签字人的工作岗位如有变动,接任人为自然签字人。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各执一份。
黄岩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责任单位: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南谯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汇报
南谯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汇报
2012年我区围绕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三大任务,重点加强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确保矫正质量。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联合督查,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考核的内容,多部门参与齐抓共管。2011年7月至今,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18人,解矫121人,行政拘留2人,收监1人,目前我区在矫人员143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120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假释9人,剥得政治权利12人。现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根据南谯区情实际,出台相关制度,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相继出台了指导性文件10个,对入矫、解矫、日常监管、突发事件应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社区矫正成员单位职责及工作信息沟通和工作例会制度等进行了规范,从而使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二)加强对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
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区综治办、公、检、法、司分管领导及股室负责人参加督查组,对全区 1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听取各镇办汇报,查看软件资料,下村进行走访等。督查结束后,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办公室定期回查。年底对全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并纳入镇(街道)年终综治考评。区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严格监管程序 依法开展工作
(一)严格监管,增强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
1、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每月对社区矫正人员在所的社区、学校、单位、家庭等进行走访,并听取思想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听取社区矫正人员监督人的意见反馈,并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表现的情况,进行月度评议。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其接受日常监管、外出请假、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情况,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遵规守纪意识。我区规定,每周一是周闻声日,每月26日是月见面日,社区矫正人员须按期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和教育,对不服从监管的人员,按程序报告,相关部门负责查找,并给予一定惩戒。
2、认真开展审前调查评估工作。我区自2008年底开展审前调查评估试点工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社区矫正人员衔接关口前移,社区矫正开展顺利。
3、充分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
区群众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家属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推广手机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实施监管。全区共开通定位手机18部,每位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区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配备一部。搬入政务新区后,专用监控室和监控设备已投入使用,和司法所同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4、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后,为进一步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参与群体性事件、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的出现,我区出台了《南谯区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协调联动机制,确保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5、创新工作机制,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季度公开考评工作。为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我区在社区矫正人员季度考评中,除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评议外,还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本人、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区公、检、法、司及区综治委单位领导参加,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公开考评,每位到场人员都要对其联系的矫正人员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综合评议得出本季度该社区矫正人员的评定结果,评定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次。对于评定为优秀的,给于司法奖励一次;对于评定为基本合格的人员,要找其训诫谈话;对评为不合格的人员给于警告一次的处罚。评定结果公示7天,无异议后,载入个人档案。区检察院对评定的过程进行评议。公开考评工作从2011年12月份开展以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既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宣传,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有利于矫正机构的监管。
6、部门配合,各履其职。区法院对已判的社区矫正人
员进行定期走访,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不服从监管的人员进行教育,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依法收监,重新犯罪的依法判决。区公安分局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考察,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给予训诫谈话、治安拘留、收监等处理;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片警负责制,在集中教育和开展公益劳动时,派联系民警参加,行使教育和监管职责。检察院坚持每半年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一次执法检察,建立检察档案,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下达检察建议书;制作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卡,在镇(办)建立检察官联络室,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区司法局具体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扶工作。同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督查指导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小组拿出决定,涉及到各家的职责,都能主动地履行。去年下半年我们在督查工作中发现,施集镇肖某有一个多月没有到镇矫正机构报到,随要求镇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上门查找,查找发现肖某不在家,告知其妻通知他尽快到镇
司法所和派出所报到,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肖某仍没有到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报到。到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回访时,肖某已脱管3个月以上,区检察院下达收监建议书,施集司法所和派出所上报相关材料报到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法院及时给于收监裁定。
2011年7月份以来,司法所进行审前调查评估68份,法院采信68份,采信率为100%;派出所对不服从监管的人员训诫谈话12人次,治安拘留2人,收监1人;检察院下达口头纠正95人次,检察建议书18份,违法纠正通知书15份。
三、建立过渡性基地 加强帮扶力度
在常规帮扶的同时,我们积极走访区内规模企业,依托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在区工商联的积极配合下,今年5月份,选择滁州市百川汇龙电力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和滁州市天达汽配有限公司,建立了我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2012年6月,随同市司法局到庐江监狱开展了送岗位进监所活动,当天两家企业与即将释放的滁州籍人员签署就业意向性书22份。8月14日,在滁州市百川汇龙电力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正式举行了揭牌仪式,区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区社区矫正成员单位,以及市、区两级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并与两家企业签订了安置帮教协议书。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
下,基本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管得住、教育好”的目标,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做好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南谯区司法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社区矫正工作5+1监管责任书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刑罚,刑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刑期变动情况_________社区矫正自年月日至年月日,为落实好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以下监管责任书:
一、对矫正对象每月帮教不少于1次;
二、按监外执行罪犯守则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经常性法制、政策、道德、前途以及遵纪守法教育,敦促其认罪伏法,悔改前非,早日新生,并自觉遵守各项监管规定;
三、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手续办事,做到既在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从严,又在生活上、工作上帮助解决一些许可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把严格要求与关心帮助结合起来;
四、对监管和帮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社区矫正机构和上级有关机关汇报。
******司法所(签名):
辖区民警(签名):
联村干部(签名):
社会志愿者(签名):
社区矫正机构(公章):
矫正对象监护人(签名):登记日期:社区)的监外执行罪犯,因被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