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申社区矫正日常监管档案要求
重申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和人员档案要求
(2013年1月)
(一)日常监管工作
1、报到:
要求社区矫正人员每个月至少报到一次,并将报到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记录簿》上;
2、走访:
要求社区矫正办(司法所)人员牵头与社区民警、社区班干部每个月至少一次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走访,并将走访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登记簿》上;
3、谈话:
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的变化情况,可以不定期地对其工作、生活和思想约谈、访谈,并将约谈、访谈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谈话记录》上;
4、汇报:
要求社区矫正人员每个月至少汇报一次,并将汇报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汇报记录簿》上;
5、学习:(每个月不少于8小时)
要求社区矫正办(司法所)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社区矫正人员学习,并将学习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学习记录表》上;
6、服务(劳动)(每个月不少于8小时):
要求社区矫正办(司法所)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社区矫正人员服
务(劳动),并将服务(劳动)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服务(劳动)记录表》上;
7、考察:
要求社区矫正办(司法所)每个季度要将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情况和矫正效果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记录在《社区矫正人员定期考察表》上,写好相关个人鉴定;
在日常管理中,如是长期外出打工的社区矫正人员,必须完善相关《社区矫正人员请假申批表》、《社区矫正人员准假通知单》和《社区矫正人员请销假登记簿》,要求其每个月采取书信的形式寄回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其家属进行走访,回家乡时要求其本人到司法所报到,并作好相关谈话记录。在家务农、经商的,则要严格按照上述日常监管的要求落实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登记、台帐。
(二)人员档案包括:
1、相关判决书、载定书、社区矫正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2、《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3、《社区矫正宣告书》;
4、《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5、《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
6、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工作责任书;
7、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
8、《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经局盖公章);
9、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经局盖公章);
10、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经局盖公章);
11、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经局盖公章)。
12、日常监管工作台帐记录。
人员档案所有要用到的业务表、簿、册,均要用司法部新的法律文书,新的法律文书里没有的,就用原来《广东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指引》上的。
第二篇: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
一、报到制度
矫正对象自法律文书生效7日内或自出监之日7日内到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如实汇报家庭情况等。司法所对矫正对象设定编号,填写《矫正对象登记表》,对其宣读矫正对象行为规范,责令其严格遵守。
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向司法所报到,汇报其所在位置及上周活动情况,思想状况。
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并汇报情况,监外执行犯罪视身体状况,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以书面形式汇报情况。
二、监护制度
司法所要在矫正对象报到后20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矫正对象的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1.监护人的基本条件
(1)应是矫正对象的直系亲属或好友。(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群众反映良好。(3)愿意承担监管义务和相应的监管责任。(4)具有监管能力和相应的身体条件。2.监护人的基本职责
(1)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遵守社 区矫正规定。
(2)随时与社区矫正对象保持联系,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和基 本情况。
(3)每月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向司法所反映矫正对象的矫正 情况。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反映。
三、走访制度
走访是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居住地的社区(村)或工作单位,向有关人员及当地群众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的具体要求是: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每月至少与矫正对象见面一次,对矫正 对象的矫正情况进行实地走访。
(2)节假日及其他重点时期,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及时走访,掌握 矫正对象的动态情况。
(3)社区矫正对象受到奖惩、有重大思想问题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 时,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及时走访。
(4)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走访情况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和矫正 措施,增强矫正的针对性。
四、迁居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迁居,必须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迁居的程序和要求:
(1)矫正对象迁居和保外就医。矫正对象确因特殊要求需转院或 离开居住区域的,必须由其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矫正对象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迁居审批表。(2)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审核后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及 意见,与矫正对象的申请一并交到当地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经领导小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3)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转送当 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
(4)矫正对象经批准迁居的,原住地司法所应在3日内向迁入地 司法所介绍矫正对象情况,并转送有关档案。
(5)迁入地司法所接到有关材料后3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 监管范围。
五、请销假制度
(一)请假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有事需离开居住地的,必须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的审批程序及要求:
(1)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向司法所提出申请,内容包括外出 事由、外出时间、外出目的地等,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矫正对象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审批表。
(2)司法所核实后,签署初步意见并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送 公安机关审批。
(3)公安机关批准后,司法所应及时通知矫正对象,同时告知其 外出期间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和要求。(4)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需要虚假的,由其监护人代为 办理相关手续。
(二)销假制度
矫正对象返回后应及时到司法所销假,同时向派出所报告。未按时销假或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地的,按矫正对象记分考核及有关规定处理。
六、会客制度
矫正对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人士前,必须由其本人提出申请,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司法所审核后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送公安机关审批。公安机关批准后,司法所应记录备案。为防止矫正对象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教唆、鼓励而重新犯罪,矫正对象不得与有劣迹的人交往。
七、公示制度
司法所应定期将矫正对象的奖惩情况等表现,以适当的形式进行 公布。
八、申诉制度
申诉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公民,其基本申诉权应得到制度保障。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社区矫正组织未按有关法律文书确认的刑罚内容执行刑罚的,可以要求社区矫正组织纠正或向检察院检举、反映,还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诉。
第三篇:社区矫正档案顺序
社区矫正档案顺序
1.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照片、电话)
2.判决书(法院)
3.起诉书(检察院)
26.结案登记表(法院)
4.执行通知书(法院)
5.社区矫正宣告书(最好有派出所同志参加)
6.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7.监护人协议书
8.志愿者协议书
9.入矫谈话笔录
10.矫正方案
11.周汇报记录
12.月考核记录
13.监护人反馈记录
14.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记录
15.个别教育记录
25.集中学习记录(会议记录,照片)
16.公益劳动记录记录簿(照片)
17.社区矫正对象评审鉴定表(季度、)
18.社区矫正情况记录簿()
解除矫正前30日,19.矫正对象本人作出书面总结,司法所填写:
20.社区矫正期满鉴定书
21.社区矫正对象期满审批表(司法所、镇委盖章)报县社区矫正机关依法终止社区矫正 最后在解除矫正当日(必须)填写:
22.解除矫正宣告书,解除矫正。
完成矫正卷宗,同时转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三年,建立帮教卷宗。
监管细则落实以后还要填写
23.《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级别审批表》
24.《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记载表》
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签字的地方都要按指印。
2011-7-22
第四篇: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姓名档案编号矫正单位 建档日期
档案目录
城北法律援助登记薄
二0一一年
法律援助登记表
刑满释放对象档案
姓名档案编号帮教单位建档日期
解除劳动教养对象档案
姓名档案编号帮教单位建档日期
第五篇: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封皮.doc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矫正人员 姓 名 档 案 编 号 立 档 日 期 矫 正 类 别 矫正起止 时 间
XX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