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5: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篇: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P71)

2.文化从:文化从亦称文化特质从,只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与人们的某种活动有关。文化特质和文化从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容。(P72)

3.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从)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P72)

4.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有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有的这些就构成了角色集)(P109)

5.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者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P119)

6.社会分层: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p217)

7.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方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P243)

8.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P191)

9.官僚主义: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管理制度问题。(P215)

10.社会学两大路线:A.实证主义路线: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主要代表: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等).B.反实证主义路线:侧重以个人及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代表:韦伯等人)(P10)

11.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而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2.社会唯实论:是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一种基本观点,它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了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象征。

13.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14.社会变迁:在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及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有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构。(P321)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冲突的根源是 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性。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3、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4、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 和 垂直流动。

5、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 就业保属于下列哪一种(享乐主义)

1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19、结构功能学派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

20、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21、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22、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形式是(家庭)

9、下列属于社会保障内容的有(社会

保险、社会救济)。

10、下列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11、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贫穷的恶性循环论、社会环境剥夺论、贫穷文化论)

12、社会组织管理理论的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法约尔、韦伯)

13、社会分层的标准有是(财富、权力、障制度 和 价格补贴制度。

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特定的目标、组织成员、规章制度、领导体系、物质基础。

7、解释问题的理论有三种 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二、选择题

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3、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此现象称之为(制度化逃避)

5、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7、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8、下列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9、“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10、关于越轨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11、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12、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这位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

13、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4、“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上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控制)

1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

23、经验社会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感性资料的具体搜集方法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

24、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25、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是(劳动资料)

26、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27、下列哪一论点是由丁伯根最早提出的社会学概念(社会趋同论)

28、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29、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30、“社会学”这一新名词是谁初次提出(孔德)

33、“镜中自我”命题的提出者是(库利)

35、《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38、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假设性前提是(经济人)

39、冲突的基本特点是(破坏性)40、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42、管理学家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这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

43、“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三、多项选题

2、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3、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有(家庭、邻里)。

4、下列属于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普遍性、变异性、阶级性)。

5、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情感性)

6、社会化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前运算、形式运算)。

8、从家庭的结构看,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声望)

14、从家庭的结构看,下列属于非核心家庭的有(主干家庭、其它家庭)。

15、依据互动的性质,社会交往可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1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特定的目标、组织成员、规章制度、物质基础)

17、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前运算、形式运算)。

19、需要的特点有。(必然性、社会性、客观性)。20、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四、名称解释

1、社会分化: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4、情景定义:情景定义就是给自己面对的情景下定义,作解释。它是指人们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

5、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6、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7、社会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8、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9、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10、科层制: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11、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12、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的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最终引起社会的变迁。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2、简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答: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里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3、简述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1、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

2、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3、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4、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1)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与次生环境的问题。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受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5、简述科层制基本内容。

答:

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面员都具备各专来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来的所有者。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玩例外地普遍适用。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6、简述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措施。

答: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3、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我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4、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7、简述人文区位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答: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古典人文区位学认为社区是一种生态区位秩序。它认为人们由于社区内资源的匮乏而相互竞争,同时为了共同生存而互相依赖。这样,竞争和共生就成为古典人文区位分析社区的两个概念。现代人文区位学强调文化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有的试图把社会因素和次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社区的社会生活。人文区位学在分析社区时以人口研究为出发点,将社区是为一个整体,认为其组成部分的区位关系处于经常的变动——平衡状态中,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构成了人文区位学社区分析的特点。

8、简述社会控制的基本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

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则是对社会发展起着阻滞作用。

10、新媒体与舆论控制:舆论监督是公共意见的媒介表达,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是新闻媒体通过传递政府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公共领域范围内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而为公众所了解,并在公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舆论声势而对社会权力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传播活动。它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其作用更加凸显。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舆论监督事业的发展趋势。舆论监督的效力过度。虽然舆论监督在总体上效力不足,但在某些具体的舆论监督事件中,新闻媒体掌握着大量优势资源,与报道对象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容易出现监督过度的状况第一,媒体超越自身职能,越俎代庖,造成“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公正。第二,媒体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新媒体语境下,我国舆论监督将会继续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公民的舆论监督意识不断增强。有关舆论监督的法律不断完善。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共同进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氛围不断得到优化。

1、社会学概论论述题:运用多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放在社会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的社会学意义。答:所谓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单位劳动占用资金或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有: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中的各产业。这种产业具有投资少、资金或资本周转快、能吸收较多劳动力就业等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化为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或在新的物质基础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是一个科技较落后、建设资金不足的国家,但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我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2、分析说明:郭敬明作为80后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本人已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针对此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了解的信息,分析说明新生代公众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

答:要说新生代公众人物承担社会责任,咱先说说什么叫公众人物,弄清楚概念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公众人物,本身是个抽象概念,但是在普通百姓心里,有个普遍通用的标准,首先肯定是需要知名度了,在一定地域或者一定领域内因为美名或者恶名为人们所知晓。这个标准,应该是以一般大众能够认知为标准。然后是能够对社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对于社会成员的言行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这是肯定的了,因为公众人物本身就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公众人物影响力的界定可从与大众媒体的相连度进行界定。

既然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利益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理应有责任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更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他们也更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这些青少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实,公众人物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社会利益的损害的可能性也比较

大。所以强调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无非是既要保证公众人物不对社会利益造成损害,又促使其履行一定的的道德义务,促进社会利益的增进。事实上,这不仅是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内容,同时也是自然人、法人、政府等群体的社会责任。要求公众人物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为了限制谁、控制谁或者专门跟谁过不去,只是为了让大部分民众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里面而已。

3、城乡融合。。引起重视。答: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融合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融合方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有所不同。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融合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融合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社会现代会的内容有哪些?

1、经济发展的工业化.2、社会空间的城市化.3、政治的现代化.4、管理科层化.5、人的现代化的主体.6、生活方式

现代化

2、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

1、确定自己到底承担哪些角色(我是谁).2、确定自己在某一条件下事宜的行为方式(我该怎么做)

3、社会控制的特点有哪些?

1、社会控制的非个体性.2、社会控制的约束性.3、社会控制的多向性.4、社会控制的规范性.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1、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社会化的功能.5、感情交流功能.6、抚养与赡养功能

5、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是指大量异质居民居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1、居民从

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

2、人口素质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

3、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体化、宽容等特点;

4、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

5、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6、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7、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

义文化

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般说来,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个方面。

9、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10、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既有社会制度的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第一功能

2、在促经和保

证经济发展方面,社会保障是一个关键因素

3、在社会方面,社会保障是减弱贫困,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4、在经济关系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

11、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涵义? 一般认为,那些为某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判定为违反其规范、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是越轨行为。

对越轨行为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行为。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危害,有的越轨行为也会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

12、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

1、试论述我国社会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很低

2、资金短缺是困扰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因素

3、社会化程度不高

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仍未理顺,管理成本较高

5、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1、广覆盖需要与制度多元化相结合2、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尽快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4、多方筹措资金,缓解社保基金短缺的压力

5、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6、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7、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

2、社会网络的特点有哪些? 社会网络的特点有:

1、弥漫性。社会网络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离开个人而独立存在,却不完全依附于个人。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网络中的结来看的话,那么一个人的网络除了自身的网络关系外,还有一些网络的外延,例如亲属网络的外延就有父辈的网络、妻子(丈夫)的网络及子女的网络

2、多重性。社会网络在本质上就是复杂的多重社会关系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

3、隐蔽性。社会网络是无形的,是一种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法对社会网络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无法准确地描述网络的规律或内幕,而只能感觉到社会网络力量的存在。

3、社会流动的意义有哪些? 社会流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发展。对于个体社会成员来说,社会流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社会成员可以通过不断的流动来调整自己,选择环境,从而使自己达到自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自由的社会流动为个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社会成员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有一个良好的刺激。相反,过于封闭和社会缺乏自由流动,只会压抑甚至抹煞社会成员的个体资本

2、有利于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公平自由的流动将促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成员相互流动、想到交流、从而想到了解,产生良性的互动

3、有利于社会的开放。流水不腐,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在一个充满合理自由流动的社会中,社会才可以保持健康状态,社会才可以保持开放结构,社会才可以拥有自由精神,社会才可以和谐发展。

4、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需采取的措施?首先,改革现在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其次,进行

土地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再次,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面临的各种歧视,建立面向城乡全部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开放程度。一般来说,社会流动的发生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系,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频繁,社会越自由,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大

2、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洗礼中,竞争、自由、进取的意识不断强化,个体主义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流动明显加剧

3、社会不平等的存在。现实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所以,社会流动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4、个人因素的影响。社会流动最终需要落脚到社会成员个体,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的社会成员乐意流动,有的则不愿流动?关键原因还是在于社会成员个体自身。但是,个体成员的一切其实最终还是要归结到社会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导致社会流动出现的原因都是社会因素。

2、人是社会的动物„„请分析说明,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多方面的内容,凡是社会生

活所必需析基本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至于各种思想观念都包括在其中。具体来讲,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导生活技能。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下去,就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的技能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2、传递社会文化。社会化研究的文化模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社会化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社会文化并将社会文化传递下去的“社会人”,通过社会化,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方面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继续、传递和保存了社会文化

3、完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的形成、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它能够推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促进个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4、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后就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办事。所以说,培养社会角色是社会化过程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

3、1978年以来„„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社会制度变革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然。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而社会永远处于不停的发展之中,人类的需要始终是社会制度存在的深层依据,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人的需求的变化。

2、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决定。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社会制度都在不停的变革途中,也就是说,对于社会制度来说,变革是永远的宿命。稳定则只是相对的状态。

3、社会制度的相关因素导致。社会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制度内在组成部分有有机联系;二是社会制度与外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相应改变。只有垂死的社会制度才可能失去变革的力量,只有死去的社会制度才可能永远不变。

4、“国学热”„„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相反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1、现代化进程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一个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来自各种旧观念和旧习惯势力的重重阻力。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勇于变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切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东西,才能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不能与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对立。文化具有继承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不可能中断自己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既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勇于变革那些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旧传统、旧观念,又不能主观主义地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基础搞改革。任何改革措施,如果与人民群众的原有观念和社会习惯严重对立,就很难取得成功。

3、我国的现代化一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也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即使到那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一定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一定是既充满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光辉灿烂的新文化。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过关复习资料

本土化: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家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形成的相互稳定的关系的总称。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复合体。

文化传播:指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的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

交换: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个人空间: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物理区域。

参照群体: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物对象并试图效仿的群体。

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具有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科层制:建立在法理统治基础上,以规则为管理主体,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有,以利益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得到利益的各类企业组织。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靠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下,有计划的推动社区的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和文化,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不平等:广义:社会不平等就

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狭义:社会的不平等指个人与群体间的等级差异。社会分层: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用的等级。赞助式流动: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通过竞争可以直接获取的,它需要由已经获得较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的社会思想基础

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队伍和制度化建设,社会调查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和实践。

芝加哥学派对社会学的贡献:1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2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3推动了社会学的形成与完善4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结构功能论(代表人物:帕森斯):先是一个整体,由不同部门组成的系统,各组成部门构成了具有固定形式的结构,同时组成部门分别实现不同的西药的功能。它强调道德基础对社会的重要性。涂尔干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是社会行动;索罗金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观点:

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

2、社会

是不断变化的,3、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实践活动。

社会学(德。齐美尔):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功能:研究功能:描述性

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社会批评功能::就是对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务进行揭露,进行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见。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探讨的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

实验法优点:1可控制检验因果过程2可重复实验3省时、力、钱。缺点:1实验对象有限2人为干涉3实验环境的有限性。

观察法的特点:自然性、直接性、广泛性。优点:1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2借助现场录像、拍照是我那个辅助方式获得可靠消息3特别适合无语言沟通能力的研究对象。做好实地研究的要求:1要有准备,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2制定实地研究方案3作好个体或小组的访谈4尊重对方5分析、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筹划阶段:1选择研究题目2初步探索,收集资料3建立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方案5组织工作。二实施阶段三:总结阶段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关系:(一)着重点不同(二)依据不同(三)手段不同们(四)学科基础不同(五)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1社会是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3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社会建设:是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意义: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

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素质问题,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人口老龄化失调,人口性别失调。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稳定低生育水平,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2无限性3系统性4不均匀性。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它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其次他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生存发展方向。最后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质电脑公司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的生产环境。

环境的功能:1支持功能2供给功能3调节功能4文化启迪功能 文化的特点:1创造性2共享性3

累积性4习得性5特殊性和共性。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内容:1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2文化断裂下主体再造3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

社会角色的扮演:1角色期待2角色领悟3角色实践 社会角色的涵义:1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3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关系的反映4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化的基本目标1培养需要把握好的尺度,防止过度社会化或社会化不足2培养社会合格人员。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是一切属性的发展2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完整发展3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

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过程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关系的重大问题3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化的条件: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好,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水平是永无止境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正面: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开阔了视野,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提供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负面:网络法制的不健全,损坏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障碍,沉溺在网络里的青少年与父母同学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二)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三)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四)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文化集丛 3:文化模式.文化多样性:文化震惊,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互相影响的过

程。

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飞对抗的前提下,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间接的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与他人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

意义:从个人角度出发,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人们在竞争中可以相处促进,从社会的角度,竞争对社会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利的。合作: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

个人空间理论的基本观点:霍尔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相距的远近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距离。人们选择特定的空间距离进行互动,不仅可以反映互动各方的关系,还塑造他们间的关系。他提出的四种空间:1亲密距离。相距18英寸内的距离2个人距离。相距18英寸到4英尺3社会距离,4英尺到18英尺.4公众距离,18英尺以上。

社会网络:指个人间的关系网络。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珠性、多向性、隐蔽性。形态: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功能:对个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个人在其中获得各种信息各种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资源,影响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个人在社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背后社会力量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动态性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指人与人关系密切,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弱关系:人与人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太多的感情维持。

失独:指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 留守家庭:指夫妻一方在外打工家庭: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特征:1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2存在某种劳动分工3进行许多经济、社会交换,即他们互相为对方办事4他们共享许多事物5成年人与其子女间有亲子关系6孩子间有兄弟姐妹关

系,共同分担义务、相互帮助。家庭的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人口再生产功能4精神生活功能5教导功能6抚养、赡养功能。

离婚率增高的原因:1经济因素的考量相对下降2社会舆论压力的宽松3离婚手续的简化4丈夫或妻子更看重婚姻生活质量和个人感受5改善婚姻生活质量或离婚越来越多有妻子主动提出6离婚低龄化和结婚时间不长就离婚

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1性观念多元化2地位平等化3行为理想化 家庭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养老功能的挑战。

科层制的特征: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5照章办事 科层制的弊端: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优势:相较于其他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效率高。资源动力理论:是否能够动员到足够的资源,只有当下资源足够的条件下,不满才可能转化为集体行动。

教育的不平等:1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2体现在教育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向上社会流动

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1社会化的功能2社会选拔的功能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潜功能: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2减小就业压力3社会控制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具有自身内部的独特运作逻辑,也不可避免的与社会制度安排存在联系。社会

学视野中的教育不仅强调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微观过程,更强调它与其他社会部门间的关系。它有三个研究传统:1功能论:教育的功能分析建立了一种宏达的理论模型,他关注了社会大系统间的关系,忽略了系统内部行动者间的关系与互动。2冲突论: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3互动论:它将视角引入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入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中。

劳动?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交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1他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劳动具有经济意义3.具有社会意义4.具有文化意义。

劳动力市场分割: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种社会分工,都是社会劳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值得尊重。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或两次劳动。抽象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影响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1.人力资本2.社会网络3.社会制度4社会偏见。

消费?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消费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消费,还属于生产本身的消费。消费特征:1.经济属性2.心理属性3.社会属性4.文化属性。

消费的社会学理论:1.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3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伦。

炫耀性消费理论: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超过了实用性消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的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的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目的:具有双重性,1.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通过开发社区内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成员的需要,原则:1民主的原则2民众需要的原则3自力原则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5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居民的参与,可以培养互助合作精神,提高居民自立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发展既要加强社区服务,也要加强社区的组织和教育。

原则:民主的原则,民众需要的原则,自力原则,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农村社区: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特点:1人口密度低2经济活动相对简单3社会结构性对简单4社会变迁比较缓慢。城市社区: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

体。

特点:1.社会分工复杂2.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3.人际互动越来越功利化、理想化、肤浅化4.存在和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原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了。本质: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任务:1.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2.促进民主政治建设3.减轻

经济发展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使城乡接近的过程。城镇化的特点:1.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2.大城市发展速度明显3.知识经济、科技、物流、信息和其他活动领域的不断提升了城镇化的内涵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进步和扩散加速5.发达国家郊区城镇化加速6.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城镇化的主体。类型:1同步城镇化2过度3滞后4低度5逆。

世界城市: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

城市群研究的理论观点:发达国家城市化已基本实现,群体探究开始萌发。1.田园城市2.组合城市3.区域整体发展理论4.城市集中发展理论5.城市群理论6.城乡融合区 城镇化“推一拉”理论:就是人口流动过程中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理论。从运动角度提出人口转移有两种方向,即积极和消极因素两种力的互动作用促使或妨碍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三大城市群:1长江三角城市群2珠江三角城市群3京津冀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面临的问题:1形成过程的认为因素过大,缺乏市场机制自然发育期2形成和发展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3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球的比重还不高,对全球化的拉动还有效4内部结构不完整5

城市群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人口和经济。

小城镇: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优点: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它从城市引进技术、资金、信息,使小城镇成为工业经济、城市文明的载体,同时,它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对“乡脚”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发展,改变生活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小城镇化的方向:1.要有科学规划2.建设规模要适度3.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4.建立健全发展的体制机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为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非配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5.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分离。马克思思想认为社会的不平等来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认为决定社会的三个阶级不是地租、利润、工资而是占有土地、资本和劳动力。韦伯认为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这三个维度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并有不同的来源,所以考察社会分层现象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标准。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特点:1;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变化2;社会结构从封闭迈向开放

3、社会流动呈向上留的趋势

4、当前的中国社会流动受制于社会转型,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5当前的中国社会流动正在表露

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开放和公平的趋势。

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缺陷:1继承性的优势,可能影响到不同资源的配置2能力较强的人未必都能得到高薪3教育不均导致地位获得未必是局等的。总的来说社会分层不能保证最有才干的人去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偏差行为?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的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行为。正功能:1进一步认识社会2加强社会团结3社会预警4促进社会进步。负能量:1干扰社会秩序2损害个人社会的利益3减弱投诉人准从规范的意愿4破坏社会成员间相互信任。社会解组:指社会的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不能提供给人们预期的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进行进行惩罚。形式:1无序状态2文化冲突3价值崩溃 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性、文化性、普遍性、特殊性、群体性、复杂性

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1社会病理学2社会解组理论3价值冲突理论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原因:1国家和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2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毒素3行业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4政府监管缺位。危害:1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2造成生产经营公司的经济损失3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政府的权力,窃取、侵吞或其他手段为个人或效忠的集团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权力。危害:1害国2害民3害党4害后5害己6害家。原因: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等级观念是干部思想上的陋习2一

些干部禁不起诱惑3由于制度改革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的缓慢,特别是权力过于集中,传自己。再次增强国力以确保国家安统权力还根深蒂固,客观上海存在全。总之要以客观的精神积极融入了一些漏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条全球化,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社会件4拜金、享乐主义在一些干部中主义现代化事业,使更加公平、平滋长。中国腐败的现象有其历史等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的、现实的、经济的、客观的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3发展科学技术4完善社会制度5建立预警系统6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特点:必然性、前进性、非直线性、全面性

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之间冲突3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4文化的发展与传播5观念的改变6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全球化: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合格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特征:1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2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3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挑战:1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2在政治方面,由于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加引起了西方霸权对的恐慌,他们处处对中国施加压力、制造麻烦3中国文化建设受到了挑战4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坏境并不太乐观。应对策略:我们要适应历史潮流,首先,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位置,以此为制定全球战略的前提。其次,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変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一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オ是文

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4.非物质文化其中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有先后之分,社会制度首先变革,其次就是风俗、民俗。(lg:-个人到一个新的坏境首先适应地方规矩和地方方式,但是价值观念很难融合。)

七、社会化的含义:(老师PPT)

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内涵和角度只是学习。

八、社会化的内容:

1.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A.新生儿不断发展其生理潜能的过程,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B.农业社会,社会化多事在家庭中,通过长辈传授进行的。而且内容简单,变化十分缓慢。

C.现代社会,科学化的发展,使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成为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前提和条件。

D.学校教育成为生活技能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形式。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

A.社会范的学习,是个体増强社会性、适应社会生活的必修课。

B.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属于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

C.价值观念是行为及其目标的基础,社会规范是选择达到目标的各种手段的标准。

D.个体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社会文化渗入人的意识并内化、养成的社会性过程。

3.树立社会生活口标

A.人的最初追求是满足生存需求而在生理方面是和安全方面的追求。这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追去目标。

B.社会化的更重要任务,提高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完善、对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享用、成就未來事业等高层次的追求。

4.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A.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都要按照社会对该位置的规范要求,表现其行为。

B.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即社会期望,它表明社会对处于各种地位的人所赋予的全力和责任。

C.角色不仅取决于行为期望,而且受到个人利益、能力、性格、周围环境的限制这就造成角色实践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距

D.一个人能否恰当地扮演好自己角色,是社会化效果的最终检验。

E.个人主要通过地位获得和角色的学习完成社会化任务。

九、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十、复式角色与角色集

1・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称为复式角色。

2・当一个人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上时,他必须与其他一系列角色发生关系。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即所谓的角色集。(一个家庭可以组成角色集)

十ー、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A·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牛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

角色。(出生是男是女,年龄)

B.口致角色亦称口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A.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众,因此努力用口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刚刚当选的班干部)

B.不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照习惯行为去做。(做母亲具有的特性)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A.规定性角色只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及对此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警察、法官、医生、教师等)

B.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男人、女人、朋友、顾客等)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A.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与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的的社会角色。(企业家、经理等从事生产性、经营性活动的人等等)

B.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或者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目的的角色。(志愿者,艺术家,教师,警察等)

十二、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就是通过指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简单说就是社会互动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

十三、社会互动的情景:

1.两人群体、三人群体、多人群体

A.两人群体最明显的性质是两个群体中的互动是直接的,其他性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B.三人群体有可能产生独立于个人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有可能危及个性发展。这是区别两人群体的重大特点。

C多人群体:在很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复杂。这就有可能形成亚群体。

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景(根据目的的划分)

A.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们与熟人之间日常交往的场合。

B.工作情境主要包括商品交易、商业谈判、工作会议等。这种情境互动行为往往带有功利性、交换性、手段性。

C.社交情境属于宴会、舞会、郊游。人们交谈轻松。

3.工具关系、情感关系、混合关系

A.感情关系主要是学院关系或者亲密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以表达情绪、联络感情为主要特征。

B.工具关系只构成关系的成员是以事业工作,这种职业目的为联结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关系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依据工具性目的而进行的。

C。混合关系是既含有工具性目的,又含情感性目的的关系。这种多以人情法则行事。

十四、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的特点:

a非人格化特征

b整体合理性和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道德与非道德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

c明确的规章制度

d完整的权力结构

e一定的技术设施

十五、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存在日常互动关系,具有心理文化认同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六、社会分层的含义:

社会分层就是根据获得社会有价值物的方式不同,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层次的现象。

十七、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从一个等级向另一个等级的变动。

十八、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社会制度特征:

a可重复性

b集体约束性

c自我维护性

十九、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2.社会规范体系

3.权威与地位结构

4.社会机构与设施

二十、社会控制的含义:

广义: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学习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

狭义: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是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十一、社会控制的手段:

1.习俗、道德和宗教

A.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发挥着社会的控制作用。(习俗有好有坏)

B.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对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C.宗教是。种和神或者神圣物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

2.政权法律和纪律

A.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组织体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基础。

B.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C.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他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和成员,促使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舆论和群体意识

A.舆论对特定的社会成员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

B.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思想基础,是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它对个体意识起着改造和影响的作用。

二十二、社会变迁的含义

广义:社会变迁可以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狭义: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大变化

二十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历程

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2.社会现代化的历程:

A.第一阶段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标志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国家生产方式。

B.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文化转移到西欧和北美取得成功,逐渐扩散。

C.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席卷全球的现代化发展浪潮。

二十四、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现代经济体系取代传统农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2.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先导)

3.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欧。(发展现代民主和建立工作是社会现代的基本内容,又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

4.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5.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理性化是人们在明确行动口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根据口标所选择的最合适的手段,力求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6.人的现代化(愿意接受新的生活经历,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意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有计划性等)

7.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1.社会学的含义

2.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3.社会的定义

4.文化的含义

5.文化的特点

6.文化滞后

7.社会化的含义

8.社会化的内容

9.社会角色的含义

10.复式角色与角色集

11.社会角色的类型

12.社会互动的含义

13.社会互动的情景

14.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5.社区的含义

16.社会分层的含义

17.社会流动的含义

18.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9.社会制度的构成20.社会控制的含义

21.社会控制的手段

22.社会变迁的含义

23.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

24.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下载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推荐五篇)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社会学概论重点总结5篇范文

    社会学概论重点总结 1.社会与社会学: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社会学家,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本教材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

    机考867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试卷号:8679 社会学概论 一、判断题 1. (√)社会是人类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 (×)人们交往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 3. (√)社会是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 “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

    社会学概论 整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电视 2.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 大同社会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

    社会学概论

    1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开拓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构观?社会的基6社区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社区是社会和12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是规范社会秩19全球化的特征?1全球化......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包括所有社会行动。 3 科层制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

    社会学概论

    对科层制的批判 现代科层制是一种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他能保证大型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以及公平性,能满足大规模的责任制和协作的需要,从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