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

时间:2019-05-14 15:5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

第一篇: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

“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

周 青

2013年第7期 ——社会建设

宜昌市西陵区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宜昌市的主战场,担负着重大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坚持全域动员、全力攻坚、全面落实,紧紧围绕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西陵建设首善之区的总体目标,立足中心城区特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和解决影响西陵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三大目标、三个平台、三支队伍、三个系统、三种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为西陵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明确三大目标

(一)社情全摸清:人的信息+物的信息。从服务、管理两个角度要求出发,通过社情(“人、物”二类信息)全摸清、群众各类需求全明白,实现“精准定位、精细服务”。在传统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城市管理体制基础上,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和谐小区”创建,以每个网格200至300户为标准,将我区所辖的城市社区划分成541个网格,作为城市管理基本单元,实现全覆盖。从内容来说,一要做到网格内人的信息全摸清。各社区一方面收集了网格内居民群众个人基本信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各个类别的人群数量等,通过信息平台整合,形成人口信息库、栋楼信息库、小区信息库。另一方面,分层分类收集了居民群众个人需求信息,对相同人群需求,按生产生活、文化生活、教育就业等进行分类统计;对不同人群需求,按本地居民、外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在职人群、退休人群等进行分层统计,并将分类统计和分层统计有机结合,提高服务和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要做到网格内各类物的信息全摸清。弄清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各项设施部件,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设施类、市容环卫设施类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每个网格内事件、部件的空间坐标录入信息系统,为实施应急响应、监督检查、城市管理、便民服务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和详细台账。

(二)矛盾全掌握:纠纷信息全摸清+第一时间联动化解。社区、网格管理员一方面要全面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做到情况全收集、矛盾纠纷全掌握。另一方面,树立“属地管理意识”和“辖区意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第一责任、第一时间、第一标准”三种意识,确保“思想、人员、工作”三到位,做到“不躲、不推、不拖”。社区、网格管理员发现矛盾后,要“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说服、解决,解决不了“第一时间”向街道报告或通过“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平台”上报各级,街道迅速加以协调,协调化解不了迅速向区委、区政府报,分层分级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问题。

(三)服务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内容全覆盖。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努力实现 “服务对象全覆盖”。同时,分类分层服务不同人群人本需求,力求实现“服务内容全覆盖”。一是提供普遍性的基本服务,如实施“点亮工程”,打造“十分钟教育圈”、“十分钟医疗圈”、“十分钟文化圈”等,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二是提供个性化、逐步递增的“高层次”服务,既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需求,又满足同一类型人群不同层次个性需求。如针对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城市新群体和可塑群体等群体的不同需求,创新“银手杖工程”、“新市民工程”、“金手指工程”、“爱心小课桌”、“农民工公寓”等服务平台;针对经

济条件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通过搭建“社区大讲坛”、“社区读书节”、“西陵庙会”等平台,既满足他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又激发他们参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内生动力。

二、打造“三个平台”

创新街道层面的管理体制,构建街办大部门工作机制,整合相关科室(办、站、所)职能和人员,成立“两办三中心”:党政办、经济发展办、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对应街办“三个中心”,在社区成立“三个站”,即便民服务站、综合信访维稳站、社区网格管理站。同时,在统一整合机构人员的基础上,统一规范标识标牌、统一明确工作职责。目前,我区3个街道已建立了9个中心,43个社区建立了129个站,在基层党组织和街办、居委会的领导下协调配合、综合运行,基层社会工作运行组织体系已初步建立,为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建强“三支队伍”

(一)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构建充满活力社区自治机制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区不断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立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兼职街道党工委委员制度,依托区委党校、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开展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引导社区专职工作者将工作重心放在培育社区型社会组织、构建居民有序自治机制等工作上来,不断完善和推广居民(代表)大会、“三推一选”、“三制一评”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结合“和谐小区”创建,积极探索推行杂居小区“社区居民物业自助服务模式”,努力解决老城区物业服务难题。

(二)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群众办事的服务员。全区通过转岗、招录等形式,组建了一支541人的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采取“统一购买服务、统一薪酬待遇、统一综合履职、统一考核管理”运行模式,综合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六项职责,实行“全科式”网格综合服务管理。加强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和操作细则,分块明确网格管理员工作职责,通过采取办培训班、师徒结对、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岗位职责、入户调查、社区e通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工作。

(三)社区志愿者队伍:党委政府的“代言人”、居民群众的“代话人”。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熟悉社情、热心公益的优势,配合网格管理员开展社情信息收集等各项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积极鼓励、引导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积极加入社区志愿者(民情信息员队伍),目前我区已有社区志愿者7750人。通过建立花名册和工作台账,不断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拟定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努力做好志愿者和所服务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对接工作。注重发挥社区退休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等热心社区事业居民的积极力量,按照确定的各自职能职责,共同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经费保障等机制,完善日常管理,做到“管理全覆盖、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结合“孙万清平台”、“社区党员工作室”、“在职党员进社区”、“扩大党支部会”、党代表“四进”、“社区居民聊天室”、“志愿者文明劝导”、“五老网吧监督员”等活动,不断创新社区志愿者(民情信息员队伍)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确保实效。

四、建立“三个系统”

(一)建立“人口信息分类管理系统”。将人口和地理两个重要基础信息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维度信息有机集成,构建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依托数据交换平台,通过网格管理员的实时采集核查,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集中交换共享,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为人口服务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为党委政府决

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和代办的基本单元,整合面向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系统,推进社区居民办事服务的受理、处理、反馈、办结流程信息化。通过与部门业务处理系统的对接,建立社区前台受理、部门后台办理、社区前台办理回复的工作机制。通过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主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与市级平台搞好对接,不断划清职责、细化流程,形成工作合力。

(三)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2010年以来,我们在3个街道、38个社区、25个区直部门普遍开展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建立了66个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平台,将社会矛盾信息收集、排查、化解的关口延伸到社区(村)、楼栋(组)。立足“走进矛盾、关口前移,上下联动、并联化解,公开透明、限时办结”,对社区无法解决而需要上级帮助化解的矛盾,借助《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实行“扁平操作”,直接分流送达街道、区直或市直部门解决,实现社区、街道、部门三级联动化解,推进矛盾化解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技术平台和工作方法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联动化解系统平台建设,完善联动化解运行机制,健全社会矛盾排查收集机制,完善以人民调解为主体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建立有效的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好第一现场。

五、健全“三种机制”

(一)纵向机制:重点理顺街道“三个中心”与社区“三个站”的关系,确保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原工作任务各自承接、顺利运行。主要是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部门的职能对接和信息双向反馈,确保沟通顺畅、联动共享。在街道层面,“两办三中心”接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对上承接区直部门工作安排,“三个中心”对下则对社区“三个站”进行工作指导。在社区层面,“三个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协助监督,以及街道“三个中心”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横向机制:重点理顺街道“三个中心”互相的关系、社区“三个站”互相的关系,做好各自衔接配合工作。“两办三中心”互相之间以及社区“三个站”之间都是互相协作配合的关系,强调的是横向的协调、合作、沟通以及信息的互通共享。以社区层面为例,就是要强化“两个合作”:一是“网格合作”,其核心理念是“分片负责、分组互助”;二是“三站合作”,其核心理念是“三站协作、信息共享”。

(三)内部机制:重点研究开展社区网格综合化管理后,街道“三个中心”和社区“三个站”内部运行机制问题。注重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三者之间的工作有效对接,最核心的是要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的作用。要求全区网格管理员扮演类似《西游记》中“土地爷”的角色,能随时将各类信息“精确定位、精准掌握”,做到“底数清、人头熟、情况明、一口清”。我们探索总结了“分片负责、分组互助、条块结合、信息共享”的“双合作机制”。一个合作是“纵向合作”,即社区专职工作者牵头,若干名网格管理员带领若干名社区志愿者,以相互协助的合作方式负责几项相对固定的工作职能,一段时间后,再换由另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牵头,实行“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多岗轮换”,以便网格管理员尽快熟悉社区全面工作,做到“一专多能”;另一个合作是横向合作——“网格合作”,即若干名网格管理员以及社区志愿者形成互助小组(实行AB角、明暗格),对同一个片区(几个相近网格的组合)负责,实行联合巡查走访、轮流值班休息。“双合作机制”是我们的一种探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系中共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

第二篇:创建管理新模式

创建管理新模式,促进效益最大化

——记金榔中心小学农远信息技术运用工作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远程资源深入学生、深入课堂,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有效作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方文红为农远管理员的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领导小组,分设教学应用小组和农远设备管理两个小组,每学期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县电教馆和学校工作的要求,加大对农远资源的使用力度,提高教师胜任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由于我校农远信息技术项目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因此农远工程管理较好,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真正发挥了它的效益。为了加强农远工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管理,让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现简述如下:

一、努力创建农远工程管理新模式

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我校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力度,积极宣传项目的意义和作用,规范项目管理,特成立以校长为项目组长,一线教师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小组(即远程教育领导组)。为抓好我校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更多的人认识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参与课程资源的学习研究和课件的收集利用工作,特成立以远程教育管理员为组长的远程教育教学教研组。为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有力的条件。

2、项目维护与管理:我校在远程教育工作中首先自行制定和完善《远程教育项目组长管理工作制度》、《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远程教育项目工作要求》、《远程教育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远程教育室管理规定》。从严从实进行项目管理维护设备安全,以利于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一系列工作规章制度修订和工作计划的制定。重视设备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湿、防潮等工作。完善《设 1

备登记表》,《远程资源下载登记表》、《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多媒体教室预约登记表》《教师资源使用登记表》、《光盘教学登记表》的填写。

二、努力促进农远教学应用效益最大化。

1、利用农远促进各科教学。为了更好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教学应用指导小组制定了《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按照计划把农远工程的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和每一个教师的身上。目前,各学科教师都可以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并且利用光盘教学。教师在使用资源和多媒体教室之前先预约,并填写预约表和设备使用表,使农远教学设备使用规范化。本学期每个教师利用资源不少于20次,使用后有存档。

2、利用农远进行校本培训。结合继续教育校本工作,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农远校本培训计划》,在计划中规定了具体的培训方式、时间、次数。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学录像、名师指导,还组织教师利用农远资源上了校本研修观摩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利用农远进行教研活动。农远工程为教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我们学校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在我校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农远工程提供的新理念,认真做好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先后利用农远工程开展了各种优质课比赛或教研活动,佘国华、钱朝亮等多位教师参加县市级别比赛并获奖,并培养了一批教学能手,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水平上了新台阶。

4、利用农远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农远在安全、卫生、健康等德育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每学期都要利用《小学专题教育》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抗震救灾

2大型演出晚会》、《预防雷电知识》、《眼睛的科学》、《如何预防传染病》、《邓小平故居》等专题教育节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总之,我校信息技术和农远工程虽然已实施运用多年,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去巩固、发展运用这一全新的教育手段,将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在我们这里开始真正得到了发挥,让我们农村孩子已经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的精彩、科技的魅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6年11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7年,我校申报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被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立项,并确定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青年课题,与2010年顺利结题同时被推荐为优秀课题;2007—2011年我校有多项课题论文在安徽省六项教育技术评比中荣获二、三等奖;2011年我校“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2011年我校章彬、钱朝亮老师的录像课《三角形内角和》被评为“全国教师应用能力发展规划”成果二等奖。我们的这些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当然,所有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定把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和农远工程应用工作做好,一如既往,再接再厉!

安徽省铜陵县金榔中心小学

2012-6

第三篇:社会管理科学化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二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着力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完善信息网络综合管理格局,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完善重点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等,逐步建立起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三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重点。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培育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努力在基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网络。四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第四篇: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2011年07月15日 10:18:34 来源: 《时事报告》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3月,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何精细化管理居民社区社区?如何利用网络问政?如何形成合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本刊特选择北京市东城区城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南通市三地,介绍他们创新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说起“网格”,人们不难想到,爬格子的稿纸,羽毛球的拍子,打渔的渔网,盛物品的网兜。纵横有致,丝丝相扣,节节相连。设想,把网格用在社会管理上如何?北京市东城区经过实践有了结果。领导说,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使管理精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加精准;专家说,社会网格化管理作为最小单元,是对基层工作的延伸,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提升;百姓说,网格化管理真是以人为本,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以来,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一、细化网格亲情服务 管理更精细

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是个历史风貌保护区,自从修缮改造后,实施了物业化管理,安装了磁卡门,居家安全有了保障,但居民与社区却日渐隔离。通过网格化管理,该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管理细了,工作内容就多了。

社区党委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破解“进门难”。给各网格制定并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通过“6S”工作法,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社区网格基础 信息档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在每个网格均配齐7种力量,包括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警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网格助理员;以街道处、科级干部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员中选出的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为主的网格司法人员;以消防员为主的消防力量等,七种力量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监督、整治治安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责,同时开展好社区困难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

早在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上搞了个万米单元网格,就是以万米为单元,将各种物件加以统计规范,诸如灯杆、井盖有多少,一一记录在案,井盖丢没丢?生活垃圾清没清?发现问题迅速弥补或纠正。在中央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管理上再飞跃一步,进行社会管理,确实是一种提

升。社会管理网格化,要比城市管理网格化复杂得多,通俗地说,由管理城市部件静态“物”到服务管理以“人”为主体的动态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

目前,东城区的社区网格划分工作已经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已建立,三级平台已搭建,七种力量均已到位。按照每个网格“一格一助理员”的要求,从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会、人保、司法等方面的850名协管员力量中,经过考试,选拔出196名作为网格助理员,又从社会招聘404名大学生,组成一支600人的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型队伍,覆盖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589个网格。

二、反馈及时精准指挥 事件处置快捷高效

去年10月下旬,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3号网格5号楼一居民户发生煤气中毒,值班网格人员得知信息后,赶往该居民家中,将其迅速转移到门外通风良好处,并立刻电话通知负责该网格的街道干部,街道领导接报后及时组织公共安全、综治、流管干部赶往现场,对其居室采取通风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从而避免了一起严重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网格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高效能。

永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在化解进京重复信访案件工作上形成合力,经过多次反复努力工作,政策讲清,道理说透,终将1993年的积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涉法涉诉信访人在领到法律援助款2.2万元后,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了字,提前完成了“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放在过去,像这类陈年积案,只能是互相推诿扯皮,一拖再拖。

为使调解工作也能做到快捷高效,龙潭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制度》、《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流程》,按照“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分中心定期分析,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化解矛盾更加高效。

三、服务精心综合执法 管理讲实效

去年10月,北新桥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对胡同内私装停车装置问题反映日趋强烈,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了解情况后,网格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进行劝说,希望其自行拆除,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出行。可当事人有的拒不拆除、有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表面上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在协调未果情况下,按照网格社区的程序,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综合指挥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召开协商会,决定组成以城管分队牵头的联合执法组,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胡同内私装地锁逐步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违规地锁49处。通过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地监督治理了城市环境,还路于民,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立案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

从2008年8月开始,惠州市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网络问政工作。随着实践的深入,网络问政成为了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升华为实现“惠民之州”、“文明城市”、“幸福惠州”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惠州网络问政工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7

项,并被《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作为“惠州样本”广为宣传报道。惠州因此获评“2009年广东网络问政城市”、“2010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打造“惠民之州”

一、建立领导用网机制,促进主动问政

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对于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性,坚持“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和“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的原则,借助网络问政平台,由主要领导带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上网、触网、用网,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群众声音得以传到“庙堂”之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亲自担任惠州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力推动问政工作。如2008年6月,市委书记黄业斌对网友“hzhqzxs”有关呼吁开通惠州到淡水公交车的帖文作出第一个批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适时开通公交线。两年多来,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分别通过人民网、奥一网、今日惠州网等网络媒体与网友交流近10次。此外,黄业斌、李汝求等市领导还通过3次网友见面会、网友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县(区)、各市直职能部门先后成立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

二、建立全方位互动机制,做到便捷问政

惠州市打造了四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互动。第一,编写《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全方位收集民意直达决策层。从2008年8月开始,市委宣传部将网民关注或较为突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每周一期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市主要领导批示,批示 批示 由市委督办和市政府督办转各部门办理,结果统一在本地三个主要网站上公布。第二,开

设“惠民在线”论坛——全媒体在线即时交流。每月各安排一名市领导和一名市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惠民在线”论坛上线,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网民可以现场提问和发表意见,与上线领导直接交流。“惠民在线”论坛2008年8月开播至今,已有60多位市领导、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上线,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网上议事厅”。第三,创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网民问题。2008年11月,在政府门户网推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意见受理渠道,群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提交意见和建议。群众提交的信件通过政府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分送相关县(区)和市直职能部门,各部门通过该平台予以回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方式。第四,开通“书记微博”——市领导与网民的“直通车”。2010年3月22日,黄业斌书记在奥一网开设“黄业斌微博”,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开通微博的地市级领导。他每周发表一篇微博文章,与网民进行直接、快捷的网络“交谈”。通过不断完善这四个平台建设,引导民众有序地、便捷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据统计,从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31日,黄业斌书记在126期《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批示批示 交办并办理问题519个。

三、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确保有效问政

首先,综合信息平台设置“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提出回复网民问题的“四部曲”,以及“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要求各部门回复信件按照“立即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个步骤进行。一般性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的问题15个工作日内回复。5个工作日内按时回复的,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未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标以“红”灯。提交信件和浏览信件的群众,都可以对部门回复做出评分,评分结果公开,并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定期开展各项检查、监督。一方面,市领导在《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市领导上线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交相关县(区)、职能部门限时处理和回复,统一向网民反馈。另一方面,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每月进行检查监督。

再次,三项考核评价问政成效。将市直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情况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进行考评,对县(区)网络问政工作纳入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及市直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中低于80分(100分制)的,给予黄牌警告。通过“三管齐下”,严格考核,推动网络问政工作有效运作。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四、建立媒体联动机制,实现明白问政

一是在“惠民在线”论坛播出前,本地所有媒体进行预告,在通过网站征集意见的同时,传统媒体派出记者线下收集问题。二是在线上交流结束后,传统媒体对上线交流情况进行大篇幅的跟踪报道。三是本地主要网站首页突出宣传网络问政,市领导在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处理情况等都在重要位置及时公布。四是传统媒体专门开设“惠民在线报网互动”、“惠民追踪”等栏目,对网络问政工作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全媒体互动,网络问政工作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与网民群众一起,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惠州网络问政品牌正以不断高涨的人气和参与度,转型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管理品牌。

江苏省南通市:大调解形成大合力

2003年,南通市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整体跃上腾飞的新起点。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下,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何探索出一条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路子?

2003年以来,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八年来,全市各级累计调处各类矛盾25.8万件,化解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10600余件,全市连续13年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四届12年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并被授予“长安杯”,201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一、用大整合的机制提升大调解实效

南通市在创新发展大调解体系中坚持以大整合的机制实现社会调解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化解机制,不断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专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大整合。2008年2月,南通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管理下的独立第三方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联动,构建多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客观公正的事故鉴定机制、规范有序的调处预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纠纷理赔机制。一般性医疗纠纷以医院为责任主体调处,重、特大或疑难纠纷由调处中心负责调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运行,使原来常见的患方在医院大吵大闹现象,转而变为医患双方自愿到调处中心协商解决。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医患纠纷558件,为患方兑付理赔款2586.2万元,其中零赔付6件,所调解纠纷实现“零反悔”,被媒体誉为“打开了化解医患纠纷的第四扇门”。2009年12月,首届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在南通召开,美国参会人员在实地考察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等单位后,他们一致认为

医调中心很好地维护了患者的权益,调解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对美国化解此类纠纷提供了借鉴。

在创新实践的引领下,拆迁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流转纠纷等系列化专业调处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哪个领域矛盾多发、高发,调处机制就延伸到哪个领域”。专业调处机制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政策调整、司法救助、行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援助等手段,来实现群众利益的协商化解和诉求实现,使调解更富人性化。

政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大联动。长期以来,公检法部门一直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汇集地,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南通市创造性地推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职能工作的有效对接,推动调解逐步上升为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主体手段。

公调对接机制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层面的对接,设立专业机构,安排专门场所,落实专职人员,以及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真正实现无缝对接。2007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公调对接调解纠纷45843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由原来的12.5%下降到目前的2.3%,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分别年均下降15.8%、24.6%。

如东县张某在骑摩托车带同学惠某回家途中发生事故,致惠某死亡,公安机关以交通肇事罪将该案移送检察院起诉。承办检察官认真做好惠某父母的心理疏导工作,被取保候审的张某也主动与惠某父母接近,常到被害人家中做农活,双方关系得以缓和,检察机关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惠某父母原谅张某并主动将赔偿数额从40多万元降到16万元,张某跪在被害人父母面前,表示

将视惠某夫妇如亲生父母。最后,如东县检察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使张某重新返回校园。这只是数百件检调对接案件中的一个。

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等为主体的对接调处机制,使大调解不仅成为百姓群众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首选渠道,而且减少了矛盾纠纷进入司法渠道的流量,缓解了政法部门人少案多的矛盾。

二、用大建设的投入激发大调解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强化县级龙头、完善乡镇主体、夯实村级基础”的思路,着力做实大调解组织平台。9个县(市)区调处中心全部按正科级事业单位单独列编,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实行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职。在乡镇一级,把调处中心作为政法综治中心的核心办事机构,乡镇政法委书记坐阵办公,配备440名专职人员。在村居一级,2255个村级调解组织与村(居)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配备2名以干部为主体的专职调解员。

强化功能建设。突出县级调处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对下管理考核等八大综合功能。乡镇调处中心主要负责调处自身受理、上级指派的矛盾纠纷和村居协调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并对本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等工作实行统筹。村居调处站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与村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赋予其预防、排查、调处、回访“四项职能”。这样,全市矛盾纠纷的化解呈现“金字塔”型格局,75%左右的矛盾纠纷在村居、12%左右的矛盾在乡镇、8%左右涉及跨行业、跨地区的矛盾在县(市)区级得到化解。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各级干部和调解员的考核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每2年进行一次“十佳调处中心”“十佳调解员”表彰活动,已连续表彰3届。市综治委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三无”(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乡镇评选。8年多来,全市大调解战线有110多名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强化科技建设。去年以来,南通市投入120万元自主开发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市、县、镇和村居,实现了大调解滚动排查、信息流转、矛盾预警、绩效统计等工作的及时、畅通、便捷、高效,实现大调解体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同时,各县(市、区)建立了大调解视频系统,实现重大矛盾纠纷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开展远程业务培训、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等。

专家点评:创新社会管理应“以人为本”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江苏南通的“大调解”体系、北京东城区试行的“网格化社会服务”,都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锻造“民心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从“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

首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结构性改革是指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其政治和道德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合作”,实现社会稳定的、持续的和良性的运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要资源和价值被一部分人乃至少数人所占有和垄断,或被强势利益集团和利益联盟所瓜分,那么,社会的“发展链”就会断裂,社会就会失序并进而陷入混乱状态。

其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社会的“有效分权”。分权有“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种,纵向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权限划分;横向分权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特别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现代社会”,政府权力是唯一的社会管理权力,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但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随着社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社会由“政府治理”向“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最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政府自身建设”,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防止“特权腐败”,实现“权力约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能够体现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从而在根本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转型的关键词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在继续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未来30年,必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把“蛋糕切好”上来。

第五篇:加强社会体系建设,创建诚信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目的,在于建设诚信社会,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推动经济发展。它所针对的,正是我国社会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的严峻形势。据统计,我国银行系统由于失信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5855亿元。就以作为一项善举的助学贷款为例,仅广东省就有64所

高校的2.3万名困难大学生从中受益,贷款额达3亿多元。但很多贷款毕业生还贷违约,违约率超过了20%,致使一些银行不得不停止这项贷款业务,不仅严重破坏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还把“苦果”留给了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贫困师弟师妹。这样的现象正是我国诚信建设严峻局面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但是,近代以来,“信”德乃至于儒家道德受到三次大的摧残和冲击: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诚信道德的破坏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第二次是“文革”,在极端的“革命”口号之下,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算”,“信”德不可能离开“仁、义、礼、智”的命运而单独存在下来。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当中,人的信仰出现危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在危机当中,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而作为先导和探索,必须加快银行系统征信体系的建设,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世界银行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玛格丽特?米勒女士介绍,拉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征信体系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帮助下,违约率在大银行减少41%,小银行减少78%。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金融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征信体系建设有了初步发展。据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女士提供的信息看,从1989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征信业的起步,由于对外贸易企业对于信用调查的需求,国内出现了部分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咨询策划机构,中国的征信业开始起步。第二阶段是民营征信业的初步发展和外资进入,从199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企业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出现了新的民营征信企业,外资征信和资信评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征信业发展,2000年至今,在加入wto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更加开放,居民信贷消费增加,社会的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失信行为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政府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征信机构的建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个人征信试点也开始进行,并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四类不同的征信机构:一是政府部门所属、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二是中资民营的企业征信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和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三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征信机构,提供企业征信服务;四是正在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例如上海建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经有了100多万上海市民在个人征信机构中拥有了自己的信用记录。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上述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初步形成,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个人征信试点初见成效,中央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立并取得成效,但是就全国征信体系的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距离建设诚信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为了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速度。就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对征信服务业提出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全面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征信机构建设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引进外资征

信机构,形成市场化良性竞争。在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征信机构是民营征信机构,主要的征信业务集中在三大民营征信机构。在欧洲,以国营的或者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中国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同时,欢迎外资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征信业的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引导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征信机

构为先导,带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机构发展。现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录入420多万借款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用户达到6万多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应当建立个人的信用信息登记,进一步带动全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中央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上海市个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建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四,坚持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针,全面开展征信业务,充分发挥征信体系作用。征信机构由于涉及到企业和私人的信用信息披露,必须坚持特许经营,经过必要的审批。征信机构不仅要开展一般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业务,并且要开展专业性的、地域性的征信业务服务,形成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具特色,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规模效益,适应不同征信需要,为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加强法制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然涉及到被征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同时,征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如果不加强法制,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依法进行。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如何在采集、加工和使用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时候,保护好信息主体的权利。建设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是以征集、加工整理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这就必然涉及到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问题,即围绕个人信用报告的采集、制作与使用,必然地要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披露,形成与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矛盾和冲突。对这种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是:第一,坚持对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护原则,特别是对个人的隐私权、信用权必须予以保护,不能因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使个人和企业的权利受到侵害。第二,个人和企业应当适当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内容,即对于自己的信用信息对征信机构予以披露,对这些信息以及已经公开的信用信息,准许征信机构采集、整理和使用。第三,对于征信机构采集的信用信息以及制作的征信产品,个人和企业享有知情权,征信机构应当保障信息的准确,对信息主体必须定期报告,每年应当免费为其出具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使信息主体知道自己被征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第四,征信机构对掌握的信用信息必须正确使用,保障信息管理及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主体对信用信息享有变更权,当信息主体发现自己的信用信息不准确,有权请求变更,征信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更正。第五,发生侵权纠纷,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总之,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应当依照法律进行,求得信息公开与民事权利保护的协调,确保社会征信系统的全面建设和良性运行,使我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对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信息咨询参考,防止失信行为为害社会(中国好范文 www.xiexiebang.com)。

第二方面,如何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征信体系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首先,必须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使其依法进行。各国一般都由征信管理法律法规,在美国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在泰国有《征信业法》。我国也应当制定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征信机构运行及其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加强征信业的标准化建设,实行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格式编码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等,规范征信业的有序发展。再次,应当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管,政府监管对于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保护信用交易双方的权利,维护征信市场秩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征信业的自律,征信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作诚实守信的典范。

下载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个三体系创建社会管理科学化新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现新模式

    ***社会管理创新现新模式 ----文化滋润助推和谐共建显成效 社会管理创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内容,也是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开展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基层政府,如何......

    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去年以来,城区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党的建设......

    党员干部“五个到位”创新社会管理

    党员干部“五个到位”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XX以党建为龙头,以党员认领责任区为载体,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办法,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的要求,着力抓好“五个到位”,确......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时间:2011-03-29 10:47来源:中华网杂谈分享到: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对社会领域包含的诸要素按照某种特定规则进行安排,使其运转科......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范文)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臧忠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

    县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县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依据县人大常委会 20xx 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大会安排,月 20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率领县人大常委会局部委员、县人大办公室、县县政府办......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5篇范文]

    1 1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3 篇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1 篇 依据县人大常委会 2012 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大会安排,月 20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率领......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6月02日04:16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祁梦竹 5月19日,东城区东花市忠实里南街1号楼。拿着捐款,周敏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