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5:5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

第一篇: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

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月9日,全省卫生工作会在汉召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会议套开了社区卫生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岱梨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元江主持会议,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医改办等相关委厅局负责人及省卫生厅厅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强调,各地要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核心,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措施。一是要科学布局,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科学定位,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和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四是创新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在医疗保险支持下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努力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会议指出,全省社区卫生工作要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基工程”、“医疗质量安全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地发展。一是要牢牢把握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夯实基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牢牢把握监管为民的理念,加强社区卫生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三是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努力实现社区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卫生管理能力;四是要牢牢把握预防为主的方针,关口前置,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会议就下一步社区卫生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每个街道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落实社区卫生人员编制,推动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服务项目准入,全面落实服务职能;四是进一步创新社区卫生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探索社区首诊和签约服务,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

会上,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会议对2012年度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表彰,会议代表还现场参观了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洪山区珞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负责人,卫生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主任;获得“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卫生局负责人;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主任,有关院校分管负责人、大型厂矿企业、部队卫生处主要负责人;省卫生厅离退休老领导;厅机关、厅直管单位负责人及媒体记者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1、负责拟定全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2、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社区健康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全年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统计和资料收集管理工作

3、负责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最新动态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材料,通过中心办公室利用宣传手段及时报导

4、定期召开社区健康教育专、兼职干事例会,掌握其工作和思想动态,解决和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根据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和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业务技能的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6、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医疗资源优势,面向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7、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网络

8、规范社区健康教育各项资料的管理,建立完整、齐全的健康教育档案资料。

9、负责完成社区办、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健康教育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家庭责任医师团队:

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将对居民健康全面负责,不仅提供建档、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妇儿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及康复治疗。除此之外,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还将提供家庭健康管理和转介转诊服务,包括养生、运动、营养方面的健康知识都可以从家庭医生那儿获得,心理、营养、用药咨询也随时可以和对应的医生沟通;如果需要转诊,家庭医生会协助提供预约专家等服务。

第二篇:我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我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打

造“看病就在家门口”惠民服务

自2008年起,我区不断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为目标,通过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截至2010年10月底,已建成20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平均每2.9万人拥有1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标,绝大部分居民步行15分钟即到最近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方便、快捷、有效。

一、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

2007至2010年,区政府共投入经费1.6亿元,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配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等投入。一是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8-2010年间,投入资金1.28亿元,建设23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8300万元,新建、改建58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加大政府购买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按社区人口核拔,补助标准从2008年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2010年每人每年35元。三是开展对社区基本医疗的补偿,对广州市民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时的医疗费由政府补助10%。

二、坚持公益性质,普惠广大群众

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始终坚持公益性质,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推行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降低居民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

一是网格化管理拓展社区服务功能。2008年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士组成服务团队,各司其职,融公共卫生与医疗护理为一体,提供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社区康复、精神病防治、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对辖区内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目前,我区共组建75个网格化责任医师服务团队,划分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责任区块,采取方块与线条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消除社区卫生服务的“空白地带”,实现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二是团队上门服务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工作中,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开展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截至2010年9月底,共管理28676人;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累计共建立18198份专档,定期随访提供上门服务;掌握辖区精神病患者、残疾人基本

情况,协助专责人员建立专档管理,提供康复服务;掌握辖区孕产妇和儿童基本情况,协助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专责人员建立专档、开展母婴等专项随访,协助开展计划免疫和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相关服务,仅计免门诊方面,截至2010年9月底,共服务235852人次,有效提升了儿童健康水平。同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开展群体健康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预约出诊、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以及预约门诊、联系会诊、转诊和医疗咨询等服务。通过入户,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老年人建档率、慢性病管理率、健康教育受益率等指标都有大幅上升,慢性病人身体各项指标也有明显好转。

三是家庭病床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目前,该区20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家庭病床建床率迅速提高,2007年新建家庭病床180张;截至2010年10月底,在建家庭病床446张,提供上门巡诊服务32057人次。该区每个医保家床病人月平均费用大约在1000-1200元左右,患者月自付100~200元左右,与医院住院日均费用721元相比,显著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四是推广适宜中医药技术,降低费用使居民受益。我区还非常注重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适宜中医药技术,广泛开展针灸、推拿、艾灸、刮痧、拔火罐、(穴位)敷贴、经络拍打、经络穴位放血等系列传统的中医治疗项目,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简、便、效、廉”的优势,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如市桥街三堂社区卫生站,2010年考核中医处方数总数37651张,全年针灸1278人次;推拿3335人次;拔火罐1114人次;中药敷贴1100。我区这种大力推进中医进社区工作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省卫生厅的肯定。

五是普遍实施惠民政策让群众得真正实惠。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公益性的办医方向,每年为贫困人群送医送药、免费体检等,仅2010年1-9月,共义诊39246人次,减免费用79636元;西片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村补充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除自费项目外报销达100%,门诊可报销总医疗费用的50%。2009年4月东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展免费门诊试点,东环街1.1万名村民门诊费用100%全报销;东环街、西丽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就诊居民减免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免总费用达862万元。从2008年1月起,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减免居民门诊10%费用,至今共减免79.89万元。

此外,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国内首建“广义健康档案”,即从出生到终老的区域广义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在医院、社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之间在一定权限下的共享和利用。目前,已为区内近10万名居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更好地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保障。由于社区信息化工作出色,曾出席国家卫生部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

为吸引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我区十分注重社区人才队伍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是开展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从2008年起到目前共招收了122名大专以上的医学毕业生到广州医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对该区全科医生培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肯定。

二是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至今全区经培训获得全科医学岗位合格证的全科医师有321人,社区护士582人。

三是加强现有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到大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开展管理项目的专项培训工作,区残联和疾控、妇幼保健、慢病和精神病管理单位分别进行一年2次专业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第三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杜建国

2012年第5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任务,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全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会议,对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的内在要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文化“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作用,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抚慰心灵,让群众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将保障文化民生、促进文化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分享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实现文化创造、文化参与的权利。

二、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省文化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直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一)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近年来,我省文化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政府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较过去有明显增长。2005年,全省文化事业财政补助经费仅为5.17亿元,2010年达到14.78亿元,年均增幅达23.38%。

(二)重大文化工程常抓不懈。一是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新建了湖北美术馆、琴台大剧院、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投资7.8亿元、全国最大省级馆、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即将竣工,达到“中西部一流”水平;各市、州、县也建设了一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计划投资10多亿元的省博物馆三期已动工。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9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文化部给予充分肯定,形成了“湖北经验”。我厅还会同省财政厅争取中央财政补助,为985个文化站按每站5万元的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三是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我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补助经费5198万元。各级文化部门正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抓紧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全面铺开。四是启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程。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资4000万元用于补助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2011年已启动,各地正抓紧建设。五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延伸至基层。截至目前,建成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服务点4万多个,覆盖全省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六是流动服务设施配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现每个县市专业剧团配备一台流动舞台车的目标,是全国配备情况最好的省份之一,配备了119台流动电影放映车和1艘放映船。2011年启动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10辆流动图书车已行驶在荆楚大地。七是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扎实推进。加快了将村文化室纳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统筹安排的步伐,启动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工程,目前已有99个社区文化中心和82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到位。

(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全省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家住长江边》等一大批专业和群众文艺剧目立于舞台,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多项作品在国家重大文化评奖项目中获奖,特别是在“八艺节”、“九艺节”中,我省“文华奖”和“群星奖”获奖数均位居全国前茅。在去年我省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上,我省有3台剧目入选,《建安轶事》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各地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艺术精品,推出了一批剧(节)目,受到群众欢迎。二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地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各具特色,渐成品牌,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三是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惠及民众,成为我省文化惠民的品牌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2007年11月省博物馆率先实施免费开放工作以来,全省已有87家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2010年达到800余万人次。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取得成效。已有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0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元素的重大文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送戏、送书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充分发挥流动舞台车作用,持续开展全省专业院团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年演出超过2万场;开展“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共演出2506场,直接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全省图书馆年送书下乡80余万册。

(四)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和制度设计研究工作。2011年,黄石市被列为创建示范区,“‘武汉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和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被列为创建示范项目。黄石市、武汉市、荆州市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建,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同时,文化部确定浙江、湖北、重庆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承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综合性课题研究任务,目前已完成《基层公益性文化单位经费基本保障标准研究》等子课题调研报告,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需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效覆盖。一是借国家项目之力推动地市级“三馆”建设。抓住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实施“地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更多的地市级“三馆”建设纳入国家项目。二是实施县级“两馆”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省政府每年投资4000万元用于补助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改善县级“两馆”设施条件。三是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每个社区有一个文化中心的目标。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抓好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落实城市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四是加强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做到共建共享,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五是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继续抓好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提高流动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二)积极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效益。一是在继续深入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二是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动态反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社会化。多生产人民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三是大力推进数字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积极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区域内县、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会演、展演等活动。强化地方特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本地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活动的受众面和群众参与率。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继续组织开展送戏、送书下乡活动,完善长效机制,做到常下乡、常在乡,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全省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充实基层文化部门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力量。二是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5年内将全省基层文化骨干基本轮训一次,大力培养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农民文化骨干,加强对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村文化人才的扶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

(五)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机遇,以争创示范区、示范项目为目标,力争每个市(州)、县创建一个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示范区或项目。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当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形成符合各地实际、不同模式、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设计,以指导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作者系湖北省文化厅厅长)

第四篇: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上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减轻国有大中型医院的看病压力, 降低群众就医费用;政府也可以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广大基层群众身上,使群众充分分享改革成果,真正得到实惠。

随着社区医疗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卫生的需求与服务模式、服务与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开始制约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一是医疗设施老化或不足,难以适应诊疗需求。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不足,原有的设备严重老化,检查手段受限、准确性降低。由于人员、设备条件限制和社区医院服务不到位,致使就医人群大量流向三级医院,增加了三级医院的负荷和有限资源的占用。二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政府将经费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受利益驱使,仅注意于医疗收入,“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多数流于形式,造成群众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产生偏见和不信任。三是医保政策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表现不同步。尽管医保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在药品和诊疗方面的费用只略低于大型医疗机构,又由于医疗质量及服务等问题,因此目前的医保政策还不能起到就医的导向作用,仍然存在大医院挤、小医院空的现象。四是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全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梯队建设没有形成;医、护、技、药人员比例失调,护理人员数量和层次达不到要求;医生普遍存在未经过规范的全科医师培训阶段,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影响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由于医疗条件、收入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医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吸引人才留在社区医疗机构服务。五是“双向转诊”难以形成机制。首先,担负首诊的一级医院由于条件有限,很容易转出患者,而三级医院的诊疗标准又以患者的康复为依据,同时患者对转回一级医院康复也没有信心,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不高,很难再把患者转回,不能实现“双向转诊”的目的。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大力倡导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有三个职能,包括掌握本辖区居民的详细健康状况,指导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和锻炼方式;负责诊治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监控居民的大病征兆,让居民在大病

初期能得到尽早治疗。在社区开展首诊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大家现在说看病难,最突出的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实际上在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社区医生的转诊,这样,社区医生能够帮助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作为一个居民,不可能对各大医院的特点、哪一个医生怎么样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作为社区医疗机构,医生会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目标。

其次,要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转诊方面,如果是经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病人的报销比例可相应扩大,并将医保病人在社区获得慢性病药品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扩大,药品集中配送,减免部分挂号诊疗费用等。卫生部门要和医保、物价等部门进行协商,力争在相关的一些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机构有所倾斜。

最后,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等资金投入、补偿方式,并随财力增长逐步增加投入。要明确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服务。要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管机制,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将社区居民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标准。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城区社区卫生大部分归市卫生局管理,属船山管理的有5个,分别是高升、育才、凯旋、龙坪、灵泉,除凯旋外,其余4个均通过省检验收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顺城);占地面积x,设备总额x万元,开设床位x张,有人员x人(其中执业医生x人,执助x人,注册护士x人,医技人员x人,公共卫生x人)。目前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装修建设之中,除育才、凯旋两个未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凯旋未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其余xx个均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成效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前两年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用于社区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今年为支持医改,公共卫生经费按服务人口x元/人年预算,基本药物试点按x元/人年预算,同时在育才、灵泉、龙坪x个社区卫生基本建设都安排了匹配资金。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也下发了《xx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及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近两年,先后举办和参加省市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培训x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情况见附表)。

三、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及运行体制不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管理由市卫生局负责,目前船山所辖的6个街道办事处仅有高升、育才、凯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我区管理,其余镇江寺、介福路、南津路的社区卫生属市局管理,不在船山行政区域的灵泉、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归我局管理,管理及运行犬齿交错。

2、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支持配合不够。街道及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不够支持配合,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被动;社区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对社区卫生工作不理解,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卫生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差,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难度。

3、缺乏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知识更新缓慢。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疗人员,现在的20名全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到社区居民家收集信息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社区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新观念、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匮乏。

4、社区卫生人员待遇缺乏保障。社区卫生全是公益性质,无法创收,财政又没能全额保障社区卫生人员基本工资,且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新增经费315万元,财政压力较大。

5、社区卫生人员编制较少。未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核定社区人员编制。

6、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上层医院,但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很少甚至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既不能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更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八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取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力求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2、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将社区卫生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目标考核,推动社区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一是工作经费。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分摊机制;二是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三是工资及绩效。社区卫生人员工资及绩效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全科医学、护理学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给予落实,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

5、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通过设备援助、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医疗协作等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下载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0213湖北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政府关于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宜政发[2005]203号 2005-11-10 14:16:59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管委会,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选]

    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二ОО五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二ОО五年我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精神,出台了《滨湖区社区卫......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德城区人民政府———(2011年6月30日)尊敬的李主任、钟主任,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德城区视察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对......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共5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的意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社区卫生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卫生服......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精选合集)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我县工业园区规模小,效益差,运行质量不高,占用资源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名牌拳头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小。 [建议]首先,开通“绿......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机关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机关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机关工作的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

    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大全5篇)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

    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对策 摘要 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