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治理需加快转型
乡村治理须加快转型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深刻历史变动之中,这就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以传统农业为支撑的农村很容易沦于边缘地位。为因应这一变化,中央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要适应这一战略举措,乡村治理必须进行重大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以下两大转变。
一是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是乡村治理的主导力量。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农业税历史最长的大国。封建社会,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收税,通过税收满足专制统治和公共工程建设的需要。孙中山先生说:“人民对于皇帝只有一个关系,就是纳粮,除了纳粮之外,便和政府没有别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中国人民的政治思想就很薄弱,人民不管谁来做皇帝,只要纳粮,便算尽了人民的责任。政府只要人民纳粮,便不去理会他们别的事。”
在传统乡村,民众大量“别的事”是由家族等基层社会组织来处理的。因此,孙中山说:“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对民众而言,纳税只是一种外在于他们生活和命运的义务,他们与主要承担收税任务的政府只是水与油的关系,政府只是漂浮于上层的“官府”,其治理方式也是一种悬浮式治理。1912年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政权下乡”,即国家政权由县向乡镇延伸,但这种延伸主要还是为了管制的方便和税收的获取。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农村政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取多于予”。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种取向逐渐改变。国家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一举废除农业税。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但这一转变也使得原有的政府与农民间的联系削弱了,新的联系又未能建立起来,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治理“真空”。
那么这种新的联系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服务。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政府职能急需向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我国近些年农村综合改革的方向主要是精简乡镇机构,对如何加强服务则重视不够,在新形势下,应该将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定位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向下给力,着眼于服务,着力于基层。这方面,广东省云浮市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首先,是在乡镇“大部制”改革中,设立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如农情研判中心、民居办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其次,是在村一级设立服务性合作社,乡镇办事人员在村办理公务,做到“办事不出村”,由此实现服务性管理的“纵向到底”,并在这一过程中重建政府权威。这类权威与民众需要是相吻合的,因此更具有民意基础。
当然,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基层政府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上级政府也需要更多地向下给力,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财政基础。
二是社会向“组织化社会”转变。组织是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石。近些年,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家有了雄厚的财力,这是能够一举废除农业税的条件,也为改善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国家治理除了经济基础,还需要社会基础。现在一些地方期望以简单的经济方式处理社会问题,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经营体制,农村横向联系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呈现“分散型社会”特征。人员分散且处于流动之中,资源分散且处于外流之中,乡村治理缺乏组织依托。孤立的个人是软弱的,孤立的个人可能也是危险的,他们很容易以极端的方式应对问题,由此导致治理成本高昂。
当前仅仅依靠政府管理“纵向到底”是有限度的,政府无法包办也包办不了大量的社会事务。而村、组两级干部职数有限,也很难将所有社会事务都管起来并管理好。农村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存在许多“空白点”“薄弱点”,这就需要建立各种新型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加强横向联系,吸纳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乡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这一精神同样适用于乡村治理。近年来,一些乡村探索建立了村民理事会、社区理事会、乡民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主导下,以理事会为制度平台,将农村中有威望的各类人员积聚起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实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兴办了大量公益事业,实现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横向到边”,成为“纵向到底”服务性管理的重要补充,为乡村治理转型拓展了新的方向。
第二篇:民营企业需加快升级转型(范文)
民营企业需加快升级转型,加强资本运作
沙钢:钢铁行业整合让民营钢企倍感压力
2011/5/25/9:50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升级转型
作为钢铁行业的一家民营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沙钢显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2006年开始,沙钢先后兼并重组了五家钢铁企业壮大自己:购买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4.4%股份、购买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公司80%股份、购买江苏鑫瑞特钢51%股份、购买永钢集团25%股份,以50%多的股权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这五起围绕主业开展的连环收购,不仅让沙钢实现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市场占有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那么,下一步,沙钢还要通过扩张做强做大吗?
事实上,近年以来,沙钢不断在布局上下游的资源产业链上做文章。一方面,近年来沙钢收购了不少上游煤炭企业的股权;另一方面,沙钢很早就对海外资源进行了投资和开发,为未来发展采取了有效的资源储备措施。
目前,沙钢在海外投资参股澳大利亚BHP威威拉项目,每年可获得250万吨铁矿石的供应;同时,沙钢还能从其拥有47.20%股权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
GrangeResourcesLimited(股票代码为GRR)每年获取250万吨矿的供应量,并拥有约8亿吨资源量和年产680万吨的矿石生产项目待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GRR目前的董事局主席奚志强,虽然是2008年加入沙钢的,但他之前曾在宝钢位于澳大利亚的子公司主持过4年工作。另一位执行董事JohnHoon,BA,也来自宝钢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
此外,在GRR担任执行董事的赵洪林则是地地道道的老沙钢,曾任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建设总指挥等,目前负责监督GRR的Southdown项目。2010年12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去张家港市专题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时,沈文荣曾表达了沙钢想转型的强烈愿望,并提出在发展钢铁主业做精、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非钢产业,提高非钢产业收入占比。
对此,他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要围绕钢铁主业拉长产业链,二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做好配套,三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发展大物流,最后则是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
事实上,除了上述收购以外,沙钢正在斥巨资试图转型。2011年2月,做了30多年钢铁的沙钢集团,将一笔巨资投向了服务业斥资300亿元打造玖隆钢铁物流园项目。
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在早前就曾指出,玖隆钢铁物流项目是沙钢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是一个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运输配送、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物流成本最低、功能配套最全的钢铁物流园。
他认为,从国内、国际市场看来,钢材需求的增长空间已很有限,同时,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等对钢铁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发展方向由求量转向做精、做强。
转型难题
然而,做惯了传统产业的一群人,又要如何去摸索、适应转型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钢铁巨人背后,确实有一系列难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中型钢企共实现利润897亿元,宝钢一家利润就占到了近三成,约为233亿元。而沙钢2010年实现利润92亿元,盈利水平显然仍和宝钢存在一定差距。
沙钢内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宝钢每生产一吨钢的利润约为700元,韩国浦项每吨钢的利润在1050-1100元之间,而沙钢的利润则在350-400元之间。显然,成本控制和提高利润率是沙钢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韩国浦项一直是以严格的管控著称,而宝钢集团在非钢产业的发展则是沙钢所艳羡的。截至2009年,宝钢股份(600019,股吧)共持有70家公司的金融资产,当年的投资收益就超过9亿元,占到利润总额的13%,利润率明显高于主业。宝钢式的金融控股集团或许会正成为沙钢暗中学习的目标。
虽然沈文荣曾谈及下一步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但这方面的准备似乎令人不免担心。
首先从过去的可查资料来看,沙钢对资本运作的经验乏善可陈。
沙钢的全资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荣德贸易有限公司和持股90%的江阴市润德贸易有限公司曾分别同时出现在江苏宏宝(002071,股吧)(002071.SZ)和凯诺科技(600398,股吧)(600398.SH)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但其他投资却鲜少见曝光,资本运作的基础还嫌薄弱。
而在金融投资方面,虽然在四家银行、四家信用合作社、一家证券经纪公司有参股,但份额都比较小。除此之外,就是持有的澳大利亚GRR47.20%股权和直接持有长江润发(002435,股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25%的股份了。
虽然上个月沙钢控股的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借*ST张铜(002075.SZ)(现称沙钢股份(002075,股吧))上市,但是众多业内人士均认为,沙钢集团借沙钢股份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很小,一个是沙钢集团本身持股关系复杂,一个是若整体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结构会失调。
其次,从沙钢的人才储备来说,金融资本运作方面,似乎缺乏特别抢眼的人才。沈彬是做财务出身,历任江苏国泰(002091,股吧)国际集团国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科会计,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香港)高级会计,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副经理,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财务处处长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经理。
但这样的背景还是跟真正的“资本运作”有差距。
第三篇:关于乡村转型的思考
关于乡村转型的思考
王慧斌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乡村转型的问题,破解“三农”难题的过程,也就是完成乡村转型的过程。乡村转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转型,不是一味地抹煞乡村与城市的区别,也不是仅在福利政策上保障农民的利益。它应该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转型的系统工程。经济转型上的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空间转型上的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制度转型上的治理自治化、民主化和治理内源化,乡村农民转型上的农民市民化、农民数量减少化,这是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乡村转型 农业 农民 城镇化
【作者简介】 王慧斌 男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乡村发展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解决我国发展动力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乡村转型的问题,破解“三农”难题的过程,也就是完成乡村转型的过程。乡村转型的深刻的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所谓“乡村转型”,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由传统小农经济形态转向现代农业经济形态, 也就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二是由传统的依附型治理结构转向现代的契约型治理结构,也就是实现乡村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由乡村而城市(乡村城市化),由农民而市民(农民市民化),是实现乡村转型的必经途径。
因此,乡村转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转型乡村转型,不是一味地抹煞乡村与城市的区别,也不是仅在福利政策上保障农民的利益。它应该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转型的系统工程。乡村的转型既包括乡村经济转型、乡村空间转型、乡村制度转型、乡村农民转型。经济转型上的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空间转型上的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制度转型上的治理自治化、民主化和治理内源化,乡村农民转型上的农民市民化、农民数量减少化,这是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途径和方式。
乡村转型最终要靠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完成。那么在现实中一些明星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
一、转型不是随便转型和办公室设计图转型,更不是照搬明星村的发展模式,强加给自己的转型,所以自己乡村的转型一定要立足于自己乡村的乡情和实际,一定要在充分分析自己乡村式实际情况,深刻挖掘自己村子的优势,立足实际,比如说自己的村子有什么资源以及资源利用的可行性,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一定要扬长避短,目前现状发展比较好的村子,比如华西村、南街村、以及山西的皇城村,常平村等等,每个明星村的发展道路都不一样,没有雷同,这些村子能发展好,很大一部分因素正是深刻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立足现实。
二、转型一定要长远和可持续性,不能仅从短期的利益驱动和眼前的迫切需要着手,这就要在选择模式上既要考虑到眼前的迫切需要,更好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上。现在我们山西有很多依靠煤炭资源富裕起来的村子,但是如果只顾简单依靠煤炭这种初级产品,不考虑如何利用煤炭资源积累的资金,用更长远的眼光来延伸煤炭产业,乃至超越煤,实现更为持续的产业,以及如果不顾对生态影响,那势必这些村子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环境淘汰。
三、乡村转型重点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同时治理体制的选择和选择过程更是基础和动力,持续性的力量,所以,在乡村转型上一定要是内源式的,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依赖外生力量的被迫转型。转型一定要是在本村的实际基础上,由本村村民自己主动的去选择和实践。很多发展好的村子,或者说更具发展潜力的村子,本身村民的自己积极要求发展致富,努力团结建设自己的村庄,要远比仅仅依靠上级或者其他外在因素的推动要更具有持续性,其抵抗风险以及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更强。(内源化发展是联合国提出的一个旨在改变落后地区状况的思路,要改变落后地区的状况,更主要的是依靠开发其内在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从明星村成功的发展历程上总结:乡村的发展和转型,需要靠乡村自己的有品德高尚,意识超前,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治精英的主导下,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和乡村的文明发展,这是个主导性作用;其次要有严格的民主程序和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后要有既能充分放权,又不放任自流的服务性政府。村治精英以村民利益和村集体利益为重,以及民主治村的方式和方法,换来了村民对村治精英的支持和拥护,也换来了村民对村集体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最终激发出村庄各种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村民主体的巨大合力。最后还需要提升农民的对话和谈判地位,主要依靠市场导向和利益纽带的农民自组织。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就是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需要的是能够充分体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农民合作组织,而不是简单化的组织农民合作。
五、无农不稳,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出路。过剩的农业劳动力与高度稀缺的土地资源禀赋之间的尖锐矛盾,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历史延续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基本命题:中国农业问题的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禀赋高度约束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或者创新问题。所以在农业发展上要走集体合作化的道路,社会的文明,离不了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也离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出路。一是要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二是要培育壮大农业企业;三是要加强全社会对农业的支持。特别是要推进资本下乡,促进农业强势化。要使农业得以成就强势产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集中于城市的资本引入乡下,是资金、科技、管理、人才等现代化生产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农业。现在有些村子里好多的养殖大户,比城市人生活的更好,就因为其资本支撑下的产业强势。
六、无工不富,以工哺农,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经济转型的提升最终还取决于农业之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就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深挖村子的优势,发展各种工业、副业和商业活动。
七、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城镇化的道路。中国的整体规划是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怎么控制,首先是是要合理规划,还有则是要解决过多的输入人口,其中有很大的来城务工的农民工,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城市却没有吸纳其的能力,即使勉强说是已经吸纳了,但是却还有承受城市对他们的歧视以及不公平,这必将是城市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同时这也是输出劳动力乡村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比如说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留置土地耕种问题,夫妻分居家庭生活问题等等),这样由于其来的越来越多,城市的人口也随之越来愈大,这就对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有了制约。还有城市周边的城中村,慢慢的也是城市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说其是农村人,却由于城市的发展没了土地,说其实城市人却因为农民属性。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要素向城市要素转化的过程,既农村地域想城市地域转化(城镇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非农化),农村产业及生产方式向城市产业和生产方式转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城市数量少、水平低,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低,只能发展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农村城镇化就是在农村地区进行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在经济性质、人口构成、文化特征等方面均处于城市和乡村过渡状态,具有乡村和城市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城乡交流,特别是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向乡村扩散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在镇区内聚集,形成区域核心,并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小城镇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口太多,大中城市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农民,农民如法在城市生存,只能早城市打工,把农村作为后方,而农村条件太差,造成城乡差距太大。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使农民在城镇积聚,享受城市文明。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办法,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农村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等方面向城市接近的过程,要求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使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同样享受现代化的城市文明。
八、乡村转型需要一个公正、透明、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一个理性、廉洁、高效的有限政府行政体制的有机结合。首先在于国家战略转移和体制改革,为农民减负,同时上级政府要合理的指导,加强其服务功能,比如说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和环境,减少其行政任务,增强其自主权,同时还有在其发展遇到困难时给予其指导和帮助,比如资金上、程序上、法律上给予指导,还以通过组织各种博览会、商务会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平台,并且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基本因素是人多地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富裕农民,亨廷顿说“大多数现代化中国家的农村相对稳定,这恰是得益于都市化从外部为农民提供了横向流动(都市化)的机会”,乡村转型的提升最终还取决于农业之外的工业化和农村之外的城市化,乡村转型的提升最终要靠满足农民自己实现富裕、民主、文明的内在需求的内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构建.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9,6
[2]冯健等.乡村转型:政策与保障.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3]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4]董江爱等.精英主导下的参与式治理.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6
[5]贺雪峰.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第四篇:乡村治理影评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 一四 ~二○ 一五学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乡村治理
专业年级 主讲教师 邹树彬 评分学号 2013040536
姓名 董艺燕 管理学院大一
题目:从《盲山》透视中国的乡村治理
在很早之前就看过《盲山》这部电影,之前看完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挺多了,当时心情也是挺复杂的。而今刚好邹老师布置了观后感这篇作业,我就重温一次这部电影,真的是越长大想法越多越成熟,刚看完这篇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首先影片讲述了一名妇女被拐骗到贫困山区到逃脱的过程。影片的女主人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后来遇见了两个自称是药材商的人,也就是后来把他拐骗的人。那两个对她说他们找到了一个大药材商,要去找那个药材商取药,那个女生便信以为真,也跟着他们去到了偏远的山区,这一去便回不来了。直到第二天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等证件都不见了,自己也被困在那户人家不让走,她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被骗之后,她也抗争过,逃跑过,可是都没有成功。每一次逃跑都被那个村庄的人给抓了回来,她也请求过别人的帮助,她还天真的以为正义总是有人可以伸张的,可是那个地方的人都是向着自己本地人,还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而眼看着她深陷魔窟无法脱身。
我认为这部电影题材很现实,却又离现实很远,因为他把画面定格在90年代初,当时的大学生为了工作而四处以致被骗(一部分原因是乡村教育的落后)。如今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欠缺合理管制的农村)依然存在,而在乡村中人贩子拐卖妇女的事也有。《盲山》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一个是因为这是一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的小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离。那个山区与外界的唯一通络就只有一条窄窄的公路,是名符其实的盲山。但是这个盲山并不是陶渊明诗中所说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充满野蛮之风的山村。盲山,盲的不仅仅是山,盲的还有法,还有人。
首先说人盲。主人公白雪梅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居然会因为急于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就被别人的三言两语所欺骗。可见当时学生在高校学到的东西可能仅限于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并没有掌握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然而,更深一步,这初始问题又在哪里呢?在偏远地区的大学(专科)是挺多的,但是乡村的教育机制本来就存在问题,这些在教育上相对大城市相对地落后,这就导致了即便身份是大学生还是很“单纯”很容易被骗。而在女大学生雪梅真的是抓着根救命稻草就不放过,邮递员、小学老师、卖酱油的。结果黄富贵用三包烟就从邮递员手中拿到了信;小学老师在目的达到之后就一走了之;还被买酱油的骗了色。最后还是在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才把信送了出去,为自己带来了一点希望。
其实除了主人公的盲,村里还有一些妇女也很盲从。最具代表的是德贵的母亲,但是在她思想中女人,仿佛生来就是要嫁夫相子,成为男人的从属品。而正是她这种愚昧执拗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乡村还是存在的)让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女孩越来越深的陷入泥潭。虽然明明知道雪梅是他们家强迫地买来的生儿育女的工具,可是她还是一而再的对雪梅“晓之以理”——“女人嫁谁都是嫁,嫁给我儿,我一家不会亏待你的。” 非但如此,她还叫同村几个同样被拐来的,已经安分守已认命的妇女来当说客 “既然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就想开点”女人面对命运难道就只能认命?。
其次是文盲(这个在中国乡村治理中是最突出的问题)。在这个盲山里,村民们都很野蛮,粗鲁,完全不懂得妇女的权益(在当今中国乡村也是普遍存在的)。当主人公白雪梅逃跑被抓回来后,他的“丈夫”就把她毒打了一顿。在平时,白雪梅如果稍有反抗,也会遭到他“丈夫”的威胁和谩骂。他们只认为花了钱,不能打水漂。以致于村委会不管,甚至维护当地人;邮递员、税收这样的公家人也都不管这些事儿,没有一个站出来的,不是不敢,而是不会。就连警察办案,也拿他们不可奈何!在这样一个盲山里,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全村只有一位小学教师,村民们的野蛮、粗鲁、不懂法律似乎显得情有可原。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真的由于“山高皇帝远 ”的原因吗?我想当然不是。单单一句受教育程度低是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的,中国的历史上缺乏一个启蒙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一直就没能孕育出自由、平等的东西,我们在沿着我们的道路前行,从外界移植了文明的思想体系,可它毕竟是强行接上的。除此之外,经济的落后,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也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盲山》的故事环境,让我觉得那就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社会,是这个“世界的盲点”。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之地,是影片的重要主题,女大学生白雪梅就是宛如一个文明象征,她将这个村庄定为了一个野蛮之地,而那些无知,缺乏法律知识的村民,就是野蛮的象征,白雪梅逃跑的过程就是像文明为了逃跑野蛮的一个写照。而那些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邮递员,税务员,村委领导等公务人员们,还有镇上的司机等,他们也可以说是文明的象征,他们都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白雪梅逃脱这个野蛮落后的村庄,但是他们都没有做,没有伸出哪希望之手。他们对盲山里的事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着敲窗呼喊的可令女人,他们只是说了一声,你们家里的事,我们管不了。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代表文明的象征,那就是有着高中文化的小学教师黄德成,在影片中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是这样介绍的:“道德的德,诚信的诚”,然而,这个人却是一个讽刺,看着他的活动与行动,不禁让人觉得事态炎凉唯有在最后,那个为白雪梅寄出求救信的小学生李青山。是野蛮村庄中文明的希望。一个“盲”字,道出了当前主流社会对中国乡村治理些现状的忽略。影片中的小山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始状态”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传宗接代是至高无上的,可以弃其它一切于不顾(中国乡村中把传宗接代作为头等大事)。因此,黄家才会花了七千元买媳妇,并且在父母的帮助下强奸了自己的“媳妇”。他们在做这些事情时,并没有觉得这是在犯法,花钱买来的,就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他们的是非观。
在这个“社会“中,人性是冷漠的。在她一次次求救的过程中,很多人事不关己的态度,实际上纵容着事态的发展。如村主任说,“你怎么证明你是被骗的?”“好的,我调查调查”一副官场作风,推了个一干二净。戴红袖标收费的人,面对求救漠然地说“你们家里的事管不了”罢了还告诉黄“这也要象收费,来硬的。”还有不见钱不开门的面包车司机,以及开往县城的客车司机都一次次将她的希望之门关闭。
但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有的。小学生李青山,在她被囚禁的时候送她热鸡蛋吃。那种发自内心的,人性的善良只有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出来。最后还是他帮助她寄了那封信,她才得以解救。
也许,社会罪恶的制造者从来不是个人,也从来不是小团体,它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罪恶,是直接实施者,装聋作哑者以及我们这些视而不见的观者们共同的罪恶。这种无法翻越的“盲”是眼盲,是法盲,是文盲,更是心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为什么人口贩卖依然存在?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深思的问题。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是一个法制的问题,我们的法律,仅仅是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足够多的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有法可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要走的第一步而已,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真正懂法、用法、守法,才是重要环节。更深层次的还有着社会问题。中国正处于变革的时代,这时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的弱势群体。如果政策的不合理,没有照顾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另一个原因,可以说盲山是我们自己垒起来的,于是我们也就遭受到了盲山的结果。习惯性的冷漠,相关人员的不作为,文明的落差......这些个深层的问题肯定不是几个人造成的能够何时解决影片中,周围人的冷漠,尤其是村庄里的公职人员尤让我印象深刻。没有过分渲染戏剧性如此的现实主义。在乡土中国,法律和人道主义在这里是失效的,本土主义永远第一。
如果这个社会能够更加的公平,资源的分配能够更加合理,使得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偏远地区的经济能够得到良好发展,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后,我相信,总有一天,贩卖妇女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第五篇:乡村治理简介
让梁家河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梁家河村乡村治理工作简介
一、基本情况
梁家河村位于石堡镇政府驻地南9公里的川道,辖3个村民小组,216户717人,近年来中,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基础,强化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无邪教村、十个没有平安村、零发案村为抓手,强势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开展,使得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成为石堡镇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强化基层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实行支委包村组、党员包农户,包宣传、包辅导、包提高的三包责任制;推广“菜单式”普法,将群众的疑惑解决在家门口;树立文明户、平安家庭、遵纪守法户等榜样,辐射带动周边,共建和谐平安。
三、深化普法宣传机制:
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陕西绿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本村法律顾问,每个月定期到村值班服务1天,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化解、合法权益维护等法律服务,为村重大事项的决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前置防范关口,保障村务管理依法进行。
讲好一堂法制课:由包片领导、镇司法所人员、村第一书记精心准备教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解惑。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法制讲座7次,受教群众1100余人次。
广辟普法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普法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广,更新快,贴近生活的特点,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把法律知识与科学技术传播同步进行,增强村民民主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通过六五期间的培养,我村已有126户有法律明白人,在“七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培养看得懂、讲得出、能熟悉运用法律法规的农村“法律明白人”,依法维权,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四、丰富社会治理手段:
矛盾纠纷排调常态化:坚持普法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发生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方针,达到预防为主、积极化解的目的。
加强民主监督,提高村组织管理民主法治化:采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以村民监督为主的方法,敦促村干部依法履职,进一步完善了村务管理。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布《举报奖励办法》,广泛动员群众,广辟线索来源,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举报窗口,印发电话举报卡,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开展“十个没有”平安村创建活动中,公示创建目标,营造创建氛围,使“十个没有”深入人心,让群众自觉成为创建主体;为各小组治安信息员每月发放50元补助,进一步消除线索盲区;强化巡逻制度的执行,采取定期巡逻与临时巡查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群众邻里守望,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在零发案村创建活动中,制定创建方案,明确防范重点,扎实推动创建工作深入进行;对辅警力量进行调整,并配备辅警服装,确定考核指标,顺利开展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