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4 15: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

第一篇: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

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

向春玲

-----------

人类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系统。另外,社会生活系统还是从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共同支撑社会大系统的存在,维护社会大系统的正常运行。社会系统有两种运行状态,一种是社会子系统之间保持相对的均衡与协调,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另一种是社会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大系统运行的需要,例如社会的经济系统发生变迁,而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没有相应的变革,社会结构失衡,从而社会生活呈现非良性运行的状态。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要追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协调,保持社会有序和谐的发展。

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方面是广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它着眼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性,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为此,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狭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即社会子系统的良性运行,为此,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我们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我们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在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改革开放20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构成中国政治生活的亮点,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之中;文化建设近些年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相对滞后,以至于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突出的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日益严重,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现象、群体性事件也有所增加,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生计民生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实现社会大系统的和谐。所以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立的突出位置,并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社会子系统的和谐社会建设从当前来看主要是要协调好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然,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学习时报》(第279期)

第二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善当前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如何使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状态?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简单地说,“社会”就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社会约束个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约束个人的意识与行为,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利益调节,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防止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的程度达到适中,社会便均衡和谐。倘若约束力太强,个人的自由度太小,就会觉得压抑而产生不满或怨恨情绪,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充分发挥;相反,约束力太弱,人的行为和欲望得不到控制,各种非法行为就会增多,利益分配也将得不到调节,从而将造成社会失控或混乱。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增强,摆脱社会约束的欲望也会越大,而社会的约束力也必须相应地增强,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严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即人类在获取、支配、使用各类物质、能量、信息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即防止滥伐滥采各类植物和滥捕各类动物,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效能,以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向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据研究,人类现在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四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为与自然和谐所建立的规范、原则和方式,可称之为生态文明。据上,“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和谐不能说是和谐社会,而是包括人与社会融洽、人与人和睦、人与自我平衡、人与自然协调等内涵,它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崇尚稳定,追求和谐,祈求平安,强调互助,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均是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恢复其活力,提升其质量,使之具有现代性。均衡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可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第三篇: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文章标题: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改善当前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如何使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状态?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简单地说,“社会”就是“人们生活共同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社会约束个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约束个人的意识与行为,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通过利益调节,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防止社会分裂。社会约束个人的程度达到适中,社会便均衡和谐。倘若约束力太强,个人的自由度太小,就会觉得压抑而产生不满或怨恨情绪,个人的能力也不可能充分发挥;相反,约束力太弱,人的行为和欲望得不到控制,各种非法行为就会增多,利益分配也将得不到调节,从而将造成社会失控或混乱。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增强,摆脱社会约束的欲望也会越大,而社会的约束力也必须相应地增强,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兄弟与姐妹,以及亲属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严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以保障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获取能力、支配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即人类在获取、支配、使用各类物质、能量、信息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二是保持生态平衡,即防止滥伐滥采各类植物和滥捕各类动物,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效能,以降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向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据研究,人类现在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四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为与自然和谐所建立的规范、原则和方式,可称之为生态文明。

据上,“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和谐不能说是和谐社会,而是包括人与社会融洽、人与人和睦、人与自我平衡、人与自然协调等内涵,它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崇尚稳定,追求和谐,祈求平安,强调互助,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均是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恢复其活力,提升其质量,使之具有现代性。均衡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可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价值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

根据美国广告学家E.S.Lewis著名的AIDMA原则,优秀的广告语应当能够引起受众注意(Auention),对宣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Interest),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Desire),形成牢固的记忆(Memory),采取果然的行动(Action)。因此,广告语突出的特征是言简意赅、方便记忆、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广告语言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研究社会语言的学科总称。多种语言的每个使用者也就是语言集团的一分子。每个人的个人语言或社会方言及行业用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环境。

一 广告语言的起源:历史悠久,时代感强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有商品便有广告,自有广告便有了广告语言。最早的广告是叫卖,即口头广告。古希腊城里,人们通过叫卖出售奴隶,牲畜。商店的字号,招牌也是早期的广告。唐。社牧诗:“水村山廊酒旗风”,这“酒”字旗便是广告。“狗不理”{天津包子}都是绝妙的广告。印刷术的发明使广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广告作为商品信息得以广泛,迅速地传播。20世纪无线电广播在欧美普及,广播广告盛极一时。二次大战后,电视迅速发展,广告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广告语言是社会语言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语言衍变、同化、异化等内在规律。社会环境决定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 广告语中的性别差异

由于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文明文化、消费行为特征、社会角色扮演、以及用语特色等等方面的因素,在社会活动中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成员都有其显著的性别特征。男性和女性在消费过程中,有不同的消费心理特点。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男人希望购买的商品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男子气概;其次,男性,尤其是某些人的经济实力较强时,往往更加突出消费档次,向他人展示经济实力;再者,男性的质量观相当严重,要求商品质量较好。相比较男性,女性的消费过程比较感性,在较大的范围内受到心态的影响。当女性看到一种商品时也许无意购买,而是在情境力量的巨大影响下,将很乐意购买。此外,女士使用的形容词和加强成分的频率比男士高得多。她们偏好典雅华丽,色彩艳丽,夸张的语体。因此,在做女性用品的广告时,往往形容词堆砌。例如下面一则液体香皂广告:

Johnson’s baby lotion gives a new beauty to your skin and leaves it with a healthy beautiful soft youthful glow.在这则广告中,出现了五个形容词。这容易强烈的唤起女士的好感和美感,留下印象,促进联想。女士往往容易被它们所鼓舞,引起购买广告商品的冲动。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商品,广告语也将作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如果商品是以中年和老年消费者为主,若在广告中的出法“潮”等时髦语,不仅令消费目标群体产生困惑,甚至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而针对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广告则可以选用一些新词、新兴表达方式,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例如,生产数码产品的索尼是以追求前卫时尚的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企业形象的广告语是 H,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在这句话中运用了语言的变体:将”hi”简写成“h”;利用发音相同的特点,将英文中“high替换成与“hi”。这样的表达方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足以吸引到目标年轻人群体的注意。fi,fun,fashion 这三个字发声基本相同,使广告听起来很有趣,这刺激了年轻人的感官兴趣。在词组组合方面,体现了年轻时尚的生活方式,达到了目标群体心理追求,从而引起了年轻人购买欲望,同时,广告语言本身很简单,非常容易记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句广告语从视觉、听觉和心理上都牢牢抓住消费者,堪称 AIDMA原则应用的经典之作。

三 广告语言社会面广,语言丰富

(一)广告宣传对象的使用领域

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领域的消费人群,使用的语言和风格也大不相同。例如,面向大众的广告一般比较直自。所有人都能看懂,突出产品的优点和特性。在某药品广告中,提到此药镇痛效果相当于两片普通强度的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而对胃部的副作用却比阿司匹林要小,并且提到经很多医生推荐,也就是临床效果很好,让患者无法抗拒。而专业性的高端产品广告则不一定是每个人都看得懂,因为这些广告中往往会加入许多术语以达到显示自己科技含量的效果。例如,某医疗仪器广告中说到产品采用“独创的免疫磁性技术”对微量细胞进行分析,让用户对这项专利产生兴趣,另外“上皮循环癌细胞”(crc)和“内皮循环细胞”(CEC)用了缩略语形式,显得更加专业。

(二)广告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社会语言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就在于人们可以“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变化”,“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商品从其产生那天起便与社会各阶层结下不解之缘。而广告作为商品信息,供销的媒介联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广告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必然要反映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必然要社会各个层次人们的要求,观念,心理,而且与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文化素养,运用语言的习惯有关,广告语言浸润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广告语言迎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如中国的的广告语言往往吸收或直接运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四字格,对联,诗歌,曲艺等传统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使广告语言生动活泼,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二是内容上反映了文化的新发展。

四 广告语言刻意创新,独具风格

商品竞争反映在广告上是日渐激烈而且是休无止尽的“广告战”。要取胜就得“新”,就要“奇”。不新不奇,平平常常,无人理会,就是白花钱,就等于失败。所以广告上追求新奇,广告语言,特别是广告标语用语刻意求精,真是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为达此目的,制作者搜索枯肠,苦思冥想,或悬赏征集,或求诸名家。其结果,使广告语不断丰富,提高,完善,发展为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在广告的神奇效应中,广告语言的作用是首要的。

许多优秀的广告都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有的厂商不惜重金征集广告词,有的广告借重名家手笔,美国独立前第一家报纸《波斯顿新闻通讯》1704年创刊时,登出的广告是由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制作的,格外引人注目。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叶圣陶都曾亲手写过不少广告,文字之精美,令人叹服。如叶老曾为《冰心散文集》写过这则广告:“《冰心散文集》收散文四十五篇,题材虽是散文,骨子里全是诗,展读一过,是无上的享受。”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就曾是一个热心的广告作者。他说:“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写“鼓动诗—广告”。他一生为许多商品写过广告。对广告语言的语言结构,修辞,语义,语用,语言风格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社会语言学应该采取一种创新和兼容并举的指导思想,从整合研究角度出发,考察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发掘整理不同理论观点的内涵,力求在跨学科研究层面上形成有益的互补讨论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语言学旨在观察研究言语行为的表现,“揭示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的互动关系,建立一种能够充分解释描述语言内在机制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 广告语言正是每一个地区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缩影,明了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地理文化的差异,成功的企业和商家在保证质量信誉的前提下,应注重广告的社会力量。

第五篇: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作者:丁飞虎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6期

【摘要】社区警务工作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参照,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健全协同参与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区警务;完善路径

一、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社区警务的本质认识不深

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时候打击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是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但一些单位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如片面认为把责任区改为社区,户籍民警改为社区民警之后就是社区警务,流于形式化;把“社区警务”简单理解为“社区范围内的警务”等,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美国警界泰斗和麦认为:“若是警察没有民众合作的话,即使用一半的人充当警察,也不能保证治安的良好”。社区警务建设的目的是使警务工作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发挥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管理。然而传统的某些因素造成某些社区民警崇尚权力、妄自尊大,没有树立服务理念,未能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从而陷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三)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不健全

如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的“反应型”,即发生案件或接报案后,民警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于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形成恶性循环;社会防控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巡逻缺乏检查考核,工作起来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社区民警职务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工作无条理化等。

二、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是社会协同。社会协同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相配合;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审视,社区警务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

社区警务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警务工作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警务建设中,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并在发挥好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三)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原则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犯罪总量仍高位徘徊。做好社区警务的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特别要将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三、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协同参与社区警务机制

1致力于社区警务群众化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会管理创新明确要求推动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公安机关应适应社区改革的新形势,培育社区自治功能,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具体而言,要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新模式下,遵循便于互相联系的原则,实施以“十户联防”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防控新举措,每10户为1个联防小组,将防范任务落实到楼、院、户,形成看门望户,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的联防联动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进“阳光警务”,既要发挥社区警务的执法效能,震慑违法犯罪人员,又要教育群众,提高社区公众守法和护法的信念。对于社区公众普遍关心的执法活动,可尝试举行社区行政听证会,鼓励民众参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法变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活动,确保执法的社会效果。

2致力于社区警务社会化

社区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自管组织。公安机关作为其中的责任主体之一,要健全与社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社会前端管理缺失问题,防止警方孤军作战。如以社区民警为核心,驻村保安为纽带,治保干部、村级巡逻队等为依托,物业保安等为必要补充,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安全资源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召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治安积极分子召开社区治安防范联勤会议,通过发放治安预警提示、治安防范宣传资料、举办防范知识讲座等方式,通报治安形势和刑事发案规律特点,提醒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等。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和形式

1创新实有人口管理制度

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要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流入人员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以证管人;对出租房屋实行登记许可证制度,实现以房管人;按照从事职业,实行谁用人、谁负责用人管理责任制,实现以业管人。强化社区、业主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指导基层组织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档案,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早地融入社会,从源头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坚持把实有人口与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录入作为一项常规的基础工作来抓,及时将变动的实有人口信息录入警务综合平台,确保录入及时准确。

2深化“网上警务室”建设

依托互联网建设“网上警务室”,开设警务公开、法制宣传、安全防范、警情通报、便民服务等栏目,突破传统社区警务模式受到时空限制的约束,将社区警务管理延伸至虚拟社会。在“网上警务室”建设中,建议综合运用“微博”、“人人”“QQ”等新媒体手段,丰富警民沟通的形式,并探索以优秀社区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在内容上进一步凸显个性化,真正把网上警务室建成夯实公安机关基础工作的网上基石、维护辖区稳定的网上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

(三)完善社区警务相关保障机制

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涉及到基层公安机关,更涉及到整个公安机关的运行体制。要确保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1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

健全责任区警种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警种合力问题。公安工作的根基在基层,警务工作基础在社区,各式各样的警务活动都要依靠社区有序推进。社

区警务工作不仅强调社区民警尽心尽责,治安、刑侦、巡逻民警也要全面参与,共同承担起辖区群众的安全重任。并按照整体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以派出所为轴心,以情况信息为纽带,加强各警种之间的横向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情报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衔接紧密、互为促进、协同处置。

2完善社区警务的基础保障

首先要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增加社区警务的警力投入。在当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社区民警的人力资源问题有两个渠道——机关警力下沉和社区民警协作联勤。总体上应进一步落实警力下沉、警力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同时深化警种合作和社区民警联勤,缓解社区警力不足问题。其次要改进社区民警工作机制,通过压缩会议、减少非警务活动等方式,减轻社区民警“压力”,同时优化社区民警作息时间,确保其有更多时间在社区,真正落实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社区民警激励约束机制。以民警对警务社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社区的差异性,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并在选拔制度中规定从优秀社区民警中提拔基层所队长,同时适当提高社区民警的各类津贴、补助标准,改善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和生活待遇。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王太元 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2]张兆瑞,张建明 社区警务[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贾征,刘化杰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张兆瑞 现代警察管理之道[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下载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09工商1班范银霞0916101052 目录 一、捐赠实践 ................... 2 二、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2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目 录 摘要 ....................................................................................................................................

    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期刊文献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发布人: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发发布时间:[2007-12-26]阅读次数:93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作者:高大成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城市社区绝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的产物,城市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和共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马基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

    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五篇范文)

    题目: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 姓名:许敏班级:11金融1班 学号:11121123 成绩: 《花木兰》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以中国的“花木兰”为题材拍摄的一部电影。在尊重和保留中国原著的......

    从银行角度看供应链金融

    《从银行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杨捷敏当前,市场竞争已步入供应链竞争的时代,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基于其强势地位,整合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对资金流进行整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