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15: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医学院校礼仪课程“整合式教育模式”即一职业礼仪渗透,即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 进行差别设置, 设计相应的课时、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 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能力培养, 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二礼仪实践训练,礼仪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重在落到实处。礼仪教师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应联系现实生活、具体情境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对礼仪知识得以消化掌握,运用礼仪的能力得以提高。三课内外相互结合,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 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 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

第二篇:医学院校学生会的思考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医学院校学生会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安书仪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6期

摘 要:学生会是高校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医学院校作为专业性强的高校,拥有出色的学生会队伍将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该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特点和目前学生会组织现状,探索如何创新当前医学院校学生会工作,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校 学生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1 医学生的特点

1.1 学制长,学业任务重,参与活动热情不高

对于医学生而言,5年的学业课时多、难度高、医学知识更新快、课程内容不断增加、学业负担较重。他们不光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医学的专业领域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包括医学沟通、伦理学、医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沉重的课程使得学生考试压力较大,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必须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对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有的活动甚至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唯有高分才参与”,这给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1.2 专业发展明确,人文知识相对薄弱

我国现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这种高度专业化教育具有极端的职业方向性。医学生未来的就业单位很明确,95%的医学类毕业生都要按照所学专业进入各级医院。课程紧,专业性强,大部分医学生忽略了人文素养类知识的摄取。常常看到我们的思政类课程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原因在于同学们对时事关注程度不够,这样下去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眼界不够开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3 医学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医学院校,除了课堂老师上课这种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之外,很多课程是要经过实验进行学习的。各类院校设置专业课时间不同,大部分是大二下学期就开始对临床有所了解。比如临床见习或者安排同学在临床实习之前要进行几个月的实验课。5年制的医学院校在大五让学生进行一年时间的临床实习,这就从客观上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学生组织的现状

2.1 目标定位不准确,学生会干部的服务意识减弱

医学院校的学生会和其他高校一样都是是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它的工作本质是联系、沟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学生会工作只是“表面会”,无法深入开展;还有的学生会干部缺乏持久的工作热情且出现“官僚化”倾向,没有注意学生工作的多样性,仅仅强调学生会的某几个职能,这就造成了学生会干部没有真正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努力为同学服务自身”的主体作用,也达不到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的积极作用。

2.2 学生会成员整体素质不高

个人素质决定了集体的智慧。在医学院校某些学生会成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根本不能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个别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会工作之后,甚至部分科目挂起“红灯”,这都违背了以学生应该“以学习为己任”的大前提。这样的学生会成员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也会对影响大部分人对学生会的期望,进而影响下一步学生会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会干部本身的发展。

2.3 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不健全,工作成果不理想

青年人做事情充满热情,但易受挫折。这个特点使得医学院校学生会开展活动时虽空有一腔热情,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虎头蛇尾”草草了事的情况。如果学生会本身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工作将无目标无方向,工作成果更无从谈起。还有在每年学生会的换届选举,以何种方式选拔也将对学生会自身造成影响。常用的有任命法、竞选面试法等。如竞选面试法,在实施面试的过程中,面试问题可能设置不够科学全面,这就会造成一部分参选学生拉不开差距。最终只能导致此种选拔方式走过场,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2.4 组织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同学需求

学生会在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的为了活动而活动,对校园文化提升作用起不到作用。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只会按照一些老的活动继续组织,没能跟上时代,不会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开展适合同学们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参与同学的积极性,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医学院校学生会工作的创新

3.1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会成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学生会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载体。作为医学院校自身,应该站充分认识到学生会的地位和

作用。作为学生会组织的领导者要不停动脑,不断想办法、出主意。如果能将创新化为生活习惯,能够使领导者达到一个高境界,将对组织本身起到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学生会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2 加强学生会干部的各项能力

学生会干部自身的能力决定着整个学生会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学生会的各部门要明确分工,从主席团开始,一层层的做好衔接,防止出现“无人管地带”和“扯皮现象”。其次学生会内部应该多组织学习和交流。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聚集团队的力量,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学生会内部倡导集体合作,通过组织活动达到共同目标。如举办座谈会时可以将近期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各部门一起参与讨论,最后确定实施方案。有效的民主有利于保证学生会这个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再比如组织一场学术报告会,需要有擅长宣传的人做好宣传工作,需要社交能力较强的人去解决经费问题,需要有统一指挥的人和做辅助工作的人,相互配合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取长补短,以便以后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3 改革完善现有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建立健全学生会管理条例、量化考核标准等制度。比如坚持部长例会、主席团会议、学生会全体大会、各项活动方案的存档工作。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与现行管理条例冲突,一定要分析原因,及时健全条例。选举保证公正、公平,内部政务要公开和透明。监督有保证,运行才更有效。

3.4 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会的各个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应有针对的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在承办活动中还要注重活动的影响力、传统性和开展参与的广泛性,尽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比如体育部可以开展“元旦长跑“、各类球类比赛”,生活部可以举办“宿舍文化大赛”,学习部可以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组织活动前要注意宣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解决;活动结束后,还要每位参与者总结经验,为搞好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学生会工作需要高校主管部门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教育,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才能顺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为培养合格的高水平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

第三篇: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大学礼仪课是德州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在高校全面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汇集学科队伍,研究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取得了一定实效。

关键词:礼仪课程;文化素质教育;礼文化;教学改革;探索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我国的传统礼仪,强调内在德性的能动作用,把道德作为礼仪的依据,而不是把礼当作外在的、技术性的东西。因此,大学礼仪课程教学,应以能够揭示种种礼仪动作的道德依据的理论为重点,也就是以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为重点。

多年来,在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在全院公选课“现代礼仪”、“社交礼仪”及旅游专业中的“旅游礼仪”课程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该教学研究已纳入学校教学改革的立项项目,其中“现代礼仪”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学院优秀课程。

一、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行为科学,是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中,由道德伦理观念所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习惯方式。礼仪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由这些而综合形成的外在的行为习惯。因此,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历史与现实的研究,弄清礼仪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地阐明礼仪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现代礼仪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明确现实生活中礼仪的原则、规范和标准,为人们提供符合一定道德要求、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较为系统完备的现代礼仪知识。教改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校礼仪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加强礼仪理论的教学力度,二是进行各种各样的礼仪实践活动。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升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我院专业设置情况和礼仪教学实践,我们重新修订了“商务礼仪教学大纲”、“社交礼仪教学大纲”、“教师礼仪教学大纲”和“旅游实用礼貌礼仪教学大纲”。新大纲注重了礼仪教育与礼仪文化的有机结合,强调了礼仪规范的实践训练。新大纲具有如下特点:体现了民族性、世界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和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的原则;具有较丰富的模拟训练和礼仪文化的理论内容。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体现着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在提高和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构建现代的礼仪体系,要坚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是继承民族传统礼仪中具有永恒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的内容;二是吸收国际礼仪中具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内容;同时还要面向现代化,增加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综合成一个新的科学,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1)将“礼”文化知识贯穿始终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钱穆先生说:“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大学生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包括礼仪的性质、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在礼仪教学中,即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么做,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总理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的复杂的情境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范,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失礼。

(2)加强礼仪实际训练和实践

礼仪教育最终是要促进知向行的转化,导之以行,落实到礼仪的行为上。而礼仪行为的生成,仅有礼仪的知识和要领的认识还不够,它只是礼仪知识行为的指南,还必须有实际训练,把教学和训练结合,通过实际训练,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付诸实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教材建设

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切合改革思想的教材是改革见成效的主要保证。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实际,我院专门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推出了一套鲜明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由课程组编写,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礼仪修养》一书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和制作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辅助教材课件,以提高教学效果。

2.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不仅体现业务素质,同时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教学方法的不同,反映着不同的教与学及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由于礼仪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是学生模拟训练的内容。另外,一是我院组建了礼仪队,不定期为学校、我院所在市进行礼仪宣传;二是每年举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次全院范围的礼仪知识竞赛;三是学院每年十月进行礼仪文化节。这些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礼仪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几年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我们自己制作3套CAI教学课件;另一方面,购置了多种礼仪教学光盘,建立了礼仪教学网站,大大提升了礼仪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三、改革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一个培养过程或培养控制的问题,它涉及众多控制要素。育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即知识、能力、素质、环境。对四个要素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为了优化培养体系,我们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手段,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构建现代化培养模式。首先,我们积极探索实施礼仪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利用课内课外,各个教学环节激励学生立大志,确定人生的追求目标;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去激发学生,使科学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其次,教学中以课堂讲授礼仪知识、实验室模拟训练礼仪、日常养成和体现礼仪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详尽介绍古代礼仪的形式和人文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时代特征,为自己或社会设计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富有人文精神的成年礼、婚礼、相见礼等:用学到的传统书信知识,给父母、老师、同学写一封格式规范、文字典雅的信件。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方案。通过培养过程的改革与创立,优化了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强化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不仅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术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问题。礼仪课程建设,需要强化课程管理。根据我院专业设置情况和礼仪教学实践,礼仪课题组制定了“商务礼仪教学大纲”、“社交礼仪教学大纲”、“教师礼仪教学大纲”和“旅游实用礼貌礼仪教学大纲”。我们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案、教学案例、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及教学光盘全部制成电子课件,挂在校园网上。课题组教师不断地加强教学教研,分析研究教学内容、课程的理论体系、知识点,教学内容研究要求细化到教学单元、章节。建立了教师互相听课、评教和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开展的互相评课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课题组还积极探索对学生要以素质考核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与制度。考试形式采取多样化,如采用闭卷、开卷、论文、课题研究、现场模拟表演等考核方法,并给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分类分项进行考试。学生的总评成绩:作业(10%)+项目考试(30%)+期末考试(60%)。

[责任编辑:张冬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荔城区梅峰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规定的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现就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课程管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组织建设。

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2.制度管理。

为保证课程有效实行,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规章制度,各年段安排两位行政对课程进行督导。

3.人员安排。

我校现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老师2名,并积极鼓励教学能力强、年轻的有责任心的教师兼任。除此以外,由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需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进行活动,我校还聘请了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外辅导员。

4.课时安排。三—六年级平均每周课时数为2课时,每学期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校不定时进行课程督察,以防相关科目挤占课时的现象发生,保证每周有二课时用于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色

1、重视校本培训。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书面交流,编印《课改简讯》,汇集教师实验经验和成果,激励教师注重专业发展。

2、深入开展活动。一是活动开展有序。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出总体安排,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教师制定各年段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人每学期安排一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作好记录。二是研讨坚持正常。学校坚持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活动,或开展班级公开汇报课活动,主管领导积极参与,带头上示范课。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和实践能力。

3、规范活动流程。学校在参考使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4、重视资料积累。学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把教师的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活动方案,学生的作品(包括论文、心得、采访记录、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收集起来。

三、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想法

1、家长不配合,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学校布置的主题任务不能完成,查资料没有电脑,搞试验搞调查家长不让。

2、社会不支持,活动场所欠缺。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抵触情绪,使得学生没有外出活动参观的场所。再者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在实际操作中都有一定的问题。学生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也缺乏安全保障,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大班化教室限制的学生的活动空间,城区学校的班生规模都超编,班级不能组织小组实验活动。

4、真正上起来兼课的老师工作量超负荷。综合实践课程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需要大量时间备课、收集材料,每位兼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主课,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

5、综合实践老师的培训力度不够,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的培训,最好专职教师来上。

6、开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困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离不开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缺少的就是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所劳动、有所实践。

综上所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是深刻的,也想尽办法去探索,力求形成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模式,资料整理和清晰的评价办法,对于以上困难将竭尽全力去克服;加大投入,主要是增强专业师资人手和指导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力求满足教学需求;加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建设和发展步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研活动;相信在全校上下的努力下,在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各种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越来越有活力,内容将越来越丰富。

第五篇: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电机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加强实验室建设、改编实验教材,探讨考核方式改革即“分组考试”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电机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特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极为关键。

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了电机学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探讨考核方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

实验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转变”,即转

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第一 转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 传统的《电机学》实验采用归一化管理,即统一的实验课时、统一的实验项目、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课时全班均为12学时;实验项目共6个:并励直流电动机工作与调速特性、单相变压器短路与负载特性、三相变压器极性和联结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评分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实验成绩中实验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50%。实验教学执行过程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这种归一化管理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电机学》课程时,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对他们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实验培养,一部分进入理论培

养。进入实验培养并非不要上理论课,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因他们具备动手能力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等条件,教师课外可适当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电机及其控制实验项目,同时增加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高可达30%。进入理论培养的学生则可参考归一化实验管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第二 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传统的《电机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设备的准备等概由老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只需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实验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实验技能。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制定方案,经教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检查线路,出了问题自己分析、解决。譬如在教师布置要进行《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实验时,学生可通过预习,自选同步发电机投入电网是采用准确同步法还是自同步法,采用准确同步法后仍可自定是采用交叉接法还是直接接法,不同的并网方法实验线路、实验设备、操作、实验现象均不相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验方法、现象提问,实验后学生还需对各类实验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三 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中静态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基础训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葫芦画瓢”,通过反复训练学

生硬件接线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动态实验内容一方面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另一方面随时动态地更新实验内容,开设的实验项目注重专业之间的渗透,学科之间的交叉,紧跟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学生可自选实验项目,自行进行实验线路设计、元器件购置、设备选定、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正规划在《电机学》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电机综合训练。该实践环节,可巩固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增强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个多种电机协同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电机、变压器并网反馈为核心的系统,并进行安装调试。整个训练包含设计与绘制系统原理图、选择电气器件、系统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编制设计说明及小结等。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灵活使用电机,提高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

果。

第二 进行实验设备研制与开发

我们也重视电机实验仪器的研究和开发。现正组织学生进行电机智能控制平台的研发,以此为基础开出电机实验教学项目2项,即“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实验”、“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完成这套综合实验设备将为把电机实验室建设为特色实验室打下基础。

3.改编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外,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 能自成体系,能系统、全面地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当学生遇到有关实际问题时,能从实验教材上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 应与实验设备紧密结合。第三 能给出较多思考题,学生实验前能根据问题进行预习;实验中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实验后能在实验结果中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以“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为主线,与湖南大学一起编写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指导书》相应的实验指导,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电机学课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教材自成体系,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内容方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度,以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工程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打下基础,在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第一 添置新实验设备

近年来我校电机实验室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大幅度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投资百余万购进多台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新型综合性实验装置,具有配置齐全、功能齐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体积小而适应面广、且有扩展能力等特点,能开设出20余个电机类的教学实验。

实验条件为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因设备台数增加,实验小组人数减少,一般以2人一组比较合适,合理的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进行实验,避免了以往实验时出现的有人操作,有人旁观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

二、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施考试改革的核心。按传统考试方式,绝大多数考试课程要求全体学生统一参加期终闭卷考试,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电机学》可采用“分组考试”的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改革----“分组考试”

“分组考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及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分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多组,不同组参加不同方式的考核,不同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所

占比例不同,每组平时成绩分别由不同内容的考核组成,期终考试考题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方式。

“分组考试”可把学生平时到课率、作业、实验、课程相关的工厂短期实习、自行设计课程有关控制系统等全部记入总成绩。

进行分组考试,首先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特长制定分组考试原则。原则制定一方面要在兼顾学生个性的同时明确规定参加每组考试的考生资格(平时表现为主),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终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小的分组;另一方面要规定每组考生的具体考试方式。

2.《电机学》分组考试原则

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工作,现将该课程的分组考试原则提出来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其具体分组及考核方式如下:

第一组:平时成绩50%;期终考试5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电机厂实习(25%)。前三部分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了第四部分--电机厂实习。按原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只到电厂或变电站实习,但部分学生学习电机学时,希望能有机会看一看电机的具体结构,了解电机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及其具体应用,通过教学内容实践化来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与一些电机相关厂家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由于学校不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学生只有利用周末去厂里学习,这就要求实习厂与学校很近(在同一城市为佳,我校选衡阳市湘南电机厂较好)。学生实习次数只需两次(2天/次),实习完后交一份实习报告,该项占课程总成绩的25%。这组考生每班大概5-8人,他们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平时到课率100%;B.不缺交作业;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后25名(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及其他同学,这种考核方式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学初学生自愿报名,教师严把平时关,确定该组学生名单,若人数太多,可把条件C范围缩小,必要时进行口试,把比例控制在预计范围内。学生外出实习需

一定的实习经费,而教学计划中无此经费支

出,可通过教研室协商,从全班实习经费里给每人提取50元,不足部分学生自己负担。该考核方式是面向班上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设计,通过A.B.C.三个约束条件督促他们平时从严要求自己,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组:平时成绩55%;期终考试45%。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自行设计一个计算机对交流机的实验控制系统(30%)。前三部分要求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自行设计计算机控制实验部分。增加第四部分考核内容,可实现强电与弱电的结合、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组考生比例可达全班15-25%,他们须满足四个条件: A、B两项同前; 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前25名;D.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考试(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学生才有能力设计出理想的系统)。该组考生最初也是自愿报名,由教师最终确定学生名单。学生做好设计后,交设计论文一篇,并上机演示设计运行结果。这种考核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组:平时成绩25%;期终考试75%。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不参加前两组考核的学生均为该组考生。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电机学》实验和考核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并逐步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如下教学效果:

第一 实验环节效果明显改善。电机实验室条件明显改善,成套系统实验平台的使用为《电机学》课程开设各类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提供了可能,也一改过去粗笨电机、高噪声危害等实验环境,使电机综合训练开发和设计具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第二 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仍需时间对它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现我已就该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6%的学生认为若能真实施考核方式改革,他们平时能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及研究训练,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认为改革后,考试可促

进个性特长发挥,可提高其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玲玲等.深入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1)[2]方荣惠等.CAI在控制电机课程中的应用[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3]肖金凤等.关于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电机学教学改革的探索.电气电子教

学学报,2003(1)

下载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课程开设方案

    金陵中学高一英语课程开设方案(讨论稿) 金陵中学英语组 2005. 6 一. 课程指导思想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开设的要求和建议,从本校学生实际及师资状况出发,高一英语课程......

    课程开设计划

    范营乡国洪学校督导评估档案 课程开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培植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本学期我们以学生社团活动......

    主要开设课程

    主要开设课程 少儿播音主持,少儿表演,少儿舞蹈,少儿音乐,少儿美术培训等课程 三、主要课程内容 少儿播音班:以普通话字词正音、绕口令、诗歌、、寓言故事、演讲?动物模仿?想象力......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集中......

    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 《主题班队会》开发与开设总结 自2013年10月开发班队会课程以来,构建了系统的课程体系。我们积极变革主题班队会模式,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德育活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