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10: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一点思考

就语文课而言,它是语言、文化、社会、学习者、教师等诸要素统合起来的一个综合系统;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些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我们开设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契机。

语文拓展性课程正是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文学科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相关内容能够在逻辑上密切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习对象。

二、语文拓展性课程实践的思考探索

1.扩展延伸式

扩展延伸式这一形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这种扩展延伸式对于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类形式的肯綮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由点向外辐射扩展延伸。如学《故乡》可联系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影视;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上好这一类型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2.单元组合式

单元组合形式即围绕着一个中心,将相关的内容和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将课内与课外、诸学科要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这篇课文时,可以以“红军长征”为中心,课内将学生学过的课文《老山界》《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联系起来,将历史课“红军长征”的有关介绍联系起来,在地理课上考证长征线路、地貌概况、风土人情,音乐课上教唱欣赏《长征组歌》等;课外举办“红军长征”故事会、剪报专栏展出、组织合唱歌咏等多种活动。学生在单元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综合性训练,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人文品质。

上好这类课,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才干外,文科功底的深厚及协调各学科教师支持配合的能力也是必备的。

3.时文积累自主交流式

学语文仅靠教材、课堂,这对奠定文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教材多年“老面孔”的局限,也极不利于学生吸收鲜活的语文信息。教师有意识地从报刊杂志选取时文或从新华书店选择时文读本,供学生每日课余闲瑕阅读,不失为补苴罅漏之举。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类课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学生阅读文章作读书笔记,教师教阅读和作笔记的方法。第二步骤是每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主交流。具体过程是:每节课由两名学生准备本周内阅读的几篇文章,安排好交流的步骤环节。上课时由两名学生主持穿针引线,或问或答、或读或评、或讨论或辨析;最后几分钟老师解疑、总结。

上好这类课的肯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

4.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式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但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的作品乃至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这类课操作起来,不但不能拘于课时(查资料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等),而且要求教师本人具备一定的研究指导能力。

5.社会实践式

通过社会实践引进现实生活的“活水”,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语文教学始终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对学生蓄积多方面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类课型,后三类可以作为拓展性课程“明码标价”进课表,在课程设置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前两类是渗透融会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或每节语文课的某一环节、某一手段之间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一点思考

就语文课而言,它是语言、文化、社会、学习者、教师等诸要素统合起来的一个综合系统;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些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我们开设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契机。

语文拓展性课程正是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文学科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相关内容能够在逻辑上密切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习对象。

二、语文拓展性课程实践的思考探索

1.扩展延伸式

扩展延伸式这一形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这种扩展延伸式对于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类形式的肯綮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由点向外辐射扩展延伸。如学《故乡》可联系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影视;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上好这一类型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2.单元组合式

单元组合形式即围绕着一个中心,将相关的内容和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将课内与课外、诸学科要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这篇课文时,可以以“红军长征”为中心,课内将学生学过的课文《老山界》《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联系起来,将历史课“红军长征”的有关介绍联系起来,在地理课上考证长征线路、地貌概况、风土人情,音乐课上教唱欣赏《长征组歌》等;课外举办“红军长征”故事会、剪报专栏展出、组织合唱歌咏等多种活动。学生在单元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综合性训练,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人文品质。

上好这类课,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才干外,文科功底的深厚及协调各学科教师支持配合的能力也是必备的。

3.时文积累自主交流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学语文仅靠教材、课堂,这对奠定文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教材多年“老面孔”的局限,也极不利于学生吸收鲜活的语文信息。教师有意识地从报刊杂志选取时文或从新华书店选择时文读本,供学生每日课余闲瑕阅读,不失为补苴罅漏之举。

这类课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学生阅读文章作读书笔记,教师教阅读和作笔记的方法。第二步骤是每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主交流。具体过程是:每节课由两名学生准备本周内阅读的几篇文章,安排好交流的步骤环节。上课时由两名学生主持穿针引线,或问或答、或读或评、或讨论或辨析;最后几分钟老师解疑、总结。

上好这类课的肯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

4.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式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但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的作品乃至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这类课操作起来,不但不能拘于课时(查资料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等),而且要求教师本人具备一定的研究指导能力。

5.社会实践式

通过社会实践引进现实生活的“活水”,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语文教学始终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对学生蓄积多方面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类课型,后三类可以作为拓展性课程“明码标价”进课表,在课程设置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前两类是渗透融会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或每节语文课的某一环节、某一手段之间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的拓展性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拓展性教学

摘要: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于浅显,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仅仅只是教材上的,或者是当前所学的,联系性和连贯性不强。这样的教学会让语文学习出现间断,甚至是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语文,这就要求老师拓展语文教学方法和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一门综合性、全面性、长久性的科目。本文就简单介绍拓展教学的几个方面,以初中语文为例,以实现有效性教学为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性

教学方法

温故知新

综合性

前言:拓展性教学方面主要涉及内容、方法、横向和纵向,对于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语文教学更多的偏向于人文文化和素养的熏陶,是一门习惯性的教学,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和“观察”语文的习惯,利于他们持久的、高效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一、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拓展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看似高效的表面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即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降低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拓展语文教学方法无疑是为这单调的课堂抹上了一层彩色,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更培养一个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景化教学,让学习更加有背景,能够渲染某种氛围,增加对感情的把握;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画、视频、音乐等增加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问答教学的方式,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传播语文知识;游戏和实践化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课外感受自然语文和社会语文的魅力,熏陶他们的语文生活气息。

语文教学手段有很多,只要老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文语感的培养,结合教材,就能够在拓展教学方法这条道路上走得很好,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性

传统的教学多是为了考试,所以教学的重点自然就是考试的内容,这样的单

一、集中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的真正学习,只会让他们“临时抱佛脚”,而不能让语文在本质上得到提高。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是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语文教学氛围,深度挖掘一下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充分发挥语文的蔓延性,尽可能得涉及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语文是一门生活艺术,所以其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以至于我们在生活就能够随处可见语文的身影。所以拓展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还是相当丰富的,老师可以联系实际,也能够贴近教材。对于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文章,例如历史性的文章、小说等,老师可以将这个作者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和他的经典之作都拿来供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个作者来了解这篇文章,对作者和文章都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有深度的认识。如果是和实际相关的文章,像是描述风俗、风景、具体事物之类的,老师可以将这些实物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多找几篇类似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描述的。

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扩充,也可以是语文学习方法和掌握方式的一种扩充。

三、联系新旧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纵向的拓展性

语文虽然不是一门逻辑性的学科,但是却是情感类型的知识领域,而情感是连续的,是彼此相关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为了应对即将面临的考试,多数精力是放在当前的教学上面,以至于形成了片段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之前的语文知识上“断片”。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成效,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好考试的内容,但是不利于他们长久的语文学习,而他们之前学到的语文知识也失去了意义。

纵向拓展语文知识内容,是找准新旧知识的共通点,或以作者,或以思想主线,或以叙事手法、或以人物形象等等。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祥林嫂》之间虽然在叙事内容上大相径庭,但是它们却是同一作者的写作,老师可以分析当时他的生活状况,即能够复习旧课文,又能够从生活感情方面来感悟新课文的思想内在。这种纵向的内容拓展,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复习,对新知识的一种引出,而且两者在相互碰撞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知识火花,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语文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能力,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基础,更要有一定的语文习惯。拓展语文内容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立体的语文思维宫殿,学生在里面可以储存自己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

四、涉及多领域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横向的拓展性

语文是一门艺术,低到生活琐事,也高到精神层面,既有家长里短,也有哲学思想。而且语文知识涉及的层面是包罗万象的,所以它根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非常适合使用横向的拓展性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很多的层面,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数学、物理,只要有关的知识都可以讲解一下。因为语文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媒介,无论语文描绘的是什么,其本质可能都不是语文,而可能是其他的科目,甚至是综合了很多的“四不像”。在这样语文定义上,初中语文教学就应当拓展横向领域,不仅仅要将语文中的写作手法、思想表达、词语运用、句型等教给学生,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将其本质和内在的东西也同时表达出来。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历史、地理的问题,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够将其忽略,而要“迎难直上”,自己先去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再去给同学讲解。当然,老师也可以将这个探索知识的机会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相关知识的查阅,这样既能够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又能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就是这样一门综合性的科目,看似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它却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使用拓展性教学的方法,能够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和应用习惯。从而在初中就树立起语文自我学习和自我拓展意识,这不仅仅利于他们之后的语文学习,还能够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将连锁反应延伸到其它科目当中。

参考文献:

[1]黄绍慧.例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联想式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8):37.[2]周在广.用最美的语言浇灌诗意的根.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第四篇: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

王 颖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2.会折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教学重点: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折出正三角形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课前准备:4-5张长方形纸片、2-3张正三角形纸片、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做出什么图形呢?先动手尝试.(最基本的,能做出正方形)

剪下这个正方形,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叠合可以产生全等图形。由此可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为所要构造的图形提供合适的条件。

出发点总结:要折出正多边形时,如何才能产生相等的边和各个相等的角?

二、用刚才得到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动手实践一下.正方形中已经存在很多相等的边,如何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成三角形呢?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经验分享)

试陈述这个过程,思考: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根据之前的方法介绍,尝试动手折一折(二选一):用一张正三角形纸折出一个正六边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正八边形.四、你还能开动脑筋,折出怎样的正多边形呢?

五、按如图所示折叠,猜想,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所得到的数学猜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成果展示方式:将全班最快得到的成果(不重复)一一粘贴到黑板上,最后拍照留念.

第五篇: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呢?本文从教材、学生、学校乡土资源、社会力量、时尚元素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课程改革明确指明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现在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的教材单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不够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语文教育出路的面前,亟需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拓展性课程备受关注,同时却也让学校管理者和多数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该怎么开发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呢?经过学习、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学科知识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它的综合性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李海林老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延迁、引申,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显而易见,立足教材是拓展延伸最基本的原则。教材中的文本,可从写作话题、写作主题、写作特点、作家等四方面进行专题阅读拓展。

(一)抓住教材文本,进行专题阅读

按写作话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把课内外相关文章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读本》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很好地课外拓展读物;按写作主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补充语文本主题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引进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个话题或主题的各类文章,整合成专题阅读。以“生命”话题拓展型课程开发为例,教材课文有《紫藤萝瀑布》、《贝壳》、《蝉》、《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课外的文章有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索尔?贝洛《自由与生命》等;炙手可热的书如余华的《活着》、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等;现实中的文章可选自报刊杂志和一些网络阅读,如微信中热传的三门县亭旁镇84岁老人陈宝松卖菜救患尿毒症儿子的故事,还有像《一辈子很短,请为自己活》这样的小品文等。教师有机的把三者整合起来,开设“生命如花”的课程,以唤起学生对美好生命的热爱、敬畏和珍惜。

写作特点方面,可以从体裁进行拓展,课文又分文学类和非文学类。就文学类,可以拓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专题研究;分得更细点,按年代分,如诗歌,又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专题;按国籍,可分为外国和中国的诗歌两个专题;况且古今中外还可以缩少范围,可开设“中国古代散文鉴赏指南”、“我为唐诗狂”等课程。结合每一种文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知识拓展,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各个领域不同的知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开阔视野。

还可以从写作手法上拓展,如诸子百家中的墨子、孟子等都喜欢类比说理,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收集这类写法的文章,这样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进行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及作品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从生平、所处的时代环境、性格、作品、影响力等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如“李清照专题研究”,可以把她南渡前后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前者的轻松愉快,后者的孤寂忧伤。让学生懂得作品风格与生活经历的关系,正可谓“文章合为时而作”。最好是能拜读该作家的自传,或者别人为该作家写的传记。这些对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二)强化教材盲点,开展知识拓展

仔细阅读、研究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文教师会发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汉字知识和语法知识几乎是个盲点,即使偶尔出现,也是零碎的,大多处在课后习题之后和书本的附录中。显然是想淡化这两块知识。语文教师可进行汉字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拓展教学,使教材在“无中生有”,在“少中增多”,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1.增加汉字知识教学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由音、形、义结合而成,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字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字体结构、字体演变过程、音形义的关系、字的意义,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字词问题的能力。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促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字的发展、演变来编教材。如造字法,可以由独体字的象形、指事开始,再到合体字的形声、会意。课后还可以设置简易有序、生动有趣的习题,如猜谜语、我爱记汉字。实施时,还可以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接龙”等游戏,激活初中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潜能。

2.强化汉语语法知识教学

笔者在教文言文讲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时,学生觉得深奥,难以理解;而且批改学生写作时,发现病句很多,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同感。而这就是淡化语法的后果,真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行语法教学是提高语感、学习文言文、语言表达、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需要。语法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点缀,在语文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但不能不教。

教材之所以淡化语法知识,恐怕是觉得语法太抽象、深奥,初中生无法接受。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时,不必追求“高大上”,争取做到“小趣活”,遵循字、词、短语、句子这样的递进式顺序开发拓展性课程。举的例子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主谓短语:鲜花盛开、黑板上……写满了字……动宾短语:洗衣服、摘笔记……这些不但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通俗易懂,又轻松愉快。

二、基于学生情况,确定拓展内容

在教育已不仅仅是满足“有书读”而是“读好书”的当下,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正视教育的全面性与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拓展型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给学生提供公平学习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那些在科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使学校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对象上,可尝试“同年段”与“跨年段”的组合,体现了灵活性和开放性;在班级的编排上,可让普及班和提高班并存,体现了层次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可采用走班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拓展型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必须以此为前提。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并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起新的知识。如从学生兴趣出发,如果学生朗读好,可拓展口语训练营:朗诵、演讲、辩论,当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担任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喜欢流行音乐的,可以拓展“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的不解之缘”、“歌词在写作中的运用”等课程;写作好的,可开发文体写作百花园课程,也可加入校文学社;表演能力强的,可组建话剧社,让学生走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世界。通过以上种种举措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全校教师根据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学校文化优势,可开发“校园道路、楼房命名艺术趣谈”、“杰出校友成长之路”、“校园文化建设漫谈“等学校特色课程。像笔者的学校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旨在把学生培养成 “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改变、学会生活、学会感恩”的公民。学校领导为此在学校楼的墙壁上张贴了许多故事、名言,在流动书吧、阅览室放置了相关书籍,打造书香校园,启迪学生心扉。教师在选择拓展性课程的内容是时,可把这六个方面的材料整合到拓展型课程中来,从而形成学校独有的特色课程。

另外学校在确立拓展型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去开发实用、可行的拓展型课程。如“徜徉汉字世界”、“我爱朗诵”等课程,就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特长,深受学生欢迎。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开发拓展型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教师可以依据某些教材或内容,开发改编成自己的校本课程。少数专业技能比较强的骨干,根据自己已有的语文素养和培训学习,开发了创造性的拓展型课程。所以学校在开发拓展型课程时,要以骨干教师为牵头,以团队开发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以开发校本课程为载体,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教科研能力

四、借助社会力量,协助课程开发

自2015年9月以来,拓展型课程成了热门话题,可什么是拓展型课程,它有何作用,怎么开发和实施,就需要专家引领。一线教师人数有限,语文素养也有局限性,为此学校可聘请各界精英人物助一臂之力,如请大学教授给老师们进行语法“充电”,让教师们知道如何编写适合初中生语法知识的拓展型教材,甚至上语法知识拓展课;请本地区有名的话剧演员来指点或编写话剧剧本,指导如何开展话剧团的教学;请当地编写地方志的人员来校参与辅导及编写乡土方面的拓展性教材等等。再者,学校开发拓展型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家长是一块非常好的课程资源,作为学校,尽可能让家长参与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如有家长是作家协会成员,可请他指点帮忙写作方面的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为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助一臂之力。

五、依托乡土文化,拓展开发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这里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就属于乡土文化范畴。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实现语文学科与文化乡土资源的整合,把当地的民间文化、旅游文化、民风民俗、名人文化、工艺美术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编入拓展型课程,注入新鲜内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提供近距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方面可开发地方文化探究课程群,以笔者的家乡为例,这一课程群包括三门方言漫谈、三门的民风民俗、三门名人探访等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要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乡土文化资源自然就是最好的载体,因地制宜,在实施时还可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引进生活的“活水”,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语文教学始终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六、融入时尚元素,注入新鲜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把时尚元素引进拓展性课程,给拓展型课程注入新鲜活水。可开发以下课程:

(一)网络阅读材料选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博、微信成为大部分初中生的新型沟通工具。语文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如开发“我看‘不见体’诗歌”课程。网络阅读凭借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阅速度成为学生较感兴趣、极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如教师利用微信中的海量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还有多媒体进教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相关的影视,来辅助教学。把这些网络上出色的材料编进语文拓展型课程教材,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更开放,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充实,将教学思路变得更宽广,将教学方法变得更灵活。

(二)时文交流

由于受教材多年“老面孔”的局限,学生很难“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初中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师可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从报刊杂志购买时文或从新华书店选择时文读本,让学生每日课余闲暇阅读,不失为弥补缺漏的好举措。还可以定期举行阅读时文的交流会。如郭敬明的小说,部分学生本来就喜欢,加上电影《小时代》的热播,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顺水推舟,开发“郭敬明小说之魅力”的课程;又如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莫言热”为契机,开发“莫言作品知多少”课程。

(三)语文小课题研究

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小课题研究,如“影视在小说学习中的妙用”、“让微信如何辅助语文学习”等。通过开展这些综合性、实践性、研究性的学习项目,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应用、生成、体验、探究成为学习常态。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到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中来,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打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开创更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大世界”。语文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和实施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才会如花绽放,我们才会迎来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别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李子建,梁振威,高慕莲.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杨林,李春华.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4]林惠生.关于“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2,(1).[5]毛晓芳.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4.(金会女 浙江省三门县城关中学 317100)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精选五篇)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

    信息技术与语文拓展性阅读课程整合的研究(定稿)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开题报告书吴豫2015年 7 月 17 日Ⅰ-1 拟定论文题目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应用基础研究 ;Ⅱ-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李树波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方式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方式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学习贵在读书,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贵在读书,开展拓展性阅读则是学生有效读书的一重要形式。拓展性阅读,使......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3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总第 3课时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充分认识隐性采访的利弊,尤其是在从事新闻工作中怎样处理好隐......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大学生进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