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品课外拓展性作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思品课外拓展性作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课外拓展性作业是指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促进学生道德情感体验深化的作业。通过现场确认,课堂汇报展示、体验深化、教师寄语等环节的评价,可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整个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论,符合课标要求,但也存在许多困惑,有待不断完善。【关键词】:拓展性作业;评价;活动;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的综合性课程,应该说就是其实质来讲是一门德育课。德育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和主体性生成的基础,亦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作业是每门学科巩固、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思品课同样也需要作业,但由于思品课的特殊性,其作业不能限于课堂的或仅限于书面的作业,必须开发和布置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实践性作业,才能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目的。这种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获得直接经验,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获得体念的作业。
我在思品战线上工作三十多年,习惯上要布置两套作业,一套是课内或校内要完成的书面知识性作业,一套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可以是口头演讲、组织调查、探究、体验,也可以是动手去操作的作业。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上级的考核体系不健全,社会、家长等都缺乏对此作业的认同。但出于对社会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我们还是坚持依照课标的要求走下去。在这样缺乏认同和考评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都不高,出现活动是布置了,也开展了,但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活动流于形式。近几年,针对这种状况,我摸索出了一套评价课外拓展作业的做法,使课外拓展作业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关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对课外拓展作业的参与性(出勤)和过程性(过程)进行认定,由相关的人员提供确认,再由学生代表或小组长在班级中口头汇报,叙述活动的经过,谈体会、收获,并展示相关成果,然后通过试题和小论文、周记等进行体验反思、认识深化,最后由教师评定等级、撰写评语、提出建议。整个过程体现出评价的完整性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1、过程监控
课外拓展性作业,一般都在室外、校外进行,学生活动的空间变化很大,人员分散,时间跨度大,教师很难对每个成员进行有效监管,也谈不上有效的评价。但这种作业的评价,过程胜于结果,我们侧重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获成长。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我设计了活动《作业评价手册》。
①手册分成三大部分:活动作业要求(参与活动组织要求、纪律要求、报告撰写要求等),活动作业程序(培训人员、明确分工、组织实施、表册记录、成果收获汇报、体会与反思等)、活动作业评价(活动作业评价办法、标准)。
②《活动登记表》是手册中间部分的主要内容,这张表格主要记录活动主要过程,并必须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表格上载明: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名称、内容经过、负责人姓名、成果材料目录等,表格中还有现场相关人员的签字栏,分别由家长签字评价、社区(村委)负责人签字评价、其他见证人评价签字,组长汇报签字、最后教师以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抽查。做到基本了解情况,过程在监控范围之内
③对《登记表》内容组长还要作简要的汇报,以证实其真实性。总之,通过《手册》的实施,使课外拓展作业的参与人员明确作业基本要求,作业开展程度及评价方法,并保证整个过程的真实性,对每个成员的参与情况,表现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今年开学初,结合课文教学,我们依据课标建议,布置了一道“为老人服务”的小组集体作业,主要落实课文《珍爱生命》中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要求。全班 2
分成三个组,一个组负责镇敬老院的卫生打扫,对镇敬老院的门窗、地面、卫生间、厨房认真打扫;另一个组负责为敬老院老人洗脚、叠被子;另一个组为老人洗衣服。这一活动安排在中国老年节前夕,活动由教师联系好后,各组长带队,自行完成,整个活动受到全体老人的欢迎和赞扬。每个学生在这过程做了什么,是否积极参与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依据事先安排,各个同学都带回了表格,经我们的初步核实,学生表格上反映的基本属实。初一年级课文《学会拒绝》结束后,我们设计了“调查未成年人进营业性网吧情况”的作业,六个人一组,共三个小组,分别对镇区内七个网吧进行暗访,逐一查清在当天进营业性网吧的未成年学生,并了解了其他时间经常性进网吧的未成年人数,前后用了一星期多的时间,而且又不直接问老板调查。三个小组成员都写出了具体了解到的学生姓名,对这次的过程评价,学生主要将表格给被查学生的家长签字,教师电话核实。
2、课堂展示
课外拓展性作业过程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的重点,但其成果或结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其结果的汇报展示,使我们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其过程,在对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堂汇报过程,让小组长或组代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介绍其活动开展的经过和每个成员的表现,介绍取得的成果或体会感想。最后由全班同学给成员评定等级,分为A、B、C三等,这个等级作为教师最后评定参考依据。
有一个小组在汇报给老人洗脚时,介绍了黄鸿斌同学为一位长期卧床老人按摩的情况,并用照片作证明,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黄鸿斌同学自己也讲了自己的感受,他觉得为别人做了好事,得到赞扬很开心,觉得自己以后还更应该多做好事。汇报过程中,有的展示照片,有的展示活动报告,有的谈体会,谈困难。
经过这一过程的评价,同学们参与情况更加清楚,认识和体验情况也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也会促进每个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拓展 3
作业,起一个约束、促进的作用。
3、体验深化、拓展性作业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深化课文知识,延伸课文目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获取信息、交往合作、组织活动能力的过程。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提升是作业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我们的拓展作业会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上。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处于形成发展期,可塑性较大,教师如不趁热打铁,及时加以引导,会让他们在作业中获得的有效部分很快蒸发掉。在课堂汇报展示中,教师要及时对情况加以点拨、提升、肯定,引导他们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他们的情感体念沿课标要求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做了:
①试题测试。活动结束后,布置一道相关的试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及时辩明相关是非,明确相关道理,并对类似问题能正确认识
例:郭明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中取得快乐,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需要吗?作为中学生还可以从哪几方面弘扬民族精神,从哪几方面实现人生价值。这道题就是我们结束为老人服务后布置的作业,通过这个作业,引导学生认识到,为老人做好事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相关试题测试,也可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情感体念,认识升化的情况,为教师撰写评价寄语提出建议提供依据。
②小论文(体会)评价
对于活动过程较长、跨度较大的作业,有时布置学生写一小论文,并贴在教室后面,或评选出优秀文章(体会)在广播上播放。
③教师的点评在学生汇报、展示结束之后。对模糊的认识,不懂得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是促进深化的必要环节。
4、教师寄语评价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撰写建议、寄语,为每个学 4
生的活动表现作肯定评价,并为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一寄语要在每次活动评价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学生见面,对于有些学生还要通过谈话进行反馈。
经过一系列的评价之后,使课外拓展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有效手段,取得良好效果。虽然目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未能对此有一个体会加以认同,但学生的思品升学成绩也大大提高,也肯定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实践,对于思品拓展性作业的评价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评价方法须简便易行,评价标准须清楚明了
思品课时少,活动又耗时费力,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精力可占用。一般利用每周的综合实践课或班团活动课进行,流程规范清楚:现场确认→汇报展示→体会反思→教师寄语反馈。真正在课内完成的是汇报展示阶段,其他均在课外随时完成。
2、评价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即发展性、多元性、多样化 淡化用分数进行衡量和甄别,用描述性寄语、评等级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家长、组长、社区负责人、教师共同参与。通过他评、自评、互评、师评来完成过程,教师自始至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
3、评价的结果运用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评价的结果以荣誉称号、教师寄语、活动等级的形式呈现,每学期结束要将此内容与考试分数结合起来评定,并将《活动手册》交给家长、教师寄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对学生品德发展各方面发展方向予以引导,促进品德向良好方向发展。
4、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也感到存在许多困惑?
①对拓展性作业的整个事件未能被全社会、全系统所认同,活动开展良好的氛围未形成,给这项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②评价过程的信息收集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使评价的客观性被削弱。③评价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总之,思品课外拓展性作业的评价是我们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教研室编印
4、《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作者:刘德润《中学政治教学参与》2011年第9期
5、《初中思想品德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作者:黄旭萍《徐江教育》2010.9
6、《影响“拓展性作完成”因素的调查与分析》2009年上海市阐北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公开资料,作者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明晶
第二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
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李树波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14年4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逸夫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拓展性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学校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篇:课程设计与评价实践作业
课程设计与评价实践作业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 44 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 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三、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领导、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永强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四、开发的目的与价值
1.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考验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3.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4.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
5.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遗愿,自选组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六、课程开发类型 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3、能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4、做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七、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拓宽现有教材。1、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2、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管理与运行
(一)组织机构
(二)任务职责 1.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
规划校本课程,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审批、实施、评价。2.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职责: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3.教务处职责:
(1)组织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2)学期初或期末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有效的课程发展需求并汇总供教 师参考,原则上每学期第三周正式授课。
(3)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收集课程信息,汇编课程菜单供学生选课。(4)根据学生第一二志愿选课情况编排班级,确定授课地点,向授课教师提 供学生名单。
(5)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学生档案。
(6)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交流与研讨,通过听课、实地观察、召开学生座谈会 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
(7)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负责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课时结算。4.教科室职责:
(1)负责校本课程校本培训
(2)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或资深教师指导校本课程开发。5.教研组职责:
(1)填写本组《校本课程开发意向统计表》,收集《校本课程申请表》并上报教务处。(2)组织落实本组校本课程实施,每学期各备课组合作开发1—2个精品课程,供学生选用。
(3)每学期小结本组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6.年级段职责:
(1)每周五巡查本级段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2)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期末汇总《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并将学生学分情况反馈至政教处,以便评先评优备用。7.政教处职责:
(1)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
(2)负责校本课程学分与学生评先评优考评挂钩。8.总务处职责:(1)安排授课场地,配置授课教师需要的教学道具。(2)负责发放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津贴。9.图书馆职责:
为授课教师或学生提供校本课程需要的图书资源。10.授课教师职责:
(1)每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课程应不少于8个课时。
(2)选举学生课代表,负责点名、收交作业等工作;提醒学生注意做好授课地点的卫生保洁工作。
(3)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基本数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使用教师、使用学生、时间、设计者等),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教材情况(自编、改编、借用等),学习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习评价的方式等)。
(4)授课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5)期末向教务处提供学生考勤记录、校本课程教材或每一课时的教案。(6)组织学生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自行决定,给学生登记校本课程学分。
(三)课时设置与学分规定
1.每周设1.5或2课时校本课程,每课时计0.5学分。
2.每两学年(高一高二)为一周期,修完15学分为合格,20学分为良好,30学分为优秀。
(四)校本课程学生管理
1.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5个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课3个课时段,该课程学分为零分。
3.学生在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课程的考核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4.学生反复选择同一课程学分以第一次选择为有效学分
5.学生所选的课程,一周期体育艺术活动类的课程不得超过2个科目。6.学生必须选择至少8课时体育艺术活动类校本课程。
7.学生没有足够的校本课程学分不能当选省、市、区、学校三好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及各类积极分子。
(六)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1.学校网上邻居设立专门校本课程专用文档,供授课教师上传校本课程资料 2.各教研组资料库应设有校本课程模块,存放教师开发的相关课程资料 3.授课教师负责把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资料上传到相关资料库;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战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一点思考
就语文课而言,它是语言、文化、社会、学习者、教师等诸要素统合起来的一个综合系统;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些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我们开设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契机。
语文拓展性课程正是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文学科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相关内容能够在逻辑上密切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习对象。
二、语文拓展性课程实践的思考探索
1.扩展延伸式
扩展延伸式这一形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这种扩展延伸式对于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类形式的肯綮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由点向外辐射扩展延伸。如学《故乡》可联系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影视;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上好这一类型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2.单元组合式
单元组合形式即围绕着一个中心,将相关的内容和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将课内与课外、诸学科要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这篇课文时,可以以“红军长征”为中心,课内将学生学过的课文《老山界》《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联系起来,将历史课“红军长征”的有关介绍联系起来,在地理课上考证长征线路、地貌概况、风土人情,音乐课上教唱欣赏《长征组歌》等;课外举办“红军长征”故事会、剪报专栏展出、组织合唱歌咏等多种活动。学生在单元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综合性训练,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人文品质。
上好这类课,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才干外,文科功底的深厚及协调各学科教师支持配合的能力也是必备的。
3.时文积累自主交流式
学语文仅靠教材、课堂,这对奠定文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教材多年“老面孔”的局限,也极不利于学生吸收鲜活的语文信息。教师有意识地从报刊杂志选取时文或从新华书店选择时文读本,供学生每日课余闲瑕阅读,不失为补苴罅漏之举。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类课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学生阅读文章作读书笔记,教师教阅读和作笔记的方法。第二步骤是每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主交流。具体过程是:每节课由两名学生准备本周内阅读的几篇文章,安排好交流的步骤环节。上课时由两名学生主持穿针引线,或问或答、或读或评、或讨论或辨析;最后几分钟老师解疑、总结。
上好这类课的肯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
4.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式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但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的作品乃至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这类课操作起来,不但不能拘于课时(查资料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等),而且要求教师本人具备一定的研究指导能力。
5.社会实践式
通过社会实践引进现实生活的“活水”,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语文教学始终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对学生蓄积多方面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五类课型,后三类可以作为拓展性课程“明码标价”进课表,在课程设置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前两类是渗透融会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或每节语文课的某一环节、某一手段之间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课外“访万家”的实践与思考
课外“访万家”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作者:林晓玉 郑细刚 周建兵 发表时间:2011-12-31 浏览数:90 】
课外“访万家”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的首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刚要》指导精神,省教育厅于2011年6月15日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发出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通知,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德水平,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推向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展的轨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仅就‚课外访万家‛来说,笔者认为它的基本内涵是:‚访‛,就是调查访问;‚万家‛泛指中小学生的每家每户和社会的各层面;‚课外访万家‛就是教育走向社会,开门办学,提高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公仆形象。通过‚访万家‛全面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不同特长和个性差异;通过开门办学,广泛听取家长和社会对教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平台,从而达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
今秋开学以来,我校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从教师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从内容到形式,从措施到效果,既开展得有声有色,又具有特点和创意,效果良好。下面结合学校和本人‚访万家‛工作的实际,具体谈谈一些作法和体会。
‚访前‛的准备凸现一个‚细‛字 学校校长郑细刚说:‚我们的‘访万家’打有准备之仗,才是工作取胜的保障。‛所以我校校委会十分重视做好‚访万家‛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作法有四:一是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6月15日省厅发出的《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并将通知原文和陈安丽厅长在全省‚比访‛活动视频推进会上的讲话原文,印发给教师人手一份。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三是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比防‛活动的声势:校内悬挂横幅,社会张贴标语,致家长一封信,在团风电视台专频播放宣传等等。四是为每位教师入户调查访问学校提供‚六有‛的准备,即:有入户家访的宣传提纲;有入户调查的记录卡片;有每位学生家庭信息表;有问卷调查试卷;有专用笔记;有具体的日程安排。学校为教师们的下乡访问准备工作凸现了一个‚细‛字。从而使我校‚访万家‛的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访中‛的方法呈现一个‚活‛字
学校为我们的入户调查访问架好了桥,铺就了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至于入户如何具体开展工作,达到‚访万家‛的目的,这就要靠各自去创造性地工作。
为了使教学、访问两不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近半年的入户访问工作中,本人的基本宗旨是:以求实、务实、扎实为指导,以爱心、诚心、热心为宗旨,认真搞好每次的访问工作,宜活则活,宜细则细。主要做法是在‚四上‛下工夫。
一是‚在内容上‛尽量细化。将所要调查访问的内容分成‚四块十条‛。即将所访的内容分成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四大块。具体的十条是:
1、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你认为还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
2、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形象你认为怎样?
3、学校的办学条件你认为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改善?
4、谈谈你对老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好坏的印象?
5、你对本人廉洁从教情况有何意见和建议?
6、孩子对本人的课堂教学情况在家里有何反响?
7、你的孩子有何个性和爱好?
8、目前影响孩子安心学习有什么问题?
9、你愿听听孩子在校的情况吗?
10、你对本人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有何建议?然后针对访问的不同对象再选择不同的访问内容和方法。
二是‚在方法上‛尽量科学化。校外先访学生家长,再访社会知名人士,后访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校内先访留守儿童,接着访问题学生,然后访困难学生,最后访优秀学生。这样便于同类问题的分析与比较。
三是‚在形式上‛尽量灵活。由于大部分家长或监护人工作劳动繁忙,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在家,所以我的访问方法也比较灵活。有时在路旁,有时在厂房,有时在田间,有时在会场,有时在住宅,有时电话访。本人认为;只要能见面,效果都一样。
四是‚在时间上‛尽量合理。对远道的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家访;对近距离的学生安排在课休时间去访;对做生意的家长,安排在晚上去拜访;对不易见面的家长,安排在节假日去家访;对社会知名人士和‚五老‛,则按双方商定的时间去拜访。
学生汪新植,家中哥哥在读大学,父亲身患重病,不能下地劳动,还有个年迈的祖母,家中五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曾兰巧一人支撑。我几次家访没有见到她。一天晚饭后的散步时间,我又一次地来到了她家门前,只见朦胧月光下蓬松着头发的她,正在一人扎耙子。我急忙从屋子里搬出一张小椅子,帮她边扎耙子边唠起家常来,听了她的一番倾心诉说家常,顿时我的眼睛也浸润了起来。当我谈到孩子汪新植近来的学习精神不充沛时,她竟停下手中的活儿说:‚林老师,这不怪他,就怪家中的农活太多,我还正准备停他的学呢。‛当时,我心灵为之一怔,心想:那怎么行呢?于是我一边向她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语重心长的指出:不能因为家务负担重想停孩子的学就停学,这是违法的行为;一方面积极为她想办法,出主意,并答应年末国家下拔贫困住读生生活补助费时,一定为她的孩子汪新植安排此笔扶贫款子。并还答应在农忙季节时,允许他迟到早退或请假,到时我再会同相关科任教师及时给他补课。直到对方点头沟通为止。我们的家访工作就是这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贴近基层为家长着想,宣传党的政策等走群众路线,服务学生不遗余力。
今年秋季,学校为了承办好团风县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运会,学校还特地去拜访家居黄州的退休老校长凡爱山同志,请他为学校出主意、提建议。老校长说:承办团风县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运会,这是件好事、实事,更是一件‚举县瞩目‛的大事,从体育场地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到整个会务的费用,单靠教育局拔款扶持不够,必须外出引资,最好是找一位当年毕业于我校,现时又是一名大老板赞助一下。
良计一策值千金。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很快找到了79届毕业于我校的学生,现在深圳昆仑股控有限公司的周达老总,欣然得到了他的赞同和支持,为我校承办好‚五运会‛提供赞助资金30万元整。这完全是得益于‚访万家‛中‚五老‛提出的良好建议啊!及时缓解了学校运动会的经济压力。校长郑细刚风趣地说:‚五老‛是个宝,建议就是好;只要善请教,就能解烦恼。
‚访后‛的效果体现一个‚实‛字
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访万家‛活动,既不是一次、两次简单的家访,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开门办学调查访问上做文章,在服务学生注重实效上花力气,近半年来的‚访万家‛工作,我们虽说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基本实现了阶段工作目标。
据统计,半年的‚访万家‛工作,本人应访家长45户,实访45户;另专访社会知名人士和‚五老‛6人;先后找学生座谈58人次;召开主题班会3次;写心得体会12篇;在教育局《工作简报》、县电视台、《黄冈日报》等宣传媒体上发表专题报道共计7篇;化解学生与家长间的矛盾16起;帮助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数个。根据所访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和‚五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分类,共计整理成16条(其中建议9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喜的是,班风、学风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部分家长初步实现了五个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由单纯情感的爱向理智地爱转变;由无意识教育向有意识转变;由重智轻德向全面育人转变;由被动接受教师家访向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转变。学生徐汇的爷爷,自我去登门家访以来,天天主动电话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保持常态化的联系,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转化工作。形成了家校联谊育人、携手共进的良好势态。
‚活动‛的体会浮现一个‚思‛字
这次‚访万家‛的活动,通过家长们的反映、社会知名人士的反响、‚五老‛的反馈、学校的反思和本人的反省,收获不少,体会甚多,但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并常认真琢磨和思考的问题只有以下三个:
一是学生郑露的爷爷说的话:要问我的露露爱学习、爱老师、爱学校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听他常说的:学校的育人环境好,平常老师们对他关心、细心、耐心、有爱心……
二是要想留守学生不失爱,问题学生不失足、困难学生不失助、优秀学生不失励,学校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建好家长学校,坚持家校互动、家校互通,走家校联谊育人,和谐共进之路,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坚持开门办学,坚持常年开展‚访万家‛活动,是一个既利教利学、又利国利民的新门径,更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一项好举措。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承办单位: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 用户服务热线:027-87274229 87824229 87304229 用户服务E-mail:fuwu@e21.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