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沂大学2012级第二学期社会学原理-答案
《社会学原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核心家庭联合家庭
2、生物社会
3、个性发展社会结构
4、农村城市
5、社会背景意见和态度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控制:所谓社会控制就是通过各种社会或文化的手段对个人或集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符合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2、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结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是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3、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三、简答题
1、答题要点:(每个要点1分)
(1)性生活功能(生物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精神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6)稳定社会功能
2、答:(每个要点2分)(1)有特定目的是社会组织的第一个重要特征。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而,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的目标更加固定。(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为了负担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目标就简单明确。
(3)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十分亲密。由于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是对事不对人,因而其成员间的关系是少带感情,不十分亲密、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有一定的规则来指导和调节。
3、答:(每个要点2分)现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有:(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中最主要的形式,或者说最具有现代特征的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救助,是指政府、企业或奇特社会组织为社会中的生活困难者提供的基本保障。(3)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一些社会成员为了解决广大社会成员的各种困难,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保障和服务措施的总合。
四、论述题:
1、答:关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第一,新的社会地位不断出现,社会收入差距加大,社会职业增多,社会阶层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够稳定。(1分)第二,个人自身地位矛盾较多,收入、权力、声望、教育等等地位往往不够一致,出现较大的反差。(2分)第三,改革比较深入、彻底,对外开放相对比较活跃的地方和职业领域,社会分化速度较快,成员在收入、声望上有较大提高,社会分层趋向于正常。而改革相对迟缓、开放较慢的领域,社会分层整体上处于低位势,分层变化较慢,平均主义现象严重。(2分)第四,职业分层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不够稳定,某些社会职业成为公认的高阶层,如政府高级官员、企业老总、演艺明星、律师、外企员工、银行雇员等等;而多数职业内部差别较大,受所在单位、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较大,被行政利益所切割。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单位制”、“集团分化”等学术观点,就是对目前状况的一种回应,极端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没有社会阶层,只有个体和组织。(2分)第五,社会仍然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社会评价标准,对不同阶层的好恶感受难以形成一致的认同。(1分)第六,同一职业、同一地位的人们之间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社会认同感,归属感,阶层意识很微弱。这一切,既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社会,又体现了在转型的年代,我国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们高速率流动,社会规则仍未趋于稳定的特点。(2分)
2、答:答题要点:
(一)对于社会整体的功能:
1、减弱社会阶层、阶级的刚性,弱化社会分层的不利影响,形成动态的平衡机制。增强公平感。(2分)
2、为各种社会地位选择最合适的人员,增强社会的整体效率。(2分)
3、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不同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互动,促进社会的整合。(1分)
4、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往往是社会转型、变革,甚至是革命的先兆或者与之相伴随。(1分)
(二)对个人而言:
1、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助于人们打破先赋的、来自血缘和家庭的社会地位,从而激励人们依靠个人自身的后天努力去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2分)
2、合理的社会流动将有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分)
五、综合题(共40分)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认真。(30——40分)
2、观点较鲜明,分析不够全面但较透彻,语言流畅,错别字较少。(18——29分)
3、观点偏狭,分析不够透彻、缺乏深度,错别字较多。(0——18分)
第二篇:〈社会学原理〉A卷试题及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考试试卷(A卷)
2011年(秋季)学期
科目:社会学原理 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帕森斯的学生 K ·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4.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A.2 — 10 人 B.2 — 20 人 C.2 — 30 人 D.2 — 40 人
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6.()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A.孔德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帕森斯
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 D.文化是社会遗产 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A.环境 B.人口 C.文化 D.劳动 E.生产方式
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5.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A.获得人格和自我 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 完成世代交替
6.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7.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B.符号互动论 C.拟剧论 D.本土方法论 E.社会交换论、社会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包括()
A.角色混淆 B.角色紧张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E.角色丛
9.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趣缘群体 E.正式群体
10.马克斯.韦伯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有()
A.财富 B.权力 C.声望 D.职业 E.社会经济生产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分)1.社会化
2.社会流动
3.角色集
4.初级群体
5.社会现代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
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
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
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五、论述题(共 20 分)
1.你认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为什么?
《社会学原理》A卷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3.B
4.C
5.D 6.C
7.D
8.B
9.C 10.C 11.B 12.C 13.D 14.C 15.C 16.C 17.D 18.B 19.A 20.A
二、多选题
1.ABCD 2.BCDE 3.ABCDE 4.BCDE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 9.ABCD 10.ABC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即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
2.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3.角色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强调个人内在的角色关系;相互依存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形成亲密关系。家庭是典型形式。
5.社会现代化: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城市化和理性化而实现。
四、简答题
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答:① 成员有限。
② 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
③ 成员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
④ 交往富于感情。
⑤ 成员难以替代。
⑥ 群体整合程度高。
⑦ 群体控制常常是依靠非正式手段。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
答:首先,冲突的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其次,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它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第三,冲突各方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由于冲突各方往往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虽然在同一领域争夺,但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
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
答: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来说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发生条件包括:环境、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
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答:①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② 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③ 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④ 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
⑤ 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
五、论述题
.你认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为什么?
答:① 社会角色的确定:
A . 角色的确定,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身份地位、能力以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B . 实际生活中,通过社会交往,确定自己的角色。社会关系发生变动,重新确定角色。
C . 角色确定不当包括:不能胜任、未能承担合适的,选择了不适当的。
D . 角色的有效性,及某种角色确定是否得到了工人。其获得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
② 社会角色的表现:通过利用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
A . 布景和道具: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
B .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C .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③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A . 承担角色时,遇到他人或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B . 在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有所认识、了解,也就是角色领悟后,才能开始表演。
C . 角色实践。常常与角色领悟相一致。收到其他因素影响,偶尔会不一致。人们常常作
出角色建设,即创造性的表演角色。
第三篇:社会学原理课程作业及答案1
社会学原理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B、《实证哲学教程》
C、《社会学原理》
D、《社会学研究》
答案:B 第2题 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答案:A 第3题 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答案:C 第4题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答案:A
第5题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答案:D 第6题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答案:C 第7题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答案:C 第8题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答案:B 第9题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答案:A 第10题 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答案:A 第11题 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A、生物资源
B、环境资源
C、矿产资源
D、替代资源
答案:B 第12题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B、结构整合C、符号整合D、关系整合答案:B 第13题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
A、强制性
B、公平性
C、公开性
D、惩罚性
答案:A 多项选择题
第14题 欧洲社会学在战后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特点有()。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趋向数理化 B、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化 C、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趋向多元化 D、社会学的制度化取得很大进展 E、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答案:B|C|E 第15题 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A、物质形态要素 B、精神形态要素 C、意识形态要素 D、语言符号要素 E、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答案:A|B|D|E 第16题 群体的特征表现在()。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答案:A|B|C|D|E 第17题 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有()。A、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B、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C、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D、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E、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答案:A|B|D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有()。A、阶级理论的目的在于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 B、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C、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D、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E、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 答案:B|C|D|E 问答题
第19题 请简述文化震惊的概念。
答案: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第20题 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答案:1)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2)城市居民的异质性高。3)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
彩薄弱。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第四篇:临沂大学2012级第二学期学校管理学-答案
《学校管理学》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交互作用或交互活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情感意志
3.友谊需要成就需要4.建议忠诚5.评价标准行为导向
6.群体规范权威人物7.生性师性8.生理(或遗传)心理
9.组织激励10.准备/预防扼制灾害扩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C2.C3.A4.D5.B6.C7.A8.C9.D10.D
三、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是2.否3.是4.是5.是
6.否7.否8.否9.否10.否
11.是12.否13.否14.否15.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①价值标准;(1分)②可能性标准;(1分)③低消耗标准;(1分)
④丰富性标准;(1分)⑤最佳化与满意标准。(1分)
2.答案要点:
①教师角色有多元性、变动性及冲突性特点;(2分)
②角色冲突的表现是:教师多重角色的矛盾;(1分)普通人和榜样的矛盾;(1分)教师责任和个人发展的矛盾。(1分)
3.答案要点:
①选择效应;②对比效应;③投射效应;④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⑤晕轮效应⑥定势效应;⑦定型效应。
每点1分,答对5项可得满分。
4.答案要点:
①办学自主权;(1分)②决策自主权;(1分)③人事自主权;(1分)
④行政管理自主权与指挥权;(1分)⑤经费筹措自主权和财物的管理使用权。(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案要点:
①直接性工作动机的激发:端正工作态度;使任务具有挑战性;工作多样化与丰富化;注意工作结果的反馈。(3分)
②间接性工作动机的激发:物质的、精神的激励。(3分)
③环境因素中的人际关系,领导方式、校容校貌环境的激励作用。(2分)
无分析说明,扣3—4分。
2.答案要点:
①事前预防阶段:探查危机的信号;设立应对小组;动员全员参与危机管理;聘请法律顾问。(3分)
②事发应变阶段:启动应变小组;使用应对资源;召开会议讨论应对方式。(3分)
③事后重建和防止危机再度发生。(2分)
无分析说明扣3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14分)
答案要点:
①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小“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5分)
②其原因如下:
a.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
b.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作用,对其消极的一面要进行引导和帮助。
c.对本案中三位教师应引导帮助,而不能简单扣“小团伙”的帽子。(9分)
无分析说明扣6分。
第五篇:临沂大学2012级第二学期新闻采访-答案
《新闻采访》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5:B C D B A C A D A C B C C C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E3、BCDE4、ACDE5、ABDE
三、名词解释
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2.新闻价值: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的尺度。
3.新闻报道选题:就是新闻工作者在可供报道的众多新闻事实中,规划与设计,最佳的报道题材。
4.开放式提问: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采访对象回答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5.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即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眼睛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四、简答题
1.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⑴重要性:是指某一事实对广大读者有重要影响。即客观事实是否具有震撼人心、能够产生全局或重大影响的意义。
⑵显著性: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
⑶时新性: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近发生的时效性与新鲜感。
⑷接近性:指客观事实具有与受众密切相关或令人关切的成份。
⑸趣味性 :指客观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成份。妙趣横生的事情,即所谓趣闻,其新闻价值往往比较高。
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⑴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⑵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⑶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⑷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⑸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3.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取信原则: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第二,创新原则: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第三,变通原则: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第四,实效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第五,可行原则:切合实际,扬长避短。
五、分析题(15分。要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联系实际说明采访提问应注意哪些事项?
⑵ 提问宜简洁:既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罗嗦。
⑵提问宜具体明白:记者应该善于把一个大问题化成一些具体问题,然后抓住其中最关键的提问。
⑶提问宜间接:就是变“是什么”为“为什么”提问。即改封闭型发问为开放型发问。这样能调动采访对象的回答积极性,增加新闻内涵。
⑷提问宜深刻:提问要有深度,对方答得才有深度,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掏出颇有价值的材料来。这就要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问到要害之处,节骨眼上。
⑸提问宜自然:提问要在交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出,而不要采取生硬的、直通通的“审问”方式发问。⑹提问宜节制:一是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二是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联系实际。
(答出以下内容可酌情给3-5分:开放式提问与闭合式提问结合运用;提问的四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追问法;访问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访问场所;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创造融洽的访问气氛;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遵守时间,信守诺言等)
六、应用题(30分)
该采访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采访的中心思想、选择对象、采访方式、提问提纲、应对措施
①采访的中心思想。
②采访对象:采访地点和人物、采访的重点、采访顺序等。
③采访方式:个别访问或是开座谈会、电话采访或是现场采访等。
④问题纲要:要提哪些问题、哪些是重点问题、提问顺序等。
⑤应对措施:采访对象万一临时不能接受采访怎么办?有无其他采访对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