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礼仪复习重点
《社交礼仪》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致意的方式一般有(寒暄式、问候式、致礼式)
2、请柬礼仪的特点是(告知性、礼仪性、规范性、简明性)
3、商场服务礼仪包括(主动、热情、耐心、周到)
4、与年幼者交谈的礼仪有(明话暗说、硬话软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
5、语言准确的标准包括(发音准确、内容简明、外语慎用)
6、赠礼时机的选择包括(节假良辰、婚丧喜庆、离别远行、受助回谢)
7、入座的要求包括(注意顺序、讲究方法、入座得法)
8、礼品的选择原则有(赠其所好、注重真情、轻重适度、注重禁忌)
9、拜访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彬彬有礼、客随主便、少添麻烦)
10、握手应注意的问题有(神态、姿势)
二、选择题
1、宋代是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A朱熹B柳宗元C董仲舒
2、礼仪与宗教
A同步B早些C晚些
3、交际应酬的场合可分为公务、、休闲三个大类。
A社交B礼仪C随便
4、介绍可以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A集体B单独C私下
5、拜访分为专访和
A顺访B约访C电话访谈
6、礼仪是对礼节、A仪式B礼貌C理念
7、正装色彩的原则包括原则、基本色彩。
A三色B三一C统一
8、行走时脚落地的位置叫做
A步位B脚印C步伐
9、行路的礼仪包括举止文明;相互体谅照顾。
A保持距离B互相依靠C态度友善
10、汉代董仲舒从人性论出发,把封建秩序和礼仪道德归纳为“”。A三纲五常B三从四德C三大纪律
11、在交谈中一个人的每次发言,最好不要长于3分钟,至多不要长于分钟。A5B10C1512、礼仪的特征包括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A传承性B变化性C特定性
13、化妆的原则包括美化、自然、得法、A淡雅B协调C夸张
14、在日常生活中,称谓应当亲切、自然、A准确B合情C随便
15、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A冠B高中C升迁
16、社交场合对于服装款式的基本要求是:、时尚、个性。
A典雅B端庄C美丽
17()是书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候语、启始语、正文主体、结束语。
A正文B主体C结尾
18、致意的方式一般有
A寒暄式B真诚式C点头式
19、人际间距离在厘米以内属于亲密距离。
A45B100C400
三、判断
1、台湾人忌送手巾。()
2、眉毛的表情中,挑眉多表示询问。()
3、下巴的表情中,耷拉下巴多表示困乏。()
4、交谈时,注视对方额头适用于公务活动中。()
5、看望长辈送水仙花,祝愿吉祥如意。()
6、异响,指咳嗽、哈欠、喷嚏、吐痰、清嗓、吸鼻、打嗝、放屁等的声响,属于不雅之声。()
7、初次前往他人居所、办公室进行登门拜访时,应进行自我介绍。()
8、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约三分之二左右。()
9、打电话时,遵循五分钟原则。()
10、西式餐具主要是刀、叉和盘子。()
11、凝视多用于表示专注、恭敬。()
12、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
13、耳朵的表情中,耸耳多表示关注。()
14、信笺的落款,如果是长辈写给晚辈的,一般只属自称。()
15、韩国人崇拜熊、虎,忌讳“4”和“13”这两个数字。
四、简答题
1、简述化妆的礼仪规范
2、遇到什么情况可以不必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3、简述交际中忌谈的话题。
4、简述购物的礼仪。
5、简述握手的次序。
6、自我介绍的分寸
7、简述手势的表意功能
8、简述礼品的选择原则。
9、简述使自己就餐时表现合乎礼仪应该做到哪三点?
10、简述打电话的几点注意事项。
五、论述题
1、运用受礼的礼节分析下面的材料。
春节将至,某日,小王在商店精心挑选了礼品若干后,兴高采烈地去看望好友小李。小李热情的收下了礼物,还当面打开品评、致谢,也热情招待了小王,可是小王总觉得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2、从交谈的注意事项分析下面的材料。
小王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单位安排他周一去拜访一个客户,这样的初次交谈让小王手足无措,请你为他支招。
3、广州某星级酒店举办原材料采购鉴定会,某冷冻食品公司一名推销人员到场推销肉类,他衣冠不整,给人灰头土脸之感,手还不停地在4个口袋中乱摸,好不容易才掏出几张介绍肉类产品质量的检验指数证书,与酒店代表交谈时,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没到场多久,就成为鉴定会上不受欢迎的人。结合案例,说明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应该在穿着打扮、说话和交谈中注意哪些问题。
4、某房地产公司为庆祝本公司成立5周年,举办大型庆祝宴会,特邀请其他公司和众多客户出席,请柬在举行宴会前三天发出,宴会当日,许多重要的客户因日程安排原因,无法出席,客人入席后,公司总经理向某客户斟酒,他走到客人的左侧拿起客人的酒杯,为客人斟了满满一杯酒。宴会快告结束时,公司总经理才站起来,发表了一番正式演讲,感谢宾客的光临。试问,该公司举办的大型庆祝宴会有哪些工作未能做好或不合社交礼仪惯例?
第二篇:社交礼仪复习重点
社交礼仪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14:10——16:00
一、男人穿西装的三色原则和三一律:
三色原则:最多三种颜色,领带要和西装一样颜色
三一定律:鞋子、腰带、公文包同一颜色,首选黑色
二、索要名片的几种方法:
1.交易法2.明示法3.谦恭法4.联络
三、礼仪的重要作用
重要性:1.内强素质2.外塑形象3.增进交往
作用:1.交流信息2.增进感情3.建立关系4.充实自我四、交际礼仪的特点
1.规范性2.对象性3.技巧性
五、首因效应:
在社交场合,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往往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六、介绍的种类:
1.自我接受2.为他人做介绍3.集体介绍4.业务介绍
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满足对方什么。
1.要点:①交际的行为一定要合法②交往必须以对方为中心
2.涉及问题:有效沟通(第一,看对方,讲规矩;第二,了解人,尊重人)和良性互动
3.学习白金法则,什么问题最重要:①摆正位置②端正态度 A法则
1.接受对方accept:①接受交往对象;②接受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③接受别人的交际礼仪
2.重视对方appreciate: 欣赏
3.赞美对方admire:①实事求是;②夸到点子上
九、赠言的形式
1.格言式2.名句式3.诗词式4.对偶式5.公式式
十、着装原则
一般所说的着装原则是国际通行的服饰TPO原则:Time、Place、Object
十一、介绍需注意的问题
1.介绍的时机:时机包括具体时间、场所等
2.介绍的主角:即由谁出面来做介绍,一般是由地位低的人首先向地位高的人说明情况
3.表达的方式:即介绍的时候需要说什么,如何说
十二、自我介绍的几种模式同33
1.寒暄式(应酬式);
2.公务式;四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3.社交式;自己的姓名、职业、籍贯、爱好以及与对方所共同认识的人
4.礼仪式;姓名、单位、职务以及适宜的谦辞、敬语/ 6
十三、称呼他人的基本要求及常用的称呼方式
1.基本要求:①要采用常规称呼②要区分具体场合③要坚持入乡随俗④要尊重个人习惯
2.常用称呼方式:①行政职务②技术职称③学术头衔④行业称呼⑤泛尊称
十四、接受名片时需注意的几点
1.要起身迎接2.要表达谢意3.要回敬对方4.要记住去看5.要存放到位
十五、递名片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足量携带;2.要放置到位;3.要循序渐进;4.要面向对方;5.稍事寒暄
十六、公务名片的内容
“三个三”
1.归属①单位全称②所在部门③企业标志
2.称谓①姓名②职务③技术职称
3.联络方式①详细地址②邮政编码③办公室电话号码
礼品的选择,必须强调礼品的独特性(有心 用心 上心)
十八、正式宴会的几个确定:
1.人员要确定;2.菜单要确定;3.时间要确定
十九、宴会的种类:
1.国宴;2.正式宴会;3.便宴;4.家宴
二十、宴会礼仪的5M
1.Money,意即费用①注意量力而行②节俭为本
2.Meeting,意即会客
3.Media,意即环境①环境要卫生②环境要安全③交通要方便
4.Music,意即音乐
5.Menu,意即菜单①要明白客人的忌口是什么②要让别人吃什么(本国本地的特色)
1.西餐的顺序
(1)正餐:①头盘(沙拉等开胃菜)②汤(红汤、清汤、白汤等开胃汤)③菜分主菜
和副菜④甜品(冰激凌、水果)⑤饮料(红茶解油腻)
(2)便餐:色拉、汤、主菜、甜品各一个
2.西餐餐具的使用
(1)餐巾: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表示宴会开始,餐巾放回桌上,宴会结束。
餐巾的4个作用:a暗示宴会的开始与结束;b为服装保洁;
c暗示自己的用餐的情况;d用以揩拭。不能用餐巾擦刀叉
(2)刀叉:右手拿刀,左手拿叉。由外侧向内侧取(三副),刀叉使用有2种模式:
一英国式吃法,二美国式吃法。
(3)调羹:右手的餐刀外侧,外侧向内侧取用,勺子不能含在嘴里,勺子不用的时候,不能让它在杯子里面立正。若有两把,则一把喝汤,一把吃甜点。
(4)吃西餐时要注意三点:①注意交际距离;②肢体不能频繁晃动;
③餐具不宜发出声音。
西餐中餐都注意交际,主人主宾不忽视,邻座交际,结交意中人(找人引见)。
1.要遵守规则;2.要内外有别;3.要中外有别;4.要掌握技巧
1.平面移动式电梯与上下行的滚动式电梯、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陪同人先入后出,一是安全,二是方便,单行右站;
2.有人驾驶的升降电梯:陪同人后进后出,但也不绝对;
3.不相识者同乘电梯:进来时要讲先来后到,出去时应由外而里依次而出。
1.接电话的礼仪:①铃响不过三声;②不要随便叫别人代接电话
③认真地进行自我介绍;④电话调线时的处理
⑤拨错电话的处理;⑥多个来电的接听
2.打电话的礼仪:①时间的选择:晚10:00以后,早7:00之前不打电话;
②空间的选择:不在公共场所打电话;
③通话的长度:通话三分钟法则,不多于3min;
④自我介绍、单位、部门、姓名;
⑤通话的终止:重复要点;
⑥谁先挂断电话:地位高者或者被求的人先挂。
1.面对媒体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重视媒体在塑造形象方面起的作用;
(2)掌握应对媒体的技巧
2.媒体作用:(1)制造话题;(2)进行过滤
3.如何了解媒体:(1)注意它的政治背景;
(2)了解他它属的政治势力;
(3)了解它的对我态度;
(4)了解它的实际影响如何;
(5)注意两点:a.它是不是主流媒体b.它是官方媒体还是民间媒体
4.应对媒体相应准备:(1)要联络媒体;(2)要方便媒体;
(3)要统一口径:a.要保守秘密;b.统一行动;c.制定专人负责,提供背景材料
二十六、跟上下级交谈的技巧
1.跟下级交谈的技巧
①
第三篇:2018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2017~2018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简述题与论述题
1、为什么管理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P5)
尽管管理在各行各业、各种组织中都有其专业的特点,但任何组织都有其目标,都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来正确地完成组织目标,充分利用其资源,都要运用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这些管理职能来进行。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组织都有着普遍性。同时,管理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需要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就像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业活动乃至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一样,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地发挥作用,而且,科学技术愈是先进,对管理的要求也就愈高。
2、有效率的组织一定有效果吗?为什么?(P4)
不一定。效率和效果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效率是指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意味着“正确的做事”。对于给定的输入,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输出,就提高了效率;对于较少的输入,能获得同样的输出,同样也提高了效率。然而,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时,就是有效果。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效率和效果是相互联系的。组织可能是有效率的,但却是无效果,那种要把错事干好的组织就是如此;管理活动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即要努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德鲁克认为,效果实际上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在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率的做事之前,首先必须确认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
3、法约尔对组织管理理论的贡献包括哪几个方面?(P30)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6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只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法约尔还提出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
1)分工,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进行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权力与责任,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纪律,组织内所有成员都要通过各方达成的协议对自己在组织内的行为进行控制; 4)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5)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产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7)报酬合理,报酬制度应该公平,对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优良者给予奖励,但奖励应该有个度;
8)集权与分权,提高下属的重要性的做法是分权,降低这种重要性的做法是集权; 9)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底层的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表明权利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途径,但有时按照这条等级链传递信息可能会延误信息,跳板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同等级之间的沟通模式;
10)秩序,是指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该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在管理上必须善意与公道结合; 12)人员稳定,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 13)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的能力; 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
另外,法约尔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
4、简述霍桑试验经过及其成果。(P34)
该试验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作场所照明试验阶段(1924~1927年),判断工作场所照明强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阶段(1927年8月~1928年4月),判断工作条件的改善和降低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增加产量;第三阶段是大规模访谈阶段(1928~1931年),通过大规模访谈发现每个工人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还与其所在小组中的同事有关;第四阶段是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阶段(1931~1932年),发现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保护工作较慢的同事;工人对不同级别的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存在小派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成就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即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P252)
1)配合使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更周密更有逻辑性,更清晰;口头沟通更有效,为接收者提供了反馈机制。
2)有效利用传言。传言使组织成员尽可能快地得到消息,并且要对传言进行引导,防止在组织中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3)通过技术来影响沟通。技术改进了管理者监控个人和团队绩效的能力;技术允许员工拥有更加完整的信息来快速决策,并为员工合作和共享信息提供了更多机会;技术使组织中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充分的进行沟通。
4)巧妙运用授权。授权可以使最了解问题的人快速作出决策;授权可以减缓管理者的负担。5)简化语言。管理者应该选择措辞并组织信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确,易于接受者理解。通过简化语言并注意使用与听众一致的语言可以提高理解的效果。
6、企业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P82)
环境是管理行动的主要制约因素,组织的管理者必须理解环境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否则无法分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制定计划和决策就会非常困难。环境分析是战略过程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组织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者可能的选择。成功的战略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每个组织的管理者都需要分析他所处的环境,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分析拟议中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什么影响以及制订假定方案。重要的是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组织的重要影响。
7、举例说明决策主体的认知错觉对决策行为的影响。(P104-P111)
决策者的认知错觉会影响决策行为的结果。认知错觉是指当我们开始接触某人或事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逻辑对其进行认知,然而当我们与其接触的时间长久并且关系密切过后,我们会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并且我们很难或者说找不出一个标准或者理由去判断自己前后两个不同的认知的真实性,这种变化的心理过程叫做认知错觉。如果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即不确定性决策,就会导致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产生一定的风险。举例子说明一个决策者的认知错觉会影响到决策行为。如某产品销路不好,决策者主观臆断认为是广告效果不明显,实际情况确是因为消费者转向新的产品,结果是成本提高,但是销售效果却不明显。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更多一些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
8、简述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P104)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为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从经济角度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其主要内容为: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9、解释决策的满意原则。为什么许多组织的管理者不寻求最优方案?(P106)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做到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但在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因素,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10、简述决策与计划的区别与联系。(P92)
决策和计划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他们相互区别,是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选择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人们是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上来把握决策的内涵的。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但决策与计划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以下两个原因: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某个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制定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过程。
11、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P94)
(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部门的分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理想的情况是,每个目标和分目标都应有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3)执行目标。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达到个人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必须利用一定的资源;
(4)评价成果。成果评价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组织上下左右之间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
(5)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循环。成果评价与成员行为奖励既是对某一段组织活动效果以及组织成员贡献的总结,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目标管理遵循的原则有哪些?(P94)
1)坚持员工参与制定目标,使员工认清实现企业总目标自己应负有的责任; 2)坚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合力; 3)激发员工实现个人目标的责任感,增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自觉性;
4)坚持目标与权限对等原则,上级授权下级,信任下级,使下级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努力实现目标;
5)坚持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对目标实行动态管理。
13、解释SWOT分析法。(P152)
SWOT分析法又名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的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找出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框架,以分析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同行业中所占的地位,判断出各种不同的战略经营方案。
利用SWOT进行分析时,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列出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发展机会(O)和威胁(T);2)进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列出企业目前所具有的优势(S)和劣势(W);3)把识别出的企业优势分为两组,一组与行业中存在的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存在的威胁相关,同样将企业的劣势按与机会和威胁有关分为两组;4)构建一个SWOT分析表,然后按表格构造SWOT矩阵,即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战略。
14、简述战略管理的过程。(P137)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3个环节。
战略制订:(1)确定现状,包括使命、目标、战略;(2)外部环境分析;(3)识别机会和威胁;(4)分析内部环境;(5)识别优势和劣势;(6)制定战略,包括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
战略实施: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战略评价,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环境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
15、在沟通中,你认为可能在哪些地方会出现了沟通障碍?(P245)
(1)沟通过程中的障碍:指发送者、信息传递、接收者、组织内部固有以及反馈的障碍;(2)人际沟通的障碍:指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以及非言语提示;(3)组织沟通的障碍:指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16、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P80)
组织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在处理一下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与消费者的关系:做到顾客完全满意;
(2)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做到诚信不渝,遵纪守法:
(3)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做到公平竞争,互惠互利,互相尊重;(4)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做到肯定个人尊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但文化,特别是强文化对组织的有效性存在着负面作用,表现在对变革的障碍,对多样化的障碍以及对兼并和收购的障碍方面。
17、举例说明组织文化的常见形式。(P78)
1)故事形式:诺斯拉姆公司流传着老板诺斯拉姆让员工原价收回并不是自己商店卖出的轮胎的故事,来教育自己职工要本着无论如何让顾客满意的态度去销售自己的产品。
2)仪式形式: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年终大会,并在大会上奖励销售业绩突出的员工,从而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也强化了玛丽凯跟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3)物质象征形式;坦徳姆计算机公司的总部建的就像是体育娱乐场所,用这种非正式的公司总部形式告诉员工,公司重视的是公开和平等性。
4)语言形式:戴劳数据分发公司训练自己的员工在工作时运用一些专业词语,久而久之,组织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名词,被员工掌握后,就形成员工的共同特征,把特定文化或者亚文化的成员联系到一起。
18、团队建设的原则有哪些?
1.每个团队既承担一种功能,又承担一种团队角色;
2.一只团队需要在功能及团队角色之间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平衡,这取决于团队的任务; 3.团队的效能取决于团队成员内的各种相关力量,以及按照各种力量进行调整的程度; 4.有一些团队成员比另一些更适合某些团队角色,这取决于他们的个性和智力;
5.一个团队只有在具备了范围适当、平衡的团队角色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资源优势。
19、你认为可能造成团队效能低下的原因有哪些?(P187)
1)顺便搭便车者:搭便车不积极参与团队的工作,但是期望从团队的成功中获利,充分享受团队的回报。2)影响团队发挥职能的冲突:如果有些成员由于个人的原因而不喜欢其他人,或者热衷于政治手段或者政治游戏,团队就无法正常发挥职能。3)群体思维:当团队不能容忍健康的意见分歧时,群体思维这个弊病就会出现,团队非常重视达成一致意见,极力避免对团队工作有积极影响的职能性冲突。4)反对自我管理:有些团队的成员可能不愿意进行自我管理,有些团队中的成员更喜欢有一个领导和激励他们。5)不可靠的监督人员:许多团队的管理者或者监督人员都认为任何变化都是一种威胁,这会削弱团队的主动性。6)其破坏作用的效能优异者:效能优异的团队成员也许会要求特殊待遇,对待其他成员可能很不尊重。7)缺乏激励团队合作的方法:一个组织如果希望成员在团队中有效的工作,就应该根据员工的个人贡献给与他们奖励。
20、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P195)
基本职能是:认识人与事对立统一的规律(矛盾运动的规律),能动地推动人与事的各自发展与优化配合。具体职能如下:
1)吸收、聘用/获取:引入最合适的岗位人选。
2)保持与激励:对引入的人才通过适宜的激励制度,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延长人才的有效使用期限,增加产出。开发职工潜能。
3)发展:通过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不断提高。4)评价:评估员工的素质,考核员工的绩效。
5)调整与控制:通过评估对员工进行奖惩、晋升、解聘、调动。保持内外部的流动性。
21、职业生涯规划划分的阶段?(P226)
1)探索期:人们往往在开始工作挣工资前就对他们的职业做出了关键的决策。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对其职业生涯的一种预期,其中许多预期是不现实的。
2)建立期:建立期始于寻找工作和找到第一份工作。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逐渐改进工作表现,不断发生错误,也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3)职业中期:许多人面临第一次严重的职业危机是在进入职业中期阶段以后。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职业中期的人已不再是一个“学习者”。
4)职业后期:以自己多年日积月累并经过多次经历验证的判断力,以及与其他人共享其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向组织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5)衰退期:对于那些在早期阶段持续获得成功的人来说,他可能极为艰难,容易使人感到失去了一种重要的认同感。而对于早年绩效表现一般,或已经看到自己的绩效水平在下降的人来说,这或许还是一个令人舒心的时期,他们将远远地把工作中的烦恼抛在身后。
22、有人认为领导者就是管理者,他们之间没有区别。你认为呢?(P265)
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区别。首先领导者和管理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涉及对所需做的事情做出决定,建立一个能完成某项计划的一个关系网,并经历保证任务的实现。但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在动机,成长经历以及如何思考和行动方面,二者有很大差异。
1)领导者涉及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而管理者则涉及将正确顺利地完成任务和工作。2)领导者注重洞察力,任务,目标和前景,而管理者却只应重视生产率和效率; 3)领导者视自己为变化的推动者,现状的挑战者,鼓励创造性, 而管理者将他们自己视为现状的维系者。
4)当领导者有个长期的计划时,管理者应相对有一个短期的目标;
5)领导者注重结果,取得什么成绩, 但管理者更注重方法,如何将工作做好; 6)领导者考虑扩大员工选择的余地, 而管理者控制和限制他人选择的余地; 7)领导者激发他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管理者解决问题以便他人完成工作。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领导和管理者的工作越来越分离了。一方面,管理者的工作越来越具体,主要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的人、事、物、时间、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另一方面,领导的工作则需要超脱具体的管理,以便从全局出发,用战略的眼光和头脑进行运筹谋划,致力于战略方针的决策和经营政策的制定。
23、领导者应具备何种特质?(P270)1)进取心:领导者表现出高努力水平,拥有较高的成就渴望,他们进取心强,精力充沛,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并有高度的主动精神。2)领导愿望:领导者有强烈的愿望去影响和领导别人,他们表现为乐于承担责任。3)诚实与正直:领导者通过真诚与言行高度一致而在他们与下属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4)自信:领导者为了使下属相信他的目标和决策的正确性,必须表现出高度的自信。5)智慧:领导者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理和解释大量信息,并能够确立目标、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决策。6)与工作相关知识:有效的领导者对于公司、行业和技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24、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290)
马斯洛假设每个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五种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生理、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社交、自尊、自我实现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够影响行为。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一层需要才出现。在这两个论点上,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如果人的一切需要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求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作用。马斯洛得到了管理者的普遍认可,这主要归功于该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它揭示了人的需要与行为的关系,反映了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趋势。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简捷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这种需要层次是绝对的高低还是相对的高低,马斯洛理论在逻辑上对比没有回答。
25、如何利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进行薪酬设计?(P292,P293,P314)
期望值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实现这种目标又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时,他才会付出极大的个人努力,期望值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因此薪酬设计则十分重要。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不仅受报酬绝对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报酬相对量的影响,薪酬设计只有满足员工的公平需要,才能产生出激励力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根据期望值理论和公平理论,薪酬设计必须坚持公平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薪酬的内容要多元化(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和对企业员工工作本身心理上的感受,薪酬的形式要多元化,把员工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的绩效捆绑在一起,让员工分享企业发长成果,努力满足员工的公平需要,使员工付出最大努力。
26、试比较情景领导理论与管理方格理论。(P270,P272,P286)
(1)管理方格理论:以“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为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划分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其中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类型:
1.贫乏型管理:领导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
2.任务型管理: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 3.乡村俱乐部型管理: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效率; 4.中庸之道型管理:领导者仅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5.团队型管理: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2)情境理论:情境领导理论认为存在4种领导风格,即指导、推销、参与、授权。情境理论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即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如果下属的成熟水平较高,领导者的做法是减少参与。
管理方格论并未对如何培养管理者提供答案,只是为领导风格提供了框架,同时也忽略了不同的情况对领导结果产生的影响。管理方格论强调的是对生产和员工的关注,是一种态度维度;而情景领导理论却相反,强调的是任务与关系的行为。但情景理论与管理方格论大体相同,情境领导理论是在管理方格论基础上的改进,它反映出了下属成熟度的四个方面,更易于加深对他的理解。
27、有效控制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P329)
适时控制原则,只有及时的采取措施纠正组织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才能避免偏差扩大或者防止偏差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适度控制原则,控制的范围和程度要适当,防止控制不足或过多,要处理好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的关系,要使控制费用低于控制收益。
客观控制原则,对组织绩效状况评介、建立的标准、采取的措施都要符合组织的实际,切忌主观臆断。
弹性控制原则,组织运营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使实际与计划要求背离,为此控制必须有灵活性。否则就不是组织控制,而是控制组织。
28、简述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P322)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管理者在对已经完成的工作与计划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之前,并不知道部门的工作是否正常。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达到组织目标的方向进行。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就越容易。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的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因此控制是重要的,控制的价值依赖于他与计划和授权的关系。
29、哪些权变因素决定了领导者参与实施的程度?(P291)
随着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的变化,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情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菲德勒分离出三项情境因素用以确定领导的有效性:1)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指领导者被成员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尊敬、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2)任务结构,即成员对组织任务的理解程度(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工作任务是否明确。3)职位权利,领导者对拥有的权利变量(如雇佣、解佣、晋升和加薪)的影响程度。30、谈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P53)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客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原因之一是,这种关注可以带来其他的组织绩效,如环境变化可预测性的改善、更成功的创新、利益相关者信任度的提高和更强的组织柔性,从而减少变化的冲击,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业绩良好的公司的管理者在制订决策时,往往考虑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个原因是,组织依赖这些群体作为投入的输入端,并作为产出的输出端,而管理者在决策和行动时,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
第四篇:2013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2013~2014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简述题与论述题
1、简述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组织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包含哪些因素?
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简述霍桑试验经过及其成果。
5、在沟通中,信息有时不能准确地传达,你认为可能在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
6、企业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
7、举例说明决策主体的认知错觉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8、简述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0、三种决策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11、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12、目标管理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3、解释SWOT分析法。
14、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15、什么是组织的柔性经济原则?
16、解释说明何为管理方格论?
17、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
18、职业生涯规划划分的阶段?
19、有人认为领导者就是管理者,他们之间没有区别。你认为呢?
20、领导者应具备何种特质?
21、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如何利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进行薪酬设计?
23、简述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
24、有效控制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第五篇:秋季现代管理科学(复习重点内容)
只整理了重点,了解部分自行整理 第一章 管理和管理学 【了解】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社会活动过程。特性: 类型: 功能:
在理解管理概念方面,应该把握住主体、环境、目标、资源、职能等几点要素(参见课本第7页);
现代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科学管理理论时期、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现代管理理论时期各种主要的管理理论。【重点】
重点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各种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把握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一般逻辑。
答:主要理论流派有:
1、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系统学派,3、系统管理学派,4、决策理论学派,5、经验学派,6、权变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7-19页
一般性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常识,能够区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如下:
第一,目标不同。公式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企业管理则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实质不同。企业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多着力于提高效率上,而公共管理不仅要注意到效率问题而且还得研究公平问题。
第三,特性不同。与企业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第四,监督方式不同。公共管理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而企业管理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
第五,权力来源不同。公共管理中公共组织的权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大众所给予的公共权力,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则大都是私人授权。
联系:企业管理包括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它的一种职能,公共管理是间接帮助企业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组织 【了解】
组织的概念:是按特定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规律所结合起来的一群事物的统称。
构成要素:
1、特质要素:如人员、经费、物质材料、房屋、设备等;2形式要素,如组织上的权力、再现、纪律、指挥、领导、服从、分工、合作等;3环境要素,如组织形成或成立时的环境与起因;4目的要素,如组织所要完成的任务,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不,以及所遵循的宗旨。组织的功能:
组织结构的概念:是指构成组织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人与事、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结构。控制幅度和组织层次: 同时还要掌握几种典型的组织模式:1直线型组织;2职能型组织;3直线职能型组织;4事业部制组织;5矩阵型组织;6多维立体型组织; 组织管理体制:
组织变革的原因、类型、阻力和策略: 组织文化: 【重点】
本章是学习的重点章节。需要重点理解的有矩阵式组织的含义:27页
答:矩阵型组织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或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同一个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即在直线职能型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关系。 组织文化在管理活动中的功能:38-39页
答: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引导组织成员按照组织目标的要求,来从事自己的组织生活。
2、约束功能,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等组织成员的行为。
3、凝聚功能,通过尊重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组织内部的团结,增强组织观念,把全体组织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形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组织共同体。
4、激励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达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5、组织文化的公关功能,也就是组织文化的对外具有辐射作用。 特别要重点掌握的是关于组织变革的知识,对于组织变革的含义,促进和阻止组织变革的各种要素能够深刻理解,并能够结合现实社会经济政治现象给予分析。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32-33页
答:组织变革的含义:任何一种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动作和发展着的,和环境之间进行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必须和组织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相互适应性。因此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地适应和完善,适时地进行组织变革,从而提高组织的效能,使组织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组织动作和发展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促进组织变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2、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3、激烈竞争的影响。
4、社会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影响。
5、组织变革的内部因素。阻止组织变革的的主要可以来自以下方面:(1)利益差别。主要指组织变革结果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影响。主要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经济利益等。(2)习惯性。是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对变革阻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革更新的潜在不安全感。(3)认知。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的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
第三章 决策 【了解】
决策的概念、功能和种类,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等决策类型;四种决策模型,需要深入掌握;决策过程的4个主要阶段,即发现和确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设计决策方案,分析论证决策方案;头脑风暴法等决策方法 【重点】
本章的基本概念比较多,要在相关概念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重点需要理解的基本概念有:风险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48页: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由西蒙提出,他认为,传统学所信奉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型,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在组织实际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都所遭遇的种种主客观的限制,根本不可能按照纯粹理性模型的决策思路进行决策,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渐进决策模型49页:由美国政治经济学家C.E.林德布洛姆对H.A.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作了挑战性批评后,所提出的一个决策模型。他认为,决策者的决策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经由渐进变迁的过程,进行逐渐的、缓慢的变化。 对于风险决策还需要掌握其展开的基本条件45页:
答:风险型决策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有需要达到的明确目标;
2、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3、决策问题的解决面临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即不可控变量或自变量;
4、有不同的方案,并且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其得失损益可以计算出来,即有可控变量和因变数;
5、各种自然状态在未来如何出现,有以统计为依据的概率可循。在风险型决策过程中,一般原则是先找出损益期望值,即求出每种方案的损与益之和,然后加以比较,采取其中较为合理的方案。
第四章 领导 【了解】
领导的概念、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个人素质结构与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领导方式。【重点】
本章的知识比较简单,对管理活动中的领导现象及其内涵、结构、方式等给予一般性的了解即可。
答:领导的内涵59页:是指一个组织中处于主宰或统治地位的合法的或实际的首脑,通过命令、指示或其他方式,为组织指引方向,并劝说、影响、强迫或监督组织成员的行动,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组织功能的管理活动。
需要重点理解的是领导在管理活动中的功能。61页
答:领导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挥功能。组织领导者的首要功能是指挥功能,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并凝聚起全体组织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去共同努力完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激励的功能。组织是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态度的个人所组成,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领导的任务,就是通过领导功能的有效发挥,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全力以赴地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3、协调的功能。在组织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过程中,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组织各部门之间,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或者在行动上出现偏离组织目标的情况,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组织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活动,保证各个方面都朝着既定的组织目标,步调一致地行动。
4、沟通的功能。领导者是组织的首脑和联络者,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信息的传播者、监听者,发言人和谈判者,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目的是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组织环境,使整个组织在信息充分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双向沟通、对称平衡的组织关系结构。
第五章 人事管理 【了解】
人事管理的概念和一般管理过程,任用、考核、培训和工资制度等内容。【重点】
人事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内容,知识含量很大,需要我们掌握的要点比较多。重点是需要对人事任用中的两种基本方式(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区别和联系加以深刻理解:70-71页 答:选任制是指通过选举的方式来选拔任用工作人员的任用制度。一般地,选任制的运用,由于组织现有的普通成员在组织人员任用过程中,有决定的权力,因此就将组织领导者与普通成员的利益有机地关联了起来。因此选任制的任用方式,使组织的管理过程中,普通组织成员的利益要求和意愿能够对组织管理发生重要的影响。选任制的缺点是被选者的专业素质往往被忽略。选任制一般是定期举行的,任期任届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效运转的选任制,还必须是竞争性的。选任制一般适合于组织领导者的选拔。
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组织机关,按照有关组织规范,直接指定下属工作人员的制度。委任制的优势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任用程序简单明了,有利于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组织有关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缺点是掌握委任权的机关和个人,容易任用私人,形成特权小集团,同时也可能因为掌握委任权的领导者的个人更改局限性,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委任制在公共管理中,主要适用于一个组织的副首长和职能部门的首长的产生。
对工资制度中的职务工资和资历工资的含义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区分。76-77页 答:职务工资是根据所担任的职务支付工资。是在弄清各种职务的内容繁重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必备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职务评价,定出职务等级,然后,按等级决定工资标准。职务工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职位相对稳定,工作有明确的规范,能够进行评价。
2、有合理的提升制度。
3、有稳定的工资基金来源。
4、职工有成熟的职务意识。
5、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资历工资是将组织成员个人的资历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依据,个人资历包括年龄、工龄、学历等。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取决于这些个人的资历因素,而与其所担任的工作关系不大。它具有以下特点:
1、基本工资按年龄、工龄、学历等因素决定,与劳动贡献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基本工资是退休金、退职金和奖金的计算基金。
2、起点工资低,工资差别大。
3、定期增薪,随着工龄的增长,每年增加一资工资。
第六章 冲突、协调和沟通 【了解】 冲突的概念: 原因和种类:
沟通的概念和类型: 沟通障碍的克服方法:
协调概念和主要的协调方法: 【重点】
要对管理活动中的冲突、沟通和协调的相关知识作系统的了解。重点掌握的概念是非正式沟通,对该概念的掌握要与正式沟通结合起来,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把握,以凸显“非正式”的特质。84页
答: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渠道以外的沟通,信息发布者一般不代表组织和上级,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进行的,是由组织成员个人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和动机上的需要而形成的信息交流,其传播的范围能远远超越正式组织部门和层次之间的限制,具有随意性、非正规性、并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必像正式沟通一样,受到规定程序或形式的种种限制,比较灵活方便,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基础,是正式组织中良好的非正式组织结构,在相当程度内,非正式沟通对于信息沟通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其负面影响。(此段为书本原文,自行归纳)
第七章 激励 【了解】 各种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理论模型。【重点】
激励理论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于激励的理论层出不穷。大家要对各种理论的内在本质和相互区别有所理解。并在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予以掌握。91-92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1、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2、人的需要的实现是有次序的。
3、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针对管理对象需要实现的程度,采用相应不同的刺激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保健因素及其功能。
2、激励因素及其功能。
3、保健因素的缺乏,之所以会使员工不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改名不满意的需要;而激励因素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类性质不同的需要,是彼此独立不同的。
4、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第八章 控制 【了解】
控制的概念、特点、类型和方法等。【重点】
控制是现代管理活动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对于管理绩效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有效控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具体的实现途径有哪些?这些都需要大家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加以思考,能够给出自己的回答。由于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答:实现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遵循科学的控制原则:
1、统筹全局,突出重点。
2、经济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
5、垂直控制与自我控制相结合原则。
具体控制原则的实现则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的:
1、政策与法规控制;
2、正式组织结构控制;
3、财务控制;
4、审计控制;
5、网络控制;
6、质量控制。(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
答疑的重点:
★ 名词解释:非正式沟通(第六章),矩阵组织(第二章)★ 简答:
组织文化在管理实践中的功能?(第二章)
比较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决策模型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第三章)风险决策要什么条件展开(第三章)领导在管理活动里的功能(第四章)
职务工资和资历工资的区别和联系(第五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七章)
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区别和联系(第五章)★ 论述题:
1、组织变革的问题,组织变革在整个社会生活里经常出现的现象,任何的组织变革既有推动的因素,也有阻止的因素,要结合政府、企业组织的变化。第二章
2、如何实现有效的控制,基本原则,实现的途径,要结合什么样的途径实现展开作答,结合社会实践作答。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