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着力点的调查研究
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着力点的调查研究
发展战略组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8年来,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在探索中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存在不少,压力依然巨大,迫切需要找准着力点,尽快扭转工作被动的局面。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探索
市、县(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先后将其列入“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并在夯实民生基础、优化决策程序、构建“和谐村矿”关系、创新人口管理等方面着力推进。
(一)夯实民生基础。加大民生投入,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和新增资源税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为全省最高水平,并实现市级统筹。实现义务教育“零收费”,全面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7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920元,农村“五保”供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参保人数达127万。开发公益性岗位6220个,用于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消除“零就业”家庭4000多户。
(二)优化决策程序。印发《榆林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2—2016年)》,提出了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制度框架。出台《榆林市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制定《榆林市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并对驼峰北路(长虹路)、环城北路(二里半)房屋征收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改善村矿关系。市上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涉煤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村矿和谐发展领导小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村矿矛盾的“13351”工作总体思路,出台了《推进和谐村矿建设的工作方案》。各涉煤县区成立了由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和谐村矿工作组织机构。全市251个地方煤矿与涉煤村都成立了村矿联合党支部。通过提高利益共享基金的征收额度、推行村民参股、实行帮扶制度、建立发展基金、开展地企共建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矿区群众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2011年四个主要涉煤县区矿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20%。
(四)创新人口管理。靖边县在张家畔镇下设立了四个办事处,缓解了张家畔镇的社会管理压力,推行了暂住人口网络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府谷县推出了“一证管多证”模式,将流动、暂住人口在当地派出所办理居住证作为办理从业证明、子女入学证明等的前提条件。绥德县开发出社区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信息查询、综合信息地图、社区警务工作、常用法律法规查询等内容。神木、佳县、清涧等县探索建立了 “一般人口常规管,外来人口跟踪管,高危人群重点管”的分类管理模式,实现了对实有人口的常态化管理。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
尽管我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社会管理滞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收入水平相差悬殊,群体隔阂加剧。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的3.2倍;府谷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27元,为清涧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的1.9倍。城乡差距与南北差距交织,居民收入差距很大。考虑到现阶段收入统计的局限性,可以肯定,收入的实际差距比统计数据大得多。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一批人因参与经营资源产业、房地产业、民间借贷等暴富,另一方面,很多人缺乏专业技能,职业不稳定,收入低,部分劳动力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之间、流动人口与常住居民之间、普通民众和社会管理者之间存在隔阂甚至矛盾,部分人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倾向明显,形成社会治安隐患。
(二)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底数不清。榆阳区实有人口约70万,其中流动人口20多万。靖边县张家畔镇总人口20.1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余万人。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从业和居住场所变动频繁,成分复杂,底数不清,给管理服务带来很大困难。更有一些外地不法人员隐藏其间,伺机作案,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11年,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共刑事拘留1306人,其中流动人口835人,占比为64%;共强制隔离戒毒804人,其中流动人口635人,占比79%。
(三)管理合力尚未形成,不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管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不少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成,群防群治工作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部分城镇人口、产业集聚,但地方基层组织没有相应加强,难以履行管理服务职能。
(四)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矛盾多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工业项目建设、中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征收越来越多,征收者和被征收者关于补偿的纠纷与日俱增。土地权属纠纷随之增多,许多荒地、林地界限不清、权属不明,平常相安无事,一遇征地补偿,争议骤起。由土地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呈上升态势,靖边县的治安案件中有七到八成是由土地纠纷引发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是引发社会矛盾的另一重要根源。长庆油田与延长石油因区块争议,纠纷不断,仅今年1-5月份就发生8起。由于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有的煤炭产区出现群众集体阻挡煤矿生产的行为,甚至发生械斗事件。
(五)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在部分地方、一些领域,吃拿卡要行为屡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病症”久治不愈。由腐败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有增无减,部分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长期不在岗,领空饷;部分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消极闲散,出勤不出力。上述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了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部分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情绪对立问题严重。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些易于操作、易见成效的领域,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一)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民生。一是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大力推进。不折不扣地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行业和企业,提倡和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有效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视军队退役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优先保障失地、减地农民在就业方面与市民的同等权利。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在条件成熟时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做好临时救助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支持商业保险工作。明确主管部门,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土地招拍挂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失地农民进入社会保障真空地带。三是加强住房保障。按照相关规划,加大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持房价相对稳定态势,实现住有所居。对于集体土地上宅基地被征收的对象,提供住房安置方式,防止被征收对象流离失所,同时努力为其市民化创造条件。
(二)加强社区工作,完善基层服务。适应人口城镇化实际,制定全市社区建设规划,根据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和人口密度,以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为原则,合理设置社区,缓解城镇基层政府机构管理压力,加强城镇社会管理力量。按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一的模式,加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按照社区群众代表、街道(镇)干部、专业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工作队伍,明确各类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确保队伍的基本稳定。根据地域和人口分布,划片分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原则上以500人左右划定1个网格,确定1名中心户长,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人口信息、矛盾排查、纠纷化解、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管理服务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社区工作考核办法,摒弃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模式,建立以居民满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晓率为导向的社区考核体系,推动管理和服务的融合,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社会安定有序双重目标。依托社区,建好社区警务室,将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生活的便捷程度。注重小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办好社区文化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各类群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寓教于乐,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修养。
(三)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平安建设。依托社区力量,做好信息采集这项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开展数字社区建设试点,为街道、社区工作建立一个规范、统一、共享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有效打破社区管理服务的时间、空间界限,实现基层管理服务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由中心户长牵头采集、更新信息,专职网格员牵头录入信息,社区民警牵头比对信息,建设实有人口数据库、特殊人口数据库、矛盾纠纷数据库、房产使用状态数据库,消除信息盲区。实行实有人口分色管理,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完善特殊人群服务政策,提升特殊人群综合服务和动态管理水平。对于高危人群,相关管理人员要始终掌握行迹,了解表现,落实管控。将办理居住证作为流动暂住人口享受子女平等入学、社会救助、司法援助、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将“以证管人”落到实处。出台规范性文件,落实出租房主和用人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职责,明确违反规定的后果,将“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落到实处。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交通要道等重点部位和休闲娱乐场所、网吧、旅店、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点、劳务市场、房屋中介市场等重点场所的治安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旅店业、网吧等非法经营行为,坚决遏止搭建违章建筑出租的行为,提高旅店业信息系统上传率。严格执行上网实名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群策群力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增加警力,健全社区联防队,实行网格化巡逻。更新升级城区街面视频监控系统,新增视频监控点位,督促各单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完善城区出入口治安卡点和联网监控设施。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违法犯罪、赌博违法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活动,深入开展吸毒人员大收戒、大排查等专项行动,确保治安大局平稳。
(四)促进利益联接,形成“多赢”格局。结合实际,总结推广不同模式的村矿利益共享机制,统筹考虑煤矿所在村组群众利益分配、井田覆盖范围村组群众利益分配以及煤矿开采环境影响区域群众利益分配,努力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积极争取新建国有大矿留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股份,要求国有煤炭企业严格执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按年度公布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健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开展矿区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评估工作,加大煤炭采空区、塌陷区治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考虑区域土地市场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
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以3年为期适时更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杜绝无批复、无批文或边建设、边融资的项目进入,保障补偿款及时到位。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先保障,后补偿,完善留地开发安置、按规划自建等拆迁安置途径,确保“失地”、“减地”农民和拆迁对象生活水平不下降,稳定生活有保障。
(五)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环境。科学地建章立制,完善政策体系,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合理。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公布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5号)规范土地的征收和补偿工作,科学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明确评估工作程序和评估方法,杜绝土地条件相同、征地用途相同而补偿标准不同的现象,杜绝土地征收“一村一策”、“一事一议”现象。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确保工作依法合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房屋、附属设施等确权登记工作的进程,尽快制定集体土地房屋征收的相关政策,严格区分宅基地和其它建筑用地上的建构筑物和农用地上的建构筑物,严格甄别违章建筑、《拆迁通告》下达后抢建抢装建筑。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依法处置闹访、缠访、停尸闹事、非法阻工等事件。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社会矛盾。通过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杜绝过激行为。制定《榆林市流动暂住人口参与社会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流动暂住人口参与社区工作,促进其融入社区生活。
(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廉洁政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依法规范其行政行为。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打造“有限政府”,从源头上减少“寻租”行为。以整顿机关作风为契机,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健全监督体系,严格推行问责制度,依法依规处理一批公职人员,产生广泛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建设机关作风整顿的长效机制,以机关作风好转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搞好电子政府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七)健全保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机制。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加强民政、公安、社保、计生、信访、住建等部门相关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政策规划、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督等职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增强乡镇管理服务能力。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同时将社会管理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基层社会管理机构的日常运行经费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有步骤地推进技防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信息化工作。三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其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建立灵活、多元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一支熟悉群众工作、愿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四是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扶持和培育各类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使其能够切实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内部事务自治等职能。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研究,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服务能力、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土地、城建、医院、交通、社保等行业成立专门的调解组织,吸收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作出重大决策、建设公共项目之前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纳民智、凝聚民心。认真落实各级领导接访、下访的有关制度,建好乡村两级的民生诉求台账。实行承诺制,限时办结民生事项。结合数字社区建设,逐步在乡镇、村社建立网上信访投诉站点,使网络信访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六是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做好社会舆情汇集、分析和应对工作, 健全网络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分类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群体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现场会发言提纲
(社会管理创新发言提纲)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市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及下一步工作等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
中央、自治区和市做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大部署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市长和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全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政法暨信访工作会议。会上,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2012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乡镇、市直各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状。
(二)严格落实项目,统筹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围绕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等五大体系,确立了28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径图”,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单位,责任明确到个人。
(三)发挥先行政策优势,试点推进。按照市委政法委、综治委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选择了**乡、**等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每个试点地区由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并确定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联络员,力求通过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试点工作,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积累工作经验,进而为下一步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只是起步,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主要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概念不清,重视不够高。不知道什么是社会管理创新,不清楚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找不到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工作上不研究,没有真正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我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中确定了28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进展极不平衡,有的正在准备,有的却迟迟没有行动。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职能单位和相关部门对工作参与引导不够,习惯于大包大揽、单项管理,一些本该群众参与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因为统统由部门和乡镇来管,既不公开,又不民主,群众产生误解,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值得深思。
三、下一步工作
为切实抓紧抓好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分解和时限要求,采取项目化管理的办法,对每一个创新项目认真进行全面的回查,查缺补漏,巩固提高。对已初步完成的项目,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强化和完善;对尚未完成的项目,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切入点,作出有目标任务、有责任分工、有工作措施、有进度要求的具体安排,确保《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出经验、出成果,树立典型。
在此,特别是以下八个项目需要重点落实:
(一)开设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由就业局牵头,推行就业服务工作属地化,为失业居民提供就职登记,创业扶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项目。由维稳办负责,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把稳定风险评估纳入政府决策程序,对重大决策做到“应评全评”、“应否当否”。
(三)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项目。按照全市综合
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为试点的**乡要以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信息化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打造五个平台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居委会、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人民调解室、社情民意表达室),力争建成一流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窗口;确定为试点的**社区,要以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建立社情民意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综治维稳工作站、流动人口活动中心、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四)城镇社会治安科技防控建设项目。由公安局牵头,综治办配合,推进住宅小区、重点单位、大型商场、酒店、金融部门、学校、医院视频监控系统与市“110”指挥中心的联网,建立统一高效的视频监控网络。
(五)基层平安建设项目。由综治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企业”评比命名活动,推动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加强小旅馆管理建设项目。由公安局负责,依法加强对小旅馆的管理,全面普及旅馆业信息系统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提升信息登记、上传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实际情况,实现对小旅馆的有效管理。
(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建设项目。建立特殊人群信息
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由公安局负责,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境外来华人员信息库、吸毒人员信息库、易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信息库、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库和有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信息库;由团委负责,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信息库;由教育局负责,建立失学儿童信息库;由司法局负责,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和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库;由市委防范办负责,建立“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息库。
总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创新,贵在管理。要真正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战略之举,动真碰硬抓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以此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第三篇:鹄山乡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总结
鹄山乡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会进一步加大我乡社会管理的力度,全面提升我乡社会管理能力。年初,鹄山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社会管理的特点,专题研究我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成立了“鹄山乡乡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2011年鹄山乡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全乡初步形成了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单位管理为主要裁体,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的新型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新模式转变。现将我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认识,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责任 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机关干部、村干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市委、市政府对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示和会议精神,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鹄山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鹄山乡2011年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乡与村、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村与组层层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将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了年终考核。
二、加强以村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管理模式建设
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注重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硬件系统建设,如:乡便民服务中心,乡综合办公大楼,综治、司法大楼,计生大楼,警务室,图书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场所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软硬件设施基本上达到了规范法、标准。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
四、建立健全了领导信访接待和走访群众制度,做好群众工作。
建立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镇党政领导每月10日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安排专人进行调查、了解、解决和回复。领导干部坚持长期深入基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了解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同时,我们还发挥双联双帮双建活动和特派员作用,利用干部大下乡与群众一对一直接接触和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群众维稳工作采用了“五个前移”,化被动调解为主动预防,确保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1、信息前移预判矛盾,我乡企业信息员定期主动上户调查,密切跟踪企业支付工资、缴纳社保情况,从企业经营数据中挖掘纠纷苗头,把矛盾控制在萌芽中;
2、队伍前移包干责任,我乡司法所在每个自然村都建立了“维稳信息员”队伍,乡里干部挂点联系自然村,实行包干责任制;
3、调处前移,我乡设立专职村委综治主任,直接与群众对话,第一时间调处纠纷;
4、防控前移,加强信息掌控,准确获取第一手情况。充分发挥村委党支部、等组织的作用;
5、服务前移,广泛开展“送法上门”活动。
到目前为止,我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征求了86条意见,解决了34个诉求,排查化解了42个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资金12万余元,涉及41户困难群众。
我乡特派员在了解窝里村委的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发展遇到了瓶颈,主动上门了解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联系农业局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帮助企业拉到了50万元赞助。企业在特派员的帮助下扩大生产,转亏为盈,还解决了10户困难家庭就 业,带动了周边的蔬菜种植。
五、狠抓项目,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蒙山绿色食品一条街建设工程是我乡的重要工程,自该工程动工以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征地146亩,平整土方22万余方,现土地平整工程基本完成,此项工程投入合计260万元,前一阶段工程共计投入400.5万元。
在区委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截至10月份),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0亿元,预计全年达1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500万元,预计全年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3元,预计全年达7500元。
六、存在的问题、困难
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力度上还不够,办法还不多,措施上还不完善
2、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各村委由于区域的差别,工作进度差比较大
3、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由于群众理解、认识不一,干部在工作中方式也不一样,效果不能立竿见影。
4、由于财政的困难,资金的匮乏,有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点子不能赋予实施。
七、2010年的工作打算
1、加大与群众的联系力度,坚持干部大下乡,狠抓双联双帮双建。
2、加大社会矛盾的排查与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激化。
3、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学习,科学施政二要改进作风,务实勤政。三要严以律己,廉洁从政。
4、抓民生,促进全乡经济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5、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抓项目、增投入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拓宽招商引资思路,继续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能人的带动作用、客商的支持作用,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好项目。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我乡在社会管理工作上较过去有一些创新。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力度上还不够,办法还不多,措施上还不完善。在新一届乡党委的领导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评价考核,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整体推进我乡社会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乡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鹄山乡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5日
第四篇:XX镇社会管理创新和综合治理汇报材料
**镇社会管理创新和综合治理汇报材料
2013年4月27日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镇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抓手,在认真研究镇情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努力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中心。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个行政村,**个生产合作社,**个社区居委会,有汉、藏、回、土、撒拉等**个民族,8250户24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877户947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8.4%。
二、社会综合治理有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我镇以“反自焚、促稳定”为主题,结合“三反、三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八推进八强化八送八帮”等活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扎实有力。一是部署周密。镇党委、政府召集镇机关干部和各村(社区)干部召开每月维稳形势研判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当前我们国家、省、州、县及我镇维护形势做深入的分析研判,确保镇、村(社)干部群众稳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把维稳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细化责任。二是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按照县委、政府和县维稳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与各重点寺院签订责任书,对重点人员采取了人盯人、经常见的办法,切实做好重点寺院、重点僧人、重点村社的稳控工作,严密防范**集团策反、煽动、分裂破坏活动。在继续抓好“包寺、包村、包人”的“三包”责任制落实的基础上,结合“三反、三强”主题教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宣讲为契机分赴各村社、寺院开展法制宣传等教育工作。加强重大节日和特殊敏感节点的稳控工作,春节前,镇党委、政府领导深入各村社和寺院看望慰问藏族群众和僧侣,研究解决寺院僧侣和藏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及时掌握了解社情民意和僧侣的思想动态。“3.10”、“3.14”敏感节点,又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村社、重点寺院和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对各项稳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再检查和再落实,对重点区域和人员聚集场所开展联合巡逻防范。督促寺院民管会严格落实寺规戒律,严防外省籍僧人来串联滋事。加强僧尼出入寺管理,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控制僧尼在敏感期频繁外出。针对3月份各类传统法会比较集中的实际,认真摸排各寺院举行宗教活动情况,详细掌握举行地点、时间及规模,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在尊重传统、善待信众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严把审批环节,确保了对重点寺院和重点人员动态清、情况明,掌握得了、控制得住。
三、超前预测,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把强化情报信息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按县委、政府的的部署,深入寺院、村社、重点区域掌握了解有关情况,及时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及时召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会,全面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和沟通交流,并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为维稳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报信息支持与服务。
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立足于防范,积极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每月进行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敏感期启动“一天一排查、一周一汇总”工作机制,摸排不稳定因素,力求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可能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逐一梳理登记,分门别类做好台帐。加大调处力度,注重调处时限和质量,防止推诿扯皮,防止矛盾激化,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五是狠抓应急处突长效机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社、寺院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维稳应急处置预案,制定重点人
员管控措施,把各项工作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责任人。并从人员、物资、灭火器(毯)等装备方面做了配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元旦以来,严格实行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将迅速反应、及时处置。
三、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扎实有效。从2011年底开始,**镇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努力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网格化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划网格。根据**镇实际情况,对全镇**个村、**个社区7404户2.4万人口按59个网格进行了划分,每个网格内居民约25户左右,人口约100人。组团队。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了管理和服务团队,成立了网格党小组,建立起了网格管理和服务机制。每网格由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与网格内信息员、党员、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采信息。建立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及网格分布图,标清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建立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4050人员、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档案,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明责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综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包括责任网格内的计生、低保、民政、综治维稳等信息的综合摸底归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网格内其他成员负责提供居民动态信息收集上报、社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等。
二是便民服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为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镇政府于2011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80㎡的**镇便民服务大厅。大厅共配备专职
工作人员,办公设备5套,开通了光纤网与内网5条,配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类惠农政策,分别设立民政扶贫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岗、土地管理岗、其他服务等5个服务窗口。印制了涉及民政扶贫、救灾救济、残疾服务、土地征用等18类的《便民服务大厅服务指南》。大厅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集中起来,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线穿”,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做到政务公开,阳光操作,对服务范围内的事项实行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改变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实现了服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三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有新举措、新成效。**镇作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纠纷非常突出和严重,部门多头调解、调处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日益凸显和叠加。2011年底,镇政府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机制,按照“三中心、两办”的工作机制,整合镇、村、社区三级调解力量成立了**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两名工作人员是长期工作在基层,调解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高的老干部。中心与村、社区调委会密切配合、共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调处的工作机制。同时,中心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创新工作模式,细化来信来访接待和登记记录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电子档与文本同时存档和专人负责制。中心在保证日常接待工作的同时,与村、社区调委会成员积极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对每起矛盾纠纷实时动态跟踪,随时掌握办结情况,使调处工作落到了实处,群众的问题解决在了一线。矛调中心成立以来,在纠纷受理和调解起数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越级上访事件明显减少,社会效果非常明显。
第五篇:办事处社区管理创新和经验
**办事处
社区管理创新的亮点和经验
近年来,**办事处以区委、区政府‚社区建设达标年‛,‚社区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创新社区管理,从健全组织,拓展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机制入手,以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目标,开拓创新,因地制宜、社区管理服务初见成效。
(一)党工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办党工委高度重视,在优化党组织的网格化设置和网格化合作中创新社区管理,健全联创共建机制,做到社区建格局区域化。尝试探索各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共同关心的党建工作和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问题,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等多种活动,为社区党建扩充力量、资源和空间。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中心、以各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社区建设管理格局。湖北办党工委将社区建设工作列入每年的考核目标,并与各社区、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充分调动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健全了党工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办事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人员。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社区建设与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结合起来,明确建立社区项目管理等社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实绩考评办法,推进‚双述双评‛制度,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办事处充分利用每周社区例会的时间对街道所属的所有社区工作者进行连续全面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为居民服务。并不定期的进行业务能力测试,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为居民服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整合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搭建 ‘三级联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按照300户的标准划分责任片区,每个责任片区由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负责联系,入户走访时要佩戴统一证件,携带日志、便民联系卡和服务项目表,要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按照‘一人下去一把抓,回头落实再分家。’社区专职工作者将情况搜集上来再分门别类,转交社区分管责任人限时办理,切实让老百姓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还按单元或20至50户的标准划分单元居民自治小组,这样就形成了社区居委会、责任片区、单元居民自治小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确保把服务项目延伸至楼道、覆盖到户。‛ 社区专职工作者对‚责任片区‛居民家庭实行‚三必访‛:普通家庭每年必须走访2次,对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暂住人口、失业人员及其他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对独居老人等特殊人员每周必访。还要做到‚六必到‛:居民家庭有变故必到;居民突发生活困难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发生纠纷必到;群体利益存在冲突必到;社会发生治安案件必到。单元小组长主要是本单元楼道的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报告员、邻里关系协调员、安全卫生维护员、社区服务监督员,要做到‚六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新增孕妇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有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
社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我办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传统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党员先锋、扶残助残、民政事务、社会养老、环境美化、人口计生、科教文卫、劳动保障、平安建设、社会组织10个为民服务项目,我办事处以‚一居一品牌,一居一特色‛为指导,构建社区服务,出亮点,创品牌。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目前,我办共有低保家庭1073户,月发放低保金164579元。我办努力营造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关心他们的就学、就医、住房、就业等问题。联盟社区以‚爱联盟‛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织发动社区居民成立了民事调解、帮老助残、社会法官、文明宣传等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是为老年人服务。上海社区以党员志愿者服务为平台,走进空巢老人家中,为老人读报、做家务,社区为辖区70户空巢老人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把老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情况、子女联系方式等按年龄段逐一造册,同时还发放了印有应急救助联系电话的‚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卡‛。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定期走访,照顾他们,并设立了‚爱心基金‛,自愿为‚爱心基金‛筹款,所捐款项全部用于社区内孤寡老人救济、无劳动能力者的帮扶,解决特困人员的实际困难。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成立了腰鼓队、舞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目前我办共安置‚4050‛下岗人员公益性岗位4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43人,再就业培训200人次。四是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为社区安装电子显示屏,创办了‘社区健康报’‘社区服务报’,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是社区治安管理明显好转。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了辖区居民、单位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安全教育、送法进社区活动、社区矫正和民事调解工作,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三)加强‚两委‛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共有社区党总支4个,社区支部1个,社区直管党员718名。社区党组织严格实行党建制度: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召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每年组织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根据社区工作需要经常组织党员活动,通过学习上级精神,党的政策,时事动态及党员群众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言献策,做到组织生活经常化。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做到工作运行制度化。社区通过建立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台账,落实‚七一"、‚双节‛走访慰问救济制度,同时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现有党员结对帮扶对象34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337人。经常性的在‚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及新春佳节等重大节日里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丰富社区活动,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的载体。一是几年来充分利用‚社区讲坛‛ 居民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等活动,听众人次达万人,深受单位和听课人员的好评。二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社区作为社会法庭的试点单位,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律师、社区有威望的居民,共同担当社会法庭的法官,仅2010年就调解居民纠纷、化解邻里矛盾18起,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三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活动,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天九社区的亮点工程‚道德银行‛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为目标,着力解决未成年人是非分辨能力低、抵御外界各种诱惑能力差等问题,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银行‛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的认同、支持和广泛参与,省、市电视台、电台、洛阳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在全市范围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亮点。四是丰富社区文体活动。按照‚一居一特‛的要求,社区成立了秧歌队、健身队、夕阳红合唱队、门球队、曲艺队等社区文艺团体,举办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社区居民间的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各具独特的社区文化景观。
意见建议:
一、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绩效追踪考核机制,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常态长效。建立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包括居民信息、事务办理、民情走访、回访追踪、统计报表、综合查询等功能,同时与区、办事处相关部门数据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连接区、街道、社区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在‚前台受理、全程服务‛的同时,建立以‚后台追踪、全员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追踪机制,促进社区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
二、建立科学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制度。一是优化人员配备,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补充社区工作人员。新任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三、加大共驻共建力度。在原有的社区建设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加大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力度,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向社区提供本单位的服务、活动设施情况,并将服务、活动设施向所在地社区居民和农民工低价或无偿开放,开展挂点和对口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