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监督是杜绝公车私用的强大动力
追问“公车私用何时了”
(二)群众监督是杜绝公车私用的强大动力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践证明,群众监督才是杜绝公车私用的强大动力。
最近,广州市民区伯由于批评警察公车私用接小孩放学回家一事成为网络红人。在一般人心目中,公车私用与贪污受贿、挥霍公款、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相比,只不过是芝麻绿豆一类的小菜一碟。何况当事人还是个警察,所开座驾挂着“粤O”车牌,老百姓即使内心不满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然而年近六旬的区伯,总改不了“爱管闲事”的脾气。当着驾车警察的面感慨了一句“公车私用何时了”,却遭到对方的一顿恶骂。区伯气愤难平,立即拨打广州纪检监察部门的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于是,事态急转直下:投诉5分钟后便接到反馈;片刻过后,广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打来电话口头道歉;当天下午,有关负责人带着当事警察登门道歉,并表示已责成其作书面检讨。目前,此事已由广州市公安局督察部门介入调查,届时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民警作出相应处理。
从整个事件的经过来看,群众的投诉起到关键性作用。尽管多年来上级机关三令五申严禁公车私用,廉洁自律的宣传教育也从未间断,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违纪违规者心安理得无所顾忌。因此,当事警察听到批评时,不但没有羞愧之心悔改之意,反而理直气壮破口大骂。好像理亏的不是公车私用的人,而是“爱管闲事”的群众。这种反常现象,只能说明制度虚设,纪律松弛,追究不力,监督缺失。在这种情况下,纠正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仅靠官方力量和官员自觉已经远远不够,惟有依靠广大群众的监督,才是杜绝公车私用的强大动力。
当然,在现行体制下,光有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力机关的强力支持和介入,群众监督的软约束才能转化成硬约束。此前,区伯也曾多次举报公车私用现象,甚至举报到了自己单位的头上。但由于这种现象过于普遍,所谓法不责众,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他深感力不从心。今年,从全国两会,到中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都高调宣示要对公车严格管理,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氛围下,这次区伯的投诉,5分钟后就接到反馈,当天广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便带着当事警察登门道歉,说明广州市纪委、市公安局对群众投诉的重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然而,要使区伯投诉的个案不会成为孤例,让“5分钟后得到反馈”的偶然性变成必然性,就必须把依
靠和发挥群众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制度化、法制化。笔者在《6硬招能治公车私用》一文中,把“ 鼓励群众监督,奖励有效举报”列为最后一招“杀手锏”。建议凡群众举报公车私用行为,经查实后,对首名有效举报者奖以罚款的50%。这一措施,将大大激励群众监督公车私用的积极性,甚至涌现一批“马路业余记者”、“举报公车私用的专业户”。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公车私用,就有人举起相机或手机把他拍摄下来,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一旦形成这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公车私用这个顽症,还会是“不治之症”吗?
第二篇:民族团结是推进企业的强大动力
民族团结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了这块祖国热土,共同缔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各民族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兄弟情谊,“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每取得一点进步,都凝结着共同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的智慧、勇气和汗水,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是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以来,党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迅速平息了事态,恢复了社会秩序。在暴徒打砸抢烧的危急时刻,各族干部群众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事件平息后,各族群众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为维护新疆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塔城市自来水公司近百名职工中,就有汉、哈、维、达斡尔、锡伯等8个民族。不同的族别谱写着共同的和谐音符。乌鲁木齐“7•5”事件后,塔城市自来水公司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指示,以专项治理为重点,以安全稳定为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稳定工作列入公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公司的安全稳定,有力地促进四个文明建设及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经理欧福河带领公司班子成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从改革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抓住职工的不同心理状态, 对症下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统一
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强化企业内部改革,为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目前,公司上下团结一心,职工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更离不开稳定,而社会稳定就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所以说,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之基。多年来,自来水公司领导班子多方入手,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组织职工学习上级党委的有关文件,通过座谈、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板报、专题讲座等活动,开展“三个离不开的教育及“四个认同”、《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的宣讲教育,增强了各族职工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二是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中层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对基层递交入党申请的一线少数民族职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长期以来,针对公司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春蕾计划”就是资助公司一位哈萨克族女职工的孩子,职工古丽革娜因患甲状腺癌,丈夫也无正当职业,家里收入有限,治病的费用都难以凑齐,其女儿阿依博塔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家庭遭此突变,面临辍学,公司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伸出援助之手,将小阿依博塔定为“春蕾计划”资助的一员,资助小阿依博塔完成学业。达斡尔族职工白山生前患胃癌,女儿上大学时因突发疾病也休学在家治病,一家两个重病号,在最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得到别人真心的帮助,公司立即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为其捐款1317元,献上自来水公司各族职工的一份爱心,也许力量有限,但它能让脚步有方向,使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维吾尔族贫
困党员木克拉木也时时牵动公司领导班子的心,每年公司都到她家进行慰问,使她深深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公司各族职工的关爱。
民族团结,使自来水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产生了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成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两年塔城市自来水公司取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红旗单位”、“自治区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地区“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塔城市“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做贡献、创效益”最佳企业、“平安单位”、“法治企业”、“无邪教单位”等荣誉称号。
分裂是祸,团结是福。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形成万众一心反分裂、求稳定、谋发展的强大力量。新疆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神圣职责,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为新疆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郭文英)
塔城市自来水公司
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反腐败共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反腐败共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酝酿4年之久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日前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预防腐败已经被提到与惩治腐败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反腐制度进一步完善。围绕这一重要改革举措,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它对中国反腐败事业具有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在现存的纪委系统、监察部系统、检察院系统、反贪局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预防腐败局,除了履行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约国的义务之外,对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未必能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建立起反腐在策略上的社会共识,并将这种共识转化为目前阶段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应该说,在反腐的意义和重要性方面,社会是有广泛共识的。改革伊始,党中央就把反腐败看成事关执政党存亡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在今年6·25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近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重视腐败问题的一个新的例证。而从公众的意见来看,根据历年的社会舆论调查,大致从1986年起至今,腐败一直位于十大社会不满现象之列,近年来,更是跻身“三甲”。这说明,在反腐这样一个事关执政党执政地位、事关民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以往改革的成果能否巩固、事关以后的改革能否持续的重大问题上,政府和公众之间有着强烈的共识。
认识上的共识不等于策略上的共识,对建立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置疑,反映的主要是在反腐策略上的分歧。我们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反腐问题上相信改革、坚持改革,避免在反腐问题上偏离改革思路的倾向。众所周知,近几年的官员腐败现象,主要集中在土地、金融、矿产等改革不足的经济领域,以及干部人事任命、司法、公共财政资金分配等改革不足的公共领域,什么地方改革得越彻底,什么地方腐败就越少。其实,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不仅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相关,还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具体的反腐败制度有关。一味地将当前的腐败问题简单地归因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缺陷,不符合国际经验事实,也会让我们忽视象建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这样的基本制度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处于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背景下,必须建立起当前阶段反腐败的策略共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府制度改革和建立法治社会。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盲区的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一定会减少。
从长远来看,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持久、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是反腐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从权力制约机制的构成来看,既需要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这样的体制内机构,进一步完善对权力使用过程的内部监督,更需要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等,来实现对权力使用过程的外部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对权力授予过程本身的公众参与和公意决定。这些内容,也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主要内容。我国30年来的改革历程,基本上是一个回避意识形态论争,直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不重视当前反腐制度建设的倾向和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固步自封的倾向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将反腐败的全民共识转化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一步步深化改革,一点点地以制度建设积累改革成果,把反腐过程纳入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中。
第四篇: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我国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从国内经济发展到对外开放,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改革,整个改革开放历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弘。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加快了国家现代化进程和人民富裕幸福步伐,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正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方针的肯定。
回想30多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第五篇:节假日更要杜绝“关不掉”的公车私用
节假日更要杜绝“关不掉”的公车私用中秋佳节,酒楼生意又红火起来。连日来,本报记者蹲点市内各大酒楼,发现不少酒楼都有专设司机席,而酒楼外更有疑似公车的车辆。但是这些车辆都“聪明”地用报纸遮挡车牌,甚至有酒楼贴心地用硬塑料板来协助这些车辆“隐身”。
今年以来,中央、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多次下发通知,要求持久纠正和查处“四风”问题。而中秋国庆前后,更狠刹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请等不正之风。可是,从媒体曝光的现象来看,严打背后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单单与各级政府提倡的严查“四风”相违背,也凸显出某些部门依然对滥用公车的坏习惯仍未彻底改变。
过往的大小节日,一提起公车私用,很多民众都怨声载道。清明节,各祭祀场地公车扫墓屡见不鲜;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拥堵又见公车身影;现在中秋,公车也依然出现在各大团圆饭场所。市民难免疑惑,所谓公车,就是公务用车,既然公众假期相关部门都放假不办公,到底有何“公务”要动用公车出巡?难道与亲朋戚友庆中秋也算公务?答案不言自明。
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的管理制度,不但要在工作日内杜绝公车私用,在节假日更要把公车“关起来”,才能避免把“严
查四风”成为不留痕的一阵风。纪检部门必须动起来,严查各大食肆外遮遮掩掩的公车,一旦发现,就要拿出打击力度,容不得半点宽恕。另外,如果发现有酒楼食肆协助公务用车“隐身”,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杜绝企业为了利益破坏“四风”建设。
公车问题一直是“四风”建设的老大难,假期尤甚。因此,一定要把公车用强而有力的锁“关起来”,把它关在工作日内,关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既然中秋节前后已对相关问题有所曝光,这就让市民有了期待,希望通过节后的整治,公车私用的问题不会延伸到国庆节长假,检验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