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屋说课稿
《小屋》说课稿
团结小学 钱晓红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以“难忘童年”为主体编写的。两篇主体课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园》。小屋的作者通过对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园》是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到快乐地成长是多么幸福与可贵。快乐读书屋一篇课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只玩具熊的美好回忆,从另一个侧面表达难忘童年的感情。“能说会写”让学生说自己的童年,写自己的童年,是对单元主题的拓展,是对学过的3篇文章写法的实际运用。“语文七色光”安排了词语搭配练习和对学过的3篇文章的回忆。“日积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让学生从童年起就应养成的优秀品质。“知识窗”是对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和写作的简要总结。
本单元教学的完成,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还是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境教学法:为激发学生对鲁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调;讲解法:老师通过寥寥数语
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内容向学生讲解、讲述、讲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体会法:通过导读、默读、份角色朗读、感情朗读,让学生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伴随音乐,激趣导入
伴随着这首轻松愉快的歌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回忆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乐 数鸭子)
(2)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后正字音,学生交流汇报易读错的字音。
如:“秫秸”的读音等。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有的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字典理解;有的词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屋里有一铺光光的炕”“地上站着两个箱子”“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等语句,体会小屋内陈设的简陋;从“面对小园有一只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里面有时会出现个小人,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等句子,体会屋子里的一切带给作者的快乐。
2.细读深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二个问题,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相关段落,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从而深刻体会小屋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课文写了作者对童年小屋的美好回忆,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屋内之乐、屋外之乐、读书之乐
3.细读探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三个问题,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习小组中谈一谈: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门“傻傻地踮着脚”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读指导。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鼓励学生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读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广开思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装满童年回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板书:
屋内之乐
屋外之乐怀恋之情
读书之乐
《我和祖父的花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我和祖父的花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示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小朋友的生活,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情感目标: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四、说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花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女作家?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女作家,她叫萧红。通过预习,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尤其是祖父的那座花园,更是令作者魂牵梦绕„„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祖父的这座花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同学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通过对萧红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水到渠成的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3、是呀,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如果老师要在“花园”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它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呢?你从哪感受到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中我紧扣“花园”展开教学。初读课文时,以“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为引子,一下子把同学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使同学们能够自然而然的用书中的词语找到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花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花园,是一个“美丽神奇”的花园,达到初步感受“花园”的目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花园”。
祖父的花园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它给萧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一座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花园;一座“美丽神奇”的花园;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
(一)体会花园的“美丽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美丽神奇。(花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动物、植物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2、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充满了美丽神奇的花园。
3、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二)体会花园的“欢声笑语”。
1、自由读读课文4—14自然段,看看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2)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3)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
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4)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部分的学习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使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趣,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花园中的一部分,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洁亲情而感动。】
(三)体会花园的“自由自在”。
1、出示:15自然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2、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3、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
(1)生自由练读,读出自由自在的活劲儿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3)四个小组分别赛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四个部分。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同学采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同学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
5、是呀,这的的确确是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除此之外,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座花园吗?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学习第15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气。通过学习,同学进入情境,趣味盎然。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会增加学生对花园的喜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情真意切,难忘“花园”。
1、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花园,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2、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3、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4、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一座花园,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是一座美丽神奇、充满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的花园。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第二篇:小屋说课稿
小屋说课稿
小屋说课稿1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xx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七课《跳动的音符》中的音乐小屋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音乐小屋》这首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带着任务听学歌曲,让学生在听、读、唱、动等情感体验中感受歌曲,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的拍击节奏,并在音乐活动中掌握为歌曲伴奏的方法。
2、教学重点:本课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一步一步的教学,所以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地把握,打击乐器的配乐设计。
三、我的设计理念:
本课音乐活动的设计是以“音乐小屋”为主线而展开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即参与音乐小列车→参观“音乐小屋”→丰富“音乐小屋” →我为“音乐小屋”添砖献瓦。在设计本音乐活动时,紧紧地抓住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参与音乐实践,注重学生的表现与创造,将知识的学习融入音乐活动之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游”为主线,让学生在听、唱、动等多项音乐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创造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音乐小屋》的旋律,模仿列车的律动,让学生从愉快的气氛中熟悉歌曲旋律,然后通过邀请卡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小屋的兴趣和好奇,点击课件出示带音乐的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对音乐小屋更加的向往,(我们已经来到了音乐王国,这里好漂亮啊,可是,音乐小屋只欢迎懂音乐、喜欢音乐的孩子,所以音乐小屋要考考我们……)这时出示的节奏是从《音乐小屋》中提出的难点,让学生先自己拍击节奏,给学生自己主动权学习让他们充分的探索,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纠正,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节奏、巩固节奏,同时提出要求,节奏接龙要接的连贯,再把课中的难点句(音乐小屋在欢迎你欢迎我)提出来进行模唱,这样层层深入解决书中的难点!
录音范唱:对学生适当的鼓励(看,音乐小屋出现了,他已经在欢迎我们了,仔细听听,音乐小屋要跟我们说些什么?……)歌曲的学习先进行曲调接龙(出示大歌篇)老师先范唱,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熟悉歌曲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学生跟唱,再以接龙的形式唱曲调(一是降低短时间内唱熟曲调的难度,二是变换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曲调不显得那么枯燥),然后再进行歌词教学,教师先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有感情的跟读歌词,(这样为歌曲的演唱层层的做铺垫)然后再让学生聆听录音,通过在心里记忆旋律,悄悄话的形式填唱歌词,每一阶段都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在填唱歌词时让学生自己找出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再纠正,不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解决了预设中没有想到的会出现唱得不准确的地方。老师范唱,让学生评价与学生唱有什么差别,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的、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演唱,再分组比赛,即可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堂的气氛就更活跃了。
我为《音乐小屋》添砖献瓦环节中,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同时还是让孩子们在设置的情境中去完成,二年级的孩子对三角铁、手铃都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尝试敲击合适的节奏,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两个节奏,全班一起敲击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进行三角铁和手铃的敲击同时为歌曲搬走。最后总结说这次音乐会开得非常成功,音乐小屋里面到处都是开心与快乐,希望同学们经常到音乐小屋来做客,希望音乐能永远给大家带来快乐,让学生听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愉快地走出教室。
小屋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用书,大班《语言表达》中的诗歌《快乐的小屋》。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诗歌《快乐的小屋》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以清新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段,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小动物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本领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一个内容。诗歌鲜明的结构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适合大班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小动物能运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制造快乐。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目标能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小动物能运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制造快乐。
2.活动难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了解各类动物和他们的特长。
物质准备:
1、课件《快乐的小屋》,教学挂图一幅,舒缓的背景音乐,
2、教师绘画一幅大森林的背景图,并将诗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萤火虫、小蜘蛛、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和小蚂蚁制作成可以粘贴的卡片。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课件的出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如:出示小屋:引导幼儿观察你觉得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小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间美丽的小屋变成一间快乐的小屋吗?
2、谈话法。由师生互相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知识迁移法。在幼儿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利用提问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如:这些小动物他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的呢?了解小动物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来打扮小屋。
六、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获得知识体验。幼儿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听这一途径,所以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多听,从而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2、讲述法。让幼儿多讲、反复讲,练习次数增多,从而来记住和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演法:通过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现诗歌的寓意,更加深了对诗歌的意境感受与理解。如:念到你扮演的小动物,你就做相应的动作。
七、说教学活动设计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观察讲述,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提问:出示小屋:你觉得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小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间美丽的小屋变成一间快乐的小屋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讲述)(这里两个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二、欣赏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放课件:快乐的小屋。教师:用鹅卵石搭建的小屋虽然漂亮,可我觉得还不够完美,看,屋子里黑黑的,窗子上光光的,周围也没有花草,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装饰这间小屋?这间小屋也吸引了一些小动物们,它们也想来装饰这间小花屋,咱们来看看都有谁好吗?(出示图片:蜘蛛,小蜘蛛会怎么装饰小花屋,它有什么本领?)逐一出示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小蚂蚁图片,并用诗歌中的语言说每一个小动物怎样打扮小屋。
2、完整欣赏课件:这些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花屋,大家都感到很快乐,很高兴。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做的事编成一首诗歌好不好?
(这个环节中有效地运用课件,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他们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
的过程中学习、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学习诗歌,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播放背景音乐,师朗诵诗歌。(背景音乐的运用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从而能更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
提问:这些小动物他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的呢?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应图片,加深幼儿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分析小动物制造快乐的共同点,了解小动物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来打扮小屋。(这个环节,在孩子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理解诗歌)
2、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小动物的好方法好吗?幼儿朗诵(根据幼儿朗诵情况及时地指导)
3、幼儿进行诗歌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肯定。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好吗?念到你扮演的小动物,你就做相应的动作。(此环节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诗歌。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突破了重难点)
四、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1、师:在这首诗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对,大家帮助了小花屋,把小花屋装扮的更漂亮了,大家都觉得很快乐,小花屋也觉得很快乐。那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什么是最快乐的?你做什么事情时会觉得很快乐?(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快乐的事情,对,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刚才小动物们装扮了一间快乐的小屋,那我们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装扮一间属于自己的快乐的小屋?
3、老师在活动区也准备了一间小屋,我相信用我们的双手装扮的小屋,小朋友们会更快乐。跟音乐出教室。(本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迁移的机会,通过谈话,幼儿知道小动物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本领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进一步理解了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束,如果能引起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幼儿实际生活中,那么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教育价值是无价的。)
小屋说课稿3
说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第一课时《音乐小屋》。《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
说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说教学难点:
1.解决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应用。
2.歌曲中的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的把握。
3.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等。
说教学方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小屋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3.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节奏练习。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谈话法,然后弹一段旋律给学生听,初步掌握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拉近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设计门铃声,引入欣赏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为突破歌曲难点做的铺垫,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还初步感受了单簧管演奏出的欧洲舞蹈的风格,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歌曲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来表达对歌曲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四)合作创编歌词
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让生谈感受。最后整节课在《单簧管波尔卡》乐曲声中愉快的结束,希望孩子们回忆起这节课的时候心中满是开心与快乐!。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小屋说课稿4
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册16课《童话里的小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童话里的小屋》是一节富有童趣和美好情感的设计应用课。童话一直是孩子们向往的东西,为他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童话中,那种纯真、可爱、美好的情感将成为本课的主调,并将这种情感转化成小屋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童话世界里奇丽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将是小屋的特色。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之后,利用废旧材料的自然形态(如六面体纸盒、圆柱体易拉罐等),或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略作加工,用折,撕,剪,贴,画等方法来创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的形态,通过已有的绘画、折纸等美术手段,将其变成外形富有变化的房子。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等材料,通过多种手段创造形状各异的小屋,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造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童话里小屋的特点,自主探究小屋的制作方法,合作进行小屋的创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童话般美好的情感下去创造,在创作中去体验美好情趣和造型活动的乐趣,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培养学生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变废为宝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的创作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难点:房屋的造型设计制作与色彩装饰
教具准备:范作、课件、部分材料
学具准备:纸盒、易拉罐、彩笔、蜡笔、彩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认清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拆范作、组合范作的尝试,研究制作方法。2、分组教学法;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集思广益,增加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问题的密度,提高课堂效益。3、“情境教学法”创设浓厚的童话情景,从动画片中童话小屋的欣赏,到童话小屋范作的拆、分,和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构思设计小屋,最后编讲一个童话故事。使童话贯穿始终。4、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了解小屋的特点,总结制作步骤,评价作品。5、鼓励教学法;在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创作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鼓励,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三、说学法:
学生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看过大量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等动画片,,但是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动画片,看过的却寥寥无几。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所以,孩子们对童话里的这些小屋没有多深的印象,根据这些情况,决定在引导阶段,给学生提供童话中的小屋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在制作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能通过观察、拆、分范作自己研究出制作方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美,观察范作为自己的初步尝试作准备和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制作小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现代意识。在竞争与合作中,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拆、分老师的范作,自己研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学会评价与争议;在作业展评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并通过评价,提高本学科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构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组织阶段;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创作阶段;评价阶段;课后拓展六个环节组成。其中发展阶段有引导分析,启发想象;分析范作,探究做法;观察材料,构思作品三部分。
一. 组织阶段;
检查学生用品,稳定秩序。 目的是培养学生准备学习用具的良好常规习惯,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状态,为上课作好准备。
二. 导入阶段;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童话故事。”课件播放《灰姑娘》有小屋的动画片段,并告诉学生看完以后回答老师:“这是哪个童话故事?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她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运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动脑筋,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童话里的小屋》”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通过课件动画片的播放,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动画片的那种美仑美涣的意境中,感受童话中小屋的美。观察小屋,更好地让生了解和发现童话故事中小主人的居住房屋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也确立了学生实践主体地位。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分析,启发想象
课件播放的动画片片段,最后定格四个小屋。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再来观察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些小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屋有门、窗、墙壁、屋顶、烟囱几部分,各部分有圆、方等形状,色彩鲜艳独特。并请个别学生想象“你觉得小屋的门、窗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回答后总结。
学生了解童话里的小屋的组成部分,感受小屋各部分造型的与众不同和色彩独特的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分析范作,探究做法
师以“小朋友,请研究桌子上的小屋,拆一拆,分一分,再组合起来,观察是用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看谁观察的仔细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来激发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小屋的制作方法。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并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演示做法。如:把易拉罐做墙壁,橡皮泥粘上做窗户,彩纸卷成圆锥形做屋顶。把方形纸盒翻过来做墙壁,先定好门、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绘画或剪贴、撕贴、橡皮泥塑造的方法来制作小屋,装饰完之后,重新使纸盒回到原来的立体状态,变成童话里的小屋。演示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步骤,此时问学生“你认为小屋的制作可分为那几步?”总结学生发言,并板书:构思、组合、装饰。
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拆、分老师的范作,主动思考和探究小屋制作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引导创造奠定基础。师生互动展示制作方法,总结步骤,体现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体现。
3、欣赏课本,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以“你最喜欢哪座小屋,它的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小屋的造型设计和色彩特点。 任何创造来说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课本中范画的讨论和欣赏,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童话中小屋的奇丽造型和艳丽色彩。师生的谈话使学生明白了小屋的造型设计、色彩特点和材料的综合运用,也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眼界。
4、观察材料,构思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材料,“你想为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设计制作一座小屋呢?思考你的材料可以做一个什么形状的屋顶,什么样的屋顶、窗户、门?用什么来装饰?” 组织学生在小组自由讨论,互相说想法和作法。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根据材料构思。学生发言后,师提出合理建议,并鼓励学生。 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设计制作一座小屋,寄托了孩子们的愿望,面对这些童话角色,使本课的童话意味更浓。而制作前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而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和情感积累产生联想,拓宽想像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这一环节师生的谈话交流,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师深入小组和师生交流时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
五、创作阶段;
组织学生制作小屋,在学生制作的时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制作。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尝试。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时的安全和保持环境的卫生。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体纵向的进步。及时给予展示,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六、评价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展示。先请个别学生讲解自己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进行自评,再小组合作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进行师生互评。 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将美术课程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发展。根据所小组内不同的小屋编讲出故事,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开展评价活动,体验学习乐趣,贯穿童话意味。而师生互评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课后拓展;
回家后思考:除了小屋,纸盒等废旧物品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在作品做完之后,整理东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课后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创造空间,也对学生进行了变废为宝的思想教育。收拾和整理,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束本课。
小屋说课稿5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的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人问题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本课教学难点是:
进行个性化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感悟。
本课的教学准备:
课件
本课的教学时间是:
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桃林,放松心情,感受快乐,让我们开始愉快的旅程。
新授部分,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
初次读文: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再次读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次读文:默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情节谈感悟。
进而根据这篇课文“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顺序,深入分析作者“好奇——得到信任——信任他人——喜悦”的情感体验。亲切、真诚、热情中饱含着信任,大于盛桃的篮子、高于装钱的箱子,体现出主人金子般的品格。
本环节设立教学预案:
学生谈感悟时,可能会打乱文章的顺序来说感受,无论学生从最后、从中间还是从开头说哪一个情节,教师都要充分驾驭课堂,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最后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信任”的涵义,桃林里没有秤,唯一的秤就是——信任。
以上是本课设计的主体部分,教师重点放在个性化理解,也就是第三次读文感悟这个环节。
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信任”的意义,体会桃林主人的人格力量。并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与人之间有关“信任”和“不信任”的事情来升华情感。
最后,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真实的有关“信任”主题的故事,来阐述“信任他人”的美好境界,将本课推向高潮,让我们用“信任”的情感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我可能随机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屋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小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作者通过对童年时居住了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起到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童年时光、热爱生活的作用。
2.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中思、读中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在悟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文章语言优美,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特别是作者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自己童年的乐趣。怀着对童年的美好朗读课文,读出对童年的迷恋和难忘。
4.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鼓励学生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以本课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德育目标: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5.教学重点、难点:
我以《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依据,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本课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受到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教育。
精心制作了与课文相对应的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自读自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以读代讲,在读中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能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受到教育,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开阔思维,使表达更精准。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利用儿歌《数鸭子》导入法,这样既轻松,又活跃,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教学中来。进而初步引起学生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接着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和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向往,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汇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写顺序,并且分出段落、概括段意。
环节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尊重学生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中“谁愿意读描写小屋的段落?愿意的站起来读。”“谁来说一下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已的天地。有意识地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现在有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地位,培养自主、主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了解小屋外部设施、内部陈设、外面精彩世界、屋中藏书和泪别小屋这些情景,进而令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了解前后呼应的写法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法
环节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家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在教师的启迪下,在美妙的情境中,学生纷纷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环节五、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不仅对本节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教学推向高潮,而且还将延伸至课后,乃至课外。因此,此环节我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悟。
环节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自己童年趣事或难忘的事。
通过作业使学生达到巩固提高、进步感悟,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初步掌握前后呼应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受到珍惜美好时光和热爱生活的教育。我处处先学生之想而想,后学生之乐而乐。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我爱小屋(1)→直抒胸臆
简陋外部设施
内部陈设
11.小屋美好回忆神奇精彩世界
(2—12)屋中藏书
难舍泪别小屋
怀恋小屋(13—14)→抒发情感
小屋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以“难忘童年”为主体编写的 。两篇主体课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园》。小屋的作者通过对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园》是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到快乐地成长是多么幸福与可贵。快乐读书屋一篇课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只玩具熊的美好回忆,从另一个侧面表达难忘童年的感情。“能说会写”让学生说自己的童年,写自己的童年,是对单元主题的拓展,是对学过的3篇文章写法的实际运用。“语文七色光”安排了词语搭配练习和对学过的3篇文章的回忆。“日积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让学生从童年起就应养成的优秀品质。“知识窗”是对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和写作的简要总结。
本单元教学的完成,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还是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境教学法:为激发学生对鲁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调;讲解法:老师通过寥寥数语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内容向学生讲解、讲述、讲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体会法:通过导读、默读、份角色朗读、感情朗读,让学生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伴随音乐,激趣导入
伴随着这首轻松愉快的歌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回忆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乐 数鸭子)
(2)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间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后正字音,学生交流汇报易读错的字音。
如:“秫秸”的读音等。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有的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字典理解;有的词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屋里有一铺光光的炕”“地上站着两个箱子”“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等语句,体会小屋内陈设的简陋;从“面对小园有一只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墙上挂一面拥满半边花儿的镜子,里面有时会出现个小人,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那个小人儿竟是我。”等句子,体会屋子里的一切带给作者的快乐。
2.细读深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二个问题,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相关段落,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从而深刻体会小屋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课文写了作者对童年小屋的美好回忆,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屋内之乐、屋外之乐、读书之乐
3.细读探究,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第三个问题,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习小组中谈一谈: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门“傻傻地踮着脚”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读指导。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鼓励学生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读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广开思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装满童年回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板书:
屋内之乐
屋外之乐怀恋之情
读书之乐
小屋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小班的语言活动《叶子小屋》。
故事讲述的是:一天小姑娘小馨在院子里面玩耍,突然下起雨来了,小馨赶紧躲到树叶下面的树丛里,这里的树叶很多,就像一间叶子小屋,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个“不速之客”:螳螂、蝴蝶、金龟子、瓢虫、蚂蚁等,小馨和它们成了好朋友,一起分享着这间特殊的小屋,分享房子里的温暖和快乐!
最后,雨停了,小馨和伙伴们说再见,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整个故事非常简单,但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认同的;能够吸引和打动幼儿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在院子里玩耍时,常常看见孩子们对院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非常感兴趣,有时还会和小动物们对话,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想象游戏。所以我选择了这节小班语言活动《叶子小屋》,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为本活动预设了以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愉快的欣赏故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
2、愿意帮助动物朋友,体验用树叶任意组合为动物朋友制作叶子小屋。
活动的重点是:对故事感兴趣,喜欢故事中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能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
活动的难点是:带领幼儿进入故事空间,激发幼儿多说、多思考,活动过程流畅、完整。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策略与方法:
1、设置悬念法。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没有直接讲述故事,而是幼儿先观看《叶子小屋》的绘本封面,通过幼儿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了解、去想象,增加了故事本身的悬念,也增加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音乐衬托法。教师在启发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的同时,播放清新的,带有雨点敲打声音的音乐,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很快就能走进小馨的意境当中。
3、幼儿先述法。接下来,教师还是没有把要讲的故事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两两一组自由组合,通过分析想象后,由一名代表上前来把图片内容讲述给大家听,增加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情境表演法。由一名幼儿扮演小馨,其他的幼儿手持道具或戴头饰表演小昆虫,幼儿亲自体验小馨在叶子小屋里和小昆虫们一起活动、对话的情景。
5、手工实践法。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齐全的树叶和小昆虫即可贴图片,放手让幼儿自己制作心中所想象的叶子小屋,是孩子们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尊重幼儿,关注幼儿,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鼓励幼儿理解故事,大胆讲述,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结合音乐、表演、手工等活动增加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各种感官体验!
活动的设计和过程肯定存在不足,请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附:故事《叶子小屋》
有一天,小馨在院子里玩耍,啪!突然一滴小雨点打到她的脸颊上。“哇啊——好凉喔!”接着,啪、啪、啪 ,雨滴又打到小馨的鼻尖和手脚上。“不过,没关系!因为小馨有个可以躲雨的小房子。” “你看,叶子做成的屋顶很棒吧!”
可是,有只螳螂已经比小馨早一步躲进了房子里。“讨厌,讨厌。不要过来,到那边去。”
螳螂真的把脸转过去了。这时候,突然……一只白蝴蝶,翩翩地飞进小馨的房子。“在这里安全噢,不会被雨淋到了。”窸窸窣窣,窸窸窣窣一只小金龟子从叶子后面爬了出来。“原来是小金龟子呀,吓了我一跳!没想到你也在房子里啊。”
正说这,一只瓢虫嗖地停在小馨的头上。“大家好像一家人喔。” “啊,蚂蚁。小蚂蚁,你也进来休息一下嘛!面包会淋湿呦。”
“啊,天晴了。”“你们看,雨已经停了。”小馨对叶子小屋里的朋友们说:“我要回我真正的家了,大家也回去吧,妈妈在等着你们呢。”
附:《叶子小屋》教案
【活动目标】
1、愉快的欣赏故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
2、愿意帮助动物朋友,能用树叶任意组合为动物朋友制作叶子小屋。
【活动准备】
1、图片14张(片头大图片、故事图片)
2、《叶子小屋》课件一份
3、音乐磁带
4、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若干
5、胶棒、小昆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片头图片,请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猜测要讲的故事。
1、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自然的走进故事的情境。
2、引导幼儿说出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分发图片,请幼儿代表上前来讲述故事内容。
请幼儿自由组合成8个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为大家讲述自己组拿到的故事图片的内容。
三、教师把幼儿手中的图片组合在一起,完整的讲述一遍《叶子小屋》的故事。
1、请幼儿观看图片,想象小馨在院子里的活动,在叶子小屋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提问幼儿:故事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
四、播放FLASH课件,请幼儿找找哪些昆虫朋友到小馨的叶子小屋里面躲雨了?
请幼儿分别用道具饰演小馨和叶子下面的小昆虫,以及和小昆虫们的精彩对话。
五、为昆虫朋友们制作叶子小屋。
1、请幼儿选择各种不同的叶子,发挥想象为动物朋友们制作叶子小屋。
雨还不停地下,许多小昆虫想到叶子小屋里来躲雨,可屋子太小了,我们一起来造一间更大的小屋,让更多的动物朋友们来躲雨吧!
请幼儿选择不同的树叶将它们粘帖成小屋,选择不同的颜色将叶子装扮起来,以及为叶子小屋设计一些家具等。
2、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画,给大家讲述“叶子小屋”的故事。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孩子一起做一个仿真的“叶子小屋”,大家一起躲进小屋来玩叶子小屋的游戏。
2、观察各种小昆虫,看看它们下雨的时候都是如何避雨的。
小屋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哦,林中那间小屋》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抒情歌曲。讲述了一位老人及其下一代护林保林的工作。歌颂了看似平凡的工作,实质上反映出护林人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
1、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及对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绿者的崇敬之情。
(2)、感受音乐要素在这首歌曲中的运用,探究音乐语言的表达特点,提高声音表达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体材的简单分类以及我国的植树节日。
2、教学重点:
(1)、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突出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习用抒情柔美、充满激情、连贯圆润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3、教学难点:
歌曲中大跳音程和变化音的音准、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二、说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将音乐融入自然,开拓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生活与自然相结和谐相处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情绪及表达手段,深入理解主题。同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采取对比、情境等教学手段。课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老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青山绿林中,有那么一间小木屋(出示课件),那里曾经居住着一位老人,他默默的守护着这片树林让这里变得青山连绵绿浪起伏(出示课件),树木长得又高又大。可是如今,栽树的老人已经长眠在沃土,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守护着这片树林。他也将他守护森林的责任传承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继续守护着这片可爱的美丽的树林。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献。今天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那些林中的护林绿者,来怀念那位用一生来守护森林的老人。
二、揭示课题、学习新歌《哦,林中那间小屋》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聆听新歌曲范唱。
(1)、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绪是怎样的?(生答:歌曲旋律是优美的,歌曲情绪是抒情的。)
(2)、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高潮在哪个乐段?(生答: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歌曲的前16小节,也就是说从歌曲的开头至歌词为“绿浪起伏”处。第二乐段是从歌词的“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至歌曲的结尾处。高潮部分在第二乐段。
2、学唱旋律
(1)、让学生再次感受这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同时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哼唱歌谱。
(2)、在初步感受新歌旋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或是找一找在这首新歌曲里有没有我们已经熟悉了的旋律或是乐句。
(3)、提示学生用轻柔的歌声跟琴声整体视唱新歌谱(复唱几遍,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出附点音符、换气记号以及大跳音程的音准等演唱要求,尤其是第二乐段要多加强练习和指导)。
4、学唱歌词
分段填词学唱:在分段学唱的过程中将歌曲处理有机的、自然的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新歌曲学会的同时,也诞生了一个二度创作的音乐作品。这样做一来能激发学生学习新歌曲的兴趣和热情,二来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师指导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唱第一乐段:(可以先学唱第一段歌词,也可以两段歌词一起学唱)
a、指导学生慢速轻声学唱(学唱的遍数根据学情而定)。
b、启发学生用中速较有情的声音学唱
c、激发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演唱(第一段歌词采用一领众哼或女领男哼的形式演唱,用中弱的力度,仿佛在叙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
要求:歌曲第一乐段我们用中弱的力度,仿佛在叙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要唱出微风吹拂树林,树叶在叙述两代造绿、互绿者的感人故事的意境。
(3)、学唱第二乐段:(采用轮唱齐唱的形式演唱)。
a、指导学生慢速轻声填词学唱(学唱的遍数根据学情而定)。
b、激发学生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歌唱(但不要喊叫)。
c、指导学生采用轮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茂密的森林难忘老人”用轮唱,其他都用齐唱形式。尾声处用减慢减弱的声音和轮唱、合唱的形式演唱)。
要求:用轮唱形式唱出森林里树木的茂密和高大的层次感,用齐唱的形式唱出怀念老人那犹如“林涛翻腾”激动心情的情境。最后的哼鸣轻声演唱,表现意犹未尽之感。
(3)、完整连唱、演唱全曲:
a、按照前面歌曲学唱和处理的要求完整连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
b、教师指挥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演唱形式为:在新歌曲演唱之前加上配乐朗诵(一男生有激情的朗诵歌词内容,全体学生轻声哼唱新歌旋律做背景音乐),之后,女生领唱第一段歌词的第一乐段进入(男生也可以哼鸣),第二乐段的要求同前(轮唱、齐唱),以次掀起新歌学唱的高潮。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我们从一个护林工人及儿子,感受到了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献。在我们用歌声赞美他们的同时,让我们将歌声和语言化为行动,只要我们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那么这世界将更美好。
第三篇:快乐小屋说课稿
大班诗歌《快乐的小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用书,大班《语言表达》中的诗歌《快乐的小屋》。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诗歌《快乐的小屋》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以清新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段,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小动物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本领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一个内容。诗歌鲜明的结构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适合大班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小动物能运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制造快乐。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目标能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小动物能运用自己的特长为别人制造快乐。2.活动难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了解各类动物和他们的特长。物质准备:
1、课件《快乐的小屋》,教学挂图一幅,舒缓的背景音乐,2、教师绘画一幅大森林的背景图,并将诗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萤火虫、小蜘蛛、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和小蚂蚁制作成可以粘贴的卡片。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课件的出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如:出示小屋:引导幼儿观察你觉得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小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间美丽的小屋变成一间快乐的小屋吗?
2、谈话法。由师生互相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知识迁移法。在幼儿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利用提问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如:这些小动物他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的呢?了解小动物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来打扮小屋。
六、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获得知识体验。幼儿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听这一途径,所以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多听,从而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2、讲述法。让幼儿多讲、反复讲,练习次数增多,从而来记住和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演法:通过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现诗歌的寓意,更加深了对诗歌的意境感受与理解。如:念到你扮演的小动物,你就做相应的动作。
七、说教学活动设计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观察讲述,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提问:出示小屋:你觉得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小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间美丽的小屋变成一间快乐的小屋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讲述)(这里两个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二、欣赏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放课件:快乐的小屋。教师:用鹅卵石搭建的小屋虽然漂亮,可我觉得还不够完美,看,屋子里黑黑的,窗子上光光的,周围也没有花草,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装饰这间小屋?这间小屋也吸引了一些小动物们,它们也想来装饰这间小花屋,咱们来看看都有谁好吗?(出示图片:蜘蛛,小蜘蛛会怎么装饰小花屋,它有什么本领?)逐一出示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小蚂蚁图片,并用诗歌中的语言说每一个小动物怎样打扮小屋。
2、完整欣赏课件:这些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花屋,大家都感到很快乐,很高兴。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做的事编成一首诗歌好不好?
(这个环节中有效地运用课件,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他们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学习诗歌,能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播放背景音乐,师朗诵诗歌。(背景音乐的运用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从而能更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
提问:这些小动物他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的呢?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应图片,加深幼儿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分析小动物制造快乐的共同点,了解小动物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来打扮小屋。(这个环节,在孩子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理解诗歌)
2、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小动物的好方法好吗?幼儿朗诵(根据幼儿朗诵情况及时地指导)
3、幼儿进行诗歌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肯定。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好吗?念到你扮演的小动物,你就做相应的动作。(此环节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诗歌。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突破了重难点)
四、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1、师:在这首诗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对,大家帮助了小花屋,把小花屋装扮的更漂亮了,大家都觉得很快乐,小花屋也觉得很快乐。那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什么是最快乐的?你做什么事情时会觉得很快乐?(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快乐的事情,对,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刚才小动物们装扮了一间快乐的小屋,那我们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装扮一间属于自己的快乐的小屋?
3、老师在活动区也准备了一间小屋,我相信用我们的双手装扮的小屋,小朋友们会更快乐。跟音乐出教室。(本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迁移的机会,通过谈话,幼儿知道小动物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本领让小屋变成快乐的小屋,进一步理解了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束,如果能引起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幼儿实际生活中,那么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教育价值是无价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
第四篇:《童话里的小屋》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册16课《童话里的小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童话里的小屋》是一节富有童趣和美好情感的设计应用课。童话一直是孩子们向往的东西,为他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童话中,那种纯真、可爱、美好的情感将成为本课的主调,并将这种情感转化成小屋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童话世界里奇丽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将是小屋的特色。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之后,利用废旧材料的自然形态(如六面体纸盒、圆柱体易拉罐等),或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略作加工,用折,撕,剪,贴,画等方法来创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的形态,通过已有的绘画、折纸等美术手段,将其变成外形富有变化的房子。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等材料,通过多种手段创造形状各异的小屋,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造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童话里小屋的特点,自主探究小屋的制作方法,合作进行小屋的创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童话般美好的情感下去创造,在创作中去体验美好情趣和造型活动的乐趣,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培养学生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和变废为宝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的创作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难点:房屋的造型设计制作与色彩装饰
教具准备:范作、课件、部分材料
学具准备:纸盒、易拉罐、彩笔、蜡笔、彩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认清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拆范作、组合范作的尝试,研究制作方法。
2、分组教学法;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集思广益,增加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问题的密度,提高课堂效益。
3、“情境教学法”创设浓厚的童话情景,从动画片中童话小屋的欣赏,到童话小屋范作的拆、分,和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构思设计小屋,最后编讲一个童话故事。使童话贯穿始终。
4、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了解小屋的特点,总结制作步骤,评价作品。
5、鼓励教学法;在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创作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鼓励,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三、说学法:
学生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看过大量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等动画片,但是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动画片,看过的却寥寥无几。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所以,孩子们对童话里的这些小屋没有多深的印象,根据这些情况,决定在引导阶段,给学生提供童话中的小屋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在制作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能通过观察、拆、分范作自己研究出制作方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美,观察范作为自己的初步尝试作准备和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制作小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现代意识。在竞争与合作中,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拆、分老师的范作,自己研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学会评价与争议;在作业展评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并通过评价,提高本学科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构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组织阶段;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创作阶段;评价阶段;课后拓展六个环节组成。其中发展阶段有引导分析,启发想象;分析范作,探究做法;观察材料,构思作品三部分。
一.组织阶段;
检查学生用品,稳定秩序。目的是培养学生准备学习用具的良好常规习惯,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状态,为上课作好准备。
二.导入阶段;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童话故事。”课件播放《灰姑娘》有小屋的动画片段,并告诉学生看完以后回答老师:“这是哪个童话故事?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她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运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动脑筋,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童话里的小屋》”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通过课件动画片的播放,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动画片的那种美仑美涣的意境中,感受童话中小屋的美。观察小屋,更好地让生了解和发现童话故事中小主人的居住房屋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也确立了学生实践主体地位。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分析,启发想象
课件播放的动画片片段,最后定格四个小屋。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再来观察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些小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屋有门、窗、墙壁、屋顶、烟囱几部分,各部分有圆、方等形状,色彩鲜艳独特。并请个别学生想象“你觉得小屋的门、窗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回答后总结。
学生了解童话里的小屋的组成部分,感受小屋各部分造型的与众不同和色彩独特的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分析范作,探究做法
师以“小朋友,请研究桌子上的小屋,拆一拆,分一分,再组合起来,观察是用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看谁观察的仔细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来激发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小屋的制作方法。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并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演示做法。如:把易拉罐做墙壁,橡皮泥粘上做窗户,彩纸卷成圆锥形做屋顶。把方形纸盒翻过来做墙壁,先定好门、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绘画或剪贴、撕贴、橡皮泥塑造的方法来制作小屋,装饰完之后,重新使纸盒回到原来的立体状态,变成童话里的小屋。演示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步骤,此时问学生“你认为小屋的制作可分为那几步?”总结学生发言,并板书:构思、组合、装饰。
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拆、分老师的范作,主动思考和探究小屋制作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引导创造奠定基础。师生互动展示制作方法,总结步骤,体现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体现。
3、欣赏课本,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作品,以“你最喜欢哪座小屋,它的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小屋的造型设计和色彩特点。任何创造来说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课本中范画的讨论和欣赏,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童话中小屋的奇丽造型和艳丽色彩。师生的谈话使学生明白了小屋的造型设计、色彩特点和材料的综合运用,也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眼界。
4、观察材料,构思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材料,“你想为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设计制作一座小屋呢?思考你的材料可以做一个什么形状的屋顶,什么样的屋顶、窗户、门?用什么来装饰?” 组织学生在小组自由讨论,互相说想法和作法。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根据材料构思。学生发言后,师提出合理建议,并鼓励学生。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设计制作一座小屋,寄托了孩子们的愿望,面对这些童话角色,使本课的童话意味更浓。而制作前的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而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和情感积累产生联想,拓宽想像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这一环节师生的谈话交流,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师深入小组和师生交流时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
五、创作阶段;
组织学生制作小屋,在学生制作的时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制作。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尝试。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时的安全和保持环境的卫生。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体纵向的进步。及时给予展示,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六、评价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展示。先请个别学生讲解自己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进行自评,再小组合作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进行师生互评。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将美术课程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发展。根据所小组内不同的小屋编讲出故事,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开展评价活动,体验学习乐趣,贯穿童话意味。而师生互评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课后拓展;
回家后思考:除了小屋,纸盒等废旧物品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在作品做完之后,整理东西,收拾桌面及地面。课后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创造空间,也对学生进行了变废为宝的思想教育。收拾和整理,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束本课。
第五篇:爱心小屋
爱心小屋充满阳光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我校是101号青爱小屋,于2010年11月10日设立,小屋总面积200余平方米,共四个室:心理驿站两间,青爱书吧一间,社团活动室三间。青爱小屋的建成深受师生的欢迎,成为师生心灵的憩园,学生成长的快乐天地。
一、开学初中心校韩国财校长都到我校召开了青爱小屋工作推进会,具体部署安排了本学期的工作和任务。
二、借“创全国特色小屋”的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青爱小屋“十个一功能”之“牌”“房”“师”“书”“课”“影”“功”的探索。其中:
1.3月1日至10日为我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日。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和提升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为此,我校开展感恩母亲节主题系列活动。
(1)母亲节宣读致妈妈的一封信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妈妈给与的,妈妈是伟大而无私的。妈妈的笑容,永远是世界上最和煦的阳光;妈妈的汗水和泪珠,永远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珍珠;妈妈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风霜雪雨的刻痕;妈妈的画像,是温柔和坚强的象征。(2)制作感恩母亲手抄报和贺卡
2.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4月19日中午1:00,在校长张宇宏的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由我校的心理教师张静老师主讲,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快乐的记忆留在心里》专题讲座。全体 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和全校共计80余名留守儿童参与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经过学校的精心策划,在张静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就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疏导,张老师用丰富幽默的语言,让孩子们知道了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一起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敞开心扉,不要有心理负担,要多和朋友和老师交流,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师生的互动很有感染力,孩子们在愉快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3.关心爱护,热情资助。
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爱护,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希望。让他们树立信心,懂得:艰辛知人生,奋斗成事业.,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6月18日全校41名教师为我校贫困学生捐款1000余元,并为贫困学生胡忠艳、黄晶晶、李萍等5名买来衣服、鞋及学习用品等,带着党的温暖走进这5名学生的家中。把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向家长作以汇报,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6月23日为庆祝建党93周年,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队的热情,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举办“童心向党”中华优秀童谣儿歌传唱歌咏比赛。比赛在一年组同学演唱的《红星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中拉开帷幕。各个班级的同学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表达了对党和伟大祖国的无限祝福和热爱。《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歌声与微笑 》、《国家》、《卢沟谣》……一曲曲悠扬动听的红歌激起了师生们的共鸣,同学们意气昂扬,声音嘹亮,充分展示了当代少先队员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和拳拳之心,为建党93周年献上了一份饱含真情的礼物。
5.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
4月20日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团成员到村屯残疾人、老党员和空巢老人家中打扫卫生、做家务,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幸福。
6.高年级青春期教育专题讲座
为了让高年学生及时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年4月6日下午下午,三合中心小学为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本期讲座由学校主抓青爱工作黄老师负责,黄老师根据目前学生存在的各种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当前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们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如何注重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掌握与异性交往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她们快乐、平稳的度过青春期,有效地避免青春期所引起的种种心理、生理的困惑以及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积极寻求指导帮助。这次青春期的教育讲座,为学生揭开了青春期神秘的面纱,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让学生正视自己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从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生活,懂得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健全人格、学好本领的“金色年华”。
7.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4月11日下午,全体教师共同来聆听教导主任张静的心理健康讲座——《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张主任通过三个方面的解析:“平等——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学习—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与学生相处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这场给我们带来完美理论加实践结合的讲座,深深的触动了在场的每位老师,大家一致表示,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会运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8.“携手、合作”铺就孩子成长之路
为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交流,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我校 于5月15日下午在各班级召开家长会。此次家长会以“态度、习惯”为主题。老师精心准备了教学专家的讲座视频、孩子的心里话,同时让家长站上讲台,讲述自己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树立端正的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会上,家长们积极发言,让到会家长听得频频点头。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上,更多家长畅谈了教育孩子中感动的事,部分家长还把教育孩子时遇到的的困惑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老师仔细分析了孩子在阶段性检测中的得失,交流了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通过这次的会议,不仅让老师对家长的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亦为家长间的沟通搭建了新的桥梁。同时,也引起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部分家长还针对此次家长会写了自己的反思,总结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相信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以上是我校青爱小屋本学期开展爱心教育的活动内容,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工作,在今后青爱工程和青爱小屋的各项活动中坚持做到活动丰富,形式多样。努力践行十项功能:“牌房师书课,社影讲家功”。
爱心小屋充满阳光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二0一五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