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

时间:2019-05-14 16: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

第一篇: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关于职工食堂费用如何核算这个问题发现观点很多,有的认为记入管理费用,有的认为应付福利费。具体应放在哪个科目核算?我原来的观点是记入应付福利费,但也无法说清核算的依据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查找了一些资料,认为要具体说明这个问题,应从税法和会计

制度上确定依据。(从当前适用的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角度分析)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二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单纯分析食堂费用如何核算,不考虑企业对职工就餐是否收取费用。二是免费或有偿提供就餐的情况。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决定第二个方

面的基础。

一方面:

我们先来确定企业会计制度是如何规定的,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支付的职工医疗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在应付福

利费的借方反映。

按此说明很难说清食堂费用是否应在此科目核算。本人又查找一些资料,对职工福利费的相

关规定是这样的:

职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应在卫生保健、房租价格补贴、生活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设施,以及不列入工资发放范围的各项物价补贴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和权益,这是根据国家规定,为满足企业职工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而建立制度。职工福利的资金来源,主要

是从企业提出的职工福利费和住房补助基金。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

1、职工医药费 ;

2、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是指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

包括因公或非因工负伤、残废需要的生活补助

3、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

4、集体福利的补贴;

5、包括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与收入相抵

后的差额的补助,以及未设托儿所的托儿费补助和发给职工的洗理费等;

6、其他福利待遇:主要是指上下班交通补贴、计划生育补助、住院伙食费等方面的福

利费开支。

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

1、退休职工的费用;

2、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

3、职工劳动保护费;

4、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领取到补助;

5、职工的学习费;

6、职工的伙食补助费;

根据以上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属于福利费的支出范围,而食堂并不在所列的福利设施中,这点正好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的规定相符。大家可查询一下《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该办法的第十九条第一款提到了只有“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的费用在应付福

利费中列支不得税前扣除,其中也不包含食堂。

按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食堂并没有相关的法规规定是属于企业的福利部门,也没有制度要求将其发生的费用成本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特别是税法中没明文的规定。因此,实务中应可以将食堂产生的费用,包括食堂人员工资,购买粮食、蔬菜等费用记入管

理费用等科目税前列支。

但在实务中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食堂的采购大多没有正式的发票,如果直接在费用中列支,则为白条列支,要进行纳税调整。在考虑时我突然想到了酒店是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由于没涉及过,我就与税务局的朋友进行了沟通,经了解酒店一般均由市场***(大型市场现均提供代开票),市场收取1.5%的手续费(可能各地不一致)。收购农产品不用纳税,成本仅仅增加了手续费,但从税收成本的角度讲还是值得,为什么这么说,举例说明:例如一个企业食堂全年采购1万元,如果这个单位是盈利单位,没有发票入账则要纳税调整,多纳33%的所得税,成本就是0.33万元,如果索取发***,成本只有0.15万元,因而对盈利企业而言是值得的。如亏损企业,就要分情况处理,如果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仍是负数,则无

须开票;如果纳税调整后应纳税的则可自行测算纳税成本,决定是否代开票入账。

另一方面:

以上仅仅分析了食堂费用核算的主要科目问题,接下来深入分析就是食堂发生费目的有二:一是解决内部职工的就餐问题;二是招待单位的客户。首先说说第二种情况招待单位的客户,如果食堂费用有用于招待单位的客户,纳税时应将食堂费用中相应的部分纳入交际应酬费进行计算是否超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合法的发票(有此地方税务机关同意企业可以编制自制凭证入账,自制凭证需要注明招待客人的所在单位、姓名、日期以及招待的时间等)其次食堂是用来解决内部职工的就餐的,如向职工收取费用的没有任务核算和税务上的问题,将收取的费用冲减食堂的支出,将净额记入管理费用(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相互提供的劳务,不构成营业税纳税义务,向职工收取的费用无须纳税)。如是免费提供的,本人认为应是企业的一种福利制度,对职工来说就是一种补贴,相应这部分支出就是一种福利性支出,应记入应付福利费核算,同时作为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有些单位可能象征性收取餐费(感谢penglong29提供),将实质上的免费转变成有

偿,这样处理我认为是为了回避免费提供就餐的个税问题。

因此,食堂费用应记入何科目核算,不能简单得说是管理费用,还是应付福利费,要针对不

同的业务性质而定,以反映真实的情况。

以上的分析只能是理论上的,实务中由于企业真正开票的很少,也就存在多种核算情况,不管哪种情况,前提均是在当地税务部门默许的方式下操作,大多的是放在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这也是多数税务机关承认的操作)。外资企业由于按实列支,在审计发现有些列入制造费用、也有的记入管理费用、也有记入应付福利费,不管在何科目核算,税务机关一般也是将发生额控制在14%的范围内。但据我所知有些地方要求是比较严的,税务人员在国家税务总局培训时也提出了应付福利费列支依据是合法的票据。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企业决定如

何核算食堂费用,也不必完全遵守制度,可向单位的税收专管员询问解决方法。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应付福利费的科目成为历史。新的企业财务通则的出台,也取消了14%福利费的计提要求。新的税法出台,我估计也会向现在外资处理方法接近,即按实列支福利性支出(可能会有一个列支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无须讨论应记入何科目,食堂费用只能记入管理费用核算(但也要区别交际应酬、职工福利等支出,以便纳税调整)。直接列入费用,就必须要有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因此本人的观点是建议对食堂费

用的核算应逐步规范,杜绝白条列支,以免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

注:

《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以下简称新《通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针对企业贯彻实施新《通则》问题,财政部先后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和《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

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对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政策做出了规定。

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各类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不再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

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予冲回。

新准则新税法的衔接问题:

1、前期福利费结余,继续使用,用完为止(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时,结余应当转增资本公积)。结零以后不再计提,按实列支。

2、前期福利费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负数的,依次以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

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研发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高科技企业,传统企业也呈现出这一趋势。这些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国际流行做法与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如何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总体上看,主要有3种类型的处理方法:

(1)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这种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2)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例如,荷兰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只要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即可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进行摊销。这种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不加区分地将其全部资本化,又违背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3)“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做法以英国为代表。英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将研究支出作费用化处理,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8号准则《无形资产》则在以上3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由于研究阶段的支出目的不是产生具有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因而它很难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故此阶段发生的支出应直接计入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应予以资本化。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第6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该准则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其核心内容包括:

(1)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处理。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2)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①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与不足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确认不外乎3种情况: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实行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

1、合理性

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合理性在于它既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又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具体表现在:

(1)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支出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企业革新活动进展和成功可能性的信息,将开发费用加以资本化后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2)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在开发经费投入后,其效果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把开发经费支出作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业绩。就会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资本化处理则会纠正这种倾向,并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地股市来看,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也能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2、不足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比较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整个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一规定从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2)资产确认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5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而准则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只需要“合理”地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通过调整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就可以很轻松地操纵利润。

(3)在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后,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年限上,新准则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利润上升)。这样,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寿命多长的判断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新准则下我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定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与其他会计处理方法相比还是比较公允的。本文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合理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一般而言。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必须经过“提出设想一可行性研究一小型工业化试验一大型工业化试验一正式投产”的过程。随着研究开发过程的不断进行。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研究开发的风险也在降低,经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研究与开发结果变得明朗,失败的风险很低。据此,本文认为,在从最初的想法形成到进行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是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并进行小型试验的阶段。这时项目能否成功还不一定,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无法确定。投资风险比较大,所以可以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支出予以费用化。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管理费用”下设二级明细科目“研究与开发费用”,并按照研究与开发项目设置三级明细账,按项目明细归集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每期期末,将按项目归集的研发费用汇总,即得到当月的研发费用总额。

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进一步试验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于实践。未来经济利益也较为确定,开发失败的风险很小,因而应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为:对于已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的项目,可在“研发支出”一级科目下按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用以归集该项目从大型工业试验到正式投产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完成投产后,按照国家法律程序形成无形资产,则将该项目的后期研发费用从“研发支出——某项目”贷方转入“无形资产”账户借方。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通过这一规定,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可以合理地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恰当地处理研发费用。

2、加强研究开发费用的披露

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情况的披露,一方面将企业的各种研发信息传递给投资者,增强其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约束企业利用研发费用的调节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主要包括两部分:

(1)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内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资产负债表的“管理费用”下应单独设置一行“研究与开发费用”项目,用来披露企业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新准则对此已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还应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下增设“研究与开发费用”一栏,使投资者能更清楚看出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对利润的影响。利润表后还应设置附表“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用以按项目披露主要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发生情况,这样可使投资者更加明确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

(2)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外披露。主要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设立以下内容:一是披露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费用化金额,占总费用的比例,资本化金额,所采用的摊销方法;二是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的主要投入方向,研究开发成功与失败的比例:三是披露其与主营业务收入、技术性收入的比例,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对照分析;四是披露所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先进性、现状和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研究开发费用因为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的特殊性,确实给企业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但只要采取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就能恰当地解决其内在问题。新会计准则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既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又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只要企业在具体实施时,按照上述方法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进一步加强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就能将研究开发项目能否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使研发费用得到合理恰当的会计处理。

第三篇:新会计制度下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账务处理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关于“待摊费用”问题,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并没有完全予以取消,只是不再单独出现“待摊费用”的字样、概念而已。只要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符合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仍然可以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比如,企业预付若干月的房租,在原准则(制度)下,计入“待摊费用”科目,在新准则下,如果符合资产定义,可以计入“预付账款”科目。

相应的,“预提费用”亦是同理。比如,原计入“预提费用”科目的预提的贷款利息支出,该费用属于企业已发生尚未支付的负债,符合负债的定义,可计入“应付利息”科目。按新准则精神,并不是叫绝对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能不用就不用。

若不用这两个科目,就用与之相关的科目即可,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

第四篇: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研发费用的规定依托于新会计准则,但新准则、指南及讲解中对研发费用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税会计处理都没有进一步说明。现通过案例分析,分情况对研发费用所得税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一、新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研发费用的规定

(一)新套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规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各项支出应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并分别“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资本化支出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年末“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中尚未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中反映。

(二)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规定,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在1个纳税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研发费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研发活动不跨且成功时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资料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新技术,共发生研发费用1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6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项技术已达到预定用途。预计使用寿命为lO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其价值。2007会计利润为2000万元,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假定2008会计利润仍为2000万元,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适用税率改为25%,除研发费用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1)2007年一般账务处理。研发费用中符合准则规定资本化条件的为600万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为400万元,发生研发支出时,应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0万元,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万元,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1000万元。项目年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所以年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中的40037元转入“管理费用”,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0037元转入“无形资产”项目。

(2)2007年研发费用所得税处理。2007年适用旧企业所得税法。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期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400万元,但当期税法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500万元,所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需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减110037元,即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900万元,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29737元。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00万元,计税基础为零,两者之间的差额600万元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98万元(600×33%)。所以,2007年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495万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97万元,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198万元。

(3)2008年及以后该研发费用的所得税处理。研发费用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为6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则2008年摊销记入费用的金额为60万元。研发费用在2007年已经扣除,2008年不能再扣除,所以,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需要在会计利润2000万的基础上调增60万元,当年应实际缴纳所得税515(万元)(2060×25%)。2008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40万元,计税基础为零,两者之间的差额540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35万元(540×25%),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初余额为198万元,当期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3万元。所以2008年12月31日所得税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452万,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63万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15万元。

假设此后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25%保持不变,则从2009年开始每年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为15(万元)(60×25%),累计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3+15×9=198(万元)。表明到10年后。即2017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零,两者之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原已确认的与该项无形资产相关的198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已经全额转回。

(二)研发活动不跨且失败时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资料2:假设资料1中的研究项目2007年12月31日发现研发失败,其他条件相同。

(1)2007年一般账务处理。该项研究失败,意味着为该项研究发生的支出均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发生时记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金额需在年末转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发生时的账务处理和资料1相同,年末,“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余额和“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都转入“管理费用”。

(2)2007年研发费用所得税处理。2007年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1000万元,但当期税法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500万元,所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需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减500万元,即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万元,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495万元,这500万元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2007年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495万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95万元。

(3)2008年一般账务处理。该项研发活动2007年已经失败,2008年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三)研发活动跨且开发成功时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资料3:假设资料1中的研究项目到2008年12月31日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08年新发生费用3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为250万元,其他条件相同。

(1)2007年一般账务处理。研发费用发生时的账务处理同资料1,不同之处在于年末,“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余额400万元转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余额600万元在资产负债表的“研发支出”项目中反映。

第五篇:关于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于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研发费用处理的类型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逐年在提高。研发投入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也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顾名思义,研究和开发费用即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一般是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设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合同服务费、外购无形资产费以及有关间接费用等。目前国际上有关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和部分资本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全部费用化处理,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符合谨慎性原则,核算比较简单,但是费用化会引起当期利润减少,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就可能减少研发投入,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实行全部资本化处理,研发费用发生时全部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资产分期摊销,计入相关成本。这种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并且可能导致企业高估资产和收益。研发费用实行部分资本化,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将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其他研发费用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也采用此法。此种方法避免了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点,但是在确定是否资本化时的界限不好把握,容易给管理者操纵利润的机会。

二、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处理的变迁

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是国内外会计准则争论的焦点问题。我国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显然我国对研发费用是采用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研发费用通常计入“管理费用”。然而,该准则实施以来,不断受到人们的批评。全部费用化处理除了减少当期利润外,还可能被企业用来平滑利润。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第6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对研发费用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对研发费用处理实行有条件资本化。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本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新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处理,因为在项目的研究阶段,企业不能证明存在将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满足以下五项条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一是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二是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是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是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是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于研发费用采用有条件资本化。并要求企业设置“研发支出”账户用来反映研发费用,在“研发支出”下分别设置“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用以反映费用化和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这种处理方法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一致。

三、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会计处理和披露

按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如果是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发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开发支出”项目,用来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管理费用”下应单独设置一行“研究与开发费用”项目,用来披露企业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四、实施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处理的意义

第一,这是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自2005年以来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

第二,内地采用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后,对于一些同时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来说,需要按照香港会计准则编制和中国公认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这样可以减少报表之间的差异。

第三,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来看,实施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更加可靠。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企业在自创资产时,前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往往数额较大,后期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数额相对较小。如果按照原准则要求将数额较大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数额较小的注册费等计入成本,这样会少计无形资产成本,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在会计报表上无法得到正确的反映。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予以资本化,这样报表中的资产、费用和利润等数据才更具有可靠性。

第四,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可以避免企业管理当局的短视行为。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开发可能要经过数年的时间,开发费用本质上看属于资本性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管理者的任期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按原准则要求将研发费用全部计入损益,必然引起当期利润的下降,直接会影响管理者经营业绩,导致管理者不愿意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损害企业长期利益。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而言,采用新会计准则下的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五、实施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的难点

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的前提是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也就是区分两个阶段。但是企业很难判断哪些活动属于研究阶段范围,哪些活动属于开发活动范围,实际的操纵性比较差。在实施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碰到的难点,表现在:一方面,区分标准和如何区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判断,在实际操纵中,会给本身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尽管准则规定了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可以资本化的五项条件,对这五项条件的判断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另一方面,企业在技术性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外部人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化政策很难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调节利润。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当期利润,可能会扩大予以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范围,将归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列作开发阶段的支出,从而对部分或全部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虚增当期利润和当期资产。反之,如果企业管理者为减少当期利润,人为地将应归属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列作研究阶段的支出,从而将全部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虚减当期利润和当期资产,这些人为操作利润,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是很难查清的。

下载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会计准则下职工食堂费用如何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资、社保费用 会计处理

    工资、职工社保费、公积金等账务处理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单位承担的社保费用、公积金属于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一部分,故对职工社保费用、公积金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 每月......

    新准则下开办费的会计处理

    一、 新准则下开办费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将开办费支出,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开办费”科目。开办费的会计处理有以下特点: 1、改变了过去将开办费作为资产处理的作法。开办费......

    职工食堂账务处理

    企业职工食堂依据性质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独立经营的职工食堂。这类食堂除了为本单位员工提供餐饮服务外,还同时对外提供餐饮服务,犹如饭店或餐饮公司。依据现行“同一法人企业......

    新准则下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012-8-31 8:34 吴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新准则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本文就融资租赁业务特点与意义,......

    新准则下开办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新准则下开办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2009-4-21 13:53【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财会〔2006〕18......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再保险作为整个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险业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再保险业务进行单独披露是十分必要的。新会计准则明确把......

    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处理 作者:李 彦 何泉成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01期 一、企业集团内部应收账款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中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集)

    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中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 比较研究 华侨大学08会计学(夜大) 林旭东 指导教师 吴立源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