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

时间:2019-05-14 16: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

第一篇: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

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

闽财税[2011]40号

各市、县(区)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民政局:

为支持我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文和闽财税[2010]70号文的有关规定,现将省财政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民政厅联合审核确认的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福建省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附件:

福建省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

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2.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3.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福建省儿童基金会)

4.厦门市老年基金会

5.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

6.福建省少数民族发展基金会

7.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8.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9.福建中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10.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1.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

12.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

13.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

14.福建喜盈门慈善基金会

15.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

16.福建省兴业慈善基金会

17.福建大丰文化基金会

18.尚德教育基金会

19.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

20.庄希泉基金会

21.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

22.厦门眼科中心光明基金会

23.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

24.寿宁县教育发展基金会

25.南安市仑苍镇教育发展基金会

26.福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

27.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

28.福建省慈善总会

29.泉州市慈善总会

30.泉州市泉港区慈善总会

31.泉州市丰泽区慈善总会

32.泉州市洛江区慈善会

33.晋江市慈善总会

34.南安市慈善总会

35.周宁县慈善总会

36.上杭县慈善总会

37.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8.福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

39.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

40.福建省王清海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会

41.福建陈燕平慈善基金会

42.福清市慈善总会

43.长乐市慈善总会

44.连江县慈善总会

45.泉州市鲤城区慈善会

46.福鼎市慈善总会

47.石狮市慈善总会

第二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闽地税发[2006]308号

2006-12-30 14:12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各市、县(区)地税局,省、各设区市地税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泉州、漳州市地税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税局征收分局(不发厦门):

为配合我省建筑业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加强和规范建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现将《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有关情况应及时上报省局。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

为配合我省建筑业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推广工作,加强和规范建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并结合我省地税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一章 概述

第一条 建筑业税收管理是以《福建省建筑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为依托,以建筑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建筑业纳税人)承建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建筑业发票为控管手段,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税收征管数据的采集、录入、统计、分析、比对,实现对建筑业税收的实时网络监控,及时做出预测和预警,为征收、管理、稽查以及纳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的强大辅助功能。本办法具体分为:日常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信息比对和网络监控等。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二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管理。

对提供建筑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区别不同情况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

(一)自开票纳税人。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为自开票纳税人,除承接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在机构地或劳务地自行开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售的发票外,可以在建筑业劳务发生地自行开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售的发票:

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2、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3、按照规定进行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

4、使用满足税务机关规定的信息采集、传输、比对要求的开票和申报软件。

(二)代开票纳税人。

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为代开票纳税人,由其应税劳务发生地(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由劳务地或机构地)主管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发票。

第三条 工程项目报验登记管理。

(一)建筑业纳税人在主管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承包建筑工程项目(不含跨地区移动工程项目),必须在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并领取施工许可证后30日内,持下列有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初始)登记:

1、《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一)的纸制和电子文档;

2、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3、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4、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

5、纳税人的开户银行、帐号;

6、中标通知书等建筑业工程项目证书;

7、《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适用外来建筑企业);

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自开票纳税人承接工程项目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在报验前必须先在“建筑业税收管理企业端软件”进行项目登记,然后导出电子数据(U盘或软盘)与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验。50万元以下的单项工程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按上述规定办理或是确定为“零星工程项目”,由企业自行在软件企业端进行项目登记,次月10日前导出电子数据(U盘或软盘)及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一同报验。

(二)外来建筑企业到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登记时,应先办理外来建筑企业报验登记。对办理外来建筑企业报验登记时,不能提供完整资料的纳税人或提供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可对其按本地建筑企业进行管理。

同一县(市、区)建筑业纳税人跨分局(所)承接工程项目的,视同外来建安企业进行管理,但不必开具《外管证》。

(三)已经报验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工程项目变动,如改变设计结构、追加(减少)合同金额、改变建筑面积等情况,必须在项目变更后30日内持《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及有关变更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变更报验登记手续。

(四)纳税人承建的工程项目有停缓建、非结算注销的,应在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注销后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项目应纳税费,并说明原因,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系统进行相应的登记。纳税人已办理停缓建需要续建(复工)的,应在有关部门决定续建(复工)的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续建(复工)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续建(复工)登记,并说明原因,由主管税务机关在系统进行续建登记。

(五)纳税人承建的工程已完工但尚未结算的,纳税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完工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书面报告,说明未结算原因,便于主管税务机关对该项目进行“已完工未结算”处理;纳税人承建的工程项目已完工结算且税款已结清的,纳税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完工结算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工程竣工结算报告》或《工程结算报告》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进行结算注销。

上述“已完工”是指已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

(六)纳税人承揽分包、转包工程的,必须在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签订后30日内持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报验登记手续,其应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费由总承包人代扣代缴,否则由承揽分(转)包工程的纳税人全额缴纳税款;项目总承包人也必须在分(转)包工程协议书签订后30日内持有关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分(转)包登记手续,并负责代扣代缴项目的营业税及附加费。

(七)纳税人未签订合同或协议及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应在开工前30日内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登记,并提供书面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施工单位名称、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地址、工程项目预算(预计)金额、建设单位提供材料金额、营业税税前扣除设备金额、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八)纳税人在项目报验登记时应将预算书和合同等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必须认真核对预算书的材料成本、劳务金额、设备金额,并将三项金额录入系统。项目决算后,纳税人必须将决算书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决算书对材料成本、劳务金额、设备款进行修改,核算项目利润。纳税人承建的项目是包工不包料的,必须将建设单位自购的材料的发票复印件报送主管地税机关。没有预算书和合同的,必须每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工程项目所购入的材料的发票复印件。

(九)建筑业纳税人承包跨地区移动工程项目的,应向规定的主管地税机关进行报验登记。

第四条 《外管证》管理

(一)建筑业纳税人承接异地工程项目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副本、书面申请书、承接工程合同书、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以及经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向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

(二)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对期限届满后申请续开的可再予核发。

(三)纳税人应当在工程施工前持有效《外管证》向劳务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劳务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滞纳金、罚款,如有领购发票的还应一并缴销发票。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四)劳务地税务机关必须在《外管证》上签注项目开具发票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份数、金额,或出具《开具发票清单》。(系统在全省上线后,除厦门外的省内企业由《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相关信息。)

第三章 发票管理

第五条

建筑业纳税人自开票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对自开票纳税人开票额度必须给予授信,授信额度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分月或分季,额度不能高于合同总金额。

(二)自开票纳税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劳务地(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向劳务地或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领购“《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并在系统软件(企业端)进行发票领购的录入登记。

(三)自开票纳税人承接的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在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或相应劳务结算时,可按在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项目报验登记时确定的开票授信额度内,自行逐一分项目开具建筑发票,同时导出由软件生成的《建筑业统一发票开具明细表》项目申报资料,向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备案。对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下,被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确定为“零星工程项目”的,则由企业在软件授信的额度内自行分项目开票。

上述所称“零星工程项目”是指一次性开票,单笔金额不超过50万元的建筑工程项目。

(四)自开票纳税人应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填开建筑业发票,并在发票上加盖开票单位的发票专用章。

(五)自开票纳税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开具建筑业发票:

1、承接分包、转包工程业务(分包转包工程业务由纳税人另行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分(转)包工程专用发票);

2、未提供建筑业劳务;

3、提供非建筑业劳务;

4、由其他纳税人(包括承包人、承租人及挂靠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

第六条 建筑业纳税人代开票管理

代开票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必须申报纳税并确认税款入库后,才可到税务窗口代开建筑业发票,并按以下情形处理:

(一)代开票纳税人须提供以下资料到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1、完税凭证; 

2、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建筑劳务合同或其他有效证明;

4、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提供异地劳务时);

5、中标通知书等工程项目证书,对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地址、质式结构、工程用途、工程预算、承包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6、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凡是建筑企业及个人包括外来建筑企业承建工程项目,必须先向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项目登记后,再凭上述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资料向发票窗口申请代开发票。对于一次性开票,单笔金额不超过50万元(具体幅度可由各地在50万元内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可做为零星项目进行简易项目登记后,到税务窗口申请用临时电脑编码进行代开发票。

上述“简易项目登记”是指仅进行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地址、质式结构、工程用途、承包人、工程预算等简单项目信息登记。

第七条 代扣代收税收凭证及分(转)包工程项目发票管理

(一)将承接的工程项目分(转)包给其他纳税人的扣缴义务人及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代扣代缴工程项目的营业税及附加,并填写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申请单,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

(二)纳税人承接分(转)包业务的,其承揽分(转)包工程应进行项目登记后,根据《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建筑分(转)包工程项目发票管理等问题的通知》(闽地税发[2004]212号)文件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建筑业分(转)包工程专用发票》。

(三)其他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纳税人,凭《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及地税机关要求的材料,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第八条 《建筑业统一发票》的其他管理规定

(一)纳税人因项目工程款退回、工程款结算差额等原因需要开具红字发票冲销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纳税人开具红字发票申请书》(见附件二)、退款说明或工程结算书、已开具发票的复印件,经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由窗口代开或由自开票纳税人在授信额度内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电脑开具的红字发票不用红颜色打印,但票面的人民币金额大写前应加“负数”,人民币金额小写前应加“—”,“备注”栏中应注明开具红字发票的原因。

(二)发票防伪。纳税人利用系统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自开或代开)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发票防伪识别码,并打印在发票票面“税控号”一栏上。通过在系统中输入防伪识别码,就可对发票的真实性和发票所属区域进行判别,达到发票网络监控的目的。对于发票防伪码未打印或打印不全时,应作废票处理。

(三)纳税人在收到项目工程款或分包人收到总承包人支付的工程款时,必须分工程项目开具发票,不得使用收款收据等其他不合法凭证入帐。未经省地税局同意不得跨地区使用发票。

(四)主管税务机关对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应按工程项目逐户建立收入台帐,逐笔登记已开发票的发票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具金额等。

第四章 纳税申报管理

第九条 建筑业纳税人应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其中营业税应按照《营业税纳税申报办法》填报《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营业税申报。

建筑业纳税人外出经营除就外出经营项目在劳务发生地进行纳税申报外,还应按规定每月向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和《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税款缴纳情况申报表》。工程项目自应申报之月起6个月内未按规定向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则由机构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其外出施工项目应纳营业税税款。

第十条

建筑工程金额中含有设备价款需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的,在进行纳税申报的同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上级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及复印件。主管税务机关经核实无误后方可予以抵扣。

第十一条 建筑业税收信息化管理过渡期间内,自开票纳税人在每月申报期限内,建筑营业税采用数据申报和纸质申报相结合。即,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时,除了要填写纸质的纳税申报表外,还必须将已开发票的明细电子数据通过U盘等介质传送给主管税务机关。

上述“过渡期”截止日以省局相关文件为准。

第十二条 代开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委托代征单位进行纳税申报或代扣代缴税款申报时,必须分工程项目申报缴税;主管税务机关必须按有关规定分工程项目开具完税凭证或税收缴款书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

第十三条 代开票纳税人每次申请开票时,必须先行缴纳税款后方予以开票。

第十四条 纳税人承接跨地区移动工程,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款,并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第五章 纳税评估和网络监控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于系统提示的纳税人预警信息应及时进行跟踪排查,对于不能立即排除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转入纳税评估,通过评估确定拟进一步采取的管征措施。主管税务机关每月必须通过深入工程项目实地查看项目的进度或通过其他渠道,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并在系统录入相应的工程进度,以便系统自动比对。

第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充分应用系统综合查询功能,实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掌握纳税人工程项目、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数据,并进行勾稽比对和逻辑判断,发现管理疑点,及时跟踪管理到位。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及时跟踪监控外来和外出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变事后结算管理为事前即时管理,有效堵塞纳税人利用经营地和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信息沟通不畅进行偷逃税收的漏洞。

第六章 违章处罚(理)管理

第十八条 建筑业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项目报验登记、纳税申报、报送纳税资料(含电子数据)以及税务机关要求办理的涉税事项,经税务机关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他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其他管理项目

第十九条 对于系统推广应用前开工的现有在建工程项目需要开具发票的,必须对以前开票情况和纳税情况进行清查核对,核对清楚后,录入系统开具发票。

第二十条 在建筑业税收信息化管理的过渡期间内,对燃汽、电力、广电、自来水等达不到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条件的公共事业性非建筑业企业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向用户收取 “管道燃气建设费”、“立户安装费”(电力公司)、“有线电视建设费”和“自来水安装费”等费用,经各设区市局审批并报省局备案,可由企业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手工版、千元)》。除上述四项费用外,其他建筑业应税劳务均要使用《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上述“过渡期”截止日以省局相关文件为准。

第二十一条 税务稽查补税的处理。各级稽查部门在对建筑业纳税人进行稽查时,对已决算的工程,应分项目进行结算。对需补税的事项应分项目反馈给建筑业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工程项目已纳税情况录入,以便企业补开发票。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实行以后,除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外,纳税人将不再使用手工版《建筑业统一发票》。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核对,及时做好手工版《建筑业统一发票》的收缴工作。

第二十三条 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2008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2008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南都公益基金会

3、华民慈善基金会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1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13、中国扶贫基金会

14、海仓慈善基金会

1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1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1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2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2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2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2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24、国寿慈善基金会

25、中国孔子基金会

26、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

27、中国绿化基金会

28、万科公益基金会

29、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3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32、人保慈善基金会

33、中远慈善基金会

34、中华慈善总会

35、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36、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37、中国癌症基金会

38、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40、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4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42、中国医学基金会

43、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44、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45、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46、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47、凯风公益基金会

48、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

49、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5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51、天诺慈善基金会

5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54、心平公益基金会

55、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56、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57、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58、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

59、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60、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61、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62、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63、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64、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65、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66、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2009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电网公益基金会

2、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3、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二)关于公布2009第二批2010第一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财税„2010‟69号)

2009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南都公益基金会

3、华民慈善基金会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1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13、中国扶贫基金会

14、海仓慈善基金会

1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1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1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2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2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2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2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24、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25、中国孔子基金会

26、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

27、中国绿化基金会

28、万科公益基金会

29、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3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32、人保慈善基金会

33、中远慈善基金会

34、中华慈善总会

35、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36、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37、中国癌症基金会

38、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40、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4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42、中国医学基金会

43、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44、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45、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46、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47、凯风公益基金会

4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49、天诺慈善基金会 50、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52、心平公益基金会

5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54、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55、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56、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57、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58、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59、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60、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61、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62、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63、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64、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 65、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66、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67、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68、华阳慈善基金会

69、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70、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71、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72、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73、中国航天基金会 74、中国禁毒基金会

75、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76、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 77、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78、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79、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80、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81、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 82、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83、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84、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85、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86、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2010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2、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3、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

4、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5、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6、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7、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8、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9、华润慈善基金会

10、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布2010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财税„2011‟30号)

2010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南都公益基金会 3.华民慈善基金会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1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13.中国扶贫基金会 14.海仓慈善基金会 1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1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1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2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2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2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2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24.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25.中国孔子基金会

26.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 27.中国绿化基金会 28.万科公益基金会 29.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3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32.人保慈善基金会

33.中远慈善基金会 34.中华慈善总会

35.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36.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37.中国癌症基金会

38.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40.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4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42.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43.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44.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45.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46.凯风公益基金会

4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48.天诺慈善基金会

49.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0.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51.心平公益基金会 5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53.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54.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55.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56.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57.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58.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59.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60.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61.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62.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63.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64.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65.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66.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

67.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68.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69.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70.华阳慈善基金会

71.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72.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73.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74.中国航天基金会 75.中国禁毒基金会

76.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77.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 78.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79.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80.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81.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82.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 83.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84.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85.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86.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87.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88.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89.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90.比亚迪慈善基金会 91.神华公益基金会

92.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 93.顶新公益基金会 94.瀛公益基金会

(四)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财税„2010‟37号)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2008、2009和2010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格。

(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财税„2010‟97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具有2008、2009和2010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格。

(六)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布2011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财税„2011‟45号)

2011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泛海公益基金会

2.安利公益基金会

3.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4.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 5.亨通慈善基金会 6.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七)山东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民政厅关于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12家基金会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鲁财税„2009‟71号)

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山东省人口关爱基金会、山东省教育基金会、山东省送温暖工程基金会、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山东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山东经济学院教育基金会、荣成市大鱼岛福利基金会、山东省安民扶贫治盲基金会、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等12家单位进行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企业在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个人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前扣除。

(八)山东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民政厅关于山东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等16家基金会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鲁财税„2009‟104号)

山东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山东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山东省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基金会、山东省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教育基金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学基金会、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济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青岛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潍坊市铭仁文化发展基金会、潍坊市人口关爱基金会、泰安市教育基金会、滨州市黄河文化基金会等16家单位进行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自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企业在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个人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前扣除。

(九)山东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民政厅《关于确认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鲁财税„2010‟73号)

具有2010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单位名单

1、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山东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

3、山东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

4、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山东省人口关爱基金会

6、山东省教育基金会

7、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8、济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9、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0、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11、青岛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2、潍坊市人口关爱基金会

13、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14、泰安市教育基金会

15、山东省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基金会

16、山东省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7、山东经济学院教育基金会

18、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

19、山东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

2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学基金会

22、潍坊市铭仁文化发展基金会

23、滨州市黄河文化基金会

24、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25、荣成市大鱼岛福利基金会

26、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教育基金会

27、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28、山东墨子基金会

29、青岛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30、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1、山东省青岛创业就业基金会

32、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

33、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教育基金会

34、青岛市天泰公益基金会

35、莘县卓越教育基金会

36、威海市恒盛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

37、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基金会

38、滨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9、滨州市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 40、烟台市桦林公益基金会

41、临沂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42、山东省慈善总会

43、济宁市慈善总会

44、威海市慈善总会

(十)山东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民政厅《关于确认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鲁财税„2011‟99号)

具有2011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单位名单

1、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山东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

3、山东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

4、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山东省人口关爱基金会

6、山东省教育基金会

7、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8、山东省慈善总会

9、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0、山东墨子基金会

11、山东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12、山东省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基金会

13、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

14、山东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5、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

16、山东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7、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基金会

18、山东经济学院教育基金会

19、山东省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教育基金会

21、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教育基金会

22、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

23、济南市慈善总会

24、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5、济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26、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7、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8、青岛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29、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30、青岛市天泰公益基金会

31、青岛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32、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3、青岛市爱国健身公益基金会

34、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5、淄博市慈善总会

36、东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7、烟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8、潍坊市人口关爱基金会

39、潍坊市慈善总会

40、潍坊市铭仁文化发展基金会

41、济宁市慈善总会

42、泰安市教育基金会

43、威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44、威海市慈善总会

45、威海市恒盛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

46、荣成市大鱼岛福利基金会

47、日照市慈善总会

48、莱芜市慈善总会

49、临沂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50、德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51、滨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52、滨州市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

53、菏泽市慈善总会

(十一)青岛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民政局关于青岛市慈善总会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青财税„2010‟77号)

青岛市慈善总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企业在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个人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前扣除。

(十二)青岛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民政局关于确认青岛市市南慈善协会等单位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青财税„2011‟56号)

2011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单位名单

1、青岛市市南慈善协会

2、即墨市慈善总会

3、胶南市慈善总会

4、平度市慈善总会

5、莱西市慈善总会

6、青岛市黄岛区慈善总会

(十三)关于公布2011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财税„2012‟26号)

2011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2.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3.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4.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5.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6.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7.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8.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9.华润慈善基金会

10.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1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12.南都公益基金会 13.华民慈善基金会

1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1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1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1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1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2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2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23.中国扶贫基金会 24.海仓慈善基金会 2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2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2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2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2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3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3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3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3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34.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35.中国孔子基金会 36.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 37.中国绿化基金会 38.万科公益基金会 39.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4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4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42.人保慈善基金会 43.中远慈善基金会 44.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45.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46.中国癌症基金会

47.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48.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49.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50.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5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52.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53.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54.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55.凯风公益基金会

5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57.天诺慈善基金会

58.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9.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60.心平公益基金会

61.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62.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63.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64.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65.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66.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67.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68.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69.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70.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71.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72.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73.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74.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

75.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76.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77.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78.华阳慈善基金会

79.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80.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81.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82.中国航天基金会 83.中国禁毒基金会

84.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85.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 86.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87.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88.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89.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90.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 91.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92.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93.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94.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95.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96.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97.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98.比亚迪慈善基金会 99.神华公益基金会

100.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 101.顶新公益基金会 102.瀛公益基金会 103.中华慈善总会

104.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

1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06.黄奕聪慈善基金会 107.河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108.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

109.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110.德康博爱基金会

111.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112.济仁慈善基金会 113.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 114.中国盲人协会

(十四)关于确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1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财税„2012‟47号)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4号)精神,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核确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2011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企业(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或个人2011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十五)关于确认青岛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青财税„2012‟25号)

2012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单位名单

青岛市慈善总会 青岛市光彩事业促进会 青岛市黄岛区慈善总会 即墨市慈善总会 胶南市慈善总会 莱西市慈善总会平度市慈善总会

(十六)关于公布2012获得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鲁财税„2012‟103号)

2012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团体名单 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3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4山东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

5山东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6

山东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 7

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8

山东省人口关爱基金会 9

山东省教育基金会

山东省慈善总会

1山东省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山东省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基金会

山东经济学院教育基会会

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

山东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教育基金会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教育基金会

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

山东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1

济南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2

济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23

济南市慈善总会

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5

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6

青岛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27

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28

青岛市天泰公益基金会 29

淄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0

淄博市慈善总会 31

烟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2

潍坊市慈善总会 33

济宁市慈善总会 34

泰安市教育基金会 35

威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36

威海市慈善总会

荣成市大鱼岛福利基金会 38

日照亩慈善总会 39

莱芜市慈善总会 40

滨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41

滨州市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 42

菏泽市慈善总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学基金会 44

青岛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45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46

青岛市华泰公益基金会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48

青岛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49

山东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50

山东英才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51

菏泽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52

聊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山东省南山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54

山东省胜利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基金会 55

聊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56

山东工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57

泰安市创业促进会 58

临沂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十七)关于公布获得2012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财税„2013‟10号)

获得2012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泛海公益基金会

2、安利公益基金会

3、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4、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

5、亨通慈善基金会

6、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8、黄奕聪慈善基金会

9、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0、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

11、德康博爱基金会

12、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1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14、济仁慈善基金会

15、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

16、中国盲人协会

17、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19、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20、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21、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22、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23、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24、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25、华润慈善基金会

26、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27、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28、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29、比亚迪慈善基金会 30、神华公益基金会

31、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

32、顶新公益基金会

33、瀛公益基金会

34、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35、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36、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37、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

38、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39、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40、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41、华阳慈善基金会

42、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43、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44、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45、中国航天基金会

46、中国禁毒基金会

47、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48、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

49、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50、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51、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52、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

53、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54、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55、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56、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57、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58、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59、南都公益基金会 60、华民慈善基金会 61、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62、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3、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64、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65、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66、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67、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68、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69、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70、中国扶贫基金会 71、海仓慈善基金会 72、爱佑慈善基金会 73、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74、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75、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76、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77、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78、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79、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80、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81、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82、中国孔子基金会 83、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 84、中国绿化基金会 85、万科公益基金会 86、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87、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88、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89、人保慈善基金会 90、中远慈善基金会 91、中华慈善总会 92、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93、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94、中国癌症基金会

95、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96、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97、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98、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99、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100、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 101、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102、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103、凯风公益基金会

10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105、天诺慈善基金会 106、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07、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108、心平公益基金会 109、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110、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111、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112、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113、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114、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115、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116、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117、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118、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 119、中国医学基金会

120、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 121、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122、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123、中国益民文化建设基金会 124、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125、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 126、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127、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128、亿利公益基金会

129、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 130、天合公益基金会 131、开明慈善基金会 132、永恒慈善基金会 133、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134、民福社会福利研究基金会 135、东风公益基金会

136、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37、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 138、刘彪慈善基金会

139、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 140、增爱公益基金会

141、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 142、鲁迅文化基金会 143、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 144、紫金矿业慈善基金会 145、智善公益基金会 146、包商银行公益基金会 147、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 148、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第四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税收减免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2015年第43号)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对税收减免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税收减免,是指地税机关根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福建省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工作。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纳税人办理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增值税的减免管理,除另有规定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地方税收减免原则上由纳税人所在地县级及县级以上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实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地方税收减免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地税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要地税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第六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核准材料,经依法具有核准权限的地税机关按照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者虽申请但未经依法具有核准权限的地税机关核准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纳税人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报备手续。第七条 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第八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或者采用欺骗手段享受减免税,或者享受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地税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程序自行减免税的,地税机关应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章 核准类税收减免

第九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应当在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规定报送相应的材料。纳税人对报送的减免税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第十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所提出减免税申请的受理,应当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依法不需要核准后执行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即时告知纳税人不予受理的原因。

(二)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告知纳税人更正。

(三)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纳税人补正。

(四)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规定更正或者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予以受理。第十一条 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后,应按照办理流程进行审核、研究,根据以下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地税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

(二)依法不予减免税的,应当作出文书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 地税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不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各税种单行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减免时点的,按照相关税种单行法规执行。

审核期限不包括申请人重新更(补)正事项的时间。

地税机关作出减免税核准决定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税收减免核准通知书)》送达纳税人。

地税机关作出减免税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核准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不予核准的理由和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 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负有真实申报的责任。

第十四条 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按规定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地税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资质重新进行审核。

第三章 备案类税收减免 第十五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实施应按照减轻纳税人负担、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进行。纳税人可以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纳税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申报期后15日内提交报备材料进行备案。

单税种管理办法对减免税备案时间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纳税人随纳税申报表附送材料或报备材料进行备案的,应当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报送以下材料:

(一)列明减免税的项目、依据、范围、期限等;

(二)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报送的材料;

(三)国家税务总局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要求报送的资料。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十七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备案,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告知纳税人更正。

(二)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纳税人补正。

(三)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规定提交全部更正或者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书)》,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

(四)减免税备案项目,不属地税机关备案范围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的原因。

第十八条 地税机关应当对备案的减免税材料进行收集、录入,纳税人在具备减免税资质期间,备案的减免税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第十九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材料的完整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负有真实申报的责任。

第二十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按规定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应当停止享受减免税,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及时向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并相应调整享受减免税状态。

单税种管理办法对享受减免税备案情形发生变化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税收减免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将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减免税监督管理跟踪反馈、案卷评查、层级监督等制度,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完善减免税工作机制。

地税机关应当收取、整理、归档各类减免税资料,建立减免税资料案卷(包括纸质案卷和电子案卷)并妥善保管,按照业务规范在征管信息系统中进行规范操作,实现留痕管理。上级地税机关应定期对案卷资料进行评查。

上级地税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减免税管理工作的监督,包括是否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条件、时限等实施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跟踪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责任的情况,以及地税机关对各类减免税事项的核准和备案工作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推送、整改、反馈。

第二十三条 税源主管地税机关及工作人员,应在日常管理中,及时跟踪反馈以下内容: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

(二)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经地税机关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

(三)纳税人是否存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减免税的行为;

(四)减免税税款有规定用途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减免税款;

(五)减免税有规定减免期限的,是否到期停止享受税收减免;

(六)是否存在纳税人应经而未经地税机关核准自行享受减免税的情况;

(七)已享受减免税是否按时正确申报。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级地税机关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跟踪反馈工作, 由减免税优惠政策业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可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跟踪反馈的主要内容除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所有内容外,还应包括:

(一)纳税人在地税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料的,是否停止其继续享受税收减免,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地税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减免税备案或者变更减免税备案后,是否及时开展后续管理工作,对纳税人减免税政策适用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政策适用错误事项,是否告知纳税人进行变更备案。

(三)对不应当享受减免税的,是否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和县级以上地税机关税收减免监督管理的案卷评查工作,应依据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要求,按照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试行)》(闽地税〔2014〕164号),由督察内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上一级单位可对下一级单位的案卷评查工作进行统筹归并。

第二十六条 上级地税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地税机关减免税管理工作的监督,并将监督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第二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在组织开展执法督察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减免税后续监管的相关督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合理划分减免税管理职责,充分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有限的征管资源配置于税收风险或税收集中度高的减免税事项或纳税人,实施“规范化、专业化、差异化”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地税机关需要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材料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地税机关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纳税人所在地的县级地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因地税机关的责任核准或核实错误,造成纳税人多缴或少缴税款,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地税机关越权减免税的,除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地税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后,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或备案类减免税的,对相关减免税审批材料负有留存备查的义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税务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减免税备案或者变更减免税备案后,应及时开展后续管理工作,对纳税人减免税政策适用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政策适用错误的告知纳税人变更备案,对不应当享受减免税的,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减免税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方案(闽地税发[2005]224号)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印发,以下简称《办法》),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减免税的分类

(一)报批类减免税项目

报批类减免税项目是指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二)备案类减免税项目

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即除报批类减免税之外,其余的减免税项目属于备案类减免税。

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不需要纳入税务登记管理的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其享受的备案类减免税不需进行备案。

上述报批类、备案类减免税的具体项目,见《税收减免项目参考表》(附件1)

二、减免税的审批机关

减免税审批机关由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设定。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国家税务总局的规范性文件已明确审批权限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未明确具体审批权限的,除省局另有规定外,其余由纳税人所在地的县(区)级地税局(含省局直征分局,下同)审批。

三、减免税的程序

(一)报批类减免税的工作程序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资料,经按本方案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地税机关(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1、申请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厅)递交以下申请资料:

(1)《报批类减免税申请表》(附件2)。同一减免税项目涉及多税种的,纳税人可以合并填写一份申请表。

(2)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

(3)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4)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的种类,原则上由省局统一规定。

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地税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交与其申请的减免税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纳税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地税机关不得因此拒绝受理。代理人办理受托事项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件和委托证明。

2、受理

地税机关办税服务中心(厅)收到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

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项目依法不属于报批类减免税项目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不受理;若属于备案类的,按备案类程序操作。

(2)申请的资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申请资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资料的,地税机关应当受理。受理时间为收到申请人申请资料(或补正申请资料)之日。

(5)地税机关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和决定受理申请时,应当分别作出《减免税资料补正告知书》(附件3)和《减免税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4),并加盖受理机关印章或专用章、注明日期。

(6)办税服务中心(厅)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事项及材料转报主管地税机关。

3、审核

地税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1)主管地税机关和县(区)级地税机关是减免税审核的主要责任机关;税政部门是具体经办减免税审核的职能部门。各主管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应配合税政部门开展减免税审核。

(2)减免税审核,主要是对报批类减免税项目所应具备的政策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审查核对,并提出审核结论和理由。审核人员和审核机关应按规定制作《报批类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5)。

(3)税务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税务机关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企业所在地的县(区)级地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4)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受理减免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办税中心的受理时间起算)完成初审,上报县(区)级地税机关审核或审批。审批机关为县以上地税机关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直接上报审批机关审批。

4、决定

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审批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

(1)对减免税金额较大或减免税条件复杂的项目,应当实行集体审批。

(2)对于申请时无法确定实际减免金额的减免税项目,审批机关仅审批减免税项目,而不审批减免的金额。

(3)减免税期限超过1个纳税的,进行一次性审批。

(4)县(区)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的减免税,必须在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地市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5)审批机关作出准予减免税的审批决定,应当制作加盖审批机关印章的《报批类减免税审批决定书》(附件6)。作出不予批准减免税的决定,应当制

作加盖审批机关印章的《不予批准减免税决定书》(附件7),并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送达

地税机关作出的减免税审批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或规定由纳税人到地税机关办税服务中心(厅)领取。

采取送达方式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采取到办税服务中心领取方式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规定具体签收、管理手续。

6、减免税的预审批制度

(1)对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申请的减免税,可实行年初(中)预审、审批制度。

①上亏损并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的困难减免条件的纳税人申请当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困难减免的;

②纳税人在规定的减免税申请期限之前已经达到有关文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需要申请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免的。

(2)减免税的预审批机关是县(区)级地税机关。

(3)工作程序:

①纳税人申请和主管地税机关受理、初审的程序同上;

②县(区)级地税机关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预审批决定,并制作《减免税预审批决定书》(附件8),交由主管地税机关送达纳税人;

③纳税人在终了后2个月内按照预审批机关的规定,将有关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

④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按上述报批类减免税规定的程序与权限上报正式审批、送达。

⑤经地税机关批准实行预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在预审批的减免税期间,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申报时,应当按税法规定如实填报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应纳税款、应减免税项目及税款等项目。

(二)备案类减免税的工作程序

1、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在执行备案类减免税之前,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报送减免税备案资料。资料包括:

(1)《备案类减免税申报备案表》(附件9)。同一减免税项目涉及多税种的,纳税人可以合并填写一份申报表。

(2)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政策依据及有关资料;

(3)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办税服务中心(厅)受理备案类减免税的资料,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受理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文书办理。

3、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书面审核、登记备案;对符合减免税法定条件、标准的制作《备案类减免税执行告知书》(附件10)送达纳税人。送达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的送达办理。

(三)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工作程序

1、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主动向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中心(厅)提交减免税条件变化的报告及相关资料。办税服务中心(厅)受理,参照上述规定的报批类减免税受理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文书办理。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制作《停止

执行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11),报送审批机关决定。

2、地税机关在日常管理、税务检查、减免税的清查清理等工作中,发现纳税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主管地税机关自发现之日起或接到有关部门转来资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制作《停止执行减免税审核报告》(附件11),报送审批机关决定。①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的;②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减免税的;③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的;④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自行减免税的。

3、属于报批类减免税的,应由该减免税项目的原审批机关决定停止其减免税;属于备案类减免税的,由县(区)级地税机关决定停止其减免税。审批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并制作《停止执行减免税决定书》(附件12),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总审批时限不得超过报批类减免税审批时限。《停止执行减免税决定书》交由主管地税机关送达纳税人。

四、减免税的监督管理

(一)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加强减免税的后续跟踪管理,及时掌握纳税人减免税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按照《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结合纳税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定期对纳税人减免税事项进行清查、清理,跟踪、反馈。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具体税种减免税的审核审批和跟踪管理工作。

(二)各类减免税档案资料,统一由审批机关的税政部门归集、立卷,终了统一收归本级税务机关档案室统一按规定保管。凡属主管税务机关留存的部分减免税审批文书、表报等,统一存入纳税人户管档案,按照《福建地税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理。上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案卷资料进行评查。

(三)减免税的审批采取谁审批谁负责制度。各级地税机关应结合执法检查、专项检查、行政监察,对贯彻执行减免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依法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对玩忽职守,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或侵犯纳税人权益的,依照法律法规处理。

五、其他

(一)地税机关对在2005年10月1日前已经审批但尚未到期的报批类减免税项目,不需重新审批。

(二)纳税人在2005年10月1日前未备案已经自行享受的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在2005终了后3个月内,按照《办法》和本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减免税备案申报;经地税机关备案后,继续执行减免税。地税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事项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允许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备案申报。

(三)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做好对《办法》和本实施方案的宣传工作,尽量做到宣传到户,确保新办法贯彻执行到位。

(四)各设区市局应当在每年5月底前,按照《办法》第28条的总结内容要求,向省局书面报送上减免税情况总结报告,并附《上减免税分项目、分税种统计表》(附件13)。

(五)本实施方案下发后,《福建省地方税务行政审批暂行规定》(闽地税发

[2004]304号)中关于税收减免审批的有关规定,以及此前省局有关规定与本实施方案不一致的,同时废止。

下载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1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