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说明——在秋天里[范文模版]
《在秋天里》主题活动开始啦~
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渐渐变凉,树叶正慢慢变色。秋天来了,我们的秋游活动也开始了,树叶唱着歌儿慢慢落下,秋虫相互嬉闹出来玩耍,好吃的水果也让大家流连忘返。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在秋天里》这个主题中,通过秋游、寻找落叶等切入点,让幼儿运用感官发现秋天的多姿多彩和大自然的美妙,了解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卉、秋天的颜色,亲身体验秋天发生的变化。让每一个幼儿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想象吧!
第二篇:中班 主题说明:在秋天里
主题活动: 在秋天里
主题说明: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
在“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主题目标:
1、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知道秋天天气渐渐变凉,小草和树的叶子开始枯黄,菊花开放了,果子成熟了。
2、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所观察事物的简单印象。
3、在老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几种蔬菜,知道名称,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4、能用水果、蔬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感受水果、蔬菜带来的造型美和艺术美。
家长配合:
1、在双休日期间,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秋天的树和花。
2、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感知秋天的水果多;
3、知道多吃蔬菜营养好,体验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学《《秋天里》主题册
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计划
主题名称
在秋天里
班
级
中班组
日
期
2015.11.2——2015.11.27
主 主 题目标:
1、认识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体验他们的作用。
2、运用测量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
主题 核心经验:
情感与态度:
1、亲近自然、丰收喜悦、劳动快乐。
2、喜爱自然,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认知与能力: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 ,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喜悦。
动作与技能:
1、幼儿能专注于一份材料的操作与探究,并有初步观察与操作的能力。
主题说明:
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改变,这一切的变化都在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金黄了,水果大丰收了,我们穿的衣服多了……孩子们怀着好奇去观察落叶、采摘果实、聆听虫鸣------中班的孩子认知能力有了提高,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发现秋天的奇妙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享受秋天的收获,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将开展“在秋天里”的主题,将与孩子们一同进入秋天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现……秋天给了孩子们很多实践的机会,希望在这个主题中能帮助他们去探索大自然,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家 家 园共育 1、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绿地走走,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和美丽,丰 富有关秋天的知识,让孩子亲近关注大自然。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有关昆虫的图片、图书等资料,了解秋天常见的昆虫。
3、与孩子共同收集形态各异的树叶,与孩子一起拼贴树叶画。
4、带领幼儿参观水果店和小菜场,认识各种常见水果和蔬菜;帮助幼儿了解秋天是果实丰收的季节。
主要活动
语言领域
活动名称:秋天的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体验秋天树叶的美丽,萌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 感知体验秋天树叶的美丽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了? 2、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都飘落到了地上,那么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请幼儿做树叶飘落动作)
二、学习诗歌 —— 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你们觉得漂亮吗? 2、树叶落满了一地,美极了!小动物们都等不及要来捡这美丽的树叶了。
(1)小蚂蚁出场 师:你们看,是谁这么着急地来了?(小蚂蚁)
师:小蚂蚁捡起了一片树叶,看看把它当成了什么?(渡船)
师小结: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2)小老鼠出场 师: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引导幼儿说出散文内容。
师小结: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雨伞。”(3)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出小动物把树叶当成什么的内容,并小结。
3、大家都捡了一片树叶,开心极了,秋天的树叶真美,这画面就像一首诗一样,不信你们听!(完整播放课件)
4、诗歌好听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做“秋天的树叶,”你们想不想也来一起朗诵?(幼儿跟念)
5、你们朗诵的可真好听!我还想听一遍,你们愿意再朗诵一遍吗?(幼儿清朗诵)
三、仿编诗歌 —— 情感迁移,萌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师:秋天的树叶这么美丽,你们想不想也去捡一片呢? 师:如果你捡了一片树叶,你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师:看,那边好多树叶,让我们一起去捡一片树叶吧!然后告诉大家你把树叶当成了什么?为什么?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选材突显主题核心价值。
在秋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秋风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秋叶飞舞起来了。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还是幼儿活动的好素材。《在秋天里》主题目标中就有一条“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我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树叶,以及对秋天的树叶已有的经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活动中结合季节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散文仿编进入树叶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学习理解诗歌。
2、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整个活动过程我注重情境创设,在幼儿仿编的过程中,先将树叶洒落在地,使幼儿自然而然念起句子“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同时,幼儿捡落叶、说落叶的环节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幼儿说:“这是我的花帽。”有的幼儿说:“这是我的发夹。”有的说:“这是我的糖果。”有的说:“这是我的扇子。”平时一些不发言的小朋友也积极开动了脑筋,想象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问题:
1、学习诗歌时,课件中四个动物出场的方式以及我的提问方式都一样,缺乏趣味。
2、在创编环节的交流分享环节,孩子们一个个轮流站起来说,说到最后,一些孩子开始不认真倾听同伴讲述,开始玩手中的叶子了。
分析与启示:
1、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学习诗歌环节中,我引出动物以及提问的方式缺乏变化,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降低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导致幼儿朗诵时跟不上。《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趣味化语言活动中,最自然、最真实的生活中,轻松愉快的语言游戏中,更好地提高学习、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能力。把趣味化的语言活动转化为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趣味化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感受到大胆表达语言的快乐,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语言活动中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保持兴趣。
2、关注中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组织语言活动。
在仿编诗歌环节中,虽然教师情景性够、幼儿兴趣浓,但是教师请幼儿轮流介绍自己把捡起的树叶当成什么,时间较长,导致说到后面有些幼儿就不注意倾听,而是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起悄悄话或者玩弄起树叶来了。主要原因是我对中班年龄段孩子倾听的特点还不够了解,让中班的幼儿安静倾听那么久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指南》在中班年龄段语言领域关于倾听的目标中指出:1、在群体中能尝试有意识听地自己有关的信息。2、能结合情景初步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而“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这条目标是大班年龄段的要求。仿编环节本来就创设了情境,交流分享环节没必要让孩子坐回座位后再轮流说,可以直接在情境中大家围在一起轮流交流,围在一起也方便教师关注到每位幼儿。
对应策略:
1、课件中,根据每种动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出场方式,并创设直观而富有情趣的情景,激发幼儿思考动物们会用树叶做什么来解决自己的困难,加深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
2、在创编环节中,组织幼儿捡完落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自己把捡起的树
叶当成什么,来不及介绍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制作成画并配上一句好听的话“我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
活动名称:好忙的蜘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蜘蛛的特点和习性。
2、愿意向蜘蛛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
活动准备:
自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交流关于蜘蛛的经验
教师向幼儿展示蜘蛛织网的图片,引发幼儿谈论自己遇到的蜘蛛的经验。
二、学习故事 —— 了解蜘蛛的特点和习性
1、教师播放故事《好忙的蜘蛛》,并提问:
(1)故事里提到了哪些小动物?(2)它们邀请蜘蛛去干什么呀? 2、启发幼儿思考并讨论: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叫小蜘蛛去玩,为什么它不去?(2)为什么请他去抓苍蝇,他立即去了? 3、小结:小蜘蛛非常的认真,一心一意的织网,别人吵他他也不搭理。网坏了,他还会马上把它修好。小蜘蛛是抓害虫的能手,谁到了它的网上就逃不掉了。
三、活动延伸 —— 愿意向蜘蛛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
师结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问幼儿:
1、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在做一件事时,有小朋友叫你去玩了你就出去玩了? 2、我们平时在进行区角活动时,可以如何向小蜘蛛学习?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注重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这节活动中完整欣赏故事时,我使用的是课件,而在理解具体故事内容时,我利用了自制的立体小图书,它具有可操作性,能较为直观地帮助幼儿学习故事,理清故事中许多小动物的出场顺序。孩子们能够上来操作体验,增加了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2、注重孩子的兴趣所在。
我们班的孩子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模仿动物,只要一个孩子带头,其他孩子立马都会跟着一起模仿,有时候孩子们甚至喜欢趴在地上模仿动物,场面很乱,我想制止都止不住。《好忙的蜘蛛》里面有许多小动物,在活动中我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刻做出了调整策略。孩子们都知道蜘蛛会织网的特点,索性以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兴趣为主,让他们来说来演。在小图书的操作提醒下,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故事情节的顺序,来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孩子们不再毫无目的纯粹模仿,而是将关注点放到了故事表演上面,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
问题:
孩子们的兴趣都落在了表演上面,对于故事中的情感体验缺乏,他们无法理解小蜘蛛的勤劳、认真、一心一意,到后面都是我在说。
分析与启示:
我觉得孩子们缺乏情感的体验与理解,问题关键是我引导的不够,即提问和追风的有效性欠缺。活动中有一个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叫小蜘蛛去玩,为什么它不去?”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请他去抓苍蝇,他立即去了?”结果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是:“小蜘蛛不喜欢玩,它喜欢吃苍蝇。”完全跟小蜘蛛身上勤劳、认真、坚持、一心一意的好品质无关。只有一个幼儿说道“小蜘蛛坚持织网。”可是,我无法将这种个体的经验让全体幼儿感受到。接着我便想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让他们体验。但是效果不佳,一方面幼儿表达不出这些词汇,另一方面讲述生活经验都是在空说,有些孩子就不愿意认真倾听。
《指南》4-5 岁语言领域关于阅读理解能力中有一条目标:“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教师的提问与追问至关重要。
良好的问题和科学的提问方式对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提问,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提问设计要科学合理,且具可行性,要重视互动提问,加强师幼互动,由此促进幼儿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因此,遵从幼儿发展所需,活动提问满足幼儿需求,从浅到深。先从蜘蛛的行为,这一直观而清晰的表现,接着从蜘蛛的语言,需要模仿与学习的部分,最后再到猜测蜘蛛心里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心理三个层面,层层递进,从直观的经验出发,给予幼儿以铺垫,最后再到心里的想法。迁移经验,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在迁移中提升孩子做事情的坚持性,问题的选择具有生活化和真实性,实际地在解决孩子们出现的问题,真正把孩子们的问题展示出来,这也是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应策略:
1、第二环节中的思考讨论环节,提问从小蜘蛛的动作、语言、心理层层递进,最终追问到小蜘蛛的心理想法,让幼儿体会到小蜘蛛不是不想玩,而是它要先把自己手头上的事认真做好。
2、最后生活经验迁移环节,截取孩子们真实的两个生活片段,例如一个是“一名幼儿在美工区将昨天没有做好的菊花认真在完成”,另一个是“一名幼儿在图书角未看完书就放在地上人就走开了”。这些问题本来自于孩子,在集体的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实践和调整。
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胖阿姨买菜 活动目标: :
1、在买菜的情景中,根据菜单按颜色和数量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愿意帮助老人,体验帮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PPT、篮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 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买小菜,买小菜,我们去买菜,你是什么菜?***菜请上来,我们一起去买菜。
幼儿回忆自己认识的蔬菜。
二、出示图片,介绍好吃的菜 —— 巩固各种蔬菜的颜色。
1、番茄炒蛋 师:这是什么菜?它是用了哪些蔬菜?(红红的番茄)原来是穿红色衣服的番茄啊。
2、青菜炒香菇 师:挖,好香呀,这是什么菜啊?(绿色的青菜)原来是绿色的青菜呀!
3、蔬菜色拉 师:这是什么菜啊?里面有些什么蔬菜呢?(有紫色的紫甘蓝,有绿色的青椒,有绿色的黄瓜,还有红色的番茄)有这么多蔬菜啊!
4、炒茄子 师:你们闻到香香的味道了吗?这是什么菜呀?(紫色的茄子)
5、炒胡萝卜 师:猜一猜,这是用什么蔬菜烧的?(橙色的胡萝卜)原来是营养又美味的胡萝卜呀。
师:这个菜,看上去颜色真漂亮,不知道是用什么蔬菜烧的?(橙色的南瓜)
师:有那么多的菜,能做出如此可口的饭菜,难怪社区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对胖阿姨赞不绝口呢。
紫色:紫甘蓝、茄子 绿色:黄瓜、青菜、青椒 橙色:胡萝卜、南瓜 红色:辣椒、红萝卜、番茄 二、去买菜 —— 根据菜单上 蔬菜的颜色和数量来买菜
师:小朋友买来这么多新鲜的蔬菜,老爷爷老奶奶可开心了。还想请你们继续帮帮胖阿姨。不过这次胖阿姨说了,买菜要用菜单,知道什么叫菜单吗?(把想要买的菜写在纸上,这张纸就叫菜单。)我们来看看胖阿姨的菜单。
出示菜单 红色 2 绿色 3 橙色 1 师:怎么没有菜呢?上面有什么?(颜色和数字)
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颜色表示买的菜的颜色,数字表示要买菜的数量)
师:原来红色表示要买穿红色衣服的菜。买多少呢?买 2 个,你觉得可以买哪两个菜呢?有什么菜穿红色衣服呢?(番茄,红萝卜)
师:胖阿姨找到了要买的菜,放进了篮子里。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不会看着菜单买菜呢?每个小朋友去旁边的椅子上选一张菜单,然后根据菜单去菜场挑选蔬菜,可要看清楚菜单上的颜色,究竟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买多少,再放进篮子里。老爷爷老奶奶都等着你们快点回来呢。
师:请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菜单和你买了些什么菜?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根据菜单来买菜呢。
三、送蔬菜 —— 体验帮助人的快乐
师: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新鲜的蔬菜给胖阿姨,帮助了老爷爷老奶奶,他们都乐得直夸你们本领大。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积累经验
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从活动中看出,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兴趣都很足,从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蔬菜品种的经验还是比较多的,能说出很多不同品种的蔬菜。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蔬菜经验通过生生互动,也会给到其他小朋友,丰富了幼儿对于更多蔬菜的认识。
2、菜单形式,增强任务意识。
操作环节,运用菜单的形式,让孩子们选择菜单中需要的蔬菜,如红色蔬菜 3种,绿色蔬菜 4 种等,在帮助胖阿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了任务意识。幼儿的任务意识是要在老师的带动下,有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形式,只有孩子有了对这种任务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去完成任务,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问题:
1、本次活动对于不同幼儿的发展,层次性不明显。
2、操作中发现很多幼儿对于数字代表一个蔬菜还是一种蔬菜,比较容易混淆。
分析与启示:
1、由于给孩子们的任务卡全部都是一样的,比如需要红色蔬菜 3 种,绿色蔬菜4 种,所有孩子手里的蔬菜也都是同样的。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合的。这些操作材料都是现成的操作材料,所以都是比较固定的,老师在设计的时候
没有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其次,由于蔬菜比较少,所以一种颜色的蔬菜最多也就 4 种,对于孩子们数数经验的积累是没有帮助的。
2、因为操作材料中有的蔬菜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所以孩子们在贴的时候出现了混淆的现象,有的孩子是将 3 种蔬菜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是将 3 个蔬菜放在一起。
对应策略:
1、可以增加一些蔬菜的品种,既有利于幼儿对于蔬菜经验的获取,又可以增加蔬菜的数量。菜单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任务卡,难度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比较简单的任务卡适合能力较弱,数数经验还没有达到的孩子。这样更利于发展这类孩子的数数经验。
2、在分享讲评的时候,只要孩子能说清楚,就允许孩子,如孩子放的而是 3 种蔬菜,我就可以选择一类的蔬菜算一种。在操作前,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要明确,如规定是选择一类蔬菜的品种为 1,或者按照蔬菜的个数也可以。
活动名称:水果大卖场 活动目标: :
1、在玩水果店的游戏中,复习6 以内的数数,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
2、初步积累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水果篮、点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 了解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1、师:秋天到啦,水果丰收了,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2、小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许许多多香甜的水果,今天我们就来玩玩水果大卖场的游戏。
二、整理货架 —— 介绍数数的方法 1、师:瞧,这有好多香甜的水果,这些水果宝宝身上藏着许多秘密,你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过水果上的点数,与货架上的数字的关系)。
2、师:请你们来帮帮忙,帮我把水果放到货架上。(要求看清水果上的点数,放进相应数字的货框里)。
3、幼儿分类整理货架 4、个别幼儿介绍数数的方法,老师归纳小结:原来数数的方法真多啊!有(1)、手口一致点数;(2)、接着往下数;(3)2 个 2 个数;(4)在心里默数。
三、装水果篮 —— 数物 匹配,初步积累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
1、师:现在我们的水果大卖场终于可以开张啦!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可高兴啦!已经给我们下了订货单,要订购一批水果篮。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她们有什么需要。
2、师:水果篮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3、幼儿根据任务装水果篮(引导幼儿用有标志的封闭式数数的方法:1、记住第一个数的点,2、用粘纸、笔等标记)
师:只要我们记住从哪个开始数的,不多数也不漏数。
4、分享交流 ——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装好了水果篮,看看这些货都订对了吗? ——检验: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装的水果篮。
——终于完成了订货,我们的水果大卖场今天正式开张啦,以后我们自己来玩玩水果大卖场的游戏。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此次活动基本实现了活动目标,大多数的幼儿能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索,找出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并初步积累了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在复习9 以内数数的过程中,有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知道 3+3=6,有的幼儿会两个两个数,会多种数数的方法,能看出孩子们的数数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在封闭式数数的过程中,因为我给孩子的圆点都是同样大小的,给幼儿造成了一些难度,但是大多数的幼儿都会从中探索出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比如用笔标注第一个数的圆点,用手摁住第一个数的圆点等。孩子们会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数数。
问题:
两极分化较严重。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不用老师引导,就自己找到了封闭式数数的方法,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不能很好地数对总数。
分析与启示:
本次活动注重孩子从做中学,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较好的孩子来说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会摸索出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数数经验,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知识的习得。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即使老师在旁有意的提点,也还是会出错,出现漏数、重复数这样的错误。
对应策略:
操作材料上的黑点,可以用不同的大小的黑点,或是将其中一个点画成其他的颜色,有意引导幼儿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在讲评的时候再添加一个环节,可以让幼儿两两检验自己是否正确。
艺术领域
活动名称:七星瓢虫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瓢虫的结构特点,尝试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感受对称画的美。
活动准备:
记号笔,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认识瓢虫,辨别瓢虫的花纹
师:在美丽的昆虫世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发布会,你们知道这位美丽的“花大姐”是谁吗?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幼:瓢虫 师:仔细瞧瞧它的花纹(七个黑点)
师:它的名字是七星瓢虫,它就是我们昆虫类的除害专家 师:我们看看其他的瓢虫有什么样的花纹。
(瓢虫约有 5000 多种,在我国有 300 种左右,之所以有人把它称作为“花大姐”,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非常漂亮的斑点花纹,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颜色)师:它的身体上你还看见了什么(它的头部基本上为半圆形,有三对脚)
师:它的头上你看见了什么?头上有一对触角
师:左边的身体和右边的身体一样吗? 幼:一样的。
师:左右一模一样的,就叫做左右对称。
师:我们所见到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它可以为种庄稼的农民伯伯除害虫,吃牙虫,本领可大呀!,如果花纹多了少了那就有可能是害虫了,不可以把它请过来。
二、出示范例,欣赏作品 —— 让幼儿熟悉七星瓢虫
师:左右对称是什么样子的?(左边与右边的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位置一样)
师:七星瓢虫的黑斑点是左三右三,中一点 三、指导作画,想象创新
师:画的时候要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 老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1、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2、通过大家的奇思妙想,同学们创作出了一幅幅造型奇特,非常有趣瓢虫活动情景图。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本次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活动预设的目标,孩子们都能尝试对称的画法,为瓢虫添上“七星”花纹。画出活动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直接引出活动主题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并在细节上加以强调,使幼儿对其印象更深些;第二个环节在示范的时候我采用了边念儿歌边范画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和孩子有个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出,孩子们对于七星瓢虫有了很好的了解,都知道七星瓢虫是以身上有几个黑点来命名的。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画出瓢虫的基本外形特征,所以孩子们在画七星瓢虫的时候都知道画 7 个黑点,也能画出较为对称的黑点。
问题:
在幼儿操作期间,孩子们都会去看看同伴的画,他们会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如“你画的很难看,你看他画的太丑了,这一点也不像瓢虫”。同伴之间的这种评价也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伤害。
分析与启示:
孩子的这种评价间接反映了老师之前对于幼儿作品是如何评价的,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孩子只能认同老师,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对于幼儿的审美经验的获得是不利的。
对应策略: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审美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在审美范畴内感悟生命的能力和爱戴事物的新的方式和经验的获得,而这种直觉、想象、顿悟的感性思维方式有别于通过科学认知等领域的学习所发展起来的那种逻辑的、程序性的理性思维方式。所以在美术活动中,一般以艺术作品为中心,强调对作品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对于孩子作品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美不美这样的词汇评价,老师应该更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体验,而不单单是艺术作品的效果。
活动名称:南瓜先生找邻居 活动目标: :
1、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南瓜主要特征,线条添加南瓜五官、四肢拟人成“南瓜先生”。
2、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秋天的果实、纸、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季丰收景象 —— 导出秋季丰收果实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秋天。
师: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 师:请朋友们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请幼儿到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并猜一猜是什么?)猜对了就来尝一尝。
小结: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 师: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
二、引出南瓜先生 —— 关注南瓜结构
1、以“南瓜先生”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师: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 幼:南瓜。
师: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引导幼儿感知南瓜外形特征:胖胖圆圆,头上有柄。
以“南瓜先生”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
三、教师示范南瓜 —— 掌握南瓜基本画法
1、站直的椭圆形,椭圆形左边右边依次添加半圆形,南瓜先生越长越胖。
2、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
3、为南瓜先生穿上衣服,里面金黄色,边上橘黄色 4、丰收时节,还有谁也能收获了? 5、南瓜先生去找菜地里的蔬果朋友、添加手脚五官,请幼儿添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 尝试绘画南瓜先生的邻居
1、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先生”。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2、给“南瓜先生”穿漂亮衣服。
3、请其他蔬果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利用这一季节特征,开展了“南瓜先生找邻居”这样一个美术活动,在丰收的情景中让幼儿尝试用椭圆形和弧线形组合的方式绘画“南瓜先生”,拟人化的作画方式得到了幼儿的喜爱,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较高,与同
伴和老师之间也有着很好的互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衔接的也较顺畅,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其进行一定的提升。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幼儿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渲染了出来。
问题:
1、幼儿对于南瓜的结构经验稍欠缺,缺乏大胆表现的自信心。
2、教师示范死板,强行记忆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分析与启示:
1、中班幼儿已经有了画图形的经验,但是在图形组合上的能力还是较欠缺的,而这次活动画的是幼儿平时不大接触的“南瓜”,对于南瓜长的怎么样幼儿不是特别了解,当老师出示图片时,他们能说出颜色,对于南瓜到底是什么形状幼儿还是很难说的清楚。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才知道胖胖的南瓜是由椭圆形和弧线形组合而成的。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导致幼儿在绘画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表现,也不敢大胆表现,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2、在示范的环节中,老师用了平淡的语句让幼儿学画“南瓜先生”,如,先画一个站直的椭圆形,然后依次在左右两边添加弧线形,这样比较成人化的语言不太适合幼儿记忆,活动也会显得不够有趣活泼。
对应策略:
1、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在如今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一些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让幼儿能通过一次集体活动学以致用,体现真正的活动核心价值。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画画的幼儿来说,从何下笔、怎样画仍是难题。如果不在方法和技能上给予清晰的引领和指导,让他们知道从何画起、怎样来画,这些幼儿仍然不敢下笔而没办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不起绘画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可以先作一些相关的铺垫,如:认识并学画椭圆形、各种线条,特别是表现南瓜外形特征时将要用得最多的弧线(不同方向的:上弧线、下弧线、左弧线、右弧线),这样会避免在一次活动中新的内容太多,孩子们接受、消化不了而影响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创遍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可以绘制步骤图来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
活动名称:小松鼠找松果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初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小松鼠找松果》歌曲。
2、《小松鼠找松果》歌曲录音、“松果”(代替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 回忆歌曲经验
1、跟着音乐,复习歌曲《小松鼠找松果》,会接着前奏一致地演唱。
2、讨论:
师:“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小松鼠爬树的声音是“哧溜、哧溜”的。)
师:小松鼠是怎样爬树的? 师: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去做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的时候爬树采松果? 师小结:在秋天里,树上的松果熟了,小松鼠“哧溜、哧溜”地爬树采松果了。
二、模仿小松鼠采松果 —— 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1、按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1)“哧溜、哧溜”——原地跳,双手模仿小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哧溜、哧溜”地爬树。
(2)“我是小松鼠”——原地站立,起踵。
(3)“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4)“松鼠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鼠”——立定,双手伸出。
2、将原地跳、起踵、踏跳行进等动作分解。
三、音乐游戏《小松鼠找松果》 —— 了解并遵守音乐游戏的规则
师过渡:你们学的小松鼠真像啊,小松鼠又来做游戏了。
2、讲解游戏规则:
(1)幼儿围成圆圈,双手放在身后扮演松树爷爷。请几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 10 颗“松果”任意放在 10 位“松树爷爷”手中。
(2)歌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唱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如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交给“松鼠”,如果“松树爷爷”手中没有松果则与“松鼠”交换角色。
3、循环播放音乐,进行游戏。
4、结束: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叫?(小松鼠采松果)小松鼠采了很多的松果,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松鼠抱着松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松树爷爷”看着蹦蹦跳跳的“小松鼠”,他也开心的笑了(播放舒缓的音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小松鼠找松果》歌曲旋律欢快,尤其是这两句“哧溜,哧溜,我是小松鼠,哧溜,哧溜,找呀找松果。”特别快。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旋律的快慢变化,我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歌曲中讲述的画面,让幼儿体会到小松鼠非常灵活,爬山动作很快,所以歌曲的前半部分是唱得快快的,小松鼠背着松果爬下树,动作就变慢了。
2、本次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幼儿听到她所喜欢的歌曲会情绪非常快乐,有时会手舞足蹈。还有分角色表演有的幼儿表演松鼠有的幼儿表演松树,需要相互配合,生生间的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幼儿也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问题:
有些孩子注重满足游戏,在游戏时做动作方面就不是非常到位,急于求结果,还没唱到最后一句时就已经把松果拿出来了。
分析与启示:
我们在开展音乐游戏时,我觉得有时候自己会局限在教案上,照本宣科的感觉。其实完全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现场反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放开孩子们的思维,也打开自己的思路。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幼儿园对幼儿的音乐方面的培养就在于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和自发地进行音乐活动,并且能够创造性的进行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作。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社会性音乐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协作交往,沟通的能力。从而对幼儿活泼快乐情绪的培养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
对应策略:
教师在教授游戏动作时可以在详细一些,就是在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时要把握得更加好一点让幼儿多练习几遍。这样对后面游戏环节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名称:鼓上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对鼓声的轻、响有一定的反映。
2、用自然的声音唱曲中的轻响变化,能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活动准备:
鼓、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激发兴趣,初步感受声音的轻响与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鼓,它可神奇啦,还会唱歌呢,听小鼓在唱什么?”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唱的声音怎么样?(很响)一起学一学。
(2)再听这次小鼓唱的声音怎么样?(很轻)学着唱一唱。
2、X .X
XX
X 师:“听小鼓又唱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说。一起学学。
二、出示小米粒 —— 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 与 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这是谁啊?我们也可以叫它米粒,今天米粒要在鼓上为大家跳舞呢?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得出: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可以按节奏说说)
三、幼儿游戏 —— 进一步体验 感受歌曲的强弱、高低变化
师:“现在我们来和小鼓玩个游戏,你们做鼓上的小米粒,听了音乐来跳一跳,好吗?”(反复两次)
师:“除了小米粒谁也可以在鼓上跳舞呢?”听音乐再次表演。
四、学习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 用自然的声音唱曲中的轻响变化
师:“小鼓和小朋友玩得真高兴,现在它想给大家唱歌了,仔细听听小鼓唱了什么?”(教师范唱两遍,结合动作)
1、小鼓唱了什么? 2、你们想和小鼓一起唱歌吗? 3、变换演唱形式采用对唱。教师先唱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五、仿编歌曲 —— 能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师:“刚才我们说了可以请花生、瓜子等很多食物来鼓上跳舞,那你们能把它们唱到歌曲中去吗?”幼儿听音乐自由编唱。
1、请个别幼儿演唱。
2、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多领域的结合,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我把学唱歌曲与科学探究巧妙结合起来,现场演绎小鼓唱歌米粒跳的现象,让孩子们观察推测,感受物体震动的幅度与频率,同时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与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
2、通过游戏表演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根据中班幼儿认知水平和音乐的特点,我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到学习歌曲节奏的过程之中。音乐表演游戏的形式能让孩子们通过自身进一步体验感受歌曲的强弱、高低变化,为学好歌曲打下一定的基础。
问题:
当我请幼儿表现米粒蹦跳的感觉时,很多小朋友十分兴奋,一下子跑了出来,到处乱跳,特别是贝贝、京京、colin、芊芊这些孩子,叫也叫不停,直接影响了课堂纪律。歌表演的时候也是如此,孩子们是十分投入音乐活动,但是过于兴奋了。
分析与启示:
幼儿对音乐游戏还是非常喜欢的,兴趣也非常高涨。但是我发现我们总是在教师里按照普通座位来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这样就局限了幼儿的活动范围。这节活动也反映了我的薄弱处,我要加强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我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童化”自己,引起感情共鸣。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如果我能“童化”自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音乐活动的过程与细节,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愿意大胆表达自己感受,那么音乐教学活动的常规建立就不难了。(二)让幼儿充分参与常规的建立。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的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体验成功的乐趣,更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在规则的执行中,幼儿会更加乐意接受甚至主动地成为监督者,使常规教育更能顺利实施。
对应策略:
适当调整座位,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将座位围着空场地留给幼儿,让他们尽情地在里面表现米粒跳的动作,同时也便于教师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也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拍手、跺脚、抬手臂等方法来表现米粒的动态,这样既能保持课堂纪律,又不显得活动呆板无趣。
综合 领域
活动名称:稻子和麦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
2、欣赏故事,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认识稻子和麦子
1、这几天呀,农民们可开心了,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出示稻子、玉米、棉花、黄豆图片.2 提问:你们都认识他们吗? 小结:田里的稻子,玉米,棉花,还有黄豆们都成熟了呀。
3.过渡: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小结:稻子长的弯弯的,/麦子长的直直的,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4.提问: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
小结: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 指导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1、引导:其实稻子和麦子以前是好朋友种在一起的,后来他们两个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所以他们分开了。
三.结合生活经验
师: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是稻子做的?哪些食物又是麦子做的吗? 小结: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就是我们吃的白米饭,而麦子用来做面粉,可以做成面,蛋糕、面包。
师:你喜欢吃米食品还是面食品?为什么? 小结:米面食品各有各的营养,所以我们午餐中有时候吃面的话还会吃点饭做代培,经常会有米面搭配,才会更有营养。
活 动反思:
明显成效:
1、目标预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本次活动在秋天的主题里,经过两个礼拜秋天主题的开展,孩子们对秋天的主题有了很多的了解,比如秋天是水果和农作物丰收的季节,秋天是落叶纷飞的季节。孩子们对于秋天的话题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对本次活动也是充满兴趣的。
2、目标达成较好。
在开展本次活动前,我有意了解了孩子们对于麦子和稻子的经验,从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稻子和麦子是没有经验的,特别是现在都生活在城市里,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从图片上面看到稻子和麦子。通过本次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区分稻子和麦子,能说出稻子和麦子的不同点。
问题:
1、对秋天农作物缺乏相关经验。在活动中的提问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秋天有哪些农作物丰收了,以及对于秋天农作物的名称不了解,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孩子们只能从图片上获取稻子和麦子的信息,无法亲身感受。
分析与启示:
1、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对于秋天的农作物都不了解。平时都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方面的东西。通常家长只会对秋天的水果跟孩子讲讲说说。
2、今天的活动是让孩子们从动画、网络收集的一些图片,让孩子们用眼睛看,来获取一些麦子和稻子的信息。应该让孩子们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
对应策略:
1、和家长交流这个月的主题,开启家园共育机制,这样对于孩子主题经验的积累更加丰富。
2、老师可以拿来真的稻子和麦子,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真实的稻子和麦子,通过用多种感官的方式,就更加能区别稻子和麦子。
活动名称:有趣的橘子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数数等活动尝试估算。
2、激发幼儿对估算活动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桔子、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魔术盒,盒子里装有一种水果,请幼儿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猜猜魔术盒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1、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 2、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继续猜一猜是什么? 3、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剥开以后里面是一瓤一瓤的,像小月亮一样的,猜猜到底是什么? ——揭示答案:魔术盒里的水果是橘子。
二、观察橘子的外表 ——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1、每人一只橘子,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玩玩,发现橘子有什么秘密。
2、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发现的橘子的秘密告诉大家。
三、操作(剥、点数、品尝)
1、剥橘子:
(1)橘子怎么剥开呢?请幼儿自己动手试试看。
(2)请幼儿介绍自己剥橘子的方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剥橘子的好方法。
2、点数橘子里的瓤:
(1)请幼儿用又快又好的方法数出自己的橘子里有多少橘瓣。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点数方法。
(3)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向别人请教点数橘瓣的好方法。
(4)请幼儿把自己学习到的点数橘瓣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品尝橘子:
(1)品尝自己的橘子,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橘瓣里面有什么?(2)可以和同伴交换着吃,说说味道一样吗?(3)橘瓣上剥下来的白色的东西是什么?(经络)它有用吗?可以吃吗?尝尝味道。(经络可以帮助消化)
(4)小结:橘子的味道酸酸甜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很有营养,橘瓣上的经络又有帮助消化的作用,橘子真是一种不错的水果。
四、游戏:变变变
1、出示图片,其中只有一样是橘子变成的,请幼儿猜猜是哪一样? A、柠檬干
B、胡萝卜汁
C、陈皮 2、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橘子变成的,说说理由。
3、请幼儿品尝陈皮,说说你吃过这种东西吗?它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4、揭示答案:陈皮才是橘子变成的。
5、请幼儿想一想陈皮是橘子的哪一部分变成的?告诉幼儿橘子皮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就变成了陈皮,陈皮是一种蜜饯,也有开胃的作用。
6、秋季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橘子又好吃又有营养,能不能多吃,为什么?(多吃了橘子容易“上火”,特别是小朋友不能多吃橘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活动通过猜猜、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感官形式来感知橘子,更积极地激发了幼儿去思考,去发现,同时更直观地帮助了幼儿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在活动中老师也给与了每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问题:
1、点数的方法比较单一,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数的。
2、如何体现能对幼儿后续发展有帮助? 分析与启示:
1、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经验,在一些科学活动中也能发现他们对数数的掌握程度。基于幼儿的前期经验,此次活动重点是对物体进行估算,关注的是幼儿估算时的方法,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呈现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指南》关于数的目标中也没有提及到中班幼儿需要具备估算能力,所以结合《指南》精神,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自幼儿教育改革以来,集体活动中更要体现的是幼儿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就是如何体现对幼儿后续发展有帮助的东西。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数能力,对于过程中要体现的生活核心价值不是很明确,对幼儿终身发展有需要的东西没有注重。
对应策略:
1、《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到:4-5 岁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 5 比 4 多 1,2 和 3 合在一起是 5。那么本次活动可以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的比较,而不是让幼儿进行一定
的估算,在比较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这样的目标调整还是比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
2、在活动最后可以增加一个分橘子的环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也是一个对幼儿终身学习有帮助的内容。这种做中学的活动会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幼儿会更积极的参与,并同时激发幼儿之间的友情。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学:《秋天里》主题册
主题活动网络举例
集体活动 亲亲影子(数)
树叶(散文)
秋天的树(美术)
秋天(音乐)
区域活动 菊花朵朵开 其他相关活动 找秋天 集体活动 水果店(数)
秋游(歌曲)
美丽的菊花(美术)
区域活动 水果园 集体活动 蜘蛛织网(美术)
小松鼠找松果(音游)
秋虫(科常)
区域活动 小瓢虫找家 小螃蟹 在秋天里 秋天的树叶 果子熟了 秋虫的歌
主题目标分析 教材中的 “内容与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农作物,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秋高气爽,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孩子们发现树叶都落在了地上,于是把落下的树叶捡起来,比一比、看一看,为什么树叶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绿的?在秋天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内容,如:我们的衣着变化、秋天的食物等等。我们将和孩子们共同走进“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
主题实施的建议
主题中,可以让幼儿通过一些参观活动、简单的劳动了解植物的变化及昆虫的特征;并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秋天大自然的感受。还可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树叶拼画、插花等活动,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
重点关注
认知方面: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知道秋天天气渐渐变凉,小草和树的叶子开始枯黄,菊花开放了,果子成熟了。
2、积累适应季节变化的相关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情感态度方面: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引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感受并喜欢美丽的秋天。
2、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解秋天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动作技能方面:
1、尝试用语言、歌曲和动作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能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秋天里的树叶,菊花等。
家长与社区资源利用
1、请家长利用休息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到小区里找找秋天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花草树木、气温、人们穿着的变化等等,并能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来。
2、结合主题活动要求,丰富幼儿感知经验,带幼儿到水果店观察各种水果,到小菜场观察各种蔬菜,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并让孩子自己选择水果和蔬菜,参与买卖活动,培养孩子与人的交往能力。
环境创设 与区域活 动举例
我们来到小花园里找秋天。秋天真美啊!树叶有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我们还找到了蒲公英的种子,轻轻一吹,种子飞了起来……
名称:水果园 材料:水果园背景图、水果篮、任务卡 玩法:幼儿按照任务上的要求,装水果,巩
固孩子点数能力。
名称:小瓢虫找家 材料:大树、小瓢虫(背上不同数量的点子)、点子数卡 玩法:幼儿点数小瓢虫的点子数,帮小瓢虫正确找家。
名称:小螃蟹 材料:手工纸、剪刀、固体胶、制作步骤图 玩法:幼儿根据步骤图制作螃蟹、小鱼。
名称:菊花朵朵开 材料:手工纸、剪刀、固体胶、吸管、背景图 玩法:幼儿尝试用折、剪、卷等步骤,做出菊花。
名称:秋天的树叶 材料:纸、蜡笔、各种树叶 玩法: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并画出树叶。
集体教学活动举例
【例一】活动名称:
树叶 金锣号幼儿园
顾彩丽
设计意图:
:
随着天气的变化,逐渐进入了秋季。当一阵秋风吹过,落叶缤纷,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校园内捡落叶,发现秋天的树叶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秋天的大树”是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一个二级主题,“树叶”是篇优美的散文诗,重复的语句带给幼儿一次次奇特的创想。纲要中提到“让幼儿接触自然,亲近动植物,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美”,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合理想象树叶的用途,并尝试用儿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2、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共同创编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的难点:尝试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各种树叶,诗歌 ppt,图夹文卡片、四块画板 活动过程:
1、秋天来了,许多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小朋友们也捡了许多树叶,一起来看看大家捡的树叶吧!(出示各种树叶)
2、这些树叶长得都一样吗?说说你喜欢的树叶,他象什么? (秋天的树叶真有趣,有的象…,有的象…,还有的象…)
3、小动物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秋天的树叶,看!谁来了?(小蚂蚁)
观察想象 经验重现
4、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它会用它做什么呢? (看 ppt 后出示图夹文,幼儿念一念)
5、谁又来了?(小老鼠)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又会用它做什么呢?(看 ppt 后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图夹文,幼儿集体念一念)
…… 6、小结: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都捡到了不一样的树叶,并当做了不一样的物体。
7、看看,小动物们知道了全赶来了,他们也都捡起了一片树叶,他们捡起的树叶象什么?适合给小动物做什么呢? 8、幼儿分组操作,创编诗句。
9、交流各组创编的诗句(引导幼儿分析是否用途合理,还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10、老师把你们编的诗句配上了好听的音乐,一 起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听着音乐念一念。
活动反思:
:
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构建起来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与环境互动,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来达成本次活动的目的。如:在理解学习散文这一环节我重点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因为中班孩子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所以我通过 PPT理解散文 掌握句型 分组操作 创编诗句 完整欣赏
体验美感 的演示来吸引孩子,使幼儿对儿歌有整体的印象,通过问题情景帮助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梳理达到理解和学习散文的目的。
2、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这篇散文的结构简单,容易掌握,经过仿编的语句也让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所以,这次活动中的仿编环节比较有效。
【例二】
秋天里的 螃蟹
金锣号幼儿园
朱莉瑛 设计意图:
在主题《在秋天里》中,谈到秋天的景色孩子们感触最深的无非就是落叶,谈到秋天丰收的食物,孩子们对稻谷、柿子等都没有太大认识,由于现在大多数水果都是四季可见的,所以孩子感受不是非常深,稻谷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孩子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对于“螃蟹”孩子们却有话要说,最近不少孩子家里都有吃大螃蟹,孩子非常喜欢长相威武、特征明显的大螃蟹。
借着孩子们兴趣以及主题的开展,于是我设计了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已有兴趣和经验上进行突破,将固有对螃蟹的认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现,通过图形的组合表现螃蟹可爱的外形特点;同时,帮助幼儿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用色的能力,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会画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
物质准备:电脑课件《超级变变变》、笔、纸人手一份、用于展览幼儿作品的泡沫用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 —— 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八只脚,导入活动 激发兴趣
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小结:原来秋天的螃蟹也肥了,小朋友们来抓螃蟹啦!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画,尝试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提问:大钳子长的什么样?细细长长的腿长在哪里?眼睛长在哪里? 小结:画一个大大、肥肥的身体,长出威武的钳子,大钳子像剪刀一样,这边一个半圆形、对面又一个半圆形。还有八条细细、长长的腿,长在身体的两边最后还有一双大眼睛长在大钳子的中间。
提问:你们看看螃蟹壳上有什么? 小结:螃蟹壳上有两个窝,有窝的螃蟹肥肥的,没有窝的螃蟹太瘦了没有肉肉。
过渡:(出示圆形、半圆形、梯形、三角形)提问:这些图形可以变成螃蟹吗?你们可以去试一试。
4、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画好螃蟹后可用彩色蜡笔添画泡泡,丰富画面。
三、作品展示,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画的螃蟹。
活动反思:
:
在教师示范的环节,当我和孩子们一同添画好了大钳子和细细长长的脚之后教师示范 幼儿绘画 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我又问孩子们螃蟹还有什么?这时候,一名幼儿说:“老师,还有毛!”我说:“嗯,你观察的真仔细,长在哪里呢?”幼儿说:“大钳子上,还有脚上也有一点的。”于是,我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大钳子上如果有很多的毛毛说明它是雄蟹,力气比较大。如果有一点点毛毛的是雌蟹,里面的蟹黄非常多!”边说着,我边满足孩子的愿望在脚和大钳子上略微的添画了一点线条代表“毛毛”。
在活动中,孩子可能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反映给你的一些东西比你预设的有所偏颇或者比你所想的还要细致。孩子们总是喜欢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螃蟹身上的毛引发了孩子的关注,回归现实,孩子的观察是细微、正确的,于是教师应该尊重孩子,对于孩子的发现现场调整给予表现。但是,表现的度还是需要教师去思考的。因为在幼儿之后的操作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非常热衷在最后添画“毛毛”个别幼儿本来画的挺好的,最后在添画毛毛的时候兴奋得将大钳子涂得一团黑。幼儿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教师要反思自己在过程中对于添画毛毛的注意点是否忽略了。教师是否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毛毛的生长方向“它是从大钳子上长出来的。”那么线条的方向如何去表现呢?毛毛的长度如何表现呢?太长行吗?等等。那么,今天的活动中我确实忽略了这一点的,我只告诉了孩子们毛毛生长位置,却没有给予孩子如何去表现的引导,导致孩子们胡乱涂抹成黑去表现,让作品欠缺了些许的美感。
【例三】
中班音乐活动:秋天 金锣号幼儿园
张琳 设计意图:
结合季节特征,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小朋友在音乐声中,体会秋天锁营造的音乐美。活动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声势、肢体律动等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为主,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即兴创造,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表露真情实感,让幼儿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
活动目标:
1、在初步跟唱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较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优美,愿意在音乐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秋天树叶飞舞的景象。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尝试用舞姿表现乐曲优美的意境。
1、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与老师一起进入音乐厅,鼓励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叶落地的优美意境,并小声跟唱歌曲。
2、秋天到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小树叶的心情是怎样的?(幼儿讨论)小树叶从妈妈身上离开的时候,它们会用什么姿势?请你学着用小树叶的姿势做出来。(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尽情表达)
二、回忆歌曲,继续学唱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天的落叶。
1、听前奏回忆歌名。完整演唱一遍。
2、熟练正确有感情地演唱。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回忆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秋天”,讲的是小树叶飘落离开大树妈妈的故事。
师:小树叶里离开妈妈的时候,动作非常优美,它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飘下来,我们再来试一试。(配上歌曲,进行自编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好听吗?老师和幼儿共同再次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回忆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秋天”,讲的是小树叶飘落离开大树妈妈的故事。
三、启发幼儿边唱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秋天的落叶。
1、教师唱歌,幼儿扮演小树叶飞舞。(秋天,小树叶是怎样到处飞呀飞的?启发幼儿边说边做出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唱歌,幼儿边唱边舞,启发和别人做得不一样。)
熟悉乐曲 感受节奏 学唱歌曲 动作表现 表演歌曲 巩固动作
2、教师扮演树妈妈,边唱边将小树叶从树上洒落下来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意境。(可引导幼儿,落叶是怎样从树上掉下来的啊?慢慢地,动作很美地)幼儿伴唱。
四、游戏:扫落叶 1、幼儿扮演小树叶唱完歌后,蹲坐在地上做睡觉状。
2、听到刮风了,小树叶又边唱边各自飞舞,音乐停,小树叶又蹲到地上做睡觉壮。
3、教师扮演清洁工,在音乐伴奏下,完成扫落叶,被扫到的“小树叶”跟在教师身后,一个拉着一个,按节拍走动,表示装入垃圾车内(两遍)
活动反思:
秋天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易唱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能朗朗上口,可见孩子的兴趣是很高的。根据孩子们的活动情况我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激发孩子们对树叶离开树妈妈时的各种情景,鼓励幼儿编入歌曲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又高了起来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
不足:在活动最后游戏部分,由于活动要求说的不够清楚所以游戏做的比较的乱,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转移了,我觉得这是我在组织活动时考虑不周的地方。
调整:我觉得根据自班和当时的活动情况可以将游戏环节融入到改编歌词部分,这样这个活动更具完整性。
【主题案例一】
菊花朵朵开 金锣号幼儿园
朱 薇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在秋天里》这个主题活动,在美工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色手工纸、菊花的操作范例及材料,可以让幼儿有做菊花、装饰水果娃娃等装饰我们的环境。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时,我和幼儿一起做菊花,尝试让幼儿用卷花瓣的形式做出漂亮的菊花。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将菊花的形状都剪好了,重点教小朋友怎样来卷花瓣。考虑到因为幼儿人数比较多,操作的材料较小,所以我就分组一组一组玩玩游戏 体验快乐
进行示范,再让幼儿模仿着操作。经过观察,我发现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在老师示范后就能独立操作卷花瓣的活动,而且动作很快,做出来的菊花形状各异很是漂亮。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花瓣在管子上搓来搓去就是卷不到管子上,然后就开始不知所措。他们就开始拿着管子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别的游戏了。于是我就重新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发现他们在开始将花瓣绕在管子上时绕的不紧,所以在后来卷的过程中松开了,于是我就让他们一开始将花瓣绕在管子上时就要绕紧,然后慢慢地将管子卷上去,经过慢慢的练习,最终也做出了菊花,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高兴地给我看说:“老师,你看!”我说:“真漂亮,还想做出更漂亮的菊花吗?”他们使劲地点头,做菊花时更专注了。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们自豪地对同伴说:“这时我做的菊花。” 分析: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活动前我为孩子准备好了操作材料,然后,我就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对幼儿进行示范、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当孩子们将自己做的菊花拿在手里,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这时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主题案例 2 2 】
孩子眼中的 瓢虫 金锣号幼儿园
金丽燕
何志荣选择了黑色蜡笔涂瓢虫身上的黑点,涂完黑点子以后,他握着黑色的蜡笔停了下来。接着,他刚要在瓢虫背上涂下去的时候,老师说:“能换一种颜色涂吗?”老师把他手里的黑色蜡笔换了下来,他拿着绿色蜡笔开始涂色。看他正在专心涂色,老师放心离开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再看他的时候,发现瓢虫的一半身体是绿的,另一半身体是黑的。三个黑点子已经被淹没在黑色的翅膀
里,无法分辨,七星瓢虫变成了三星瓢虫。讲评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不应该涂成黑色的,涂成黑色的话,瓢虫身上的黑点子就看不见了。他听了老师的话以后,高兴表情变得一脸茫然,他不能接受老师的话。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要涂成黑色?”他说:“我喜欢瓢虫穿黑色的衣服。” 分析:
教师预设了七星瓢虫,总是希望幼儿能够沿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完成活动。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幼儿违背老师的预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幼儿错了,不应该涂成黑色瓢虫。所以,教师就主观地把黑色蜡笔换成彩色蜡笔。这是成人眼中的世界,成人的思维。教师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了幼儿,可是,最后幼儿还是回到了他最初的选择:黑色蜡笔。此刻,教师被震撼到了,在孩子倔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理由呢?虽然我们认同幼儿的思维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我们问过孩子为什么喜欢黑色吗?原来今天孩子穿着一件黑色外衣,这件是他喜欢的新衣服,他也想给瓢虫穿上黑色的衣服。他懂得把美好的感觉传递给身边的事物,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如果老师只看表面,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那就太偏执了。画画对于幼儿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畅游,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看待小中班的幼儿。
调整:
当教师不理解幼儿的时候,要先听一听幼儿的想法,权衡利弊以后再发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小结
秋风瑟瑟,树叶飘零,菊花争艳,水果丰收,孩子们渐渐了解到秋天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主题开展初期,我们一起带领孩子“找秋天”,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绿油油的小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树叶纷纷扬扬离开了大树妈妈,飘落到许多地方。孩子们一起捡树叶,还和不同的树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孩子们把他们捡到的树叶当成宝,舍不得丢掉,于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树叶拼贴画;我们一起听了“稻子和麦子、“亲亲影子”等故事,我们一起唱了“秋天”、“小蝈蝈”、“摘苹果”等歌曲,体验着水果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画了“小树林”、“秋叶”等美丽的图画,用自己的方法介绍着秋天那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
我们谈论着秋天的果树,谈论着秋天的天气,谈论着秋天的颜色,谈论着秋天的昆虫与干果,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活动,孩子们对于秋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瓢虫,画出各种各样的树叶,剪出一朵朵美丽的菊花……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关于秋天的秘密:了解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了解秋天动植物的变化,了解秋天天气的变化。
2013 年 11 月 3 日
第五篇:中班主题教案活动《在秋天里》及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教案活动《在秋天里》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在秋天里》含反思教案吧。
一、设计思路:
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本主题的时候,以秋天为主要线索,展开了落叶飘飘、小虫子的聚会和超级水果吧等教学内容。将成人对世界的认识,还原于幼儿的想象。以“假想”代替“逼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在秋天里》
二、主要内容与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三、主题情景脉络:
四、预设活动方案
★落叶飘飘
户外休息时,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捡树叶,玩树叶。瞧!他们把捡来的树叶用力抛向空中,并跟在后面不断地奔跑,玩得不亦乐乎。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走出幼儿园去马路边、谷城公园、街心花园寻找更多不同形状的树叶,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秋天的变化。
内容与要求:
在找找,玩玩过程中关注树叶的变化,并能运用树叶展开想象。产生亲近,爱护树木的情感。
相关经验:数——感知形状的大、小,数量的多,少。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的自然物。语言——欣赏散文中优美的语句,并按自己的想象改编。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
主要活动提示:
★小虫子的聚会
在一次外出找落叶的过程中,小朋友发现许多的小蚂蚁在树干上爬来爬去,忙着搬运粮食。原来,小虫子也喜欢和大树做朋友呀!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在图书区内创设了一个“迷你昆虫馆”。馆内有我们共同收集的昆虫书籍和昆虫模型。听!孩子们又聚在一起讨论了:“瓢虫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颗星”“不对,有七颗星,是七星瓢虫”…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将发现的内容表现出来,并预设出孩子喜欢的学习活动内容呢?我根据中班孩子爱想象的特点,为他们创设了富有情景性、游戏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迷你昆虫馆、瓢虫运动会、小虫子的聚会。并在预设时给幼儿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间。
主要内容与要求:喜欢观察昆虫,关注它们不同的特征。愿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昆虫的感受。
主要活动提示:
★超级水果吧
又是一个水果丰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们似乎很容易从水果“品种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设计活动。于是从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动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实场景中进行。虽然孩子们的体验是愉悦的,但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验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经验的挑战却被我们忽视了?我们是否可以从幼儿生活中已经非常熟悉的范围里跳出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例如:通过水果自助餐的环境感受水果品种的多,色彩的美;通过切开水果看一看,观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状态,感受水果的不同。带着这个想法,我尝试着借助吃水果这样一种真实的情景来为孩子们的学习服务,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动中积极给予幼儿认知上的挑战。
主要内容与要求:在与环境、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果子品种的丰富性、特征的多样性,体验果子丰收的喜悦。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