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作用
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作用
09临床二班陈竹筠09811120
53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工劳动为基础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经济类型。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质上与个体经济一样,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式。
个体私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497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3%。个体私营经济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的广大从业人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个体私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净增近600万个工作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三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1999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830多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5%。五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些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要看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来说,市场机制一直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个体私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私有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生产资料私有。即生产资料完全由企业主私人所有和支配,雇工不占有生产资料。这是私营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
2.以雇工劳动为基础,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主要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4.劳动所得投资分配或以按资分配为主。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都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事实上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因此,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作用,对于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经济是随着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允许存在到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毫不动摇发展”和“一个统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基本都是来自“工农商学兵”,虽然他们起初都有“傻子瓜子”业主类似的经历,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国家充满了感情,对党和国家充满了信心,他们无愧于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称号。可以肯定地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存在排斥和替代关系。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可逆转,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逆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不可逆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会与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深得民心。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加入W TO,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铺开了道路。企业家将是中国经济舞台的主角,民营企业家有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因此民营企业家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出更多的力,需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需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私营经济具有灵活的经营模式,能够弥补旧经济结构中的不足,增加社会服务、活跃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推动城镇化发展。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江阴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1984年,江阴经济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列第3名,1993年,江阴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列第2名,2003年,江阴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
江阴的经济活力主要表现在发达的私营个体经济。1997年就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截止2006年,全市共有注册私营企业1.48万家,注册资本金397.09亿元;个体工商户3.79万家,注册资本14.17亿元。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累计注册资金411.26亿元。2006年,个私经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221.0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64.2%;实现工业总值2044.9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67.6%;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166.1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为82.5%;实现GDP(工业增加值)358.3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2.6%,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抢抓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江阴确立“富市强民”理念,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坚持以全民创业为富民之源,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推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保持了勃勃生机。一是加快企业改制。早在八十年代末,面对乡镇企业陷入“二国营”的发展困境,江阴市“敢吃第一只螃蟹”,“敢于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大力推进企业私有化,赢得了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二是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改革开发以来,江阴市出台了“加快个私经济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不限数量、不限规模、不限形式,放低门槛、放开领域、放宽政策,努力营造平等创业的宽松环境,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服务,壮大私营个体经济的内生力量。
私营经济促进了中国GDP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国家。在六个方面中国私营企业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投资作用。中国私营企业在经济投资方面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研究,中国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投资来自私营企业。
第二,就业。现在中国农村地区二至三亿农民没有工作,失业与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领导人面对的重要挑战。现在私营企业非常活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流动人口,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私营部门已吸引了上千万就业人口。
第三,出口方面。尽管世界经济下滑,但中国经济发展很好,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广东等地私营企业的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出口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六。
第四,只是创新和知识产权。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是私营企业,如TCL、康佳等企业,因此有利于知识创新。
第五,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私营企业购买、吸收国有企业股份占了相当的比重。私有
企业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第六,税收的贡献。中国私营经济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在增加国家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私营企业通过建立学校、医院和公路,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中国私营企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推动了中国真正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改善经济环境,私营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私营经济虽然不像国有经济那样在经济以及政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私营经济却是推动地区经济活跃,以及影像整体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目前私营经济面临的问题是:
1.资金方面,私营经济在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相比下,资金没有他们雄厚,纯粹是靠个人的实力来投资的。
2.政策方面.虽然现在对私有经济的扶持和鼓励加大,但在国有经济把握全局的前提下,首先给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政策是最优惠的。
3.政治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为主力,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体制。这就说明国家是以国有经济我重点和主力军来发展的,而私有经济则是多种经济形式种的一种。
但是,私营经济以最大利润为目标,有可能采取与国家宏观调控取向相逆的经济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私营经济存在较普遍的偷、漏税行为,不正当竞争,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污染环境损害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私营经济的进程中,要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等限制和减少消极作用,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第二篇:关于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的调查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其地位日益提升。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溧水县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城市环境的改善,为非公经济在我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很多大型私营企业纷纷落户溧水。截至到今年7月底,我县私营企业已达4100家,从业人员52000人,在这些私营企业中,女性职工占60 %,女工在5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有70家,占16.6%。私营企业中的女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妇女权益保障法》为维护职工权益,特别是女职工权益提供了法律保证。我们就私营企业中从业妇女基本情况和建立妇联组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调查:调查采取二种方式:
一、与三家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
二、深入到私营企业,向100女职工进行调查问卷获取一手信息。
1、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与我们座谈的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在企业中分别担任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副经理、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女工主任等职务。他们一致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十分必要。
2、女工情况:政治面貌:党员7人,占7%;团员17人,占17%;群众76人,占76%;文化程度:初中43人,占43%;高中41人,占41%;大专以上16人,占16%;工资收入:600元以下41人,占41%;600至1000元的39人,占39%;1000至1500元的14人,占14%;1500元以上的4人,占4%。
二、调查对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 这次调查发现的具体问题如下: 调查报告
1、女工的政治素质不高,对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在问及对我县城市建设、实施发展战略的情况时,有25%的人表示不关心,30%的人根本不知道。
2、女工文化水平偏低,加强自身学习不够,位于技术,行政,管理层次的比例偏低。调查中有60%以上的人对学习重视不够,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什么或怎么学;企业对她们的学习缺乏正确引导和培训,组织的培训班次数少、涵盖的知识面窄,并且有27%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3、女工对女性生活常识和法律知识了解不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表现为20%的人从未听说过“四有”和“四自”精神;有30%的女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无所适从。
4、女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30%的人工作之余从未参加过任何活动,仅有50%的人表示曾参加过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活动。
5、私营企业有克扣压低女工工资现象,有些企业加班现象严重。有40%的人反映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20%的女工反映在同工种同劳动量的情况下收入低于男同志;38%的人反映一个月的休息时间低于四天。
6、私营企业对女工的特殊保护和保险待遇落实不够。53%的人没有办理最基本的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有20%的人根本没听说过妇女的“三期”保护,享受过此待遇的人也寥寥无几。
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私营企业在女工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依法维权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私营企业领导层重视不够的因素,更是组织不健全的缘故,即私营企业内部缺乏联系妇女同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认为:应与时俱进,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际情况的需要,更是私营企业领导层及广大女工们的呼声!调查报告
三、调查的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重要作用,正确地用《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可以有计划的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女工的综合素质。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成立妇女学校,加强对女工的劳动技能、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家政服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营造能上能下的竞争氛围,激发女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吸引、凝聚女工,激发她们塑造自我、提高自我的内在需求,为女工的再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竞争实力。
2、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通过设立女工维权站、维权中心,制定适合私营企业操作的配套措施,切实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福利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强化妇联的监督职能。同时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规的宣传,增强女工自觉守法的意识,鼓励女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女工提供法律援助。
3、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可经常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丰富女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县妇联和私营企业的妇代会针对女工不同时期的思想问题或权益问题,精心策划能吸引女工广泛参与的主题教育。为引导女工靠劳动致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开展弘扬“四自”精神的系列活动;为鼓励女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组织“巾帼建功”竞赛活动。把评优创先,表彰先进,作为工作导向的一种方式,推出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让女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更多的女职工走出“三点一线”的厂区,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和企业文化中来,从而唱响企业女工文明进步的主旋律。
4、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可以使教育和管理有机的结合,促进私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给私营 调查报告
企业传统工作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私企管理层可以依托妇代会把教育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活动中,融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层更多尊重员工意愿,改善劳资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针对私营企业女工中存在的“雇佣”观念,临时观念,进行“厂兴我荣,厂衰我辱”教育,增强女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自觉的维护企业利益,主动的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5、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建议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坚持“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妇女作用发挥”的工作方针,因企制宜,建立妇女组织。妇女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建立妇委会,50至100人的建立妇代会,50人以下的建立妇女小组。
6、议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后,针对企业特点,成立妇女学校,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女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女工的劳动技能、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家政服务知识的培训。
7、议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后,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规的宣传,增强女工自觉守法的意识,通过设立女工维权站、维权中心,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8、议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妇女组织后,开展“巾帼志愿者”、“巾帼建功”活动。把评优创先,表彰先进引入企业,引导女工靠劳动致富,鼓励女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形式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非公经济组织中女性群体的扩大,就业方式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她们迫切需要能及时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妇联组织的建立和强化。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是党加强对私营企业领导,占领女工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是维护女工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是私营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繁荣社会经济的需要。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妇联组织,既是职工的迫切愿望,调查报告
也是私营企业老板的渴求。由此可见,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妇女工作,是与时俱进,大势所趋。
参考书目:
《妇女权益保障法》 《婚姻法》
第三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则将这一提法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政策、法律上的定性、定位, 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发展的客观现实。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和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一、从历史经验中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今天的合理、合法地位, 历经波折, 教训沉痛而深刻。可以说,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就是中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艰难历程的缩影。没有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有作为的今天。回顾这一认识变化的过程, 对于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大有裨益。
1949年3月,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建设勾勒出了清晰的蓝图。当时认为, 民主革命胜利后, 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 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共同发展: 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尽可能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力。应当说,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针具有创造性, 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现实的。1956年, 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在此之前已遭到否定和批判。1956年, 党的“ 八大” 提出:“ 社会主义是实行集中经营的, 但也需要有一定范围的分散经营作为补充。”这里的分散经营只包括个体的手工业、商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并不包括其他的私有经济, 因为“ 三大改造” 之后, 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已基本不存在。然而, 不久社会上还是出现了一些“ 地下工厂”、“ 夫妻店” 形式的私营经济。对此, 毛泽东又提出:“ 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他甚至提出可以雇工, 开私营工厂。实践表明, 把那些分散经营只确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50年代末, 党内极“ 左” 思潮抬头, 分散经营更是被当作“ 资本主义的尾巴”。1961年, 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后, 这种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1962 年9月颁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89条明确规定:“ 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 , 恢复了“ 八大” 的提法, 又加上“ 必要的” 三字。但在“ 文化大革命” 中, 由50年代开始的“ 左” 的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在所有制上, 追求所谓纯而又纯的“ 一大二公” 模式, 幻想只要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 就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分散经营被消灭殆尽。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 开创了改革之路。1982年, 党的“ 十二大”提出:“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 , “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适当发展是公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 在原有提法上, 又加了“ 有益的” 三字。1984 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 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的范围扩大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提出“ 坚持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1987 年, 党的“ 十三大” 又把多种经济成分的范围扩大到了完整的地步。但所有这些都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的提法。以上的论述表明:“ 十五大”之前,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主要在“对立面” 和“ 补充” 之间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非公有制经济经常被看作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异己成分, 是与公有制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改革开放以后,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开始得到有限度的承认, 但依然被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的补充, 其地位只是定位在“ 拾遗补缺” 上。
直到1997 年召开的“ 十五大” ,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才产生了历史性的突破。“ 十五大” 报告提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的保护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文件规定, “ 十五大” 报告则明确提出:“ 要健全财产制度, 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显然, 非公有制经济与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被视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同属经济基础的范畴, 同属我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而不是在此之外的异己成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则将这一认识上升至法律的高度。可以预见,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宪法高度的定位, 必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二、从现实实践中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 我国的生产力整体水平依然较低,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大, 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即使是同一区域, 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广东省, 既有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又有较贫困的粤北山区。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所有制关系的多样性。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生产力的实际状况, 选择多样化的生产关系形式。因此,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有其客观的、现实的基础, 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市场经济天然地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温床。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明晰的产权以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而非公有制经济强烈的利益驱动, 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同时, 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实现, 产权明晰, 符合市场交易主体人格化、契约化的原则, 能够充分履行法律和市场规则所界定的权利和义务。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高, 必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历经二十年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条件下, 同步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1996年的6756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则由1978年的316元上升至5160元, 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在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经济奇迹。而在这场经济变革中, 与体制约束多、包袱重的公有制经济, 特别是国有经济相比较, 非公有制经济显然轻装上阵, 发展迅速,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渐增加。1978年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上升到 1997年的24%, 接近1/4。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 这一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改革促进发展, 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 而二者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由于国有企业实行体制转轨, 大量国企职工下岗, 分流下岗人员主要靠非公有制经济。而广大农村的大批剩余劳动力也主要依赖非公有制经济来吸纳。1997年底, 全国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2850.86万户, 从业人员达5441万余人.私营企业96、07 万户, 从业人员达 1349.26万人。(2)大量非公有制企业主要从事消费品生产和服务性的第三产业, 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服务, 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据统计, 非公有制经济在广州国税系统工商税收中的比重已与国有经济平分秋色。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税源有较大增加, 税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减轻了财政收入对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 也使政府财政有条件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支持。(4)非公有制经济的大量涌现, 繁荣了市场, 促进了市场竞争, 也鞭策公有制经济改善管理, 提高效率, 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从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同时, 非公有制经济在企业组织形式、分配制度等方面为国有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5)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为国有企业吸收内部职工持股、其他自然人参股以及社会法人入股创造了良好条件, 客观上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促进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三、在改革中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在许多部门、行业都以生力军的姿态出现, 数量多, 规模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本不靠国家投入, 而且所占贷款比例也极小, 这一方面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充满活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非公有制经济仍有很大发展余地, 可塑性极强。
总之,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符合“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一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必将促进改革的深入, 必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繁荣昌盛。
第四篇: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A)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B)A.以阶段斗争为纲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将长期处于(B)
A.人民生活的小康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渡时期 5.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B)A.五十年
B.一百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D)
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 9.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D)
A 前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C)
A 准备阶段
B 建成阶段
C 初级阶段
D 高级阶段
1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B)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现代化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C)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5.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C)把我国建设成为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B 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16.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C)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三个有利于” 17.四项基本原则是(B)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政治需要 18.改革开放是(A)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权宜之计 19.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A)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思想保证
D.发展动力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B.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23.改革是发展的(A)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
24.发展是改革的(B)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
25.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C)
A.动力
B.目的 C.前提
D.方向
26.当前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A.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经济模式的自我完善
27.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D)A.基本矛盾
B.基本方针
C.基本路线
D.基本纲领 2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C)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
A.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
B.党的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C.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
D.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
31.邓小平第一次比较明确地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的时间是在(A)A.1986年
B.1987年
C.1992年
D 1995年 32.党的基本纲领的提出是(A)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A.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B.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C.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
D.第一、二、三代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企业占有之间的矛盾 D.人们的需求愿望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党的基本纲领形成的必要的思想基础是(A)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C.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D.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产生阶段是指(A)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六大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阶段是指(B)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六大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丰富发展阶段是指(C)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六大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拓展阶段是指(D)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六大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B)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E.共会主义高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ACD)
A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 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 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D 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E 可以先离开社会主义,发展一段资本主义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ABCDE)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E.是防“左”防右的有力武器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D)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C.资本主义补课阶段 D.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E.一个短期的历史进程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ABCE)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E.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有(ABCDE)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有(ACD)
A.生产力比较落后
B.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D.上层建筑不完善
E.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存的社会主义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ABCD)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E.改革开放 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有(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
1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ABCDE)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 “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 “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集中概括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BCE)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C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 反对各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E 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BCD)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B 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C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D 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E 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BCDE)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环节和方面 E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中为心,坚持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据:
第一,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本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四,社会主义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也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2)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二,必须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三,必须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四,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1)内容: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
第一,这个基本纲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这个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第三,这个基本纲领对于在现阶段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实现这个基本纲领,与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展阶段,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第五篇:普通话在交际中的作用
普通话在交际中的作用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团结、凝聚的需要,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但我国却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民族语言、地方语言各占其地,复杂纷繁。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语种的繁多、复杂,使语言交流、信息传递受到严重制约,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也给我们的交流和交际上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63号文件指出:“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不仅如此,普通话本身在交际中就有着明显的优势,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普通话在交际中有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交际性。当交际频繁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毫无障碍的交际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尽管古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但那毕竟是少数人思维活跃、经济宽绰的仕宦之人的事;今天可不一样了,一个普通的市民坐上个把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出去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很高的手艺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打工,一个公司的职员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跳槽到广东、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这些,没有普通话这张通行证可就不通了。我们常常听到因语言隔阂闹笑话的事,那真是轻者造成误会,重者耽误大事。我国老一辈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吕淑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上宣读重要论文《现代汉语规范问题》明确指出:“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因此,只有大力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人员交流、商品流通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二、可增强语言表达的美感,展现语言运用的魅力。
方言是各地方由儿时习得的母语,是带有地方味很浓的一种语言,非本地区的人员和熟悉该种语言的人是无法知道其表达的意思。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国家在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都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容易达成共识,也可能将其丰富的语言文化展现给对方,引起对方对你的称赞,这是每一个说话人最真实的目标,也是一个演讲者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在今天的学校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规范,言语表达不优美,很难博得学生的喜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
在我国,无论是好的文学作品或是演讲稿,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听起来总是那样的爽心。这里能达到这个要求,是重要的是使用了共同语——普通话。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听懂、听明白。这也同时展现了语言运用的魅力。
三、可调控在交际中的意外场面,调节双方的情绪。
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由于经常运用方言,运用方言难免说出让对方不理解的言语,可能让言语中伤对方,因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给交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事情办得也无任何结果。运用普通话交流,其优越性是语意上的含蓄和委婉,这一优势恰恰可以缓和调节双方的情绪,避免意外的事情发生。
四、可培养人在交际中的修养和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
人在交际中长期使用普通话,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说话,都能够较好的掌握分寸,无形中培养了人修养和品质。另一方面,推广普通话,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生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公民。内蕴着丰富儒家文化的汉语言、优美动听的普通话对形成一个人的健康人格、精神底蕴和审美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的形容表明:人的发展性言语状况是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晴雨表”言语行为的健康与否明显反映在心理上,并涉及到人的生理健康和人类的社会健康。我们应把“推普”和人的健康结合起来,培养善于交际、精神强健的中国人。
五、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今年的推普工作的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可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交流,更不能与人沟通。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各地区的人民之间越来越密切,普通话便成了全中国人民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为了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广普通话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可以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实现顺畅交流,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