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天平向谁倾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财政天平向谁倾斜
作者:谷文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03期
神木是一个“富城”。许多人都这么说。
为什么说它富?因为神木占着“中国煤都”的美誉,而资源,是我们所知回报率相当之高的财政收入来源。所以曾经有人说神木财政“有钱”。
神木财政并不亏这“有钱”的美誉。曾经轰动一时的“全民免费医疗”,就是神木县政府和神木财政的杰作之一。
但也有神木县财政收入在持续快速增加的另一面,是可支配财政只占总收入的21.6%的现实,其余收入对应上缴到了中央和省市。虽然如此,神木财政“老百姓的财政”的“注册商标”,算是深切的刻在了神木百姓的心里。曾任神木县店塔镇党委书记,现任神木县财政局局长的刘小平谦虚的表示,“一切为百姓服务”,并不是他的一个创举。“我本身就是一个老百姓,为百姓服务,天经地义。”
分配不均的“三不富”
刘小平认为,神木县的财政分配格局反映的是省以下财政分税中的普遍弊端。“财权上移,事权下降,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其中,县乡财政的压力最大。正因为“富地方穷财政穷人民”,刘小平表示,神木财政,是神木所有人民的财政,所以怎么分也不够的财政资金,也应该由神木人说了算。
“神木财政的核心,就在于全民财政。让企业参与进来,让民众参与进来。教育免费了,医疗免费了,这些我们都走在前面。没有先行者,我们就是先行者。还有什么是老百姓需要的?还有什么是我们的企业发展需要的?大家坐在一起谈,这是我们的„神木特色‟。”刘小平表示,即使神木财政一直在努力,诸多原因还是导致神木出现了“三富三不富”现象:财政富老百姓不富、少数人富多数人不富、北部有资源的乡镇富中南部黄河沿岸不富。“说到根本,还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怎么办?”刘小平表示,财政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向穷人倾斜。“有人说这是不平等,但我们认为,只有倾向于普通大众的政府,倾向于普通大众的财政,才是真正平等的财政。”
为资源枯竭之后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将主要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算好社会账,努力推动民生财政、创新财政、科技财政、文化财政的大发展、大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步。”这是刘小平的话,也是在任意一个财政报告上很常见的话。但如果要评价一下这段话,可谓所言非虚。
由于考虑到神木县资源枯竭之后可能无法保证如此大笔的财政支出,由神木县委牵头,财政建立了“民生慈善基金”。用一句神木财政的话来说,是为了“可持续的幸福”。
“我们在全国百强县里排名三十几位,但我们的人民幸福感,应当比经济指数要高。”刘小平表示,神木极少将财政支出用于“纪念过去”,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立个牌子花的也是老百姓的钱,不能吃不能喝,有什么用嘛。”
第二篇:爱心托起倾斜的天平
爱心托起倾斜的天平
——关注学困生的健康发展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参教十几年以来,经常遇到不爱学习、自卑、孤僻、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基本正常而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学生。这类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下则兴风作浪。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破解他们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对班级管理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对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1、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和尊重
一位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全身心的爱学生,尊重每个孩子,而后才是传授知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学生。”爱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老师的一个问候,一句关切,一声叮咛,像涓涓溪流,浸润孩子的心田。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关注。这类孩子特别敏感,很自卑,要小心的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切忌挖苦、讽刺、怠慢他们。
2、备好学困生的“学习开胃菜”
针对学困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上课提问要采取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策略,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信心。把简单、易懂的“学习开胃菜”留给他们,比如在学习《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后,我让同学们写几则有关环保的标语,这些标语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可信手拈来。当时我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学困生们,他们说了这样几句“小草青青,踏之何忍”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听完后我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热烈的响应,我马上说了这么几句话“你看,同学们多注意观察,留心了周围的事物,如果你们在课堂上也做到这一点,学习成绩一定不比别人差。”从我鼓励的话语中,我看到了学困生的兴奋和惊讶。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懒洋洋的趴在课桌上了,我会适时的提问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他也能正确流利的解答。“吴苗苗上课怎么那么积极了?”“王甜怎么活泼开朗了?”“李洁很有礼貌了”„„从其他任课老师的议论中我看到了后进生可喜的变化。简单的“开胃小菜”会让学生学习的“胃口”大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老师一个“用心”的提问,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3、做伯乐——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的一句名言。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学困生也是如此。要在学困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发现这类学生的长处,要真诚的肯定他们,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2006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因为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违反纪律,课下调皮捣乱,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讨厌他、疏远他。这时恰巧学校要组织运动会,他擅长长跑,被选作运动员。我抓住时机,和他促膝长谈了一次,我说“现在正是表现自己,为班级争光的时候,你要抓住机会,扭转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同时通过长跑训练还能锻炼你的体力和耐力,增强意志力。我相信你能行,同学们也期待你为班级争荣誉,拿出你的实力吧!”果然,他不负众望,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同时我又表扬了他在运动会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次比赛,他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又融入了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课堂表现也积极了。对于学困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褒奖,要勤鼓励,多表扬。
4、润物细无声——手工制作传寄语
针对于个别学生在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我发现用简单的手工制作,可以打动学生的心。我班的黄明明同学在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且顶撞老师、看不健康的书籍,课下寻衅滋事,自习后借要热水的名义骚扰女生休息,师生对他是怨声载道。他是一个孤儿,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爷爷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寄居在叔叔家,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及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他今天这个样子。请他的叔叔到过学校,他也无能为力“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不是亲生的,怕孩子有想法;说多了爷爷奶奶也不让”,叔叔是这样解释的。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内心是孤独的,他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望得到关爱,因此借违纪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平时喜欢手工制作,我想到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点拨他思想的方法。我用绿豆粘了一棵大树,用红豆和黄豆用粘了一个太阳,而且以爷爷奶奶的口吻写了一段话“孩子,你父亲的去世对我们的打击是巨大的,家庭破落的悲痛是无法言喻的。但是看到你,我们就有了希望,我们希望你长成参天的大树,害怕你误入歧途啊。孩子——你是我们活下
去的希望呀!”我把这张卡片悄悄的放进了他的课桌里,没想到下了自习后,他来到我家痛哭失声的说:“老师,我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的遭遇不平,从没考虑过别人。不体恤爷爷奶奶的苦心;不了解叔叔婶婶的付出;不听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真混啊!”听到他的哭诉,我明白他已经觉悟了。果然,从老师们奇怪地询问中,我看到了他的变化;从同学们的交口称赞中我听到了他的改变;从家长会叔叔对他的赞美中,我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
手工制作的材料可信手拈来,可以是五谷杂粮、各色彩线、即时贴、卡纸等等。最常见的是,把各种树叶用双面胶粘贴成动物或人物,并配以劝勉鼓励的话,或者用布头拼凑成玩偶粘上老师的寄语,效果非常好,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屡试不爽。学生们能通过这些手工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和用心,会努力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我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表现。
5、建立“我行我秀”社团
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占优势,但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唱响自我”声乐队、“我本自强”篮球队、“我本出色”手工兴趣小组等,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我曾经教过的王娜就是这样的学生,她文化课学得很吃力,但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学文化课她无精打采,上音乐课则如鱼得水。她曾经向我倾诉“如果课本上的文字都换成乐谱,那该多好啊!那课堂简直就成了我的天堂!” 根据她的特点,我们让她加入了“唱响自我”声乐队,最终她以全校第一的专业课成绩升入了高一级的学校。现在她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并参加了潍坊举行的“我要上春晚”节目,成功晋级。针对学困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及兴趣,并积极引导。我班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刘汉民、王玉强、周永祥等都加入了各种兴趣社团,发展了其特长,中考时被高一级的学校录取。兴趣社团的建立,不仅调动了学困生的求学欲望,也实现了学困生的人生理想。
6、亲情卡——家校联合促成长
2003年刚接过八年级六班时,我注意了一个学生魏明明:他内向、孤僻、脾气暴躁,很少与同学交流。听学生反映,魏明明在暑假期间曾喝农药自杀过。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天热他要到河边玩,父亲不同意并打了他两下,他一气之
下,便喝了农药。在医院抢救了几十天才脱离了危险。我了解了这个情况后,马上与家长联系,问明了情况,家长说:“经历了这次事故,孩子我也不敢管了,放任自流,他有什么要求,我尽量满足他,只求他平安无事。你们老师也不要惹他,只要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也无所谓了。”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心想“这不是个定时炸弹吗?万一与同学有摩擦怎么办?家长这种心态很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果然几天后,他与同桌因为“谁擦黑板”发生了口角。他一拳就把同桌打得鼻青脸肿,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他还态度蛮横,不听劝导。
我想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管教方式有很大关系,我又联系了他的家长。家长说“我以前就是本着‘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老话来管教孩子。他做错了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我开口就骂,动辄就打,因此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我总觉得对不起孩子。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管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告诉家长要拿出时间与孩子谈心,长期的隔阂不容易消除,要有耐心,可以建立亲情卡,把想说的话通过卡片传递,能避免矛盾和冲突。动员家长与学校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两周后,家长传来了好消息,说孩子给他留下了一张“今天变天,浇地时多穿件衣服”的亲情卡。可见,家长的参与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
在我的帮助下,很多学困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没有一个学生掉队。班级管理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学困生应享有普通学生的一切权利,他们也有潜能,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充分尊重、理解、关注学困生群体,就一定能把学困生转化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让我们用真心感化学习困难的学生,用信心撑起学困生倾斜的天平,用爱心守护学困生,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在师爱中如沐春风,茁壮成长,使人民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第三篇:让正义的天平永不倾斜
让正义的天平永不倾斜
一提到法官,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在庄严的国徽下,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披法袍、手执法槌,代表国家裁判着社会的是是非非,令人产生无限的崇敬感。是的,法官,一个神圣的称呼。在人民群众心中,法院是正义之宫,法官是公平之神。他们的纠纷等着法院来解决,他们的冤屈等着法官来伸张正义。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有一些法官在利益的驱动下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置人民的合法利益于不顾。理想的淡化、信念的动摇、思想的迷失、道德的堕落,曾经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却滑入了犯罪的深渊。这样的人虽是少数,但却严重影响了法院和法官队伍的整体形象,使老百姓对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法官产生了怀疑。因此,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对于我们政法干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
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法官,首先要有崇高的人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近代法律大家沈家本说:“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这说明,司法公正和效率能否实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我们法官的素质。作为法官,我
1们有着特殊的岗位,却没有特殊的地位。我们需要忠诚,拒绝见异思迁;需要奉献,拒绝沽名钓誉;需要务实,拒绝奢公款浮躁;需要勤奋,拒绝苟且偷安;需要勇气,拒绝怯懦退缩。作为法官,我们要牢牢记住手中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
作为法官,不但要实现公正,更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时刻想着人民,凡事让人民满意。我们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纠纷,与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打交道,也许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也许他一辈子就打这一次官司,也许这一场官司就关系着他的一生,法院是他维护自身权利的最后底线。如果法官在实体上或程序上稍有偏差,或者仅仅在言辞上表现冷漠,就会让当事人觉得法官不公平,法律不公正。因此,作为法官,要牢牢把握事实这个依据,法律这根准绳,对待当事人要像春天般温暖,细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使他们信赖法官,信任法院,信服法律。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宋鱼水,这位外表柔弱,内心刚直的女法官,在独立办案11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她经手审理的“桂香村”商标权纠纷案、特许经销权纠纷案等很多案件,在中国司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成为经典判例。宋鱼水说“一个优秀的律师可能有百万财产,一个合格的法官只能有洁白朴素的生活,我更愿意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优秀法官李其宏,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十多年,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有缕缕爱心的温暖,丝丝生命的感动。她用慈母般的爱感化着一个个受伤的心灵,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为他们筑起爱的长堤。一个经她挽救考入大学的孩子在写给她的信中说:“亲生母亲给了我生命,而您不但使我人生有了转机,而且赋予了新的内容,我将永远记着您。请允许我叫您一声‘母亲’。”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的事迹,在庄严的国徽下,他们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在复杂的社会中,他们淡薄名利,宁静致远,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着人民法官的高大形象。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执正义之剑,扬法律之威,让正义的天平永不倾斜!
第四篇:演讲稿—让法律的天平永不倾斜
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心中有“天平”,胸中有人民,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自觉维护法律公平的好法官。他就是洛阳高新区法院民庭副庭长刘小平。曾几何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这是对那些法制工作队伍中的个别玷污法律尊严、思想道德缺失者的真实写照。19年前,当刘小平穿上法官制服,面对庄严的国徽、神圣的天平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擎起法律之剑;用高尚的人格和司法的公正,重塑法官形象,净化一方洁净的天空。
民事审判工作是社会的矛盾的聚集地,每个案件的审理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百姓的安居乐业。刘小平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以来,牢记“民事案件无小事”的原则,他把“爱心、诚心、细心和热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心中装着人民的利益,为百姓排忧解难,用人民法官的实际行动架起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徐州某公司与洛阳某公司因洛一高新区建筑合同问题发生了纠纷,洛阳某公司一纸诉状把徐州某公司告上了法庭。眼看着洛一高数千名师生挤在临时的食堂里就餐,家长意见频频的境况。受理此案的刘小平忧群众所忧,想群众所想,当天夜里已经凌晨两点钟了,然而,看着原告方那企盼的目光,凭着一名法律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刘小平二话没说,连夜赶往徐州。第二天,就找到了当事人进行调解,硬是凭着自己的一片诚心和诚挚的话语打动了被告,消除了被告因恐惧地方保护主义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担心,双反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结果,被告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就连夜派施工人员赶往洛阳,使洛一高两千名师生的就餐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有人说,“时下打官司,要想官司赢,就的送礼行”。在一些人看来,金钱无所不能,只要用金钱开路,就能搞定一切。神圣的法律天平被铜臭玷污,正义与公平被金钱亵渎。面对诱惑,刘小平靠“一身正气擎起法律之剑,凭两袖清风维护法律公平”。
洛阳某厂与洛阳某公司及北京某城建公司因货款问题发生了纠纷,被告拖欠货款一百余万元长期不还,致使职工工资发不出,医疗费不能解决。一石激起千冲浪。强烈不满的职工找单位领导讨说法的有之;有的甚至上街闹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
在接受此案时,当事方为了让刘小平睁只眼闭只眼而免遭起诉,曾许以重金。然而,作为民事审判庭的一名法官,刘小平想到的首先是职工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他认真分析案情,仔细查找线索,寻求双赢的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大量的内查外调,巧妙地化解了这起纠纷,被告不仅及时支付了全部货款,还使洛阳某厂恢复了生机。而专程来洛处理这起纠纷的北京某城建公司副总经理在临走的时候,带着对人民法官的敬仰之情,深深地向刘小平鞠躬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记的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护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刘小平就是这些人物的代表。
朋友,在金钱的驱动下、在物欲横流的蛊惑面前,那些维护法律公正和神圣的法律工作者们;那些为了法律的天平永不倾斜而守住道德和良知底线的人;那些为了“诚信”而奔走呼号并以身作则的人,他们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拥有公平,我们的天空将更加洁净;拥有公正,法律的天平将永远不会倾斜。让我们用良知守住法律的公平;用诚信守住法律的公正,唱响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民的的旋律,如此,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祥和;我们的天空将更加灿烂……
第五篇:昌都财政进一步向农牧区倾斜
昌都财政进一步向农牧区倾斜
本报昌都3月20日电(记者 梁军)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昌都地区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昌都地区将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向农牧区倾斜的力度,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地区财政将配套1035万元,确保完成10356户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八到农家”工程,突出支持水、电、路等建设。计划完成179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薪柴能源替代工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大力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今年,昌都地区计划安排资金7500万元,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整乡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加快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计划投入1500万元,大力支持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增收。同时还将加大支持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力度,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不断提高政策促进增收的效益。切实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安排资金5200万元,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突出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安排资金2700万元,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加大农牧业防灾抗灾投入,健全农牧业防御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农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