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科技:创新型国家期待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学易网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申论科技范文:创新型国家期待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2006年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这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奋斗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因此,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行动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战略部署。
我们承认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创新型的国家,研究他们的发展过程和目前采取的政策,对我们要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可以有些启示。以美国为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要在美国系统地建立和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因此而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从成立的一开始,就把支持学校科学教育的研究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1957年,前苏联载人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美国。美国感到在科学领域落后之际,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改革,并认为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从小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更为有希望,也更为重要。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70年代末到80年代逐渐成熟。1995年美国颁布了它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007年全美将进行学生科学素质的评估,现在正在研究如何评估和向高中扩展,向5岁以下的幼儿阶段扩展;向技术教育扩展;向社会情绪能力培养扩展。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20世纪末相继公布了国家的科学教育标准,开展了幼儿园和小学中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以使新一代的国民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正确的推理方法和模型,培养探究能力和探究的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
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巨大潜力,但是,儿童也会形成一些对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对5~12岁的儿童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既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态度,思维方式,包括价值取向。科学文化中核心的精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这是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具有的。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状况是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儿童时期已经被消磨殆尽,到大学阶段,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次新的契机,是一次重要的推动。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各个部门,科技界和教育界,以及社会各方面关心儿童成长、关心国家未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待国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创新型国家才有可能建成。
第二篇:申论科技: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
学易网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申论科技范文: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
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纵观世界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方法,而人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走过弯路,以为大量引入技术和设备能够根本改变落后面貌,结果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引进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越是飞速发展、剧烈变革的时代,越是需要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人。恩格斯曾这样赞叹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称它“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时代”。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我们民族也进入了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而这也正是一个需要而且正在产生巨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产生创新型人才的时代。中华民族历来具有自主创新的优良传统。自主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促进民族复兴的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深入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成就创新事业。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坚持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尊重创新劳动,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做法并口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放手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中华大地上,就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生动活泼、生机勃发的大好局面。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使命感、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进一步增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进取意识,做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一些重大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从而既支撑当前的发展又引领未来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光辉业绩。让人生在创新中闪光,让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申论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精修“内力”,勤练“外功”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自古,我国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今,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件件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国人境外旅游时发生的一些小事,却与我国礼仪之邦、世界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称。随地吐痰、高声喧哗、肆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令各个国家的人们频频皱眉。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切实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
先贤孔子曾经反复告诫世人:“不学礼,无以立”,并提出了为国以礼的思想。可见,国民素质不但关乎个人声誉、名节,更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声望。要提升国民素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也有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约束作用。因此,要提高国民素质不能过于务虚,只将希望寄托于道德的约束,也不能光靠严刑峻法强行矫正,而是要内外兼修,形成合力。
修“内力”,提高道德素养、思想境界乃是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关键之道。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我们只有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养。对此,首先要改进工作方法。阔板桥社区成立“红领巾瞭望哨”,并最终取得了社区环境维护和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双丰收,正是由于用对了方法。我们要继续探索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熟练运用动画、漫画等鲜活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抓住关键人群。针对境外旅游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要专项专治。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册、出游前宣讲培训的方法引导游客文明出游。娃娃同样也是关键人群,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块洁白的画布,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中,让孩子从小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练“外功”,对不文明行为依法严惩乃是矫正国民文明素质的依托所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只有建立相应的惩戒之至,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对此,首先要“划红线”,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制定配套条例,将道德律令上升到法律高度,为约束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支撑。然后,要“惩恶行”。扬善必先惩恶,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惩恶机制,将成文的法律、条例落实下去,严惩有不文明行为者,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对失德、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终身禁令的惩罚,令一些素质低下者不敢不文明,不得不文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整体性的大幅度提高国民文明素质会碰到很多问题,遇到许多瓶颈,绝非朝夕之功。在这条延续”礼仪之邦“的道路上,有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相信,我们将会走得越来越顺,也会走得越来越远。
第四篇:申论: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人事考试教育网
申论范文: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必须把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纵观2 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但由于长期的落后和不发达,我国的国民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面对21 世纪国际竞争严峻现实出发,深刻认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提高国民素质,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全体人民中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必胜信念,为着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面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因而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要有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邓小平理论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有在这伟大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永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
提高国民素质,就要大力加强全民族的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有道德才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道德水平低下,缺乏文明修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良好的社会风尚,也不可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要大力倡导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爱惜公物、保护环境等等文明修养。要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要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特别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更加积极、更加切实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把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作为兴国大计来抓。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科学教育发达才有经济发展;人才众多,国家振兴才有希望。
人事考试教育网
缺乏科学文化武装,人才匮乏,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经验证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之所以占据优势,无不以较高的科技、管理水平为其基础;我们国家之所以还比较落后,原因之一也是科学文化比较落后。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要特别注重培育下一代。要强调技能教育和培训,造就浩浩荡荡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任重道远。我们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以优良的素质迎接挑战,排除万难,在21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浅析如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不仅是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公民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已连续三年将此写进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各级党委政府以“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为总载体,抓住宣传教育、道德实践、解决问题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道德规范的知晓率,提高公民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在全省营造了守规范、讲诚信的良好风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河南的实际和工作体会,我们认识到,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要着力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宣传与道德规范宣传紧密结合。十六大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河南省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我们坚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宣传同道德规范宣传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浓墨重彩地宣传中原崛起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重要进展,以中原崛起的美好前景鼓舞和动员全省人民。另一方面深入扎实地宣传公民道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互关系,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新要求,在全省形成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热潮。其间,编印公民道德建设读本两种,发行十万册;拍摄制作了100集道德规范电视宣传片在各级电视台播放;组织专业人员设计绘制公民道德系列漫画,在省内60多家报刊刊发;积极参与中宣部组织的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全省参与人数近300万人,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
人事考试教育网
二是把推进道德认知与搞好道德实践紧密结合。道德认知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几年来河南坚持把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每年3月份的集中宣传月为重点,长流水、不断线,采取新闻宣传、办班培训、知识竞赛、文艺活动,召开座谈会,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多种道德实践活动,全省各地开展的“月评十件好事”、“季评十大标兵”活动,郑州市的“道德规范进千店,诚信服务创名牌”活动,周口市的“百名孝顺儿子、百名孝顺媳妇”双百评选等,都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人民群众践行道德规范,参与道德实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把推行道德规范与解决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坚持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落实到解决突出问题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问题。以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为基本要求,以窗口行业、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以建立诚信联盟为突破口,广泛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许多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制定诚信规范,公之于众,有诺必践,严格自律,接受监督。创建诚信企业,创建“文明市场”、“文明商户”,“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等多种争创活动。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开辟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主要手段,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18个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区都建立了综合性、多功能的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的效能和透明度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到了道德建设带来的缕缕春风。
四是把加强道德建设与优化城乡环境紧密结合。以推进道德养成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群众革除各种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针对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文明、不礼貌问题,强调公民要做到“三管六不”,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言;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划;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花草。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办事,不断总结郑汴洛“三点一线”双创工作经验,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双创”活动,推动“双创”向更多城市和广大农村延伸辐射。坚持每年办好几件实事好事,连续几年开展城市河道治理,实行 “拆墙透绿”,建设街头游园,对影响城市形象的违规广告、城市乱贴乱画的“牛皮癣”进行专项治理,促进了城市和景区环境面貌的进一步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双万”活动对提高公民素质,对优化发展环境,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推动力量。去年河南省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大关,连续7年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几年来,开展“双万”活动,抓道德建设的实践给我们三点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公民道德与小康社会密不可分,必须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加强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建设为全面小康提供强大支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
人事考试教育网
结合, 是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为先,诚信为本,是人们修身立业的根基。不管是治国还是立身,道德的作用无处不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人的素质迫切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道德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一个人在社会上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有赖于国民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抓好公民道德建设。
启示之二:有效的载体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把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有效的载体,好比是解决渡河的“桥”与“船”。道德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作用于人的大脑,见之灵魂深处,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载体,把丰富的教育内容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双万”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个载体,河南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才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启示之三:榜样引导、典型示范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必须坚持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鲜明性,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几年来,河南树立和宣传了史来贺、吴金印、张荣锁、任长霞、常香玉等一系列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了公民道德建设一系列先进经验,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社会正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生逢英模辈出的时代。只要牢牢把握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典型宣传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五篇:申论材料: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专题材料
(一)“创新”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二)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3)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7%。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O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1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五)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参考材料 【相关数据】
(1)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11月发布《2010年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报告称,在过去10年中,中国无论在科研经费、论文出版量还是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突出进步,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推动全球科学与工程研究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人员比例、论文质量以及申请专利等方面,中国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报告发表后几天,中国自主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就登上了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的首位。
(2)“在过去的5年到10年,中国在学术研究、工业发展、创新以及科研政策领域正在快步赶上‘三强’,即美国、日本和欧盟,可以说,她在科研上的进步要比经济增长更加迅速,”《2010年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作者、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吕克·泽特对记者表示,“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进步,令世界为之惊叹。”他认为,中国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人数将在未来一两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人才正是知识积累与传播的基础”。
而在报告的另一位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看来,中国之所以能在科研方面取得堪称“辉煌”的成就,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2006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自此,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同时激发了企业对于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中国对国际交流采取的开放态度也大大促进了科研的发展,这一点令泽特印象格外深刻。“每年都会有众多中国学生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各种学术交流从未间断。正是在这种国际合作中,中国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始终与世界尖端科学保持一致。一言以蔽之,中 2
国成功的诀窍就在于对人才和交流的重视。”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两位专家也坦诚地指出了中国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
“无论是科研人员的数量,还是论文的产出量,中国都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与人口总量进行比较,那么这并不算多,”穆荣平说,除了论文和科研人员数量占总人口比例不足外,中国在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要多过中国,此外,他们在科研投资产出的比例上也处于领先,更重要的还有论文的质量,如果按照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引用数量和影响力虽然在近几年持续上升,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算不上是名列前茅,此外专利许可收入也相对较少,如果与投入相比,则会更加不成比例。”
而泽特则指出了中国科研在原创性和影响力上的不足。“中国可以生产出大量的高科技产品,但是一些核心部件和技术仍然依靠进口。此外,大多数中国企业尚未步入技术的尖端领域,并且获得相应的产权,这些差距的弥补都需要时间。”
(3)差距或许无法一夜之间逾越,但对于中国科研未来的发展,两位专家都充满了信心。
“我坚信,中国的科研将在未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论文数量、企业研发还是专利申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肯定要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早,”泽特说。他表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以及国家资助的覆盖面十分广泛,这使得中国不仅在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等传统领域不断进步,而且在纳米和绿色技术等新兴项目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期待着到2020年,中国将产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而在穆荣平看来,中国目前处在赶超科技发达国家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对于自己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与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技术有关,但要真正向科技强国发起挑战,最重要的还是原始创新,这样才能拉动整个产业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拉近我国科学界与企业界的距离,将科技转变为有效的生产力”。
穆荣平认为,中国的科研发展将为世界带来两大贡献,首先,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上,也表现在科技资源的总量方面。中国科学家如能在未来重视原始创新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将会释放出巨大能量。他们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研究并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研究成果;其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国家不可能都遇到的,中国的发展模式、包括其中蕴含的技术,都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加工初级产品到向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深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法国《世界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知识工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则认为,在原来的世界里,科研领域都是被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家垄断,如今的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个从“北”向“南”的扩展过程,并且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而中国正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200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远远落后于创新型国家的相关比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
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华晨、吉利、一汽、东风等国产汽车品牌,纷纷亮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以及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曾经饱尝“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 3
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从2006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自主创新正从反复探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下,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如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虫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华为、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三、核心观点
(1)我国要想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有赖于其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能力。我将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举措是,设立了许多新的高等教育机构,从而培养出了数目可观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的潜台词似乎在于,数量上的优势将能自动转化为质量优质;换句话说,人才储备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就会瓜熟蒂落。但是,我国要想获得质量上的优势,还必须掌握有关培育人才和支持创意文化的技能。中央计划、对专利和出版物实行配额制,这样的做法还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不能适应创新型经济的需要。
(2)我国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将其在科技方面日益增长的实力与企业家、设计和社会创新等方面衔接起来,这对于能否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应该持续不断地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才引擎,使得海外人才向国内回流的情况不断增多。但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如何融合,将是数量优势能否转化为质量优势的一个难点。
(3)在以资历和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研究界里,面对早已存在的森严等级,海归会遭遇文化冲击。在内部和地方的评估程序当中、在资源分配和资金申请方面,主观因素往往会压过客观标准。在地方政府和大学这一级,在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方面、在履行科研资金承诺方面,都可能会有延迟。海归在遭遇种种挫折之后,很难下决心在国内长期待下去。
要形成有利于发现和创新的研究环境,现代化的研究设施和金钱远远不够。学者需要能够独立思考,不受干预地形成合作网络,并能自由地分发和获取信息。对科学家来说,互联网是最具生产力的工具之一。虽然我国无意阻止基于科学研究去获取网络信息,但缺乏全面的互联网服务,将对国内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带来限制。
四、对策综述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 4
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对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的实情,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总体部署,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育大批创新企业,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建立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 5
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