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7: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

第一篇: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适应本科教育要求,加强科研梯队建设,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和办学层次,根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自2004年以来,我院专任教师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3项。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6项,正式出版专著、教材53部,正式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论文340篇。学院目前设有闽商文化研究所、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所、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西方语言文化研究所、海峡旅游研究所、涉外经济研究所和海西生态文明研究所等7个院级研究机构。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把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海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立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立足福州、服务海西,根据高等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或方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应用研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不断提升学院科研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争取在科研队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使科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2011-2015年 1

期间,培养5名学术带头人,15名学术骨干;培养2-4个优势明显的科研团队;争取承担各类科学研究项目80项左右,其中省级以上项目超过25项,产学研横向研究项目20项以上;科研经费保持逐年递增;出版专著20部,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篇;获国家专利2-3项。经过五年的建设,争取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工作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四、主要研究方向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主题,以应用为根本,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科研工作,结合海西经济区尤其是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实际,选准科研课题,形成科研特色。按照学院发展规划和科研基础,今后五年科研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是:

1.加强服务地方重点产业的应用研究

立足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发展,积极开展有关金融财会、国际商务、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应用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以海西和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关注前沿,聚焦热点,积极开展闽商文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研究、海峡旅游研究等,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加强现代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研究

探讨建立健全现代民办高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监督机制,明确举办者与管理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机制;开展现代民办高校法人治理

结构的设计实施、保障院长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和教职工的合理权益等管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努力在上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现代民办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加强学院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应用研究

根据我院现有基础、优势与发展潜力,遴选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含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3个一级学科)、管理学(含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等一批重点学科群和特色专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促进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取得影响更大的、水平更高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五、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教师科研意识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统一科研工作对于本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正确认识并确立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营造学术氛围,倡导学术讨论、学术研究之风,使教师自觉地把科学研究纳入自已的工作范围,实现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二)加强课题研究,抓好各级科研项目申报

通过对学院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突出重点,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学院的科研实力。对重点研究方向和课题,实行人才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优惠政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的科研课题,重点放在申报市级及省级科研课题上,力争在国家级科研课题上取得突破。

(三)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具有经济实体性质的研究所为依托,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广泛的横向课题合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学院的教学、科研与海西经济区和福州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四)优化资源配置,重视科研队伍建设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强科研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管理,科研资源向学术骨干和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倾斜; 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同时建设好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通过组建完善科研机构,成立重点课题攻关小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五)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增强科研创新动力

加大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学院计划在五年内投入108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并积极争取省市或行业的科研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设立“中青年先进科研个人”奖项,每年在科研经费中划拨专项奖励基金,激发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对课题资金配套的扶持力度,对课题实行1:1经费配套政策,争取课题项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整体的提高和突破;三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研为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四是资助重点科研成果发表和出版,形成特色研究方向;五是积极推进学术交流,用于主办或参与学术会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科研制度保障

1.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索一套适合学院科研工作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福州外语外贸

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使学院的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管理水平,将科研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2.健全院系两级科研管理机构和队伍,制定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使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3.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综合管理,以保证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及鉴定工作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促进优秀科研成果产出。

4.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定期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和先进科研工作者、工作团队的评选活动,对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进行奖励。

(七)建立常态交流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建立学院中外学术交流中心,与国内外高校建立互访制度,加强与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每年派出不少于5人次到国(境)内外著名高校进行访问、进修和参观考察,邀请6-8人次国(境)内外著名学者到学院作学术报告,积极承办或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国际性学术会议,持续开展学术交流。

第二篇:科研工作规划

科研工作规划

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根据《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二五”工作规划(2011---2015年)》和我院科研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院的领导下,依靠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实施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的战略,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创特色求发展,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后5年医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完善科研队伍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

二、医院目前科研状况

(一)近几年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取得突破。

全院获得省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研立项2项;共获得实用性专利51项,全院共发表论文论著91篇,均第一作者。

我院2012年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2012-2013两年奖励金额共计 76900元,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也为申请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我院的学术水平,医院先后邀请省内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专题报告,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开阔了我院科研人员的思路和视野。同时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3年来已经选派19名优秀青年医生外出进修。

我院近几年来在科研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水平偏低。高层次科研项目很少,尚未承担省级、国家级等重大科研项目;其次,学科建设滞后,部分学科带头人未能发挥引领作用,未能担负起学科建设的责任,科研团队力量十分单薄。再就是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目标

(一)医院科研发展目标如下:

1、创建1-2个市级重点学科,打造多个市级品牌科室,将骨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等专业做大做强。

2、加大医学研究投入力度,鼓励开展科研项目及科技论文、论著撰写。

3、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完善和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提高全员素质。

(二)、2020年远景目标

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用五年的时间使科研水平明显提高,项目申请上有重大突破。

(三)具体目标

1、建成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框架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申报1-2个重点专科,院级重点专科达到5个以上,初步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形成较为明确的学科研究方向。

2、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

逐步形成2-3个科研方向。从实际出发,重点支持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骨科疾病研究,以期确立市域内先进地位。

3、以人才战略为中心,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尤其是人才梯队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卫生技术人员。

4、科学研究取得明显进步

力争每年申报1-2个市级项目,每年完成实用性专利10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每年10-15篇。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增强医院创新能力。

根据医院自身优势和特色,形成以重点学科为主体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各学科的技术创新,重点建设,科室分布更加细化、合理,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继续紧跟世界医学发展,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使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开展及应用更加普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着力将普外科打造成更规范的学科向市级重点专科迈进。

(二)力争在科研、论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继续提高科研和论文的整体水平。

1、遴选一批名老专家为医院名医;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后备带头人;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本科毕业生作为学科技术骨干。

2、积极争取市级科研项目,申报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0-15篇,实用专利10项,有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要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3、举办市级级继续教育学习班4次以上。

第三篇:“十三五”科研工作规划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十三五” 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面临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这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学院加快改革发展开辟了新环境。

2.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根据《庆阳市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庆阳市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庆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产业发展定位和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学院在现有的专业对接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做强做优特色专业和专业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2)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学院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科技研发平台、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特派员计划等的实施,为学院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契机。

(3)庆阳市-----经济圈建设和----深化合作,将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院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确立职教优势带来新的前景。201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学院实现了由中专学校向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建工、经管、电子、艺术、护理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会计、电子机电、矿山机电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5个校企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十二五”期间,发展并巩固了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有效结合。

2、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并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2011至2015年,共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以上,被SCI、EI、ISTP等收录1篇;出版教材、著作17部;科研立项课题共15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应用型科技专利6个。

3、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加大科技研讨及学术交流工作力度,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和学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联系,分别到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建设学院、兰州资环学院、兰州理工大等院校学习、调研,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活动。

4、人才队伍建设凸显成效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截止2015年12 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高级以上教师6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5人,学科带头人15人,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批学术团队逐渐形成,在争取高层次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5、科研管理体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们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2015年以来,为了加强科研管理,学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相继出台了《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活动管理规定》、《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横向课题研究的意见》、《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利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条例。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学术委员会的运行进一步完善,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成为庆阳市职业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二)困难挑战

1、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不强

我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提升和创新的理念;着眼于论文的发表,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忽视了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树立整体化知识的理念;还有的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而确立研究课题,而是搞形式主义,缺乏树立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理念。

2、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

一是高层次的科研立项、获奖、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甚至是空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二是科研横向经费来源渠道亟需拓展。三是不同系部、不同学科间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

3、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的研究不够,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和服务地方的认识不到位,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强;科研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在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内容少;研究中单兵、小股作战 多,集体攻关少;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低层次研究成果多,重大突破、重大成果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气势小、力度不够,学院社会影响小;服务地方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没有完善的与地方联系沟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因而不能更多的争取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4、学科带头人匮乏,缺少特色学科

对学科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十二五”期间,尽管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我们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仍不理想,----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总体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是立校之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的学术评价为导向,以科研投入为保障,以科研激励机制为手段,加强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建设,广泛联合、优势互补、内外交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学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和“四个结合”。两个原则:以建地方特色职业学院为已任,重点突破、组建梯队、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已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的原则。

四个结合:坚持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相促进;坚持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院事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促进;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有技术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相促进。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方针和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逐步推进各学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教学、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向产业的转化。重点培育、扶持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为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和实验室,同时在科技创新与教学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知识与学科增长点,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加快转化,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实现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科研处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我院科研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了解国家、甘肃省和庆阳市科技发展需求,根据学院总体规划要求,锻造学科科研队伍,凝练学术研究方向,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等各项保障制度和措施,为我院科研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1)瞄准前沿,提倡创新,突出特色,争创品牌

各学科要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拓展应用领域,为学院争地位、创品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发挥现有优势,突出服务地方的特色,为区域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理工类研究要紧紧围绕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在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开发、电子信息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为庆阳老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2)搭建研究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团队的培植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再确定重点学科2-4个、重点培育学科3-5个,经几年努力,创出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学科,争取省级重点学科1-2个,并积极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点;培养出省内拔尖的学术带头人2-3名。加强优势学科研究所的建设、管理和考评,形成若干个按科学机制运行的精干、高效的研究机构。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再确定校级重点实验室2-4个,以校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育省重点实验室,力争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并结合此项工作,培养出若干个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3)广辟立项渠道,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立项的数量和层次

“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有所突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立项数量的稳步上升,并使这些立项领域进一步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所确定的方向集中,使学科建设具有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到2020年,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4)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院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十三五”期间,全院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和摘引的论文总量要有明显增加;学术论文、著作在总量增加的基础上,核心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力争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提高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力争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广大师生积极申请专利,并加快其转化速度。

(5)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地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以各种方式进行成果产业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大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增加其在学院课题构成中的权重系数,到“十三五”末,横向合作经费力争达到科研经费总额的30%以上,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效能。

(6)保证科研经费争取额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十三五”期间,努力为学院争取各级各类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创收,同时,学院将逐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大幅度提高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研究所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资助、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科研奖励和开展学术活动等。

四、“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提出对发展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工程规划。)

五、“十三五”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十三五”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科研在学院整体工作中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稳定、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以确保学院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大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科研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对那些为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在高层次立项和评奖中实现新突破的人员给予重奖;对长期团结合作有重大贡献的集体和组织者,在荣誉、资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效益与任务相结合、激励和惩戒相结合、个人利益和实际贡献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机制。

2、加强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积极为一线教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科研选题上,要从本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选择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科专业领域、有利于形成学科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发挥科研在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术方向中的作用,锻造学科学术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先形成一两个特色品牌学科,使其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促进学科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对那些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有意识的进行培育,争取使其尽快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学院将增加投入支持重点学科建设,通过这些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示范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学院在近五年,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先期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个学科的研究水平。

学院将坚持重点扶持与协调发展并重、发挥个人积极性与鼓励联合攻关并重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组织争取重大项目为核心,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整体水平和实力。在总结以往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论证,健全重大项目申报的专家预审制,加大基础项目前期预研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进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强调项目负责人领导作用的同时,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为确保我院高质量课题的申请数量,协助教师做好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课题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估、评价和监督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4、积极开展应用研究,逐步形成一批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智囊群体。

应用研究要以解决庆阳老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发挥学院人才优势,组织跨学科优势团队。做好学院优势与社会优势的有机结合,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健全激发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要大力开展横向合作研究,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开辟我院独具优势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应用领域。对既有影响又对地方经济有牵动作用的横向合 作课题,学院将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匹配;加大横向合作课题的奖励力度,确保横向合作课题的顺利完成;加强与地方联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

5、采取有力措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锻造科技创新团队。

结合学科队伍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稳定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调动学院的整体资源,在职称评定、稳才引才、科研奖励等方面统一政策导向,鼓励学科交叉、提倡协作攻关、培育团队精神;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若干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学术眼光、宽阔的学术胸怀,团结和带领一批学术骨干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6、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大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进程。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过程管理;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高端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思路,着力提高研究;

7、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我院科学研究的省内、国内空间。抢抓各种机遇,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系、部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校将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我院科学研究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影响,拓展我院开展省内、国内合作研究的空间。

8、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9、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对全年科研任务主要指标向系、部进行分解,年终组织考核,考核业绩与奖罚挂钩,充分调动系、部的科研积极性。加强科研信息的收集,疏通科研渠道。倡导团队精神,对重点、重大项目组织团队提供支持、跟踪管理。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管理的引导、组织与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十三五”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10.深化科研改革,促进学术作风建设

① 改革校级课题立项办法。建立开放的、面向全体教师的科研平台,打造公平的科研“孵化器”。

② 改革资金支持办法,以奖代资,事后支付。③ 改革课题匹配办法。加大课题内成果的奖励。④ 开放共享实验资源。⑤ 教学科研统筹安排。

⑥ 双向融合发展。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改进科研管理,从制度上推动学术作风的建设。加强校级课题结题管理,注重原始资料,注重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情况,促进实验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和课题组成员的全员参与。严格考核奖励,注重论文查重,严格查处虚假刊物、非法刊物。加大监督和公开力度,纠正科研中的不正之风。引导和鼓励老师潜心研究,以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促进学院科研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基本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建设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较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城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发展预期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年均13%。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97896.47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3842.95元,财政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8%(1480.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2%(170273.3),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112305.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15%以上,综合能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15‰以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533元,年均增长16%。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达35,社会保障覆盖率达35%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增加5000个,贫困人口减少2000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农田保有量维持在16000亩。

五、采取的措施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拓展猕猴桃产业链,加大对鲜果冷藏、果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果品交易市场,促进商业流通,大力开发猕猴桃附加值。加大苗木花卉产业投资力度,提高

苗木花卉品质。“十二五“期间,增加5个果品鲜储冷库,建设3个大型农贸交易市场,苗木花卉产业形成育、种、卖一条龙,并带动运输、农药等附加产业发展。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依靠杨凌科技园力量,引进新的、高效、质优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在全镇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到2015年,建设2000个沼气池,无害化厕所达到85%,建设垃圾台200个,铺设污水管道8000米。

4、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到2015年,在全镇1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2011年 村和村成为新农村示范村,2012年 村和 村开始新农村建设,2013年 村和村开始新农村建设,2014年,村和 村开始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产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

根据XX镇自身特点,维持一产高效,着重发展二、三产。实施工业强镇、经济富镇战略。

1、到2015年,实现全镇猕猴桃栽种面积38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园5个,优化猕猴桃品种,规范猕猴桃种植方式,加强猕猴桃产量,提高猕猴桃品质,引进猕猴桃深加工企业2个,扩大猕猴桃产业链;实现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500亩,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档次,提高竞争力;实现蔬菜种植3500亩,大棚2000个。

2、“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加工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的配套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十二五”,引进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8508.5万元。

2、围绕县城新区和城镇建设规划,做好商贸开发与服务业配套设施工作,提高第三产业活力。配合县政府实施新区建设,完成拆迁安置补偿任务。根据县城新区建设,开发新的商贸区域,极大商贸流通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到2015年,建设商业街2条,形成以县城新区为中心的商贸圈。建设3个物流中心,加大物流产业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到2015年,修建覆盖全镇的公路网络,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全镇新打机井50眼,修复灌溉渠道30条,实施节水灌溉8000亩。修建水塔10个,铺设供水管道20000米。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确保安全度汛。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对所辖13个行政村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4、完善镇域总体规划。把专业市场和城镇商业网点建设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围绕县城新区,完善XX镇城镇规划。将XX镇建设成为一个布局科学合理、人居舒适度高的新型城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民政事业:镇民政工作规范化运行,开展扶贫济危工作,到2015年,我镇贫困人口降低至500人以下;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5%。

2、文化教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 ;各学校校舍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达标,师资力量雄厚。

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镇有每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社区有建设广场。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4、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5、农村医疗事业。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到“十二五”末,农村新合疗每年参合率达到97%;每个村有个标准化卫生室;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6、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到“十二五”末,全镇人口控制在8.3万人以下,出生率控制在2.15‰以下。

7、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全镇劳务输出达到50000人,定期举办农民工培训工作。

六、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工作,加强秸秆禁烧还田工作。

2、申报县级生态示范村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4个,省级卫生示范村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个,建设绿色文明单位10个。

3、全镇每个村和社区成立乡规民约评议会。开展评选各级“明白老人”、“孝顺儿女”和“五好家庭”活动。

4、创建县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2 个,省级文明单位1 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 个。

七、党建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农村基础党组织“科学发展、升级晋档”、社区“双评进优,升级晋档”活动。2015年,一类支部达到10个,二类支部5个,三类支部 4个,四类支部0个。“十二五”期间,完成村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保证每个村和社区都有活动场所。

“十二五”期间,发展党员300名,每年2期,对村(社区)双委会干部、农村党员进行远程教育、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审计局十二五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我市建成全省“首善之区”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以适应建设“首善之区”为引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将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班子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绩效审计新路子,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和民生审计,着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审计排头兵。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审计理念的科学转变,增强“首善”意识,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勇于开拓、团结和谐的审计队伍。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贯彻我市深入实施依法治市的战略,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文明审计,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强化审计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不断完善审计规范。

――实现审计理念的科学转变。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树立现代审计理念,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的审计监督向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公平性审计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从重处理、处罚向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转变,促进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制,推动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等层面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审计工作更好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取得新成果。以促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对关系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以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加大绩效审计、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以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目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大力开展以审计应用为核心、以手段创新为主线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OA和AO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和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审计工作手段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审计技术水平,争取在五年内实现“金审工程”与市政务网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现代审计的进程。

――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有新提高。将行政执法“主体合格、程序合法、内容合理、方式合情”的基本要求贯穿到审计工作中,稳步实行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电子化管理和控制,努力形成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环节,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稳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实现整体提升。建立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组织学习和鼓励自学,切实提升文化、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水平,发挥党、团、工、妇组织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拓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整体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三、主要任务

(一)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

建设成全省“首善之区”,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审计工作必须为党委、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审计理念必须创新,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1.实现从偏重微观审计监督向更加关注宏观的审计监督转变,向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相结合转变,扩大审计视野,增强战略思维,促

进解决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

2.实现从着重关注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关注政策并重转变,加强对制度的研究分析,重点关注制度和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制度完善;

3.实现从手工查账为主的审计手段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要审计手段转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实现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经济活动发生问题前的预防性监督和对经济活动的实时监督;

5.实现从注重发现和揭露问题向在发现和揭露问题的基础上促进整改转变,促进被审计单位认真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

6.实现从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

(二)积极推进绩效审计,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积极围绕政府性资金支出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开展绩效审计,在未来五年内,审计资源向绩效审计方面倾斜,大幅提高绩效审计项目的比例,达到促进提高政府行政绩效,推进国家审计从传统审计逐步向现代审计转型。

7.围绕保障民生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促进建设和谐型社会。随着市委、市政府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政府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大,审计机关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新愿望,对涉及民生的政府性资金开支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公平性积极开展绩效审计,重点揭露和纠正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和侵害群众权益等问题,分析评价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提出改进建议,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8.加强对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绩效审计,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的决策,对市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开展绩效审计,除继续查处工程预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投资、侵占国家权益等行为外,更要关注评价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环保性,重点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工程质量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改善管理、节约资源的建议。

9.注重绩效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要按照政府加强绩效管理的要求,注重把绩效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紧密结合起来,关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保性和公平性,完善财政资金的管理,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围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工作中心为己任,强化对公共资金流转过程及使用效果的审计监督与评价,在今后五年内实现从微观、单纯监督型审计向宏观、监督服务型审计转变,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推动财政绩效预算改革。

10.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合理整合审计资源,确保预算执行审计有效运行。审计计划的制定应从长期、全面监督的角度出发,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引下,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建立审计机关上下联动机制,争取主动提早开展,为深化审计和更加充分地准备审计工作报告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市、区(县)审计机关应共同建设预算执行审计的资料库,定期更新、专人维护,做好各方数据衔接,资料共享;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扫除审计盲点,突出审计重点;同时,实现预算执行审计与其它专业审计相结合,“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形成全市一盘棋。

11.以财政收支审计为基础,向预算编制追溯。配合推进绩效预算,关注从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努力探索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开展审计的方法,将预算编制不完善带来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督促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为市人大审查批准预算提供依据。

12.加强对重点部门的审计,扩大对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延伸审计面。对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下属单位多或有二次分配权的部门进行重点审计,关注和分析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结余以及绩效情况;针对部门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向所属单位转移和“下沉”的趋势以及管理薄弱的实际,加强对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项目的审计。

13.关注政府债务情况,拓展远期财政资金审计。关注政府负债的总体规模、结构、投向及监控机制;关注政府性投资融资公司的资本构成、资产质量和可变现能力以及公司的融资渠道、担保方式、债务的总体规模、资金投向、项目管理运作、偿债能力及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等;关注国资公司的营运状况、经营管理和监督管理机制;专项跟踪审计政府调度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和使用效益。

14.加快预算执行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步伐。提出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建议,以明确预算执行审计在预算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明确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探索对预算执行与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促进政府和部门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四)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新方法,加强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

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我市建成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这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必将推动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审计工作要适应建设“首善之区”的需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和亚运会等重大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力度。

15.扩大审计覆盖面,拓展投资审计内容。要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加强对惠及民生福利、关乎公众利益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围绕党委、人大、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从偏重于竣工决算审计、侧重于审核工程造价向项目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16.多方联动,强化投资审计监督。通过建立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监督机制,多方联动监督,理顺我局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提供互动、联系、沟通的平台,使各监督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共享监督成果,积极有效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17.建章立制,推进投资审计工作。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从2009年起,积极做好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规的筹备工作,争取在一至两年内制定《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意见》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办法》,明确审计监督的原则、方式、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将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资金拨付及使用、竣工决算、项目后评估等各个重要环节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争取在五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政府投资项目库》,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始就建立档案,掌握全市范围内的项目建设情况,为政府投资决策和科学安排审计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五)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完善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度,形成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组织监督的合力,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8.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和审计力量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量力而为、确保质量、规范风险”的原则,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于每年年底前,会同组织部门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数量和审计对象名单的建议,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审定后,列入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在安排计划任务时,应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管理监督的实际,重点对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较大、地方经济产业的支柱企业、社会关注以及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单位领导干部(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19.根据审计对象,确定审计重点。根据《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单位领导干部(人员)的经济管理权限及其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经济规模、财政资金流量、业务量大小、下属单位多少等因素,对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一般审计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领导干部(人员)履行的经济职责,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确定抽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明确界定责任,客观公正准确评价经济责任。借鉴同行先进的审计经验,推进区(县级市)党委书记、区(市)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20.转变工作思路,扩大成果运用。从过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什么,评价什么”转变为“评价什么,审计什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继续做好《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市区、县级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法规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以利于客观反映领导干部(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准确公正评价领导干部(人员)的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探索在“问效”的基础上“问责”和制定审计结果情况通报制度,使审计情况通报工作制度化,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到2011年,市审计局将会同市纪检监察、市委组织部共同建立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问责制度的实施细则,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1.推进任中审计,及时促进整改。为了将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纠正,防止领导干部(人员)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到离任时已无法挽回的情况发生,同时便于组织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从2010年起,对纳入重点审计监督对象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试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结合起来,研究制定有效的审计组织方式,从任期满三年以上的领导干部(人员)中适当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任中审计,减轻领导干部(人员)离任时集中审计的工作压力。从2011年起,对纳入重点审计监督对象的领导干部,试行增加评价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内容。

(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依法审计水平

深刻认识依法审计对推进依法治国的作用,加深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和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推进审计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22.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环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遵循“全面审计,重点突出”原则,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提升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审计质量。利用“金审工程”AO与OA系统,发挥其质量控制和现场指导的作用,形成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实现审计质量控制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控”转变。改革和完善三级复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复核的职责和重点,提高复核质量和复核效率。

23.抓好成果利用和宣传,促进审计整改到位。结合审计交换意见和利用媒体、舆论效应,加强审计执法宣传力度。及时进行审计回访,促进审计决定的执行。做好审计决定执行、审计移送、通报和审计建议的跟踪落实,增强审计整改力度。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工作制度,提高审计信息的运用效率和效果,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不断加大结果公告力度,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发挥审计威慑作用,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24.完善审计法规,为推进依法审计提供规范性保障。不断完善和规范审计业务文书、各项审计规章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要求,研究制定绩效审计通知书、绩效审计报告等相关审计业务文书格式,适应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促进绩效审计的规范化。贯彻落实《市审计局经济责任授权审计管理办法》,规范授权审计行为,促进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贯彻落实《市审计局审计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审计执法责任追究,推进审计执法责任制,防范审计风险。贯彻落实《市审计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试行)》,规范优秀项目评选工作,提高审计项目评优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基层审计机关小规模单位审计程序,作为审计程序体系的必要补充,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规范小规模项目审计行为,有效防范审计质量风险,保证审计机关高质、高效开展工作。做好审计地方性立法工作,完成《市内部审计条例》的修改工作。加强与市人大法工委、市法制办等法制工作部门的沟通,推动《市内部审计条例》修改工作尽早完成,确保审计地方性法规建设顺利进行。

(七)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以数字化为基础,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总结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争取在五年内实现财政、地税、社保等重要行业的联网审计。

25.不断完善我局审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集中力量加快建立完善审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从制订年初计划开始,覆盖审计项目建立、现场审计跟踪、审计报告编写、审计情况统计到最后审计项目归档等一系列审计过程的综合管理。

26.积极推进现场审计辅助软件应用,建立审计项目和成果数据库。大力推动全市审计机关普及应用现场审计辅助软件,全面促进审计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要抓紧建立审计项目和成果数据库,存储审计项目和计划,对审计项目实现动态跟踪,对审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7.逐步完善我市审计专网建设,实现全市审计资源充分共享和协同作业。要以“金审工程”的建设思想为指导,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完善我市审计专网建设,在积极部署、应用“金审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特点,开发适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需要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以提高我市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水平。

28.学习和探索联网审计的技术、方法,适时实施联网审计。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联网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系统,同步推进财政、地税、社保等重要行业的联网审计,五年内逐步提高联网审计财政资金的覆盖面。

(八)加强队伍建设,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组织保障

要按照温总理“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经得起考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的指示和审计署关于文明审计的要求,大力弘扬“依法、公正、务实、廉洁、敬业、创新”的审计人精神,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道德素质。

29.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要严于律己,勤政、廉政;要善于调动广大审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执行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总结、交流和推广基层审计机关的新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听取基层审计干部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年内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全市审计工作、保障和促进审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30.加强审计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以适应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强化对审计骨干的培养,不断优化审计队伍人才结构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法律、工程、投资、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比例,五年内将我局各层级干部轮训一遍,着力培养一大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31.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文明审计水平。坚持从严治理审计队伍,抓好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文明审计八个总体要求:秉公执法、正确用权,遵纪守法、自尊自重,工作细致、一丝不苟,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态度诚恳、情真意切,忠于职守、讲求效率,仪表庄重、语言礼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道德素质和文明审计水平。

3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观念。要教育干部始终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修身之本、从政之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优良作风,确立审计机关监督与服务的标准规范,明确其职责、任务和措施,建立健全权责明晰、行为规范、办事公开、依法高效、运转协调的机关运作机制,强化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增强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3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服务中心、推进改革、发展民主、加强基层为重点,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全面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制度建设,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党内关怀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积极帮助老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4.抓好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打造纪律严明的审计队伍。认真贯彻中央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审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切实加强机关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拒腐防变的思想建设、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常抓不懈,坚决把各项廉政纪律和廉政规定落到实处。

下载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阳市“十二五”工作规划

    简阳市科协 “十二五”工 作 规 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科技资源整合,提升我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高我市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紧紧围绕我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

    乡镇政府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总体构想“十二五”即从2011年到2015年**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富......

    乡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www.chazidian.com2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十二五财务工作规划

    十二五财务工作规划一、关于做好明年预算的问题谈明年预算,首先要认真分析形势,十二五财务工作规划。明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低迷......

    十二五渔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十二五”渔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推进渔业标准化,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增强渔业市场竞......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工作规划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十一五”工作总计及 “十二五”工作规划近年来,我局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安委会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盐湖区审计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和“十二五”审计工作设想规划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年是“十一五”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

    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大全)

    检察院“十二五”工作规划为推动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走在全市、全省山区检察院前列的宏伟目标,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