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经济法基础》教材新变化
2014新教材变化(使用旧教材同学须特别关注)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民事讼诉“特殊地域管辖”
增加:④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第二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经责令限期改正仍不支付加班工资的罚则”
修改:例2-8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六节:票据的一般规定(背书部分)
增加: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增值税、第三节:营业税“根据最新的营改增政策进行了大幅度修订”。(★★★)
具体变化:
第一节:增值税
1.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删除:邮政业相关内容。
2.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删除:运费计算抵扣规定
增加:营改增行业凭票抵扣规定
增加: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3.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对应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了修改
4.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增加:期末留抵税额
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规定
增加:新的试点行业——邮政业
铁路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
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范围
物流辅助服务增加收派服务
邮政业税率:11%
删除: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衔接政策
第三节:营业税
1.删除了涉及“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的全部内容,将“邮电通信业”改为“电信业”。
2.金融保险业删除了“融资租赁”的部分内容(动产租赁部分)增加了“邮政储蓄”。
3.服务业删除了“仓储业”、“广告业”的全部内容。同时删除“代理业”中关于“代理报关”和“无船承运”的相关内容。
4.转让无形资产删除了“转让商标权、转让专利权、转让非专利技术、出租电影拷贝、转让著作权”,增加“转让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1.关税的纳税人将“进口个人邮件的收件人”改为“个人邮递物品的收件人”。
2.关税的征收管理纳税期限由“7日”改为“15日”;滞纳金由1‰改为0.5 ‰。
此外,各章节中均修订了一部分去年的错误。
第二篇:2013经济法基础教材变动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变动最小1新增了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规定
2新增了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得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得超过25年的规定 第二章 重点调整1在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新增了集体合同与劳务派遣
2完全新增了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同时将医疗期的内容转移到第二节中
第三章 将原来的第七章提前至第三章 1新增预付卡 2对银行卡的收费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 3新增票据的防伪
第四章 重大调整 1新增第一节增值税 2新增第二节消费税 3对营业税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
第五章 重大调整 1新增了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复习难度大
2第二节新增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重大调整 1新增关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和船舶吨税五个税种2对车船税。资源税进行了调整
第七章 重大调整 1发票管理调整
2税务行政复议进行调整
3删掉了税收优先权、税务机关代位权与撤销权、税务的追征和补交、税务行政复议的全部内容
4对税收法律责任内容进行了删减 初级会计实务
财务管理基础内容一章删除,其他变化如下
第一章 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第二章 增加: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修改:短期借款、应付账款、衣服融资租赁款等
第三章 增加:集团股份支付产生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修改:盈余公积用途的表述
第四章 删除了政府补助一节的内容
第五章 增加:费用的特点
修改: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内容
第六章 无变化
第七章 增加:每股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的填列说明;附注的作用;其他综合收益应当披露的信息等
删除: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一节及综合举例中相关内容
第八章,第九章无变化
第十章 从新编写
第三篇:2014版经济生活教材新变化
2014版经济生活教材新变化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增加到宋体正文中 p42、大力发展生产力 删除了三个“只有,才能” p30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变化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增加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p31
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作用不再单独阐述,而同一表述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p34
混合所有制经济 放在了非公有制经济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交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加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p34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不再提注册资本 对比图有所变化
“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删除了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改革 p38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增加了“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变化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p446、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增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p557、两个比重“增加居民收入” 后增加了“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p61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增加了“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p62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变化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p79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变化为“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变化为“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p809、“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变化为“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p83
标题“加强宏观调控” 变化为“科学的宏观调控”
删除了“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
10、“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变化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p901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增加了“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第四篇:2018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提纲
2018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提纲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
1.法的概念 2.法律的概念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2.法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3)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2.法律关系的内容 3.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三、法律事实
/ 60
(一)法律事件
(二)法律行为
1.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2.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4.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5.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6.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
1.我国法的主要形式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特别行政区的法(6)规章(7)国际条例
2.适用法的效力原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的适用问题(4)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的裁决问题
/ 60
(二)法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本法和普通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 4.一般法和特别法 5.国际法和国内法 6.公法和私法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一)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2)民商法法律部门(3)行政法法律部门(4)经济法法律部门(5)社会法法律部门(6)刑法法律部门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
(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二、仲裁
/ 60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1.仲裁的概念
2.仲裁的特征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四)仲裁机构)
(五)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概念
2.仲裁协议的内容
3.仲裁协议的效力
(六)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
2.仲裁庭组成 3.仲裁员回避情形
4.仲裁形式
5.当事人和解
6.仲裁庭的调解 7.仲裁裁决
三、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 60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三)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2)特殊地域管辖(3)专属管辖(4)协议管辖
(5)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四)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作用 3.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4.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五)判决和执行
1.判决 2.执行
四、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
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11项)2.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2项)
(二)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 60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1.行政复议参加人 2.行政复议机关
(四)行政复议决定
五、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1.法院应受理的行政诉讼(12项)2.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诉讼(4项)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三)起诉和受理
(四)审判和判决
1.审理 2.判决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民事责任(10种)
(二)行政责任
子主题 1 1.行政处罚(7类)
/ 60
2.行政处分(6类)
(三)刑事责任
1.主刑
(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
(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
第2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1.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概念 2.劳动关系的特征(3个)
(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 60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
1.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
(1)劳动者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用人单位有用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
(1)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2)劳动者的义务
(三)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
(四)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1.书面形式 2.口头形式
(五)劳动合同的效力
1.劳动合同的生效 2.无效劳动合同
3.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合同必备条款(9款)
(二)劳动合同约定条款
1.试用期 2.服务期
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 60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1.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 2.协商解除 3.法定解除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1.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 2.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三)对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限制性规定(6项)
(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
1.经济补偿的概念
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3.经济补偿的支付
(五)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和双方义务
六、集体合同与劳务派遣
(一)集体合同
1.集体合同的概念 2.集体合同的订立 3.集体合同纠纷和法律救济
(二)劳务派遣
/ 60
1.劳务派遣的概念 2.劳务派遣的特征 3.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4.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七、劳动争议的解决
(一)劳动争议及解决方法
1.劳动争议的概念
2.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6项)3.劳动争议的解决原则和方法
(1)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原则(2)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方法
(二)劳动调节
1.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2.调解员 3.劳动调解程序
(三)劳动仲裁
1.劳动仲裁参加人
(1)当事人(2)当事人代表(3)第三人(4)代理人
2.劳动仲裁机构
3.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管辖(4项规定)
/ 60
4.申请和受理
(1)仲裁时效(2)仲裁申请(3)仲裁受理
5.开庭和裁决
(1)基本制度(2)开庭程序(3)裁决
(4)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的期限和条件
6.执行
(四)劳动诉讼
1.劳动诉讼申请范围 2.劳动诉讼程序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社会保险的种类与基本原则
(一)社会保险的种类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养老保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的含义
(二)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和来源
(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与计算
/ 60
1.单位缴费 2.个人缴费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条件与待遇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条件 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三、基本医疗保险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含义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纳
(四)职工基本医疗费用的结算
(五)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的医疗费用
(六)医疗期
1.医疗期期间 2.医疗期的计算方法 3.医疗期内的待遇
四、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含义
(二)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和工伤保险基金
1.工伤保险费的缴纳 2.工伤保险基金
(三)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
1.工伤认定(1)工伤认定情形(7项)
/ 60
(2)视同工伤情形(3项)(3)不认定为工伤情形(4项)
2.劳动能力鉴定
(四)工伤保险待遇
1.工伤医疗待遇 2.辅助器具装配非 3.伤残待遇 4.工亡待遇
(五)工伤保险待遇承担途径
(六)特别规定
五、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的缴纳
(二)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2.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 4.失业保险待遇
(三)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它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
六、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的缴纳
(二)生育保险待遇
1.生育医疗费用 2.生育津贴
/ 60
七、社会保险征缴
(一)社会保险登记
1.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 2.个人的社会保险登记
(二)社会保险费缴纳
1.用人单位缴纳义务
2.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权利义务
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
第3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况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
(二)支付体系的概括
二、办理支付结算使用的主要支付工具
三、办理支付结算的原则
四、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 60
(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三、各类具体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
(一)基本存款账户
1.基本存款账户的概念
2.开户证明文件
3.基本存款账户的使用
(二)一般存款账户
1.一般存款账户的概念
2.开户证明文件
3.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
(三)专用存款账户
1.专用存款账户的概念
2.适用范围
3.开户证明文件
4.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
(四)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五)临时存款账户
1.临时存款账户的概念
2.适用范围
3.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
(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1.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2.开户方式 / 60
3.开户证明文件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
(七)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1.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2.适用范围 3.开户证明文件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实名制管理
(二)银行结算账户变更事项的管理
(三)存款人预留银行签章的管理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对账管理
第三节 银行卡
一、银行卡的概念及分类
(一)银行卡的概念
(二)银行卡的分类
(1)是否具有透支功能
1.信用卡
贷记卡 准贷记卡
2.借记卡
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
/ 60
储值卡
(2)币种不同
人民币卡 外币卡
(3)发行对象不同
单位卡(商务卡)个人卡
(4)信息载体不同
磁条卡 芯片(IC)卡
二、银行卡账户和交易
(一)银行卡申领、注销和丧失
(二)银行卡交易的基本规定
三、银行卡计息与收费
(一)银行卡计息
(二)银行卡收费
四、银行卡清算市场
五、银行卡收单
(一)银行卡收单业务概念
(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
1.特约商户管理 2.业务与风险管理
(三)银行卡POS收单业务交易及结算流程
/ 60
(四)结算收费
第四节 预付卡
一、预付卡的概念和分类
(一)预付卡的概念
(二)预付卡的分类
二、预付卡的相关规定
(一)预付卡的限额
(二)预付卡的期限
(三)预付卡的办理
(四)预付卡的充值
(五)预付卡的使用
(六)预付卡的赎回
(七)预付卡的发卡机构第五节 结算方式
一、汇兑
(一)汇兑的概念和种类
1.汇兑的概念
2.汇兑的种类
(二)办理汇兑的程序
1.签发汇兑凭证 2.银行受理 / 60
3.汇入处理
(三)汇兑的撤销和退汇
1.汇兑的撤销 2.汇兑的退汇
二、托收承付
(一)托收承付的概念
(二)托收承付结算的起点
(三)托收承付的适用范围
(四)办理托收承付的程序
(1)签发托收承付
(2)托收
(3)承付
(4)逾期付款
(5)拒绝付款(6)重办托收
三、委托收款
(一)委托收款的概念
(二)委托收款的适用范围
(三)办理委托收款的程序
1.签发托收凭证
2.委托 3.付款
四、国内信用证 / 60
(一)国内信用证的概念
(二)国内信用证的适用范围
(三)国内办理信用证的基本程序
1.开证
2.通知
3.议付 4.付款
第六节 网上支付
一、网上银行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
(二)网上银行的分类
(三)网上银行的主要功能
1.企业网上银行子系统
(1)账户信息查询
(2)支付指令
(3)B2B网上支付
(4)批量支付
2.个人网上银行子系统
(1)账户信息查询
(2)人民币转账业务
(3)银证转账业务(4)外汇买卖业务
/ 60
(5)账户管理业务(6)B2C网上支付
二、第三方支付
(一)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定义
(二)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种类
1.线上支付方式 2.线下支付方式
(三)第三方支付的行业分类及主流品牌
1.行业分类
金融型支付企业 互联网支付企业
2.主流品牌
第七节 票据的一般规定
一、票据的概念
(一)票据的含义和种类
1.票据的含义 2.票据的种类
广义 狭义
(二)票据当事人
1.基本当事人(1)出票人
/ 60
(2)收款人
(3)付款人
2.非基本当事人
(1)承兑人
(2)背书人与被背书人
(3)保证人
(三)票据的特征和功能
1.票据的特征
(1)完全有价证券
(2)文义证券
(3)无因证券
(4)金钱债权凭证
(5)要式证券
(6)流通证券
2.票据的功能
(1)支付功能
(2)汇兑功能
(3)信用功能
(4)结算功能(5)融资功能
二、票据的权利与责任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
(二)票据权利的分类 / 60
1.付款请求权 2.票据追索权
(三)票据权利的取得
1.基本规定
2.取得票据享有票据权利的情形
(四)票据权利的行使与保全
(五)票据权利丧失补救
1.挂失止付
2.公示催告
3.普通诉讼
(六)票据权利时效
(七)票据责任
1.提示付款
2.付款人付款
3.拒绝付款
4.获得付款
5.相关银行的责任 6.票据责任解除
三、票据行为
(一)出票
1.出票的概念
2.出票的基本要求 3.出票的记载事项 / 60
(1)必须记载事项
(2)相对记载事项
(3)任意记载事项
4.出票的效力
(二)背书
1.背书的概念
2.背书的种类
3.背书记载事项
4.背书连续及其效力
5.不得进行的背书 6.背书效力
(三)承兑
1.承兑的概念
2.承兑的程序
(1)提示承兑
(2)受理承兑
(3)记载承兑(4)承兑效力
(四)保证
1.保证的概念
2.保证的记载事项
3.保证责任的承担 4.保证效力 / 60
四、票据追索
(一)票据追索适用的情形
1.到期后追索
2.到期前追索
(二)被追索人的确定
(三)追索的内容
1.持票人行使追索权
2.被追索人行使再追索权
(四)追索权的行使
1.获得有关证明
2.行使追索
(五)追索的效力
第八节 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一、银行汇票
(一)银行汇票的概念
(二)银行汇票的适用范围
(三)银行汇票的出票
1.申请
2.签发并交付
(四)填写实际结算金额
(五)银行汇票背书
(六)银行汇票提示付款 / 60
(七)银行汇票退票和丧失
二、商业汇票
(一)商业汇票的概念
(二)商业汇票的种类
按承兑人的不同分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三)商业汇票的适用范围
(四)商业汇票的出票
1.出票人的确定 2.出票的记载事项
(五)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
(六)商业汇票的承兑
(七)商业汇票的付款
1.提示付款
2.办理付款或拒绝付款
(1)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2)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
(八)商业汇票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1.贴现的概念 2.贴现的基本规定
(1)贴现条件(2)贴现利息的计算
/ 60
(3)贴现的收款
三、银行本票
(一)本票的概念
(二)本票的适用范围
(三)银行本票的出票
1.申请 2.受理 3.交付
(四)银行本票的付款
(五)银行本票的退款和丧失
四、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种类和适用范围
1.支票的概念 2.支票的当事人 3.支票的种类 4.适用范围
(二)支票的出票
1.开立支票存款账户 2.出票
(三)支票付款
1.提示付款 2.付款
五、票据的防伪
/ 60
(一)2010版票据特征
1.票据号码 2.支票 3.汇票 4.本票 5.其他特征
(二)票据防卫措施
1.纸张 2.水印 3.纤维丝 4.油墨 5.微缩文字 6.变形曲线 7.凸版印刷 8.安全线
(三)鉴别票据真伪的简单方法 一看二摸三鉴别
第九节 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
一、结算纪律
1.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四不准” 2.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八不准”
二、法律责任
/ 60
(一)签发空头支票、印章与预留印鉴不符支票,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无理拒付,占用他人资金的行为
(三)违反账户规定的行为
(四)票据欺诈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4章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
一、增值税纳税人
(一)纳税人
(二)扣缴义务人
二、纳税人的分类
(一)小规模纳税人
(二)一般纳税人
三、增值税征税范围
1.销售货物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进口货物
4.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5.混合销售
6.兼营
7.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9项)
四、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一)税率
/ 60
1.基本税率
2.低税率(一般纳税人9项)3.零税率
(二)征收率
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的进项税额
(一)一般纳税人应按税额的计算
1.销售额的确定
(1)销售额的概念和内容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3)视同销售货物销售额的确定
(4)混合销售的销售额的确定
(5)兼营销售额的确定
(6)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7)包装物押金
(8)销售退回或折让
(9)外币销售额的折算
2.进项税额的确定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7项)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8项)
(3)一般纳税人按照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4)一般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5)两种情况,应当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30 / 60 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6)扣减进项税额的规定(3类)(7)转增进项税额的规定(8)进项税额抵扣期限的规定(9)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增值税税收优惠
1.《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免税项目(7项)2.起征点 4.其它减免税规定
七、增值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地点
(三)纳税期限
八、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一)专用发票的联次及用途
(1)发票联(2)抵扣联(3)记账联
(二)专用发票的领购
领购
不得领购情形(3类)
/ 60
(三)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1.专用发票开票限额 2.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3.专用发票开具要求(4条)
第二节 营业税改增值税
一、纳税人
(一)纳税人
(二)纳税人分类及认定标准
(三)扣缴义务人
(四)纳税人会计核算
二、征税范围
(1)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2)在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3)不属于在境内销售服务或者无形资产的情形(4种)(4)不属于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情形(5)不征收增值税项目
三、税目
(一)销售服务
1.交通运输服务 2.邮政服务 3.电信服务 4.建筑服务
/ 60
5.金融服务 6.现代服务(8项)7.生活服务(6项)
(二)销售无形资产
(三)销售不动产
四、税率和征收率
(一)税率
(二)征收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一般性规定
(二)一般计税方法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2.销售额的确认
(1)销售额(2)混合销售(3)兼营(3项)
(4)有关行业销售额的特殊规定(9项)(5)销售额的其它相关规定
3.进项税额的确认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4项)(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8项)
(3)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
/ 60 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4)(5)(6)(7)(8)(9)(10)
(三)简易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六、税收优惠
(一)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的免税规定
1.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40项)2.增值税即征即退 3.扣减增值税规定 4.其他规定
(二)境内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服务和无形资产,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情形
(1)国际运输服务(2)航天运输服务
(3)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下列服务(10项)(4)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服务
(三)境内单位和个人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适用免征增值税的情形(1)8项服务
/ 60
(2)未出口货物提供的邮政服务、收派服务、保险服务
(3)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下列服务和无形资产(8项)(4)以无运输工具承运方是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
(5)为境外单位之间的货币资金融通及其它金融业务提供的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且该服务与境内的货物、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无关
(6)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服务
(四)起征点的规定
(五)小微企业减免规定
(六)减免税的其他规定
七、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地点
(三)纳税期限
(四)征收管理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
一、消费税纳税人
二、消费税征税范围
(一)生产应税消费品
(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三)进口应税消费品
(四)商业零售金银首饰
(五)批发销售卷烟
/ 60
三、消费税税目
1.烟
卷烟
雪茄烟
烟丝
2.酒
白酒
黄酒
啤酒
其它酒
3.高档化妆品
4.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5.鞭炮、焰火
6.成品油
7.摩托车
8.小汽车
9.高尔夫球及球具
10.高档手表
11.游艇
12.木制一次性筷子
13.实木地板
14.电池 15.涂料
/ 60
四、消费税税率
五、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销售额的确定
1.从价计征销售额的确定 2.从量计征销售数量的确定
(1)销售数量的规定(2)从量定额的换算标准
3.复合计征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 4.特殊情形下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生产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2)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
(3)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方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司
2.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
3.委托加工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
4.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计算公式
/ 60
(三)已纳消费税的扣除
1.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9类)2.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六、消费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销售应税消费品,按不同销售结算方式确定(4种)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为纳税人提货当天 4.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二)纳税地点(7种情形)
(三)纳税期限
第5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一)居民企业
(二)非居民企业
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9项)
(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三)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的确定(6项)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 60
(一)收入总额
1.销售货物收入(4种处理方式)2.提供劳务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 10.特殊收入的确认
(二)不征税收入
(三)税前扣除项目
1.成本 2.费用 3.税金 4.损失 5.其他支出
(四)扣除标准
1.工资、薪金支出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3.社会保险费 4.借款费用
/ 60
5.利息费用 6.汇兑损失 7.公益性捐赠 8.业务招待费 9.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10.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11.保险费 12.租赁费 13.劳动保护费 14.有关资产的费用 15.总机构分摊的费用 16.资产损失 17.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8.其他项目
(五)不得扣除项目(9项)
(六)亏损弥补
(七)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
1.不允许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2.确定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方法 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 60
1.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的方法 2.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三)无形资产
1.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2.确定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方法
3.无形资产摊销的规定
(四)长期待摊费用
(五)投资资产
(六)存货
(七)资产损失
六、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一)免税收入
(二)减、免税所得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减免税
(四)加计扣除
(五)应纳税所得额抵扣
(六)加速折旧
(七)减计收入
(八)应纳税额抵免
八、源泉扣缴
(一)扣缴义务人
(二)扣缴方法
/ 60
(三)扣缴管理
九、特别纳税调整
(一)特别纳税调整的范围
1.关联方 2.独立交易原则 3.合理方法
(二)关联方之间关联业务的税务处理
(三)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四)补征税款和加收利息
(五)纳税调整的时效
十、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地点
1.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 2.非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
(二)纳税期限
(三)纳税申报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一)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1.住所标准 2.居住时间标准
(二)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 60
1.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2.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三)扣缴义务人
二、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征税对象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三、个人所得税税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1.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一般规定 2.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特殊规定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企业原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 2.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1.个人转让股权或股份
2.个人因终止投资等行为收回的款项 3.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
/ 60
4.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 5.个人转让限售股票取得的所得 6.个人购置债券 7.个人出售虚拟货币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三)稿酬所得适用税率
(四)劳务报酬所得税适用税率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税率
五、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
(一)计税依据
1.收入的形式 2.费用扣除的方法
(二)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扣除标准
1.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项目
(三)其他费用扣除规定
/ 60
(四)每次收入的确定
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
七、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免税项目
(二)减税项目
(三)暂免征税项目
八、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申报
1.代扣代缴方式 2.自行纳税申报
/ 60
(二)纳税期限
1.代扣代缴期限 2.自行申报纳税期限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三)纳税地点
第6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关税法律制度
一、关税纳税人
1.贸易性商品的纳税人
2.物品的纳税人
二、关税课税对象和税目
(一)课税对象
(二)关税项目
三、关税税率
(一)税率的种类
1.普通税率
2.最惠国税率
3.协定税率
4.特惠税率
5.关税配额税率
6.暂定税率
(二)税率的确定
/ 60
四、关税计税依据
(一)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一般贸易项下进口的货物的完税价格 2.特殊贸易下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二)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三)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审定
五、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从价税计算方法
(二)从量税计算方法
(三)复合税计算方法
(四)滑准税计算方法
六、关税税收优惠
1.法定性减免税 2.酌情减免税
七、关税征收管理
第二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
一、房产税纳税人
二、房产税征税范围
三、房产税税率
四、房产税计税依据
(一)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二)从租计征的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 60
五、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从价计征的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从租计征的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房产税税收优惠
七、房产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地点
(三)缴税期限
第三节 契税法律制度
一、契税纳税人
二、契税征税范围
三、契税税率
四、契税计税依据
五、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契税税收优惠
七、契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纳税地点
(三)纳税期限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
一、土地增值税纳税人
/ 60
二、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
(一)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二)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三、土地增值税税率
四、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
(一)应税收入的确定
(二)扣除项目及其金额
五、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2.应纳税额的计算步骤
六、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
七、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申报
(二)纳税清算
1.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单位 2.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条件 3.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处理 4.土地增值税的核定征收
(三)纳税地点
第五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
/ 60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
(一)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7项)
(二)税收优惠的特殊规定
七、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 发生时间
(二)纳税地点
(三)纳税期限
第六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
一、车船税纳税人
二、车船税征收范围
三、车船税税目
四、车船税税率
五、车船税计税依据
六、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车船税税收优惠
(一)免征车船税(8项)
(二)车船税其它税收优惠
八、车船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60
第五篇:经济法基础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
号
2014080000222
姓
名 杨杰
课程代码
110081
课程名称
经济法基础 评阅教师
第次任务 共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实训:撰写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
1.学习本单元法律知识,了解经济纠纷解决的法律程序。
2.自行收集一典型经济法相关案例(也可参考“附:参考案例”),利用所学经济法知识进行分析。
3.撰写《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报告分以下部分:(1)案例介绍(2)案情分析(3)民事起诉状
4.以word形式提交,并可就撰写过程、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5.要求:(1)格式规范;(2)杜绝抄袭;(3)按时完成。
作答结果:
经济法案例评析报告
第一部分:案例介绍
林某、王某、李某、秦某四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2013年国庆节四人相约,每人出资5000元外出旅游。旅游归来仅剩8元,恰好附近正在销售体育彩券,每张2元。秦某建议,这8元钱已不需要退回,干脆买4张体育彩券,每人一张,说不定还会中大奖,其他三人均表示同意。于是他们买了4张体育彩券,每人分了一张。后来,此期体彩揭晓,4人发现林某分得的彩券中了15万元的大奖,其余3人的彩券均未中奖。于是,王某等人要求与林某平分这15万元奖金。林某认为,体育彩券已分给个人,谁中奖就归谁所有。4人为此争执起来,王某等3人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处理。
第二部分:案情分析
对于这15万元的奖金的归属,我个人认为,这15万元奖金应当归林某一人所有,不应当4人平分。王某等4人用8元钱购买的4张体育彩券的确是他们的按份共有财产,但每人分得其中的一张,已构成了对共有财产的分割。而共有财产一经分割,共有关系就不再存在。各个共有人就他分得的份额取得了单独的所有权。本案中,王某等4人每人分得1张体育彩券,他们之间的共有关系就消失了,每人就他分得的那张体育彩券享有所有权。也许有人会认为每人分1张体育彩券不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而是对共有财产权利的共同行使。其实这是不能成立的。假设王某等4人每人分得2元钱,没有人会怀疑这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每人就分得的2元钱单独享有所有权。那么每人分得2元钱与每人分得2元钱1张的体育彩券的情况实质上是一样的,也是对共有财产的分割,不应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当然,体育彩券本身具有中奖的机会,可能会带来一些收益,但这些可能的收益与体育彩券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彩券所有权的变动而变动。体育彩券因为分割,变为个人的财产。体育彩券可能带来的收益也相应地转归得个人所有。王某、李某、秦某3人在分发体育彩券时,并没有说明获奖后平分,实际上是放弃了这项权利。现实生活中,不少财产在日后都可能增值。作为共同财产,只要在分割时公平合理,各共有人又没有约定对增殖的部分应合理地分配,就应认为各共有5?人对其分得的份额日后增殖的部分享有单独所有权,其他共有人不得要求对增殖的部分重新分配。因此,林某就其分得的体育彩券享有所有权,该彩券中奖所得的15万元奖金也应归他一人所有。
第三部分:民事起诉状
原告:王某 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李某 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秦某 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被告:林某 性别__出生___民族___现住址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诉讼请求:
1、王某、李某、秦某三人要求与林某平分体育奖券所得奖金15万元奖金。事实与理由:
林某、王某、李某、秦某四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2012年国庆节四人相约,每人出资2000元外出旅游。旅游归来仅剩8元,恰好附近正在销售体育彩券,每张2元。秦某建议,这8元钱已不需要退回,干脆买4张体育彩券,每人一张,说不定还会中大奖,其他三人均表示同意。于是他们买了4张体育彩券,每人分了一张。后来,此期体彩揭晓,4人发现林某分得的彩券中了15万元的大奖,其余3人的彩券均未中奖。于是,王某等三人认为这15万元奖金应当平分。其理由如下,用来购买彩券的8元钱是从4人共同出资的8000元钱中剩下的,属于按份共有财产。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78条第2款的规定:“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4人旅游用的8000元由每人出资2000元,剩余的8元钱每人也应有2元,也就是说林某、王某、李某、秦某4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盈亏分担权。综上,请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致
xx市某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王某、李某、秦某
2012年10月20日
完成日期:
得分: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第 次任务 4
评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