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税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地税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税务机关,坚决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结合实际提高税收执法能力水平,是贯彻落实中央决
定的具体体现。事实表明,税收执法能力的强弱,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和协调发展,关系依法治税和税收任务完成。全面加强税收执法能力建设,无疑成为税务机关新时期、新形势下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把握加强地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税务行政机关,是提高税务行政能力,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服务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纳税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体税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依法征税中,充分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切实维护公正、公平、合理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与时俱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充满活力的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型地税机关。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税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这是对税务机关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和税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税收职能的实现方法和税务行政管理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努力在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税收征管效率和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加强领导班子、组织体系、干部队伍、管理基础、党风廉政五项建设,用健全的制度机制,做到团结、廉政、务实、高效。加强各级政府对税务机关的领导及其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形成税收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推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税,把税务行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和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是税务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其本质是执法规范和权力制约。建设法治型税务机关,关键是摆正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执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必须正确及时地贯彻执行好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税收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正确处理好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执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和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被追究,侵权要赔偿,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过硬、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
加强税务行政能力建设,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税务机关是核心;与时俱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充满活力的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型税务机关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税务机关是目的。三个方面各有其科学内涵,又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构成税务机关执政能力的三大主要目标。
二、加强地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加强税务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应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一)要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推进科学行政。科学行政,就是要结合税收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和理念,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为人民行好政。温家宝总理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要加强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和收入的分配调节作用。”这一指示,对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履行好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必须不断创新理念。一是增强发展意识。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经济的规模决定税收的规模,搞好税收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税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二是增强法制意识。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公正执法,按照法律规
定办事,确保公正执法,创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税收工作发展的动力。要深化税收改革,不断探索税收管理工作规律,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四是增强服务意识。要把公正执法作为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份,要寓优质服务于依法行政之中
。通过创新理念,并与当地税收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用于税务行政能力建设。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和管得住、管得好、管得全的要求,把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以票管税、征管质量指标体系管理、税收经济预测分析管理、税收信息化应用管理等等,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做到科学执政,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民主行政。民主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行政,靠人民行政,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作任务中,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应通过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落实税务行政管理公开制度,公开税务人员录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能级评定,公开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验收、预决算,公开大宗物品采购、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硬件购置等情况。对与纳税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要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税法宣传、辅导制度、优化纳税服务制度、纳税人意见反馈监督制度。健全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建立群众民意反映制度,保证基层税务干部能够把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反映上来。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纠错改正机制,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健全“两权”监督机制,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和行政管理责任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推行绩效管理和能级管理制度,本着权责对等、利益对称的原则按劳取酬,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和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规范税务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税务机关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能,使行政行为规范化、程序化。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部门内职能交叉问题,理顺征收、管理、稽查的关系,协调配合。在严格执行税收基本法律制度和行政许可法中,制定、完善、落实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和办法,不违反税收法律、不违反执法程序,真正做到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促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为依法治税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要着力解决涉税文件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适当、执法行为是否公正、执法文书是否规范等问题,针对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和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办法。探索建立在信息系统自动考核基础上,辅之以必要人工考核的科学机制;健全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听证以及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机制;开展“阳光作业”,促进税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是税务行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行政是基本前提,民主行政是本质,依法行政是基本途径。税务机关要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自觉体现科学、民主、依法的要求,不断提高税务行政的能力。
三、地税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一)执政理念——体现以科学的税收发展观为出发点,以“税收法治建设、税务信息化建设、税务人才建设”为基本框架的执政思路
执政理念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取向和地税部门领导者的全局意识,决定着地税部门的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是加强地税部门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当前,科学的发展观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基层地税部门就要全面科学地判断税收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放在有利于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上,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税收发展观的基础上,基层地税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统筹谋划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当前税收工作需要把握的中心和重点,确定能够切实指导工作实践的执政思路。一是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第一”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标准,所以,地税部门的工作思路也应该围绕“三个第一”的理论分析做出选择,体现“发展、科技和人才”这三个重点。二是从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看。树立科学税收发展观,主要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要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要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务队伍的素质。三是从基层地税部门的工作实践看。我们面临的重点和大量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增强税收的执法刚性和力度;依托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税务队伍。综合以上的分析判断,我认为,地税部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依法治税的进程上,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税务信息化上,人才资源主要是培养适应税收发展需要的税务专业人才。所以,现阶段地税工作必须重视法治、信息化和人才建设,以这三项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执政方式——提高以依法治税为目标,以科技加管理为手段的工作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按照这一精神和“三项建设”的理论分析,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主要形式,是税务部门执政方式的本质体现,是进一步加强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进行税收管理的过程,是通过科技加管理的手段提高依法治税水平的工作。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法治观念。实现税收法治化,推进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既是税收工作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地税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坚持依法治税,正确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二是要规范执法。对纳税人,执行法律要公平公正,要符合税收法律的程序要求,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随意简化、省略。对税务干部,要按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行严格要求。要按照行政执法透明化的要求,大力建设阳光地税,促进税收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三是要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着力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依法治税的能力。四是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要逐步发挥科技手段在依法治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制约纳税人,通过科技手段监督、约束税务人员。
(三)执政基础——夯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线,以发挥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标准的内在基础
执政基础,是税务部门工作的根本所在,是税务部门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有一支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地税事业蓬勃向上的基础。所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就是加强我们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提高我们执政能力的根本。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使各级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要加强人才建设。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奋发有为、能打硬仗的地税干部队伍,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要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和“两个务必”的教育活动,督促和帮助广大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积极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大对以税谋私、执法犯法等涉税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执政使命——增强以树立税收经济观为方向,以税收服务经济为特征的外在本领
执政使命,是税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税收工作开展、实施的指向物和作用物,是税务工作存在和产生的源泉,也是税收工作最终目标。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税务部门的执政使命无疑是与税收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以及经济的具体附着物——纳税人。明确税务部门的执政使命,是要发挥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提高税收服务经济的水平。一是要进一步树立税收经济观。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全面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税收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二是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体现国家的经济导向和产业政策,体现税收的调控能力,使更多的纳税人得到实惠,进而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要搞好纳税服务。要达到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内容全面化的标准,制订更加完善的制度,实施更加优质的服务。
(五)执政环境——巩固以促进税收工作统筹发展为方向,以提高部门配合治税水平为途径的税收环境
执政环境,是税务部门工作所及的外部关系,是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所应面对情况和条件。它虽然不是地税工作好坏的决定条件,但执政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地税工作的优劣,环境融洽了,阻力就小了,工作就顺畅了,相应的执政能力就提高了。执政环境的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争取他们对地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力所能及地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待组织收入和税收环境,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向。当然,也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公平执法,不断优化地税工作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主动加强与工商、国税、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执法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形成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三是要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联系。建立与省内外兄弟单位的友好联系,相互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案件协查力度,通过协查的联系与沟通,发现涉税问题,提高税务部门的震慑力。
电话:0317—2169012
第二篇:地税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地税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税务机关,坚决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结合实际提高税收执法能力水平,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具体体现。事实表明,税收执法能力的强弱,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和协调发展,关系依法治税和税收任务完成。全面加强税收执法能力建设,无疑成为税务机关新时期、新形势下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把握加强地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人民满意的税务行政机关,是提高税务行政能力,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服务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纳税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体税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依法征税中,充分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切实维护公正、公平、合理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与时俱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充满活力的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型地税机关。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税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这是对税务机关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和税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税收职能的实现方法和税务行政管理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努力在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税收征管效率和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加强领导班子、组织体系、干部队伍、管理基础、党风廉政五项建设,用健全的制度机制,做到团结、廉政、务实、高效。加强各级政府对税务机关的领导及其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形成税收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推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税,把税务行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和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是税务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其本质是执法规范和权力制约。建设法治型税务机关,关键是摆正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执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必须正确及时地贯彻执行好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税收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正确处理好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执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和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被追究,侵权要赔偿,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过硬、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
加强税务行政能力建设,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税务机关是核心;与时俱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充满活力的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型税务机关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型税务机关是目的。三个方面各有其科学内涵,又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构成税务机关执政能力的三大主要目标。
二、加强地税机关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加强税务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应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一)要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推进科学行政。科学行政,就是要结合税收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和理念,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为人民行好政。温家宝总理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要加强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和收入的分配调节作用。”这一指示,对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履行好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必须不断创新理念。一是增强发展意识。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经济的规模决定税收的规模,搞好税收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税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二是增强法制意识。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公正执法,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确保公正执法,创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税收工作发展的动力。要深化税收改革,不断探索税收管理工作规律,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四是增强服务意识。要把公正执法作为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份,要寓优质服务于依法行政之中。通过创新理念,并与当地税收
第三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执政党能力建设,11月1日—3日,淮南市地税局举办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学习班,我荣幸参加了学习,在近3天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主要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话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五项主要内容,处理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对“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个问题理解和建议:
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的大问题,党的执政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基层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和水平上,一句话,对于群众的问题是否是尽心了,是否是把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句说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并不简单。
曹发贵是一个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了解决镇上垃圾场选点的问题,他真心为农民着想,几经努力,让农民不愿意把垃圾场建在离农民的田地太近地方的心愿得到了满足,使农民因建垃圾场会影响生产、生活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对于一个村里的干部他解决这样的问题,真是勉为其难的。可是经过努力他做到了。
任长霞一位普通的基层公安局长,在听说百姓因受一个叫“砍刀帮”的淫威霸道欺负,百姓多次告状不得解决,最后老百姓都失去告状的信心后,这位女局长得知后,马上布置组织干警,投入警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让百姓看到了这位女局长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和情系百姓的真心诚意。而在这个时候,所体现的不仅是她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她执政为民情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吴天祥一位普通的信访干部,在做一个拆迁钉子户的时候,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在这个拆迁户的要求得不到解决,而又有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就把自己女儿的房子腾出来,先让这个所谓的“钉子户”借住。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房屋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的民间的疾苦,百姓的困难,在求助政府的时候,一定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而当这些本来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就会真正发自内心感激。而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具体而琐碎的小事显现了出来。
有统计表明,其实所谓的基层问题、难题,其实80%是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的,而且80%以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那为什么不能解决,而一定要通过上访才能引起重视呢?其实这和基层官员的不作为,或是没有尽心尽力有关的。所以,假如说做到了百姓问题无“小事”,无“慢事”,不让这些问题累年积累,历年迭加。那么百姓的问题就不会多年积累,一朝暴发,许多的矛盾就能出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所以用心、尽力是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必须建立的“为民情结。”从这个意义让来理解,执政时间越长越要解决好执政为民的问题,这个意义越是重大。因而,不仅是基层干部,还是党的高级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税务干部的执政能力,以我的水平简单总结一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处理政务,进行工作,解决问题,离开这一条,思想就没有了灵魂,行动势必走上歪门邪道。
二、在工作中,必须坚决按中央的指示、国家政策、法令和政府要求办事。坚决杜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思想上认为“天高皇帝远”,搞“独立王国”,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局部必须服从大局。
三、作到政治文明,必须政务透明,公正、公平、公开。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见之于行动。体现在工作中,处处以人民公仆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五、工作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决定作于调查研究之后;不要贪图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塌塌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时时注意学习,思想保持先进,工作与时俱进。
六、廉洁奉公,正正直直做人,勤勤恳恳处事。这是一条最最重要的防线。做不到廉洁奉公的人,前面说的那五条,都是空话;而能够一生保持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就必须经常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全党的任务;要把党执政能力建设好,又必须从每个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着手。以上意见和建议,看起来好象是些
“官活”、“套话”,事实上它们是客观真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果忽视了这些,就落不到实处,党的执政能力就提高不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第四篇: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思考之一: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党的整体执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之所以提出执政能力问题,是因为党面临着执政的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市场经济促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体制改革造成各种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强权政治等压力,对党的执政提出了新考验。此外,党的执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政策为主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转变。这些都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建设。目前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状况,有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尤其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次,大局意识尤其是从全局出发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三,应对复杂局面和风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第四,存在着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党的整体执政水平。因此,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思考之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建设是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思想水平和理论素质是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必须把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理论素质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把提高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作为核心内容,着力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规范培训制度,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干部培训,重点加强市场经济、法律、科技、领导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丰富各级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积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目的。
加强学习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强调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学习。二是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做理论的实践者,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三是要强调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思考和运用,重视理论创新。
思考之三: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执政功能
干部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工作机制是否完善,是影响执政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上一轮大规模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岗位,优化人员结构,使干部队伍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市××区为例,改革后区机关干部的平均年龄从47.9岁降到37.7岁,降低了近10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52.3%上升到85.7%,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文化结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方面的梯次构成不尽合理,尤其是领导干部层面35-45岁人员所占比重过大,30岁以下、50岁以上人员较少,呈橄榄球状;知识结构方面,相当一部分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分布也不尽合理,等等。
因此,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有必要继续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根据岗位设置、职能要求、工作性质及时补充年龄、专业知识、智能以及性格气质合条件的干部,畅通干部队伍内部的正常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整合干部队伍的合力。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包括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交流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民主集中制、沟通协调机制、考核考评机制、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通过各项工作机制的运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管理体制,通过制度保障,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政府机构科学有序地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整体执政能力。
思考之四:注重实践,强化锻炼,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操作水平
提高执政能力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必须强调和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加强实践锻炼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理论运用能力,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从而达到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使实际工作取得成效的目的。二是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眼光向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要深入基层,摸实情,查民意,准确
第五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方面,而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
现了我们党在目前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
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全部执政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全党切实在理论上、实践上作出明确回答。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必须正视和不断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当年进城掌握全国政权是“进京赶考”,表示“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们绝不当李自成。”邓小平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指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深刻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现实来看,苏联共产党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由于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没有正确应对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内经济建设问题,无力化解民族矛盾等等,结果纷纷丧失执政地位,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这就清楚地告诫我们,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执政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尤其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状况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力量组合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各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在思考和调整适合本国本民族的发展战略,以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这些都对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还要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成了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已经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为现在拥有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些重大变化,都将使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党要迎接这种挑战和考验,就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三,我们党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十六大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治党治国理念,即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真正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是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由此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时期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对自己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对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治党、治国、治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本领。执政能力是针对整个党而言的,党的执政能力既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也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组织上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作风上进一步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制度上进一步健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一整套完备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性课题,又是现实性的任务;既是综合性目标,又是具体的要求;既是规律性揭示,又是实践的过程。这里,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和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执
政意识。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入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思想建设上重点解决一部分人的“信仰危机”问题;
在组织建设上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清正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解决以民主集中制和干部用人制度为重点的各项制度建设问题。使我们党真正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和永葆青春活力。
二是发展意识。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党同志务必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本领,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意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应该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扩大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方式,优化执政形象,实践执政宗旨,完成执政使命。要居安思危,善于运用执政党的执政资源和组织动员能力,不断化解自然的和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提高迎接各种挑战和考验的适应能力,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
总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为检验标准,以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保证。执政党要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通过不断提出与时俱进的目标要求,通过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来全面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始终使我们党保持生机和活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党委是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但总揽全局并不是包揽一切,而是要求各级党委立足于党的工作的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贯彻落实。
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在总揽全局的同时协调好各方,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要求,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这既能保证全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统一,奋斗目标上的统一,大政方针上的统一,法律制度上的统一,重要工作部署上的统一;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国家机关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其一,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党政关系在中央、地方和基层的要求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做法。理顺党政关系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党的领导的含义、执政党的功能及其执政规律等。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职能,在国家治理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党和政府在领导方式上又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党的领导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从内容上讲,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作风领导的统一;从范围和层次上讲,党的领导是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宏观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的管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党“应该只管大事,不能管小事”。党不能代替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包办一切,干预一切。
其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规定了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但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可能自发地实现,要通过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才能实现。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上,以真正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其三,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全党依法治国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反映。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理顺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一方面,执政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党也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在我们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方面,而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在目前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
然而,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而言,要切实提高以上五种能力,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发展经济是现代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检验一个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要看这个党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党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取决于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党能否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全党同志都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
二是必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首先表现在能否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对全党包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考验。全党同志都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
三是必须切实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实践党的宗旨、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建立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建立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政策信息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提供有效途径,真正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而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的观念,使各级领导干部都做捍卫群众利益、实行科学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表率。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四是提高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创实际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就是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当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平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必须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必须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必须不断有新的创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抢抓机遇、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坚决扫除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性束缚,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五是必须切实提高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全体党员和干部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随着时代和党的任务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党从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带领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执政党,这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要以改革的思维推进理论和各项实际工作创新,还要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复杂矛盾;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等。否则,不仅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也难以从整体上提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运用我们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要按照抓根本、出新招、求实效的要求,以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实践锻炼、科学考核为重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以增强领导班子合力、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创造有利于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良好工作环境;以强化监督、健全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是对党执政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深刻总结。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际,努力研究执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探索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所提高,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各种新知识。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增强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高级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二,与时俱进,应势而变,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和探索有利于改进执政方式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新办法;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大力增强执政意识,包括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等。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执政党建设中带规律性的问题,包括更新执政理念、防范执政风险、提高执政能力、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形象、完善执政机制、实现执政使命等等,从而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党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第三,狠抓基层,夯实基础,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起来。执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地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党委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群众工作方法和机制,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要按照“两个先锋队”的定位,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各级党委不但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农村、社区、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新经济组织、社会和民间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扩大党的影响力。
第四,吸引人才,优化队伍,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起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忽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五,发扬民主,健全机制,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制度创新统一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制度建设作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好的东西形不成规范,就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坏的东西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滋生蔓延。抓住了制度建设,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当前,要注重健全和完善一系列事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制度,如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以保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重在执行,执行制度贵在从严。经过严格程序制定的制度,必须一丝不苟、决不变通、持之以恒地执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