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读物读书科普教案
青少年读物读书科普教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还有一批优秀少儿科普作家,此后,队伍逐渐萎缩,写作质量下滑。偶尔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涉足少儿科普,但往往写得不够科学,而一些科学工作者,写得又不够生动。”刘子君介绍说,随处可见的国内科普图书,大量的是剪刀加糨糊拼凑而成的所谓百科。为此,他们引进国外一些兼具科学性和生动性的优秀少儿科普图书,“如2004年引进的《可怕的科学》系列,自去年新版上市以来,已经累计销售200万册。”刘子君介绍说。
《少年科学画报》主编万琳琛对此也深表同感。“比如我们的撰稿人主要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保证了文章的科学性,但趣味性欠缺。杂志社的编辑承担了大量的改编工作。”
“进行少儿科普创作,不能光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行了,知识要广博精深,还要深入浅出。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家,门槛是很高的。”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说,缺人文、缺趣味、缺互动,是目前本土少儿科普作者最大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有人反映,少儿科普人员的门槛较低,准入机制不严格。这些都制约了科普的深入开展。
科普地位较低,科学氛围不浓
社会整体需求不旺,重视科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形成,也打击了有识、有志之士投身少儿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就拿水平相当的少儿科普作家和少儿文学作家来说,后者无论在收入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要比前者风光得多。”刘子君说,“国内少儿科普创作的浮躁心态也不利于优秀少儿科普作家的产生。国外的少儿科普作家更愿意精雕细琢,能坐得住冷板凳。比如英国少儿科普作家尼克·阿诺德,虽然一年只写一两本书,但他创作的《可怕的科学》系列曾经获得了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青少年奖,在全球热销了千万册,版权已经销售到25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目前幼儿、小学生群体对少儿科普读物的需求较大。这个阶段孩子选择图书受家长影响很大,但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增大,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课业而非科普这类课外阅读,所以一旦进入中学后,这部分需求就明显下降了。
“国内少儿科普队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社会对少儿学科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整体需求
不旺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认为,只要在教育体制上仍然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分数论英雄,老师、家长、学生就会继续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业内功课上,靠行政指令培养再多的科普工作者、建设再多的科普设施也无用武之地。
引进市场竞争,发展科普产业
据了解,国外有一批以科普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出版社,专业性较强,在科普图书方面分类细致,因此形成了稳定的少儿科普作家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并能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挖掘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科普作家加入,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一点值得国内出版社借鉴。”刘子君说。“在少儿科普事业方面不能完全强调事业性和公益性,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少儿科普产业。也可以设立优秀少儿科普作品奖项,激励国内的少儿科普作家,以期涌现更多优秀的代表。另外还可以争取在更多的大学中设立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等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职少儿科普人员。”王渝生说。
一些具备实力的出版企业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助力。截至目前,北京出版集团邀请科学家先后走进北京、江苏、福建、山东、江西、浙江、广东等地的校园,共进行了70
余场次的讲座,有40000多名学生现场和科学家零距离接触。“虽然企业开展这些活动几乎不能获得任何利润,甚至是在赔钱做,但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爱上科学,就是企业最大的收获。”北京出版集团工作人员李娜说。
第二篇:课外阅读教案科普类读物
课外阅读教案之
科普读物
四年级一班 吕婷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普读物的有关知识。掌握科普读物的基本方法。
看懂,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猜谜激趣 出示谜面:
科学宝库翻开来,文字纵横一排排,科学知识千千万,知识没它传不开。---《十万个为什么》 引导交流《十万个为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报纸
指导学生读导言,在班内交流读报的方法,进行归纳。①要了解有关知识点;
②结合数字、图表和插图来理解。③注重亲身实践。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①看问题②找答案③记知识
4、学生小组内交流读报的方法。
5、小组读书比赛
①按学到的方法进行各自读《十万个为什么》; ②每人记住二条知识;
2、全班比赛。
动物:①马怎样睡觉?②老虎什么时间睡觉?③鱼睡觉吗?④狗睡觉为什么要绕圈圈?
植物:①植物睡觉吗?②植物爱听音乐吗?③植物有自己的语言吗?④植物有性别吗?
3、评选优胜小组。
布置作业:回去阅读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第三篇:儿童与青少年读物作业-书籍读书心得
兒童與青少年讀物作業-書籍讀書心得
課程四乙關克誠9412010
----------------------------
兒童與青少年讀物作業-書籍讀書心得
課程四乙關克誠9412010----------------------------
書名:漫畫創作寓言2(漫畫類)
作者:李少白
繪圖:李玉倩
出版社: 愛智圖書有限公司(民83)
※摘要:
這一套作品,是從許多新創作的寓言中,精選出來集結出版的,我們可以發現作品的題材和和主角,比傳統的寓言作品更豐富、更多樣,值得讀者細細閱讀。
※ 心得:
寓言含有諷喻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其表達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
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過豐富、更多樣化且具體淺顯的小故事,寄寓深奧的道理。有一位內地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先生就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這樣的說法,正印證了寓言的特色。
我之所以選這本書,是因為我小時候有讀過一本很有趣的書,書名叫做伊索寓言,裡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內容非常吸引當時的我,而且這本書的寓言故事是以漫畫的方式呈現,相信小朋友一定會引起小朋友閱讀的興趣,此外在每個故事的最後,都會補充故事中出現的人事物相關的小常識,小朋友所能學到的東西除了故事的道理還有許多生活常識,對他們的閱讀學習上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篇: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课教案
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课教案
一、课题《地震来了怎么办?》
二、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地震和地震灾害,培养学生防震意识。
2.让学生学会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如何避震。
三、教学(活动)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重点:避震的原则,动作要领,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2.难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防震避震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四、教具:课件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作自我介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和防震避震的知识,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地震发生时短片)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
师问:短片看万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理自己所了解的地震,说的都很好。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里有几组图片让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屏幕显示几种灾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师问:地震能带来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不禁要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
师说:大家说了自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现在还是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地震成因短片)
师说:原来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巨大能量,通过断层运动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就跟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一样。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左右,而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1%左右。
2.让学生了解地震离我们并不远 通过前面看的短片和图片,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一级造成的灾害。
师问: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图片都是外国的地震记录,谁知道我们中国过哪些地震呢?(学生答)
师说:同学们都知道唐山大地震,我在这里有一组设计,一起来了解一下。(屏幕显示发生在中国的地震记录及唐山大地震前后对比的图片)
通过这些统计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是个多震的国家,我们家乡青岛就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范围内(屏幕显示环太平洋地震带)
2003年崂山区仰口就发生了一次有感地震,当时我在值班,就觉着这座房子也抖了几抖。看一下地震造成的危害。(屏幕显示崂山区地震图片)
可见地震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离我们很遥远,不可能发生。虽然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灾害,但是只要防震避震措施得力地震就并不可怕。在这方面有些国家做的比较好,比如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在95年大阪大地震中虽然城市、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人员的伤亡却很少,可见日本的防震避震的措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避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避震的问题,要避震首先的确定真的要发生地震了。
(1)师问:那位同学知道地震发生前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学生回答动物)
师说:同学们对震前这些异常现象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现象有地面的颤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以及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动物的反常现象。(屏幕显示动物异常现象图片及文字描述)
(2)从地震发生到造成伤亡,一般有十几秒钟的时间,我们就要通过这些异常现象来确定要地震了,并且用着宝贵的十几秒钟做出避震反应。
师问:那么,我们避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学生尝试回答)
师说:避震就像同学们说的一定不能慌张要保持镇静。避震的原则就包括:保持镇静,行动果断;因地制宜,就地避险;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屏幕显示避震应急原则并与学生逐句分析)
(3)师问:请同学们结合逼真的原则说说看,现在发生地震了,就在这间教室里你会怎么办?(学生说出自己的避震方法,教师引导简评)
(4)师问:根据“因地制宜、就地避险”的原则,线的选择安全的位置避震。那么看看教室内哪些位置是比较安全的?(学生回答)
师说:避震时,我们应该选择能掩护舌体的物体下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比如兼顾的家具货架旁边、承重的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物间等。(屏幕显示比较安全的位置图片和文字描述)
(5)刚才大家选择了比较安全的位置,但是不能站在那里,你觉得什么样的身体姿势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学生回答并请一位同学演示自己的动作)(屏幕显示正确动作要领的文字描述,指导一位学生做动作示范)(6)现在我们了解了避震的原则和要领,就在这间教室内让我们演练以下。我拍手为信号表示地震发生了,请同学们迅速做出自己的避震反应。(全体学生就地演练,教师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演练了在教室内避震时,需要避开头顶的掉落物比如吊灯、吊扇、投影仪等,把身体藏在课桌底下尤其是把头部保护好。但是地震发生时,人们不一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现在我们再开拓下思路,如果地震发生时,不是在教室里你会怎么办?(屏幕显示六个场景)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去的几种地方,现在请你运用避震知识尽可能详细的设计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自己的避震策略。场景
一、超市购物;场景
二、街上散步;场景
三、学校操场上;场景
四、自己家中;场景
五、郊游中;场景
六、化工厂区。(设定时间,学生小组讨论,现场交流)
大家经过讨论后都设计了自己的避震策略,这些策略是否可行呢?还是让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播放专家短片)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和危害,地震发生时避震的原则和方法。大家还会有疑问:海啸跟地震有没有关系,地震能不能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报,地震灾害的发生后怎样自救、呼救等等,请大家在课后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影像资料)中得到解答
最后,让我们用一次避震演练结束这节课。(教室避震,紧急疏散)
第五篇:青少年 科普 倡议书
科技创新世界科普成就未来
——2012年科技活动周倡议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前程,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甘州区科技活动周正是普及科学知识、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多年来科技展览馆一直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实物和图片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引导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鼓励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发挥着很好的科普育人功能,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贡献了力量。
为了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全面推动甘州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我们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科普法》,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形成学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告别不良陋习,提高防御疾病能力,破除封建迷信,提高对邪教的警觉和识别能力。
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增强科学文明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则,带头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改陋习、树新风,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增强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观念,珍爱生命、关怀他人。
三、自觉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1.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等电器的使用频次。2.杜绝浪费,珍惜粮食,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节约用电,合理用水,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3.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不践踏一花一草一木;不乱丢废弃物,随手捡拾垃圾,维护绿色环境。
四、坚持参加集体组织的科普活动,要做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倡导者。并在社会大力宣扬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科学精神,弘扬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五、积极投身到科学技术普及服务这项光荣的事业中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力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播科普志愿服务理念,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普进社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讲求科学方法、积极建言献策。
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进来,拿起科学的有力武器,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摒弃陈规陋习,让“科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在我们美丽的甘州大地发扬光大。
小寺庙社区
20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