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抵制婚丧陋习活动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以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移风易俗倡新风为主题,以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形成科学、健康、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良好风尚。
二、活动原则
(一)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是开展主题教育的基本经验,也是活动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所在。全镇党员干部应该发扬务实、节俭的优良传统,带头移风易俗,简办婚丧事宜,为形成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作出表率。
(二)突出群众路线、全民参与。坚持群众路线、全民参与是“倡新风”活动的不竭动力。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贯穿活动全过程。通过宣传发动,激发群众的主动参与性,营造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倡新风”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困难多、任务重,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强化各职能部门和各村、镇直单位的主体作用发挥,理顺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本着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各村要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着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三、目标任务
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努力实现“革除陈规陋习,提高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目标。
(一)倡导婚事新办,树立新型婚俗观。坚持“喜事一天”的原则,在喜事当天办喜宴招待亲朋好友,控制婚宴规模、缩小宴请范围、减少宴请天数,不因虚荣攀比而大操大办,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倡导用音箱播放欢快的音乐营造喜庆气氛。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滥发请柬,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
(二)倡导丧事简办,树立新型丧葬观。提倡孝敬父母、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形成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引导丧户简化祭拜方式,不使用鼓乐队,不唱戏,倡导用音箱播放哀乐或者戏曲。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在全镇树立起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三)倡导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树立新型消费观。满月、生日、祝寿、上梁、搬家、升学、参军等喜庆事宜不通知亲属以外的人参加,不设宴请客,文明祝贺、仪式从简、人员从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现象,倡导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普遍开展“文明诚信户”、“孝老爱亲户”、“好婆婆”、“好媳妇”、“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大家在评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巩固村级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成果,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古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崇尚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婚丧节庆事宜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和大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是不相符的,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各单位、各村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二)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协调,镇宣传、民政部门要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村要落实责任领导,制定出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实施细则,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要通过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各村要根据实际,明确由村委会、老年协会或红白理事会等机构来执行村规民约,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在全镇推广。
(三)机制保障,常抓不懈。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要看清其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特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着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各村都应有一些常态化的活动,使移风易俗活动深入人心。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3日
第二篇:婚丧习俗
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二、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 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第三篇:栾城婚丧习俗
省亲
古时叫归省,即女儿出嫁后,在节日或闲暇时期回到娘家探亲。栾城早有此俗。正月初
二、初
三、初四,女儿带领子女到娘家拜年,礼品贵重,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娘家称女婿为娇客,酒宴极丰盛。初六,弟弟到姐姐家拜年,为回拜之礼,弟弟再次邀请新婚姐姐、姐夫到自家过节。清明节前,女儿都要回娘家上坟,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缅怀。麦收之后,农活不多,趁此清闲之际,女儿多回娘家探视,互庆麦收。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女儿们要回娘家上坟焚化纸钱、纸剪彩衣,让已故亲人在九泉之下免受饥寒之苦,极富人情味。
婚丧
(一)婚嫁
解放前,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定亲完婚,称为明媒正娶;换亲、转亲、娃娃亲、指腹亲、童养媳、纳妾、殇婚、冥婚等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1.定亲 明媒正娶的婚姻礼仪最为隆重。结亲注重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属相和谐,方位吉利。先换小帖,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或聘礼,即为定亲。到成婚年龄,送娶帖,请媒人等。女方家境贫寒者,由男方付给女方购置嫁妆费,预购陪嫁品。结婚日的前一天,男方长辈召集本家人员商议安排结婚事宜;派人到女家联系娶亲注意事项,以免娶亲过程发生争端,商定娶亲路线;同时,待嫁姑娘要请人将脸上茸毛用股绳绞掉,叫做“开脸”.表示处女生活结束,新生活开始。开脸由长一辈的婶娘或舅母担任,她们须是夫妇双全,子孙昌盛的全福人。待嫁姑娘身后垂一条大辫子,结婚后梳纂盘于脑后。
2.婚礼结婚日,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插花披红,在乐声中给父母长辈行礼,三声起身炮响迎亲队伍排开,执事在前,依次三眼枪、七面鼓、八面锣、飞龙、飞风、飞虎、飞豹各旗紧跟,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牌伞扇红蓝轿。新郎乘红轿,娶客乘蓝轿。栾城有“姑不娶,姨不迭”之说,娶客多是姐姐,姐姐娶来的媳妇发家。过村过街.鸣锣开道,唢呐高奏。好事人凑热闹,路中横放一长条板凳,上备茶烟,乐队暂停行进,吹奏答谢。遇寺观庙堂都要放炮,以驱妖邪。迎亲仪仗队到女方村,派人到女方家中递一投亲帖,以防错迎。女家送亲者把嫁妆抬装上车,一长辈妇人端一盏四捻棉油灯(现为蜡烛),手拿一把新笤帚,向轿内上下左右边照边扫,象征将轿内所藏妖邪统统驱除。新娘全身着红装,头顶蒙头红,腰柬照妖镜,足穿黄套踏轿鞋,内放4枚制钱,以免怀孕媳妇看新娘时“冲喜”。老年妇女向嫁娘身上比划一下,把娘家的财气、福气都留下来。新娘的兄弟用木椅抬新娘入轿,哥哥弟弟押轿,保障新娘一路平安。新郎换乘蓝轿,男女双方主事人互相行礼,动身起程。男方人等在前方引路,女方嫁妆车辆随后行进。三声炮响,笙管齐鸣,绕走新路,入男方村必须进东门,新郎、娶客先到家中。新郎不卸衣帽,从天地桌上取弓箭,到洞房冲四角放箭,射杀魑魅魍魉。新娘红轿来到男方门前,陪客等向女家人等行礼,迎到家中入席,男方将陪送嫁妆卸下搬进洞房。届时年长妇女手端一盘,上放一小口瓶,插一束绒花。新娘接过小口瓶,绒花插在头上,寓意“守口如瓶,荣华富贵’’。新娘下轿倒毡,红毡铺地,脚不踏土。路上放一马鞍,新娘在马鞍上登一下,意为“平安吉祥”。天地桌上放一斗一升,意为“指日高升”,新娘进门过日子不难,另放一个“圣子”①,意为新娘将来生子成为圣人。新郎、新娘并肩立在天地桌前,司仪高唱赞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引入洞房。行到洞房门口,房顶上撒落谷秕杂草,意为给新人撇下金银富贵。新娘上炕冲墙角脸朝里坐稳,脱下黄套鞋,换上婆家预备的新衣。宾主入席就座饮茶,酒宴开始,陪席者把盏劝酒,小心奉陪,殷勤款待。宴中,男方家长和新郎分别到各席为来宾斟酒,表示谢意。最后一道菜是丸子,芥末肺,暗示莱已上“完”,是“末了”一道菜,酒宴即将结束。席毕,女方送亲者道谢,相互行礼,告别上车。女方回到家中,再次设宴招待送亲者,酬劳乡亲。女方走后,男方众乡亲有“闹喜钱’’之风,给新郎父母长辈等在脸上涂抹锅底黑,讨要喜钱,渲染喜庆气氛。栾城有“不过三天没大小” 之俗,众乡亲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闹洞房,直到深夜。入睡前,新娘把鞋放在新郎鞋上,预示女方不受气。新娘将身上藏带的甘粮(糖饼)递给新郎,表示甜蜜团圆的生活开始.
回复 16楼2011-01-06 14:17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3.上坟、拜当家、回庄第二天,新娘上坟祭祖,到同姓家族给长辈行礼“拜当家’’,同时,女方家族长辈同辈邀请乡里主事人到男家接女儿,俗称“回亲”或“回庄’’。男方恭候,将女方人迎至家中,以丰盛席面,款待来宾。宴罢,新郎、新娘同到新娘家中。第三日,男方将新郎、新娘接回。
①圣子,织布机上缠线机具。
4.特殊婚俗婚嫁一般习俗如上,但也有特殊情况,略述如下:
趁亲 男女双方两家相距太远,就采取“趁亲”这一方式。嫁娘、送客及有关家人,于日早晨,乘细车或大车,到距男方较近处落脚暂停(女方亲戚家),新郎乘轿到此处迎娶。
压轿 旧时,栾城老光棍娶妻,或者丧妻再娶,一般只用一台轿,新郎多不坐轿,但迎
亲途上不能空轿,于是借一小男孩坐入轿中,叫做“压轿”。迎亲到女家,男孩出轿,换乘马
车,新娘坐轿娶回家中。男孩多为娶客幼子。
叔接嫂 这是古代“兄终弟及’’的遗风。有的兄长去世,嫂子年轻,膝下有子女。为了不使家庭破裂,母子离散,财产外流,在亲族的撮合下,嫂子不再改嫁,与小叔子(未婚)结婚。孩子不改嘴。小叔子承担养活一家大小的义务。
休妻 旧时,当夫妻二人感情不合时,女方只能忍气吞声,苦度时光,以泪洗面,不得提出离异,而男子则可以找借口,写休书,把妻子休回娘家,断绝夫妻关系,这叫“休妻”。此风解放后自行消迹,按法律提出离婚。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不准包办.定亲形式有两种:一是父母之命跟婚姻当事人自主相结合,经人介绍,双方同意,见面相亲,没有异异议可定亲;-是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男女双方一起工作、学习、劳动,互相认识,互相帮助,互相爱慕,成为恋人,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就是“自由搞对象”。结婚需到当地乡政府领取结婚证书,而后举行结婚仪式,礼仪较简单。70年代,彩礼少,迎亲乘马车或自行车。80年代,人民生活富裕了,未过门媳妇一年三次登门见公婆。结婚购置家具之风渐盛,有立柜、写字台、梳妆台、圆桌、靠椅、收音机、缝纫机。近年,档次逐渐上升,席梦思床、组合柜、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双门电冰箱、大彩电。结婚讲排场,比阔气,迎亲使用汽车3~5辆,高级香烟,高级糖果,大操大办,大吃大喝。但是,婚姻新风不断时兴,举行集体婚
礼,旅行结婚,男到女家结婚落户,女方不要彩礼,婚礼日数由两天改为一天等,越来越为人们所欢迎接受。
回复 17楼2011-01-06 14:25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二)丧葬 丧葬有喜丧①、苦丧②、小口③、孤女④之分。从死亡到埋葬,整个过程叫过白事。栾城习惯称老人病故叫“老”了人。丧主全家停止一切其他活动。’
② 高寿人的丧事。① 中年人的丧事. ② 未成年人的丧事,③ 未许配人家女子的丧事.
1.小殓趁尸体柔软温和之际,由同族亲人先给死者穿寿衣,而后停放在灵床上。死者面盖黄纸,脚绊麻绳(绊脚绳),左手握手帕和铜钱,右手拿“打狗棒”和“喂狗饼”。烧倒头纸,亲人尽情大哭。放炮告知乡亲死了人。
2.报丧孝子到本族各家报丧,在主事人带领下,找主管红白事的村干部(官人儿)叩头请求主办丧事,然后派入分别奔赴各亲戚家报丧,通知在外地工作的亲属回家奔丧。女儿到婆家“告孝”,进门先给土地神磕头,然后见公婆磕头告孝。
3.守灵黄昏,到五道庙烧纸,回家后孝子孝孙在灵床两边守灵。乡亲们纷纷前来,向死者家属表示安慰,追思死者德业,放X角钱,在本上留名签到,轮流守灵,直到天亮。用白纸糊住门上对联,以示悲哀。有的为死者树置位牌(灵位),写明死者名讳、官职、生卒年月时辰,寿考等;有的绑扎糊制引魂幡(现为花圈)、哭丧棒、纸车、纸马等;女的帮助缝制孝服,扎制黑纱袖章,张罗大锅饭菜。
4.吊丧 乡亲中妇女三三两两去吊哭,_进死者家门边哭边走,在灵前烧纸叩头,以示悼念;富户、长者停放时间长,贫户、年轻者停放时间短,停放三、五、七天不等。在此期间,亲朋好友,前来吊孝哭灵。不论比死者年龄大小,吊孝者向死者行叩拜礼。门口唱小戏,亮架子,晚间放焰火放电影。子夜时分,到十字路口烧送纸车、纸马,把饭菜撒在地面做为祭品,为亡魂送行。
5.上祭殡葬选定单日。众乡亲前来上祭,行到门前,吹鼓手吹起喇叭(或燃放爆竹),专人接祭品,领到灵前,烧纸叩头,悼念死者。祭品有蒸食(大卷)、胪食(饼干、点心)、高升(两响)、挽幛等,另外还要上祭礼;至亲祭品有蒸食一桌、供菜四碗、鱼一条、白公鸡一只,猪头一个,孝布高升若干。
6.大殓棺内糊白纸,铺谷草,撒五色粮,孝男孝女身穿重孝,依次撤下“垫背钱”,死者到阴府有吃有穿。抬尸出门,众孝子齐喊“过门”,要亡魂跟着走。入殓后,给死者“整容’’(净面)、“掩头”、放随葬品。加盖钉棺,众孝子喊“躲钉”,紧接嚎啕大哭。大殓一是必须等死者家属全部到齐,最后看死者一眼;二是如果死者是女人,必须等候娘家人到来,省察尸体,表示同意方可进行。如今,在举行葬礼前一天先将遗体火化,次日即埋骨灰盒入坟,或放到骨灰堂。
7.出殡长子扛引魂幡,次子手持青瓦一块(有的为陶盆),其他孝子手拿哭丧棒,长子已故由长孙打幡。孙辈以下打彩色哭丧棒,谓之“花花孝”。众乡亲将棺材抬放架子中固定,孝子由人搀扶,男的左转三遭.女的头蒙搭头,前后相扶,右转三遭。孝子按照辈份大小依次跪伏架子或灵车前,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帮忙。乡亲们抬起架子,次子把青瓦(陶盆)向棺头摔碎。送葬队伍起行,一人提斗先行,内盛青瓦、米饭、打狗棒、喂狗饼,边走边撒纸钱,为亡魂买路。孝子在前,孝女在后.架子居中,一路放炮,奏哀乐。到达茔地?孝子再次看坟穴,把米饭、打狗棒、喂狗饼放置穴底,灵棺入穴,棺盖上放下写有“入土为安”字样的青瓦。男女孝子绕坟逆向各转三圈,孝子校正灵棺方位,抓土放墓穴中,掘基人埋土哑坟。
引魂幡插在坟头,哭丧棒插在坟头周围。孝子摆放祭品祭悼。出殡后,家中留守人将灵搬出,把柴草清理到门口,在停灵处烧纸磕头,送亡魂“享清福去”。待挖墓人回来,点燃门口柴草,将镢头、铁锨在火上烧烤,以驱凶化吉。
当夜,丧主宴请乡亲以及送挽幛者以示感谢。
回复 18楼2011-01-06 14:57举报 | 酒怡
人中龙凤11 8.复三及烧七纸第二天上坟添土为“复三”。孝男孝女身穿重孝,携带祭品到坟上烧纸、放鞭炮,痛哭致哀。添土后将引魂幡打倒,此后每七天一次到坟上烧纸,一直烧到七个七纸,以示悼念,女儿双七不米,只烧单七纸。唯有烧“犯七’’(五七)纸,从家到坟,沿途插小三角白旗。依据死者年龄决定插旗数量,即50岁插50个,52岁插52个。100天烧百日纸,埋葬一周年烧周年纸。
9.其它葬俗 栾城旧时还有一些葬俗:
浮厝①(材丘)栾城旧时,郊野多有浮厝。外地人病卒,一时无力运柩返回故里,选择高旷地,暂时用砖把棺柩砌住,寄存于此,有了机会再运回故里。
合葬 夫妻二人,丈夫先死入茔缀穴;妻子后死,在丈夫墓旁再挖一穴,二人并排埋在一起,叫做“并骨”;妻子先死,暂时寄埋于地头,丈夫后死,将妻子骨殖装入一小棺,正式入茔与丈夫并骨,叫做合葬。
解放后,殡葬改革,用架子抬灵柩入葬者逐渐减少,改用灵车拉灵柩入葬。1975年,县建立火葬场,实行火葬,将骨灰盒埋葬入穴。墓穴型小,多用砖砌,骨灰盒入葬后,上面盖一水泥板.送葬多用拖拉机,花圈代替了引魂幡,殡仪店寿衣、寿鞋、苫单一应俱全。丧葬也向商品服务转化。
第四篇:宁乡婚丧习俗
宁乡婚丧习俗
外国语学院2008级日语一班周方
20084032037
一、结婚:
结婚,俗称“红喜事”。“五·四”前,婚姻却是由父母包办,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亲时揭开新娘红绸头盖才相见。“五·四”运动之后,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这见面,称之“相亲”,家长去对方了解情况,称之为“擦亲”。再经过“合八字”、“传庚”、“报日子”、“启媒”、“迎亲”“接亲”、“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礼。旧时接亲用花轿,且有闹轿风俗,即轿夫担轿子摇摆得厉害,若新娘给了红色或礼物,则轿子抬得很平稳。因此,新娘上轿前,一般在轿顶挂上瓷器,作为赠轿夫的礼物,预防轿夫摆轿。现在接亲多用小车,而且为了讲求气派车队数量越多越好。接亲时还要一对未婚女子同去,婚礼之时有闹“家爷”即“家翁”的习俗,“家爷”俗称“烧火铑”,戏闹时将家翁脸画成大花脸,头上带着特制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铜锣,由好友们押着游街,边走边敲锣边喊“烧火佬”宣言,其气氛热闹非凡。洞房花烛夜,客宾谈笑取乐,俗称“闹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妇(俗称“四眼人”)忌进洞房,不拘礼节,但忌说不吉利的话。闹洞房时,有“赞茶”节日,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俗称“抬盘茶”,宾客须赞茶后才能接饮,如:“要我赞,我就赞,来年生个胖娃娃„„”。
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亲友备礼祝赞谓之“吃喜酒”。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称之为“大亲”,由新娘父母坐主宾席,俗称“坐大边”、“坐上头”,任何尊长都须让位作陪,俗称陪“大亲”,俗有“娘亲舅大”之称,因此舅舅也要坐大边。婚宴菜肴不能上草鱼。婚礼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时娘家备酒席宴请亲朋,新郎称之为“新客”被让入上坐。举行婚礼之时,茶水也非常讲究,有专门泡茶的人,“大亲”进门第一道茶为红姜茶,第二道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为红枣乔饼芝麻茶,第四道为桂圆汶鸡蛋。新中国成立后婚礼旧俗基本废除,只要两情相悦,便可登记结婚。
二、丧葬:
丧葬,旧时称“白喜事”。办理丧事,有报丧,入殓、祭奠、出殡、送葬等程序。孝子必须披麻带孝,迎接吊唁的亲友时,孝子必须双膝下跪。请道士做法时称做“道场”。亲友备奠礼吊唁称“打道场”。治丧期间,就餐不请客,谚称“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吊唁,以豆腐为主菜,俗称吊丧为“吃豆腐”。送葬称“上山”,灵枢上路做上山道场,有乐队、狮子等相送,鼓乐、鞭炮齐鸣,旗幡飞舞,热闹非凡。新社会易风易俗,提倡葬事从简,提倡火葬。
第五篇:xx街道开展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
xx街道开展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工作部署,强力推进移风易俗淳化民风,不断提升辖区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xx街道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效应和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的规范教化促进作用,以整治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办事扰民、乱埋乱葬等不良现象为突破口,有效遏制操办婚丧事宜中的陈规陋习,弘扬和倡树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时代新风。实现“两个覆盖”,即各社区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并将婚丧喜庆事宜操办制度纳入其中,建立红白理事会并有效运转,逐步形成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机制,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互促共进,城市文明新风氛围浓厚。
二、组织机构
成立xx街道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移风易俗办公室,由田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全街道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全街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党政综合办、基层党建办、财政所、城市管理办、公共安全办、公共服务办、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各社区
三、主要内容
(一)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落实“四项严禁”“三项推进”“三项程序”要求,为群众树立标杆,做出表率。
1、严格执行“四项严禁”。一是严禁变相收(送)礼和铺张浪费。二是严禁封建迷信活动和办事扰民。三是严禁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四是严禁违规修建墓地。
2、积极倡导“三项推进”。推进婚事新办,提倡现代文明婚礼仪式。推进丧事简办,提倡文明治丧礼仪。推进孝老爱亲,传承和弘扬孝老敬亲、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
3、全面落实“两项程序”。实施“一承诺”“两报告”的规定:“一承诺”,即围绕落实“四项严禁”“三项推进”要求,组织党员干部100%完成承诺书签订工作。“两报告”,即党员干部应当在操办婚礼10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单位报告,说明操办事宜、时间、地点、邀请人数及范围等情况,并于事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遵守承诺情况。操办葬礼的,应于事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实际情况。
(二)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
街道重视居民自治的促进作用,指导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纳入居民公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全面推进“七项倡导”,以点带面,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在群众中推行“七项倡导”:一是倡导限制请客名目和规模。二是倡导禁放限放烟花鞭炮。三是倡导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四是倡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五是倡导在公益性墓地集中安葬。六是倡导摒弃繁文缛节。七是倡导办事不扰民。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组织
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按照“因地制宜,便于落实”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居自治组织,完善居民公约,形成自治约束力量。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制定居民公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制定、补充、修改居民公约,各社区制定完善符合社区实际的居民公约,将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并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加强群众的自我约束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
2、成立红白理事会。各社区按程序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做好登记备案、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红白理事会要制定婚丧事项操办章程,明确违约责任,建立并落实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项的信息管理、责任落实、上门监督、全程跟踪等工作制度。各社区要将理事会成员公示上墙,广大群众办理婚丧喜庆事宜,要先向理事会报备,由理事会发放告知书并拿出具体操办审核意见,自觉接受红白理事会的监督。
3.明确奖惩办法。街道纪检监察室、公共服务办对社区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对大操大办的行为要及时劝导制止并通报,对文明节俭操办的先进典型予以鼓励。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根据居民公约以“红黑榜”等各种形式对大操大办等正反面典型进行奖励鼓励和批评惩戒,并辅以取消低保补助、评先评优等行之有效的惩戒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实行“一社一策”,各联点干部要深入联点单位指导、督促移风易俗工作。各社区要认真传达落实本方案要求,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领导和监管,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二)明确工作责任。
社区要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要求,确保责任到人。要根据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契合实际的居民公约,完善红白事会操作程序等,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己的责任。(三)强化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我承诺、我践行”活动,组织短信、微信群、横幅、宣传栏、上户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开展“好邻居”“好公婆”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讲好感人故事,传播家庭美德,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四)严格考核奖惩。
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街道对社区考核,街道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群众满意度调查,每年组织一次考核评选。街道纪工委负责对全街道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查,重点督查红白理事会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工作效果、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