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市老城区街道空间体系“类型”化研究
青岛市老城区街道空间体系“类型”化研究
刘宾潘丽珍孙丽萍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区街道空间特色的保护与延续,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以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作为理论支撑,通过对青岛市老城区有序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进行梳理,总结出青岛老城区由不同“型”和“类”别化街块组成的四种空间类型构成,并对此四种特质类型街区进行深入解析,最后给出老城区空间特色保护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空间句法 街道空间体系 类型
Typology Research on Street Space System of Qingdao’s Old City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peedup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 protect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ld city spatial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 adopted Space Syntax as theory support, researching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old city of Qingtao, and go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old city of Qingtao was formed of four streets space styles, and did deep research in this street space, then given the suggestion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characteristic.Key Words: Space Syntax;system of street space;typology青岛老城区街道空间特色概述
青岛十九世纪末建制,历经德占、日占、民国统治、新中国建设及改革开放等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变化的典型近代城市的见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色,是特定时期内特定文化的高度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青岛不仅可谓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规划理论 “示范城”,其中所固化的百年营城经验更是我们现如今多数城市建设的一个标尺。
以现代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青岛的现代化进程夯基于1891年,以一种“被现代化”的方式,逐步丰盈为现如今的老城区,因此老城区作为青岛市城市发迹的源点,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存,汇集了青岛城市形象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山、海、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格局、优美的城市海滨轮廓线、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云集荟萃等都成为老城区特色的重要组成内容。街道空间体系不仅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要素,而且是串联各种要素的经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老城区街道空间体系的特色是青岛市老城区核心特色的灵魂。
青岛多为低山丘陵,尤其老城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街区空间在整体布局上顺山依势,采用自由组团与不规则棋盘式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同时在街道空间景物处理上,考虑山、海、建筑物相结合,将其精心组织到街道空间来,在道路尽端和和转折点上形成良好对景与借景,例如以基督教堂为核心作为数条道路的对景,成为整个街区的灵魂;而在建筑物布局上则采用了欧洲古典城市的设计手法,与道路设计一样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一些教堂等有塔尖的建筑多位于高地或山顶上,从海面远望,滨海景观轮廓线起伏有致,变化丰富,其中作为控
制城市格局的街道空间体系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研究局限与空间句法之应用
老城区多为历史街区,而历史街区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人文资源、城市发展时序、复杂的社会经济功能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叠加,从而使得历史街区成为多数城市中一个特殊区域,因此分布其中的街道空间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质形态表现,而且凝结了较长时间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脉络,以目前我国业内就此研究的侧重点来看,研究主体主要倾墨于物质空间形态的建筑学研究。研究手法也多以论述为主,主观性较强,难以从客观的体系角度对研究予以形态化和数理化。而且一些“常规”理论在老城区特色空间改造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并不适用,甚至成为特定范围内规划的桎梏,因此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就是在于总结实践经验和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空间句法作为理论技术支撑,从客观角度对青岛历史街区的空间层次系统进行重新疏理,使现代城市空间系统与其相融合,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延续历史、彰显文化的作用,并对新城区的建设起到理论性指导意义。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空间句法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目前在国内,对此研究较少,很少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可以说,空间句法研究在我国属于前沿课题。
空间句法源自对空间本身的深刻探讨,它倡导了一种建立在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本体的“建筑—城市”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空间句法不能给出可直接付诸实施的设计成果,但是它却能提供论据充分的空间关系评价,以在不同设计方案中做出优选,理性地引导设计方向。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凸状空间分析、轴线分析和视区分析三种。凸状是不包含“凹”的小尺度空间,从认知意义上讲,凸状空间中的每个点都能看到整个凸状空间;视区就是从空间中某点所能看到的区域;轴线即从空间中一点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每条轴线代表沿一维方向展开的一个小尺度空间,空间句法用最少且最长的轴线覆盖整个空间系统,然后把每条轴线当作一个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交接关系,转化成关系图解,并计算和分析各种空间句法变量,然后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示每条轴线句法变量的高低,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空间体系的构型原理。本文主要采用轴线空间分割法对老城区街道空间进行梳理,以研究由街道空间组成的不同特色的类型化系统空间,从而以 “型”和“类”的视角总结出青岛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构成特征。
3老城区街道空间类型学梳理
青岛市老城区主要是以街道空间构成了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基本上不存在开敞性的广场空间。(这和1901年时的由文艺复兴借鉴转向功能化的规划倾向有关,另外广场本身就是街道的一种引申,因此说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来讲,不一定大广场、大型绿地就是唯一特色选择,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方面。)相互连接的街道空间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方面的变量都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于整个系统,系统也反作用和制约系统中的单元变量,因此对于一个整体来讲就有相对的参量和重要值,而对于本案来讲轴线体系是老城区空间特色体系的根源性因素,空间句法就是针对此进行的总体分析(如图
1、图2)。
图3 青岛街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图 1 青岛老城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图 1 青岛老城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图2 青岛老城空间聚集度分析图
图 1 青岛老城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图2 青岛老城空间聚集度分析图
图2 青岛老城空间聚集度分析图
通过整个研究体系中的不同连接值、深度值的权重计算,青岛市老城区的街道空间从空间句法的角度来看,是由不同“型” 的“类”别化街块组成了特制性的街区空间,并通过公共空间体系连接成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类型学”意义上的“类”构成了整体。类存在着层次性概念,在同一层次上类可比较,不同层次的类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研究的类指的是邻近的街道群,街道群的组织逻辑就是每一类的型,这也正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而类型学的研究就是在于其二次还原方法的应用和延伸,限于篇幅本文倾向于第一次还原前提下的类的还原。
从总体的空间格局来看,南北向的空间构成了主要的空间导向性,也划分了不同的街区类型。格网街区和圈层街区构成了不同的类型特征,也是对青岛市山地自然形态的一种呼应,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老城区的街道空间体系主要分为四类。
3.1 中山路街区空间
图4 中山路街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图5 中山路街区空间聚集度分析图
以中山路为代表的街区空间是一种典型的格网式街区空间类型,由基本完整的里院式结块构成主要的空间模块,其主要的核心空间以空间的深度视线可及范围确立了主要地位,从整个相对均质化的空间中脱颖而出,而其他的空间也就相应成为配衬空间。街区构成的类型化基础是模数单元基础上的居住与商业空间混合,均质的结块通过沿中山路界面的豪华来彰现公共空间的主导性,而也就构成了原始的费德里大街——原来的商业金融街。
从中山路来空间特质性来看,趋同的类型单元基础,公共的空间尺度是城市一致性和谐的基础,也是空间功能性生产较早实例,但这些并不能埋没主导空间的标示性。就如前面所说的,独一性的空间性主要作用和主要开敞面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在不借用高层和对景点空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空间组织模式。
因此中山路是一种典型的均质化公共空间形态,也是青岛老城区主导的一种空间形态。正是
这种空间形态的存在才一定程度的反衬出自由化街区的特征,这与整体功能空间形态也是完全一致的。其它相似的街区空间如原火车站前空间,河南路历史街区和四川路街区等,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街区尺度(街区模数)的不同,主导空间“深度”不同,界面不同,其间也穿插一些随地形变化的不规则街区单元,这也是大家都说青岛市空间富于变化的一种隐性特征。
3.2 团岛街区空间
团岛街区空间和观海山、信号山等街区空间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主要是以山地、丘陵街区的模式空间为主。
图6团岛街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此种空间以地形为基础层梯度变化,并围绕制高点曾扇面格网形式变化,相对的结块类型不同于格网街区,主要以独院或组合结块为主,基本没有里院式空间,而且街块尺度较小,仅有独立的小庭院为内部公共活动中心,而且内部绿化空间较为丰富。
此种空间的通山面海的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主导的空间就是山海之间联系的轴线空间,它构成了主导空间的逻辑性。正是这种与山地融合,并通山面海的整体特征和与环境融合紧密的独立街块单元给人以最显著的空间感觉,甚于均质化的空间特征。
3.3 市政府街区空间
老市政府前的空间是老城区内空间标示性最为突出的一种空间形制,其主导性的通海轴线特征十为明显,是典型的公共轴线空间,纪念性的意义特征较为突出。相对开敞的、顺应山势变化的带形台地广场,具有放射性的轴点特性,而且其轴线空间的北侧一般多为标志性建筑或为山地聚落空间,也是老城区内对景关系最为明确的主要空间,其他的街道体系均为短轴线体系,起到了烘托陪衬主体空间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前两种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结合模式,而这种设计手法类如法国的古典复兴做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这种空间做法促使了公共空间的等级化和中心化,原老公安局前的空间也为此种类型。
图7 市政府街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3.4 八大关街区空间
图8 八大关街区空间轴线分析图
八大关是一种典型的郊区townhouse做法,总体格局为较为明晰的均质化格网,但不同于中山路类型的均质格网,其组成格网的类型基础为独立的别墅式院落空间,院落围绕主体功能性独立建筑布置,是一种典型的滨海高档别墅区的概念,基本模数单元较小。院落、连续的绿化构成了空间主要的连续感,而掩映其中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点缀,因此此种环境是一种以环境为主导型的空间。
另外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街区内部相对完整而独立,外部滨海圈层以一种均质的格网空间为结构,其中的主要街道空间都具有一定的通海轴线指示性,尤其与连续的庭院单元相结合,独特性显而易见,这也是本区特色和魅力的一种体现。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青岛市老城区的街道空间体系主要由不同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街道群“拼贴”而成,具有明显不同的处理手法,而且从规划理论史的角度来看,带有明显的欧洲古典复兴设计的意味,最初的规划设计意图得到较完整的延续,这是现代规划理论研究的很好实证。从老城区保护的角度来看,任何老城区地规划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应把握城市形态深层结构与浅表结构的关系,挖掘城市形态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肌理组织、空间结构的历史延续和建筑本身风格形式的有序多元,这正是欧洲许多历史名城建设多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城市在“量”和规模扩展方面发生了可谓巨大变化。但在惊羡成就的同时,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城市因大量的建设性破坏,正在迅速失去原本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客观地说,青岛城市建设并没有象北京那样严重,但总结已取得的成就,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对未来青岛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和展望则是我们应该肩负的使命,求全之毁,出于至爱之心。
参考文献
[1]赵冰.空间句法-城市新见.新建筑:1985-1
[2]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建筑师:2004-8
[3]比尔·希利尔,杨滔.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世界建筑:2005-11
[4]疏良仁.城市形态构成与特征塑造――以北海市为例.城市规划汇刊:1997-6
[5]王唯山.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城市规划:2002-7
作者简介
刘宾,男,工程师,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主任
潘丽珍,女,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孙丽萍,女,助理工程师,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南京老城区改造研究计划书
人文地理课题研究计划书
课题名称:南京老城区改造研究
班级:
小组成员:
【课题名称】:南京老城区改造研究
【课题来由】:老城区改造是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与老城区的存亡似乎总是格格不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十分迅速。为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鼓励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腾笼引凤,进一步做强城区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老城区的改造工作。所以,老城区的改造问题,日益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建设是事关城市设施完善和功能健全的一件大事,而老城改造则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城市,老城改造都很难开展。尤其是六朝古都南京,砍一棵树,修一条街,建一条隧道,甚至是动一块砖一片瓦,都因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引来各种讨论,有支持的声音,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涉及利益问题而招来的骂声。纵观南京的老城改造,拓道路、修新街、建隧道,一路走来,骂声不断。但走过骂声回头看,南京的城市改造在逐步完善,各项设施在逐步健全,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因此说,老城区改造还是对南京城市发展十分有利的。但是,南京到底是怎样开展老城区改造工作的呢?老城区改造到底对南京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又对南京造成了哪些破坏呢?怎样在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城市绿化,城市历史遗迹等的破坏呢?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组选定了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研究目的】:
面对老城区改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想应用人文地理的的专业知识,多方位综合分析南京老城区的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环境等特点,综合顾及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保留等因素,以对策性的研究方式给予一些改造意见和建议,把人文地理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凸显人文地理在城市规划和改造上的作用,也是我们大学生为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献上的一份力量。
【小组分工】:
1)全体组员确定课题,明确研究目的等。
2)全体成员搜集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地点时间
3)全体去发调查问卷
4)两人负责问卷统计,两人负责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一人负责材料整合5)全体成员走访南京各城区,实地考察老城区改造情况
6)两人采访政府部门,三人随即采访街头群众
7)全体成员进行材料梳理,共同探讨,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活动计划与活动步骤】:
(1)进行资料收集、查询、整理,完成南京老城区的相关文献综述;
(2)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南京老城区改造的经历;
(3)通过访谈城市规划专家了解老城区改造的可行性;
(4)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了解老城区人们生活状况,了解人们对于老城区改造的看法;
(5)对查询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研究。
【可行性分析】:
(1)我们课题组对老城区的改造很关注,具有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对城市规划很有兴趣;
(2)我们联系到了一些人文地理的教师和城市规划的专家作为指导教师;
(3)做得比较出色的城市规划案例比较多,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4)我们收集到了比较多的相关资料和书籍等。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数量研究法、观察法、询问发、问卷调查法、网上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
1)通过此次研究能发现老城区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现改造方式的不合理之处,综合这些老城区的基本状况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2)发掘更好的老城区改造方式,在推动城市化的同时减少负面影响。
9、表达形式:问卷统计结果表、口头汇报、论文、研究报告
第三篇:青岛市廉租房研究
关于青岛廉租房
现状及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以康居公寓为例
团队名称 智尚力合 指导老师 陈鑫 团队队长 鲁泽鹏 团队成员 谭超 李宏超 路群群 姜雯雯 李泽伊 姜奕
关于青岛廉租房现状及未来发展调研
——以康居公寓为例
摘要:青岛自98年开始实施廉租房建设以来,解决了很多人住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青岛目前廉租房(以康居公寓为例)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青岛廉租房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青岛廉租房、康居公寓、居民 一.青岛市廉租房的现状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包括收入条件、住房条件和户口条件,其中:
1、收入条件:家庭人均月收入610元以下;
2、住房条件: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含)以下;
3、户口条件:家庭成员应具有市内四区非农业常住户口,其中至少有一人应达到5年(含)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已达7%到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3平方米。这期间青岛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迎来了热潮。随着《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的相继出台,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保障住房的建设给广大中低收入着带来福音,但是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青岛市最大的廉租房区域——康居公寓
青岛廉租房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康居公寓,自建成以来就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也为解决低保家庭等有住房问题的人群提供了很好的一个的安置。但是随着入住人数的增加,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根据其申请的条件和限制、质量、配套设施、公摊面积等问题,笔者对康居公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最后得出一些结果和改进的意见。
康居公寓是青岛市第一个集中建设和最大的廉租住房项目,位于四方区开平路以北、周口路以东、洛阳路以南,占地为6公顷,总户数1972户。小区内共建有廉租公寓18栋,其中 6-7层的多层公寓为11栋,共4.87万平方米1020户;9-11层的小高层廉租房为7栋,共5.03万平方米952户。康居公寓可提供一居室(面积为37-43平方米)510套、两居室(面积为48-53平方米)1462套。此外,康居公寓沿开平路、周口路还布置商业网点1.02万平方米,并建有半地下农贸市场3439平方米。小区配套齐全,建有18班小学以及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可以提供物业管理、治安联防、文化活动、社区康乐、残疾人康复等多种服务。
(一)入住条件
1、入住人员要求:家庭成员必须全为本市户口。本次配租对象为2010年6月30日以前,已在四方区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其中生活无自理能力的一、二级精神、智力等重度残疾的单身家庭及家庭成员、未满35周岁的单身家庭、家庭成员其中一方不是本市户口以及家庭成员均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不在本次实物配租范围之内。
2、户型要求:配租户型标准为家庭人口为1人、夫妻或2人同性户(父子、母女)家庭,主要配租一室户房屋;家庭成员为3人或2人异性户家庭(不含夫妻),主要配租二室户房屋;家庭人口在4人以上(含4人),主要配租三室户房屋。
(二)入住费用
康居公寓每月每平方米房租为0.75元。按当初物价部门核价,康居公寓的物业费是0.53元/平方米,这其中,政府、小区物业帮助承担了0.23元/平方米,业主只缴纳0.3元/平方米即可。
(三)康居公寓申请流程
于规定时间内,符合配租条件且有配租意向的保障家庭,可持规定的证明材料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鞍山路9号、13号四方配租的家庭、联城花园内的配租家庭,现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直接进入轮候选房。其后,四方区相关部门将完成对申请家庭的一系列审核。在有关部门审核后,有关部门将对相关结果进行公示,并报市住房保障机构备案。备案后于特定日期,四方区依据《青岛市廉租住房轮候排序评分标准》对申请家庭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保障家庭人口状况分1-2人户、2人异性户、3人户、4人及以上,并按分值由高到低进行分类排序。
根据实物配租房源、户型及申请家庭数量情况,确定正式和候补入围名单。正式入围名单按实际房源确定,候补入围名单按照不低于房源数量的20%确定。对综合评分相同的家庭分类别进行公开摇号,并公证处现场公证,入围名单和选房顺序通过媒体对外公布。
准予配租家庭按照区住房保障机构公布的排序顺序,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家庭情况选定应配租房型的房屋。据了解,如放弃实物配租,两年内不再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资格。
三、康居公寓现状调研结果
本调研小组于2012年12月7日在康居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调研方法采用了访谈法与发放调研问卷两种形式。调研小组进行了2次访谈会,访谈对象为康居公寓住户代表,以及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入户调研的问卷问题涉及三部分:住房与家庭基本情况、公寓基本评价、改善意向。共回收100份问卷,其中15份为入户式深访。调研结果如下:
住户总体对于廉租房康居公寓的打分分数为73分(百分制)。
1、入住者总体满意的有:
朝向、空气质量、周边的服务设施、日常购物、治安状况等问题。康居公寓廉租房的住宅的平面设计为板式,每户均朝南,面积差别小,公平性体现的非常好,所以入住者满意度较高。
其次,这是四方区探寻低收入群体的物业管理模式,把“服务最大化”作为第一运营目标,摒弃了市场化物业的引入,由区房管处牵头成立物业管理中心,实行廉租房“经租管理和物业服务相统一”。在具体运营上,坚持收费标准低、服务标准不降的原则,突出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我市第一个上门缴水电费、电话费等费用的一站式缴费终端机,也设在了这个社区。手机、固话、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都一站式缴付,行动不便的家庭都可上门服务。
2、入住者不满意的有:
楼板隔声差、窗户和户间墙隔声差、厨卫防水差,就医不方便等问题。康居公寓调查中发现没有适合洗衣机摆放的位置,住户只好将洗衣机摆放在过道上,既使用不便又阻碍户内通行。其中还发现的楼板之间、各户型之间隔声效果差及厨卫防水差等问题,属于建设标准制定不细致或建筑质量监控不严格方面的问题。青岛市制定有《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配套标准》,建议今后建设标准应在楼体建设质量及隐藏工程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化,以确保保障性住宅的基本品质。
根据我们调研团队对康居09年到12年期间入住的住户的采访发现:首先,康居公寓的一些申请条件,限制了一些打算申请的家庭和群体。其中最明显的限制就是对于暂居青岛的非市内四区的外地户口家庭,就无权申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对住房有需求的家庭都能够入住成功,;其次,对于已经申请,并成功入住的家庭和个人,公寓也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质量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公摊面积大,成为租户反映最多的三个问题。青岛康居公寓的住户向我们反映,廉租房内统一安装的地板、灯管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有的一户人家一月内已更换7次灯管。虽然这些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但低质量的产品流入廉租房社区,浪费国家资源的同时,也给住户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四、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到的关于青岛市廉租房的观点
(一)青岛市廉租房的优点
1、促进经济自主增长
调查发现,目前, 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占整个GDP 增长的1/3 左右,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部门在经济规模和增长贡献上可与之比肩。政府大规模投入房地产开发, 使得地产得以维持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因此可以更多地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 减轻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随之提高。
2、抑制房价上升, 降低劳动力成本
政府能够压低成本的秘密在于:第一, 今天的廉价而充足劳动力和材料价格远远低于15年以后;第二,政府可能以低于开发商的利息贷款;第三,大规模建设可以降低成本。此外, 政府在这15 年可以通过与建筑相关产业的税收获得直接收益.3、缩小贫富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
廉租住宅实际上是让剩余劳动力, 通过建设住宅, 为自己的社保投资。当劳动力老化退出场后, 他所拥有的固定财产, 就可以作为其养老资本的抵押。而如果没有这一过程, 剩余劳动力就会随着时间自然消散, 当其丧失劳动力后, 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因此, 廉租房建设的本质,就是给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个不依赖国家福利机制,自己养活自己的社会机制。
4、增加就业机会, 减少环境压力
廉租房的建设, 可以直接在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 如建筑、建材、装修、金融领域创造大量就业, 而且可以带动住房中介、银行、家具和家用电器的发展, 间接带动大量相关部门就业的增加。廉租房的建设通过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地集中, 可以减少生态脆弱地区的开发压力, 恢复生态的平衡。而生产要素和人口向生态容量大的沿海地区集聚, 为集中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
5、降低泡沫风险
目前限制房地产开发的政策, 会使经济泡沫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消除房地产泡沫, 不能简单地减少高端住宅的供给,而是要在抑制高端住宅需求(降低房价长速)的同时, 大规模增加低价格、低风险的廉租房的供给规模。使得房地产作为一个整体不会减速。同时, 回报较低但风险也较低的低端住宅, 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中的比例上升, 可以有效地稀释银行房地产贷款中高风险资产比例, 减少已经十分脆弱的金融行业泡沫崩溃风险。
(二)青岛市廉租房存在的问题 1廉租房制度建设与管理责任问题 1.1廉租房法律制度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政府和住房建设的各参与方责任和义务,开发商和承建商的权利和约束等都未以法律的形式界定,租住以后与廉租户的很多管理纠纷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呼吁住房保障立法尽快建立。
1.2住房融资手段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廉租房建设。目前青岛市居民购房的融资手段主要是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而廉租房用户属于低收入家庭,商贷对于他们压力较大。全部依靠政府财政也是资金有限,因此推动金融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有助于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2.配套设施建设标准高,示范效果明显,但供求缺口很大
据估算,青岛实际需求廉租房3万余套,实际已建的只有3000套。而且由于青岛地价偏高,廉租房占用公共资源较昂贵,财政支出已经很高,未来缺口部分的廉租房建设,无论是旧房改造,还是拍地重建,成本都将很昂贵。再加上配套设施建设,对于青岛财政也是一个考验。事实上,未来计划在建的廉租房70%位于李沧,规模都较小,已经很难保证配套环境质量,如果降低标准,选择更偏远地区,配套设施更加不足,势必导致廉租房居住质量下降。3.廉租房公摊面积大,物业费用高 廉租房建设以小高层、高层为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公摊面积增大,造成住户使用面积的减少,同时还会伴随物业费的增加,如需要增收二次供水的费用。4.一些廉租房的质量存在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
调查发现,尽管一些楼房外观、小区环境都不错,但生活设施配套却显得相对滞后。康居公寓拥有一个超市外,小区的周边设施配套成熟度较低,小区居民均反应就医不便,距离最近的医院都需30分钟车程,教育设施的配套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看病、买菜、办理银行业务都有些“头疼”。尤其是医疗点离小区较远,不方便居民买药、看病。另外在走访时,调研团队发现许多住户为残疾人或身体有重大疾病的住户,在社区中配套设施和人性化设计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但康居小区建设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并有专业人员定期辅导治疗。
(五)准入退出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青岛市对实物配租家庭强化了房屋租赁合同管理,通过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约定退出条件。对应当退出又不按约定退出的承租家庭,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予以清退。
一些租户反应, “廉租房的退出标准是不是太硬了?”“如果我工资涨了几十块或者一两百,超出标准了,根据规定就没资格住了,廉租房资格一年一审核,刚住一年就被“轰出去”,总是觉得“不踏实””。“如果收入增长了,只要不超过一个限度,就给他一个余地,住几年再搬,这样也能让人心理上接受。”调查团队建议,对收入超标不多的廉租房租户,可以以公租房的价格继续租,而没必要强制退出,以确保廉租房退出机制更合理。五.对廉租房未来发展的建议
廉租房制度建设由于责任不清、资金来源缺乏等问题一直没有实质进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廉租房建设无益于财政和政绩。特别是在土地出让招标拍卖的今天,廉租房建设会减少土地出让金收入,该收入在某些经济落后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甚至占了一半以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由于无利可图,故反应冷淡。综合了团队的调研,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整改意见。
1、扩大青岛市廉租房的申请人群,降低申请的门槛。对于在青的外地家庭,应该确保其他条件符合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2、对于廉租房的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青岛市制定有《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配套标准》,建议今后建设标准应在楼体建设质量及隐藏工程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化,以确保保障性住宅的基本品质。
3、青岛市廉租房的布局拒绝“边缘化”。很多保障房小区为集中建设、离市中心距离较远,这类小区借助周边配套设施比较困难,所以“偏远”的保障房小区自身配套服务设施一定要完善。大规模的保障房社区若一时配套设施不能发展成熟,也至少要保证小区公交出行的快捷方便。
4、准入退出制度应更人性化。在调研中,不少租户反应,现在的廉租房申请资格多以人均住房面积为标准,并不能完全反应申请户的实际情况。
如有的地方规定无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米的住房困难户,享有申请保障房资格。“这一规定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缺点是不能真正体现住房困难程度。”调查报告说,由于家庭住房中有些资源可以共享,只有一口人的不足20平米的住房,与夫妇二人不足40平米的住房相比,虽然两者都属住房困难户,但夫妇二人的住房条件要明显优于一口人那户。
调查团队因此建议,应大胆借鉴和使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方法,如英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采用的按家庭结构确定住房保障的标准,即按照单身成年人、夫妇、1个子女、2个子女等分类,确定不同的标准。
附录:
青岛廉租房、限价房问题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青岛大学“青岛廉租房、限价房问题——以康居小区为例”挑战杯课题组,为了切实了解当前青岛市廉租房、限价房的整体状况,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并且对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情况调查:
1.您的性别: ①男 ②女
2.您的年龄: ①25岁以下 ②25-35岁 ③35-45岁
④45-55岁 ⑤5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①初中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 ④本科 ⑤本科以上
4.您的籍贯: ①青岛市 ②山东省其他城市 ③其他(可选填)5.您目前工作所在地:①青岛市 ②山东省其他城市 ③其他(可选填)6.您的工资: ①1000以下 ②1000-2500 ③2500-4000 ④4000以上 7.您的月支出是:①1000以下 ②1000-2500 ③2500-4000 ④4000以上 8.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①公务员 ②企事业单位工作者 ③个体
④自由职业 ⑤失业
二、住房情况调查:
1.您现在的住房性质:①商品房 ②经济适用房 ③廉租房 ④公共租赁房 2.您现在住房住房面积是:①30以下 ②30-50 ③50-70④70-90 ⑤90以上 3.您现有住房居住人数是:①1人 ②2人 ③3人 ④4人及以上 4.您的居所到工作地的路程时间:① 10分钟内 ②10-30分钟 ③30分钟-1小时④1小时-1小时30 ⑤1小时30分钟以上 5.您对房屋的质量评价:(满分为10分)
您对房屋的质量建议: 6.您对供水、供电、供热评价:(满分为10分)
您对供水、供电、供热建议: 7.您对于物业的评价:①非常满意 ②满意③不满意 ④其他
具体体现在:
8.您在购租住房时,看重下列哪些方面(可多选):①收入支付能力 住房质量 住房户型结构 ④通风采光条件 ⑤上班所费时间 ⑥社区娱乐休闲场所 ⑦购物、医疗、上学等便利程度 ⑧环境质量及安静程度 ⑨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申请住房手续是否繁杂:①非常繁杂 ②有些繁杂
③不太繁杂 ④非常便利
您如何申请下现在住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对现有住房的总评:(满分100分)
您对现有住房有哪些建议对未来住房有什么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您所提供的协助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详实请您再花一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自己的问卷有没有填错填漏的情况。谢谢!
第四篇:青岛市文化产业研究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金成毅班级:资源101学号:201003163
摘 要 针对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快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核心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演艺业、节庆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业,培育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街区,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力争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文化产业GDP达到300 亿元。关键词 青岛市 文化产业 问题 对策
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顾名思义,它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所研究的文化产业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界定范围,主要业态包括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游戏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同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其外延,还包括了文化旅游业、会展业、婚庆文化产业等业态。
1、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截止到2005年底,青岛市共拥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913 万人,同比增长
3.6 %。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比例达4.1 %;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24.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4.7 %。青岛市已经建立了门类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提出打造“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品牌,正式确立了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业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氛围良好。从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看,2005 年,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主的核心层创造增加值10.9 亿元, 同比增长22.3 %。出版发行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出版发行领域已经形成若干优势企事业单位, 2005 年青岛市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创造增加值75亿元,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市文化产业的平均增速;另外,印刷业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暂未统计在文化产业之内,但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8 亿元,创造增加值2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青岛市新闻出产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技术实力。在广播电视方面,加快了数字电视“青岛模式”建设,提前完成了市区60 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汇泉影城、永乐影城和银星、新世纪、华夏大地三条电影院线也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通过规范发展歌舞娱乐场所和推行网吧连锁经营等举措,使文化娱乐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全市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组织举办了“扬帆青岛”奥林匹克文化节、中国国际(青岛)小提琴比赛及青岛音乐节、“青岛图书文化节”、中国(青岛)国际包装印刷设备展览会等多个文化节会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氛围。
第二,文化产业大项目增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今后加快发展增添了后劲。近年来,青岛市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若干文化产业大项目正在加快进行或列入计划。如投资24亿元世界文化村、投资20 亿元的创意文化城等大项目,将为青岛市增添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刚刚获得国家批准的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以及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将为青岛的动漫产业发展和“影视之城”建设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崂山现代艺术中心、青岛大剧院、极地海洋世界等,都将为青岛市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2006年6 月召开的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青岛市共推出257个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73 亿元,融资总额101.7 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61个,20 亿元以上项目2个。项目签约数量和投资额在全省占有明显优势。这些文化产业大项目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为青岛文化产业今后加快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后劲。
第三,外资及非公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快速。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众多民营资本纷纷投向文化产业,全市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产出,2005 年青岛市外资企业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31.2 亿元,同比增35.3 %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7 %,所占比例同比提高2 个百分点;非公有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29.7 亿元,同比增长50.8 %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3.6 %,所占比例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青岛市外资及非公经济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一直主导文化行业的发展,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由于理论研究不充分,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不到有效指导。一些文化创作生产单位和个人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中,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往往对经济效益关注不足,不能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严重滞缓了文化成为产业并进入市场的步伐。
二是产业规模不大。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就全国来看,青岛市的某些产业门类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但与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相比,总量和规模已显差距。
三是人才与科技制约明显。青岛市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文化系统,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少,特别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青岛市目前文化产品生产从总体上说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文化产业还十分有限,已有的高新技术和装备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加快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2.1确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战略决策,以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中心为目标,全力推进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使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
明显增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条件。“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文化产业GDP达到300亿元。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要采取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兴文战略、科技强文战略、品牌文化提升战略、精品拉动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国际对接战略七大战略,以正确的战略方向保证青岛市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和重点
一是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核心文化产业。在新闻出版方面,以建设“书香青岛”为目标,整合出版资源,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青岛版图书和报刊品牌;在印刷方面,重点发展包装装潢印刷,推进区域性、外向型印刷产业基地建设,将青岛建设成为辐射山东半岛的区域性印刷中心;发行方面,以市新华书店(集团)主渠道为主导,国有、民营书业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形成大型书城、交易市场、专业书店、社区便民书店合理布局的发行网络,全面提升书、报、刊综合发行能力;广播电视方面,在积极推进“两分离”的基础上,将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大胆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节目质量,推进产业化进程;电影方面,以在建的薛家岛(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基地为代表,营造一座集影视拍摄、数字虚拟技术影视制作和教育、节庆艺术文化活动、游览、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影视传媒博览基地,同时加快青岛市市区影视拍摄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演艺业、节庆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业。加快世界文化村、创意文化城、青岛大剧院等大项目建设,开辟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路线与场馆,增添文化旅游设施和景观。发挥青岛沿海旅游城市的特点,策划制作质量较高、周期较长、有青岛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项目,提升文化品位,活跃文化生活,发展夜间经济。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图书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主体,注入文化内涵,打造青岛节庆文化品牌。以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形成富有特色的节庆、会展文化。
三是培育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新兴文化产业。设立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鼓励开展影视动画、未来城市、传统文化场景再现等新产品的开发,吸引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动漫、网游企业来青岛市投资创业,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和区域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选择有基础和实力的高校,开设动漫、网络游戏制作相关专业,培育专业人才。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信息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是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优势,形成以前海、八大关、石老人等沿海一线著名景区为主要区域,以集体性海上婚礼、赴韩国旅行结婚、西式教堂式婚礼、具有胶东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式传统婚礼为主要形式的婚纱摄影、婚庆服务等婚庆文化特色产业,打造“海誓山盟”、“浪漫婚情”等婚庆文化产业品牌。
五是培育发展特色文化街区。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昌乐路文化街”,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品牌,重点建设以大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批发,礼品、书画、古籍、旧书为主营业务的“图书文化大厦”,形成较强的文化辐射和积聚能力;同时,对以专业婚纱摄影为主要特色的闽江路、延安二路“婚纱一条街”,以传播餐饮娱乐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云霄路、闽江路“特色餐饮一条街”
及登州路“啤酒一条街”等,应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形成青岛独有的“特色街区”文化。
六是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依托青岛市“音乐之岛”的环境氛围,引导海尔家用视听设备制造、青岛世正乐器制造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厂家南达尼画家村等为代表的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提高水平、提升层次,主打海外美术品市场,努力形成“南有大芬,北有达尼”的格局。
2.3 放开搞活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
制定促进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根据中央有关文件,依据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充分体现文化特点,由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青岛实际,制定鼓励和促进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除重要新闻文化媒体业以外其余文化产业如演出业、娱乐业、发行业、书刊印刷业、文化培训业、文化咨询业、影视制作业等,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合伙、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搭建推动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平台。由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青岛市指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目录》等文件。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形成面向社会发布文化信息、介绍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监督文化环境的公共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优化法制和政务环境、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发展为中小文化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创造平等条件,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政府主导的重大文化活动、重大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重大文化产品的评奖等都要为多种所有制中小文化企业的参与提供平等机遇。同时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效益评估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工商、税务、文化稽查等管理部门要支持各类中小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合法经营。
2.4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一是整合青岛市文化基础设施和文艺创作、演出资源,解决资源分散等问题。推动文艺院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打破界限,合并重组。
二是整合报刊、广电、出版等内部资源。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广播电视业为重点,加快带有经营性质的部分向企业转变,面向市场,搞好经营。按照系统优化、统分结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现有(频率、频道、网络)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使其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增值,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三是建立优化集团外部资源配置机制。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构建和完善以文化产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四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与现代化文明城市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化设施投入多元化。
五是积极培养和吸引文化人力资源建设,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家庭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文化名人、优秀文化
经营人才来青岛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人员予以重奖。
2.5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文化产品国际市场。构建以国际友好城市为桥梁,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文化中介组织为辅助、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心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一是研究相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重点扶持有创新能力、有竞争实力的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二是发挥对外文化中介组织和代理机构的作用,促进合资合作,推动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每年引进适量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青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同世界上与青岛市结为友好关系的城市鉴订双边文化协定,以经贸活动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利用节、会、展等形式搭建平台,加强与国内各城市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提高青岛文化产品在国内外际市场的份额。
第五篇:类型电影研究
当电影变成是一种艺术时,无疑的,是因为人的关系。但电影并非靠人类,而是靠公司(的孕育养成。它架起了画架、买来了颜料、安排观看的角度,并且雇用了有潜力的艺术家。而在艺术家出现之前,它至少比其他部分加起来更为强大。虽然我们的诗人尚未为此下定义,但是此一公司却在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之外,发现了它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讽刺的是,虽然作者论的支持者大力赞扬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所受到的限制却比其他国家来得多。而不容否认的,美国也是最能够提供最好的技术能力给导演的国家。不过,这两者的优缺点并不能互相抵销。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好莱坞的特色,就会发现好莱坞所拥有的自由要比传闻中大得多,我甚至要说类型的传统就是创意自由的基础。美国电影是一种古典艺术,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去欣赏它最值得欣赏之处,比如说,不只欣赏这个或那个导演的天分,而是这个体系的特质。片厂制度
法国影评人出身的导演楚浮曾经指出,「当一部电影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功时,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学上的事件,至于它的质量问题反倒成了其次」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一定取决于它的艺术品质--而这一点正是批评的关键,是菁英学派约翰.赛门和流行学派宝琳.凯尔(Pauline Kael)永远背道而驰的原因。不过,最后在分析电影的质量时,虽然是根据主观的批评意见,却也难以摆脱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因素。有趣的是,楚浮的观察和一九一五年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电影的生产是一种商业行为,纯粹、简单,其产生和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利润--看起来似乎一致。楚浮和最高法院都认知到商业电影的基本原则:制片人或许不懂艺术,但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卖,以及如何有系统地送出更多同样的东西。如果制片人送出去的东西刚好被评价为艺术,就再好不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制作和任何的流行艺术形式中,一项成功的产品必须和它的惯例互相结合,因为它的成功可以引起更多的仿效。好莱坞体系内在的「反馈」循环作用,确保了成功的故事和技巧的一再重复,因为片厂的生产─发行─放映系统,使电影工作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评估自己的作品。这就像片厂在每一次的商业努力中提出不同的电影惯例,而观众则指出这些改变本身是否可以经由重复使用再变成一种惯例。
这些和其他的非类型电影描绘出一个「中心角色」或主角的个人或心理发展。这些中心角色不是我们以前在电影里所看到的熟悉类型(如黑道分子、音乐人、西部人)。相反的,他们都是相当独特的个人,跟我们以前的观影经验关联较小,而跟我们自己「真实世界」里的经验则关联较大。非类型电影的剧情不是循着传统的冲突到预料中的解决这样的模式发展(如黑道分子死于阴沟、歌舞片中的高潮秀)。它发展的是一种直线式的剧情,不同的事件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连结,并由中心角色的观点加以组织。剧情的结尾通常发生在主角的经验--「剧情线」--对那个角色或观众,或是两者的意义变得明显时。
非类型电影只是好莱坞电影中极小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可能预期的一样,许多电影都是由出生于国外的导演所执导的,如比利.怀德和尚.雷诺。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这些外国导演却能很快地适应好莱坞以类型为主的制度,比如说,像佛利兹.朗的西部片和犯罪片、刘别谦的歌舞片和浪漫喜剧、道格拉斯.塞克和马克斯.欧佛斯的社会通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