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
《秘书之友》2008 年第6期
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
任雪浩李伟华
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愚以为不然。给事物命 名,不能以仅仅满足人们理解其义为标准,还 应做到名实相符,即名称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 质属性。这样的名称才是科学的名称,才便于 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能理解这一说法的含
义呢?这是因为人对语言有一种容错能力,就 好像人对疾病有一种免疫能力一样。人们可以 借助语言以外的其他因素来理解事物的意义。我们不能因此就不注意语言的规范化,不注意 名称的科学性,就好像不能因为人对疾病有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资格统一
鉴定考试试卷由两个卷册构成。卷册一为基础 业务素质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和秘书基础知 识,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卷 册二为秘书技能操作部分,包括案例分析和工 作实务,这两项分别以“情景录像”和工作任 务的形式呈现。
从答卷情况来看,考生对案例分析题型比
较生疏,做起来比较吃力。我们发现,情景录 像开始播放了,很多考生手忙脚乱,看也不 是,听也不是,记也不是,以至于录像播放结 束了什么都没有记下来。其实,录像题现场感 强,贴近工作实际,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熟 悉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答题重点、程 序和注意事项,比较容易得高分。本文拟对秘 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思路 和答题技巧做些分析,供借鉴和参考。案例分析题通过录像画面反映秘书工作的一、命题思路
疫力就不注意卫生、任凭病菌侵入人体一样。如果不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当语言的错误程度 超过人的容错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时,这样的 语言人们就理解不了了。
那么,应赋予所谓的“人才市场”一个什
么名称呢?可有两种方法:若想保留“市场” 这个时髦词,就将所谓的“人才市场”包容在 “劳动力市场”中;若想保留“人才”这个 词,就把“市场”去掉,将“人才市场”改为
“人才交流中心”之类的名称。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党校)
现场环境和工作过程,让考生判断正误。案例 分析题共有两道题即两段录像,要求考生根据 录像中秘书的工作情景,找出其工作环境、工 作表现及个人行为中至少~处正确或错误的地方。案例分析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对秘书 理论与技能要点的掌握程度。如果说单项选择 和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识记、理解并消化秘书 知识要点,那么,案例分析题旨在通过模拟现 场,考查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秘书工作中的一 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否熟知各个级别的知识 技能并做到融会贯通,是否有对秘书工作环 节、流程正确把握的能力等,考查内容涵盖了 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全部。
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的是考生综合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秘书的 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及工作环境是考核的重 点,知识点多而分散,但情景录像中涉及的知 识技能并不是很多。录像题中经常考核的主要 10 15
二、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点RETARY`S COMPANION 有以下知识点:
办公室环境: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的布局、布置、卫生清洁状况,办公用品的摆 放是否合理,办公室光线是否充足、有无绿色 植物等。
职业形象秘书是否穿着职业装,坐姿、站姿、走姿等是否正确。
接待工作:环境状况、办公用品的准备
情况、接待预约和未预约的来访者、电话接待 的要求等。
接打电话:电话摆放位置、接电话时
间、接拨电话动作、电话用语、电话记录、记 录用笔和本、电话找人、打电话内容、电话信 息保密等。
日常写作:会议通知、请柬、介绍信、协议书、合同等文种的写作是否规范等。
沟通方面:包括沟通的基本技能、具体
技能要求和内容等。
会议管理:会议前的筹备工作、会中的服务工作、会后的善后工作、会议协调等。档案信息管理:档案收集方法、档案收
集流程、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开发工作等。
办公室事务管理:库存管理、进货保
管、紧急事故的处理、办公设备及用品的采购 等。
法律知识: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相关法律常识。
总之,出现在画面上的“秘书”、“行
为”、“声音”、“环境”、“布局”等“特
写”镜头都是考核的要点,特定镜头中又往往 包含着秘书的行为、公文的格式、工作内容及 工作程序正误识别的信息。
(一)明确题目的要求
案例分析题属于判断题,要求考生从每段 录像中各找出~个正确或错误之处,不需 要说明原因也不用改正,因此比较简单。但 是,由于录像中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正 误点往往融入了秘书办文、办事、办会的过程 1.2.:
3.4.5.6.7.8.9.10.15
三、答题思路与技巧
中,因此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对秘 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也难以做 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考生“据题找分”,把 题点找准,如秘书穿职业装就正确,穿牛仔裤 或恤衫就错误。当然,随着秘书职业等级的 升高,题点会越来越难,这就要求考生吃透各 级秘书工作的内涵、考核目标及各级别的技能 差异。
(二)正确理解录像中秘书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和工作环境
案例分析题旨在测试考生对办公管理工作
流程和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岗位技能的熟知 程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秘书的综合素质等。因 此,考生对录像中秘书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 和工作环境要认真观察,全面理解,否则容易 限制自己的答题思路,因找不够~处正确
或错误的地方而影响成绩。录像题中的主要人 物是秘书,录像画面反映的是她(他)工作的 一段情景。在答题时,对秘书的工作行为和工 作表现应放开思路去理解,一个题点往往会从 不同角度引出一串考核点,这里的考核点即是 得分点。例如,画面上秘书一出现,就应从其 服饰、发型,站姿、坐姿、步态,引导、介 绍、握手动作及语音、语速等方面找考点,细 心观察其处理每项具体工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 范。在“工作环境”方面,应注意观察办公室 是否有绿色植物,桌面是否整洁,档案资料、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物品和设备摆 放位置是否合适,办公设备使用操作是否规范 等。
(三)要在认真观看录像的同时快速、简 要地做好记录
每段录像播放两遍,每一遍大约分钟。
应考时,考生要集中精力认真细致地观看录 像,在看第一遍时,将发现的正确点和错误点 快速记录在草稿纸上,用“√”和“×”表示 “正确”和“错误”如“接电话不及时×” “办公桌整洁√”等;在第二次播放时,要仔 细观看漏掉的内容,并对第一次的记录进行核 T1
5, 对、修改。切忌边看边答而遗漏录像情景中秘 书行为及工作环境中的某些知识点,造成回答 不全面。
(四)答题要从小处着手
有的考生看录像只看大的方面,只注意主
要情节,对知识点划分不细,以致找不够正误 点。比如,有一段反映秘书接电话的画面,不 少考生只找出了“电话铃声响了四声才接听电 话”这一错误。其实,仔细观看录像就会发 现,“接电话”这一段情景中还出现了三处错 误:一是电话放在了办公桌的右手位置(电话 应放在办公桌的左手位置),二是用右手接听 电话(应用左手),三是接听电话时未说礼貌 用语(秘书接电话时应讲“您好,这里是×× 公司”等礼貌用语)。再如,年月秘书
三级试卷中有一段高叶秘书与客户服务部王丽 关于《合同法》问题的对话,涉及处法律问 题,其中有一处,王丽问:“口头形式签订的合同有效吗?”高叶回答:“不行,只有书面 形式才会有效。”显然高叶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合同法》第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 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应 2005 11
该提醒考生的是,录像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 段对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包含一个正确或 错误之处,因此答题应从小处着手。
(五)答题要规范
正式答题时,要在试卷上按顺序列出录像
中反映的秘书行为及工作环境中的正确与错误 之处。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答题的 语言要准确,指向要清楚,只指出正确或错误 即可,不需要写出理由或更正。
标准答案示例:“着装不规范,不符合礼仪要求(×);能提前到达会议室检查准 备情况,并调试会议设备(√)。”由于录 像中正确点和错误点实际多于~处,因此 在答题时可以指出~处,以保证答题的准
确率。在评分时,如考生所写答案未包括在以 上答案中,只要说得清楚有道理,每点可给 分。综上所述,案例分析题是把“死”的知识 技能点变成了“活”的技能操作点,只要了解 其中规律,认真复习就能顺利通过。1.2.1520
(作者单位: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第二篇: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本站推荐)
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试试卷由两个卷册构成。卷册一为基础业务素质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和秘书基础知识,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卷册二为秘书技能操作部分,包括案例分析和工作实务,这两项分别以“情景录像”和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
从答卷情况来看,考生对案例分析题型比较生疏,做起来比较吃力。我们发现,情景录像开始播放了,很多考生手忙脚乱,看也不是,听也不是,记也不是,以至于录像播放结束了什么都没有记下来。其实,录像题现场感强,贴近工作实际,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熟悉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答题重点、程序和注意事项,比较容易得高分。本文拟对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做些分析,供借鉴和参考。
一、命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通过录像画面反映秘书工作的现场环境和工作过程,让考生判断正误。案例分析题共有两道题即两段录像,要求考生根据录像中秘书的工作情景,找出其工作环境、工作表现及个人行为中至少~ 处正确或错误的地方。案例分析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对秘书理论与技能要点的掌握程度。如果说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识记、理解并消化秘书知识要点,那么,案例分析题旨在通过模拟现场,考查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秘书工作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否熟知各个级别的知识技能并做到融会贯通,是否有对秘书工作环节、流程正确把握的能力等,考查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全部。
二、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点
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的是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秘书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及工作环境是考核的重点,知识点多而分散,但情景录像中涉及的知识技能并不是很多。录像题中经常考核的主要有以下知识点:
办公室环境: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的布局、布置、卫生清洁状况,办公用品的摆放是否合理,办公室光线是否充足、有无绿色植物等。职业形象秘书是否穿着职业装,坐姿、站姿、走姿等是否正确。
接待工作:环境状况、办公用品的准备情况、接待预约和未预约的来访者、电话接待 的要求等。
接打电话:电话摆放位置、接电话时间、接拨电话动作、电话用语、电话记录、记 录用笔和本、电话找人、打电话内容、电话信息保密等。
日常写作:会议通知、请柬、介绍信、协议书、合同等文种的写作是否规范等。沟通方面:包括沟通的基本技能、具体技能要求和内容等。
会议管理:会议前的筹备工作、会中的服务工作、会后的善后工作、会议协调等。档案信息管理:档案收集方法、档案收集流程、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开发工作等。办公室事务管理:库存管理、进货保管、紧急事故的处理、办公设备及用品的采购等。法律知识: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常识。
总之,出现在画面上的“秘书”、“行为”、“声音”、“环境”、“布局”等“特写”镜头都是考核的要点,特定镜头中又往往包含着秘书的行为、公文的格式、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正误识别的信息。
三、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明确题目的要求
案例分析题属于判断题,要求考生从每段录像中各找出~ 个正确或错误之处,不需要说明原因也不用改正,因此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录像中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正误点往往融入了秘书办文、办事、办会的过程中,因此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对秘书工
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也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考生“据题找分”,把题点找准,如秘书穿职业装就正确,穿牛仔裤或恤衫就错误。当然,随着秘书职业等级的升高,题点会越来越难,这就要求考生吃透各级秘书工作的内涵、考核目标及各级别的技能差异。
(二)正确理解录像中秘书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和工作环境
案例分析题旨在测试考生对办公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岗位技能的熟知程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秘书的综合素质等。因此,考生对录像中秘书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和工作环境要认真观察,全面理解,否则容易限制自己的答题思路,因找不够~ 处正确或错误的地方而影响成绩。录像题中的主要人物是秘书,录像画面反映的是她(他)工作的一段情景。在答题时,对秘书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应放开思路去理解,一个题点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引出一串考核点,这里的考核点即是得分点。例如,画面上秘书一出现,就应从其服饰、发型,站姿、坐姿、步态,引导、介绍、握手动作及语音、语速等方面找考点,细心观察其处理每项具体工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在“工作环境”方面,应注意观察办公室是否有绿色植物,桌面是否整洁,档案资料、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物品和设备摆放位置是否合适,办公设备使用操作是否规范等。
(三)要在认真观看录像的同时快速、简要地做好记录
每段录像播放两遍,每一遍大约分钟。应考时,考生要集中精力认真细致地观看录像,在看第一遍时,将发现的正确点和错误点快速记录在草稿纸上,用“√”和“×”表示“正确”和“错误” 如“接电话不及时×”“办公桌整洁√”等;在第二次播放时,要仔细观看漏掉的内容,并对第一次的记录进行核对、修改。切忌边看边答而遗漏录像情景中秘书行为及工作环境中的某些知识点,造成回答不全面。
(四)答题要从小处着手
有的考生看录像只看大的方面,只注意主要情节,对知识点划分不细,以致找不够正误点。比如,有一段反映秘书接电话的画面,不少考生只找出了“电话铃声响了四声才接听电话”这一错误。其实,仔细观看录像就会发现,“接电话”这一段情景中还出现了三处错误:一是电话放在了办公桌的右手位置(电话应放在办公桌的左手位置),二是用右手接听电话(应用左手),三是接听电话时未说礼貌用语(秘书接电话时应讲“您好,这里是××公司”等礼貌用语)。再如,年月秘书三级试卷中有一段高叶秘书与客户服务部王丽关于《合同法》问题的对话,涉及处法律问题,其中有一处,王丽问:“口头形式签订的合同有效吗?”高叶回答:“不行,只有书面形式才会有效。”显然高叶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合同法》第条规定“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应该提醒考生的是,录像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对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包含一个正确或错误之处,因此答题应从小处着手。
(五)答题要规范
正式答题时,要在试卷上按顺序列出录像中反映的秘书行为及工作环境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答题的语言要准确,指向要清楚,只指出正确或错误即可,不需要写出理由或更正。标准答案示例:“ 着装不规范,不符合礼仪要求(×); 能提前到达会议室检查准备情况,并调试会议设备(√)。”由于录像中正确点和错误点实际多于~ 处,因此在答题时可以指出~ 处,以保证答题的准确率。在评分时,如考生所写答案未包括在以上答案中,只要说得清楚有道理,每点可给分。综上所述,案例分析题是把“死”的知识技能点变成了“活”的技能操作点,只要了解其中规律,认真复习就能顺利通过。
第三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人才培养不能拖碳交易市场后腿 碳交易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呼之欲出
国内首个获得人保部人才评价体系认可的碳交易类培训班日前在京结业,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各地能源、环保等龙头企业的40多名学员获得相关《职业培训证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告诉《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低碳之路是中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被视为建立未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基础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eb)主席段茂盛则反映,国内碳交易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具有专业背景的行业专家较少,且优质人才难以适应中国碳市场快速推进的诸多新要求。业内人士预测,国家或地方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人才培训政策及从业人员资质标准。
碳人才:中国碳交易市场受制于人的短板
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建在中创碳投“低碳经济与管理”高级课程首期培训班结业典礼上表示,“低碳经济与管理”是该中心开展的“前沿产业应用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协作全国紧缺人才”(cettic)职业培训项目的其中一项。相对于全国统一教材的职业资格体系而言,cettic对社会新需求“反应更快”,目前所涉知识或技能接近百个,年培训接近20万人次。cettic官方网站显示,该项目具有“部委行会品牌,学校技术支持,证书全国权威”等优势。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一些产业界、金融界人士至今还对碳交易存在误解,比如觉得碳交易就跟炒股票一样简单,比如把中国碳交易现阶段的商品化和未来的金融化混为一谈;比如把碳排放大户的能源企业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活生生”对立起来,使他们错失了转型升级或布局新能源的良机。
人才建设的滞后性已经给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制造瓶颈。国内碳交易领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咨询人士透露:“虽然我国在开发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方面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明显优势,但中国作为一级市场的卖家将核证减排量出售给国外的企业、基金、国际机构等,定价权还处于劣势,成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较大。此外,中国的cdm项目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发达国 家各种条件的限制。”
该人士称,这其中既受国际谈判进程、碳市场整体行情的影响,但也有“人的问题”。一方面,业主单位(如水电、风电等新能源企业)缺乏英语人才,不擅长到国际市场寻找买家;或者是对cdm规则的误用、滥用导致项目被否比例较高,其他项目甚至受联合国eb暂停签发的牵连。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cdm相关知识及政策法规的深度把握,投资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严重欠缺,使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缺乏定价权。
即便对于碳交易中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而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日益迫切。一个被联合国确认为指定经营实体(doe)的跨国“碳判官”工作人士向记者诉苦称,负责项目审定工作的人员,一是要具备工业背景,二是英语水平高,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工程师本来就少,即便有也大多不愿意从事这项“半年出差,半年写报告”的苦差事,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该人士称,中国的cdm项目全球最多,每个审核员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报告质量也不可避免地下降。
碳审计:事关中国碳交易市场稳定发展
“随着低碳绿色转型的推进和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碳资产管理师、碳交易师、碳审计师将有望与注册会计师、律师一样,成为新的就业热门。”《京都议定书》谈判中国代表团原成员、培训主办方的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说道。
一位参与国家发改委决策咨询的国内专家预测,以碳交易市场为例,未来电力、能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可能将被分配限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排放配额或抵消信用。由于企业之间交易的商品为无形的碳排放权或抵消信用,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的基础,这需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和一套可信的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制度。
“这一切,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内配备专业人员。”钱国强预测,国家或地方政府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人才培训政策及从业人员资质标准。
以碳审计为例,钱国强表示,在进行碳交易之前,国家监管部门需要摸清企业的碳排放状况(俗称“碳家底”)。比如国家给某企业一年的免费排放配额只有100吨,企业如果如实上报排放量110吨,就要花钱买10吨的配额;但如果谎报为90吨,就能卖出10吨的配额并获利,“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埃”
“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mrv),是国内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规范企业的上报行为,如何进行第三方的独立核查,采取怎样的抽查方式,这些都与碳审计息息相关。”钱国强进一步补充道,“对于当前不断涌现的自愿减排交易活动(ver)乃至未来强制性的中国碳排放交易系统(中国ets),如果因为碳审计滞后导致项目滥竽充数,很容易挫伤市场投资者信心,最终导致国内碳价格暴跌,严重影响碳交易市场稳定。”
碳培训: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呼之欲出
今年初,国务院公布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单独列出。国务院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队伍、战略与政策专家队伍、国际谈判专业队伍和低碳发展市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国务院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碳交易领域多位专家告诉记者,随着碳交易高端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行业技术标准、培训师资设施的完善,碳金融相关职业有望纳入人保部等多部委编制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甚至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的全国统一鉴定体系,从而有望解决碳人才“查不到职业资格,评不了高级职称”的困境。
当前碳交易市场最需要哪些人才?钱国强表示,一是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二是技术人员,主要是能开发、运用衡量碳排放和减排的标准和方法体系,如温室气体清单、碳足迹等低碳认证标准、碳交易及相关减排项目的核算标准和方法等。三是操作人员,主要是具体执行和实施相关标准的人员,包括碳排放统计与报告、独立第三方核查、登记注册系统运行与维护、碳交易操盘等。
业内专家指出,伴随中国的低碳转型,国内相关低碳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业务日益火爆,仅作为环境交易所和多省cdm项目服务中心,一年就有逾10个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培训项目。但上述专家指出,低碳领域的教育培训基本仍处于标准不统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的相对无序状态。
“由于中国仍处在低碳转型起步阶段,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因此政府需要在低碳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钱国强建议,一是对中国低碳人才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评估,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制定相应政策与标准,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类专业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培养各类低碳人才;三是针对未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组织、实施相应资质评定制度,确保国内碳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钱国强提出人才培养“两步走”的建议。先是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政府相关官员为对象开展低碳战略与管理类培训,从低碳理论、政策和相关实务等角度全面提高认识水平,以满足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对低碳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使其成为推动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随着政策环境的发展和成熟,适时开展碳资产管理师、碳交易师、碳审计师等细分的专业职业资质培训。
第四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秘书、公关员)广告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春季报考和培训通知
经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授权,文化与传媒学院负责秘书、公关员两项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报考与培训工作,现就有关报考和培训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一、招生对象
(一)重庆文理学院各专业在校大一至大四学生
(二)其他高校各专业学生和各类社会人员
二、报名事项
时间:2014年3月4日—2014年3月24日
地点:重庆文理学院知津楼B1514(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政办公室)
所需材料: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免冠照2寸(红底)2张,电子版免冠照1张(1寸,容量要小于20KB);在校生报考高级,还需学历证明和中级证书复印件1份;社会考生报考高级,需提供毕业证书复印件1份和中级证书复印件1份。
三、收费标准
文秘报名费:4级(中级)250元;3级(高级)305元。
培训费:中级、高级都是350元(48学时)。
公关员 报名费:4级(中级)250元;3级(高级)305元。
培训费:中级350元(36学时)。
四、培训事项
(一)上课老师具有丰富培训经历;
(二)考试教材自行购买;
(三)培训时间(周六和周日);地点在相应QQ群中进行公布。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二〇一四年三月四日2
第五篇:公选干部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公选干部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近年案例分析类型题的特点:案例分析类型题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出题,但还是有一些特征可循。从以往的考题来看,案例分析类型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事实被虚拟得较真实
为了考查应考者对于我国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当前国家在农村的政策理解水平,案例分析类型的题目通常虚拟出较真实的场景。如发生问题纠纷的当事人名字很具体,纠纷的时间具有紧凑感,地点的安排一般也是恰到好处。这样虚拟场景的作用是让应考者有置身于案例情景之中的感觉。由此应考者就无法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处理问题。2.案例事实往往错综复杂
首先,案例往往涉及到多方当事人。甲方、乙方、丙方等等,往往弄得应考者晕头转向。其次,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往往也不止一个。比如合同关系与侵权关系往往扯到一起,所有权关系与债权关系糅合在几方当事人之间等。再次,案件信息量丰富。由于是虚拟的真实场景,所以考题通常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量给应考者,这样一方面让案件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是考查应考者排除不必要信息的能力。多余的信息无疑给应考者设置了很多陷阱,应考者必须步步小心。3.考查应考者的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类型题的目的是考查应考者的综合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考题的提问,应考者必须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利用有用信息对问题的本质做出判断。第二是记忆能力。为了解决考题设置的问题,应考者必须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其中自然包括当前中国的政策对某些问题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基础性的知识点。记忆如果不到位则很难对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第三是语言表述能力。当应考者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的本质之后,就应当把结论表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自然要用适当的语言回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看法。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应考者一见到案例分析类型的题就头疼、发怵。这种类型题目的难点正在于其信息量过多,而应考者往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容易陷入出题者预先安排好的陷阱中去。另外,这类型题考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对应考者提出的要求更高,其难度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了
案例分析题一般分单一案例分析和复合案例分析。下面分别阐述。①单一案例分析题。一般科级以下干部公选居多。案例分析题的特点。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有直接的联系。(1)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2)领导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3)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能再次发生的问题;(4)对领导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或引起人们思考,给大家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
案例分析类试题是根据不同层级的领导对应等级的领导能力要求提出的,一道案例分析题可能包含着某个特定范围内的若干个知识和技能鉴定点。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领导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请应考者回答。应考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当前领导和管理中的“要点”“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案例分析题的类型。案例分析题是让应考者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应考者的公共管理和领导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考者在回答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才能最终完成答题。案例分析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其成功或失败。这样的试题是要求应考者做“事后诸葛亮”,留给应考者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要求应考者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以测试应考者对现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②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考者去分析并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应考者对公共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领导决策的能力。
③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应考者运用自身的才智,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应考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首先,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即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应考者应当实现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节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其次,应考者应当根据正确的判断,提出具体的评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已经解决问题的事件,应考者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从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法、工具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在这里,应考者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
对尚未解决问题的事件,应考者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症结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未来走向和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要求应考者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试题,应考者应根据题意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要求应考者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试题,应考者应依据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详实的对策建议。
最后,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的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自身所在单位的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撰写案例分析的答卷时,应考者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上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
②复合案例题。
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中,案例分析是考查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特定题型。近年来,在县处级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公共科目或专业科目笔试中,出现了一种在形式上与案例分析题相似的复合型案例分析题(或叫做复杂的案例分析题)。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的和解答方法有别于常见的单一案例分析题,准备参加副厅级级副厅以上公选考试的干部对此应予以关注。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复合案例又称综合案例,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案例在形式上不止个,而由3--5个300字左右的单案例组成。下面以近年县处级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中的个案例题为例,对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予以说明。【案例分析】 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搞,可以采取拉家具、牵耕牛的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很村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10元。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靠着这种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8个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3年就被迫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1亿多元的“政绩债”。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100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已达 11亿元。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 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6座高大的雕塑。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 6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就拆毁,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根据上述事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从上面这个复合案例分析题可以看出,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是在试题类型上,虽然由数个小案例构成,但试卷上仍标示为“案例分析”。在考查目的上,重在考查应考者的战略思维、宏观决策、解决全局性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内容上,多以领导工作或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为主。
在设问和解答上,一般不是针对某个单一案例设问,不是要求提出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要求把几个单一案例涉及的问题当做某类大的共性问题,从领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或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的层面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分值上,由于复合案例分析题的题量和难度较单一案例略大,其分值相应也高,通常在 20分左右。比如2009年9月湖北厅考笔试两个材料论述题都与上面这个例子类似,都占了25分。
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时,既要借助单一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方法又不能将每个单一案例分析题的答案组合叠加,而应根据命题人拟制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的,针对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从领导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宏观层面出发,进行深度解读。因为不需要提出具体的操作性方法,所以复合案例分析题最后形成的答案与单一案例分析题的答案具有显著区别。具体来说,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答案颇似一道较大的论述题,甚至像一篇对策性论文。如同单一案例分析题一样,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也没有排他的最佳方法,只要应考者所答符合命题意图和考查期望,就是相对较好的答案。根据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的及其答题的客观要求,笔者建议尝试运用以下思路和方法。
首先,把每个材料或事件视为一个单一案例,对其反映的问题予以定性,初步判断它是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中的什么问题。其次,把各个小案例综合起来看它们的共性是什么,找出它们反映了领导工作或管理领域中的哪类问题,一般要看是否能与领导职能中的某项职能联系起来,如决策、用人、协调、监督等职能;或是看能否与管理中的某个方面联系起来,如职能、机制、规则、方法、环境等。再次,联系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当前干部工作、政府工作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对该问题的背景、成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不要对每个具体的小案例分别去分析解答。
最后,依据有关理论或法律法规,站在较高的领导层次,联系实际工作,提出怎样才能做好这类工作的设想,或提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下面是关于上述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简略分析解答。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领导的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都要了解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二,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民主是最好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决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众议、集中民智,不搞“一言堂”;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决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惜民力,把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脑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五,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领导决策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要通过建立健全决策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使决策者在决策时不想失误、不能失误、不敢失误。
这个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答案有1500余字,超过了干部考试中一般作文要求的写作字数,相当于干部考试中申论的最后论证部分,或策论的多半文字,足见做好复合案例分析题之不易。在实际考试中,囿于时间限制、思维差异、专业局限、经验多寡、基础强弱,多数应考者分析不到这个程度,答不这么全面,写不了这么多,表达上做不到如此专业,可以不必强求这样的答案。但通过上面的介绍,准备参加较高层级公选的应考者,至少应该了解复合案例分析试题需要这样做,尽量这样做。应试者要认知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揣摩复合案例分析题的回答方法,纠正对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认识误区,提高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的技巧,增强信心,从而在公选考试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