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第一篇: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1996年4月1日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税票以来,对于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鼓励国产货物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快速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加速中国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完善,有损纳税人利益

出口货物专用税票,既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也是出口商申请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重要凭据。因此,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依附于出口货物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已按税法规定缴纳的流转税的基础上实施的,缴税是退税的前提。所以,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符合总体税制确立的原则,保护出口商的权利,不得损害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但是,现行政策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却有悖于税制确立的总体原则。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字[1996]8号)第四条规定,纳税人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的,经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审查没有偷税等行为后,抵减当期或下期应纳增值税款。如果一个季度内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占该企业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对其多缴而又未抵减完的税款,可以从国库中退还。其规定,在当前执行中实际上损害了部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因为,目前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后,农产品收购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时,按含税价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销售时按不含税价计算销项税额,销售毛利率在15时,税负率基本为0,或者其他产品的税负率低于其法定税率的40时,而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必须按照5或产品法定税率40确定的征收率计算税款,开具专用税票缴库,这些企业预缴的税款有时往往超过其应纳税额。且这类企业每个季度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达不到全部销售额的50,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款未抵减完的,就不得从国库中退还,致使国家长期占用纳税人资金,这是其一。其二,与征管法相关规定相悖。征管法第51条明确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根据立法的规定,法律已作明确规定的,部门规章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的规定。很显然,上述规章不但与征管法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制度不健全,责任难落实

在税收步入法制化的今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税工程、专用税票仍被国税人统称为“高压线”,其在税收中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自然是“高压线”,就应有健全的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实际并非如此,专用税票自恢复使用近十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对其使用管理下发若干次文件,但仍不够完善。首先,纳税人未按规定申请开具专用税票,法律责任不具体。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专用税票”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惩处。但是,上述法律中并没有关于专用税票管理的条款,因而,发生违法行为就无法“对号入座”。其次,出口商提供虚假信息接受专用税票的违法行为责任,尚无法规涉足。第三,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缺位。直止目前,仅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出口货物退税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凡开具的专用税票与其信息的核对率未达到90的地区,主管局长到国税总局说明原因。总局将通报全国并扣减该地区的退税计划。其余尚无责任追究的条款出台。仅此说明情况,或者通报,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极不对等。况且,扣减退税计划,就更不合理。税务机关工作不到位,致使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核对率低,出口商无法退到税,利益已经受损了。但再扣减退税计划,这种以损害出口商利益来惩罚税务机关的做法,谁都明白,连“割发代首”的目的都达不到。所以,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已有碍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三)业务不熟悉,管理难到位

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由省辖市局直接管理,县以下税务人员接触其项业务很少,业务普遍不熟悉,甚至有的同志尚不知道专用税票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关系。所以,专用税票使用管理,特别是电子信息核对率不高,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原因。一是培训不到位。上级税务机关没有象其他税收业务那样,层层组织学习培训。但是基层想培训,又缺乏师资力量,力不从心。二是思想上缺乏重视。将其等同于一般税票管理,虽然落实了审核签名把关,但是很少深入企业核实,仍停留于形式,也是导致专用税票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的思考

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是规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需要,是防范骗取出口退税的重要措施。值此,就如何完善其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

政策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据,科学的政策,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促进管理对象的发展。所以,首先要树立完

善政策理念。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遵循法制化的途径和执行方式,包括对经济有效运作的作用。因为,税收专用税票是服务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所以,政策的建立,既要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也要不妨碍供货者的利益,并且能够便于双重管理。其次要对现行政策作部分调整。一是调整预征率。因为预征率的高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实际意义,其是按照一个月的全部销项税额减去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实际应纳税额。预征率高,多征的税额通过结算,还得从国库退还纳税人。所以,为了减少纳税人开具专用税票而多缴税款,资金被国家占用,以及办理退库对纳税人增加麻烦。故预征率尽量调低,在确无欠税的条件下,开具专用税票也可以不实行预征。二是调整多缴税款的退库办法。取消现行的开具专用税票金额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规定,不仅保护了纳税人合法利益,同时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及按季退库的政策。税收征管法关于多缴税款退还的基本原则,凡是纳税人在一个纳税期内超过实际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提出申请的,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未提出申请的,次年第一个申报期内通知纳税人办理退还手续。这样,既符合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又防止税务机关用其调节收入,推迟办理退库,损害纳税人利益;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纳税人虚开、伪造、非法出售等违法开具专用税票的,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视同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处理;由税务机关处因其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税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不应开具而开具或者帮助纳税人虚开、伪造专用税票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其列入国家税务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从而使其管理有法可依。

(二)健全制度

人们常说,良法需善用。也就是说,好的政策只有真正的贯彻到位,才能体现其良处。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从企业的申请,到电子信息的上传,税务机关内部就涉及到管理、征收、信息中心等部门。要使其贯彻执行好,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首先,健全纳税人申请开具制度。纳税人首次向出口商销售用于出口货物开具专用税票时,必须与主管审核国税机关签订责任书,保证其货物的真实性、合法性,违法承担的处罚责任,这是其一。其二,修订现行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开具申请表,在申请表的右下方增加纳税人的申明栏,内容比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明条款,强化纳税人的法律责任。其三,简化附列资料,因为,纳税人从办理税务登记时,就已向税务机关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料,并储存于税务机关的信息库。所以,开具专用税票不必再附报购销双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复印件。既减少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又提高税务机关的审核效率,以及资料传递、保管的成本。其次,健全审核审批制度。一是设立受理、审核、审批专岗,明确专人负责。二是制订受理、审核、审批人员职责,受理岗位必须确保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内容真实,确需实地调查的,必须深入实地查对。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在《国税总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增加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细化责任追究内容。第三,按月考核。认真组织专用税票开具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及电子信息核对率的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不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而且也便于落实责任。

(三)提高技能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懂得现代科技的理论,不懂得现代管理科技的技能,是不可能实现科学的管理结果的。当前,要使专用税票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要强化专用税票使用管理,以及相关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理论的学习培训。首先,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打造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分批组织脱产学习培训,系统地组织相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班。其次,结合岗位,弘扬岗位练兵的学习精神,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政策规定,又能熟练操作的“小灵通”式人才。使专用税票的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为出口货物退(免)税打好基础。

第二篇: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1996年4月1日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税票以来,对于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鼓励国产货物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快速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加速中国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完善,有损纳税人利益

出口货物专用税票,既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也是出口商申请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重要凭据。因此,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依附于出口货物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已按税法规定缴纳的流转税的基础上实施的,缴税是退税的前提。所以,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符合总体税制确立的原则,保护出口商的权利,不得损害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但是,现行政策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却有悖于税制确立的总体原则。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字[1996]8号)第四条规定,纳税人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的,经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审查没有偷税等行为后,抵减当期或下期应纳增值税款。如果一个季度内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占该企业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对其多缴而又未抵减完的税款,可以从国库中退还。其规定,在当前执行中实际上损害了部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因为,目前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后,农产品收购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时,按含税价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销售时按不含税价计算销项税额,销售毛利率在15时,税负率基本为0,或者其他产品的税负率低于其法定税率的40时,而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必须按照5或产品法定税率40确定的征收率计算税款,开具专用税票缴库,这些企业预缴的税款有时往往超过其应纳税额。且这类企业每个季度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达不到全部销售额的50,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款未抵减完的,就不得从国库中退还,致使国家长期占用纳税人资金,这是其一。其二,与征管法相关规定相悖。征管法第51条明确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根据立法的规定,法律已作明确规定的,部门规章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的规定。很显然,上述规章不但与征管法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制度不健全,责任难落实

在税收步入法制化的今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税工程、专用税票仍被国税人统称为“高压线”,其在税收中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自然是“高压线”,就应有健全的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实际并非如此,专用税票自恢复使用近十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对其使用管理下发若干次文件,但仍不够完善。首先,纳税人未按规定申请开具专用税票,法律责任不具体。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专用税票”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惩处。但是,上述法律中并没有关于专用税票管理的条款,因而,发生违法行为就无法“对号入座”。其次,出口商提供虚假信息接受专用税票的违法行为责任,尚无法规涉足。第三,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缺位。直止目前,仅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出口货物退税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凡开具的专用税票与其信息的核对率未达到90的地区,主管局长到国税总局说明原因。总局将通报全国并扣减该地区的退税计划。其余尚无责任追究的条款出台。仅此说明情况,或者通报,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极不对等。况且,扣减退税计划,就更不合理。税务机关工作不到位,致使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核对率低,出口商无法退到税,利益已经受损了。但再扣减退税计划,这种以损害出口商利益来惩罚税务机关的做法,谁都明白,连“割发代首”的目的都达不到。所以,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已有碍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三)业务不熟悉,管理难到位

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由省辖市局直接管理,县以下税务人员接触其项业务很少,业务普遍不熟悉,甚至有的同志尚不知道专用税票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关系。所以,专用税票使用管理,特别是电子信息核对率不高,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原因。一是培训不到位。上级税务机关没有象其他税收业务那样,层层组织学习培训。但是基层想培训,又缺乏师资力量,力不从心。二是思想上缺乏重视。将其等同于一般税票管理,虽然落实了审核签名把关,但是很少深入企业核实,仍停留于形式,也是导致专用税票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范文

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2010-06-29 18:17:0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2)

1996年4月1日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税票以来,对于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鼓励国产货物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快速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加速中国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存在的

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完善,有损纳税人利益

出口货物专用税票,既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也是出口商申请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重要凭据。因此,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依附于出口货物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已按税法规定缴纳的流转税的基础上实施的,缴税是退税的前提。所以,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符合总体税制确立的原则,保护出口商的权利,不得损害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但是,现行政策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却有悖于税制确立的总体原则。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字[1996]8号)第四条规定,纳税人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的,经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审查没有偷税等行为后,抵减当期或下期应纳增值税款。如果一个季度内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

口的货物金额占该企业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对其多缴而又未抵减完的税款,可以从国库中退还。其规定,在当前执行中实际上损害了部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因为,目前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后,农产品收购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时,按含税价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销售时按不含税价计算销项税额,销售毛利率在15时,税负率基本为0,或者其他产品的税负率低于其法定税率的40时,而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必须按照5或产品法定税率40确定的征收率计算税款,开具专用税票缴库,这些企业预缴的税款有时往往超过其应纳税额。且这类企业每个季度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达不到全部销售额的50,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款未抵减完的,就不得从国库中退还,致使国家长期占用纳税人资金,这是其一。其二,与征管法相关规定相悖。征管法第51条明确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

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根据立法的规定,法律已作明确规定的,部门规章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的规定。很显然,上述规章不但与征管法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制度不健全,责任难落实

在税收步入法制化的今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税工程、专用税票仍被国税人统称为“高压线”,其在税收中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自然是“高压线”,就应有健全的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实际并非如此,专用税票自恢复使用近十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对其使用管理下发若干次文件,但仍不够完善。首先,纳税人未按规定申请开具专用税票,法律责任不具体。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专用税票”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全国人大

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惩处。但是,上述法律中并没有关于专用税票管理的条款,因而,发生违法行为就无法“对号入座”。其次,出口商提供虚假信息接受专用税票的违法行为责任,尚无法规涉足。第三,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缺位。直止目前,仅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出口货物退税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凡开具的专用税票与其信息的核对率未达到90的地区,主管局长到国税总局说明原因。总局将通报全国并扣减该地区的退税计划。其余尚无责任追究的条款出台。仅此说明情况,或者通报,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极不对等。况且,扣减退税计划,就更不合理。税务机关工作不到位,致使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核对率低,出口商无法退到税,利益已经受损了。但再扣减退税计划,这种以损害出口商利益来惩罚税务机关的做法,谁都明白,连“割发代首”的目的都达不到。所以,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已有碍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三)业务不熟悉,管理难到位

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由省辖市局直接管理,县以下税务人员接触其项业务很少,业务普遍不熟悉,甚至有的同志尚不知道专用税票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关系。所以,专用税票使用管理,特别是电子信息核对率不高,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原因。一是培训不到位。上级税务机关没有象其他税收业务那样,层层组织学习培训。但是基层想培训,又缺乏师资力量,力不从心。二是思想上缺乏重视。将其等同于一般税票管理,虽然落实了审核签名把关,但是很少深入企业核实,仍停留于形式,也是导致专用税票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四篇: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1996年4月1日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税票以来,对于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鼓励国产货物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快速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加速中国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完善,有损纳税人利益

出口货物专用税票,既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证明,也是出口商申请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重要凭据。因此,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依附于出口货物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已按税法规定缴纳的流转税的基础上实施的,缴税是退税的前提。所以,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符合总体税制确立的原则,保护出口商的权利,不得损害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但是,现行政策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却有悖于税制确立的总体原则。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财税字[1996]8号)第四条规定,纳税人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的,经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审查没有偷税等行为后,抵减当期或下期应纳增值税款。如果一个季度内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占该企业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对其多缴而又未抵减完的税款,可以从国库中退还。其规定,在当前执行中实际上损害了部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因为,目前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后,农产品收购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时,按含税价的13扣除率计算进项,销售时按不含税价计算销项税额,销售毛利率在15时,税负率基本为0,或者其他产品的税负率低于其法定税率的40时,而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必须按照5或产品法定税率40确定的征收率计算税款,开具专用税票缴库,这些企业预缴的税款有时往往超过其应纳税额。且这类企业每个季度销售给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金额达不到全部销售额的50,因开具专用税票多缴税款,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款未抵减完的,就不得从国库中退还,致使国家长期占用纳税人资金,这是其一。其二,与征管法相关规定相悖。征管法第51条明确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根据立法的规定,法律已作明确规定的,部门规章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的规定。很显然,上述规章不但与征管法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制度不健全,责任难落实

在税收步入法制化的今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税工程、专用税票仍被国税人统称为“高压线”,其在税收中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自然是“高压线”,就应有健全的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实际并非如此,专用税票自恢复使用近十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对其使用管理下发若干次文件,但仍不够完善。首先,纳税人未按规定申请开具专用税票,法律责任不具体。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恢复使用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专用税票”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惩处。但是,上述法律中并没有关于专用税票管理的条款,因而,发生违法行为就无法“对号入座”。其次,出口商提供虚假信息接受专用税票的违法行为责任,尚无法规涉足。第三,内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缺位。直止目前,仅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出口货物退税专用税票电子信息管理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凡开具的专用税票与其信息的核对率未达到90的地区,主管局长到国税总局说明原因。总局将通报全国并扣减该地区的退税计划。其余尚无责任追究的条款出台。仅此说明情况,或者通报,与此项的重要性极不对等。况且,扣减退税计划,就更不合理。税务机关不到位,致使专用税票电子信息核对率低,出口商无法退到税,利益已经受损了。但再扣减退税计划,这种以损害出口商利益来惩罚税务机关的做法,谁都明白,连“割发代首”的目的都达不到。所以,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已有碍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三)业务不熟悉,管理难到位

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由省辖市局直接管理,县以下税务人员接触其项业务很少,业务普遍不熟悉,甚至有的同志尚不知道专用税票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关系。所以,专用税票使用管理,特别是电子信息核对率不高,是在所难免的。究其原因。一是培训不到位。上级税务机关没有象其他税收业务那样,层层组织学习培训。但是基层想培训,又缺乏师资力量,力不从心。二是思想上缺乏重视。将其等同于一般税票管理,虽然落实了审核签名把关,但是很少深入企业核实,仍停留于形式,也是导致专用税票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的思考

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是规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需要,是防范骗取出口退税的重要措施。值此,就如何完善其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

政策是一切管理的依据,科学的政策,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促进管理对象的发展。所以,首先要树立完善政策理念。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遵循法制化的途径和执行方式,包括对经济有效运作的作用。因为,税收专用税票是服务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所以,政策的建立,既要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也要不妨碍供货者的利益,并且能够便于双重管理。其次要对现行政策作部分调整。一是调整预征率。因为预征率的高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实际意义,其是按照一个月的全部销项税额减去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实际应纳税额。预征率高,多征的税额通过结算,还得从国库退还纳税人。所以,为了减少纳税人开具专用税票而多缴税款,资金被国家占用,以及办理退库对纳税人增加麻烦。故预征率尽量调低,在确无欠税的条件下,开具专用税票也可以不实行预征。二是调整多缴税款的退库办法。取消现行的开具专用税票金额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规定,不仅保护了纳税人合法利益,同时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及按季退库的政策。税收征管法关于多缴税款退还的基本原则,凡是纳税人在一个纳税期内超过实际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提出申请的,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未提出申请的,次年第一个申报期内通知纳税人办理退还手续。这样,既符合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又防止税务机关用其调节收入,推迟办理退库,损害纳税人利益;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纳税人虚开、伪造、非法出售等违法开具专用税票的,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视同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处理;由税务机关处因其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税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不应开具而开具或者帮助纳税人虚开、伪造专用税票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其列入国家税务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从而使其管理有法可依。

(二)健全制度

人们常说,良法需善用。也就是说,好的政策只有真正的贯彻到位,才能体现其良处。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从企业的申请,到电子信息的上传,税务机关内部就涉及到管理、征收、信息中心等部门。要使其贯彻执行好,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首先,健全纳税人申请开具制度。纳税人首次向出口商销售用于出口货物开具专用税票时,必须与主管审核国税机关签订责任书,保证其货物的真实性、合法性,违法承担的处罚责任,这是其一。其二,修订现行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开具申请表,在申请表的右下方增加纳税人的申明栏,内容比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明条款,强化纳税人的法律责任。其三,简化附列资料,因为,纳税人从办理税务登记时,就已向税务机关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料,并储存于税务机关的信息库。所以,开具专用税票不必再附报购销双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复印件。既减少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又提高税务机关的审核效率,以及资料传递、保管的成本。其次,健全审核审批制度。一是设立受理、审核、审批专岗,明确专人负责。二是制订受理、审核、审批人员职责,受理岗位必须确保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内容真实,确需实地调查的,必须深入实地查对。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在《国税总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增加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细化责任追究内容。第三,按月考核。认真组织专用税票开具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及电子信息核对率的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不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而且也便于落实责任。

(三)提高技能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懂得现代科技的理论,不懂得现代管理科技的技能,是不可能实现科学的管理结果的。当前,要使专用税票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要强化专用税票使用管理,以及相关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理论的学习培训。首先,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打造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分批组织脱产学习培训,系统地组织相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班。其次,结合岗位,弘扬岗位练兵的学习精神,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政策规定,又能熟练操作的“小灵通”式人才。使专用税票的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为出口货物退(免)税打好基础。

二、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的思考

完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的管理,是规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需要,是防范骗取出口退税的重要措施。值此,就如何完善其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

政策是一切管理的依据,科学的政策,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促进管理对象的发展。所以,首先要树立完善政策理念。其政策框架的确立必须遵循法制化的途径和执行方式,包括对经济有效运作的作用。因为,税收专用税票是服务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所以,政策的建立,既要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也要不妨碍供货者的利益,并且能够便于双重管理。其次要对现行政策作部分调整。一是调整预征率。因为预征率的高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实际意义,其是按照一个月的全部销项税额减去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实际应纳税额。预征率高,多征的税额通过结算,还得从国库退还纳税人。所以,为了减少纳税人开具专用税票而多缴税款,资金被国家占用,以及办理退库对纳税人增加麻烦。故预征率尽量调低,在确无欠税的条件下,开具专用税票也可以不实行预征。二是调整多缴税款的退库办法。取消现行的开具专用税票金额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规定,不仅保护了纳税人合法利益,同时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及按季退库的政策。税收征管法关于多缴税款退还的基本原则,凡是纳税人在一个纳税期内超过实际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提出申请的,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未提出申请的,次年第一个申报期内通知纳税人办理退还手续。这样,既符合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又防止税务机关用其调节收入,推迟办理退库,损害纳税人利益;也杜绝因其滋生的不廉洁行为。第三,要明确法律责任。纳税人虚开、伪造、非法出售等违法开具专用税票的,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视同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处理;由税务机关处因其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税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不应开具而开具或者帮助纳税人虚开、伪造专用税票的,视其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其列入国家税务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从而使其管理有法可依。

(二)健全制度

人们常说,良法需善用。也就是说,好的政策只有真正的贯彻到位,才能体现其良处。专用税票的使用管理从企业的申请,到电子信息的上传,税务机关内部就涉及到管理、征收、信息中心等部门。要使其贯彻执行好,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首先,健全纳税人申请开具制度。纳税人首次向出口商销售用于出口货物开具专用税票时,必须与主管审核国税机关签订责任书,保证其货物的真实性、合法性,违法承担的处罚责任,这是其一。其二,修订现行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开具申请表,在申请表的右下方增加纳税人的申明栏,内容比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明条款,强化纳税人的法律责任。其三,简化附列资料,因为,纳税人从办理税务登记时,就已向税务机关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料,并储存于税务机关的信息库。所以,开具专用税票不必再附报购销双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复印件。既减少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又提高税务机关的审核效率,以及资料传递、保管的成本。其次,健全审核审批制度。一是设立受理、审核、审批专岗,明确专人负责。二是制订受理、审核、审批人员职责,受理岗位必须确保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内容真实,确需实地调查的,必须深入实地查对。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在《国税总局关于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增加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细化责任追究内容。第三,按月考核。认真组织专用税票开具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及电子信息核对率的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不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而且也便于落实责任。

(三)提高技能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懂得现代科技的理论,不懂得现代管理科技的技能,是不可能实现科学的管理结果的。当前,要使专用税票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要强化专用税票使用管理,以及相关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理论的学习培训。首先,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打造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分批组织脱产学习培训,系统地组织相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班。其次,结合岗位,弘扬岗位练兵的学习精神,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政策规定,又能熟练操作的“小灵通”式人才。使专用税票的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为出口货物退(免)税打好基础。

第五篇:出口货物征税的思考

出口货物征税的思考

2006-04-04[来源]

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空手段,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资源性产品的产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护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适当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从去年到现在国家对部分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商品取消了出口退(免)税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同时为了堵住征管漏洞,又出台了(国税发

[2005]68号)文件对外贸企业出口不申报退税的货物实行征税。关于出口货物征税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从1994年的国税发[031]号文件到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68号)的文 件,在政策上存在许多问题以及不够明确的地方,致使在管理和操作中不能很好地落实。

总体上,征收增值税的出口收入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1、出口不予退(免)税的货物收入;

2、生产企业单证不齐超过规定期限的出口货物收入;

3、2005年5月1日后外贸企业超过规定期限的出口货物收入;

4、援外出口货物实行承包结算制的,对承包企业以“对内总承包价”为计税依据征收增值税;

5、其它规定需要征税的出口货物收入。根据上述五类出口收入征收增值税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政策表述前后不连贯,理解不统一;

2、计税依据不规范,税收负担不公平;

3、政策不具体、许多特殊业务无法可依;

4、征退衔接不明确,管理环节薄弱。为了更好的理解并能很好执行现行政策,根据上述列举的问题结合现行政策进行剖析。

一、政策表述前后不连贯,理解不统一

对出口不予退税的货物每个文件表述不一致,在(国税发〔1994〕031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除经国家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外,下列出口货物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可以看出文件规定不予退税的同时还规定了不予免税,但是在以后的文件规定中,如:(财税[2003]222号)、(财税[2005]75号)、(财税[2005]57号)等文件规定,对不予退税的货物只是规定“取消退税政策”、“暂停退税”等,其中没有规定“免”字,另外还有的文件规定中,如:(财税

[2005]67号)对不予退税的货物“取消退(免)税”,在同一时间段内“免”字时有时无,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虽然在(财税[1997]14号)文件第四条明确规定:“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税的货物,应按照出口货物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征收增值税”。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但是为了政策更好的落实,应该对所有不退税货物,均应明确“不予退(免)税”(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除外)。避免出现理解偏差,有的征税有的没征税。

二、计税依据不规范,税收负担不公平

目前从现行政策来说,对出口货物收入征收增值税,其计税依据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出口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一般纳税人:计税依据=(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 收率);第二种是生产企业生产的出口货物是国家规定的退(免)税货物,由于单证不齐超过规定的期限或不按规定申报退税的,应视同内销按规定征税。计税依据= 视同内销征税货物的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所不同的是根据(国税发[2005]68号)文件规定,外贸企业从2005年5月1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日内未向主管税务机关退税部门申报出口退税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企业须向主管税务机关征税部门进行纳税申报并计提销项税额。其计税依据为一般纳税人:计税依据=(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收率)。通过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对国家规定的出口货物由于企业主观原因不能办理退税而视同内销征税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计税依据各不同。由此造成税负的不公平。

三、政策不具体、许多特殊业务无法可依

外贸企业出口国家规定的退(免)税货物,在2005年5月1日前,对没申报退税或不申报退税出口货物收入,不存在征税问题,即出口收入免税而购进货物所承担的进项税金转到成本当中。从2005年5月1日后开始征税,但是由于外贸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纯按照(国税发[2005]68号)文件规定视同内销政策征税,在政策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征税的问题

目前生产企业或外贸企业或个人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真自营假代理;第二种是真代理假自营; 第三种是真正的代理。三种情况无论怎样处理,政策上没有具体明确,出现许多疑问,如:1)、代理出口不予退(免)税的货物是否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对没申报退税或不申报退税出口货物是第一种或第三种情况的,是否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如何征税,在哪个环节征税;出口企业给个人代理出口的是否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怎样开据,在哪个环节征税等等。2)、如果已明确属视同内销政策的,按自营帐务处理的应该按自营征税,如果按代理帐务处理的则不应征收增值税,只是针对代理费征收营业税等。这种情况是否也给予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如果不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税务部门很难确认在哪个环节征税,或者说很容易出现偷漏税现象,如果给予开据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委托方所在地税务部门有可能给予退(免)税。3)、另外个人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现行政策没有规定,也无法开据代理出口证明。而没有进出口认定资格的商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开据。

2、外贸企业取得普通发票出口的货物征税的问题

外贸企业出口根据国税发[2005]68号文件规定征税的货物,取得的普通发票,除农业产品按规定可以抵扣外,其他产品出口的是否全额征税。这样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外贸企业收购货物如果是农业产品取得普通发票的也可以按13%进项抵扣。收购其他货物不可以抵扣,且出口企业按出口岸价全额征税,即便是供货单位到税务所代开增值税发票,外贸企业也只能按4%或6%抵扣,如果外贸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出口收入则免税。通过上述情况可以由于出口的特殊性,在征税的问题上有些政策和内销不完全一致,但就出口而言也可以看出税负极其不公平。

3、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当期认证事后不能抵扣问题

根据征税的规定企业购进货物认证后当期必须抵扣,这在内销企业和有出口的生产企业可以做到,但是对外贸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出现内销或出口无法退税应该纳税的不能参与抵扣。其原因是外贸企业财务核算内外销是分别计账,用于出口所发生的进项税金记在出口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不参与内销或征税抵扣,但参与认证。由于认证后按规定当期必须抵扣,可是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取得的进项税金认证后没有参与抵扣,因为当时不知到是否需要征税,等到几个月后由于单证不齐按规定征税时,已不能抵扣,势必造成税收管理的混乱。

4、征税的执行时间问题

外贸企业货物出口后,按财务制度规定做出口收入账,由于单证不齐超过规定期限需要征税,具体的执行是按做出口收入账的时间还是按单证不齐到期的当月来执行,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

四、征退衔接不完善使税收征管存在许多问题

除在政策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外,在管理上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征退衔接以及征税很难确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收入征税管理问题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委托加工;另一是作价加工。无论是委托加工还是作价加工,对需要征税的进料加工业务复出口收入按照(财税[2004]116号)、(国税发[2005]68号)文件规定: “出口企业须按照复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与所耗用进口料件的差额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政策规定明确,但是如何来管理以及怎样管理不明确。具体来说,所耗用进口料件怎样确认,在哪个环节确认,委托加工在哪个环节确认,作价加工在哪个环节确认,均没有明确规定,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征退之间的职责以及相互间的配合办法。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业务收入征税管理问题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和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有所不同,不存在委托加工和作价加工,但是存在对需要征税的进口料件金额从已经办理的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中冲减,同时对所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如何确认,在哪个环节确认的问题。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对所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很难掌握,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其征税的税收负担不可能一致,影响公平竞争。以上不难看出国家陆续出台的不予退(免)税的货物政策,对宏观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出台的(国税发[2005]68)号文件,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不申报退税实行征税。堵住前环节的税收漏洞,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完善了出口退税的管理。但是存在的具体政策和管理问题,并不是个性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不及时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势必影响到政策的落实和贯彻。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不退税和调低税率货物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4年5月24日)

财税[2004]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

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

政监察专员办理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

发[2003]24号)精神,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或降

低部分贷物的出口退税率后,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

企业,下同)出口上述货物应负担相应的不予退税的税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确保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达到预期目标,公平税负,严格执行生产企业出口不退税

和调低退税率货物的有关税收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

下:

一、各级财税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采购切实

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决定,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国务院取消或降低部分货物出口退税率后,不退税部分的税负(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按税法规定,理所当然应

由企业负担。否则,将会影响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

二、各级国有税务局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生产企业出口

退税政策。对出口不予退税的货物,须视同内销征收增值

税、消费税。对出口调低退税率的货物,须要求生产企业按规定及时将“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从增值税进项税金中转入成本。凡进项税额小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须严格按规定及时申报缴纳增值税。

三、要强化责任,严肃纪律。各级国家税务局在执行现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过程中,若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若擅自改变政策,导致应当转入成本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没有转入,应当申报纳税而没有要求生产企业纳税的,一经发现核实,国家税务总局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的责任。

二OO四年三月三日

下载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出口货物专用税票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