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17: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2009-11-9)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税源管理专业化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规律,以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税务机关内部分工与之相适应,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经济性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通过税源管理专业化,落实信息管税要求,才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现。因此,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任务

(一)科学分类税源,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行业、规模为主,兼顾风险、存续期等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重点税源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10%—20%)、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60%—80%)的纳税人。根据税源分类实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动和属地管理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明确管理机构和内部职责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打破区县的管理界限。对重点税源,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对一般税源,可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

(二)建立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对税务机关内部,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实行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

建立纵向互动机制。从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六级,各级都应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

责。

总局主要负责制定税源管理规划、制度,建立税源信息监控平台、预警指标体系、风险特征库、纳税评估模型,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指导、督促、考核税源管理工作。

省局、地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管理规划、制度,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

县局、分局(所)负责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监控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日常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联动机制,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评价考核征管状况。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规划、制度、方案和统筹协调;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收入规划部门负责税收分析;电

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负责税收管理员和专业人才的培训。

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机制。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对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试行等级评估员办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要注重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专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支撑

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质量;要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三、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地要切实提高提高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组织全体人员特别是税源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和理解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二)精心组织,明确职责

各级税务局机关要加强部门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征管科技部门负责制定方案和统筹协调;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组织实施;收入规划部门提供宠观税源信息和宏观税务信息;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抽取、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系统的修改和完善;教育部门协助配合实施税收管理员的培训。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解决问题。先试点,后

推广,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发挥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10-11-1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税务总局决定,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实施

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和各项税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4.注重结合

要根据税收征管战略目标,合理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要按照逐步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税源管理目标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要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审核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收率。

(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三)实施信息管税

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做好企业集团经营、税收信息的常规性采集工作;逐步推广网络发票,最大限度采集发票信息;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工作;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机制。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加强数据整理、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提高数据管理质量。提高税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水平。运用数据分析应用等系统,加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的分析比对;综合运用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关联分析等方法,深入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

(四)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行业,兼顾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税源科学分类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探索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税务总局主要负责全国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战略目标规划的制定、全国性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纳税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搭建风险管理平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实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组织对定点联系企业的纳税评估等。省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地市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市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县区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县(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纳税评估等。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

省局、市局、县局可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报经税务总局批准后适度调整机构、职责。

(五)规范税收征管程序

按照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税务机关受理纳税申报后,应依托涉税信息和风险预警指标、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纳税进行案头审核,并进行相应处置;对不能排除疑点的,可采取通信、约谈、现场等方式进行检查、处置;发现纳税人有涉嫌偷、逃、骗税税收违法行为的,移交税务稽查处理。稽查部门立案后,要积极组织实施,运用有效稽查方式和手段,深入调查核实,充分发挥稽查的作用;

稽查部门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立案的,应及时退回税源管理部门;立案查处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要做好法律救济工作,妥善解决税收争议。

(六)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的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一分析监控税源风险,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避免基层重复工作和对纳税人重复评估、检查。完善纵向互动机制,合理调整划分各层级间税源管理职责,强化纵向配合。完善横向联动机制,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环节以及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合作。实行各税种统筹管理,同一纳税人涉及多个税种的信息一次性采集,按纳税人归集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七)培养专业化人才

要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四、试点的实施要求

(一)转变理念,统一认识

各试点单位要深刻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克服畏难情绪,在系统上下形成共识,增强试点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各试点单位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分工,通力协作;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各试点单位要在2011年1月底前,将试点情况上报税务总局;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非税务总局指定试点单位可根据本指导意见自行试点。

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第三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关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落实信息管税要求,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人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等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对税源科学分类,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一般在县(区)范围内,突破属地管理界线,以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等,将纳税人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两类;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展到地市范围,重点税源一般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20%左右)、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80%左右)的纳税人;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为一般税源。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按行业进行分类。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机构和岗位职责

1、合理调整税源管理机构职责

在对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调整管理机构的职责;使原有按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机构改变为按规模(行业、税种)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要配强、配齐管理力量,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一般税源管理机构,可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管理;在税源管理机构内部可根据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以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各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机构职责进行调整。

2、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税源管理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

改变目前分户到人的管理办法,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纳税评估岗应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逐步形成专业化评估团队。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税源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将纳税评估、反避

税、数据分析以及行业管理等人才合理配置到相应的管理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要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当前要针对纳税评估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试行等级评估员办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员队伍。

(四)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要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税源管理合力。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

从总局、省局、市局、县(区)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各级都应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对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总局负责全国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制定战略规划、指标体系;负责定点联系大企业的指导与服务;全国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管理平台及特征库;分析、下达全国税源风险预警指标和重点评估任务,指导省以下税务机关开展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并进行督查、考评。

省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和风险特征库,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

市(地)局、县(区)局、分局(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大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由各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及相关税源管理部门紧密配合,综合实施。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反避税、税务稽查等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收入规划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反避税、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非居民税源管理与服务;稽查部门负责以查促管;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人事部门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要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查处结果;税源监控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稽查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各级国、地税之间要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协作和信息交流,在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个体工商户、临时经营、房屋租赁等零散税源可根据实际,依法实施委托征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4、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业务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定期召开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会议,审议制定工作规划和规程,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工作小组由各级税务机关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日常工作。工作小组办公机构设在各级征管科技部门。各税种分析、评估工作由牵头部门负责统一组织、综合实施,避免对纳税人重复评估、检查。

(五)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

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要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要逐步建立和应用纳税评估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建立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六)修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按照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信息管税”思路,修订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强化监督措施,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将税收管理员明确为省以下税务机关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将税收管理员职责简化为11项的基础上,将其岗位归并为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3类;因地制宜地设置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相关岗位;以培养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逐步建立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制度。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提高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到各级税源管理机构和税收管理人员的职责、岗位调整,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地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意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分步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注意管理和服务的结合,将纳税服务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要将实施意见报总局备案,并及时反馈实施的情况和问题。

二○一○年一月十日

附件

2税收管理员制度

(修订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税收管理员是指税务机关中直接面向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职责。

前款所称税务机关是指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包括税务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

第三条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征纳成本。

(二)风险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理调整岗位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专业化岗位管理,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三)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履行职责相结合的原则。在按照岗位职责实行个人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对相关规定需要集体管理的事项实行集体管理、决定和负责。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税收管理员搭建税源管理平台,强化信息管理与利用,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

第五条税务机关应根据税源管理实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做好培训、管理、监督等工作,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

第二章工作职责及岗位设置

第六条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调查核实;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二)宣传辅导。开展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宣传;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

(三)催报催缴。督促、提醒纳税人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

(四)档案管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及资料;参与或负责纳税人分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五)发票管理。对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对各类异常发票进行实地核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

(六)定额管理。根据定额核定相关办法,采用人工或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七)欠税管理。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八)信息采集。按照岗位职责或税务机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各类涉税信息。

(九)调查核实。对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开展调查核实。

(十)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开展日常评估;落实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

(十一)任务执行。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核定、认定及处理、处罚等决定。

第七条税源管理按照征管流程和以上工作职责设置岗位,实行岗位专业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各地可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设置税源管理岗位。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履行相应职责。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履行相应职责;岗责设置可以一岗多责或一责多岗,岗位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

岗多人;可单设个体工商户管理类岗,对个体工商户实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八条 税收管理员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监督。

第九条 税收管理员应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税收管理员不得受理涉税申请事项,不得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法处罚及减、免、缓、抵、退税等审批工作,不得代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等各种涉税事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税收管理员开展下户调查、宣传和送达等各类管理服务工作,应报请所在税务机关统筹安排实施,避免重复下户,减轻纳税人负担;对纳税人进行日常检查和税务约谈时,一般不少于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规范使用税收执法文书,执行回避等制度。

第十二条 税收管理员发现纳税人涉嫌违反税收法律相关规定的,应向税务机关报告并提出管理建议。

第十三条税收管理员应严格遵守《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廉政纪律制度。

第十四条 税收管理员实行轮换制度,轮换的具体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轮换时限原则不超过五年。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要定期听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汇报,研究分析税源管理问题,交流总结经验,指导检查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税务机关要统筹安排税源管理任务,避免多头、重复布置工作,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第十七条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选拔责任心强、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分类能级管理激励制度和机制,实行纳税评估员资格制度,对税收管理员及其纳税评估员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

第十九条税务机关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税收管理员工作标准,加强对税收管理员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二十条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管理员廉政监督,将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税收管理员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构成违纪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做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从年月日起实行。原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国税发[2005]40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省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文件

闽地税发„2012‟91号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扩大和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区)地税局,省、各设区市地税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地税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税局征收分局:

为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文件精神和省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有利于方便纳税人、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纳税服务、税源 — 1 — 管理、风险防范和税务稽查的征管机制,建立权责分明的工作评价机制、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促进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执法规范、管理高效、办税便利的纳税遵从度高、社会满意度高、税收流失率低、征纳成本低的税收征管战略目标。

二、工作目标

扩大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进一步简化、优化办税流程,建立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和运用有效的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加强和规范纳税评估,统一下达和考评风险应对任务,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办法。

三、主要内容

扩大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应在总结莆田市局“1+2+X”管理模式、福州市局电子缴税自助服务体系、泉州德化县局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三化结合”机制等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五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纳税服务的问题

1.办税服务厅的设置。以市、县两级成立纳税服务部门为契机,按照“中心城区合理布局、各县城关集中管理”的原则设置办税服务厅,实现涉税事项中心城区的全城通办、各县(市)范围内的全县(市)通办。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手机、自助终端、邮政网点、金融网点等自助缴税渠道,构建科学规范、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网络。

— 2 — 2.涉税事项的办理。在现有条件下,对纳税人申请的所有涉税业务,最大限度实行即办;不能即办的,应明确告知纳税人限时办结时间,着力解决纳税人“多头跑、重复找”的问题。有条件的单位可将各业务职能部门管理审核岗位前置办税服务厅,直接办理(结)各涉税事宜。

3.涉税资料的归集。精简涉税资料,统一涉税表证单书种类和式样。推行“免填单”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推行涉税资料集中管理制度,减少流转环节,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压力。推行CA认证,适时开发电子印章及征管资料影像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的无纸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

1.税源的科学分类。税源分类应把握三大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出。

(1)税源分类: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先后排序,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重点税源包括:重点企业税源、重点行业税源、重大建设项目税源。一般税源包括:一般企业税源、一般行业税源、零散税源。个体税源:个体工商户税源。

(2)统筹兼顾:各单位要立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兼顾社会保险费及其它规费,制定清晰明确的税源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在具体标准上,一是可按纳税人行业 — 3 — 分类。将税收征管风险较大、适合统一征管的重点行业:如房地产和建筑安装业等集中征管。二是可按照纳税人规模(重点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分类。重点企业及重点行业的年合计纳税总额原则上占本单位年税收收入的60%以上。三是重大建设项目税源。重大建设项目可比照重点企业管理。

(3)科学安排: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本质要求,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分布情况和税源管理人员状况,灵活选择“行业为主规模为辅”、“规模为主行业为辅”或“行业规模并重”的税源分类方法。

2.纳税评估的加强。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管业务的核心,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岗位设置。各级征管部门可根据人员配备情况,设置纳税评估岗。二是明确职责。纳税评估岗专司纳税评估的管理与监督,包括本级纳税预警指标、行业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完善;日常评估的监督与评价;专业评估的发起、组织、监督与评价等。三是推广应用纳税评估平台。加快纳税评估平台的开发进程,突出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等特征,具有自动预警推送日常评估任务、多重精确筛选专业评估对象、全程办理评估工作、灵活维护及便捷调用税收预警指标和行业评估指标等功能。

3.建立横向互动机制。要建立计财部门税收分析、征管部门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税务检查的横向互动机制。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将计财部门的税收分析结果做为制定评估和稽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计财部门根据评估与稽查的反馈结果改进和充 — 4 — 实税收分析工作;纳税评估部门通过人机结合的分析、审核以及纳税约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将具有重大违法嫌疑的纳税人移交稽查部门作为案源,稽查部门根据评估案源的查处提出征管建议,发挥以查促管作用。

(三)关于税源管理的问题

1.税源管理机构。各单位在科学分类税源的基础上,可根据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灵活采取外分离或内分离的形式,建立与税源分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外分离,即把不同类别的税源分别由不同的税务所管理。重点税源可打破地域限制,集中集约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个体税源相对集中的单位也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内分离是指在属地原则的基础上,在税务所内设置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管理岗,分别管理本辖区相应的税源。有条件的单位还可结合当地实际,在税务所内按照事项设置专岗,实施专业化管理。

2.税源管理职责。大部分日常事务性管理事项前移办税服务厅后,税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具体事项为线索,负责纳税人的基础数据管理、日常评估等风险任务应对、税收政策与纳税人经营范围的对接等纳税服务工作,并根据任务部署承接专业评估工作。不同类型的税源税收征管侧重点不同:对重点税源应“精细化”,落实到户,注重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市场、产业链等情况与税收的关联,做好每户税源的分析预测、跟踪管理;对一般税源应“规范化”,可着眼于行业,通 — 5 — 过了解行业状况、税源结构变动对税源的影响,做好行业税源的分析监控;对个体税源应“社会化”,以政策引导为主,全面实行计算机税收核定,借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税力量,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个体税源管理。

(四)关于信息技术支撑的问题

以信息化为依托,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石。根据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福建地税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尽快开发应用决策分析管理系统。

1.综合业务管理系统。(1)全面支撑涉税业务的“同城通办”,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同地区通办”。(2)全面支撑无纸化办税,适时开发应用影像资料管理系统、电子印章管理系统、财务报表采集分析系统。(3)全面支撑多平台催报催缴,如完善网上办税系统功能、推广应用税邮通、手机短信等渠道。

2.决策分析管理系统。全面支撑涉税数据的分析与查询,逐步形成省、设区市、县区、所四级的纵向可钻取应用,为各级地税机关的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持。开发“纳税评估平台”,全面支撑税收风险的预警、推送、反馈、评价等工作。

3.外部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健全与工商、国税、质监、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专线实时信息交换平台,并通过各级政府的政务平台,实现与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渠道。(2)全面支撑纳税人的自助办税。逐 — 6 — 步完善和拓展网上办税系统的各项功能。推广纳税人CA认证和电子印章的应用,全面支撑网上涉税申请受理、网上涉税文书送达等业务,建立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全程办税的“网上税务局”。

4.涉税数据质量保障。通过强化税收征管业务数据的管理,规范数据的采集、审核、维护等工作,实现各类税收征管数据的标准采集、规范存储、高效应用,不断夯实信息数据基础。

(五)关于人力资源问题

各级地税机关应重视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按照专业化管理的格局和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各专业人才库。通过公开竞赛等方式,选拔征管能手、稽查能手、评估能手、信息技术能手等,给予表彰和奖励,并适时充实到纳税风险分析、重点税源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岗位,将人力资源向风险管理倾斜。对成绩突出的各岗位能手要加强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工作要求

各试点单位应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征管流程、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调整,既要依法实施,又要勇于创新;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

(一)转变理念,统一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要通盘考虑、总体谋划,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 — 7 — 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各级地税机关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形成合力,加强领导。

(二)统筹安排,紧密结合。各级地税机关应紧密结合当前的机构改革实际,以“有利于方便纳税人、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效为着眼点,合理设置机构或岗位,切实推动税源专业化工作的开展。

(三)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级地税机关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结合当地税源状况和人力资源实际,明确各部门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实效。

(四)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级地税机关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重视和加强对纳税人宣传工作,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适时了解纳税人的反映,充分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

(五)深入调研,改进优化。各级地税机关要深入调研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剖析症结所在,按照整体工作要求进行适应性改进。对涉及整体性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制定、完善配套制度,积极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工作。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

作的指导意见》

— 8 — 2.《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绩效—莆田市地税局》 3.《撷取相关行业资源和最新科技 打造便民实用

“银税通”—福州市地税局》

4.《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德化县地税局》

二O一二年五月十日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12年5月15日印发 校对:征管处

第五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信息来源:句容市地方税务局 09日

访问次数: 332字 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顺应时代需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发展和完善。本文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他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因为分工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形式的生产力即协作力。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墨菲、罗默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分工水平和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1以美国为代表的税源分类

一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按照征税对象设置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即: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局、工资和投资收益局、政府和免税组织,犯罪调查局专门负责调查涉税违法案件,并与四个业务局保持密切合作,如下图所示。另一方面,联邦税务机构并非州、郡、市层层设局,在上述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另按经济区在全国设置5个大区办事处,下设10个服务中心和63个地区办事处。办事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

犯罪调查局

政府及免税组织局

工资和投资收益局

小企业局

大中型企业局

业务支持部门

执法与服务部门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

联邦总部专门职能部门

图1: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巴西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管理;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

2.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纳税风险评估

纳税风险评估被作为很多国家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进行纳税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将来自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得出分析结论。对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报、自行审核的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管理具有强制性。而美国税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计算机电子化系统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十个税务征收中心组成,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并以此估算其税款,自动进行评估,旨在追求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务事项专业化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如图2所示。

税源分类专业化

税务管理信息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税务事项专业化

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都在纷纷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模式,以江苏省地税系统为例,通过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分类、机构改革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成功上线等一系列举措,走在全国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前列,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作用不突出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高风险应对效能的手段之一就是突出纳税评估,按照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地确实都设立了纳税评估专职机

构和岗位,但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并未形成。形式上优化了专业化管理流程,一事所有户,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等不同涉税事项分由不同税收管理员专业化负责;但实质是很多机构观念仍未完全转变,仍然维持一户所有事的模式,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理核查和纳税评估的所有事项,不能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按照税源分类,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岗、建筑业税收管理岗、规模以上企业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按照涉税事项又分为税源事务岗、登记事务岗、日常事务岗、纳税评估岗。但是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属于稀缺资源。加上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员配置的不理解、对重组流程的不适应,具体操作中存在专人不负责专岗、专岗不能胜任专职等问题。

3.风险管理不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现实中由于数据采集不够完整准确,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有效,风险排序不重视共享采集、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为选取高风险行业、重点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年初,我们对区域内4家驾培企业,开展行业专项纳税评估,评估补缴税款85.91万元(不包括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驾培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依托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借鉴行业评估的成功经验,应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面”上查找行业差异、确定评估行业:税收分析部门对全局进行全“面”扫描分析,通过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查找行业税负差异,确定重点评估行业。二是“点”上针对典型分析、构建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行业后,选取行业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信誉较高、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与分析,了解行业的经营规律、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纳税情况,从而获取申报信息外的行业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预警值。三是“线”上全面行业评估:运用典型企业获得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从而实现评估一行、规范一行。

(三)建立以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立体化风险管理机制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采用试点加推广的模式,实施“体检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基础数据全面、技术含量高,在探索阶段,为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可综合评价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宏观指标选取某区域、行业作为试点,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全面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信息、召开针对性的税收座谈会,积极采集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纳税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应对,对试点中形成的可取经验予以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管理需要全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基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与技术管理科数据分析与比对的合理性等都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运作效果。为杜绝当前人为选择高风险行业、企业,忽视风险评价与排序的问题,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专业的人员配备,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制定以“三个是否”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效地降低纳税风险、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纳税遵从。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从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作者:姜建美,镇江市句容地税局)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税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组织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对税源的专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