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时间:2019-05-14 17: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第一篇: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2013高考历史重要复习资料总结: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统一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中国历史,简称秦汉。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即封建大一统时期。其中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西汉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封建国家,东汉是封建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的政治大一统和专制集权格局,经济的封建农工商结合的自然经济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开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应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一)、政治-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

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两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

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二)、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

此块属于星号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考不考。适当浏览,特别是生产工具和货币的图。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

1、秦汉周边生活着匈奴,西域,白越,诸夷等少数民族,大多出于奴隶社会阶段或更早。

2、秦汉采取有效的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流,开拓了边疆。这些手段包括自卫战争,通使联系,经济文化交流,设立管辖机构,和亲等。

(四)、外交-大开放的基本格局

1、秦汉形成大开放局面,源于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军事保障,交通开辟。

2、秦汉在东亚初步形成东亚文明中心,通过两条丝路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建立联系。两条丝绸之路是重点。

3、秦汉和各国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处于领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

1、秦汉的科技领先世界,包括天文历法,地动仪,九章算术,医学等。

2、秦汉的哲学,宗教,史学均有开创性重大贡献。

3、秦汉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如汉赋,兵马俑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核心,两对矛盾(含义),五方面内容和趋势,六个阶段,两面影响。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对矛盾含义和趋势: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的权力原则-两者相互联系.皇-相矛盾;中央-地方矛盾.五方面内容和趋势:中央官制削弱宰相;地方官制分权弱权;选官制度不断强化;监察制度不断严密;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六个阶段:秦建立,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强化,明清顶峰.近代结束.两面影响:前期积极为主,后期消极上风.积极-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华文明的连续稳定发展;消极-皇权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保守阻碍新生因素。

第二篇:寒假二轮复习历史知识点:多民族大一统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参考资料:督师历史网

扩展阅读:秦朝武将官职介绍

第三篇:2014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

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第四篇: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暂而亡,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1-7题。

1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太尉

C.丞相D.郡守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6焚书坑儒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

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

A.皇帝征召B.辟除

C.大臣举荐D.考试

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

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

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

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

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对外交往开始并增多。据此回答12-17题。

12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秦汉时期尚未使用铁农具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居住区

B.西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C.珠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D.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15对秦灭六国的正确评价是()

A.是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的胜利

B.是历史的停滞

C.是历史的进步

D.是历史的倒退

16汉朝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国遣使来汉

④安敦王朝遣使来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7两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从外国输入中国的物品以奢侈品为主,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A.汉代社会经济发达,重视经济交流

B.中国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某些产品

C.汉朝统治者奢侈腐化

D.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与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④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0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重大改进使纸的产量大为增加。这一改进主要是()

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利用水力,节省人工

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

D.原料易寻,造价低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1分,23题8分,24题8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干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后,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进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逸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

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回答: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2)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管理。

(3)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秦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二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均为今甘肃省的古代地名)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兔彭阳(今甘肃镇原),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负责侦察的小股骑兵)至雍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三(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引自《史纲评要》卷7

请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

(3)韩安国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的?他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4)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状况看,韩安国的建议是否正确?

(5)有人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是经济。”对吗?试谈谈你的理解。

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剖海内而宗子,封功臣„„郡国剧半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据此回答: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朝的有什么不同?柳宗元的评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并从制度的继承性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24司马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编著《史记》的?《史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B5C6A7D8B9A10C11B12B13C14A15C16C17D18D19A20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北方:河套、阴山;西方:河西走廊、西域;东南沿海;西南云贵高原。(3分)

方式:远征;移民;屯垦;出使交流;政治控制。(3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秦:设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区。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3分)

(3)保护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促进边地经济发展;打通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巩固和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22答案:

(1)与匈奴和亲,向匈奴贵族奉送物品。(1分)

(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因为汉文帝时汉朝国力不强。(1分)

(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量,这是错误的。因为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战乱之后,汉初经济残破,国力衰弱,无力与匈奴抗衡。(2分)

(4)不正确。到汉武帝时,已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条件。(3分)

(5)正确。汉初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和汉文帝为缓和与匈奴贵族的矛盾,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解决与匈奴的矛盾,汉武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用兵,从而安定了北部边郡,巩固了封建国家,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又是经济。”(4分)

23答案:

(1)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而秦朝是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这是西汉与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主要不同。

(2)①柳宗元评述基本正确:秦朝建立包括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基本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秦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原因不在制度而在于统治政策即秦的暴政。刘邦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秦亡的原因,把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也视为秦朝来亡的重要原因,因而他分封同姓王,以保刘家天下。②汉承秦制,封国制只是一个补充,但它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家天下”的统治。事实证明,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此后历代主要封建王朝吸取了汉初的教训,基本上没有再实行分封制。柳宗元充分肯定郡县制维护中央集权的作用,指出“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其观点是正确的。(8分)

24答案:

背景和条件: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统一以后,需要加强思想统治,以前史书因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当时的要求。统治者希望在前朝统治者失败的基础上获取经验教训,也希望把自己的政绩让史书留给后世。(4分)

特点:(1)地位突出。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通史体例写史模式。(2)秉笔直书原则。敢于揭露暴君、酷吏罪行;肯定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等。(3)具有文学性,是传纪文学典范作品。(4)影响深远,成为历朝编写史书的典范。(4分)

第五篇:2010年高考历史秦汉复习

高考历史检测:秦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暂而亡,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1-7题。

1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太尉

C.丞相D.郡守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6焚书坑儒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

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

A.皇帝征召B.辟除

C.大臣举荐D.考试

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

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

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

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

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对外交往开始并增多。据此回答12-17题。

12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秦汉时期尚未使用铁农具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居住区

B.西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C.珠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D.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15对秦灭六国的正确评价是()

A.是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的胜利

B.是历史的停滞

C.是历史的进步

D.是历史的倒退

16汉朝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国遣使来汉

④安敦王朝遣使来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7两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从外国输入中国的物品以奢侈品为主,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A.汉代社会经济发达,重视经济交流

B.中国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某些产品

C.汉朝统治者奢侈腐化

D.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与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④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0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重大改进使纸的产量大为增加。这一改进主要是()

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利用水力,节省人工

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

D.原料易寻,造价低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1分,23题8分,24题8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干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后,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进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逸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

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回答:

(1)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2)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管理。

(3)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秦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二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均为今甘肃省的古代地名)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兔彭阳(今甘肃镇原),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负责侦察的小股骑兵)至雍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三(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引自《史纲评要》卷7

请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

(3)韩安国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的?他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4)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状况看,韩安国的建议是否正确?

(5)有人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是经济。”对吗?试谈谈你的理解。

2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剖海内而宗子,封功臣„„郡国剧半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据此回答: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朝的有什么不同?柳宗元的评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并从制度的继承性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24司马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编著《史记》的?《史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B5C6A7D8B9A10C11B12B13C14A15C16C17D18D19A20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北方:河套、阴山;西方:河西走廊、西域;东南沿海;西南云贵高原。(3分)

方式:远征;移民;屯垦;出使交流;政治控制。(3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秦:设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区。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商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3分)

(3)保护中原农耕文化(或农耕区);促进边地经济发展;打通与中亚、西方的陆路交通;巩固和扩大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22答案:

(1)与匈奴和亲,向匈奴贵族奉送物品。(1分)

(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因为汉文帝时汉朝国力不强。(1分)

(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量,这是错误的。因为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战乱之后,汉初经济残破,国力衰弱,无力与匈奴抗衡。(2分)

(4)不正确。到汉武帝时,已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条件。(3分)

(5)正确。汉初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和汉文帝为缓和与匈奴贵族的矛盾,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解决与匈奴的矛盾,汉武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用兵,从而安定了北部边郡,巩固了封建国家,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二者的基础又是经济。”(4分)

23答案:

(1)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而秦朝是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这是西汉与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主要不同。

(2)①柳宗元评述基本正确:秦朝建立包括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基本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秦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原因不在制度而在于统治政策即秦的暴政。刘邦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秦亡的原因,把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也视为秦朝来亡的重要原因,因而他分封同姓王,以保刘家天下。②汉承秦制,封国制只是一个补充,但它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家天下”的统治。事实证明,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此后历代主要封建王朝吸取了汉初的教训,基本上没有再实行分封制。柳宗元充分肯定郡县制维护中央集权的作用,指出“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其观点是正确的。(8分)

24答案:

背景和条件: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统一以后,需要加强思想统治,以前史书因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当时的要求。统治者希望在前朝统治者失败的基础上获取经验教训,也希望把自己的政绩让史书留给后世。(4分)

特点:(1)地位突出。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通史体例写史模式。(2)秉笔直书原则。敢于揭露暴君、酷吏罪行;肯定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等。(3)具有文学性,是传纪文学典范作品。(4)影响深远,成为历朝编写史书的典范。(4分)

下载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2.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附答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二:秦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历史高考总结

    2011年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

    高考复习资料历史文史常用的文言文

    【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

    九年级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共5篇)

    武威第十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1234 班 历史教案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作业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3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夏......

    大一近代史历史复习资料总结 (范文)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

    八年级上册历史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第一节.侵略与反抗(1840—1945.8) 项 鸦片战争 原掠夺原料和第二次鸦战 进一步打开市场 1856.10-1860.10 英法美俄 割占领土 俄国、浩罕国 日......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中学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刘德新TEL:***QQ:592485777 1、2007年海南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