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17: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

第一篇: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

一、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问题

1、稳定概念难界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才能更好地开展,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然从法律上明确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也仅在第2条、第34条进行了简单的表述,总行金融稳定局对分行及省会城

市中心支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作出了指导性规定,但具体到基层支行并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致使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稳定工作也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为依据。

2、履行职能难操作。目前,基层央行可供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贴现、再贷款、窗口指导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因贴现、再贷款业务手续繁琐,审批环节多,企业对此缺乏“信心”,金融机构也更加倾向于通过同业拆借、转贴现等方式来融入资金,造成再贴现、再贷款业务极度萎缩,甚至多年未发生。而“窗口指导”是基层央行近年来使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它是一种道义劝告,任何“指导意见”不是“指令”,对商业银行约束和激励作用较弱,传导逐级弱化,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手中。由于基层央行真正可操作的业务不断萎缩,基层央行难以准确把握稳定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主要风险考核指标界定不清,外部监测信息采集困难,造成基层支行对金融稳定具体业务操作性较差。

3、信息共享难建立。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后,基层央行的工作重心已由具体实务向宏观调控转变,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局、国资委、税务局、工商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经济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以便于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的监测。然而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其与地方有关单位及企业部门联系少,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难,各部门对于央行部署的工作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不予理睬,加大了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难度。另外,金融稳定涉及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当局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等多个方面,而目前基层央行的协调机制极易导致各方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职责不清、履职缺位。

4、数据资料难采集。风险监测是金融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民银行县支行在金融稳定工作方面的重点具体工作。监管职能分离后,各金融机构除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外,很少向人行报送报表和资料,导致基层人民银行采集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等数据不完整,不及时,难以判断区域金融稳定的准确性,更无法有效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

5、监控体系不健全。基层人行处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前沿,是辖区金融风险的直接监测者,但目前人行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基层人行只能凭借以往的监管经验对风险状况、程度进行粗略的判断、识别。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削弱了其风险防范力度,不能及时有效、科学准确的反馈风险信息,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形势要求。

二、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是明确定位。人民银行县支行要根据上级央行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稳定工作主要应定位在风险监测和分析反馈两个方面,其中风险监测应当重点放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风险以及当地支柱产业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在监测基础上的分析反馈应当以实证分析的方式突出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分析。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在基层金融风险往往最容易从资金方面被突破,无论是内部、外部或是内外勾结,不法分子都企图利用金融机构在内控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非法谋取资金,因此,在县域金融机构中风险往往集中体现为由于内部控制不力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二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机构中既属于法人金融机构,又是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因此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重点应是农村信用社;三是金融稳定与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县域支柱产业的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辖区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同时,基于县域经济的微观性,县级人民银行应积极向上级央行反映与金融稳定有关的具体经济金融现象,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为上级央行作宏观分析和评估提供素材,起到见微知著、窥豹一斑的作用。

二是提高认识。如果把全国经济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大动脉,省市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其分支,而县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处于最末端的毛细血管。虽然部分毛细血管的损伤不一定会导致主动脉出现问题,但却是机体发生问题的预兆,也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将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县级人民银行不应把把金融稳定工作局限在防范金融业支付风险上,而应站在央行履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明确把握金融稳定的标准,准确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度重视基层金融稳定工作的意义,增强金融稳定工作力量。

三是完善法规。由于金融稳定涉及经济的各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

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本人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积极主动当好“五员”:

一、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领导”和“主导”的关系。基层央行在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关系的同时,需要保持一定的“主导”权和独立性。主要是因为基层央行的许多工作既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又需要自身保持对相关工作的主导权和独立性。为此,要以正确履行基层央行职能职责为中心,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为前提,绝不能因为要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而毫无理性地顺从或者盲从。

二是“服从上级”和“服务地方”的关系。人民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需要基层央行在执行政策、落实制度等问题上步调一致,但它又必须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央行必须认真处理好“服从上级”和“服务地方”的关系,在贯彻执行中央金融方针、政策和金融法律、法规中,要坚持贴近实际、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找好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是“有为”和“有位”的关系。基层央行虽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方式、手段和效果不如其它经济职能部门那么直接,但是,只要找准定位,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地方党委政府就会一样的关注、关心和重视。因为基层央行的职能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是其他部门难以替代的。

四是“务实”和“务虚”的关系。基层央行日常的政策宣传、窗口指导、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工作,如组织“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签订贷款意向,有时看来很“务虚”,但这些看似“务虚”的工作,只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扎扎实实去做,也是可以见实效的。反之,从辩证法上来说,那些看似“务实”的工作,也会变为“务虚”。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央行既应抓好“务实”性的工作,也应抓好“务虚”性的工作。

五是“份内事”和“份外事”的关系。如果说,围绕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能而开展的工作是基层央行的“份内事”,毫无疑问基层央行首先应当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然而,基层央行身处地方大体系,还必须主动融入县域的“大熔炉”,理性接受“份外事”,才能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反之,也要理性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建议,不能简单对“份外事”说“不”字。

二、积极主动当好“五员”

一是当好“宣传员”。基层央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末梢”、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金融政策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认知非常关键;基层央行各项业务要有效开展,社会各界对相关金融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因此,基层央行要充分利用地方党委政府相关专题工作汇报会、“两会”,金融机构行长(经理)联席会议、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等平台,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经济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联系、沟通,切实加强金融宣传活动。还可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从多方位、多层次的角度来主动“营销”,以此促进提高当地党委政府对金融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帮助和引导社会各界对金融宏观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二是当好“协调员”。一方面,基层央行要主动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部门如发改局、经贸局等搞好联系沟通,加大对相关工作问题的反映和协调力度。比如联系协调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项目建设推介会等形式,对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和项目进行推介,为项目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投放意向穿针引线,促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央行要充分发挥对辖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管理协调作用,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执行好货币政策,强化窗口协调指导,把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导入到国家宏观调控的轨道上,并以此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当好“服务员”。基层央行的金融服务是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服务于社会、银行和政府,还服务于自身。因此,基层央行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和工作方式,把着力点放在树大局服务观念,拓宽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由基础业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一要履行好货币金银职能,做好货币发行和现金管理工作;二要履行好经理国库职能,促进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三要履行好支付结算管理功能,积极推行新的结算支付手段,进一步强化支付清算职能;四要履行好货币信贷服务职能,做好货币政策执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参谋服务。

四是当好“安全员”。基层央行要高度树立安全稳定意识,把着力点放在维护金融稳定上。在履行好金融稳定职能中,既要宏观审慎分析,又需要微观审慎监管,要把金融稳定和着力点放在加强区域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的建设和强化央行内部控制上。日常工作要做到“五个健全”:健全由地方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跨行业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与银监、证券、保险机构的金融稳定信息共享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分析制度,及时研究化解金融风险对策;健全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符合实际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五是当好“调研员”。基层央行调研工作,必须从县域经济金融运行和履行央行职能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经济金融运行和履行职能过程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一要用宏观的眼光来审视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抛开本支行和本辖区的利益,从有利于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出发,开展调研工作;二要有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前瞻的视野和预见的眼光,突破常规的认识层面,从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三要摆脱原有框架的束缚,认真撰写调研文章,力争做到有新的风格、有新的见地,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所要反映的内容和意图,为上级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篇: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管理成为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征信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受宏观环境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家征信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成本效益不对称,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和企业(个人)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一是金融机构认识存在误差。在过去信贷征信管理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信贷征信建设是人民银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存在可搞可不搞的自愿性;有些金融机构甚至认为人民银行搞信贷征信管理是为了约束和监督他们,心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企业、个人认识不足。由于过去对信贷征信管理宣传不力,致使企业、个人对这项工程了解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参加信贷征信管理会将自己企业信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配合少,被动应付多。个别企业甚至拒绝办理贷款卡和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设,导致了人行在征信管理中“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管理手段缺乏,职责履行难到位。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两个制度和两大系统。即《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两个办法》),两大系统分别对应《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称《两个系统》)。但仅凭这两个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明显感到管理手段缺乏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惩处手段缺失。在两个制度中的“罚则”中,只对金融机构法律责任进行限定,但对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和个人没有约束条款,导致企业和个人对贷款卡的管理不重视,贷款卡遗失、不参加年审的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上述的《两个办法》在各地方均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

3、系统功能缺陷,难以满足信贷业务运作需要。一是信贷咨询系统企业信息兼容性和交错性不强。由于系统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区分借款人的唯一标准,而技术监督局对同一企业的代码经常更换,导致部分企业在系统数据库拥有多个代码,而系统对此缺乏兼容性和交错性,无法把前一个代码下的信息转入新的代码中,造成同一企业的信息被分割。二是系统中没有票据贴现录入程序,不能满足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目前系统由于数据库质量的瓶颈制约,未能对重点行业、信贷大户、集团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款结构变化进行专题分析,系统效能发挥不高。

4、企业素质差,难以满足系统创建要求。目前尤其在落后地区,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很大部分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三高两低”式企业,享受不了银行信贷的支持,银企关系冷淡,对征信体系建设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冠以“公司”之名,实为家庭式作坊,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全,满足不了系统信息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一是基层建立专门征信机构,将征信管理从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独立出来,专职专人,明确责任。二是应建立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机制。成立包括政府、工商、技术监督局和各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对辖内征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在目前征信管理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内控制度,将征信工作落实到专人。

2、配强队伍,提高素质。队伍建设是搞好征信业的保障。基层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征信人员;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现场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征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征信队伍,提升征信管理水平。

3、强化手段,促进管理。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征信管理法》、《信息披露》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信贷咨询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增添对企业和个人违规的处罚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发展。二要创新管理手段。人民银行可通过整合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如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可与银行帐户管理两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既能提高人行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自律。三是加大检查力度。要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把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结合,减少检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四要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违反管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根据制度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促进规范管理,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

4、优化系统,促进利用。首先,人民银行要根据目前征信系统管理软件使用情况,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不

断更新系统,以适用业务的发展;其次,及时督促商业银行及时报送数据,确保银行咨询系统、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提高银行咨询系统的使用率。再次,要清理各系统中过时数据、已经多年未用的死贷款卡户,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轻系统管理人员工作量。

5、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如通过电视广告、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征信知识读物等多种方式,对征信基本知识进行宣传,提高金融机构和社会对征信的认知度。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也要将向借款人宣传征信知识作为办理贷款申请的步骤之一,履行告知义务,宣传银行征信知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征信体系建设。

第四篇: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

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难点及对策

国库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库承担着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支拨等重要职责。经理国库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基层央行在履行经理国库职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出基层央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一、影响基层央行有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要困难

(一)经理国库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法律地位不对等,基层央行虽有经理国库之名,难行经理之实。《预算法》赋予人大和审计部门对预算、决算进行事前与事后监督的权利,但没有明确赋予基层央行国库部门这种权利。《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但条文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而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新时期的国库工作来说,明显滞后。国库法律地位的模糊、法规时效性的相对滞后与现行国库“三大”改革对经理国库的要求已很不匹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的监督职责不明了,监管要求和监管地位的不对等。

(二)缺乏必要的处罚权和监督权支撑

一是表现在国库收入监督缺乏对延压税款行为的处罚权。目前,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税票和税款直达国库或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可以说,预算收入占压入库的现象少了,但个别征收机关为核算税收征收进度、银行便于后台操作,设置了税收过渡户,通过该户来具体核算税收征收和控制入库进度,其结果是,征收机关在完成政府下达的当月征收任务的情况下,剩余的税款全部积压在银行过渡户上,积压的税款有时甚至比入库的税款还多,严重违背了当月所实现的税收必须全部入库的规定要求。二是表现在库款的支拨缺乏名副其实的监督权。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对财政将预算资金商业化,借给民营企业或中介担保机构的问题关闸不严,把关不够。尤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先支付后清算的运作模式,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国库组织体系和决策重心由央行国库、银行部门转向财政部门,央行国库成为被动的事后的服务性的配角,经理职责变成实质意义上的代理,履行国库监管职责地位被资金的流向和清算变革所掩盖和淡化。

(三)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难度较大

上级国库部门忙于应付自己的日常业务处理,自顾不暇,难免会疏于对下级国库部门、国库经收处、商业银行、代理国库的监督指导,国库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在所难免。国库部门加入了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后,自成了资金汇划体系,但没有一套详尽的风险控制机制贯穿始终,仅仅是一些粗线条的管理规定,这就为各级国库部门如何开展国库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每年年底,进行预算收入年终决算时,征收机关往往因政府领导人或财政部门的要求,违规进行预算收入更正、退库、调整。其目的是应付上级主管财政部门的考核,虽然合情理,但不合规章,可这给国库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如果执行,国库部门直接违规;如果不执行,与财政、税务乃至地方政府机关的关系将会陷入僵持状态,不利于和谐共处和事业发展。

(四)经理国库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基层央行国库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资金核算、清算业务、对账工作、对经收处的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库人员数量不够,队伍素质不高。目前,从上至下,都在谈论基层央行支行级机构的改革问题,支行何去何从?国库如何经理?基层央行人员只退不进,队伍青黄不接,与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必须设置不相容岗位,要有一支高素质队伍的要求不相适应,经理国库的履职能力也在不断退化。

二、对策建议

(一)及时制定、修订、完善与经理国库相关的法律规章 由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有其无与伦比的系统和资源优势,而且是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拨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重点要巩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基础,尽快推出《国家金库法》和新的《实施细则》,使经理国库职责与《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相匹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库会计管理规范化,完善国库制度建设,提高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继续夯实国库工作基础,提高国库金融服务水平。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履职能力 人民银行要充分履行好“政府银行”职责,为政府当好参谋,把好关,积极配合财政各项改革,促进政府预算收支顺利执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人大、政府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支持;要善于总结代理和经理国库多年的经验,创新思维,审时度势,搞好科技创新,实现国库服务信息化,提高国库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急需建设好“两套系统”:一是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推动财税改革,使财政资金收支两条线真正得以实现,增强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拓展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内涵,发挥人民银行在地方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国库服务与监督能力,增强国库适应和支持财税改革、央行职能调整的能力。大胆尝试人民银行国库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模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支拨实时、有效的监督,减少财政拨付环节,加快资金到账时间,有效地解决资金支付运转快而监督相对滞后可能造成的速度风险问题。

(三)疏通政策传导渠道,为有效履行国库职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国库服务层次,加大国库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国库分析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优质服务,深化“三个理念”,构建和谐国库生态环境。一是深化依法行政理念,各级国库要在相关法律和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内,依法履行经理国库的职责,要积极组织国库经收处经办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经常深入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情况的调查,及时了解和协调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国库经收处规范办理国库业务。二是深化风险防范理念,深入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国库资金安全的影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试探改变以往仅仅依靠国库人员自身独立监督而出现的人力有限、能力有限、视线有限的局面,将国库纳入事后监督范畴,同时将内审机制和风险责任处置机制引入风险防范与监督之中,以国库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来实行自身监督为主线,以内审和事后监督部门加强同级外部监督为辅线,真正形成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三是深化国库创新理念,大力开展理论创新、业务创新和观念创新,探索基层央行会计、国库、发行人员的合理兼岗,统筹考虑全辖基层支行会计、国库、发行部门人力资源的调配,统筹兼顾国库部门的设置,推动国库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高国库综合管理能力 国库作为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窗口部门之一,在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改善国库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办法措施,当前必须强化“三项管理”。一是强化人才队伍目标管理。加强国库机构和队伍建设,结合国库业务实际和特点,建设和弘扬蓬勃向上的国库文化,实现“树立一流思想道德,培育一流业务素质,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二是强化国库对外监督管理。要对国库资金缴库、支拨、清算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风险环节,保证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和国库资金的安全。三是加强国库资金运作管理。人民银行要把发展作为中央银行履行好经理国库职能的先决条件,准确把握国库发展的方向。加强国库会计分析,提高对国库资金收付的趋势判断和效益分析能力,架设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与配合的桥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国库发展的新思路,推出各项工作的新举措,实现国库发展的新突破。

第五篇: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以后,新的“三定”方案,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支行一级分设了专门的调查统计

部门,标志着调研工作已成为基层央行的一项日常性基础工作。“调研立行”更是明确了调研工作在基层央行的重要地位。尽管各级领导对调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基层央行调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突出表现为调研成果的深度广度不够,调研工作的外围环境不佳,调研与其他工作相比缺乏刚性制约等几个方面。

一、当前调研工作面临的难点

1、调研选题困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出台了《山西省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暂行管理办法》,把调查研究的严肃性,规范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金融调研工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基层行来说,由于立足面不同,视野不同,掌握的素材不同,基层行选题局限性很大。一个调研课题如果对上级决策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如果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那么,这个调研课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因此,解决调研工作选题的问题成为基层好搞好调研工作的关键。

2、信息采集困难。监管职能分设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央行在金融机构中的硬约束有所弱化。按照新《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但是,对于调查研究来说,更需要的是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活情况,而不是现成的报表,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主动配合。在现实调研中,由于对于报送随即性调查表的行为没有制约的相关细则,对于基层央行临时需要掌握的资料是否包括在内也没能明确。因而金融机构延迟提供、提供失真度较大的数据信息或者干脆不提供的情况时有发生。

到企业调研的难度更大。人民银行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贷款,所提供的信息也以宏观为主,缺乏直接的指导价值,所以好多企业把人民银行调研看作是对企业的负担。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的领导或经销人员,根本见不到,常常推托人不在,或找一个办公室人员泛泛而谈。有的企业甚至看看报表都难以做到,要董事长签字;还有的干脆拒不接待。

3、质量提高困难。现在的调研工作,特别看重对宏观政策的反馈和建议,要求对较大区域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掌握。一般来讲,上级研究部门、刊物承办部门,看到“我区”、“我县”字样往往觉得宏观性不足,没有代表性,所以很难认定成果。同时,由于基层央行整体学历偏低,缺乏既精通金融实务又掌握数理统计方法,既钻研金融理论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分析手段也制约了调研工作的质量,使基层央行的调研深度和广度难以进一步拓展。

4、经费列支困难。目前,除了总行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储蓄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等少数专项调研明文规定列支的经费外,基层央行自己组织的调研活动调研费用难以落实。一般来讲,除了上级行来人调研外,本单位人员在本地调查,用车费、接待费基本没有着落,调查人员往往要骑车跑单位,且由于单人独马,缺乏调查氛围,很难了解全方位资料。很多时候,调研人员只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有的单位,甚至连电话也做了限制,超过一定限额要个人自负。经费短缺,外出困难,限制了调查形式的多样性和样本选择的全面性,从而影响了调研工作的质量。

5、硬件配置困难。调查研究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基层行更需要顾及硬性约束的工作,所以在人员设备待遇配置方面要远远低于其他部门。从人员配备来说,保卫,发行,会计、国库等部门需要双人双岗,需要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无形中挤压了调研人员。目前,县级机构配备人员基本为2-3人,要承担统计系统,信贷登记系统两大系统的工作,基本没有专职调研人员。从计算机配备来说,因为调研没有硬性程序,所以配备的机器基本是能打字就行,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不能安装。从个人收入来说,好多部门有特岗补贴,调研部门是少有的几个没有补贴的部门。

二、搞好调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调研工作的法律地位

调研工作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持系统,需要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经济实体和居民的支持,是国务院赋予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应该从法律的地位把这项工作职能确定下来,实行依法调查。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央行实施调研活动的权威性,实现权责相称,而且还是提高调研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

2、建立监测与信息支持系统

一是确立调查点,建立样本群体,实行有偿服务。要在各家金融机构、典型企业、投资人和消费者之中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信息反馈网络,每次重大政策规定出台后都应定期在上述固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征询评价意见。二是建立宏观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包括:综合统计(金融市场资金流量统计、资本市场统计、企业景气统计、汇率统计等);银行统计(银行信贷、现金、累

放累收等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专题统计(企业贷款统计、利息统计、有价证券统计、对外交易统计等),检测宏观资金整体流量与流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三是建立金融信息原始数据库。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指标体系,加强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涵盖辖区信贷、证券、保险等重要变量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四是实现与各金融机构内联网的对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配备必要的互联网接口,及时下载、收集全国性资料,以现代网络为平台,在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地方党政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要给调研人员必要的信息扩张权,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经济指导、统计报告类文件要有传阅机会,对地方政府组织的经济形势分析活动要提供参会或列席资格。

3、建立调研工作指导与反馈系统

上级行要充分利用央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建立定期调研工作重点发布制度,及时指导基层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要整合调研资源,从基层行抽调骨干参加全国性、全省性调研活动,锻炼队伍,适时指导;要在各级行之间建立定期的调研成果点评通报制度,拓宽视野,借鉴经验,促进调研工作的效率。各单位要成立由行领导牵头,调统部门、办公室联办的课题领导小组,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上级行安排重点,统一组织、规划、考核调研内容,开展“大调研”活动。

4、建立调研工作培训机制

要建立与调研工作相适应的业务培训机制。上级行要构建统一的、常规性、开放式的培训平台,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培训和电视录像、讲座等形式,定期进行经济金融最新理论、科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等前瞻性的培训。基层行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鼓励进修、外派培训、外聘培训、岗位轮换等形式,提高理论层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为调研部门征订必要的金融报刊,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中国金融》、《金融研究》、《金融参考》、《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山西金融》等,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金融动态。

5、建立调研经费与奖励机制

要设立专门的调研费用开支项目,实行调研费用专户管理。要明确每次重大调研课题的费用指标,逐步充实硬件设施,适当配备调研部门专用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或摄影、录音设施。要建立调研成果奖励制度,把调研费用指标与调研工作成果挂起钩来。对调研成果的考核奖励,应看着福利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加大奖励力度,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对于地方统计部门、经济部门有关数据,可以允许采取包给地方统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采集的形式进行,这部分费用也应当有正常的开支渠道。

下载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食品安全生产监管情况检查报告 为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农畜产品的查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根据《威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精选合集)

    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而金融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日渐升温。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

    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金融电子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央银行各级分支行的金融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基层央行业务处理、信息传递的电......

    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调研分析

    近年来,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伴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进行,已经将触角延伸到干部职工所及的场所和岗位,不断深化着总、分行倡导的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办公室的......

    制约基层央行调研分析工作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制约基层央行调研分析工作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19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上供稿文/范满志 周燕[导读]基层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以后,新的“三......

    践行监管办法,履行行业职责

    践行《监管办法》 履行行业职责----警企共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自省局、市支队2013年5月12日部署开展重点车辆源头监管信息备案工作一年来,我县道路运输企业在县交警大队的监......

    年检阶段如何发现问题履行年检监管职责

    ____年_月_日起施行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三条指出,企业年度检验是对与企业登记事项进行定期检查的监督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十一条指出,自受理之日起_个......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力推进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但也对风险防控、金融稳定、监管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如何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