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局提出要加强税收分析,形成有深度、有战略、有措施的税收分析报告,秉承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为本级党委、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要求税务部门在服务地方财源建设方面上应当更加有所作为。

一、积极实践税收分析,服务地方财源建设

今年福建地税重点以经济税收分析为切入点,围绕提高财源建设效率展开调研,深入剖析福建省财源发展的现状、成因、瓶颈,研究市场主体的产业和税收政策诉求。

(一)构建三项制度,推进税收分析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收入目标协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靠前服务。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工作,提升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推进组织收入的动态管理。宏观方面,构建税收预测的经济税收指标体系,完善预测模型;微观方面,做好主要税源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摸底调研与预测。促成在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税收保障办法》中规定“设立税收收入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应当与本行政区域的税源相适应”、“财政部门编制和调整税收收入预算时,会商同级税务机关”的条文,从制度上保证地税部门的预测分析为各级政府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服务。二是健全组织收入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依法聚财。制定《加强组织收入管理的八点意见》,提高组织收入质量,同时从税收均衡度、欠税率、大额网上申报、临时户征管、地方税种征管等方面对当前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化解和防范税收风险。

三是完善税收分析工作制度,实现健全机制、服务大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意见》,从构建全程税收分析链条、建立税收分析质量规范、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强化税收分析保障机制等四方面规范和强化税收分析工作,筑牢税收分析的数据、管理、人才基础。同时,将税收分析服务区域发展的实效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内容。

(二)突显两项建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一是积极建言,科学履责。利用省政府务虚会、省长办公会、专报简报等各种场合和形式,围绕地税部门职能建言。一些建议得到采纳,在推进组织收入、实施优惠扶持政策、税源建设等取得了实效。如向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交房地产税收趋势分析和税源摸底情况,为合理确定2014年财政增长目标提供参考。

二是深化调研,服务生财。做好服务生财环节的财源建设调研分析,并将分析思路贯穿于日常分析工作,健全财源发展的跟踪、反馈和分析工作机制。今年重点完成了财源建设效

率研究、区域税源布局、海洋经济、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制造业发展、金融改革等7个专题的财源建设调研工作。

(三)筹建一个中心,保障税收分析科学有效

筹建数据分析中心。积极参与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省国税局交换重点税源信息,数据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实。为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推进专业化的税收分析管理,积极筹建专门的数据分析中心,作为引领组织收入工作的龙头,协调和处理涉税数据和组织开展税收分析工作。

二、以提升效率为着力点,增强服务财源建设的针对性

税收服务财源建设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对税务部门而言,公平主要体现在科学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上,效率则更多地体现为税务部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足用好税务部门贴近企业和掌握政策的优势,积极为扶持财源发展壮大建言。提升税源建设效率应着力于三种效率:经济税收效率,即百元经济体量含税水平;地方级税收效率,即属于地方级次部分的税收效率;产业关联效率,即从动态角度考察产业间影响程度。

经济税收效率:统计学上的投入产出表将经济活动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劳动者报酬是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体现流转税。因此可以针对这三项指标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大致匡算单位经济量所含税收,并进行效率比较分析。

地方级税收效率:中央级和地方级的税种构成不同,会对地方实际可用财力产生影响。有的产业税收规模很大,但上缴中央或流向外省的多,地方实际能获得的财力并不多。行业的地方级税收效率是分行业按照总体税收的结构, 分析地方级税收的相对差距。考量行业地方级税收是否达到总税收的比重,可以作为该行业对地方税收贡献的参考。

产业关联效率:经济发展是系统工程,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经济量带动情况存在差异,从投入产出的影响力系数角度可以分析哪些行业的链条长,带动强,资源投入该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效果要好于其他行业,该指标值大于1说明该行业投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于各行业平均值。将资金投向经济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带动作用,可以提升财源建设效率。

通过对地方财源建设效率深度分析,积极向地方党政建言市场主体的产业和税收政策诉求。主要体现为:抓住优势(成熟)工业应更加注重关联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应注重配套率和效率提升、消费发展推动财源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产业园区对提升财源建设效率作用尚显不足等四个着力点,提出要深耕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做强已成熟税源;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税收效率为目标, 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设计,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培育

民生消费市场,增加地方财源;争取政策空间,继续推进总部税源建设等政策建言,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三、探索建立服务财源建设的保障机制

税务部门在服务财源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优势,把握好工作着力点,围绕提升三种效率,逐步探索建立依法聚财、服务生财的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财源质量管理,实现依法聚财。从经济税收效率和产业关联效率等关键性指标着眼,构建评价经济税收均衡发展的一整套质量指标,目前已确定22项,并完善组织收入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级地税机关依法聚财的指导与评价,实现聚财质量的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纳税人负担水平和纳税机关成本的分析监控,努力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收成本。二是加强财源运行监测,服务科学聚财。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税收数据的挖掘应用水平。加强地方有较大潜力的产业、发展区域,及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改革重点的财源监测,依托数理模型技术,完善预测方法,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拟定服务措施,提高财源建设服务工作的前瞻性。

三是做好企业政策服务,推进良性生财。通过召开政策讲座、送政策上门等方式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收集、解决和反馈纳税人税收政策诉求。开展税收政策效果分析,为相关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及分析参考。在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基础上,拓展政策空间,积极争取有利于地方财源发展的政策。

四是构筑联系企业平台,促进效率生财。积极构筑联系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平台,主动做好地方重大战略性决策的宣传工作,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强一对一挂钩企业联系,并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税银企联系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为成长型企业搭建资金支持桥梁。

第二篇: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1

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局提出要加强税收分析,形成有深度、有战略、有措施的税收分析报告,秉承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为本级党委、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要求税务部门在服务地方财源建设方面上应当更加有所作为。

一、积极实践税收分析,服务地方财源建设

今年福建地税重点以经济税收分析为切入点,围绕提高财源建设效率展开调研,深入剖析福建省财源发展的现状、成因、瓶颈,研究市场主体的产业和税收政策诉求。

(一)构建三项制度,推进税收分析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收入目标协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靠前服务。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工作,提升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推进组织收入的动态管理。宏观方面,构建税收预测的经济税收指标体系,完善预测模型;微观方面,做好主要税源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摸底调研与预测。促成在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税收保障办法》中规定“设立税收收入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应当与本行政区域的税源相适应”、“财政部门编制和调整税收收入预算时,会商同级税务机关”的条文,从制度上保证地税部门的预测分析为各级政府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服务。

二是健全组织收入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依法聚财。制定《加强组织收入管理的八点意见》,提高组织收入质量,同时从税收均衡度、欠税率、大额网上申报、临时户征管、地方税种征管等方面对当前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化解和防范税收风险。

三是完善税收分析工作制度,实现健全机制、服务大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意见》,从构建全程税收分析链条、建立税收分析质量规范、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强化税收分析保障机制等四方面规范和强化税收分析工作,筑牢税收分析的数据、管理、人才基础。同时,将税收分析服务区域发展的实效纳入对各单位的绩效考评内容。

(二)突显两项建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一是积极建言,科学履责。利用省政府务虚会、省长办公会、专报简报等各种场合和形式,围绕地税部门职能建言。一些建议得到采纳,在推进组织收入、实施优惠扶持政策、税源建设等取得了实效。如向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交房地产税收趋势分析和税源摸底情况,为合理确定2014年财政增长目标提供参考。

二是深化调研,服务生财。做好服务生财环节的财源建设调研分析,并将分析思路贯穿于日常分析工作,健全财源发展的跟踪、反馈和分析工作机制。今年重点完成了财源建设效率研究、区域税源布局、海洋经济、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制造业发展、金融改革等7个专题的财源建设调研工作。

(三)筹建一个中心,保障税收分析科学有效

筹建数据分析中心。积极参与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省国税局交换重点税源信息,数据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实。为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推进专业化的税收分析管理,积极筹建专门的数据分析中心,作为引领组织收入工作的龙头,协调和处理涉税数据和组织开展税收分析工作。

二、以提升效率为着力点,增强服务财源建设的针对性

税收服务财源建设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对税务部门而言,公平主要体现在科学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上,效率则更多地体现为税务部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足用好税务部门贴近企业和掌握政策的优势,积极为扶持财源发展壮大建言。提升税源建设效率应着力于三种效率:经济税收效率,即百元经济体量含税水平;地方级税收效率,即属于地方级次部分的税收效率;产业关联效率,即从动态角度考察产业间影响程度。

经济税收效率:统计学上的投入产出表将经济活动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劳动者报酬是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体现流转税。因此可以针对这三

项指标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大致匡算单位经济量所含税收,并进行效率比较分析。

地方级税收效率:中央级和地方级的税种构成不同,会对地方实际可用财力产生影响。有的产业税收规模很大,但上缴中央或流向外省的多,地方实际能获得的财力并不多。行业的地方级税收效率是分行业按照总体税收的结构, 分析地方级税收的相对差距。考量行业地方级税收是否达到总税收的比重,可以作为该行业对地方税收贡献的参考。

产业关联效率:经济发展是系统工程,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经济量带动情况存在差异,从投入产出的影响力系数角度可以分析哪些行业的链条长,带动强,资源投入该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效果要好于其他行业,该指标值大于1说明该行业投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于各行业平均值。将资金投向经济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带动作用,可以提升财源建设效率。

通过对地方财源建设效率深度分析,积极向地方党政建言市场主体的产业和税收政策诉求。主要体现为:抓住优势(成熟)工业应更加注重关联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应注重配套率和效率提升、消费发展推动财源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产业园区对提升财源建设效率作用尚显不足等四个着力点,提出要深耕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做强已成熟税源;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税收效率为目标, 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设计,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培育民生消费市场,增加地

方财源;争取政策空间,继续推进总部税源建设等政策建言,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三、探索建立服务财源建设的保障机制

税务部门在服务财源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优势,把握好工作着力点,围绕提升三种效率,逐步探索建立依法聚财、服务生财的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财源质量管理,实现依法聚财。从经济税收效率和产业关联效率等关键性指标着眼,构建评价经济税收均衡发展的一整套质量指标,目前已确定22项,并完善组织收入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级地税机关依法聚财的指导与评价,实现聚财质量的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纳税人负担水平和纳税机关成本的分析监控,努力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收成本。

二是加强财源运行监测,服务科学聚财。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税收数据的挖掘应用水平。加强地方有较大潜力的产业、发展区域,及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改革重点的财源监测,依托数理模型技术,完善预测方法,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拟定服务措施,提高财源建设服务工作的前瞻性。

三是做好企业政策服务,推进良性生财。通过召开政策讲座、送政策上门等方式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收集、解决和反馈纳税人税收政策诉求。开展税收政策效果分析,为相关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及分析参考。在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基础上,拓展政策空间,积极争取有利于地方财源发展的政策。

四是构筑联系企业平台,促进效率生财。积极构筑联系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平台,主动做好地方重大战略性决策的宣传工作,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强一对一挂钩企业联系,并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税银企联系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为成长型企业搭建资金支持桥梁。

第三篇: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整个地方经济必然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之中,这在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地方来说,要想减少冲击和震荡,尽快把发展搞上去,必须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全面创造性地抓好财源建设。

一、经济不发展,财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强大财政经济,尽快构筑起以财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格局,就必须从根本抓起,努力突破经济总量不足的刚性制约,下大力气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根据绥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结构状况,现阶段,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对财政经济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三型产业”上。一是以食品、医药、化工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近年来,我市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三大工业”是左右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食品工业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医药工业我市应主要以庆安、肇东、安达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扩特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并抓紧完成gmp标准验收;化学工业主要以肇东树二油田、稀土催化剂,安达龙新、利达集团,绥棱二塑、棱化公司等为骨干,尽快扩大规模,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二是以畜牧业、林草业和绿色物产业为重点的“基础型产业”。这既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提高基础财源、实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的有效途径。对畜牧业应该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契机,迅速建成一批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市场销路好,回报价值大的迪卡猪、德克肉羊等特色养殖业,大上畜牧加工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林草业要通过实施“粮林兼作”和“林草兼作”,扩大植树造林和草原改良面积,从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绿色物产业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绥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基地条件,努力扩大绿色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绿色食品向养殖、加工业延伸,向全方位拓展,使绿色物产业真正成为全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强项产业和中轴产业。三是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从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热、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以上。其中,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的创税能力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原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我市的肇东、安达、庆安等县(市)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变“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财政穷”的状况。二是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工业应着重抓好保鲜奶、三精制药、铝塑复合管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改造、扩建和新上工作。同时,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主攻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及石油化工、医药等重点项目和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农业应进一步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完善乡抓示范点、县抓科技园区、市抓科技示范带的推广机制,切实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范围。尤其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农牧产品急需提高品质的需要,加大优质高效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名优特新品种养殖等多项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力度。三是对现有企业要抓好“三改一加强”,搞技改、上项目时要重点考虑对财政的贡献率和回报率。要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民营化、股份化、多元化方向,国有经济能够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力争全部退出。同时,要进一步疏通和拓宽通道,使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要进一步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健全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三、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开发潜在的新兴财源上,结果市场一波动,财源就出现断层。培植后续财源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更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搞拔苗助长。一要围绕资源优势,瞄准市场,大力开发新项目,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的财政优势。搞好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树立以大思路、大眼界、大气魄、大动作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近某远虑,居安思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争上那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保证上马一个,见效一个。二要面向社会、面向多种经济成分,广泛挖掘潜在的、外在的一些新的经济生长点。除了要发展好旅游业、信息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以外,应把城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花大力气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作为我们绥化市来说,就是应该抓住撤地设市后扩充城市规模的有利时机,把城市建设市场搞活、搞大,提高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创税、创收能力。与此同时,要采取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结合,依托资源优势与区位、人文等优势招商结合,网络招商与外出招商结合等一切有效形式和方法,大搞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招商、招大商,真正走出一条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缓解自身财力不足的捷径之路。三要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作为培植后继财源的首选模式,在强力推动、加快发展上实现突破。要打造政策“洼地”,构筑发展“高地”。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明令禁止的外,无论什么产业,什么行业,不厌其小,不厌其杂,什么能发展就发展什么。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加工型、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有重点地扶植歇业户重新开张,巩固一批;鼓励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私营,开发一批;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意识强的个体私营业户,扶持壮大提升一批。以此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小商品大市场,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或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或一县(市)一品的块状经济规模,形成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配套的大流通、大生产格局,牵动市域经济特别是财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财源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增收与管理并重。光增收不节支“漏斗”大了不行,光节支不增收“卡死”了不行。必须既开源又节流,妥善处理好理财与生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真正达到调控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一是深化财政的支出管理。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抓财源建设就是抓收入,真正意义上的财源建设,不仅仅是只管抓收入,同时也是一个如何抓管理支出的问题。严格管好各项支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就等于相应增加收入。所以,必须坚持从紧度日的原则,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必须花的钱也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少花。二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县(市区)和乡镇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建立起基础管理扎实,征管分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税收征管制度,该收的要全部收上来,不能跑冒滴漏,切实做到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要切实把预算外的各项收入纳入财源建设范围,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使预算外收入成为财源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三要深化服务层次。在财源建设上,作为财政等部门既要重视资金扶持,还要讲求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引资政策、贴息政策和信息服务等手段,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或项目大力发展。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增强财政政策指导,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整个地方经济必然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之中,这在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地方来说,要想减少冲击和震荡,尽快把发展搞上去,必须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全面创造性地抓好财源建设。

一、经济不发展,财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强大财政经济,尽快构筑起以财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格局,就必须从根本抓起,努力突破经济总量不足的刚性制约,下大力气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根据绥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结构状况,现阶段,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对财政经济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三型产业”上。一是以食品、医药、化工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近年来,我市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三大工业”是左右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食品工业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医药工业我市应主要以庆安、肇东、安达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扩特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并抓紧完成GMp标准验收;化学工业主要以肇东树二油田、稀土催化剂,安达龙新、利达集团,绥棱二塑、棱化公司等为骨干,尽快扩大规模,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二是以畜牧业、林草业和绿色物产业为重点的“基础型产业”。这既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提高基础财源、实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的有效途径。对畜牧业应该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契机,迅速建成一批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市场销路好,回报价值大的迪卡猪、德克肉羊等特色养殖业,大上畜牧加工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林草业要通过实施“粮林兼作”和“林草兼作”,扩大植树造林和草原改良面积,从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绿色物产业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绥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基地条件,努力扩大绿色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绿色食品向养殖、加工业延伸,向全方位拓展,使绿色物产业真正成为全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强项产业和中轴产业。三是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从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热、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xx%以上。其中,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的创税能力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xx%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原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我市的肇东、安达、庆安等县(市)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变“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财政穷”的状况。二是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工业应着重抓好保鲜奶、三精制药、铝塑复合管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改造、扩建和新上工作。同时,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主攻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及石油化工、医药等重点项目和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农业应进一步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完善乡抓示范点、县抓科技园区、市抓科技示范带的推广机制,切实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范围。尤其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农牧产品急需提高品质的需要,加大优质高效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名优特新品种养殖等多项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力度。三是对现有企业要抓好“三改一加强”,搞技改、上项目时要重点考虑对财政的贡献率和回报率。要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民营化、股份化、多元化方向,国有经济能够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力争全部退出。同时,要进一步疏通和拓宽通道,使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要进一步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健全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三、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

第五篇:关于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性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该如何构建政策法制更加完善公允、征管环境更加协调宽松、征纳关系更加融洽亲密的和谐关系,既是全国税务战线及广大纳税人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

一、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体现

(一)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的题中之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税收工作,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保持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利益观,加强税收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地位、政府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税务人员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体现的是党委政府的形象,体现的是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税务人员要处理好权力与义务、地位与责任、公仆与主人、当官与做事、当官与做人的关系,常怀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民之志,常思立身之本、做人之德、贪欲之害,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带头人,以税收执法者的良好形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税制改革的根本取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结果,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要求。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就要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制改革的研究和实施。国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做好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工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八个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研究和立法工作;落实好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措施,都反映了税制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取向。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思考

(一)税收制度层面:着眼“五个统筹”,推进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赋者,邦国之本,如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乱轻重系焉。”这是我国唐代著名理财家杨炎留下的一段名言。举凡古今中外,财税问题历来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我国的历史看,财税政策得当、税赋公平和“轻徭薄赋”使社会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出现繁荣发展的太平盛世。可见,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对于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当前应通过完善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公平包括经济的公平和社会的公平。经济的公平要求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即不论性质、区域,进行何种经营活动的企业,在税收方面均应一视同仁,大体统一,享受无差别待遇。即使是为了其他的经济政策目标需要实施区别对待的产业地区税收优惠,也应当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搞“全面开花”。社会的公平要求运用税收进行收入再分配,以缩小收入差异,防止两极分化。

下载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税收服务地方财源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县乡财源建设的思考

    对县乡财源建设的思考财政0802谢志东随着1994年分税制的推行,我国县乡财政走过了坎坷的16年,即将迎来的是更不平凡的县乡财政改革,分税制的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比......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江南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部署和市委王可书记推出的"三个三"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区委、区政府集中全区力......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武进区湖塘镇协税护税工作情况介绍武进区湖塘镇位于常州市南部,是武进区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2个行政村......

    资源县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最终版)

    资源县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筠连县地方税务局课题组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是全省资源大县,煤炭已探明可开发储量28.12亿吨,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三......

    地方税收统计分析

    发展壮大税源强化征收管理s0100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x县地税收入统计分析为了建立起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现对我局2002年以来的收入完......

    地方税收统计分析

    地方税收统计分析 地方税收统计分析2007-02-02 21:56:43发展壮大税源强化征收管理 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 县地税收入统计分析 为了建立起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信息化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也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收改革面临着新一轮的探索和深化。 因此,税收事业要......

    营造和谐税收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全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税收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充分发挥税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以营造和谐税收环境为目标,大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