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杭州中考科学试题点评
2011杭州中考科学试题点评
2011年杭州中考《科学》试卷,符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与要求,体现过程与方法及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规范,图文匹配,简洁明了,梯度合理,难度稳中有降,题量与阅读量比去年略少。试题结构合理,设计有效,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新颖性。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试卷考查了规定范围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不是简单地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记,而是考查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考查:白化病与基因、植物被冻死与细胞、蒸腾与水分子运动、“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海水pH变化与离子的关系,要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貌似简单但不平庸。又如通过分析鱼苗运输来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通过理解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来考查酸的性质这个基础考点,要求学生会“变式”,用迁移方法学以致用。
二、注重实验,突出探究
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家精神。有关实验与探究问题在试卷中分值约占50%,比例有所提高。试卷突出了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分析、数据处理、控制变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部分问题适度开放,鼓励质疑创新。探究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课本实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与智慧水平。如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实验探究、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与异常现象原因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分析与探究等。
三、理性思维,学会建模
科学是理性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是科学的两个基本方法。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相结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途径。科学建模是后续学习的需要。理性与建模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态度之中,体现在科学探究之中。如要求通过受力分析的理性思维,推出均匀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钻木取火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的模型建立与计算;日本福岛核电站人工放射物质碘-131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模拟与化学式书写;针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自然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因素分析,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用逻辑思维得出温差关系式等。
四、能力立意,引导教学
总的来说,此次命题以能力立意。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在理解电功与焦耳定律的基础上,要求会分析电动机的能量转换。重点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尤其是获得有效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实验的分析研究。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整合知识综合思维能力,如树荫下的气温的综合探究等。试卷给学生的启发是要保持对大自然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科学不能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会应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学会质疑,才是科学学习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启示是要引导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实验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命题导向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篇:2013杭州中考作文点评
2013杭州中考作文点评:成长路上请懂得分享
2013杭州中考作文题目,是《懂得分享》。不少同学表示,这个题目“很好写”。
公益中学语文老师谭静觉得,《懂得分享》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有话可说的,但要写得很出彩,并不容易。“其实在平常校园里,我也观察过孩子们彼此分享一些事情,我们学校特有文化之一就是‘站在他人角度说话做事’,不少孩子会分享,懂得分享,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状态了。”
全国首届创新教师、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青春中学语文老师周慧说,这几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都比较关注考生在自我发展和有关生命成长独特感受方面的话题。2010年,是“成长路上无捷径”、2011年“为了自己的梦想”、2012年“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年是“懂得分享”。
“这类题材的写作,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活阅历和写作能力,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思维严谨的考生可以写出理性,情感细腻的考生可以写出感性,即便是普普通通的考生也可以凭着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真情实感写出心声,同阅卷老师来‘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应该说,这种导向是相当鲜明的,反响也是非常积极的。”周老师分析说,这个“分享”带有一定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内涵,加上“懂得”两个字含义又显得意味深长。“这是一份感悟,也是一份心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幸福。文章的构思可从‘分享’的内容、‘分享’的对象、‘分享’的意义等方面来展开。”
周老师强调说,题目是“懂得分享”,而非仅仅是“分享”,考生有必要点到“分享”的意义,即“为什么要分享”“怎样分享“,或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叙述自己成长感悟,或穿插引用自己的听闻,谈论自己的见解。
第三篇:2011年杭州中考科学
大学生创业3个月就能拿到贷款
新华网陕西频道 2012-02-08 电
陕西省全民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创业者对“政策”非常关注,却常常“摸不着头脑”。的确,关于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有很多,先从“西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政策聊起„„
“我现在每天都亏损好几百块。”正在创业的大学生黄先生,手头正运营“为六岁以下儿童洗澡、让他们游泳”的一个项目,他每次看到记者,就满腹牢骚地说缺资金,也不知道在哪里贷款等等。
为何有很多像黄先生这样创业的大学生对政策缺乏了解?为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创业研究培训基地、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主任王妮娜。
“一方面,是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前期大学生创业贷款程序的确很麻烦。”王妮娜称:“目前各个政府机构部门职责已经理得很顺了,基本上走遍所有程序,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拿到贷款。”
附:西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细则
一、贷款对象
户籍关系在陕西省辖区内的大学毕业生(含研究生)及国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注册地和纳税关系在西安市辖区的小型法人企业。
二、贷款额度和期限
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为两年,最长不超过三年。允许借款人提前还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执行,不得上浮。
三、申请贷款应符合的条件
1.贷款对象有创业项目和创业计划书;
2.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为陕西省户籍,近五年取得毕业证书或年龄小于35周岁的大学毕业生(含研究生)及国外留学归国人员;
3.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具有大学生创业培训证书(含SYB培训证书);持有《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陕西省个人自主创业优惠证》;
5.贷款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
6.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及创办企业信用良好,无违法乱纪行为、无不良信用记录。
四、申请贷款应提交的材料
1.《西安市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审核表》一式五份;
2.借款人身份证、户籍关系原件及复印件;
3.借款人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陕西省个人自主创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
5.大学生创业培训证书(含SYB培训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7.场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8.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出具的个人、企业信用报告;
9.创业计划书。
五、贷款奖励
对创业贷款项目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企业,财政部门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奖励。
第四篇:2011杭州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2011杭州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2011年的中考科学卷满分180分,物理总分76分,化学总分64分,生物总分34分,地理总分6分。总体难度不大,更多的倾向于贴近生活,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中也不乏个别有陷阱的题目。物理、化学、生物部分知识点分布、分值及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相比于近几年,今年的题目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今年的题目更多的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而非简单考察知识点。例如17题考察电路中开关的联接,直接与实际应用结合让学生自己判断合适的连接方式;22题需要学生考虑到应用玻璃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哪些物理性质的影响;26题以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微观模型;30题“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需要考虑海水成分然后进行分析;36题从“钻木取火”抽象出热学模型,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推导出做功与能量转化、温度变化的关系,并进行估算。
二、注重科学分析能力
今年的科学卷中涉及到实验步骤和设计、实验分析和结论的题目约35分,占总分的近20%。现在实验题很少直接询问已学过实验的注意事项,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第7题溶液的考查没有出现常规的图文结合模式,而是在纯粹的文字叙述中融合了核心概念和物质化学性质考查,关键信息隐晦,考验学生的考场心态和推理能力,难度不降反增;32题电路的联接和分析都十分简单,而要求学生能自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33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推导出具体需要采集哪些数据、控制哪些变量,要求不可谓不高。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实验分析中控制变量原则,这些题都迎刃而解,如23题(4)小题就在考查实验对照的选择,33题(3)小题和38题(5)小题就在考查无关变量的控制。
三、加大理解和推导的比重。
作为高中招生考试,必然需要筛选出更加能够适应接下来高中学习的学生。因此今年的题目设置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能否利用知识进行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只靠死记硬背、疏于思考的学生将在这次考试中吃很大的亏。
例如选择题16题,如果不能够深刻理解牛顿定律的内容,必然会导致分析不清楚。34题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非纯电阻元件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关系,难度不大,但如果没有掌握就会做不出来。32和35以很大的分值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内容推导出相应结论,在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运用哪些知识”“怎样”解决新问题,注重推导过程。另外,28题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高中阶段的知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初中学生运用现有知识无法做出正确答案,该题的设置更好地体现了本考试对于初高中学习的衔接性,我们在课堂上都多次讲过这类题型。此外,化学题目中这一特点也体现明显,无论是21题中的过氧化物制氧气,26题中的次碘酸化学式,还是30题的“海水法烟气脱硫”等都是高中化学中的常见知识点,在各省份的高三模拟卷,高考题目中均曾有过。
四、加大学科交叉力度
近年来,浙江省中考命题组丰富了学科交叉的内涵,子学科间的交叉逐渐成为新特点,新的命题思想。如2009杭州中考题34题(10分)体现了物理和化学交叉的特点。2010杭州中考题39题(10分),综合考察了化学、物理、生物三门学科知识。而在2011年,第9题、33题物理和生物的交叉考查,37题生物、化学交叉考查,38题化学、物理交叉考查。近年来的中考真题不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再是口号,而是真切的落实到了考试中,而且分值较大。
今年题目的整体难度比去年略低,尤其是化学学科,主要体现在计算和实验本身的复杂程度都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拿高分。相反,更有助于选拔出思维活跃、融会贯通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我们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应更细致的融入中考命题的特点,例如高中典型知识的下放,经典竞赛题目的改编,加大精题好题的钻研总结等,中高考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高考对中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2010年浙江高考化学中无机推断题目的“安全气囊”问题,在中考中立刻得以体现,2011年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目基本没有,而今年的中考科学卷中推断题也没有出现,把握中学教学的总体规律和细致联系也要成为今后教研的一个重点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大对学生思维训练和引导的比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第五篇:2008年上海语文中考试题点评
2008年上海语文中考试题点评
今年的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基本风貌,在题量、题型、难易度控制和价值指向等方面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稳中求变,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古文:重视积累,关注文化传承
文言文部分,无论是默写、解词还是词内语段阅读,试题的指向都是重视积累,应该不难。如解词题中涉及的四个文言词“使”“犯”“信”“汤”,都是常见的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且是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词,比较简单。但第5道理解性默写题让很多考生犯难,题目问的是“《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不是问“源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后者可以答成“避秦时乱”,前者加了“交代„„的句子”,只能答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这固然有审题细致与否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否则无法应对这样的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误认》,写的是卓茂的马被人误认,而卓茂宽容大度,将自己的马牵给丢马者;马主人也讲究诚信,找到自己的失马后,立即将卓茂的马牵还给他的故事。这则故事道理浅显,理解不难,其关注点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价值指向明确,教育内涵丰富。不过,第9题要考生回答“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体验、揣摩文中人物卓茂的心理,才能得分。这道题的考查已不只是语言知识,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
阅读:强调体验,聚焦科学人生
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两道大题。第一篇阅读短文《深层海水的利用》是科学类说明文,与200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国瓷器》同中有异。从文体上看,两者都是说明文;从内容上看,《中国瓷器》指向文化积淀,而《深层海水的利用》则指向科学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热爱科学,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第二篇阅读短文《年轻的国旗》是记叙文,讲述的是5名中国女生在异国他乡的爱国行动,其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虽然没有像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那样直接采用有关四川地震的阅读材料,但其思想内容还是与现实紧密关联。
从阅读题看,一是重基础知识。15题考查“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17题考查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12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都是常见的基础知识题,题目本身也出得简洁明了。这体现了中考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导向,就是要关注适用的语文知识,而不是把语文知识整个丢弃。
二是重理解体验。11题找与“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解释“肥料”在文中的意思,18题理解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13题选择“理解错误”一项,19题选择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这些题目都要求学生在对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局部问题,然后进行表达或选择。20题是片断写作题,题目“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不仅要求学生写出感动的点,还要写“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直接指向考生对文本、对自己的人生的体验与感悟。这也是一个命题导向。作文:回归自我,学会观察世界
作文题《我眼中的色彩》是全命题,没有附加提示,人称从前两年的“我们”(《我们的名字叫_____》)、“我”或“我们”(《记住这一天》)变成“我”,这是一个变化。要求学生通过“我”的视角,学会观察世界,审视自然、社会、人生的缤纷色彩,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
题目的难点在于“色彩”的抒写。有的考生写自然界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有的考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五彩缤纷,还有的考生将四川地震时天空的灰色、消防员身上的黄色、医生护士身上的白色、志愿者献出的鲜血的红色和自己手上绿丝带的绿色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热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不过,有些考生没有写具体的色彩,或没有写“我”眼中的色彩,没有写出色彩的意义,与题目的要求若即若离。
这是一道写“我”的作文题,不同于2007年中考作文题《记住这一天》写“我”或写“我们”均可,也不同于2006年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必须写“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我”的视角,审视自然、社会、人生的缤纷色彩,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题目的开放性与规定性兼具,开放性在于,举凡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学生视线所及的生活,皆可入题;规定性在于,要从“我”的视角出发,写出“我”眼中的世界,写出这个世界的“色彩”。这就要求学生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我”、“眼中”、“色彩”,“我”是作文的出发点,“眼中”要求写出“看”的过程,而最终的落脚点在“色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因为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可选的材料很多,这是一篇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色彩的好题目;而对于理解与表达能力薄弱的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则有可能因把握不准题意而将作文写偏写歪。
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审题不出现差错,能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尤其是要把握好“色彩”两字,或写实或象征,挖掘其内蕴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当然,如果作文没有写“我”眼中的色彩,而写成“我们”或“他(她)”眼中的色彩,应属偏题。
2.选取个性化的的材料,表达个性化的情感。作文最忌雷同,10万考生,同写一题,难免选材撞车,而要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就要在个性化的材料、独特的体验上下功夫。切口小,只写一种“色彩”,如写“我”所见到的医院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身上纯洁的“白色”,或“我”所看到的汶川灾区在废墟中冒死救人的解放军身上刚毅的“橄榄绿”„„开口大,写上一组“色彩”,如写“我”所见到的南京路上的五光十色,“我”所看到的自然界美丽和谐的生命色彩,“我”的心情是一组色彩,“我”的梦想也是一组色彩„„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从周边真实或虚拟的世界里发现生命的色彩,都是可以的。但要写出好作文,则一定要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各色人等,关注社会与自然的世间万象,唯有引入真实生活之活水,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3.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作文要看思想内容,还要看是否能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来表现思想内容,因为这是语文考试。一般而言,我们不鼓励学生堆砌华丽辞藻,思想贫弱、语言浮华、形式花哨的作文拿不到高分;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形式恰当的作文才能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只要内容适宜,没有文采、形式呆板的作文也是好文章。阅卷老师还是要从作文的字里行间捕捉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信息,并在评分时体现出来。如今年上海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他们》,其关注生存于城市边缘的民工子女的独特视角、真挚感人的思想情感固然令人赞赏,但若没有质朴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怎能得到满分?结尾那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不仅感动了评卷老师,也感动了我们所有读者!所以说,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