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税收论文
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
会计1121 马博110330638
「内容提要」在世界现代税收制度中,在国际税收方面,关于税收抵免和税收饶让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税收抵免,它对于解决重复课税和实行税收鼓励,促进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税收饶让在保障各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弊 端,也给全球的公平性带来了负面。
一、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各自基于其课税主权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而形式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二、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的背景
因为球化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世界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供求矛盾的加剧,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生市场经济国家都已经进行又一轮的减税政策,目的有二:一求吸引外资,二求刺激国内经济。这些减税运动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国际税收竞争的加剧。这就表明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税收政策在政府对经济管理上越来越重要了。但其前提是,减税是和税制规范和优化结合在一起的。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以及税收中性、收入公平分配还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等多重原则之间的有效结合日渐成为各国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所致力实现的目标。
三、关于国际税收抵免问题
(一)国际税收抵免
所谓国际税收抵免,就是本国的企业、公民或居民,在外国缴纳了所得税回到本国缴纳所得税时,将在外国缴纳的所得税款加以扣除。它是现代税收制度中避免国家间双重征税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双重征税的产生及税收抵免的出现
双重征税就是指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由两个以上的国家同时征税。双重征税主要是由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引起的。按照国家主权原则,一个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可以按照属地和属人两种不同的原则来确立。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
权称作地域管辖权,也叫收入来源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有权对在本国发生的收入实行征税。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作居民管辖权,也叫居住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有权对本国的居民或公民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收入实行征税。一个国家究竟是按属地或是按属人或是既按属地又按属人原则行使税收管辖权,以及行使到何种程度,这纯属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国际法并无明文规定。目前,由于世界各国一般都按收入来源行使税收管辖权,但有许多国家又是按居住行使税收管辖权,所以,就可能产生纳税人及其收入要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税收关系的问题。这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情况,便使得纳税人由于来自国外的那部分所得而需承受双重纳税的负担。
为了避免双重征税,各国都先后采取了一些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有些国家对来源于国外的收入实行免税。即绝对免税法。这些国家只对来源于国内的收入课税,而对其居民或公民来自国外的收入不行使税收管辖权,达就单方面地避免了双重征税问题的产生。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一直实行这种制度,但目前实行绝对免税法的国家已经很少了。还有些国家在免除双重征税的实践中常采用减免法,即对在国外已纳税的所得按照优惠税率征税。如此利时对已在国外纳税的所得只征正常所得税的五分之一。另外有些国家采取扣除法来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即居住国政府在向其本国居民或公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收入进行征税时,允许把已缴纳的外国的所得税额,作为汇总申报本国政府应税所得的一个扣除项目来计算应纳所得税额。以上这些办法人们认为并不能彻底解决双重征税问题。实践证明,在那些实行综合或单一税制的国家里,采用税收抵免法才是解决双重征税的主要方式。
(三)国际税收抵免的原则、做法和形式
1、国际税收抵免的原则
根据国际实践的经验,抵免一般要符合以下的原则或条件:第一,只有税才能抵免,费不抵免。关于税和费的区别,很多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美国规定得此较严格和详尽。第二,只有所得税才能抵免,非所得税不能抵免。并且须是双重征收的所得税才能抵免,非双重征收的所得税也无所谓抵免。第三,只有已支付的所得税才能抵免,未支付或将要支付的所得税不能抵免。第四,必须是相互给予抵免,单方面给予抵免的情形极少。达就是说要贯彻对等的原则。第五,实行
限额抵免。即对国外所纳税款的抵免额,不能超过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所应交纳的税款额。如果超过本国国内所得税率时,本国实行限额抵免。美国税法规定的关于外国税收抵免限额的计算公式是:
抵免限额 =收入来源国的所得*居住国税率
在实际抵免中往往产生三种情况:一是收入来源国与居住国的税率相同出现“十足的抵免”。二是收入来源国的税率低于居住国的税率,出现其差额补征。三是收入来源国的税率高于居住国的税率,那么居住国政府只能允许按照本国税率计算的应缴外国所得税作为可能抵免的限额,而不能允许将本国自己国库的一部分收入去贴补纳税人承担外国政府较高的税收负担。
2.实行税收抵免的做法和形式
实行税收抵免的做法和形式。由于税收抵免涉及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因此在实施方面,除各国政府在自己的税法(国内法)中明确规定税收抵免的原则和政策及其具体规定之外,一般都要通过收入来源国与居住国之间进行谈判,缔结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双边协定或多边协定(国际法)。征税时,按照税法规定或协定办理。税收抵免,大量的是企业、公司所得税的抵免。由于企业、公司的隶属关系不同,它们在外国所缴纳的税款进行抵免的形式也就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抵免、间接抵免、多层抵免等。
3.国际税收抵免的结果和作用
双重征税是涉及纳税人与两个以上国家政府之间的一种征纳关系,涉及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实行税收抵免避免双重征税之后,原来的税收关系就主要成为国家之间的财政关系了,涉及到国家之间对国际收益的分配。因此采取税收抵免的结果是:①承认了按收入来源国行使税收管辖权优先于居住国行使税收管辖权,但也不是承认收入来源国享有税收独占权。这是符合国家主权原则的。②对收入来源国和居住国之间的财政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税收抵免数量过大,特别是如果只实行单方面的税收抵免,势必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导致财政外流。因此,现代有些国家(如美国)实行税收抵免比过去严格了,很多国家的税法对税收抵免作了一些比较复杂的规定。尽管如此,实行税收抵免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第一,避免了双重征税,有利于扫除国际投资和经济贸易上的一大障碍,解除外商、国际投资者向外投资、资本输出怕承担双重纳税的顾虑,从而有利于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第二,既避免了同一笔所得的双重征税,又防止了国际逃税,保证了一笔所得必征一次税。第三,有利于维护各国的税收管辖权和财政经济利益,使税收达个经济杠杆在国际经济方面更好地成为参与权益分配的工具
四、关于国际税收饶让问题
(一)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抵免的范围
1.税收饶让
与税收抵免有联系的是国际税收饶让。所谓国际税收饶让,通俗地说就是一段时间内不征税,税收放假。确切地说,一般是指发达国家(往往是居住国)不仅对于已向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收入来源国)缴纳的税额给予税收抵免,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收入来源国)为了鼓励外国资本进行投资而规定的税收豁免或取消的税额,也给予抵免。这就叫国际税收饶让。它是一种特殊的抵免法。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不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独特的免除征税的照顾法,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特殊优惠。2.税收饶让抵免的范围。
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在签订双边税收协定时,对税收饶让的范围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从我国对外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看,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预提税的减免税优惠予以税收饶让抵免。例如,中、法税收协定中,对我国给予合资企业中、法方合营者的股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免征收的预提税,法国政府予以饶让抵免。实践中,据以计算饶让的预提税税率主要有以下三种:(l)以非居住国税法规定的预提税税率为准。我国与新加坡签订的税收协定规定,新加坡对其居民来源于我国的利息应按我国税法规定的20%的预提税税率予以抵免。(2)以同一税收协定中规定的非居住国征收预提税的限制税率为准。在与我国签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中,法国、日本、挪威、加拿大、芬兰、瑞典等国对其居民来源于我国的利息和日本、新加坡、法国对我国中外合资企业支付的股息均以10%的协定税率计算抵免。(3)以缔约国双方商定的税率为准。例如在中、德税收协定中,德国对其居民来源于我国的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按收人总额的15%计算抵免〕。
2.对营业利润所得税的减免给予税收饶让抵免。例如在中、日和中、英税收协定中,日、英两国对我国政府按照合营企业和从事农林牧的外国企业的营业利润,所享受的减免税优惠,予以饶让抵免。
3.对双边税收协定签订后,非居住国政府所做出的新的减免税优惠措施,若经缔约国各方一致同意,可给予税收饶让抵免。例如,中、日和中、英税收协定中,都曾有过这方面的规定。
(三)税收饶让抵免的实施
一般情况,税收饶让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从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出发,规定了一些减免税优惠措施,因而积极要求发达国家(投资者居住国)给予跨国纳税人税收饶让抵免待遇,以确保外国投资者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多数发达国家为了增加资本输出,有利于本国经济对外扩张以及从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同意通过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给予本国投资者税收饶让抵免待遇。
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丹麦、德国、瑞典等,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协定中,一般愿意实行税收饶让抵免;但有些发达国家并不赞成,如美国是反对实行税收饶让抵免的重要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曾在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谈判的税收协定中写入了税收饶让条款,但全部遭到国会的否决。所以,时至今日,美国正式对外签订的所有税收协定中,没有一个包含税收饶让条款。
(四)税收饶让的利弊分析
1.税收饶让的合理性。税收饶让实际上是居住国政府对非居住国政府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可和配合,其作用不在于避免实际的国际重复征税而在于保证在居住国实行税收抵免的情况下,不使非居住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失效。因此,税收饶让能使跨国纳税人真正得到实惠。
对非居住国来说,采用税收优惠政策,对来自外国的投资实行减免税等措施,短期内自身的税收利益会有损失。但从长远看,经济得到发展以后,税收利益会随着经济利益的扩大而水涨船高。因此,税收饶让能使非居住国的税收优惠真正加惠于纳税人,从而起到引进资金和技术的作用,有利于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作为非居住国,我国与经合发组织成员国中的27个国家签订了税收饶让条款,其中24个规定饶让条款,20个国家单方面给予我国饶让;4个国家与我国相互给予饶让。
对居住国来说,税收饶让丝毫不会影响居住国政府行使其居民税收管辖权的正常权益。因为这部分饶让抵免的税款,本来就属于非居住国政府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应征收的税款,只是为某种需要,采取部分或全部放弃给跨国纳税人的特殊优惠。所以居住国政府对其予以饶让,根本无损于本国的税收利益。况且,如果居住国的过剩资本较多,实行税收饶让还可以起到鼓励资本和技术输出、增加外汇收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作用。但在税收实践中,有些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丹麦、瑞典等,对税收饶让采取积极态度;而有些国家如美国则采取消极态度。一般说来,对税收饶让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在于国家所奉行的财政经济政策不同:奉行鼓励过剩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的国家和采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的国家,一般对税收饶让采取积极的态度。作为居住国,我国在税法中,也规定了有关税收饶让的条款,具体包括:(1)纳税人(包括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在与中国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按照所在国家(地区)的税法规定获得的减免所得税,可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视同已缴税款准予抵免。(2)内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揽中国政府援外项目、当地国家(地区)的政府项目、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援建项目和中国政府驻外使、领馆项目,获得该国家(地区)政府减免的所得税,可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批准,视同已缴纳所得税准予抵免。
2.税收饶让的弊端。
1.对居住国来说,在全球化的新格局里,税收饶让的过多采用了其竞争力和经济利益。例如,由于不可能对纯国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减免税,居住国的部分由于无法与享受税收饶让待遇的海外投资进行竟争,可能不得不关闭。这破坏了资本输出中性,对投资于居住国的投资者形成税收歧视。并且如果把税收饶让当作居住国对非居住国的一种经济援助,那么这是无法体现援助者意图、不透明和很难控制的援助方式。
2.对非居住国来说,由于实行税收饶让,投资者就会把较大部分的利润汇回居住国,而不是将这些利润投到非居住国用来巩固原来的投资或扩大再生产,这样就使非居住国鼓励投资的目的落空。而且,税收优惠的实行,也违背了资本输人中性的原则,对非居住国的国内投资者不公平。对家来说,虽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一定能使其达到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但发展中国家应立足本国的实际国情,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长远角度对利弊做出:只要选择税收优惠政策是利大于弊,就一定要坚持在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中列入税收饶让条款,以免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落空。
3.税收饶让容易引起税收协定的滥用,带来避税行为。利用税收饶让条款避税的四种典型方式是:(1)转让定价。指的是居住国或第三国的公司利用饶让条款,通过转让定价的手段,增大在非居住国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利润,从而导致居住国税收收人的流失。(2)转移避税。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是利用居住国对股息、利息等给予税收饶让的待遇来进行避税。例如,若居住国的某家银行欲给外国投资者贷款,可以通过发展中国家的一家机构划拨这笔款项,这样根据两国签订的税收饶让条款,该银行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待遇。(3)居住国被用作避税渠道。这种情况是指第三国的投资者利用居住国和非居住国的税收饶让条款,在居住国成立一个或多个公司,通过它(们)对非居住国进行投资,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4)政府对税收饶让条款的滥用。主要指的是非居住国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保持高税率,以保证给予跨国投资者更大的饶让抵免利益。
第二篇:国际税收论文
关于国际税收的论文
当前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
专业班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内容提要………………………………………………[1]
二、关键字…………………………………………………[1]
三、当前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的背景…………[1]
四、关于国际税收抵免问题…………………………………[1]
(一)双重征税的产生及税收抵免的出现…………………[1]
(二)相关事例…………………………………………….[2]
(三)国际税收抵免的原则、做法和形式…………………[2]
五、关于国际税收饶让问题……………………………………[3](一)税收饶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税务关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3](二)对于税收饶让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看法…………………[4](三)相关事例………………………………………………….[4]
五、参考文献…………………………………………………[4] 当前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
「内容提要」在世界现代税收制度中,在国际税收方面,关于税收抵免和税收饶让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对于解决重复课税和实行税收鼓励,促进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关 键 词:国际税收;税收抵免;税收饶让
因为球化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世界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供求矛盾的加剧,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生市场经济国家都已经进行又一轮的减税政策,目的有二:一求吸引外资,二求刺激国内经济。这些减税运动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国际税收竞争的加剧。这就表明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税收政策在政府对经济管理上越来越重要了。但其前提是,减税是和税制规范和优化结合在一起的。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以及税收中性、收入公平分配还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等多重原则之间的有效结合日渐成为各国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所致力实现的目标。
一、关于国际税收抵免问题
所谓国际税收抵免,就是本国的企业、公民或居民,在外国缴纳了所得税回到本国缴纳所得税时,将在外国缴纳的所得税款加以扣除。它是现代税收制度中避免国家间双重征税的一种主要方式。
(一)双重征税的产生及税收抵免的出现
双重征税就是指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由两个以上的国家同时征税。双重征税主要是由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引起的。
按照国家主权原则,一个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可以按照属地和属人两种不同的原则来确立。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作地域管辖权,也叫收入来源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有权对在本国发生的收入实行征税。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作居民管辖权,也叫居住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有权对本国的居民或公民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收入实行征税。一个国家究竟是按属地或是按属人或是 2 既按属地又按属人原则行使税收管辖权,以及行使到何种程度,这纯属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国际法并无明文规定。目前,由于世界各国一般都按收入来源行使税收管辖权,但有许多国家又是按居住行使税收管辖权,所以,就可能产生纳税人及其收入要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税收关系的问题。这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情况,便使得纳税人由于来自国外的那部分所得而需承受双重纳税的负担。
采用税收抵免方式的国家是以纳税人的居住地而不是以收入来源地为根据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所以这些国家的所得税法都规定,对本国居民来自国内外的全部收入所得进行征税。但同时又规定,对来自国外的收入所得,如果在收入来源国已经缴纳所得税款的,允许在支付给本国政府的应税所得额中加以抵免。世界上最早实行税收抵免的国家是美国,在1918年制定的美国税法典中规定了税收抵免的方法。
我们试举例说明之: 现在世界上实行税收抵免的国家越来越多。除美国是实行抵免此较典型的国家之外,还有英国、联邦德国、瑞典、日本等。我国也是采取抵免法的国家之一。一九八○年九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合营企业及共分支机构,在国外缴纳的所得税,可以在总机构应纳所得税额内抵免。”
(二)国际税收抵免的原则、做法和形式
根据国际实践的经验,抵免一般要符合以下的原则或条件:第一,只有税才能抵免,费不抵免。关于税和费的区别,很多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美国规定得此较严格和详尽。第二,只有所得税才能抵免,非所得税不能抵免。并且须是双重征收的所得税才能抵免,非双重征收的所得税也无所谓抵免。第三,只有已支付的所得税才能抵免,未支付或将要支付的所得税不能抵免。第四,必须是相互给予抵免,单方面给予抵免的情形极少。达就是说要贯彻对等的原则。第五,实行限额抵免。即对国外所纳税款的抵免额,不能超过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所应交纳的税款额。如果超过本国国内所得税率时,本国实行限额抵免。美国税法规定的关于外国税收抵免限额的计算公式是:
实行税收抵免的做法和形式。由于税收抵免涉及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因此 3 在实施方面,除各国政府在自己的税法(国内法)中明确规定税收抵免的原则和政策及其具体规定之外,一般都要通过收入来源国与居住国之间进行谈判,缔结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双边协定或多边协定(国际法)。征税时,按照税法规定或协定办理。税收抵免,大量的是企业、公司所得税的抵免。由于企业、公司的隶属关系不同,它们在外国所缴纳的税款进行抵免的形式也就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抵免、间接抵免、多层抵免等。
二、关于国际税收饶让问题
与税收抵免有联系的是国际税收饶让。所谓国际税收饶让,通俗地说就是一段时间内不征税,税收放假。确切地说,一般是指发达国家(往往是居住国)不仅对于已向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收入来源国)缴纳的税额给予税收抵免,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收入来源国)为了鼓励外国资本进行投资而规定的税收豁免或取消的税额,也给予抵免。这就叫国际税收饶让。它是一种特殊的抵免法。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不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独特的免除征税的照顾法,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特殊优惠。
(一)税收饶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税务关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
为了尽快摆脱落后、贫困的面貌,都比较重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为此,他们在税收上提供了很多优惠。如有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资不征或减征所得税。有的国家虽然不免除所得税,但却规定在几年内不再提高现行税率等等。但是根据1980年联合国范本和国际税收惯例,收入来源国只有征税的优先权,而无独占权。如果收入来源国少征或免征所得税,居住国补征的税款差额就会相应增加,达实际上就取消了(至少是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税收鼓励作用,并且本应由发展中国家征收的税款无形中就转移到了发达国家,这种现象与建立国际新经济秩序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纠正这种情况。于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税收饶让的问题,并力图通过税收条约实现税收饶让,以取得远比实行税收抵免避免双重征税更多的东西。
我们试举例说明之: 有一家甲国子公司在乙国经营业务活动,假设乙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5%,乙国为了鼓励甲国的公司在乙国投资,把其税率降低到30%,减少了15%,甲国子公司向甲**公司交付股息时,甲国对达家母公司收到子公司的股息要征税,这就涉及是否实行税收饶让的问题了。如果按照甲国税法规定,只允许对甲国子公司在乙国按30%的税率缴纳的税额实行抵免,而对乙国优惠免征的15%的税款仍然要向甲国政府缴纳,则甲国子公司对于乙国给予的税收鼓励和照顾根本没有得到好处,而乙国也不能通过少数征税来刺激外国资本积极向本国进行投资。但是采取税收饶让,通过国家之间的谈判来实行特殊的优惠,使得乙国减征的15%的税率的税款,不至再流入甲国政府国库,而让甲国子公司其正得到了实际好处。
(二)对于税收饶让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看法
有些国家认为它是不可取的,认为它将使国家的税收制度同一种对投资的鼓励办法搅在一起,它在对待投资人的待遇方面,将会产生不平等的现象,形成差别待遇。美国就是持这种态度。有些国家认为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达一要求有可取之处。而大多数国家只是同意税收饶让仅限于减少预提税,不随便地把税收饶让用于公司所得税上,不过也有在对股息征税、对公司的所得征税上使用税收饶让的。现在世界上实行税收饶让的国家有日本、瑞典、英国、丹麦、联邦德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税收饶让还需通过国家间缔结税收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例如日本到1978年为止已与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税收饶让的双边协定。
参考文献:1.“‘深化税制改革中的税收负担问题’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税务研究》,2008年第4期。
2、安体富:“税收应在宏观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税务报》,2008年第4期。
3、陈贺菁:“关于税收竞争的若干思考”,《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
4、邓力平陈涛:“当代西方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评述”,《亚太经济》,2008年第7期。
5、邓力平:“经济全球化、WTO现代税收发展”,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第三篇:国际税收论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不断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将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经济在积极实施开放战略的同时,中国的优秀企业也在积极进行国际化。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问题,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2、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实意义;
3、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4、我国企业成功进行国际化的对策。
关键字: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正文:
一、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企业国际化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狭义的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贸和吸引投资。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外贸和投资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2001~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377256.83亿元,占5年来国民生产总值总值的53.44%。从数字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因而进一步深化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企业曾经一度处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导致了国内一些企业效率低下。虽然政府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但是仍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问题没有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行业在国内市场上缺少竞争机制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当前,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迎接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让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三)中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的需要
随着一些行业的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价格疲弱导致市场机会越来越少,而企业积累的资本、技术、和产品需要更新、更大的市场容量。自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大为减少,大大改善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环境,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入世较晚,对于WTO的一些规则了解尚不完全,因而在与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来往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样有碍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所以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逐步熟悉WTO规则,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世界其它国家都相继融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浪潮中,中国企业若不做出相应反应,那么就无法真正地参与国际分工,无法提高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而且还会面临国内市场被侵占的危险。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更好地壮大和发展自己。张瑞敏指出:“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要成为跨国公司,既然要‘与狼共舞’,你自己就必须成为‘狼’,否则等待你的结果只有一个:被吃掉。”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面,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例证。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面,比较成功的有海尔、格兰仕等企业。
1、海尔国际化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第一是名牌发展战略阶段。自1990年以来,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由于坚持了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因此,出口产品都打海尔自己的品牌,并努力通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第二是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第三是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在做海尔的国际化的时候,就是要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主要是三方面:质量、财务、营销。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财务的运行指标、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营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标准。
2、格兰仕国际化发展战略
格兰仕从一个不知名的乡镇企业,在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格兰仕通过贴牌生产开始创业,也通过贴牌生产走向海外市场,并创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中心”为目标的国际化经营之路。格兰仕坚持低成本战略,逐步形成了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格兰仕一方面发展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积极谋求新的竞争优势。格兰仕不断关注全球微波炉等家电业的产品、市场和管理发展动态,力求集成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
格兰仕与外国跨国公司在组织形态方面大多是“哑铃型”结构——两头(研发、营销)大、中间(生产制造)小——的模式不同,格兰仕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模式与跨国公司的“哑铃型”模式形成了很强的互补关系,体现出我国劳动力资源成本较低的特点,突出了企业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弥补了国际经营能力、经验以及人才不足的弱势,从而使得格兰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巧妙地避开了与外国巨型跨国公司的正面交锋,进而在竞争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找到了企业生存机遇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OEM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以及逐步向外渗透“格兰仕”品牌的策略,又为将来一旦资源和能力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以自身品牌自行开展跨国经营做好了准备。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循序渐进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二是借鉴成功经验建立后发优势;三是实施地区化战略降低经营成本;四是基于优质产品和服务塑造品牌的国家形象;五是里有集群优势提高国际化的实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不清晰
许多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张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从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来看,很多中国企业创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荣誉、名声,而不是可持续发展,这肯定创造不出国际品牌。品牌管理是个复杂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用严谨的手段和务实的精神来塑造品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如海尔走的是分销战略,它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为其作分销,通过分销方式打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现在我国的企业战略虽然做得不少,但真正达到国际水平,能够按照现代战略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把成为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作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还不多见。
2、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的,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海外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管理体制落后的直接反应。如果说战略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大方向,管理体制则在更广泛的操作层面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的兴衰成败。如何构建一个分散而又相互依存的组织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家经营环境中灵活决策、快速反应,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又一个挑战。许多中国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具备了现代企业的形式,但还远
未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的效果,这就导致了企业高层领导的行为凌驾于各种管理制度之上。这种权力的缺陷制约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3、高端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企业依靠低成本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但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享有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依靠技术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时代。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在科技方面总体比较落后,许多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偏低,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以最能体现技术差距的知识产权为例,2002年中国的年专利申请量为25.2631万件,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为5868件,占总量的5.23%,是同期日本的5.5%,美国的7.21%,韩国的26.82%。
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和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可以维持简单的生存;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2007年中国500强企业只有31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超过5%,达到或超过2%的只有98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样,产品的附加值不但很低,产品的质量、品牌及价格也处于中低档次,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必须抛开“低成本”的拐杖,谋求向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创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
4、高素质人才匮乏
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国际化需要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这类人才一般都应有多个国家工作的经验,具备全球化的意识,精通外语、外贸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国际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财务和法律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目前国内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不少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难有效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造成了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对文化差异重视不足,加上僵化的薪酬和聘用制度,我国企业很难吸引国际顶尖人才,而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国际化发展战略到目前为止很多以失败告终。
5、相关政策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国际化,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健全,涉及企业国际化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尚不完善,有关国际化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不够明确,不能够更好的管理和引导企业进行国际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进程。
6、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
中国企业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融的风险。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国外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的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挑战。
四、我国企业成功进行国际化的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程度,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和统一,国际分工深入到生产领域,渗透到产业内部。中国企业要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抓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经营会使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对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要求更高。近几年,我们在中央企业进行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试点,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外部董事超过半数,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决策的机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风险防范意识内部管控能力大大加强。下一步为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要明确企业发展的使命,制定切合实际的国际化战略,延伸和提升企业的价值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对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和重大决策失误。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当前积极谋求新的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化解金融危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大企业必须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前列,树立全球竞争的理念,逐步建立全球的研发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转变,努力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成为对行业进步有所贡献的国际化企业。
(四)切实提升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根据适应更高水平竞争的要求及进一步加大职工队伍的力度,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真正把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国际水平,尤其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改善人才结构,使我们的骨干员工队伍,更加了解国外市场的经营环境和司法体系,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央企业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骨干,在海外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要求中央企业要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所在国的习俗,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的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实现互利共盈共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结语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虽然我国企业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通过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定会日益加快。将来,在我国内部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
时,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我国跨国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的强劲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原毅军:MBA跨国公司管理 第五版 第13章,2010年1月18日
2、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2010年3月
3、谷歌网上资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讨;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思考;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第四篇:国际税收论文题目及要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税收课程论文题目:
班级:08国贸2班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 ___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此处写题目)
1、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国际税收发展的新趋势探讨
2、电子商务下,常设机构概念的重新界定与认识
3、当今国际间重复征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税政策的选择
5、抵免法在各国实践中的运用
6、关于当前情况下,对中国实行税收饶让抵免的思考
7、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8、国际税收筹划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9、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10、当今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新趋势探讨
11、浅议国际税收竞争
12、论我过直接投资中所得税收政策的选择
13、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及其防范
14、跨国公司税收监管问题研究
15、国际避税地及其正负效应探讨
16、当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与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17、对预约定价协议制度的思考
18、论国际税收筹划
19、论国际税收协定发展的新趋势
20、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税收政策选择
21、关于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
22、转让定价与国际税收筹划
23、借鉴国际经验,规范我过区域税收竞争行为的探讨
24、欧盟的环境税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5、国外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与借鉴
要求:
1、封面,页头,摘要、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
2、字数为3000以上,上交时间为4号之前。
3、题目3号加粗,标题小四加粗,正文5号字体。
第五篇:《国际税收》课程论文题(范文模版)
1、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国际税收发展的新趋势探讨
2、电子商务下常设机构概念的重新界定与认识
3、当今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税政策的选择
5、抵免法在各国实践中的运用
6、对中国实行税收饶让抵免的思考
7、国际税收筹划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8、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9、当今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新趋势探讨
10、浅议国际税收竞争
1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及其防范
12、论我国直接投资中所得税政策的选择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14、跨国公司税收监管问题研究
15、国际避税地及其正负效应探讨
16、当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与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17、对预约定价协议制度的思考
18、论国家税收筹划
19、论国际税收协定发展的新趋势
20、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税收政策选择
21、关于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
22、转让定价与国际税收筹划
23、借鉴国际经验,规范我国区域税收竞争行为的探讨
24、欧盟的环境税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5、国外完善的财产税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6、国外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