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潍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A.2007B.2008C.2003D.2000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B)主导。
A.社会组织B.行政机关C.党委机关D.政府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
A.限制B.规范C.约束D.扩展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C)。
A.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B.党委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C.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D.党委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
A.控制B.应急准备C.协调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B)。
A.准备B.控制C.协调D.响应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A)、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A.特殊风险预案B.个别应急预案C.特殊事件预案D.重点风险预案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
A.前提B.基础C.关键D.条件
9、(B)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A.风险分析C.风险评估C.风险识别D.风险预测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级。
A.3B.4C.5D.6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A)来领导。
A.党委B.政府C.地方政府D.垂直应急指挥机构
12、(D)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A.预测B.预案C.预警D.预防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A.事故灾害后果B.事件类型C.事件发生过程D.事故发生可能性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B)。
A.预测、执行和评价B.培训、宣传和演练C.预警、可行和评估D.演练、操作和培训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预案。
A.政府B.企业C.乡镇D.机关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预案。
A.社会安全事件B.群体性事件C.经济安全事件D.恐怖安全事件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
A.协同性B.紧迫性C.针对性D.实用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A.2011年美国9·11事件B.2003非典事件
C.2008年汶川大地震事件D.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事件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D),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A.预测信息B.风险评估结果C.监测信息D.预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
A.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B.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C.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
D.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结果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BCD)。
A.国家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D.对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ABC)。
A.个体危机B.社会危机C.政治危机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BCD)。
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BD)。
A.风险理论研究B.风险知识宣传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BCD)。
A.不确定性B.危害性C.紧迫性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BCD).A.自然灾害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BCD)。
A.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B.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制度
C.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制度D.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和重建制度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BC)。
A.政府负责B.专家参与C.社会协同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BCD)。
A.要及时B.要全面C.要客观D.要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CD)。
A.管制B.机制C.体制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
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与区别: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公共性,但公共事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公共事件是事件本身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引起公共关注的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但是,如果一事件对公众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的基本价值,这样的公共事件才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在一定群体中自行解决,就不一定是突发事件。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危及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内容: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
1、健全应急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联运机制。一是日常信息的相互联动;二是各部门的相互联动;三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四是条块之间的联动;五是相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六是党政之间的联动。
2、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本身特点的要求。
3、建立应急管理资源信息库。一是统一的危险资源信息库;二是应急物资信息库;三是应急人员信息库。
4、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承担起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信息汇总职能;二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要实行本垂直系统内的上下联动和互享;三是对一些特殊的跨区域的道路和大江大河的危机管理,也要建立贯穿整个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四是要将垂直部门的信息网络、道路和大江大河的跨区域信息网络与地方政府的应急信息网络实现联网,以保持国务院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像,并具有预测预警分析、检测监控、信息报送、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的功能,真正实现以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枢纽的信息联动。
第二篇:2014潍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答案
一、ADBADCABABDCACBACBCD
二、ABCDBCABCABCDACABCDABCDACDABCDACD
三、√××√√√×√√√√××√√ 四
1、公共事件是指大范围的,群体性的,在社会在造成了广泛影响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一定属于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却不一定属于突出公共事件。比如一个人出了事故,这叫突发事件,而如果这个事件相关部门没处理好,引发了很多人的参与、报道、评论、清愿等,就叫突发公共事件了。
2、这是公共危机管理之一,一般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
(1)、战争(2)、**(3)、特大事故(4)、重大刑事案件(5)、重大自然灾害
3、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案三制”。这里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预案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预案中也包含了体制、机制的内容。“一案”、“三制”相互联系、互相支撑,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论述题
五、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一)确立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原则目前,在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风险评估先行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2)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审慎分析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
(二)细化应急预案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1)应确定问题及等级。(2)应确定目标和任务。(3)应制定方案的执行规划。(4)应做好各种预算。
(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对预案的演练都有明确的要求。应急预案的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第三篇: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行政机关)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控制)。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9、(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党委)来领导。
12、(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培训、宣传和演练)。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2003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结果)。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国家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 对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个体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 风险认知危险处置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风险理论研究风险知识宣传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 不确定性危害性紧迫性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制度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和重建制度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要及时要全面要客观要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 机制 体制 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与区别: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公共性,但公共事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公共事件是事件本身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引起公共关注的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但是,如果一事件对公众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的基本价值,这样的公共事件才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在一定群体中自行解决,就不一定是突发事件。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危及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内容: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
1、健全应急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联运机制。一是日常信息的相互联动;二是各部门的相互联动;三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四是条块之间的联动;五是相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六是党政之间的联动。
2、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本身特点的要求。
3、建立应急管理资源信息库。一是统一的危险资源信息库;二是应急物资信息库;三是应急人员信息库。
4、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承担起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信息汇总职能;二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要实行本垂直系统内的上下联动和互享;三是对一些特殊的跨区域的道路和大江大河的危机管理,也要建立贯穿整个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四是要将垂直部门的信息网络、道路和大江大河的跨区域信息网络与地方政府的应急信息网络实现联网,以保持国务院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
像,并具有预测预警分析、检测监控、信息报送、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的功能,真正实现以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枢纽的信息联动。
第四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
声明:该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选
ABBADDABBBADABBACBCD
二、多选
1、ABCD
2、BCD3、ABD4、ABD5、ABC
6、ABCD
7、ABCD
8、ACD
9、ABCD10、BCD
三、判断
1-5√ × × √ √ 6-10√ × √ √ √ 11-15 √ × × √ √
四、简答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事件是指大范围的,群体性的,在社会在造成了广泛影响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定属于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却不一定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2)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 恐怖袭击事件; 刑事案件;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群体性事件;其他(新闻舆论事件、旅游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五、论述
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注重效率;有利协调;循序渐进。基本思路是加强和完善一个应急办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综合应急行政体制。
第一,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第二,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第三,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第四,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
第五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的机电类产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导致电梯困人等现象的发生,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理》明确规定:电梯困人二小时以上属于一般事故,因此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做好防范工作,减少电梯使用故障率,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在做好内部管理过程中,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各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有:
1、安全使用承诺和内部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
2、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
3、安全操作规程(含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4、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含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
5、使用登记、定期报检和配合现场检验制度;
6、接受安全检查制度;
7、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9、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及定期演习制度;
10、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及停用、过户、变更、启用等相关手续;
2、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附件的出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使用维护说明等随机文件;
3、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等;
4、日常使用状况、维修保养和日常检查记录;
5、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与定期检验报告;
6、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
二、电梯(有机房、含蜗轮蜗杆、永磁同步主机)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机房门钥匙和妨碍进入机房的其他
门钥匙以及救援用的三角钥匙。
(二)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在1楼将厅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楼层。
2.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机房,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正在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3.切断主电源,在电源装置处挂告示牌。
4.查看机房内曳引钢丝绳上楼层标志是否和平层标志一致,如一致则判断电梯停靠的楼层,不需要盘车直接前往指定楼层实施救援;如不一致则需手动至平层区。
钢丝绳标志查看方法:站在盘车位置以面向曳引钢丝绳从右边开始排序,1、2、3依次排序。按照8421码的编码规则确定电梯的楼层数(8421码的编码原则是第一位是
1、第二位是
2、第三位是
4、第四位是
8、第五位是16)。确定楼层数时只要按每位代表的数值相加得到数量就是楼层数。例如:如果只有第一根涂有油漆由于第一位表示1则表示电梯在1F;只有第二根涂有油漆,第二位表示是2则表示电梯在2F;第一根和第二根都涂有标志则是1+2=3F;第一根和第三根则是1+4=5F;第一、二、三根都有标志则1+2+4=7F依此计算。
(三)手动盘车平层
1.一个人拆除电动机尾轴罩盖,安上旋柄(盘车手轮)并用手握住盘车手轮另一个人把手动杠杆插入制动器安装板的矩形孔打开制动器。
2、两人配合,在制动器打开之后,盘车人员按照省力原则盘动手轮,使电梯轿厢移动。
3、判断曳引钢丝绳的标志和平层标志水平来判断电梯是否已经平层(注意读出轿厢所在楼层)
4、盘车结束后,将盘车旋柄(盘车手轮)取下,放致规定位置。
5、通过看钢丝绳的标志确认电梯轿厢位置,救援人员离开机房时注意关好机房门并挂告示牌。
(四)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查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内。
(五)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三、电梯(无机房)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控制柜钥匙以及救援专用三角钥匙。
(二)初步判断轿厢位置,救援人员首先在1楼将层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层。
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适当楼层,使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是否在此位置,如不在此位置则慢慢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所处位置。根据目测,初步判断电梯轿厢所处楼层及位置(注意报出轿厢所在位置)。
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三)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控制柜楼层,打开控制柜,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2、切断电梯主电源,上电源锁并挂告示牌。
3、根据电梯控制柜内门区绿色指示灯,判断电梯是否平层。若指示灯亮,说明电梯已平层;若指示灯未亮,则需要手动平层。
(四)手动平层操作
1、使用抱闸释放手柄打开抱闸。注意间接松闸,尽量减少冲击使轿厢保持平稳,避免轿内乘客惊慌,观察电梯轿厢是否移动。
2、注意门区绿色指示灯亮时,表示轿厢已平层。
3、电梯平层后,确认松闸扳手复位且电梯轿厢可靠停止(注意报出轿厢所在搂层)。
4、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马上将开门营救,锁闭控制柜;两人离开并挂告示牌。
(五)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平稳,不要向前倾。
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慢、二看、三操作”。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
(六)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四、电梯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
1、突然停电时电梯的处理方法;
1)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有人;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要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
4)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2、电梯突然停止时的处理方法
1)通知电梯维修人员。
2)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困人。
3)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4)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电梯进水的处理方法(分两种情况)
3.1电梯已经进水,且停在某层不动
1)迅速检查电梯是否困人,同时通知维修人员;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到机房关闭电源;
4)将电梯通过手动的方式盘到比进水层高的地方;
5)阻止水继续进去电梯,清洁厅门口的积水;
分配;6)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修理;
7)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2电梯刚进水,还能运行
1)迅速将电梯开至电梯使用最高层楼,并关掉急停开关;
2)到机房切断电源,通知维修人员;
3)阻止水继续进入电梯,切断水源;
4)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维修人员检查或修理;
5)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4、台风机械、暴雨季节电梯的管理
1)检查楼梯口所有的窗户是否完好、关闭;
2)将多余的电梯开到顶层,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3)检查机房门窗及顶层,是否渗水,如果有的话,要迅速同志房屋维修人员;
4)如果只有一台电梯的情况下,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巡逻次数,如果发现有某处地方渗水,会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要将此电梯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5、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管理
1)按下1F电梯厅门口的消防按纽,电梯会自动停到1F,打开门并停止使用。
2)如果发现电梯消防按纽失灵时,用钥匙将1F的电梯电源锁从ON的位置到OFF位置,电梯也会自动停到1F,打开操纵箱盖,按下“停止”的按纽。
3)告戒乘客,火灾放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6、地震情况下的电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应急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