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生活化课堂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
让生活化课堂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安平县 程油子乡 第一高级小学 张丽平
【内容提要】 科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将科学运用于生活是科学意义的所在。小学科学作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不妨将其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科学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和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三个角度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有了较大地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加深,他们的科学素养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生活中科学教学 探究教学贴近生活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着重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精髓体现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爱满天下”这几句名言。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都恰恰忽视这一点,我们经常带着任务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却很少考虑孩子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要运用到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没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科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到科学,感受生活中科学的存在,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努力实践着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识别什么是科学。小学生天生对大自然的充满好奇,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在科学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
1.创设情境,诱发提问。
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我在讲《杠杆的研究》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个科学家说过,给他一条足够长的竹竿,他能够把地球撬起来。你觉得有道理吗?”先为学生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接着我又让学生阅读《阿基米德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发阅读,由阅读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置悬念,延伸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法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或者查阅资料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再如我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学生都知道液体是热胀冷缩的,于是我就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很多学生都认为是膨胀的,但还有一小部分认为是缩小的,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思考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的科学阅读,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又如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平时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看到过彩虹。学生们回答最多的是阵雨过后。有谁知道为什么阵雨过后会有彩虹
啊?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以前也没有去仔细想过,现在也放到了课堂上来讨论,学生觉得十分有意思。学生也深有体会的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隐藏着许多的科学道理,学习更来劲了,也更乐意主动去学了。
通过这一系列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引入,极快激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生活化情境的引导,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深奥,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动机,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
二、提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学生要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就必须要用到各种实验器材,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实验仪器倒不一定非用实验仪器室里的器材,况且实验室的仪器大多对小学生来讲还是很陌生的。而且科学课中的许多探究活动往往很难在课堂40分钟里完成,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去研究,所以选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材料就有利于学生课后的继续探究。何况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中许多器材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替代品,教学中所需要的材料很多,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去准备,由学生自行去收集。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从另一个多少也减轻了老师一个人去准备这些器材时间和精力。学生从家中带来的器材虽说没有学校仪器室里的仪器来的规范、标准,但对学生来说自己带来这些器材比较亲切也不陌生。而且由于这一些器材都是学生们从家中带来的,学生在准备中对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便于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如在教学四年级《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一课时,烧玉米我就让学生们用蜡烛来烧,虽然用酒精灯要快一点,可是学生们回家后就没有这一器材了。又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些萝卜、啤酒瓶盖、小铁钉、蜡烛、牙签、橡皮等来做实验,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些材料都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器物,也拉近了科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收集器材的过程既是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收集中他们了解了这些器材的特点和用处;也是对能力的提高过程——在收集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大大制约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做一个生态瓶》一课,要求学生经历自己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瓶进而改变生态瓶的活动。生态瓶的制作需要许多的材料: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小型水生动植物,学生就根据我上课时的提示自己去准备,有些学生就用金鱼缸来做生态瓶,更多的学生将家里的塑料色拉油瓶切掉上边部分后洗干净做生态瓶的容器。各种各样的小型水生动植物是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浅水池塘或水沟里捞来的。材料丰富多样,学生参与了整个准备过程,对这些采集到水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在制作生态瓶中考虑也更周到,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的也更为透彻。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适当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向课堂以外。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想办法探究解决。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了《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校园里的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数量。观察研究这些开花的植物,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学业的负担,都会欣然圆满的完成任务。当然在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激发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于你布置的作业有兴趣了,学生们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外的探究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混合》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混合的都是一些固体,课要结束时,我就问学生们“如果把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啊?不同的混合顺序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哪?”从而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顺其自然的让学生们回家去混合一下水与油,让学生们先把水放入油中,第二次是把油放入水中。不同的顺序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学生们课外
探究的兴趣就更浓了。
2、要注意学生在进行课外探究的安全。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近大自然,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安全很重要,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我在布置《寻访小动物》的作业和《制作生态瓶》的一课,课外去准备小型水生动植物前,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这个任务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要考虑哪些安全因素。发展每个人的智慧,挑选一些有趣的,没有危险的活动让学生们进行,保证探究活动百分之百的安全。
3、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的支持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的一半,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开展一些课余的探究活动。特别是一些课余探究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更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如《制作生态瓶》的一课中需要的小型水生动植物,需要家长的陪同下去获取这些材料,因为捞这些小型水生动植物要到一些水池和沟渠里才有,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有大人看着才行。当然在布置更多的课外探究作业时,我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各种工具进行探究,不需要学生花费很多金钱甚至不花钱,同时也尽可能让学生每天只要利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研究就可以。不耽误学生其它功课的学习。
总之,把生活引入科学课堂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意义,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学习,轻松的掌握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实践了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真理,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生活化课堂教学走进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并能把所学用于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将会愉快的学习,欣然的接受。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2001年6月
[4]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篇: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洛龙中学
银令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目标的宗旨和特点。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它要有理论的引导,在实践中验证,它不同于机械化生产,故得失必然共存,喜悦与困惑相伴。
一、知识生活化
学习英语离不开社会生活情境,对于城市学生,我们可能选择购物、逛公园、开车等,而对农村学生就不这样选择。又如,过去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教学生浏览和建立网页技术、资源搜索、下载方法等,那么现在就必须教会学生“微博”技术,同时引导学生不要成为“微博控”。所以,将生活引入教学,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及时将社会信息 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以及课堂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被引发出来,从而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统一。
二、情境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经验比知识更有生命价值,经验总是先于知识、先于价值判断、先于分析思辩,却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和教育的养成。基于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生活化关键是真实生活情境的模拟,如提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DV技术展示、新闻视频、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等。这样,课堂由“死”的课堂转变成为“活”的课堂,由“静”的课堂转变成为“动”的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变成为“学”的课堂。当然,情境创设要注意自然而然,不要为了“贴标签”而“情境”,不要为了活跃氛围而“情境”,不要生搬硬套,不要延误教学时间,不要破坏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整体性。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着意架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才能使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三、方式生活化
传统教学过程以传授间接知识经验为主,以灌输讲授为主,无形中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而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求和主体建构,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还处于知识的权威地位,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需要把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过程就由传统的师生授受的传输教学向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转变,于是教师注重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基本功能,是一个教育活动场所,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知识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当成“人”——鲜活的生命个体,把自己看作与学生平等的一份子,共同走进课堂这一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育人。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3月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20xx年小学科学新教科版教材教法培训,使我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动手做,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总之,科学课堂困难重重。只有作好科学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二零xx年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我和县里其他学校的五位老师,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地研究”》课题实验开题会议,历时四天。十八日报到,十九日在泰安师范附属小学听课七节,二十日上午听课,下午听了北京的专家应飞教授的《怎样上好科学课》的专题报告,听了山东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韩绪金老师的课题开题报告。
会上,韩绪金老师对课题的相关工作做了部署,对怎样上好科学课,谈了他的'看法和体会,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一节好科学课,必须首先是一节好课,即必须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的好课;二是,一节好的科学课,必须突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特点。从课堂结构上讲,课堂教学,环节要大一点,少一点,深一点。从师生关系上说,教师要少说少讲,学生要多做多交流。
应飞教授的《怎样上好科学课》,讲了有两个多小时,讲的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理论深刻,课例生动。特别是结合刚听的课做实例,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应飞教授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一是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教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方面,学生是客体方面;二是研究好教材掌握好学科教学知识;三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是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五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
优秀课堂展示方面,我一共听了十一节课,全身各地的都有。收到了教育,开阔了眼界。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课,使自己受到了震动,使自己对科学课及怎样上好科学课,多了些思考。现把这次学习的心得好体会,总结如次:
一、深入研究教材,掌握科学教学知识。科学教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无所不有。教师一般在某个或几个方面,比较掌握,别的方面就可能不太精通了。所有,科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最少一桶水,现在网络时代,最好有长流水,不断补充知识才行。
二、深入研究学生,掌握学生情况。俗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要想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我们都要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怎样导入,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都需要我们课前进行设计,考虑好。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度过这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四十分钟。
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
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⑷同学们,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⑸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的兴趣才浓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研讨会内容包括中青年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和专家主题讲座,来自长郡雨花外国语第一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师雷镇带来了展示课《不同材料的餐具》,长沙市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员康龙带来了展示课《热起来了》,还有来自浙江杭州、湖州、嘉兴、丽水等地的科学名师纷纷进行了课例展示。听了这么多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和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一、更明确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的责任。
自20xx年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更多了,如何把传统的侧重于科学知识传递的科学课,转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的科学课?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践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这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天地。有了这样的使命感,职业才会变成事业,培育出的学生才会有思想、会学习、人品好,并能够适应未来,成为未来需要的人。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是孕育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叶军老师上的《电动机》一课,当学生玩过电动机之后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电动机为什么会动?为什么要拨到中间才会动?与旁边的磁铁有什么关系?老师将这些问题一一梳理,引导学生聚焦到电动机怎么才会转起来?是什么力使它转起来?这两个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更加关注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一节钱军红老师的《电磁铁》也让我眼前一亮,非常重视提出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问题来源于老师不如直接来源于学生,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认识一项新的事物,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这也是我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科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次学习在这方面体会最深刻的一节课是康龙老师的《热起来了》,这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赵老师把基于感觉的经历转化成测量,用一堆棉花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认真的思考:把一个从冰块取出的铜管放在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一个暖袋放进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的教学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具和时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电磁铁》这一课,叶老师全程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就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科学研究更加地深入和完善。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个科学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多参加鼓励,适当引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索活动的导火索。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自觉的发问,围绕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了展示个性和思维的平台。希望以后自己能守住课堂,把教学研究的根本放在课堂中,真正的让学生有效的动手动脑,向有思维有深度的探究课迈进,这才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石和方向。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 )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把握好教材资料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课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科学和生活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2、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科学实验。
科学离不开实验。材料的准备要更完善。如电磁铁的电池由于长时间使用及使用不当使电池电量流失,在实验,用这一环节时,有2个小组使用2节电池还不如1节电池吸起的大头针多,每个小组都采用串联来接通电源,因此实验完成情况不太好。在材料准备时,教师如能在这一环节使用新电池及备有两根较长的导线,引领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用并联的方法来连接电池使电量增加,会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虽然在教学中,我都会设计一些观察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但由于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有些实验未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如,淀粉加热的实验,由于要用火,就没能放心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科学实验。当然,能有另外的教师协助更好。毕竟,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险性大的实验还是由教师来示范比较妥当。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
11月1日—2日临沂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在罗庄隆重召开,本人有幸在我县教研室钟英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现将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依次观摩了邢丽梅执教的《地震》,周晓静执教的《我们的呼吸》,颜世萍执教的《四季更替》,吴士珂执教的《弯弯的月亮》这四节属于“解暗箱”课型的课。总的来说这四位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知识底蕴十分丰厚,科学态度十分严谨。无伦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解暗箱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四位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各县区老师针对这四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通过激烈的研讨把看课时产生的困惑、疑问通通拿出来进行交流。
最后,王玉强主任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提出了七点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3、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4、注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典型性。
徐文达主任作了大会总结,并要求我们运用“解暗箱”教学法上课时要首先感知哪儿是“暗箱”,“解暗箱”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儿,“暗箱”打开的时机,什么时候打开。这样我们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室进行了参观。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节约性为一体,呈现出“小处着手,大处寓意”的特点,作品新颖、科学、实用、小巧,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等特征,实用价值高。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营造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调动学生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活动,我感觉很有实效性。对于“解暗箱”课型教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学课更有信心了。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
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科学课堂教学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这是自然课与科学课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第四篇:走进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今天学习什么课? 指定学生回答。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 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一、活动过程。
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
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二、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活动。
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板书设计: 《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第五篇:走进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第1课时
一、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科学课上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课主要学习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并激发爱观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放大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大玻璃瓶或玻璃杯,画上小鱼的白纸板,盆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拿出我们的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很有趣味的课,这门课就是:科学(板书)。那科学课上我们都学习什么呢?(出示大屏幕)展示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新授:
活动一
我们先来看小魔术“摇头摆尾的小鱼”。(拿出画着小鱼的白纸板)上面画的什么呀?画上的小鱼能不能游动呢?对,放在水里才会游动。
(拿出盛水的大玻璃瓶),这里有水了?该怎样做?(把硬纸板放在盛水的大瓶子后面)老师让小鱼游到水里去„(同学们注意观察玻璃瓶)同学们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比比你们看到的现象„„(生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的这种学习方式叫做讨论,以后我们一提到讨论,就是我们小朋友要在一起讲一讲发现,比一比收获,想一想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刚才在玻璃瓶上发现了什么现象?(尽量让更多的小朋友起来说,大力表扬)
我们科学课有趣吗?愿不愿意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呀? 活动二
科学课上要做哪些?
出示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整幅图。
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吧!观察小图
(一)放大镜,提问讲解„„
这个小女孩手中拿的是放大镜,正跪在地上观察蜗牛,她能通过放大镜,看到一只大大的蜗牛„„
观察小图
(二)望远镜,提问讲解„„
借助望远镜,这个小男孩能看到远处的东西„„ 观察小图
(三)天文望远镜,提问讲解„„
天文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很远很远的天体(比如天边闪烁的小星星,实际上是青青的、土黄色的戴着光环的星球,有些是长着翅膀的人造卫星,更多的是发出刺眼光芒的恒星)„„
观察小图
(四)做实验,提问讲解„„ 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对,做实验„„
提醒小朋友做实验时要小心谨慎,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 观察小图
(五)解暗箱,提问讲解„„
有时我们非常好奇这个小盒子里是不是藏着音乐家、或者大活人,我们可以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要注意呦,可不能暴力强拆,要温柔些„„寻求合适的方式方法„„)活动三
观察植物
三、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故事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的准备:带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表演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