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时间:2019-05-15 16: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论呢?本人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认为面对新课程,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聆听、表演(歌曲)、创造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聆听”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在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 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猜青蛙的谜语和讲述根据整首乐曲编成的情节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聆听的兴趣。(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欣赏人音教材第二册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

二、“表演”(歌曲)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哒》的教学,重点解决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请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咯咯 哒,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学创作的却是《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飞行员》、《我是一个小警察》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摘 要:音乐课程是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部分音乐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教师与生活元素融合来降低音乐知识的抽象度。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策略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音乐课堂生活化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突破。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基础音乐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经过专业判断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基础的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化的音乐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引导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一、通过创建生活化情境实现音乐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脑发育尚不完全,对某些知识的理解速度较慢且深度不够。就音乐知识来说,小学生对音准、音色等的认识层次较浅,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和引导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长期的音乐学习。尽管小学生对抽象和逻辑类知识的认识层次较浅,但他们对生活化的事物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理解起来效率较高,这可以为音乐教师选择教学策略提供思路。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事物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开启音乐探索之路。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前阶段的学生生活进一步了解,发现其生活中常见的适合开展音乐教学的场景,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案例:在呼吸技巧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呼吸与人的情绪状态密不可分,只有掌握了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呼吸控制方法才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呼吸技巧。教师可以用语言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你和父母一起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散步,这时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流浪狗,你被吓了一跳;然后你突然认出这是你几个月之前不小心丢了的宠物,在经过父母的同意之后,你带着宠物狗回家了。让学生仔细感受这一情景并找出从中产生情绪波动的地方且指出产生的是何种情绪,当时的呼吸状态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情境事件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状态下感受呼吸状态的不同。

二、借助课堂游戏联系实际生活

从幼儿阶段的教育开始,游戏就是课堂学习的最佳手段。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小学生仍有爱玩、好奇的心理特征。在音乐课堂上设置巧妙的课堂游戏并将教学任务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质量。游戏教学法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中,教师既要保证游戏体现音乐的灵活性,又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度,这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和联系生活进行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声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发声部分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这导致学生对发声部分的知识仅停留在记忆和笔记层面,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发声技能。并且这种教学方法太过枯燥,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乐趣,学习热情自然不高,学习质量也不过关。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游戏的策略将发声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案例:在发声技巧渐强减弱的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丢手绢的游戏,只是这里的“手绢”要改为另一种落地有声的物品,如小熊玩具、书本等,在丢下这些物品后让学生根据声音的强弱判断物品丢在了谁的身后。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学生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发声知识。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的习惯

习惯是决定一个人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将某一知识内化于心。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日常学习过程中不厌其烦的重复,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一旦某种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便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练习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案例:教师在音乐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的鉴赏乐曲,并为学生详细讲解鉴赏时要注意的旋律、节奏等细节,通过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体会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我理解与想象摄像乐曲中所呈现的场景。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分析习惯便会养成。在听到乐曲后会自发地对乐曲表达的情感进行剖析。

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音乐与生活的融合

评价是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u价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更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真实需求,学生也能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体验便于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生活化音乐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生活与音乐的融合,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生活化元素纳入课堂教学。

案例:将生活中的小品、电影、照片中的背景音乐纳入课堂鉴赏环节,让学生分析背景音乐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感情的渲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节选片段,让学生自主分析。在教师评价之前先经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加以补充和总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学习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将音乐教学的抽象化程度降到最低,开发便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使音乐知识与生活元素相融合,使音乐课堂更有吸引力,从而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滕志晓.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58.[2]张辽艳.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茶文化传承的作用研究――以生活化教育为切入点的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3):195-196.作者简介:

张春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

第三篇:音乐生活化

《幼儿园中班音乐节奏活动生活化的实践》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幼儿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节奏活动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脱离,幼儿大多在教师灌输式、机械的教学中进行节奏技能的训练。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园节奏活动进行生活化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园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因此,音乐具有教育功能,是开启儿童智能的另一把金钥匙。有音乐伴随的人生是幸福的,有音乐伴随的童年是幸福的。音乐的基本要素是节奏与旋律。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节奏,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而节奏的感觉又完全依赖于运动,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认识音乐,驾驭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够反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实施中,教师较多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缺乏自我探索、感知音乐的能力,而是多于模仿,被动接受老师所灌输的音乐知识,使幼儿音乐素养得不到提高。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怎样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们音乐教研组决定以此为课题内容进行研究。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关键年龄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内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的元素是尤为重要。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园实际的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真正体验音乐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建构孩子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我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会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小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音乐节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

2.通过音乐节奏教学实践探索中班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3.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二)培养内容

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2.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并且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

3.根据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特点和已有经验,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4.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了解我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3、总结阶段,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把不同阶段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6月)

1、深入了解本园中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情况。

2、学习、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料,如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等,拟写研究计划。

3、培养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发现、感知节奏,理解、喜爱节奏。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

2、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让幼儿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节奏。

3、结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设计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4、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整理阶段:(2013年3月—5月)

整理相关活动资料、照片、教案,撰写教案集、研究报告。

技术路线:本课题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以完成研究目标和内容。

六、研究成果

(一)、创设充满音乐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陈鹤琴先生提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有节奏的美,使身体各器官和精神引起共鸣共感,而表现美好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和谐,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是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和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是儿童生活音乐化。”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节奏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儿童倾听习惯,以促进良好节奏感的形成。艺术审美活动本身来自生活又复归生活。那么幼儿的节奏活动也是如此。幼儿的节奏活动时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还必须为幼儿创造充满节奏的生活环境。第一,创设富有音乐节奏氛围的日常生活环境。

我们在活动室里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起到安定幼儿情绪的作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之中,帮助他们提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节奏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温馨、优美的良好环境,形成一种宽容、和谐、富有弹性的大家庭式的教育氛围,对于幼儿来说是对其个性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把音乐节奏活动那个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创设一个充满积极、优美、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我们选择轻快地儿童乐曲作为晨间入园的乐曲,让美妙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开始新的一天。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适时地穿插了音乐元素,餐前餐后我们和孩子一起随音乐拍击身体进行节奏练习,并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播放固定音乐的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某些指令,在结束游戏、收拾玩具时音乐提示幼儿,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中,让儿童倾听不同的节奏型,不仅能培养其对节奏的感受能力,而且激发了其愉快的情绪,还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意识。如:利用餐前准备的时间进行身体节奏训练、创编小律动、认识并学习使用一些小乐器,倾听音乐中的节奏等。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听力是幼儿学习节奏的基本要素,于是我们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给孩子进行听力游戏,让幼儿进行短乐句节奏的模仿练习,帮助孩子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第二,结合具体的节奏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游戏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够有更多地接触节奏活动的机会,我们将节奏活动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并且筛选了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进行节奏活动。在音乐和表演区中我们投放了幼儿常用的打击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在幼儿对于打击乐器的音色有了一定得认识的基础上,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勺子、玻璃瓶、雨花石等作为乐器,进行节奏活动。我们还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成半成品的乐器,让幼儿自己尝试加工创造,进行节奏活动。幼儿与教师一同探索结合打击乐器的音色,将废旧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将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节奏图谱放入区角,孩子们自己会邀请伙伴来进行演奏,甚至有的孩子自己指挥;此外,在提供音乐游戏的乐曲时,幼儿也能将教学中的学习过元素应用到其他音乐节奏游戏中,极大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更有效地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最优良的材料,是取自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他所学的各项科目取得联系。”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节奏活动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的结合,力求更好地将音乐融入幼儿的整个生活,达到音乐的境界。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儿童的兴趣点,以此为中心,改编或设计新的音乐活动方案。

如:音乐活动《萤火虫》作为音乐欣赏活动的素材,通过故事情节、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带领孩子共同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活动中,孩子们变成一个一个像小星星一样的萤火虫,感受音乐优美流畅的旋律,伴随着自己轻盈的舞步,飞在美丽的夜空中。

比如:音乐活动《奇妙的舞步》,教师让孩子从音乐中听辨高低旋律变化,模仿天上飞的动物、地上爬的动物,在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对动物的生活认知经验,自由创意装扮各种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边玩边学中幼儿萌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我们越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游戏化、趣味化的情境中感受音乐,感受节奏。

在《大象和小蚊子》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对大象和小蚊子的直观形象的了解。尝试请幼儿自由选择大鼓和手摇铃两种乐器,表现大象走路的缓慢与沉重和小蚊子飞舞的轻快;又用蛙鸣筒的响声表示大象甩尾巴赶蚊子。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的形象特征与乐器演奏的音色相对应。整个活动孩子沉浸在愉悦的情绪中,大胆的创造着自我,怀着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同时也获得着自我的成就与满足。

幼儿是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提供探索、创新的机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幼儿演奏陌生的乐器。在自由的摆弄中让幼儿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发现乐器的声音。首先是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是短?怎样敲声音才会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乐曲配上伴奏并说出他们的理由,再练习合奏。例如在音乐《大象和蚊子》伴奏时我把孩子分成四组,每个组分别给予碰铃、响板、鼓、沙锤,先让孩子倾听这四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再让孩子讨论用哪种乐器表现大象和蚊子,用哪种乐器表现大象和蚊子叮的声音。孩子只要学会看节奏图谱就可以演奏了,老师的手势到哪个组,哪个组的孩子就配合音乐给乐曲伴奏,孩子们在这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和配合,一曲下来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用来音乐可以这样来感受的,对乐理基本上不懂的孩子竟然可以做的这么好。等到孩子们对上述的学习内容掌握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创编节奏,或是进行综合练习。在歌唱教学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诗歌。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绘画。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开展了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认识节奏的活动。

(三)、合作互助是课题活动的有力支撑

1、与幼儿合作互助创设幼儿园音乐节奏环境

皮亚杰建构论中指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在这方面我园的做法是:(1)提供各种形式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班级的背景音乐。(2)在班级的区域环境中投放各种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创造各种自制的乐器,并运用乐器进行节奏活动。

2、与家长合作互助快乐亲子 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才能是有生气、充满欢乐的儿童生活音乐化呢?家庭和大众生活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然音乐又陷于学校的囹圄中,而一出校门,便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熔于一炉,而是儿童整个生活,达到音乐的境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尝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形成音乐教育的合力,使幼儿的整个生活都充满音乐。我们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家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寻找节奏、创造节奏。

(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征 幼儿的成长

1、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体验审美愉悦。

通过这一年课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全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活动中他们充分的感受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妙的节奏和音乐。在贴近自己生活情趣的活动中尽情的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提升音乐创造力不断自我超越。

幼儿的发展是不断地自我超越的的过程。幼儿在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同时,在奠定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和音乐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不断地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3、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天赋,使其个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与天赋。孩子们喜欢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喜欢自己创造各种的乐器,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创造节奏甚至进行节奏的即兴表演。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总是忘我的投入。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节奏,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不用成人的单一模式教导幼儿单纯性模仿,不急于让幼儿学会音乐技能,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感受节奏活动的快乐。教师的成长

1、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个途径,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切入口。

1)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学习与反思

实践—反思是教研的关键。从教师的角度看,进行教育反思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我们以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里例为载体,结合对观察的记录与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如:在音乐活动《提灯笼》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在进行音乐游戏时总不能根据音乐来走出两步一蹲的舞步。于是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孩子对基本舞步要有前期经验的积累,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孩子创编后应该在教师帮助下对所创编的内容整体的回顾和梳理,使得孩子明白根据音乐的节奏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蹲,什么时候转个圈;有的教师还提出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同乐曲性质相匹配的舞步,以增加舞蹈的美感„„基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使得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为细致。

2)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研究效益

以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常常会局限与课题组的成员,研究的受益面比较窄。而与园本教研相结合后,全园教师都成了研究的收益者。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确定一个月为音乐教学活动展示月,从中我们进一步领会到:我们所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要以儿童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儿童被驱使进行活动的被动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儿童审美情趣,体验创造、自我表现的快乐和成就感,大家感到收获颇多。在对观摩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我们还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育教学要点组织了专题学习。在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共同梳理了制定目标时常用的词汇。如:“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关词汇有“感受”、“熟悉”、“理解”等;“学习”素质方面的相关词汇有“通过„„”、“利用„„”、“借助„„”等。

2、竞技结合,提高素养

我们结合课题开展组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教师的即兴伴奏、教师的乐理知识、对乐器的认识、舞蹈表演知识等等。

3、锻炼骨干、促其成长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促其在工作中成长,在压力中上进,在提高中完善。承担我园音乐活动的对外展示、汇报、组内的观摩等等。组织协调、工作魄力大大提高,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作局面。

七、研究后的思考

1、由于时间关系,研究人员精力有限,对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我们将不断获取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寻找更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音乐素材,不断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本园的办园特色。

2、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准确的把握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好的迁移到音乐节奏活动中,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讨。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法》学习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法》学习小结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课教学生活化,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来自生活,音乐表现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

一、在学习过程中,把音乐教学生活化与传统模式作了对比,同样的授课内容用不

同的授课方式,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把音乐教学内容作为一项任务派发给

学生,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浓,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

力培养。而生活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在音乐课、对生活的兴趣、爱好等因素

开展日常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生活对音

乐元素的捕捉能力,而两者都有长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小学音乐

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一种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传授音乐知识,陶冶艺术情操。学生对音乐的需求,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到的音乐少之又少,上课从孩子的身

上可以感受到他们非常需要音乐,对音乐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层次的需求与渴

望。生活化研究就是在音乐教学中掺杂生活元素,也是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元素,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音乐教学应该有规划:应该看到小学生对音乐、对生活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要善于捕捉这种细节并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细心

观察发现那些隐藏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学习评价方式要生活化: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

四、过程,欣赏优秀音乐节目,把会唱的歌曲唱给家长听,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

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仁 里

集 镇 实 验 小 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

王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的书本化、教条化,忽视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这样做的效果: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教材所呈现的范例上、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课本知识上,对数学的实际运用仅仅停留在做几道计算题或应用题上,没有把数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忽视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

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校卫生包干区划分,其中五年级分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六年级分到了总数的九分之二,猜猜看哪个年级分到的多一些?

(1)指名口答

(2)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

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

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米;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邀了两个好朋友星期天要到乍浦九龙山去游玩,准备买点饮料带去,(同时出示一些饮料的

价钱)你们能帮老师出主意吗?”听到老师要请学生帮忙,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说,买3瓶矿泉水,花去2×3=6(元);有的说,买6瓶“红牛”,花去5×6=30(元);有的说,矿泉水和“红牛”各买3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也可以这样算:(2+5)×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得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矿泉水、“红牛”和面包各买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1(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来探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下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年级《春天的手》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大地变绿、小河歌唱、小鸟欢叫、小朋友高兴等。如果仅限于读课文,可能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生活化设计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生活化设计化 韶关仁化县共青团闻韶希望小学曹春英 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日趋全球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成为了一个受关注的焦点。它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课程中得到了重视,希望通过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传统应......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洛龙中学 银令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目标的宗旨和特点。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它要有理论的引导,在实......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河北省蠡县林堡中心校杨马庄小学 孙建梅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是“ 生活即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5篇)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浙江省松阳县水南中心小学 叶兴东 电话:***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