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必修五文言总结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2)召有司案图通:,(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4)拜送书于庭通:
(5)可予不通:《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
(8)与旃毛并咽之通: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通:通:
(12)前以降及物故通:《张衡传》
(13)员径八尺通:
(14)形似酒尊通: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 , , , , ,,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第二篇:语文必修三 文言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徒以吾两人在也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廉颇或脱身吾长亦以(之)则思三项王则其不义缙以虽设我三、重点语句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第三篇:文言句式和知识必修五教案
文言知识和句式
第一课时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 北冥有鱼
三餐而反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汤之问棘也是已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二、古今异义 《归去来兮辞》
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人事:尝从人事,(古:做官。
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幼稚: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追: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腾王阁序》
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悲: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逢迎: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上路:俨骖
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今义:动身。)介:一介书生
(古:个。今:介绍,介于)
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数: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彩:彩彻区明
(古:日光今:彩色)
秋: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猖狂:阮籍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见机:君子见机
(古:看见细微的征兆。今:看机会看形势 《逍遥游》
果然: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众人: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发: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大年: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野马: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春秋: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决: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枪: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适: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羊角: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比: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陈情表》
不行: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成立: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秀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告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诉说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辛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郎中: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指微小的光。)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寻: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婴:刘夙婴疾病。
(古义:绕。今义:婴儿。)
息: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浅:人命危浅
(古:不长。今:和深相对)薄: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轻微,少)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腾、起:腾蛟起凤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闻:谨拜表以闻
(动词使动,使„„知道)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
(安:使„„安乐)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羡慕)
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
带,环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
东,向东。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动词,往上飞)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用席子。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躬亲:躬亲抚养
(名作状,亲自)
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㈢、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做名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
(傲:傲世的情怀)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作名,才俊)
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
(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
(诚心)
四、文言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7、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8、以心为形役(为,被)
9、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10、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11、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1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1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14、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15、之二虫又何知
1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9、惟兄嫂是依
第四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1.区分实词、虚词。
2.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一、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置杯焉则胶
风雨兴焉
(一)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
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从,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
(二)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词多义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
shŭ:
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ŭ:
连缀,写: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 横渡《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2.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腹犹果然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悦亲戚之情话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词类活用
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第二课时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
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宾主尽东南之美。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问今是何世。
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为„„所”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四)倒装句 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五)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六)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举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劝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过秦论》 今是昨非、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命途多舛、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侧目而视、同日而语——而,表示修饰关系。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他。
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名词动用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长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使动用法
兵不血刃——兵:武器;不血刃:不使兵刃见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通假字
善刀而藏——善:善通“缮”,擦拭。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状语后置
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恒:恒心。有恒心地长期坚持下去。宾语前置
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时不我待——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第五篇: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
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必修一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被动句> 皆为戮没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妇女无所幸(《鸿门宴》)<省略句>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秦王购之金千斤(《阿荆轲刺秦王》)取之百金(《荆轲刺秦王》)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此句应为“有何厌”,疑问代词“何”却出现在谓语动词“有”的前面。“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为“如何”)(《荆轲刺秦王》)燕王拜送于庭(应为“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客何为者(《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为“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
以其无礼于晋(句中“于”作介词,与“晋”组成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修饰“无礼”。在古文中,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翻译时要把顺序调整过来)(《烛之武退秦师》)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贪于财货(《鸿门宴》)具告以事(《鸿门宴》)长于臣(《鸿门宴》)<固定句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无法)(《荆轲刺秦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方法)(《荆轲刺秦王》)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荆轲刺秦王》)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荆轲刺秦王》)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鸿门宴》)孰与君少长(表选择问的句式,译作“„„比较„„哪一个„„”)(《鸿门宴》)何辞为(表反问的句式,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鸿门宴》
必修二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游褒禅山记》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游褒禅山记》 倒装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兰亭集序》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赤壁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赤壁赋》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游褒禅山记》 <省略句>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游褒禅山记》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游褒禅山记》 <文言固定句式> 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必修三
<判断句> 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寡人之于国也》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师说》 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劝学》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劝学》 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固定句式> 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寡人之于国也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寡人之于国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省略句> 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省主语“此”。
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省主语“将士”。
则曰-《师说》 輮(之)以为轮《劝学》
骐骥一跃,不(跃)能十步《劝学》 蟹(有)六跪而二螯《劝学》
必修四
<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传》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苏武传》
非汉所望也。《苏武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 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苏武传》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张衡传》 <倒装句> 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送书于廷 介宾短语后置《廉颇蔺相如列传》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汝” 《苏武传》 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苏武传》。
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苏武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张衡传》 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张衡传》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张衡传》 游于三辅(于三辅游)《张衡传》 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张衡传》 <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张衡传》
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张衡传》
必修五
<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陈情表》 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陈情表》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陈情表》
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兰亭集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兰亭集序》
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兰亭集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逍遥游》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逍遥游》 <变式句> 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陈情表》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陈情表》 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逍遥游》 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逍遥游》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逍遥游》 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滕王阁序》。《逍遥游》 <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逍遥游》
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逍遥游》 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逍遥游》
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逍遥游》
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疑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逍遥游》 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逍遥游》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