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时间:2019-05-14 17: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篇: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第二篇:《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选择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选择题

1.过去在狭北地区,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在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

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2.2012年11月29日上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兴之路”通过许多珍贵藏品和历史照片,再现了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苦苦追求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主要说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3.中国菜名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使外国食客不敢下口。如“麻婆豆腐”直译成英语“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就令人恶心。因此,统一中国菜名的翻译很有必要。统一中餐菜名译法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4.各国以各具特色的展馆建筑演绎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这反映了()A.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都有其自身特色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全部承载

5.各国展馆各具特色的原因在于()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B.各国的建筑技术与水平的差异 C.各国的传统建筑艺术有相对稳定性 D.各国实践及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差异

6.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奖评委马悦然指出,“中国文学一直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莫言可能是著作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个中国作者,因此莫言的那些著作能够帮助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世界文学”。同时,他特别强调“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表明()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文化是属于每个民族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发展

7.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毛泽东曾热情赞扬鲁迅,称他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2012年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发来贺电指出,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的功能 ②我国确立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③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文化功能 ④人的文化素养形成需要一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在英国伦敦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5

ACCCD 6-10 DBADC

第三篇: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社会经济条件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得危机则席卷整个欧美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2 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

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

武装起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

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2.3 产生的理论基础

1)英国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

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2)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创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世

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但他的哲学观点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的唯物主

义是形而上学的。

第四篇: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内容及其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理论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及特征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三、中国改革历史经验

四、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

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

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第五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的基本内容

三、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论

一、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第八讲 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一、中国对外战略历史演变

二、中国对外战略基本原则

三、中国与外部世界

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九讲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举措

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篇: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

(一)提出

(二)论证

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矛盾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所有制形式更加多元化

4、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

5、社会福利制度化、体系化

6、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7、政治的现代化

(二)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的结果

2、资产阶级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自我调控

②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和改良

3、各种进步运动影响推动的结果

4、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剥削的结果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2.当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自我调节和改善的余地在缩小。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3.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一)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仍将在整体实力上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当代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历史过程。

(三)落后国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的控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途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

1、无产阶级承担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什么是无产阶级

(2)为什么无产阶级能成为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

(3)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条件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1)政党的含义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

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表现

2、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暴力革命;和平过渡

三、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1.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

第一,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一国范围内趋于缓和,但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加剧;跨国公司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球经济无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

第三,随着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阶级矛盾走向国际化。

2.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使经济增长与人类生存的矛盾激发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发达导致人的极度异化。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节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马恩关于三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2、斯大林及苏联以后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超越阶段的实践。

第一、斯大林认为过渡时期是短暂的。

第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是短暂的历史阶段。

第三、斯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准。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提出

2、丰富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吗?

回归论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完成的经济任务都是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处于同一大社会形态,因此前两者的社会制度是一样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中的社会形态。

反对论观点

1、社会形态不等同于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属于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所面临的前提不同,内容也不全相同。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结构存在的前提、背景、内涵不一样。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基础不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概括,并写入新党章的总纲。

2、十五大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十七大,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

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二)改革的措施

1.经济上推行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

2.政治上进行经济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警惕西方分化政策

3.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

二、苏联模式的特点

(一)经济体制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

2、在经济结构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3、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部门管理体制。

4、在经济运行上完全排斥商业和市场的作用。

5、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但平均主义色彩浓厚。

(二)政治体制的特征

1、在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强调专政和国家镇压职能,国家安全机关占据特殊地位和拥有特殊权力。

2、以党代政,苏维埃实际上成为把党的决定变为国家法令的表决器。

3、在国家结构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各加盟共和国无自主权。

4、在执政党自身领导体制上,实行个人集权和终身制。

(三)文化体制的特征

1、建立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2、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高度的舆论一致。

3、在精神生活上,对领袖大搞“个人崇拜”。

(二)经验教训

1.要坚持党的领导

2.要坚持多党合作

3.要紧密联系群众

4.要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5.要搞好执政党建设

6.要搞好民主法制建设

7.要发展经济

8.要坚持改革

9.要对外开放

10.要处理好民族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一)研究对象:概括的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新表述:研究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理论体系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基本原理——两个必然、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等等

四)社会主义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转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确定

1、邓小平理论

何为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动力——改革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对外开放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战略——三步走

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党和工农知识分子,各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下载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

    科学社会主义[范文]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理论与实践的 新进展姓名: 学号:专业: 艺术硕士 课程名称: 政治理论课 授课老师: 崔老师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摘要: 真正的人民民主与......

    科学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湖北大学理科研究生课程 导 言 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主义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主义包......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科社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学校:内蒙古医科大学学院:研究生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摘要:在不断推进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感想

    经过本学期的对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问题加深了了解,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深刻......

    科学社会主义ti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两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浅谈中国之民生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问题一直是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而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纵观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追溯“民生”问题的发展发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