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芜湖市国税局实施税务管理改革成果显著
安徽省芜湖市国税局
实施税务管理改革成果显著
2003年9月,该局被省国税局确定为全省国税系统实施税务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起,全面开展税收业务、组织机构改革。经过6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流程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六个一”税务管理模式,较好解决了办税程序繁杂、信息采集多元、报缴方式单
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该局税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关注,总局领导多次到芜湖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税务管理改革主要做法
一是重组税收业务,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按照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要求,对各类税收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整合和规范,细化为212项税收业务,简化优化业务流程,制定《税收征管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形成统一、实用、标准的业务操作范本,全面规范日常税收业务操作。二是重组税务机构,减少税收管理层级。撤消市、县局以下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市区和农村税务分局,按流程设置办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机构,实现以市县局为执法主体的“一级式”税务管理,减少了管理的纵向层级和横向交叉,强化了征管查职能,提高了税收征管效能。
三是强化信息应用,打造两大工作平台。自主研发应用税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打造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平台,实现
税收业务流程化处理和“一网式”运行。依托门户网站,开发应用集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电子缴库、网上信息报送、网上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网上办税厅”,打造便捷高效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目前,全市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近70%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网上申报;100余户重点税源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发票认证;7600户企业签订电子缴税三方协议;400多户重点税源企业通过网上报送税源信息;网上咨询解答纳税人问题每年超过2000个。
四是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征管效能。开展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试行专业化评估和评管分离,推行个体电脑定税、农村个体税收简并征期等管理方式。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建立18家部门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增强税收工作合力。
五是优化纳税服务,丰富服务内涵。推行“一站式”办税,优化办税流程,精简办税环节,涉税事项实行电子流转、限时办结。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窗通办”,减少纳税人办税排队等候时间。优化办税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在办税服务厅开辟自助服务区、办税绿色通道,配置POS刷卡机、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委托邮政部门代售普通发票,专业市场和农村边远地区个体税收委托代征,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税收征收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改革,规范了业务流
程,深化了税源管理,加强了税源监控,税收征管能力明显提高,税收流失明显降低。改革后直接从事征管查的一线税务人员比例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局。2004-2009年,累计组织各项国税收入359.52亿元,年均增长19.1%。
二是税源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依托工作流系统建立的税收业务流程化处理、数据信息共享应用、税收执法管理全程监控考核等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税收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降低了管理风险。
三是管理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整合办税资源,税务机关内部信息采集共享能力明显增强,使基层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税务人员频繁下户和重复采集信息、纳税人多次跑和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重组后,减少纳税人报送资料119项,精简办税环节60%左右,压缩办税时间65%左右。
四是纳税人满意度不断提高。重组后,税收业务流程大大简化和规范,纳税服务手段和效率显著提升,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和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各种投诉举报明显减少。近几年,连年获得全市政风评议满意单位。
第二篇:安徽省芜湖市国税局实施税务管理改革成果显著
安徽省芜湖市国税局 实施税务管理改革成果显著
2003年9月,该局被省国税局确定为全省国税系统实施税务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1月起,全面开展税收业务、组织机构改革。经过6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流程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六个一”税务管理模式,较好解决了办税程序繁杂、信息采集多元、报缴方式单
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该局税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关注,总局领导多次到芜湖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税务管理改革主要做法
一是重组税收业务,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按照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要求,对各类税收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整合和规范,细化为212项税收业务,简化优化业务流程,制定《税收征管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形成统一、实用、标准的业务操作范本,全面规范日常税收业务操作。
二是重组税务机构,减少税收管理层级。撤消市、县局以下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市区和农村税务分局,按流程设置办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机构,实现以市县局为执法主体的“一级式”税务管理,减少了管理的纵向层级和横向交叉,强化了征管查职能,提高了税收征管效能。
三是强化信息应用,打造两大工作平台。自主研发应用税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打造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平台,实现税收业务流程化处理和“一网式”运行。依托门户网站,开发应用集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电子缴库、网上信息报送、网上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网上办税厅”,打造便捷高效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目前,全市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近70%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网上申报;100余户重点税源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发票认证;7600户企业签订电子缴税三方协议;400多户重点税源企业通过网上报送税源信息;网上咨询解答纳税人问题每年超过2000个。
四是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征管效能。开展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试行专业化评估和评管分离,推行个体电脑定税、农村个体税收简并征期等管理方式。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建立18家部门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增强税收工作合力。
五是优化纳税服务,丰富服务内涵。推行“一站式”办税,优化办税流程,精简办税环节,涉税事项实行电子流转、限时办结。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窗通办”,减少纳税人办税排队等候时间。优化办税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在办税服务厅开辟自助服务区、办税绿色通道,配置POS刷卡机、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委托邮政部门代售普通发票,专业市场和农村边远地区个体税收委托代征,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税收征收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改革,规范了业务流程,深化了税源管理,加强了税源监控,税收征管能力明显提高,税收流失明显降低。改革后直接从事征管查的一线税务人员比例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局。2004-2009年,累计组织各项国税收入359.52亿元,年均增长19.1%。
二是税源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依托工作流系统建立的税收业务流程化处理、数据信息共享应用、税收执法管理全程监控考核等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税收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降低了管理风险。
三是管理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通过重组业务流程,整合办税资源,税务机关内部信息采集共享能力明显增强,使基层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税务人员频繁下户和重复采集信息、纳税人多次跑和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重组后,减少纳税人报送资料119项,精简办税环节60%左右,压缩办税时间65%左右。
四是纳税人满意度不断提高。重组后,税收业务流程大大简化和规范,纳税服务手段和效率显著提升,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和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各种投诉举报明显减少。近几年,连年获得全市政风评议满意单位。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成果显著
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成果显著
选好苗、种活树、育成林成为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林地经营者的自觉行动。我市自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部门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高位推进, 使广大农民营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地经营者兴林致富活力大增,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截至10月底,全市集体林总面积268508.75亩,共发放林权证5158本,签订合同3081份,完成明晰产权267955.4亩,占集体林总面积99.79%;发放林权证245928.2亩,占明晰产权面积的91.78%。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市自2009年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集体林改工作。我市将该项工作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市政府十大绩效工程。针对我市集体林权属不清、责权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林农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体林改大学习、大讨论、解决大问题活动,并召开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大会,对集体林改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县(市、区)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集体林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全市层层宣传发动,使集体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有效破解了基层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为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严明责任、领导带头、监督落实、化解矛盾、注重改革实效贯穿林改工作始终,采取高位推动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定期通报机制、目标奖惩机制,全市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林业统筹指导,乡村具体实施、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县(市、区)政府分别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改革政策、内容、方法与法律保持一致。在林改工作程序上,严格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实施“阳光操作”,充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向宜林地要发展空间、要成果、要效益,我市坚持把查清家底,夯实基础作为保证林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2009年进行了集体林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建立了集体林资源档案。根据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集体宜林地清理工作,各乡(镇)、村(屯)成立了由乡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的清理小组,集中精力重点推进集体宜林地清理,全市共清理出宜林地面积2943.1亩。
为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8月,我市组织各县(市)区集体林改工作人员共35人赴克东实地考察学习集体林改成功经验,在全市确定试点乡镇7个、试点村31个。在试点工作中,严把质量关,防止片面追求进度而留下改革隐患,做到积极稳妥,稳中快进,使试点乡镇、试点村的主体改革任于2009年底全面完成。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又结合实际,确定了宜包则包、宜分则分、宜稳则稳、宜送则送、宜挂则挂、宜卖则卖的“六宜”分类推进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主体改革工作流程,有力促进了全市集体林权主体改革顺利进行。
强化管理,注重实效 2010年,全市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2011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强化管理措施,大力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市、县、乡三级分别制定了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及“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大会战”实施方案,市林改办不定期下发“林改动态”工作简报,及时进行工作交流,并多次召开阶段总结会议,调整工作部署,细化分解任务,全力推进主体改革和“回头看”工作进程。
此外,市政府组织了由林业部门牵头的督导组,多次深入县(市、区)、乡镇和村屯一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市、县两级积极利用省拨付的林改经费并自筹资金,加大了林改档案建设力度,在两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采取“跟班作业”的方式,确保了林改档案质量。各县(市、区)林业局林改档案室实现了专人、专柜、专机、专室,建立完善了集体林资源数据库及档案,切实提高乡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为林改工作做好历史见证。
第四篇:2011实施集中统一稽查_规范税务稽查管理
实施集中统一稽查 规范税务稽查管理
临沂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临沂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新模式的要求,按照省局税收征管改革的部署,积极探索税务稽查管理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实行“一个集中、两个统一”、抓好“四个环节”、完善“三个体系”,在全市地税系统实施了集中统一稽查,较好地发挥了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提升了管理层次和水平,实现了税务稽查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
一、实行“一个集中、两个统一”,构建集中统一稽查模式,实现稽查管理规范化
所谓集中统一稽查,就是在科学划分征收、管理、稽查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统一调配稽查力量、统一制定稽查计划,完善稽查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为税收工作全局服务。
(一)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根据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新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需求,重组征管业务,界定职责范围,重点是将税务稽查职能从农村征收分局完全剥离出来,集中到县级稽查局。县级稽查局对辖区内所有纳税户的涉税情况实行动态监控。征收单位主要负责基础涉税信息的采集、录入,以及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税款等事项的审核、查验和动态管理。通过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规范了征、管、查三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形成有机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较好地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后,市稽查局的职责也由以实施市区范围内的税收检查工作为主,转变为税务检查与系统业务管理并重。
(二)统一调配稽查力量。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制约稽查工作开展的“瓶颈”所在。为此,我们在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的基础上,着力在充实稽查力量上下功夫。去年四季度,全市各级采取内部挖潜的办法,通过考试、考评,充实稽查人员80余人,使县级局稽查人员平均达到了20人以上。部分整体人员紧张的县级局,还通过考试从征收单位选拔兼职稽查人员近70人,在检查任务繁重时,由稽查局统一调配和使用,基本满足了当前稽查工作需求和发展需要。市稽查局实行稽查人员备案制度,进入和调出稽查队伍都要向市稽查局备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稽查队伍的稳定性,保证了稽查工作的质量。通过统一调配稽查力量,克服了过去因稽查人员少带来的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流于形式的问题,规范了稽查工作流程,实现了各环节之间的制约和配合。
(三)统一制定稽查计划。县级稽查局综合上级部署及征收管理部门的检查要求,经过科学筛选,确定稽查计划,经县局批准后上报市局。市局汇总分析后,对实施稽查的时间、对象、目标、任务等做出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稽查计划,下达县局落实。通过“一上一下”的稽查计划管理制度,解决了县级局由于行业管户少、可比对性差等原因造成的稽查计划方向性不强、目的性差的问题。在制定稽查计划时,市稽查局可确定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或根据县级局的提请,直接组织实施上级稽查或交叉稽查,以排除方方面面的干预和约束。今年,我们提请市政府以临政发[2004]25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专项行动暨地方税收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是清理漏征漏管户和房屋租赁业税收,开展6个行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地方税收检查,并收到了明显成效。截止9月底,全市共清理漏征漏管户3600余户,清理房屋租赁业税收1560万元,检查行政事业单位928户,完成4个行业的专项检查,查补各项收入5100余万元。
二、抓好“四个环节”,优化稽查工作流程,实现稽查管理精细化 围绕集中统一稽查模式,我们紧紧抓住稽查工作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建立起了分工精细、衔接紧密、相互制衡、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一)依托信息监控科学选案。实施集中统一稽查,使大量的数据信息集中到市局,为科学选案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此,在选案环节,我们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人工选案的经验标准化和数据化。依据市级数据集中信息,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归集分类、分析对比,从众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选出最有可能的逃税者,列入稽查重点。二是建立税务稽查信息监控系统。在全面掌握市级税源状况的基础上,延伸监控县、区年应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加强同征管部门、国税局的联系,依据内部交换和外部获取的信息,对企业进行数据间逻辑分析、纵横向比对,为确定稽查对象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健全群众举报网络。重视税务举报工作,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加强新闻宣传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让广大群众、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协税护税,以补充税务稽查的线索来源。
(二)实施公示稽查规范检查。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公示稽查办法,除举报案件和专案检查外,对所有计划检查的单位均先进行公示,通过“先公示稽查,后重点稽查”两大循环,增强重点检查的针对性,保证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引导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检查过程中,以充分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实行查前辅导、查中约谈、检查限时。检查结束后,实行查后建议,对每一户被查对象,在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下达《税收检查整改建议书》,就涉税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抄送其主管征收机关。行业检查结束后,综合分析行业检查结果,制作《税收征管建议书》,送达相关征收部门,有针对性地强化税收征管。通过公示稽查,提高了税务稽查工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实现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杜绝了暗箱操作,切实维护了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建立三级审理制度公正审理。在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三级审理制度和大要案备案、复查制度,保证了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是稽查局审理部门初级审理。审理部门负责对所有税务检查案件进行初审。市级审理部门对税额20万元以下、县级审理部门对税额1万元以下,且案情简单的案件,可直接提出审理结论报稽查局长批准后执行。二是稽查局案件会审小组集体会审。市级对税额20—50万元、县级对税额5万元以下,或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进行集体会审。通过会审能够提出执行审理结论的,按会审结论执行。三是上级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对市级税额50万元以上、县级税额5万元以上,或案情复杂、纳税人违法情节严重的案件,提交上级局审理委员会审理。四是实行市稽查局案件复查和大要案备案、复查制度。对县级税额50万元以上的案件一律报市稽查局备案。对案情较为复杂、难以准确定性的案件,经县级局提请,市稽查局在定案前可直接参与审理,以避免重复检查。对上县级局审结的案件,市稽查局还要进行复查率不低于10%的案件复查。通过严格、公正审理,保证了所查处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执法规范。近年来,全系统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四)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执行。我们积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严厉打击偷、抗税行为,净化税收环境。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全市专项检查和行业检查中,一般统一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对稽查案件的处理做到“同质、同性、同标准”,保证处罚的公开、公正、公平。对县级局处罚难、执行难的案件,市稽查局必要时予以协助。去年以来,市稽查局行政处罚率和滞纳金加收率均为100%,县级局行政处罚率达到90%以上,滞纳金加收率达到100%。2002、2003年全市地税系统各级稽查部门分别查补收入5332万元、7373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47%、103%。其中,市稽查局2002、2003年分别查补收入947万元、1701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103%、364%。今年1—9月份,又查补收入6142万元,同比增长42%。
三、完善“三个体系”,保障集中统一稽查模式有效运行,实现稽查管理科学化
我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稽查岗位职责体系、稽查管理监控体系,对稽查行为和管理行为实行严格的跟踪考核和过程控制,确保了集中统一稽查模式的科学、有效运行。
(一)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一是开发使用税务稽查软件系统。我们与北京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兼容性强、功能齐全的税务稽查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案源管理、检查管理、审理管理、执行管理、领导审批、稽查报表、综合查询分析和系统维护8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从选案到执行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处理和无缝连接。同时,该系统还与现行税收征管、社会综合治税管理等软件实现了数据共享,为稽查工作各个环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该系统已在市稽查局和沂水县稽查局试运行成功,并将在全市稽查系统推广运用。二是推广应用标准化电子文书。采用统一标准的表格形式设计了22种税务稽查文书,并将所有稽查文书纳入计算机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化、程序化的稽查文书管理体系,保证了稽查资料的标准化,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稽查效能。如我们分税种、分行业设计检查工作底稿,把各项必备指标全面反映出来。检查人员只要将所有调查取证资料纳入计算机管理,就可以相互取证、逻辑核对,形成检查结论。
(二)完善稽查岗位职责体系。一是科学设定岗位职责。按照权责一致和科学效能的原则,制定《临沂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稽查工作流程》,将整个稽查工作分为综合、选案、检查、审理、执行5大类,设置局长岗、分管局长岗、科长岗、计划分析岗、案源管理岗、检查实施岗、案件审理岗、案件执行岗等18个岗位,定岗、定人、定责。二是实行主查(审)人负责制。在市稽查局、县级稽查局实行主查(审)人负责制,明确主查(审)人的职责、权限,突出其在稽查办案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查(审)人全面负责检查(审理)工作,并对所检查(审理)的案件负永久性主要责任。去年10月份,通过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在全市稽查系统共选拔39名主查(审)人,并纳入市稽查局人才库管理。三是加强稽查人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查代训、以考促学等形式,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岗位技能,适应稽查工作需要。去年以来,我们先后抽调县级局240人次参加市稽查局专项检查,基本使稽查人员轮训一遍;先后有2人进入国家级稽查人才库,10人进入省级稽查人才库,并有1人获得去年省级稽查能手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前不久市局开展的“国庆杯”地税知识竞赛活动中,有6名稽查人员进入前十名。
(三)完善稽查管理监控体系。一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健全完善了税务检查、税收执法、队伍建设、优质服务、行政管理5大类52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内容齐全、形式统一、标准明确的行为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下发稽查系统人员人手一册,严格执行。二是严格落实稽查执法责任制。按照省局的部署和要求,健全落实稽查分级审理制度和案情分析、通报制度,完善税务检查案件复查制度和稽查错案追究制度,对稽查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控,切实做到了稽查权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和制约就延伸到哪里,减少了人为因素和执法的随意性。三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在全市范围内逐级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把稽查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考核中,并按百分制折算纳入市局对县局的综合考核中。市稽查局既考核县级稽查工作,又考核内部科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核体系。今年,我们又根据省局基层“六好”创建的要求,将稽查工作分解量化为400分的考核指标,规定凡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一律不得评为“六好”基层单位。
集中统一稽查强化了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既有利于加强执法监督,又提高了稽查执法水平;既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又优化了税收环境;既推动了税收征管质效的提高,又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高幅增长。今年1—9月份,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4.07亿元,同比增长26.48%,增收2.94亿元。
虽然实施集中统一稽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始终按照“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的总体工作思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各项工作水平,为地税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国税局关于实施能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国税局自2003年3月份实施能级管理以来,在人事管理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实施能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总局“1 3”工作思路要求,以培养和造就政治坚定、执法规范、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国税干部队伍为目标,本
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简明、易操作的原则,着力构建科学的管人、用人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公开竞争以及激励互动机制,旨在通过推行能级管理,形成能级能升能降、报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局面,破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引导和激励广大税务工作者钻研业务,爱岗敬业,锐意进取,逐步形成全员竞争、合理分配、动态调整、赏罚分明的人事管理新格局,从而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地推进能级管理,使能级管理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及市国税局继续组织开展的“管理、执法、xiexiebang.com服务规范达标年”活动等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国税工作任务。
二、实施能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在市局确定将我局作为全市国税系统能级管理试点单位以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能级管理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实施能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组长“一把手”担任,副组长由各副局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教科,负责及时制定和传达有关能级管理的工作目标、最新要求和动向,局党组多次召开党组会、局务会认真研究方案,采取各种形式向各科室、基层征收单位和广大职工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能级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开展好能级管理试点工作,保证全员参与、多管齐下,领导小组多次牵头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积极开展战前动员,并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呼声,号召全局人员进入角色,集中做好能级管理试点准备工作。
(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方案
在预定执行能级管理具体各项能级指标的确定标准和计算系数上,我局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人员执法资格与执法能级认证暂行办法》和市国税局有关推行能级管理的要求,下大力气专门研究此项工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原方案进行了有益补充。一是分系列确定了岗位、基数,并根据岗位难易程度划分业务管理系列、征收系列和综合行政三个职位类别系列,然后按工作量大小确定了岗位指数。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各项能级序列的确定标准,对岗位人员进行合理分类,制定能级设置及指数,将岗位能级评定的基础分值、考试分值、考核分值和党组考核分值量化、细化到人,将岗位能级的待遇及人员管理问题明确划分界线,对自愿参加竞级的人员也明确标准和等级,为使能级管理工作在科学、合理、公正、规范的秩序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三、能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实行能级管理,增强了广大税干的公平竞争意识、全员参与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严格的能级管理考试、考核和评定,基本反映了全局的实际情况,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能力水平定等级,不同的等级实行不同的待遇,形成按工作能力水平和贡献进行分配的新格局,是展现自身价值,体现自身能力的大好机会;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竞争、风险和责任意识,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强化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必然要求;只有将能级管理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才能从机制上解决管人、用人上的弊端,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自觉地投身到能级管理工作当中来。简而言之,谁的考试成绩差将直接影响总成绩,谁的日常工作质量差在目标考核中扣分也直接影响总成绩,谁的日常行为在领导和同事之间不被认可更会直接影响到总成绩,这样,大家对自身各项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了更为明确的衡量标准和努力方向,对提高全员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兴学习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通过推行能级管理,为优化结构、实现人员合理分工,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每次能级评定结束后,对各科室人员重新进行分工和调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环节干部和普通干部一律调离原工作岗位进行再培训、再教育,旨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四、能级管理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局实施能级管理试点工作已告一段落,从动员准备到组织实施,基本按照市局关于在全市国税系统推行能级管理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推行能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自上而下,带头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