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3:5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篇: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绩效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构建创新型、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基层国税局作为直接面向广大纳税人的政府形象部门,切实思考和解决好在绩效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哈尔滨地区基层国税局为例,总结绩效管理工作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国税局;绩效管理;绩效考评主体;绩效考评指标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12月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税总发〔2013〕130号)提出“一年试运行、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基层国税局作为整体工作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整体绩效目标的落实。哈尔滨地区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背景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绩效管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的有效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国税系统各级管理者的思想共识和必然选择。黑龙江省国税系统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推行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省局版),哈尔滨市国税系统积极推行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标志着哈尔滨地区基层国税局绩效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信息化时代。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基层国税局作为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窗口单位,承载着涉税申报征收、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等多项直接关系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多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人员能力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的整体绩效不高、征收成本过高问题日趋受到广泛关注,适时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进行变革工作面貌,改进工作效率,是近年来国税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更是国税部门管理者们常思常新的课题。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规划,2015年为“绩效推进年”,是推动整体国税部门绩效工作上台阶、上层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需要整理之前在绩效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合资源弥补缺陷,推动绩效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制定完备的绩效计划和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绩效指标设计、逐步加强绩效辅导沟通、创新升级绩效考评方法、严格规范绩效考评监督、扎实落实绩效结果运用,促进绩效目标整体提升。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单纯的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绩效考核并不完全等同于绩效管理。哈尔滨地区前些年实行的目标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雏形,具备绩效管理的一些特征,但不能把单纯对目标的考核当做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内涵更丰富,环节更明确。推行绩效管理,应严格把握好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层层推进。

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还不够科学。绩效指标设定的科学性,是整体绩效工作的灵魂。由于绩效指标的设定者往往来自于上级领导机关,就存在部分指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具体工作规划性不强、了解不够,“想当然”等问题,尤其要考虑到被考评单位的个性化、特殊性工作的指标设定方法。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被考评单位考评结果的公正性。

三是绩效考评方法的合理性尚待强化。考核结果的公平是绩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科学的考评方法可以弥补绩效考核在指标设定环节无法达成的绩效管理目标规划,按照考评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从而推进整体绩效管理体系科学化、效能化发展。

四是考评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存在缺位。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的工作,因此考核中的人为因素不可避免。既不能采取平均主义,做“好好先生”;也不能专制粗暴,把绩效考核变为“秋后算账”。缺乏绩效考评的监管会造成绩效考评结果的不公正,使整个管理工作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

五是考评结果运用停留表面不够实在。目前哈尔滨地区国税系统的绩效考评运用还尚停留在表面阶段,采取年终对被考核单位进行绩效工作完成情况排名并嘉奖先进单位的奖励方式,还没有进入让全体被考评单位、被考评部门和全体绩效工作参与者都参与其中的完备的结果运用体系,尤其是缺乏对绩效工作个体参与者实实在在的奖励。对基层国税局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思考

一要明确各级、各环节间的绩效管理关系。从绩效计划制定开始,明确绩效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严格把关,注重让绩效管理的实施者和对象共同参与拟定绩效计划,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精细化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加强绩效辅导沟通,通过沟通和辅导了解绩效管理所涉各环节各部门人员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做好协调和衔接工作,通过良好的沟通带动整体工作积极性,并在绩效辅导过程中尝试建立团队文化,形成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良性循环。

二要建立时间节点清晰、任务要求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帮助绩效计划执行者对整体工作做出进一步把握,帮助管理者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管控并能够带来绩效计划执行者的工作热情提升。只有在做足前期功课,对被考评单位的工作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研究和设定,明确各项指标的时间节点,明确指出指标内的各项任务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定位出对被考核单位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

三要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可以在考核指标确立后帮助绩效考评部门按照所需要的角度进行指标完成程度和方法的管控,从而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被考评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对于可量化的指标任务,适合采用定量指标的考评方法,而对于一些不易以量计量的考评指标,则可以尝试通过定性的方式,分出等级,帮助弥补单纯定量指标中的不足。

四要维护绩效管理透明度,加强绩效考评监督。考核结果不保证公平,会导致被考核者的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使绩效管理面临拖沓和失败。只有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为整体绩效管理工作搭载出一个公正透明的平台,才能保证各项绩效考评结果真正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实际工作情况。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工作链条,就应杜绝人为因素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五要不断丰富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方式。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的方式,直接决定着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体系乃至整个绩效管理链条的成败。扎实可行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方式应该是既嘉奖优秀,又对完成情况较差的考评客体有着惩戒作用的。要建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体系,做到考评客体从单位、部门到个人的全覆盖,并对个人绩效的提升或下降有着实在的奖惩,从而激发体制内在活力,刺激绩效管理各环节各部门一致努力达成绩效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尚在理论和实践的摸索阶段,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扎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协同努力,应用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客观公正地考评国税工作人员业绩,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效,才能满足新时期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国税机关的要求。

第二篇:国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有大型企业员工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于此,如何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工作潜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为企业完成经营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国有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国有大型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开展工作分析,夯实基础工作;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绩效标准,灵活运用考核方法;建立360度考评体系,合理确定参与考评人员权重;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沟通和反馈机制等具体解决办法。

一、国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

一是忽略指标的分解与转化。

上级领导为减轻自己的压力,把本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用来直接考核自己的下级员工。二是追求指标多而全,关键指标不突出,使考核没有重点之分,员工也失去了主攻的奋斗目标。三是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好。员工发现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完不成指标,久而久之,员工的士气会变得低落,精神疲惫,业绩下滑。以上几种情况造成绩效考核标准可操作性差,很难让被考核者感到信服,管理者也会因无从下手而采取消极态度,最终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二)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缺失,导致岗位目标模糊,绩效考评体系缺乏数据支撑,奖惩随意性强。另外,大型国有企业存在着同一岗位工作量不同,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难易程度不同等实际问题,由于考评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员工付出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有的领导以听话为判定标准,忽视个人能力和业绩,对于经验丰富,有个人主见的人员反而缺乏关爱,长期下来会导致他们失去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三)绩效考核角度单一

在绩效考核中,大多数都是上级领导对下属直接评价,评价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掺杂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偏见或兴趣相投等主观因素,最终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上级领导往往根据印象来判断职工的工作表现,容易受领导“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影响,造成考核结果打上领导主观意志的烙印,考核结果令人难以信服。

(四)绩效考评结果简单地用于奖励分配

很多企业片面地认为,绩效考评的目的就是为考核分配提供依据,认为考核就是管理,导致员工只关注眼前,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考虑。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的绩效,确保企业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五)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

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上级领导处事缺乏公平、公正,绩效考评结果难以服众,担心如实与下属沟通引发不满情绪,在今后的工作中不配合;第二种是上级领导缺乏领导艺术,沟通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针对下属的优缺点进行正面沟通,担心讓下属产生误解,没有能力和勇气面对下属的质疑,也无法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为员工提出绩效改进思路。

二、原因分析

(一)实施绩效管理人员观念落伍

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思想僵化问题,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情况在各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对绩效管理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识,工作科学性和开创性不足,致使企业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二)对绩效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很多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工作分析,急功近利,忽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定指标和目标值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数据积累,他们往往凭主观认识确定某项指标和目标值,这样出台的指标体系难免会出现偏差。

(三)在绩效考评中存在长官意识

企业管理者习惯搞“一言堂”,工作中缺乏民主意识,绩效考评过程随意性强,注重个人树威,没有把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不关心考核后绩效的改进效果,将绩效考评结果简单地作为奖励分配的依据,虽然对于约束员工行为、奖勤罚懒具有一定作用,但没有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领导个人的喜好确定考评标准,在企业内控方面存在员工队伍不稳定、缺乏凝聚力等风险。

三、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为绩效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

工作分析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前提,它可以为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提供依据。工作中可灵活选用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工作日志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取得具体的资料,对于涉及岗位多、人员多的大型企业,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岗位说明书的做法,将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主要职责、任职资格等内容加以固化,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

(二)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层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要采取举办专业培训班、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并引入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构建企业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使部门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员工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灵活运用考核方法

绩效标准的确定是整个考核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指标要尽可能量化,用数据说话,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不仅要包括数量上的标准,也包括质量上的标准。要突出关键绩效指标,把公司的KPI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到各级部门,最终分解到各个岗位,体现员工与单位的利益一致性。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涉及岗位众多,有的岗位没有可量化的指标,因此不能搞“一刀切”,要采取关键事件法、日常表现考评法等多种方法实现对员工绩效的考评。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考核结果要按照日常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多种角度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

(四)实施360度考评,合理确定参与考评人员权重

在选定考核人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考核者要有代表性。根据360度考核法,对员工考评需要有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如应有上级、同级、下级代表,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对其绩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二是合理设定各级考核人员所占权重。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各级所占权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应为上级、同级、下级,原因是上级领导直接布置工作,清楚下属的工作完成效果及日常表现,因此上级领导所占权重应该是最大的。同时与被考评者朝夕相处,可以观察到上级领导无法观察到的某些方面,但是对被考评者工作效果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所占权重应大于下级,小于上级。员工下级对被考评者的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方法、民主作风有直观的感受,但由于下级的自身素质和所处层次原因,考虑问题常有失偏颇,因此所占权重应是最小的。

(五)系统性建立绩效管理沟通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绩效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与员工的沟通,而不是在年终一次性用于考核分配。企业管理者在开始制定绩效计划时,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员工的建议,或者选择一部分员工代表直接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在日常工作中,要实时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绩成果,采取“一对一”或会议等方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排忧解难,确保个人绩效与组织始终目标一致。当绩效考评结果产生后,各级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员工绩效面谈,对优秀者要给予充分肯定,在职务晋升、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保护其积极性;对于结果不佳者,要实事求是指出不足,并帮助制定改进措施,同时挖掘员工的闪光点,鼓励员工树立目标,积极进取。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企业可以逐步建立沟通、申诉平台,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就考评结论达成共识,使绩效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在国有大型企业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潜力,只有采取开展工作分析,制定科学的绩效标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建立360度考评体系;合理确定参与考评人员权重,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才能逐步建立起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績效管理体系。

第三篇: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与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并提高绩效的有力方式。本文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就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可供企业参考的有效策略,促使绩效管理发挥其核心作用,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一、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施过程

1、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即按照其工作性质,职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绩效管理就是指为了更有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术和方法与员工一道进行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的诊断与提高的持续改进组织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种信息获得和回收的过程。

2、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绩效管理可以达到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提升员工业绩的目的。有效的绩效管理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操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者。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绩效管理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载体

绩效管理是一种使企业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促进形成更加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与维护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开放的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自己的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

第二,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企业的绩效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一个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质量的过程一一达到或超过内部、外部客户的期望,使员工将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目标上等。因此,可以说,绩效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将个人质量管理看作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三,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

大多数组织结构调整都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应激反应。当今,减少管理层次、减小规模、团队工作、高绩效工作系统、战略性业务组织、授权等等成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一种趋势。这种组织结构调整,要求企业的管理思想和风格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如: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以便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予员工更多参与管理的机会,促使他们对工作更加投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给予员工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胜任力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2)绩效管理对管理者的作用

绩效管理可以节约管理者的时间成本。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了解管理者希望他们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做到怎样的程度,何时需要管理者进行指导。管理者要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并通过帮助员工查找发生错误和效率低下原因的手段来减少错误和差错(包括重复犯错误的问题),通过找出阻碍成功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应对,以避免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不要事必躬亲,介入到所有正在处理的各种事务性工作中进行管理,从而节省时间去做自己更应该做的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一种防止问题发生而进行的时间投资。

(3)绩效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第一,绩效管理可以促进员工的发展

绩效管理有利于员工了解企业对工作的要求,及个人可获得的回报,便于员工合理确定自己工作目标的效价。员工在了解了个人绩效与相应的报酬之间的关系后,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期望值,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争取更为理想的绩效,使个人得到提升。

第二,有利于化解员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员工在企业中通常是以被管理者的角色出现的,尤其是绩效考核对员工来说更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是与不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使员工更深刻地理解工作的内在要求,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与管理是他们成长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绩效管理是一种可以促进员工发展而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企业都在运用绩效管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影响着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绩效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

(1)绩效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

目前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事后考核的阶段,绩效考核仅限于“秋后算账”,即当员工完成工作以后,再来就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衡量,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和惩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很多企业的领导对此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多数人理解为考核无非就是奖优罚劣。这实际上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使员工对考核谈虎色变。

(2)误认为绩效管理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层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高层管理者只需要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上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为业务部门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现代绩效管理的功能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围,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因此,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都是其主要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则是承担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横向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此外,企业内所有员工对之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考核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被考核者的全身心地参与,绩效考核很有可能蜕变成一场“警察与小偷的博弈”,科学的绩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3)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传递、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评估、员工的激励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评估”,这一现象在我国企业较为普遍。这些企业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一张或几张评估表格的年初设计、年终的填报和认定工作,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绩效反馈与沟通、改进与提高等环节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开展。事实上绩效评估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并不等于整个系统的各项工作都完成了。

2、绩效管理计划实施存在误区

(1)绩效管理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其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方式。国内很多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每年企业都要和各个部门签订责任书,到年底的时候根据责任书兑现奖金。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都非常好,但是公司整体的绩效却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的程序存在很大问题。

(2)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前提。许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有的管理者其实没有学习过绩效考核的系统知识,对考核的目的、方法、流程都太不清楚。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往往无所适从。

(3)绩效考核的方法应用不够合适

不少国内引入绩效管理时不加选择,对于绩效管理和衡量的工具求新、求全,片面地以为新颖的、被大多数高绩效企业采用的绩效管理和衡量方式一定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提高绩效,完全忽视绩效衡量方法所要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事实上,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不仅需要实施企业的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持,还需要外部信息必须能够得到。基础不扎实将导致后续工作轻则达不到预期目标,重则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3、绩效管理评估不完善

(1)绩效考评不够客观、透明

有些企业各个部门自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每个部门自己实施评估,考核结果也是各部门自己定,考核体系缺乏客观性。企业各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更是规则的制定者,致使绩效管理“走形式”、“做做秀”,在操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应付交差。同时,绩效考核缺乏透明度。其一,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或难以准确量化。其二,考核的项目和标准缺乏公开化和明确化,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其三,大多数企业对考核的程序不够明确和公开,员工根本不清楚除了直线管理者还有谁有权利评价他们。其四,考核责任没有明确化和公开化,等考核结果出来后,干好干坏没什么两样,致使员工越来越消极、怠惰。

(2)缺乏持续、有效,全过程的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中的考核是要帮助员工的绩效发展,促进员工在绩效方面不断提升和改变,目的是使员工努力和提高,制定下一步该怎么办,哪些需要改进,而不是揭员工的短,所以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考核者认为考核就是我说了算,不服气,下次给你一个更低的分数,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不服,考核者的这种主观臆断很容易导致员工与管理者的对立行为,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极为不利。

4、绩效管理结果反馈运用不科学

(1)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结束了,绩效管理就结束了,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只进行到绩效考核即告一段落,各式各样的表格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填写完成后被束之高阁。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有的企业尽管制定了绩效考核的反馈、申诉制度,但由于企业的部门领导不重视员工的反馈意见。

(2)片面夸大物质激励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有绩效激励,但几乎70%的企业在员工的个人绩效激励的确定上并没有真正和个人绩效挂钩,因此不能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绩效激励以奖金居多,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员工的需求。其实员工的豁求是多元化、分层次的,除了金钱方面的物质需要外,员工还有满足精神方面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这其中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友好合作,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等。绩效激励不应仅用于货币性奖惩,还应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人岗匹配和人力资源的接续计划等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中。

三、提高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1)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改善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等环节的不断闭合的循环管理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绩效,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这一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抓住主要方面认真实施。

(2)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目标

首先,要召开绩效动员会。阐述绩效管理采用的方法,涉及的实施部门、参与人员、需要员工配合的地方以及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等,营造重视企业绩效管理的气氛。其次,要立足于有利于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动机。绩效管理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薪酬、培训、晋升、职业发展等,在提高员工绩效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绩效,在企业绩效改善的基础上保证员工的发展,这样一个循环过程需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员工明白考核不是目的,只是改善绩效的手段。

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绩效薪酬的分配。而实际上,对绩效成绩的应用包括薪资的调整、绩效薪酬分配、层级晋升与职位调整、教育培训、激活沉淀和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

(3)明确绩效管理的定位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常规工作,而应该思考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改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为业务部门开发的、以帮助业务部门和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管理利器。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该正确使用绩效管理,而不能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

2、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1)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

要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三个方面,首先目标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企业各级目标的来源必须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经过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才能保证所有的部门和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其次关注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不

仅应关心指标与战略的一致性及合理性,同时应关注是否制定了保证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与指标的实现在逻辑上保持相关性。为确保指标可能实现,企业应随时跟踪措施的实施完成情况。第三,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企业大多管理基础薄弱,在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制定企业指标的过程中,为了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在数据收集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量化指标,但是指标设置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针对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的特点,可以制定包括完善企业流程、制度、规范等在内各类定性指标。

(2)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考核工具

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西方绩效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平衡记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等工具。但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议企业不要生搬硬套这此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使用完善。对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KPI比较适合。目标管理在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考核成本较低,而且时效性较强,对于那些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随着中小型企业规模的发展,员工素质及管理基础的提升,可以尝试采用平衡计分卡(BSC)及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评估。三种方法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交互使用互相借鉴。在应用关键业绩指标(KPI)进行绩效考核时,在指标的设计上借鉴平衡计分卡(BSC)思想,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以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着手。

3、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发挥管理作用

(1)重视管理科学性,明确分工责任

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设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设计考核制度;督促、检查、帮助本企业各部门贯彻现有考绩制度。直线管理者负责制定员工绩效标准,执行绩效管理方案;财务部门应负责出具员工的实际完成的业绩数据。由此,把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职责区分开来,把裁判员与规则制定者的职责区分开来。从而保证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2)注意建立有效、全过程的沟通机制

重视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有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绩效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应向员工沟通绩效管理的意义、目的、方法;明确和公开考核项目的标准、程序和责任;倾听员工对绩效管理的希望和呼声;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清楚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让他们了解成功的绩效管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员工的认识,使绩效的实施得到他们的支持,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和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向上的环境,更取决于长期持续而不间断地在企业中对人的关注以及员工对考评体系的态度。

(3)加强考核人员的培训

企业绩效考核人员包括企业绩效考核委员会和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他们负责领导和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审查通过或修改考核标准,审查考核结果,处理投诉案件,纠正考核中的偏差,改进考核工作,但不承担具体的考核工作。选择合适的考核人员就是要求参与具体考核工作的人员要多元化,考核人员的素养要多元化。一方面考核人员的构成由员工的主管同事、下属、以及人事专家、技术骨干、老员工等组成。另一方面考核人员的素养各有特长,既有技术专长的人,也有管理专长的人,专长互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全面考核员工工作,对不同考核人员的考核结果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赋予主管较高的权重系数,加权平均各考核人员的考核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真实的考核结果。对考核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是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科学性确保考核工作质量、有效避免考核偏误的重要措施。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包括绩效考核专业知识、企业考核制度、考核目的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培训教育。通过培训,使考核人员了解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内容,掌握绩效考核的技巧和方法把握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的办法。

4、认真对待绩效管理的反馈和运用

(1)重视考核反馈,建立绩效面谈和申诉制度

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建立与员工面谈的制度。绩效面谈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进行面谈,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本着对员工、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建立正式的申诉渠道和上级人事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审查的制定。如果发生裁员或辞退事件,应整理相关的工作绩效考核书面材料,对裁员或辞退的原因做出解释,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2)创新绩效激励体系

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创新激励体系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企业在创新绩效激励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激励形式应具多样性。物质层面的激励固然重要,但精神层面的激励也不应被忽视,而且很多时候,精神激励会起到物质激励达不到的效果。

第二,激励应适度。过强的激励不仅会提高激励成本,同时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过弱的激励则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针对不同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只有当激励措施满足被激励者一定的需求时,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管理者应通过沟通发现员工最大的激励因素。如物质奖励、培训、发展机会、良好的工作氛围等。

参考文献

[1]徐红霞.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8)

[2]周健.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有效策略[J].商业文化,2008,1

第四篇:绩效管理的关键与实施

绩效管理的关键与实施

家企业绩效管理的优点 1 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 5 难以量化的绩效如何考核?----“行为锚定等级量表”简介 8 让管理问题不发生 12 知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 15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 17 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23 十家企业绩效管理的优点

随着规模的增大、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探索,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困难。原因在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环境、核心能力、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人员的素质、管理理念和方式业有较大的差异。而绩效管理与企业的情况切合得好坏直接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不同的企业应在绩效管理方法、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好的经验中发现共性的东西。我从互联网上找到了十家绩效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国内企业的资料,总结了它们绩效管理的最主要的三条优点,分列如下:

一、海尔集团:

1、目标制定程序规范,将目标细化到每位员工每天的工作,形成OEC日清体系,使员工和管理人员对工作清楚了解,及时纠正错误和推广优秀的做法,养成即时改善的习惯。

2、PDCA管理方法保证工作得到迅速执行,有海尔特色的横向月度激励和纵向日度激励体系直接与指标挂钩。

3、兼顾结果和过程,设定主项指标和辅项指标,如果主项指标不理想,管理人员就会从针对过程控制的辅项指标上找原因或采取纠偏措施。

二、联想集团:

1、通过静态的职责分解和动态的目标分解,形成每一岗位的“岗位责任书”和“目标责任书”,建立目标与职责一致的大岗位考核体系。

2、对干部和业务的管理采用定期检查评议的方式,并注重业绩核实,用制度化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3、在“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的思想指导下,多种方式综合评价部门业绩和员工业绩,全面周到,考核结果应用合理。

三、许继集团:

1、根据考核结果,每年按比例淘汰,提高干部员工总体素质。

2、考核与竞争上岗相联系,平者让,优者上,坚决执行。

3、全员考核,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指标。

四、金地集团:

1、与严密的计划管理体系相配合,使考核考评客观,不流于形式。

2、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利益的分配和保持全员的危机感。

3、人性化:全员参与、公开、民主,注重绩效提高和职业生涯规划。

五、方正电脑:

1、绩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提高了有效性,减小风险。

2、单独设置“工作表现考核表”,宣扬公司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的行为。

3、注重对工作期望、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持续沟通和激励。

六、中外运:

1、与公司战略紧密联系,兼顾考核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方面,并根据下属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绩效标准。

2、领导重视,亲自推动。

3、注重沟通和激励。

七、科龙集团:

1、追求客观的评价。

2、注重有效的绩效反馈和沟通。

3、关注绩效改善。

八、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岗一表”能力绩效管理模式:

1、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开发和绩效的提升。

2、对所有职位设置分析研究,优化整合,确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明确了职责、行为规范等,并能够区分实际能力绩效的高低,有利于引导员工努力的方向,开发相应能力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简化了考评操作。

3、对德、能、勤以及关键事件的等级控制,消除了评比中的趋中现象。

九、博能顾问公司:

1、尽可能具体量化的把公司目标分解到每一层和每一个岗位。

2、在绩效实现的过程中,讲求授权、沟通和辅导,针对每个人建立MBO档案,更好的帮助和了解每个人的成长以及对公司的贡献。

3、结果导向,注重质量和超越,设立挑战性的目标。

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的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1、对下属公司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确保下属公司在长、短期和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专家评审、反馈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了解。

2、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和宣传,保证下属公司对评价体系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统一思想,为成功实施打下基础。

3、鼓励下属企业的管理创新,在交流、相互学习和融合中提高。

经总结,以上十家企业的三个优点中提到频率比较高的几个因素,列表如下:

从总计分数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成败与沟通参与、绩效结果的应用和绩效评价的准确性相关性最强;与战略目标相关、注重绩效改进和执行情况这三个因素对于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也很重要。另一些因素,如:是否体现公司价值观、相关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等,在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运行过程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另:用于总结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点的资料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并不代表绩效管理做得好的国内企业的抽样结果;由于网上信息的特点,所了解到的并一定不反映所写企业绩效管理的全面、真实情况。

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员工全力创造价值,比如: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技能,认同公司的价值观等等;个人价值最大化则需要给员工合理分配价值,比如:发放工资奖金,表扬认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乃至给员工配售股权/期权等等。员工分配价值的依据是他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涉及到如何对员工创造的价值或价值创造的要素进行评价。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解决好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一条价值链的连接和平衡,才能促使员工有持续的动力去创造价值,换言之,才能构筑员工的动力机制。可以说,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主线。

价值评价体系是对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或价值创造的要素(如绩效、能力、行为、态度等)进行系统和科学评价的一整套标准、过程和方法。价值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而往往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由于价值评价的标准比较难定义,衡量起来也比较困难,常使企业管理者有畏难情绪,即使做起来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企业管理者则过于关注价值创造,一味强调员工付出,但是甚少注意对员工创造的价值进行评价。总体来讲,企业在价值评价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类问题:

1)导向性问题:与战略脱节,与经营目标脱节,未反映公司的价值导向; 2)客观性问题:评价没有客观和可衡量的依据,凭印象、拍脑袋评价; 3)系统性问题:评价形式和体系不完整,评价要素不完善; 4)差别性问题:拉不开差距,评价大锅饭或轮流做庄; 5)及时性问题:信息不及时,评价不及时。

如何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如何对绩效、责任、能力、行为、态度、知识、经验、技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呢?关键要从企业的终极价值--使命和愿景出发,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建立以下四大核心评价体系: 1)基于责任的职位评估体系

职位是组织的最小单元,也是员工创造价值的载体。职位的每一项责任或职责代表了一组创造价值的具体任务或活动。所以基于责任的职位评估实际上是对企业各项创造价值的活动进行评估,并最终确定职位的大小,作为基本的价值评价标杆。

2)以KPI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反映了员工创造价值的最终结果,所以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 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目的主要通过KPI体系来实现。KPI设立可以根据平衡

记分卡的四个维度来设立,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关键结果领域(KRA)来分解,后者更能体现企业的特点。

3)基于能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的潜能评价体系

任职者取得良好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具备该职位所需的能力(Competence),尤其是的5-8项关键性的能力。职位的能力模型还必须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如团队协作的能力。评价员工的能力,既可以反映他/她在当前职位的胜任程度和潜力,又为晋升和调换职位提供了依据。

4)以任职资格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这里所指的任职资格是绩效、知识、经验、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性的表现,而且是体现在行为上的表现,是一整套的行为标准。任职资格不仅要回答能做什么,还要回答做得怎么样。通过任职资格考察和认证,将员工职业化行为的评价落到实处,不仅从根本的行为上牵引员工创造价值,而且推动员工职业化发展的实现。

在实际操作上,企业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循序渐进地来建立这四大核心评价体系。如企业可以先建立职位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有相当基础后再建立能力模型和能力评价体系,最后再推行系统的任职资格体系。

难以量化的绩效如何考核?----“行为锚定等级量表”简介

企业主管在对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经常会为一些无法量化的绩效表现伤脑筋,尤其是企业中从事行政支持工作的员工,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好像做了很多事,真正总结一下,又似乎没做什么;还有很多服务行业的一线员工(即直接面向顾客的员工),如空中小姐、电信公司前台人员、商场服务员、银行储蓄窗口职员等等,从主管到员工本人,谁都知道热情服务最重要,但是什么样的服务才是好的、最好的,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致的认识。

本文着重介绍一种对于无法或难以量化的工作绩效进行测定和考核的方法-“行为锚定等级量表”(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简称“BARS”)。“行为锚定等级量表”又称作“行为期望量法”。如果从其主要考核思想出发,本人认为译作“行为对照评分法”似乎更贴切(本文以下均以“BARS”名之)。

“BARS”从名称上看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在我国早就有类似的做法。比如,全国人民都熟悉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学习雷锋”是一个总的绩效目标,学什么,如何学,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人们不光了解到雷锋本人的一个个具体事例,也通过那些“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的具体表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雷锋式的,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1、BARS简介

作为一种行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BARS” 综合了传统的“图表评分法”和“关键事件法”的主要元素,形成规范化评分表格。考核者所评估的每个点是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对工作的普通描述或特征要求。

2、BARS是如何设计的

1)确立关键事件把第一步所列出的行为归纳为若干维度(如5-10个维度),再确定每个维度名称(如“意识”、“知识和判断”、“人际关系”维度等)。

3)重新排列为每一项具体行为,在它所代表的绩效维度中的有效或无效性确定分值(通常7-9分级)。

5)确立最终考核方案由熟悉工作的人参与设计,所以更加准确;用明确的行为举例(好的或差的绩效)固定相应分值,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 更清晰对于被考核人员,通过考核不仅知道自己的得分,能信服地了解自身的现状,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行为究竟与更好的绩效要求相差在哪里。

• 独立的维度不同的考核者对于同一个被考核者给出的考核得分不会有太大偏差。

“BARS”的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访谈、调研、分析、归纳等工作,因此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这是它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让管理问题不发生

深圳一家通信企业,1999年底成立不久即请思捷达公司帮助建立管理体系,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到今天,该公司已有600多人,2003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8亿人民币,平均年增长超过100%以上,并正在引进境外风险投资。

一家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在考察该公司时,对该公司创业伊始就请管理咨询这段经历很感兴趣,提出约我聊聊,我欣然应约。

当投资机构的合伙人问我:“顾问组进驻该公司时,面临什么管理问题?”我竟一时语塞,想了一会才说:“当时该公司没有什么管理问题。她请管理咨询公司建立管理体系的原因不是为了解决已经出现的管理问题,而是为了让管理问题不发生。”确实是这样,当时该公司刚成立不久,只有30多人,新产品尚处于试生产阶段,业务还未正式开展起来,还谈不上有什么管理。

当我们由衷佩服该公司董事长的远见的同时,不由得联想起目前一些企业请管理咨询公司的种种情形。一般来说企业请管理咨询公司的时候,已经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譬如:市场表现不如意,工作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优秀人才不稳定,内部关系复杂,组织气氛紧张。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令企业的经营者伤透了脑筋。老总们也采取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但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奏效一时,或者把事情弄得更糟,在实在理不出头绪的时候,只好求教于咨询公司。

不幸的是,咨询公司也没有灵丹妙药,咨询顾问能做的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从管理问题的表象开始去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后,然后对症下药。然而,管理问题的症结远不象人生病的症结那么简单,人生病可能是由于染上了某种病毒,或者哪一个器官出了问题,而组织产生管理问题的机理要复杂得多。但是,这并非无规律可寻--管理问题都可归结为人的问题,比如人员的观念不正确,没有积极性,缺乏优秀的人才,管理者素质不足,员工技能不合格等等,但其背后还有更为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机制和文化。为什么有的人在这个企业表现很差,到了另外一个企业却干得很出色,原因就在两家企业机制和文化不一样,而更背后的是两家企业的制度及制度的执行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一个好的制度能把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也能把好人变成坏人。要解决已经出现的管理问题,最终还得正本清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所以,如果说应对管理问题有灵丹妙药的话,那就是企业自己未雨绸缪,及早建立游戏规则,即制定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

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常常为企业出现的种种管理问题而惋惜,因为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家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共五名成员,除了老总外,其他四人中有创业元老、老总同学、行业专家,本来可以很好地互补,但实际上是各成一派,相互之间明争暗斗,矛盾重重。其实他们中的每位在经营和管理上都很有思路和才能,也都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关键是未建立高层团队运行的机制和规则。同样是前面提到的那家通信公司,因为是五家公司合资成立,其高层来自于这五家公司,可谓七国八制,而且好几位在原单位都是老总级人物。当时该公司董事长就如何整合高层团队的问题请教于我,我建议他向帮会学习。很多帮会之所以很团结,很有战斗力,第一,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第二,有一套帮规来约束大家的行为并实施奖罚。董事长依照我的建议建立了高层团队的运行原则、沟通机制和奖惩制度,并带头执行,使得该团队一直团结、高效地运作。类似以上“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例子在企业实践中随处可见。

把问题消灭在发生以前的道理也许很简单,但企业领导人为什么不能做到有预见性?我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缺乏远见。很多企业领导者往往对行业和市场动态及趋势了如指掌,但对内部管理则缺乏洞察力,更没有前瞻组织未来的习惯,最终导致内部管理拖了业务发展的后腿。

第二,自满意识。企业领导人无疑都是很聪明的,但自满会影响他的智慧,使他忽略了学习,忽略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很多管理问题的征兆视而不见。

第三,习惯于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很多企业领导者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心态经营企业,整天忙于“救火”,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未来。

记得在电影《大腕》中有一个情节,葛优扮演的男主角向女主角解释什么是境界:“葛优”把一块石头放在石阶的下面,比作女主角的境界,只能看得很近;然后,他把石头放在石阶的上面,自比是他自己的境界,可以看远一些;最后,他把石头扔向远处,好比是佛的境界,可以看得很远很远。要想让管理问题不发生,企业领导人唯有提高自己的管理境界。

知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

访谈调研了数十家大大小小、各种体制的企业后,各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优秀员工留不住。确切地说,是优秀的知识员工流失多。而且,在一系列的变革之后,往往会产生一次核心员工的离职高峰。对离职原因分析表明,除了工作氛围、管理风格等因素外,薪酬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项目中,绩效考核的推进往往很困难。一般而言,管理层在考核上(压力机制)推进力度较大,但在激励上(动力机制)的措施不多,员工期待的调薪没有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对考核的抵触情绪。其原因是:对国有企业,由于有上级“婆婆”的存在,薪酬的自主性小,可用的措施本身就不多,所以只好在考核上做文章;而民营企业,“老板”的观点是,如果你有成绩我必给你相应的回报,所以也是希望有严格的考核。但由于早先的回报方案不严密或不切实际,或由于最终的财务指标不理想,未能兑现,失信于员工,导致员工对考核“不感兴趣”,一提考核首先是反感。

民营企业对员工过多强调薪酬的协议价格,起薪与市场接轨较好,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不同员工的薪酬谈判能力不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久而久之就造成内部不公平。从价值链:“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创造更大的价值”来看,这三个环节是闭合的,各个环节同等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上,价值分配更加重要:“分蛋糕的方案决定未来蛋糕的大小”。特别是技术人员,对薪酬待遇的要求上不同于营销人员,有一个特点:营销人员对薪酬感到不满意时,会提出来跟老板讨价还价,甚至以跳槽相威胁,而技术人员往往把不满意放在心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选择离开。也就是说,如果要留住员工,对营销人员,我们还有谈判的机会,对技术人员,往往没有机会,只能在事先了解其需求,消除其不满意。

留人有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这三种方式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发挥作用,但都必须要求具备基本的待遇水平。企业的薪酬政策,要结合内部公平性与外部公平性,同时薪酬策略还要根据自身的赢利能力,与同业相比确定合适的薪酬水平。作为业界先锋的企业,在认真分析自身的成本构成(特别是各类人员的工资比例)和财务能力之后,建议采取相对的高薪政策,比如,对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的知识人才采取相对高薪策略。这是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本而不是成本的体现,使知识工作者在有其他机会时,仍然愿意为这个企业工作。高薪政策除了提高人才的外部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之外,还有一个益处:可以为竞争对手设置高门槛,提高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我服务过的一家企业,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没有处理好关键岗位知识员工的薪酬待遇,成了新兴竞争对手廉价的人才储备库。当然,高薪政策的前提是:高的支付能力、高的销售毛利率。

企业为了降低支付风险,在薪酬构成上可以增加风险性收入的比例,如:与短期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与长期绩效挂钩的股权、期权收入等。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员工多处于欠激励状态。这种情况下,考核是必需的,但其首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区分出A、B、C、D不同绩效水平,给予相应的激励(当然这是绩效管理的低层次目的),通过激励来提高绩效水平,而不是考核,考核环节本身不能提高绩效(完善的绩效管理过程是可以改善绩效的,考核还可以发现改进点),从本质上,考核是面向过去的,过去已经无法改变,而激励会对未来起作用。对处于欠激励状态的员工,考核不能作为施加压力的工具,此时压力太大,只会导致人才流失。在考核与激励的应用上,对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工作者而言,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因为:体力工作者对工作的需要,比工作对他们的需要大得多,相对侧重于考核;而企业对知识工作者的需要,往往比知识工作者对企业的需要更高,或者至少是彼此互相需要的平等关系,相对侧重于激励。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 【案例】

2003年1月中旬,甲公司召开经营会议。新春气氛渐浓,一切都似乎很平静,然而,经营会议上公布2002绩效考核结果,却令会场安静不起来。

甲公司是一家成立于80年代中期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迅速发展中的生物高科技公司,甲公司围绕农化、医保、花卉三大产业已经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个以“千县万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导向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围绕农化、医保、花卉三大产业链下属30几家子、孙公司的企业集团。业务的发展令人欣喜,相反,绩效管理却令人力资源总监王先生苦恼不已。

果然,会议结束,王先生的电话就成热线电话了。

――“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用利润指标考核不能反映我们花卉公司取得的业绩。” ――“营销部自己委托市场调查公司,你说客户满意度能不高吗?”

――“王总,财务部员工的业绩肯定不是公司的中间水平!我对员工要求严格,考核标准把握的尺度也紧,其他部门的领导尺度放得松――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个把关,你叫我怎么向员工交代啊。”

――“王总,有个数据不知道能不能改改,我认为利润增长率的利润应当用EBITDA值。EBITDA值是世界先进企业通用的指标,而且我一直以为我们公司用的是这一标准。财务部前几天告诉我用的是EVA值,我们企业用EVA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王总监犯愁了,一个个都来抱怨,好象全是人力资源部的错。领导层也不满意,昨天总经理也提到:“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一般,勉强及格,怎么部门领导的绩效个个八、九十分?”可是,这些分数都是按照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执行得出的,绩效信息为什么又不准了呢?

【分析】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更棘手的是,这种失真还是在有制度、体系的保证下产生的――是制度失灵,体系失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结合思捷达的咨询经验,作者认为绩效信息失真主要由于四方面的原因导致。

一、战略不明确或不明确战略

公司战略模糊,是真实准确的绩效信息的隐性杀手。绩效(performance)是与目标在方向、路径上一致的行为结果,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方向正确,二是过程相对最优,三是结果有效。南辕北辙,无论成本、速度、质量稳定性方面的数据表现多么优秀,绩效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的业绩,而且有一种说法,这样的企业会加速死亡,如图1。

图1 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时,喜欢从个人绩效考核入手,即使对部门的考核也容易变成对主管个人的考核――绩效管理与战略脱节,即“不明确战略”――但对公司经营目标如何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事业部/子公司/部门)一级则关注不够。经营绩效管理是员工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此,才能保证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估有效落实,使得个人绩效符合组织绩效需求。否则,得出的绩效信息就是失真的。案例中,甲企业经营业绩一般,但员工绩效分都在80分以上,也是这个原因。

二、指标设置不合理

首先,根据职责而不是目标设置指标。根据职责设立指标的作用是加固了“组织之墙”,单个组织、个人固守“我的”目标,通俗的说法是耕自留地。某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表现就很明显,管理者和员工都缺乏目标导向观念,履行职责就是为了履行职责,企业最常见到的现象是每每个人都很忙,但为什么而忙却是不清晰的。

其次,指标脱离企业行动策略和流程。如销售部门希望准时交货,采购部门希望有时间选择低成本原料,财务部门希望存货占有资金少,如果三部门分别在准时交货率、采购成本降低率、资金周转率设立严格的要求,造成的结果是三部门利益主张不一致,局部绩效好,但整体绩效并不优秀。一个新兴的产业应当着重关注营业收入和客户量,考核花卉产业的利润增长为其成长指错了方向。

第三,指标分解造成指标体系被“肢解”。简单地说,指标分解不当使得下级指标不支持上级指标实现。员工业绩好,但部门领导业绩不佳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引起的。一家企业积压了5个亿存货,2002年的策略是降价销售,将存货转为现金,由于核算科、资金科、经营管理科经理的绩效指标沿用的以往的指标体系,使得三位经理的绩效信息并没有体现存货管理的绩效。

第四,指标不能反映绩效。许多企业在定义绩效指标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一些笼统的概念上,如工作落实、内部管理、企业忠诚度、团队精神、工作创新。一个企业需要多少创新?忠诚度对企业的重要性多大?德的标准是什么?关键是:这些因素能产生绩效吗,是企业绩效的反映吗?另一个极端是,部分企业只考核可以衡量的结果和行为,一些促进绩效产生的因素被忽视,如热情、价值观、下属能力提升……绩效管理忽略这类指标可能不会产生很糟糕的后果,但干部晋升评议则不行。

三、绩效管理体系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信息系统明确业绩信息由谁以什么方式来记录什么信息用作何种用途,其作用在于:①减少考核频率和考核工作量;②明确信息收集的责任人,使信息流向和存贮系统化;③固化绩效管理流程,保证管理质量;④定时记录信息,防止信息遗失。人工作业的绩效管理,可能因为工作量大、记录不及时、流程不稳定而使信息遗失或失真。

四、忽视操作细节

“于细微处见精神”,管理也是这样。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决定绩效管理体系执行的成效。变革不被理解。由于被认为是一种裁员、降薪的手段,绩效管理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抵制考核、应付考核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得到有效的绩效信息。因此,沟通与理解是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不能不做的工作。

考核标准表述应当通俗、准确。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专门用专业术语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准――其实这种做法有违企业管理常识:简单的东西执行效果好!考核标准尤其是能力、态度等评议类标准应力求通俗易懂,使用不会产生歧义的词语,并在现有标点情况下反复断句阅读,防止考核者因此在不同的地方断句而对标准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使考核标准被理解一致,人力资源部在考核前可以组织考核技能、考核标准的培训。

似乎没有比360度考核更多地被人谈论的考核方法,但我们从来不建议客户使用360度方法进行绩效考核。人大代表要来自于农、工、商、学、兵的各个阶层,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考核的意义不在于此,非相关人员参与考核不仅得出无用的绩效信息,同时也冲淡了真正关键的绩效信息的权重――我们为什么要邀请一帮人来蒙蔽企业的眼睛?

指标计算的公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未明确。会计核算体系为我们确定了一些统一的标准,如存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进法、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但这永远不够。企业应当对每一个指标的计算作出明确规定,指标涉及要素的统计方法应根据需要作出规定,统计口径则根据职责分工、企业惯例作出规定。如案例中,由于利润增长率指标没有规定利润的统计口径,使得利润是指EBITDA值、EVA值还是税后净利润没有明确。

执行过程要有监督。“有法不依”的现象也会存在企业绩效考核活动中,指标、制度、绩效管理技能、信息系统都准备好,考核者不执行或变样执行,一切看起来都毫无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监督是有必要的。同时,企业宜逐步消除“有法不依”的生存环境,比如小集团、亚文化盛行、企业内部腐败。

此外,管理风格也是影响绩效信息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有些领导平日管理严格,考核标准则把握得较宽松,绩效分数也很高;另外一些领导则相反;还有的一贯宽松或一贯管理严格。管理风格差异使得绩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本来面目。

绩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企业从绩效管理循环、管理环境入手逐一分析,逐一解决。

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1.前言

彼得.杜拉克说,一个组织的目的是要“使普通人能去做不平常的事”。

在项目驱动型组织中,特别是多项目的企业中,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唯一性”两大特点,项目的目标、环境、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活动不断在变化。因此,这种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绩效管理也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管理者扮演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就是帮助雇员理解对他们的期望(建立工作绩效目标),帮助他们有效地满足这些期望,评价雇员的工作绩效和提供反馈,以及给予承认和奖励。

2.绩效管理的目的

战略目的:绩效管理系统就是要确保组织内的所有活动都支持组织的战略目标。管理目的:组织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到绩效管理信息(尤其绩效评价信息):薪资管理决策、晋升决策、保留-解雇决策、临时解雇、对个人绩效的承认等等。

开发目的:对雇员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绩效管理系统并不仅仅是要指出雇员绩效不佳的方面,同时还要找出导致这种绩效不佳的原因所在――比如说,存在技能缺陷、动机问题、或者是某些障碍抑制了雇员提高绩效等等,然后寻求改善。

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绩效管理作为战略目的来考虑。3.绩效管理系统的组成

绩效管理系统由绩效的定界、绩效的衡量、绩效信息的反馈阶段三部分组成: 3.1绩效的定界――通过以绩效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工作分析来完成;

在绩效评价过程的一开始就具体说明,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一家公司所需要的绩效类型以及需要达到的水平是怎样的。然后在绩效评价的后期,再根据雇员个人以及团队的实际绩效与绩效计划的吻合程度来对他们的绩效进行评价。

不管使用多么正规的职位说明书,管理者与雇员都需要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就职位活动达成一种共同的理解。除了工作设计,雇员还想要得到行动所必需的资源以及对成果的经济责任。

3.2绩效的衡量――绩效评价是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的唯一一种方法; 绩效的衡量系统的标准要求:

战略一致性、效度、信度、可接受性、明确性 衡量绩效的方法:

比较法、特性法、行为法、结果法、质量法

任何组织都可以采取五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点和不足,最有效的绩效衡量方法往往是那些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绩效衡量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衡量系统。

对管理层来说,问题主要不在于如何进行评价,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实施评价过程以支持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就项目驱动型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关键一步是开发对绩效进行衡量的指标,一般采用结果法的关键结果领域(KRA)、关键绩效指标(KPI):

采用战略平衡记分卡的四个以上维度如下:(1)财务层面指标

资本收益率、现金流量、项目盈利能力、利润预测准确度(2)客户层面指标

客户调查名次表、客户满意度调查、市场占有率(3)经营过程层面指标

与客户讨论新项目的时间、投标成功率、事故率里、返工率、项目成果完工周期、项目文档交付率(特别是:WBS和经验教训)

(4)学习和成长层面指标

新服务项目的收入百分比、内部作业过程指标的改进率、职员态度调查、职员建议条数、平均营业收入/职员

(5)职员层面指标

职员满意度、职员保持率、职员建议采纳效益、职员培训次数

3.3绩效信息的反馈阶段――向雇员提供绩效信息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根据组织的目标来改进自己的绩效。绩效反馈还可以通过借助薪酬系统来对优良绩效提供报酬(比如绩效加薪或奖金等)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

有效的绩效反馈过程的特点:

(1)反馈应当是经常性的,而不应当是一年一次;(2)为绩效讨论提供一种好的环境;

(3)在评价面谈之前让雇员本人先对个人的绩效进行自我评价;(4)鼓励下属雇员积极参与绩效反馈过程;(5)通过赞扬肯定雇员的有效业绩;(6)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7)将绩效反馈集中在行为上或结果上而不是人的身上;(8)尽量少批评;

(9)制定具体的绩效改善目标,然后确定检查改善进度的日期

绩效是努力和能力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该根据能力(包括知识、技术以及能力)和动机对不同雇员进行管理:

(1)能力和工作动机较强的雇员

• 对优良绩效提供报酬;

• 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以维护他们的满意度以及工作的有效性; • 提供诚实、直接的反馈。

(2)缺乏能力、工作动机较强的雇员(努力方向不对)• 在职辅导 • 频繁的绩效反馈 • 制定目标

• 以开发技能为目的进行培训或作出临时性的工作安排 • 重新进行工作安排

(3)有能力、缺乏工作动机的雇员(利用不足)• 提供诚实、直接的反馈 • 采取团队建设与解决冲突的方法 • 将奖励与雇员的绩效结果挂钩

• 提供咨询,以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或者工作满意度问题 • 强化管理

(4)能力和工作动机都很差的雇员 • 冻结加薪 • 降级 • 另行安排工作 • 解雇

• 就绩效问题提供具体而直接的反馈

第五篇:如何实施医院绩效管理

如何实施医院绩效管理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成功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而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医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就如何实施医院绩效管理,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医院总体目标与科室、员工个人目标脱节。

很多医院在绩效管理中出现了考核难以推进,科室、员工对医院总目标的分解理解不清,或者漠不关心。通过调查,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室、员工个人目标与医院总体目标脱节。这种脱节一方面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又使医院的总体目标难以实现。科学的目标体系应该是,医院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和部门,然后由各个科室和部门再将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这些分解到员工个人的目标就是考核员工业绩的衡量指标。当然仅仅建立起目标体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1.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相混淆

一些医院员工通常交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为一谈,认为有了绩效考核就有了绩效管理,其实绩效考核仅仅是绩

效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因为不了解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部分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陷入了考核的误区,造成了与被考核者的”敌对”状态,达不到改进工作达成目标的效果,反而引发出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1.3 角色定位不清

有很多医院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不能确认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臵身于事外。因此,强调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是致关重要的,如果仅仅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协调和考核,就难以将医院绩效管理推行下去,就难以使各个考核环节落到实处。

1.4 缺乏有效沟通

一些医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搞得轰轰烈烈,但在考评后却”相安无事”。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也是仅仅停留在”机械式”的奖惩、升职或加薪,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可程度和可能引起的申诉,这样的考核必然导致员工的反感,因此考核过程中或考核结束后,必须注重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只有加强了沟通,才能产生员工的认同,使之从内心深处支持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成功实施医院绩效管理的方法

2.1 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绩效评估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其实,对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不现实,也无必要。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臵通常有两个根据与来源:一是医院的总体经营目标,在明确医院关键业绩指标后,就需要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职位,形成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和员工的关键业绩指标;二是通过职务分析,明确过程目标,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做能量化的指标,把它设计为个人的关键业绩指标,同时要求关键业绩指标必须具体、能度量、可操作,并有时限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理清各个部门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关键业绩指标,使之成为测量工作绩效的标尺。

2.2 以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来进行绩效评估

确定了医院目标,与此相配套地找出了各科室、各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后,紧接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公正、持续地进行考评。这就要求医院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考评工作流程和考评方式与标准来进行日常考评。同时还要注意在考评过程中持续改进这些考评方案。好的体系与方案必须设计预留空间,以利根据医院管理重点的变化,医院资源的整合,经济效益的高低,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不断修订和完善。

2.3 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

管理转变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四个环节。绩效管理是管理层面的事情,而绩效考核则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点。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绩效考核侧重于判断和评估。绩效管理强调的事先沟通,而绩效考核则着重于事后的评估。通过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使绩效考核成为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转变成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并充分发挥其绩效考核对部门、科室、岗位工作的促进作用。

2.4 完善医院和科室两个层面的管理,实行分级与直接考评相结合医院对一级部门、科室进行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据此形成各部门、科室及其负责人的绩效,作为绩效工资在一级分配中的依据。各部门、科室分别制定部门的考评指标和实行细则,对部门内所有岗位绩效进行考评,结果作为部门内绩效工资次级分配依据。必要时医院也可对次级部门、科室及岗位的绩效进行直接的考评。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基本组成部分,科主任在科室内部绩效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从医院现状看,大多数科主任是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很难投入大

量的精力对科室内部管理进行强化和完善,加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因此往往导致医院整体的绩效计划在科室以下的层面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对于此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医院的一些做法,结合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立科室行政助理,帮助科主任从科室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科室内部的管理水平。

2.5 注意双向沟通

由科室负责人对奖励办法进行实施并沟通,充分考虑员工对考核方式与结果的认可程度和可能引起的申诉,对合理部分给予接纳,不能接纳时即进行疏通,让员工认可其价值取向。沟通应贯穿于医院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医院绩效计划时,医院应当首先和科主任沟通,取得科主任的承诺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签订一定时限的目标责任书。科主任在制定本科室发展计划时,也要取得本科室员工的承诺和支持,否则再好的绩效计划也不能得以贯彻落实,在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保持动态持续的沟通,对绩效计划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追踪并及时排除障碍,必要时修订计划,这是绩效管理的灵魂与核心。在绩效评估阶段,通过沟通对评估者平时的绩效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通过沟通使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对绩效评估的结果取得一致的看法。在绩效反馈阶段,通过沟通与辅导,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员工的成功与进步。因为医院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与处罚,而是通过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防患于未然,更及时、更有效地解决平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员工个人、科室及至整个医院提高绩效。

总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医院作为服务性的机构,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效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必要的,而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医院绩效管理仍然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下载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思考[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论文: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摘要: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现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本文通过阐......

    国税局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2011年是长沙市国税系统“作风建设年”,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对基层国税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工作,对当前基层国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

    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层国税机关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2011-10-18 19:27:10 来源:[湖南在线]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近年来,双峰县国税局在绩效考核工作上本着“多劳......

    浅谈基层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基层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基层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绩效管理,实现党政机关各项绩效管理目标,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已......

    二、公司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

    2.1公司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现状调研方法简介为了对中泉电气集团的绩效管理现状和绩效管理的效果进行调研,我们对中泉电气集团的主要采取了多角度、多形式的调研方法: 1、......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班级:09国本二学号:2009016201姓名:岳晓颖摘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绩效管理的落后性制约了其进......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7月,国家第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实行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建立......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几点思考2006年7月,国家第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实行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