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技教育学科渗透的实践与思考(大全)
“科技教育论文大赛”
小学科技教育对学科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徐鸿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技教育,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科技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学校教育管理中值得研究的一门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的策略:情感驱动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体验策略、场物感染策略、学科合作策略、以点切入策略、思维训练策略、交际沟通策略等。
【关键词】科技教育 学科渗透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增强离不开教育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具有高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小学科技教育还相对薄弱,学生的科技素质普遍较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技教育,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什么是科技教育呢?学术界对此有多种定义。①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训练 青少年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质、科学能力等为目的系统的教育活动。②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和培养科技人员的社会活动。③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④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⑤科技教育是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使他们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教育活动。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体验,我们比较赞同下列定义: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由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协同结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这种定义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较全面地表述了科技教育的特征。
在小学科技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其教育优势是科技教育其它途径无可比拟的。第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科技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
1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小学科技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必由之路。第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必修课的数量在整个小学学科课程中占绝对优势,它表明了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科技渗透的主线。第三,具有时间优势。学科课程在时间的优势上也是突出的,学科课程占周总课时的75 %以上,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全面渗透科技教育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实验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体教师在学习基础理论和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要使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有效渗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学素质。
科技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科技教育的渗透,都直接左右着小学科技教育的质量,实施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全体教师的科学素质。因此,学校在实验初始阶段重点要抓好教师的培训,组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方法培训,如:通识培训、专题讲座、读书摘记、参观取经、教学观摩等等。通过各种培训,以求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
1、树立牢固的科技意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体教师都应时刻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要对国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三尺讲台成为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的基地。每一位教师应在观念上重视科技教育,把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科技教育的意识融合在自己的教师角色意识中。
2、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小学科技教育的目标,概括地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这个目标有五个达成度,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作为这个综合目标达成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超前地、自主地、能动地予以提高。
3、了解学科渗透的特征,掌握学科渗透的方法。为了促进科技教育学科渗透的有效进行,必须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如:学科渗透的特征、学科渗透的原则、学科渗透的内容,以及学科渗透的方法。使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能适时、适度、有效地进行科技教育的渗透,既明晰方向,又减少盲目性。
二、挖掘开发,寻找学科教学中的科技因素。
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从整体上看不是单独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以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各类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
科技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科学认知,即隐藏在学科知识内或
和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其二,科学情感,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兴趣了。其三,科学行为,主要指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我们组织教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仔细分析各科教材,查找并列出各单元教学中科技教育因素,制成表格,以便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合理寻找渗透切入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技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讲究策略,使科技渗透润物无声。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科技常识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科技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特点,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1、情感驱动策略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秉赋大概只能影响人的成就的四分之一,另外的因素要在智商之外去寻找。人的情感因素,常常主宰人的学业和事业的成败。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名人名家都能证明这一点。比如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年轻的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常常受到外国学生的歧视和嫉妒,徐悲鸿被激怒了,他决心发愤努力刻苦学画,要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三年以后,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而且,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又如《天火之谜》一文,富兰克林根据长期观察作出了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却遭到了人们的取笑。为了解开雷暴之谜,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时进行了风筝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推断。后来,他又不懈研究,发明了避雷针,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语文教材和思品教材中像这样的名人事例有许多,教师可以用这些人物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培养他们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以及刻苦勤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从小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情感驱动策略也可以表示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交融的学习情境,它常常用在数学教学和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学习动机。例如数学课上,讲一个三年级学生小明直到现在才过两个生日的故事,让大家猜一猜:小明今年几岁?生日是哪月哪日?由此引入“年、月、日”的认识。
2、因势利导策略
语文课文、品德与社会课中都有许多介绍科技知识的小品文,新课程中的艺术教材中也以音像的形式渗入了一些自然现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教这类内容时,教师可以顺应科技之“势”,帮助学生弄懂其中的科技原理。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雾凇》等等。
学生对其中的科学奥秘往往深感兴趣,特有好奇心,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去阅读、探究,培养他们自觉观察自然奥秘、关注科技发展的良好习惯。美术教师在教学生画动物时,不仅让学生知道动物外形特征,而且适当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画长颈鹿》时,给学生介绍长颈鹿是现存陆地上最高的动物,主要生活在稀树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学生既学习了画画,又能了解更多动物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认识方面:列举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实例,说明社会方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方化知识,从而勉励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二是行为方面:以教材中的人物行动为榜样,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愿意从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分辨是非,学会选择有益的信息。使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水到渠成。
3、实践体验策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深刻的认识。《夜晚的实验》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使后人得到启发,发明了超声波,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也懂得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体验策略也广泛用于各科教学。如英语课上,教水果类单词,可创设一个模拟水果店的情境,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并用,学习时更有兴趣。又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多种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受到良好的渗透效果。比如,在学习“米”这一概念时,学生知道了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但是1米到底有多长,他们还是不清楚。如果让学生通过对实物量一量来建立“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学生对“米”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多感官参与是小学科技教育一贯倡导的教育手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实验等,边想边做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在教学“体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概念,教师事先学生准备装有水的量杯及鸡蛋、石子等。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把鸡蛋或石块放入量杯中,观察到水面明显上升,明白“物体占有空间”,从而形象地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整个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种学习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思想,不失为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4、场物感染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场物感染策略,一是指教师利用现代科技设施,使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
时,感受到科技的威力和魅力,从而产生“学习离不开现代科学与技术,现代科学与技术能促进学习”的深切体验。二是指教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把课本上静态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能创造极为丰富和生动的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在已广泛用于科教学。学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添置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进行了多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前,本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会自制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科技渗透的策略还很多,如以点切入策略、思维训练策略、交际沟通策略等。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何种策略最有效,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我们觉得不管使用何种策略,都要遵循以下原则:有意性原则、有机性原则、有趣性原则及有效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收到最佳成效。
实践证明,小学科技教育进行学科渗透不仅在教育方向上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情的需要,而且在行动策略上也是切实可行的,学科渗透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1、学科渗透有利于丰富学科知识。
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课程综合化的一种趋势。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因素,通过教师的有意开发和有机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意识,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学科教材的理解。
2、学科渗透有利于激发探索热情。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未知,较好地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常有意地设计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读物,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了思考和发现,并从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满足。
3、学科渗透有利于培养严谨思维。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更准确理解学科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思维方法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加强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定理、定律、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正确地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习惯,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
4、学科渗透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
学科的多样性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探索的园地。由于各个学科涉及科技内容的广泛性,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与其相应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看待知识世界。事实上知识的探
求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的交互作用,由于不同学科教学体现出不同的学习、钻研和探索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熟悉、积累、学会许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都十分重要的。
5、学科渗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专家。教师在进行这种渗透性教育学习和钻研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
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也同样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深思。
1、科技教育涵盖面广,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渗透点,所以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关系。尽管在理论学习时有一定认识,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仍有部分老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与自己所任学科关系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科技教育学科渗透就得不到全面落实。所以,要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提高科技教育的认识,增强科技渗透意识,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其个体当然也存在一定差别。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渗透策略,并能自觉地、因材应时地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科技渗透教育,是值得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3、学科渗透科技教育,要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因素,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教材经常在更新,使科技教育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渗透序列,因此,也需我们全体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对科技因素的敏感性,自觉、及时、准确地挖掘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认真计划,写进教案,并落实在课堂上。
主要参目录:
1、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
2、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
3、中陶会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二篇: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叫王红叶,是襄矿子弟小学六年级的一名教师,所代科目是品德与社会,在本次县教研室组织的期中质量测查中,我校的品德与社会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天,能站在这里,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收获,我感到很荣幸。成绩的取得,是我县课改大环境催生的必然之果,是我校实践“五七三”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是我校“千分考核制”考核模式蕴育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在辛勤付出之后都能追求到的结果。接下来,我结合我校课改实施情况将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分享,恳请各位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
一:更新理念做课改之人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县的课程改革已经由浅水区转向深水区,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我校积极参与,努力践行。在五步三查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五七三”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轮的课改中,我一次一次地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的角色转换,告诉自己始终做一个点燃者,激励者,唤醒者,学会尊重,把教室交还个学生,学会倾听,把平等还给学生,学会等待,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二、注重实践上课改之课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我不是理论家,我不会总结课改的课堂应该有什么特点,但我是一个课改的执行者,在执行的实践中,我清楚的知道,课改的课堂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活动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超市,它不仅仅承载着传输知识的任务,而且是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成长的沃土与乐园,2012年书剑,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我县制定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培训,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又计划本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五七三”模式,“五”指的是五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复习课、训练课。“七”指的是展示课中的七个环节,即精彩导入、出示目标、自研自探、互助交流、展示点拨、巩固提升、归纳梳理。“三”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三次巡查”。“五七三”模式是我校教学的一个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各科又有不同的教学程序,我们品德课采用的就是导——读——研——练——结——评六字模式。
1、“导”就是从旧知识或提问等形式中引起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有迫切需要了解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我常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用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运用贴近儿童生活的与心灵的情景拉近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取得“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导学《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少年毒瘾发作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迫于认识毒品的欲望,进而进行教学。在导学《法律,生命的保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护伞》这一课时,我用了网络上盛传的教师体罚学生的视频导课,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有的说这种做法是对的,“他是在关心教育学生”,还有的说不对,“法律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学生发言很积极,是因为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身边事例中真正学会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2、“读”就是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大声的朗读目标、课文使学习有明确的任务,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适合语文,也适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读过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求学生大声对课文内容,读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通过读加深对课文中资料,事例,观点的认识,通过读,加深对字形、字义的掌握,提高学生书写的正确率。
3、“研”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合作学习,先合作学习,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互动,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作业。如在导学《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研“毒品的概念、分类、危害”,进而让大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研讨,最后我又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毒品”的资料和学生共同分享,让学生清醒和认识它的危害,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激起他们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4、“练”就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强训练、巩固,使学生 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使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自己教学得失有总体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我常采用“闭卷测试”点名口头回答问题,组间PK,组内PK,越组个人PK的形式,让学生大胆展示所学所知,我也从中更好的了解了学情,5、“结”就是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列出学习框架,使学生做到知识梳理完整化,知识回顾及时化。
6、“评”就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促人一生,恶语毁人一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做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我重点谈个性评价,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蹲下身子,了解他的生活,放下架子,找他谈心,我们班张豪杰同学脑子反映快,但写字能力差,上课发言积极但考试成绩总不太理想,对于他的评价我总是以课堂表现为主,不断鼓励他,课下帮助他提高识字能力,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成绩明显提高,事实证明,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评价更有益于学生的进步。
三、联系生活,理论变实践
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我深深地知道,品德课真正的收获不应止于课内,而应外延于生活,得效于生活,这一点,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法律,生命的保护伞》之后,我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之花,稚嫩而美丽,需要法律的保护伞去保护它,当我们用课改的理念,让品德课外延回归于生活,学生在平襄垣县2013年中小学成绩分析暨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材料
时的课堂训练中,我们注重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春华秋实,课改结硕果
我们品德老师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宣传与教育,先后组织了“校园二十条规范知识问答”“安全法制讲座进校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道德实践的能力,所以说,真正让我们高兴的并不是这一次考试成绩不错,而是学生的道德观念,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在不断提高。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人生之路漫长而坎坷,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将努力与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让孩子们的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的教育之树常青!
最后,我想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今后我们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如果能多一些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少一些固定知识的机械背诵,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会提高,生活生存能力会提高,品德社会课的实效才会更强。
第三篇: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XXX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领导小组
为了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为落实依法治国推进法制教育政策,根据XX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以及XXX镇中心校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全面工作。
2、各成员配合组长把学科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3、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及奖惩制度,规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体系。
4、通个学科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XX小学
2013年9月4日
第四篇:小学英语学科法制渗透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了解了法律知识,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而作为肩负教育国家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重任的教师则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健康发展。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育要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将会更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从而使得他们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不被社会所淘汰!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特征,英语课程本身就有许多法制教育契机存在,为我们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根据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要求适度适时适量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使每个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言传身教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行、生活等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
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起着潜默移化的影响,使学生有无意识的培养起法制意识和观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寻找契机
小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着许多法制教育契机,英语教师应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例如:小学英语课程”Welcome back to school” 有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契机,”Look at the monkey”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契机,“In a nature park”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契机,“My family”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契机,“How do you go there”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The story of rain”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契机。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教师可以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从小学开始,就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生活有规则,社会生活同样也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少年儿童必须
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例如:在“Go shopping”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的法律知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非常关注。
法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通过学习我们学生了解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危害,而且要学会保护自己,坚决对它们说不。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内的“story”课外、阅读资料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实时地引导学生讨论:那些事情是对人们的健康有害的?我们该怎样做、该如何保护自己?等等。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大家共建和谐校园。
四、创设情境,开发法制教育时空
情境决定着人们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手段,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促进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的形成。
有些法制契机是隐藏的,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例如在教学China”这个单词时,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但是,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在结合掌握渗透法制教育原则,熟悉法律常识,渗透方法,把握渗透时间和度与量的前提下,有机的把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就会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寓法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
第五篇: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学科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途径 方法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相互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同学之间,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的语言,较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三、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与机遇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协作。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倡导团队协作,不同学生间互交朋友,形成积极向上、共同学习的集体气氛。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在明白周长意义的基础上,我拿着一张照片对大家说:“我要为这张照片制作一个相框,需要准备多长的相框料?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拿出尺子量与照片等大的学具卡片(A4纸的一半)。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4条边的长度都量了,有的就量了一条长和一条宽。反馈上来的算式有:21+15+21+15=72(cm);21+21+15+15=72(cm);21×2+15×2=72(cm);(21+15)×2=72(cm)。师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上述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然后因势利导问: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记、最简便?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确定(21+15)×2=72(cm)最简便,并由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十宽)×2”。这节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的,在课堂小结时,他们为自己会学习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四、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如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五、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要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总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