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

时间:2019-05-14 17:0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摘要: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科技和人文的统一性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又促进了人文发展向纵深开拓。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错误利用,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科技和人文的良性互动具体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培育新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要从人的道德修养、人的自由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科技 人文精神 统一

我们把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分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那么,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两种精神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相互影响。因此,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发展问题便自然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指一种注重人的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的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又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及对个人发展的终极关怀。概言之,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它用理性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唯真理是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具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它们的发展路径和规律不同。一个是情感的、形象的,一个是理性的、逻辑的;一个求美,一个求真。其次,它们的思考方式不一样。“人文精神”一切为了现实的、具体的人反对“价值中立”,要求始终体现和维护人的价值权利, 而科学精神则不然。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整体精神领域的两个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价值核心的关注。科学精神所要追求的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并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力量和手段。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虽然所走的路径不一样,但是其最终目的却是统一的,即使人类能够获得自由、幸福。[1]

二、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统一

科技的人文意蕴以及科学向人文科学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的科学意蕴以及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2]

科技的人文意蕴以及科学向人文科学的渗透是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的一翼。关于科技的人文意蕴以及科学向人文科学的渗透可以从两点认识。

一、科技的人文意蕴主要体现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气质等二个方面。从科学思想看,是科学的深层哲学和文化内涵,即科学知识体系的精华或精髓之所在。科学思想都具有革命性。一种崭新的科学思想的精神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它往往会决定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从科

学方法看,尽管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概括地说它们基本上分属两个大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这两种方法显示了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思想情操。从科学精神气质看,根据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研究,它主要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默顿提出的五条科学精神气质是一套富有情调的、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它们不仅是维护科学共同体稳定秩序的基石和科学发展的保障,而且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的大目标是相通或一致的。这是科学技术深刻的人文意蕴。

二、科学向人文科学的渗透主要表现为,科学的方法被应用于研究人文现象,人文科学领域也力图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人身上发现某些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普遍规律加以概括的东西,从而为人及社会的科学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手段与根据。在人文科学探求的领域中,也开始注重以“实证判据”为手段为人文精神的合理性与实在性提供证明,以“实验事实”说服人;用科学的理性对人文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探究其发生演变的机制,促进人文认识的深化;从科学的角度引发人们对某些问题的“再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借鉴科学的思路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受到来自另一个认识领域的智力激励,推动人文认识的新发展。

人文精神的科学意蕴以及人文神向科学的融人则是上述有机互动的另一翼。关于人文精神的科学意蕴以及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人也可以表现为两点认识。

一、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虽然研究对象不同,所用方法也有差别,但为扩大知识领域寻找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致的,它与自然科学一样,都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求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求,要求对理想、事业的无畏献身,要求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等等。这种共性应该说就是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而言,则是其科学意蕴之展现。

二、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主要表现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尤其是那些现代前沿学科中,出现了人化的趋势,只有和人的状态联系起来的科学解释,才是更有说服力的解释;科学日益唤醒其内在的人性觉悟,在科学的视野中日益重视科学活动及其成就对于人的利弊功害、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从而将科学的兴衰与人类的发展紧密地结合,“为认识而认识”的科学正在走向“为人类的幸福而效力”的科学。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斯洛认为,科学是人类的创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类的东西;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也就是人类的目标,它的规律、结构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而且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类的性质,科学就是人文科学。寻求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已成为现代认识活动的“主旋律”。偏激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单一的客体尺度或单一的主体尺度,都已被实践证明为不可取、不合时宜。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辩证大综合,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知识论和非知识论的综合、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综合、成熟的认识与发生中认识的综合、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综合,等等,这一切之中体现的一种共同性,便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综合。当然,这是现代文明水平上的综合,而不再是古代那种混沌未分的粗浅状态。在综合与互补之中,两个范畴也共生出融合之果:渗透着科学的人文精神,或人化了的科学,它们将使人获得整体幸福,将使人走向更高的境界。

三、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文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人文精神以其对于神权政治和宗教迷信的冲击,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道路。科学要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它必然地受到神权政治、宗教势力和迷信思想的压制。人文精神则以其对于神权和宗教迷信的猛烈冲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道路。在中世纪的欧洲,不仅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而且自然科学也被禁锢在神学世界观的思想牢笼之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猛烈地冲击神学樊篱,为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条件和社会环境。使得这一时期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都有了巨大发展。[3]其次,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激励着人们追求科学真理。人文精神启迪着人们的科学理性,鼓励人们与一切压制、违背科学理性的宗教势力等错误思想作斗争。哥自尼、伽俐略正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孕育出来的勇于探求和坚持科学真理的伟大科学家。人文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科学热情,召唤着人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人文精神其根本点是宣扬以人为本,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在宇宙万物中具有最根本的意义,这种思想观念,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地运用和发展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建设人类文明。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文精神的发展

科学技术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科学不断地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使人们能够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人们运用技术的手段,有效地改造自然,使自然界发生人类所需要的变化。[4]从历史上看,人类正是在这样的过中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 同时也使自己在精神上不断获得解放,从对“神灵”的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之中解放出来。当人们还没有揭示某种自然现象的奥秘时,往往认为这种现象是由超自然的“神”力所造成。人性受到了“神性”的奴役。科学技术使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力量, 确信了自己作为宇宙“万物之灵”的地位,由信奉神灵转而相信自己,人性开始从“神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人类开始肯定和赞美自身的价值和智慧,并且开始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思考。这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客。正如达尔文通过他的《物种起

源》中“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和动物,因而也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延续了几百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这就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破除了对上帝的迷信,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也就证明了,正是随着自然科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才逐渐破除了对于“神”的畏惧和崇拜,转而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力量,用人性否定了神性。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文精神的传播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例如印刷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都对于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传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精神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促进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人们对一些有关人的伦理道德、价值、权利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等人文命题作新的思考。其结果,是不断地拓展人文精神的视野,丰富着它的内涵。

五、如何看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由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及角度,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基础。即使从近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看,它们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行批判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转变首先发生在人文文化领域,它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重视科学技术的科学精神才得以形成。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在近代的发展以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分离倾向开始滋长。当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一经在西方得到响应,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就成为近代以来一股强大的洪流,滚滚向前。当休谟以“是”与“应当”的区分来取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念时,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就逐步展现开来。这种分离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为两种文化的对峙,以科学知识及科学操作为内核的文化领域,与围绕人文研究所展开的文化领域,各自分别构成封闭的文化领地,二者之间无法进行交流,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鸿沟。这种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程度的提高愈演愈烈。两种文化对峙最终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公开对立,导致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单一化和片面化,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对立思潮的泛滥,就是这两种精神对立的必然结果和体现,其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对立。近代以来,随着以机械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逐渐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导致了科学主义和惟科学的倾向。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上,出现了科学的霸权。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的科学技术被过度强化,似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工具。这样,科学技术在人

类文化生活中就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仅成为物质生产的决定者,同时也成了人类精神的主宰者。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科学精神被极力张扬以致被扭曲,科学理性和原则被看作人类惟一的理性原则,科学规范、科学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无条件地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排斥了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所倡导的普遍价值观,工具理性逐渐取得了对价值理性的胜利。这样一来,作为主体的人反倒成了对其对象的认知结果的奴隶,人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逐渐丧失。由此在许多方面导致了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伦理与人的实际需要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严重分裂直接导致了20 世纪的人类文化危机,使人生活在普遍的意义失落和价值危机中,人们感到焦虑不安,迷茫不解。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战乱,意识形态的对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人口、资源、环境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问题,都构成了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科学文化对人类的严重异化。因此在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全球经济获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5]。

由于科学主义对科学精神的无限张扬和对人文精神的排斥而导致的人类文化的危机,导致了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人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但人本主义基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悲观失望,无限夸大人的非理性一面,过分强调人的意志、情感、生命、潜意识以至本能的作用,将人文精神无限地发扬光大,同样造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大批人文学者公开对科学采取敌视态度,他们都将战争的残酷,机械文明的非人性,核武器的恐怖,环境的恶化等归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致出现了一股反科学的极端思潮。这种以人文精神否定科学精神的倾向,同样是一种不健全的文化精神,对人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重视一方、贬低一方或强调一方、忽视一方都是十分有害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 事实证明,科学精神不仅能够通过科学知识的创造、普及与传播,来提高人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推进社会的文明化,而且能够注入社会,推进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化。特别是科学的发展,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6]。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首先是人文观念为科学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原则。“人是目的”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文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对科学的工作方向具有规范作用,使科学的发展同人的目标要求相一致。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和对立是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一大严重问题。理性主义科

学观把科学视为理性的化身,将科学等同于真理,因而使科学获得了特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并由此傲视和否定其余一切文化。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它对自然的破坏、对社会的干扰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折磨。有的人为了获得科学荣誉,不惜采取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手段,违背了科学的一般原则, 违背了社会的伦理道德。一些伪科学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 也打着科学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冠以高科技产品而欺骗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它就是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 就有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科学不崇拜任何东西!对科学的盲目崇拜本身就是反科学的。迷信和伪科学的盛行,不仅反映了科学精神的不足, 也反映了人文精神的不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 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博.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发展及其融合.新西部,2009.12:2

4[2]张乾.试析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2008.1:9

5[3][4]刘良琼.钱汉东.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与科教兴国战略.[J]池州师专学报, 2002.02.9-10.[5]韩文莆,赵红光等.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2):73-75

[6]戴艳军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20(3):50-53,67

第二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40964036信计0902王圣雄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一.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二.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

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是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概念,它们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及角度,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基础。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隔绝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区别又统一互补。

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独立、彼此有别。它们在理论内涵、方法原则、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另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又相辅相成、统一互补。科学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人文精神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二者实现融合有内在的根据。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笔者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关键不是机械决定论,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要放弃机械论的二分法,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高科技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诺贝尔奖获

得者普里戈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化如此深刻,以致已能真正地进行一种人与自然的新的对话了。在这里,我们“不再是用那种以机械的世界观描绘出的被动呆钝的观点,而是用一种与自然的活性相关联的新的见解。”无论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人文科学中,“代替''现在即意味着将来''的观念结构,我们正步入一个世界,在其中将来是未决的,在其中时间是一种结构,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当中去。”未来的新世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世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在的一致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为人们所自觉地推动,成为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正如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之前所预料的那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首先,这种统一趋势表现在许多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自觉升华,跳出学科藩篱,放弃偏见,把自己的学术同人类的生活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其次,这种统一趋势表现在高科技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性化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

再次,这种统一的趋势表现在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上,这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反

思,为了人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发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才能将人们从物质匮乏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也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创造前提条件。其次,重建和传衍人文传统之根与凸现人文精神特有的否定精神和批判连续是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建构的生长点,在创新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应当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最后,加大人文学科的资金投入,推进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加强日常生活的人文导向,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文导引和示范作用,倡导人的均衡发展。

第三篇: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结合思索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体现在人是否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现今的医学体系以心理健康为主,对患者的精神关怀对其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对学生进行护理教育时要重视这种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

1.高职护理学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1现代护理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护理学位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综合学科,护理人员要和人进行交往,以给予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这样的护理服务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其也决定了其在教育中的位置[2]。只有给予学生以人文教育,并培养学生们的判断、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管理等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以提高其沟通能力,让护理人员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此种教育应重点开展起来。

1.2人文教育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大学阶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抓住高职护生在校教育,努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护理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契机。

2.融入人文精神的实施途径

2.1设置人文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及精神的高职护理人才,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入一定的人文课程。如护士人文修养、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人文课程。在人文学科的教育中,应把实践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只有通过此类教育和熏陶,才可以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的护理人员。

2.2优化课程设计,渗透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人文精神培养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人文课程,还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更要在教师授课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与护生人文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往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进行启发式、辩论式、讨论式等教学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素质[3]。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护理院校要提升护生的人文修养必须从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人文内涵做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赋予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文化,使护生受到熏陶;要结合护理教育的特点,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护士技能操作比武、护士礼仪大赛、护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同时,在学生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弘扬大爱精神。亲其师,信其道,护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以真情、真心、真爱、真诚育人,视学生若子弟,有效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2.4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并提高教师的素质。高素质的老师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使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入感情因素,并注重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理解、尊重、被人关怀的感觉。操作课时,教师应着装整洁、规范、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优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示教有条不紊、语言简练、幽默风趣,让学生感受到护士的职业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性培训,组织集体备课,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更新观念,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护理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倡导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护理。在高职护理学生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使护生同时拥有护理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护理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此种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应不断的改变思路、方法、观念,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第四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互补、统一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二、人文精神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其实,作为先进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表现为相互差异和区别,而且也体现为相互间的沟通和补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

设若只有科学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将变得毫无趣味可言。诗歌、绘画等艺术都将消失,我们平时的一些客气话、问候语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丧失幻想的乐趣。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里,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事实上,科学所允诺的真实、精确、客观、理性、普遍、定量化等,是很难完全实现的。首先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现。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无法真实,相当多的情况下说的都是无实际意义的话或谎话,当我们见到一个人对他很反感时,我们能够对他说“我讨厌你”吗?同样,当我们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人时,我们能够立刻就说“我爱你”吗?如果你这样说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被认为是疯子,要么会被打一顿或送往派出所。道德领域的事情是不能用科学来衡量的,它们只是一种习惯,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无法符合科学。

布劳德和韦德说的好:“科学家获得新知识,并不单纯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科学家并不全靠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也不是他们所垄断的。科学不应被视为社会中理性的卫士,而只是其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我们看一看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就可以知道科学家们之所以能作出科学发现并非完全依赖理性,他们同样需要激情和想象,一个没有激情和想象的科学家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许多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并不是因为它真实,而是因为它美。

如果只有人文精神或人文学科,也是同样有害的,而且也不现实。一方面,人类不能仅仅生活在诗意和想象之中,人类毕竟是一种动物,他不仅要吃喝,还有尊严的需要,还要追求更高级的生活,他还有好奇心和控制欲,有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是不能被去除的,因而他不可能摆脱物质生活,这就需要科学这种实用理性或工具理性;另一方面,科学既然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就不可能再退回到原始的物我不分或科学不发达的状态,不可能将现有的科学消灭掉。

所以说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西洋的科学发展,轻视了人文精神,故今日的西方,陷于彷徨无主的**状态。中国的人文发展--尤其是理学、道学--偏重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而忽略了科学精神;且于文学、音乐、艺术,亦不加重视,故求善胜于求美,求善重于求真。实在真、善、美为人类世界鼎足而立的重要因素,缺一而不可的。

而且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而且也要高扬和激发人文精神。

五、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同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了人类的现代文化。科学思想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和艺术则从情感的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之中。科学与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而人文精神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严春友

燕山大学报万长松

《中央月刊》第4卷第12期顾毓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台湾成功大学六十学毕业典礼)

百度文库

2011-11-24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字: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

正文:

一、科学精神

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

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

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

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

五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

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勇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主观精神状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仅能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思想解放力、理智开化力和价值趋同力,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建设。

二、人文精神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其集中体现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一种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实现,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人权观念的诞生以及人权的法制化、人权法的国际化、全球化,是人文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人文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长期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常常被认为是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然而,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和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自然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借助于概括,更好的回答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即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问题。人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界,改变着自然界的人的积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过程中,应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为确保现代化的快速实现,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首要关注点是处理好人的素质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首要价值,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各执一端的观点都对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整。

四、联系大学生实际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对科学怎样的态度,如何结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学精神培养,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战胜“科学迷信”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我相信,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能力,有责任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信我们会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下载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关系 所谓科学精神便是趋于理性的认识,然而人文则属于感性。同样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支持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不仅体现在个人......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单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2.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3.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19世纪)4.近代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5.......

    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环境科技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为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科技发展要......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自古到今,科技都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战国时的兵器制造,灌......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理实0902班司浩楠4096003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司浩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

    人文精神与校园文化(含5篇)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单元,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当前我校的校园文化内容中的每一条也都体现了这一主体地位,......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如何对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张志超(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天津 300161)摘 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科学与人文的划分,是在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这两种精神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需将科学与人文精......